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三生物与环境第10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课堂教案: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高中生物课堂教案: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高中生物课堂教案: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引言:生态系统是指由物种、栖息地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损耗也日益加剧。

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授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的知识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围绕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展开,并提供相关教学资料和活动,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主题。

一、认识生态系统1.1 什么是生态系统?定位: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

教学内容:- 生态系统定义及其组成要素;- 不同层级的生态系统(例如陆地、淡水和海洋等)。

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或视频演示,直观地介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层级生态系统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1.2 生物圈中各层级之间的相互作用定位:探究各层级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 食物链与食物网;- 能量的转移与损失;- 物质循环。

教学方法:- 以实际案例为例,展示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运用图表和模型,引导学生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1 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的威胁定位:探究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教学内容:-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 生物多样性丧失;- 污染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教学方法:- 展示相关数据和案例,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所带来的后果;- 利用图片或视频演示不同类型污染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2.2 环境保护的意义与目标定位:强调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原则;- 环境保护的目标与措施。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组讨论环境保护的目标,并提出具体措施。

三、环境保护实践3.1 社区环境保护活动定位: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环境保护实践,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 节水节电知识;- 植树造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复习指导课件.pptx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复习指导课件.ppt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4
2.关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三个常考点(填空) (1)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 (2)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 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3)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__物__链_____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__养__级______。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 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10
2.(2015·全国理综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 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 输出(散失),B错误。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 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 稳定,D正确。
5
知识网络构建
6
7
考向梳理
8
考向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2016·全国卷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 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 中。下列叙述正确的C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16
4.牢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和种类和作用(填图)
17
(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 (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 级数减少×( )

(13)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2025届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学案

(13)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2025届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学案

第十三单元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2.生态系统的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4.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相互关系(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4)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则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5)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5.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3)实例:6.食物网(1)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7.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8.过程✓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分类;(2)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3)掌握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分类(1)生态环境的定义;(2)生态环境的特点;(3)生态环境的分类。

2.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1)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2)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

3.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2)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

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及意义(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5.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1)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2)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分类;(2)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3)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及意义;(5)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2. 教学难点:(1)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2)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及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生态环境的相关概念;(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2. 讲解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分类:(1)运用PPT展示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分类;(2)进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特点。

3. 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1)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

【高考一轮课程】生物全国通用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教案)

【高考一轮课程】生物全国通用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教案)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1.2019年3月20日,世界上最后一只雄性北部白犀牛——苏丹,在肯尼亚的奥佩杰塔自然保护区被安乐死。

作为地球上第三大陆生动物、食物链的顶级营养级,北部白犀牛曾经遍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部、中部地区。

由于传统医学和手工艺品对犀牛角的需要,多地的北部白犀牛被彻底猎捕,到了1984年,野外仅剩15只幸存。

苏丹的离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两只雌性北部白犀牛。

下列关于北部白犀牛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于其不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B. 北部白犀牛的灭绝将导致食物链中断,能量流动受阻C. 北部白犀牛现存数量过少,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D. 可尝试利用克隆技术保护濒危野生动物2.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A. 减少氟利昂的使用B. 增加化肥的使用C. 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 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3.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范畴()A. 生物种类B. 基因种类C. 生态系统种类D. 形态种类4.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有扩大的趋势,下列与此无关的是A. 人类皮肤癌患病率上升B. 给全球生物带来灾难性影响C. 农作物和水产品产量下降D. 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发生变化5.当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①全球气候变化②水资源短缺③臭氧层破坏④酸雨⑤土地荒漠化⑥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⑥【答案】1.D 2.A 3.D 4.D 5.D二、温故知新夯实基础知识点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5.两种类型的比较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二者联系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与守护环境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与守护环境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与守护环境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与守护环境引言: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的平衡至关重要。

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生态系统及其守护环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以及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300字左右)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依赖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以及与它们所处的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水、空气等。

生态系统被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

其中,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500字左右)1.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组成了生物群落。

例如,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昆虫、鸟类等。

2. 生物种群:生物种群是生态系统中同一种类生物的集合体。

它们之间相互繁殖、同化和竞争,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3. 土壤: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质,它为植物提供水分、养分和机械支持。

土壤的物理性质(如质地、结构等)和化学性质(如pH值、有机质含量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水资源: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是植物和动物的生命之源。

水资源的稳定性对于生态系统的发展和维持至关重要。

5. 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空气中的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三、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500字左右)1. 生态平衡:通过保护生态系统,我们能够维持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平衡,防止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崩溃。

生态平衡是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和物质循环的基础。

2. 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保护生态系统就是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高三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高三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高三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高三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背景介绍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维护人类健康、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行动。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紧密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功能和相互关系,并探讨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要素;2. 掌握生态系统的种类及其功能;3.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各项措施;4.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我们身处的地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蓝色星球,而我们所在的环境则是由一系列生态系统构成的。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是否关注过生态系统的原理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第二步:讲解生态系统(15分钟)1.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非生物环境因子。

其中,生物群落是由多种不同物种组成的,它们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相互作用和依存。

2. 生态系统的种类(根据具体教材内容进行讲解)3. 生态系统的功能(根据具体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第三步:引导讨论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0分钟)1.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种多样性、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场所,而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促进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保护生态系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对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通过环境保护,我们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确保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未来的子孙留下更好的环境。

(最新)高三生物复习高效学案《复习内容:生态环境的保护》

(最新)高三生物复习高效学案《复习内容:生态环境的保护》

复习内容: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复习目标: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Ⅰ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二、阅读教材第188---130页三、知识归纳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2.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1)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①生育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

3.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5.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3)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远无法再生。

(5)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①含义: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例如长白山自然保护②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6.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7.右图是1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利用情况,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2)在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进入到生物体内的碳,主要是以哪一种形式存在的? 。

(3)在该生态系统中,处理秸秆的主要方式是用作沼气发酵和培养食用菌,而不采用 燃烧方法。

这样做有哪两方面的意义:① ; ② 。

(4)在密闭的沼气池中放入秸杆等原料后,各种代谢类型的微生物进行着非常复杂的代谢活动。

请你简要描述池中需氧型微生物和厌氧型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趋势 。

(1)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有机碳(3)①减少C02等气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②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4)需氧型微生物减少,厌氧型微生物增加四、问题思考1.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价值,掌握生态环境的保护原则和方法。

2. 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提高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概念与特点2. 生态环境的价值3. 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4. 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方法5. 生态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价值,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2. 难点: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生态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价值、问题的原因与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讨论生态环境教育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学:介绍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和影响。

3. 知识讲解: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价值。

4. 小组讨论:讨论生态环境教育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生物生态环境保护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教具: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生态环境的概念与特点2. 第2周:生态环境的价值3. 第3周: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4. 第4周: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方法5. 第5周:生态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高中生物课教案: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高中生物课教案: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高中生物课教案: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一、引言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了解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于培养高中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探讨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

生物成分包括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其中生物种群由同一物种组成,生物群落则是由不同生物种群组成。

非生物成分包括无机和有机物质,如土壤、水、空气等。

2.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维持稳态。

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它们促进了物质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能量流动是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经食物链传递给消费者。

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能力使其具备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三、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1.环境保护的原则环境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包括预防原则、综合治理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预防原则是指采取预防性和综合性措施,避免环境破坏。

综合治理原则是指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维护生态环境的整体稳定。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保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环境保护的方法环境保护的方法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节约资源是指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减少污染是指通过控制污染源、治理污染物等手段减少环境污染。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重点区域。

四、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1.重视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提供了食物、水源、空气等人类生存必需品。

环境保护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尊重和保护,是维护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高中生对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了解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学案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学案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H 核心判断exinpanduan(1)细菌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中都有细菌。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6)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7)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8)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9)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10)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1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1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13)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量。

(√)(14)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自我调节能力呈正相关。

(√)(15)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高。

(×)(16)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17)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不同层次。

(√)(18)输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也可能是现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人工鱼塘。

(√)(19)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直接价值。

(×)(20)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考向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Z 真题回放hentihuifang1.(2018·天津卷)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教案教学课题: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高考考点: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I)考点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II)考点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II)考点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II)考点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II)考点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I)考点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I)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功能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目录:1、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2)生态系统的结构:①成分②营养结构(3)生态系统的功能(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环境保护:(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必修3P88)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理解:①范围:一定空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②组成: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2)类型:(必修3P88)注意: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同一区域,全部同一区域、时间,全部一定区域、时间,环境同种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①内容: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尸体、粪便、有机物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自养型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必需成分。

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是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是沟通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桥梁;是异养型中的腐生类型,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以枯木、粪便等腐败物质为食的甲虫、粪金龟子,蚯蚓、蜣螂及软体动物、秃鹰等。

c、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非必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是异养型中的捕食者、寄生生物或共生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考试要求]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a/a)。

2.食物链、食物网与生物放大及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b/b)。

3.营养级(a/a)。

4.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及生态金字塔(/b)。

5.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含义(/a)。

6.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碳循环)(c/c)。

7.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c)。

8.生态系统的稳态(a/a)。

9.稳态的调节(b/b)。

10.生物圈的概念和功能及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a/a)。

1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b/b)。

1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a/a)。

13.活动:调查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b)。

1.(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B.全球气候变暖可减缓永冻土融化C.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D.大气中CO2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CO2浓度上升,热散逸减少。

其危害包括:海平面上升;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树种分布区改变;永冻土融化等。

植树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 A2.(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B.增加化肥的使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氟利昂通过化学反应使臭氧量减少,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正确;B、C、D不能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

答案 A3.(2017·浙江11月选考)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A.沙漠B.苔原C.草原D.热带雨林解析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越强。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所以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答案 D4.(2017·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不同的营养级B.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为主C.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D.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转移和富集解析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同属第二个营养级,A错误;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B错误;捕食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存在,C错误;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食物链转移和富集,D正确。

答案 D5.(2017·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B.生产者能将约10%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体重净增长低于变温动物D.消费者营养级具有的能量与该消费者的平均体重呈正相关解析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A错误;生产者只能将1%~2%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B错误;由于恒温动物要维持恒定体温,同化的能量中有更多的比例用于细胞呼吸产生热量,所以其体重净增长会低于变温动物,C正确;消费者营养级具有的能量,由个体体重与个体数量共同决定,D错误。

答案 C6.(2018·浙江4月选考)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字母___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_______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___________和C 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

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__________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碳循环和能量流动。

碳循环示意图中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大气中的CO2、E为燃料。

演替过程中的生物群落,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有利于演替的正常进行。

若改为能量流动则D为非生物环境,生产者不能利用非生物环境中的热能,要取消“D→A”。

答案(1)D 低于(2)细胞呼吸大于(3)非生物环境取消“D→A”7.(2018·浙江11月选考)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生存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等生物。

回答下列问题:(1)捕食食物链反映了各种生物之间的________关系。

食物链数量的改变与生态系统内生物________的变化相关,并能影响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

(2)分别测定所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值,可以分析能量在________之间的流动情况。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可分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和________的能量两大部分。

在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变温动物,其主要原因是恒温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捕食食物链中两相邻环节是通过取食和被取食建立关系的。

生物种类数会影响食物链的数量,同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2)通过分析所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值,可分析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情况。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可分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和未同化利用的能量,其中未同化利用部分将以粪便的形式流向分解者。

在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恒定,因此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占比较小。

答案(1)取食与被取食种类数自我调节(2)不同营养级未利用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恒定1.正误辨析(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蝉为第一个营养级。

(×)(2)DDT可沿食物链逐级放大,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个体中含有的DDT越多。

(×)(3)海洋的初级生产量约为陆地的一半,但次级生产量却约是陆地的三倍多。

(√)(4)越是处于食物链高位的动物,数量就越少,生物量就越小,能量也越少。

(×)(5)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6)负反馈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7)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所致。

(√)(8)外来物种入侵可能降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读图析图提示(1)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2)非生物环境(大气中CO2) 生产者(3)A→D→E (4)考点1 围绕生态系统的结构考查结构与功能观1.(2018·台州3月质量评估)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链是通过取食关系建立起来的营养关系B.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C.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D.食物网中营养级越高的动物体型越大解析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高的动物体型越大,但也有例外。

答案 D2.(2018·宁波十校联考)北极熊生活在北极的冰原和浮冰上,海洋食物链中主要以海豹为食,陆地食物链中主要以驯鹿为食,食物网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的生物构成了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二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极冰原和浮冰的不同地段,物种组成的差异体现了群落________结构。

(3)由于冰封期的缩短,导致北极熊滞留在陆地上的时间延长,则可使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苔藓和地衣的数量________。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北极熊出生率明显降低,其年龄结构将呈________型。

(4)最近发现一种含多溴联苯的阻燃剂随被污染的水流和北行风进入了北极,并在北极生物体内被发现,且在北极熊的脂肪组织中该物质的浓度最高。

此现象称为________。

答案(1)5 浮游动物、北极兔、驯鹿(2)水平(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衰退(4)生物放大(1)细菌未必都是分解者,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

(2)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构成。

(3)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4)食物链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的通道,而且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

(5)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可能占有多个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除捕食外,可能还有竞争等。

考点2 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及生态金字塔3.(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如此B.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其数量金字塔也是倒置的C.海洋中的含碳量高于大气圈,但CO2还能通过扩散作用从大气圈得到补充D.由于海洋面积约占地球的71%,该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高于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倍解析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以腐食食物链为主,A错误;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数量金字塔不一定倒置,B错误;海洋的含碳量是大气圈的50倍,海洋对于调节大气圈中的含碳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大气圈中二氧化碳发生局部短缺,水圈里溶解态的二氧化碳就会更多地进入大气圈,同样,如果水圈里的碳酸氢根离子在光合作用中被植物耗尽,也可及时从大气中得到补偿,C正确;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的1/2,但海洋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次级生产量的三倍多,D错误。

答案 C4.如图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三种生物只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则这条食物链应为(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解析在捕食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所含有的能量越少,贮存能量的有机物越少。

答案 A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依据: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特点和生物放大原理。

如下图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若扇形面积代表能量多少,建构的食物链模型应是丙→丁→甲→乙;若扇形面积代表生物体内DDT浓度,建构的食物链模型则是乙→甲→丁→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