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13 生物与环境(B)(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课后限时集训(十三)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安徽刘安一中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二者同化的能量关系呈倒金字塔形C.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就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能量流动关系,且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同化的能量关系呈金字塔形,B错误;流入人工鱼塘中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和人工投入饲料中的能量,C错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方向部分相同,D错误。
] 2.(2020·吉林高三期末)下图表示某长期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流经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aB.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可表示为c+e+g+h+iC.能量在植物和植食性动物之间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h/a)×100%D.植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g-i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数值大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A正确;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为a,其中,a=c+b,b=e+d,d=g+f,f=i+h,则a=c+e+g+h+i,B正确;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f/(a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量),C错误;植食性动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植食性动物的摄入量d-未被同化的能量g-植食性动物的呼吸消耗的能量i,D正确。
]3.(2020·金科高三大联考)汉乐府诗《敕勒川》中写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展现出了我国内蒙古辽阔壮丽的草原生态系统。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同化量之和B.草原生态系统中羊群达到的最大数量即为其环境容纳量C.消费者牛和羊的存在加速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负反馈调节在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起关键作用B[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同化量之和,否则该生态系统无法维持平衡,A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内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B错误;消费者可以加速物质循环,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D正确。
2020高考生物课标二轮专题能力训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外来物种都能增加生物多样性
答案:A
解析:选用植物作为热点区域标志,是因为植物既容易调查和鉴定,又是其他生物类群多样性的基础,A项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项错误。植物种类数只是会影响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项错误。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D项错误。
5.(20xx山东省第二次大联考)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丙和乙的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B.若缺少甲和丁,该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C.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D.照射在甲上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分析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丙和乙都以甲为食,且丙捕食乙,A项正确。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B项正确。碳循环是在每个生态系统独特的营养结构基础上实现的,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C项正确。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仅是接收到的太阳能中很小的一部分,D项错误。
C.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
D.该农场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d1)/(a1+a2+a3)×100%
答案:C
解析: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总能量,A项错误。图1中甲是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丙处于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项错误。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因此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C项正确。图2中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1+a2+a3,第二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2,因此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a1+a2+a3)×100%,D项错误。
高三生物二轮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试题(带答案)
高三生物二轮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试题(带答案)生物学是21世纪的主导科目。
小编准备了高三生物二轮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9浙江理综)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解析】环境容纳量只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大类,调节的目的是维持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环境容纳量;植食动物在冬天由于食物减少,所以环境容纳量减小。
【答案】 B2.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 B3.(2019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答案】 B4.(2019海南高考)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解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限时集训含解析-通用版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限时集训含解析通用版限时集训1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限时集训2细胞代谢中的酶和ATP限时集训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限时集训4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B限时集训5细胞的生命历程限时集训6遗传的分子基础限时集训7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和人类A限时集训8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和人类B限时集训9变异育种和进化限时集训10生命活动的调节A限时集训11生命活动的调节B限时集训12生物与环境A限时集训13生物与环境B限时集训14实验与探究限时集训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限时集训(一)(时间:40分钟满分:100)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日照期末)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有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B.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C.不同种类细胞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相同,代谢强度也相同D.给水中毒患者注射1.8%的盐水,是为了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B[贮藏中的种子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增大,保持休眠状态,A项错误;HCO-3和HPO2-4对对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B项正确;不同种类细胞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同,代谢强度也不同,C项错误;给水中毒患者注射1.8%的盐水,是为了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D项错误。
]2.(2019·丰台区期末)糖类和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C.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素食者主要通过分解植物中的纤维素获得能量D[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A正确;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在机体内脏受到外力冲击时具有缓冲作用,B正确;维生素D属于脂质,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正确;人体消化道中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不能分解纤维素,D错误。
] 3.(2019·济宁一模)下列关于化合物在细胞中存在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B.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蛋白质和RNA形成的结构C.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不存在蛋白质和DNA形成的结构D.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不存在DNA—RNA复合物D[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糖类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蛋白,也存在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A项正确;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蛋白质和RNA形成的核糖体,B项正确;细胞质基质中没有DNA,因此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不存在蛋白质和DNA形成的结构,C项正确;原核细胞的拟核中DNA转录时存在DNA-RNA复合物,D项错误。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七生物与环境第13讲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第13讲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答案: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食物网负反馈调节信息传递全球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抵抗力稳定性□10恢复力稳定性□11间接价值□12自生1.(选择性必修2 P50文字信息”)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该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的积累量较高,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2.(选择性必修2 P56 “文字信息”)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流经人工湿地的总能量包括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
3.(选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大量植树造林可缓解温室效应,请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大量植树造林可增加CO2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生物群落的吸收速率,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
4.(选择性必修2 P69“相关信息”)一种热带雌蚕蛾为了吸引同类雄蚕蛾会分泌出叫“蚕蛾醇”的信息素,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何种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新课标):专题十三 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三)[专题十三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时间:40分钟)1.一般情况下,完成下列哪项实验不需要用到氯化钠溶液( )A.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核酸的分布B.观察藓类叶片中的叶绿体C.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正常形态D.对鸡血细胞中DNA粗提取2.试剂或材料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处理正确的是( )A.制备纯净细胞膜时,可用鸡的红细胞代替猪的红细胞B.人工诱导多倍体时,可用低温处理代替秋水仙素处理C.观察线粒体时,可用嫩而薄的藓叶代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吡罗红染液代替醋酸洋红液3.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成分一致)中的扩散速率不同B.氢氧化钙溶液能用来鉴定体外培养的人的某种细胞是否进行了有氧呼吸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不需要进行预实验D.用含有尿素的培养基可以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4.下列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有误,并影响实验结果的是( )(“+”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下表所示:A.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B.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C.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D.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6.(双选)下列生物学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用层析液分离和提取绿叶中的色素B.利用标志重捕法研究某种植物种群的密度C.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D.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传递,可采用14C标记示踪7.(双选)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B.①②两组实验可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C.②④⑥三组实验可说明温度能影响酶活性D.设计上述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8.(双选)利用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海藻酸钠胶体和氯化钙溶液制备大小相同的凝胶珠,再进行以下实验(表中内容不完整):A.凝胶珠可以多次使用B.试管1、2、3各加入的凝胶珠的数量要相同C.3号试管凝胶珠上浮所需时间最长D.此实验探究了酶的高效性9.酵母菌是生物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生物材料,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多个地方涉及酵母菌,如图6-13-1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图6-13-1(1)在①中,酵母菌与醋酸菌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高考生物统考版二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安徽刘安一中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二者同化的能量关系呈倒金字塔形C.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就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能量流动关系,且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同化的能量关系呈金字塔形,B错误;流入人工鱼塘中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和人工投入饲料中的能量,C错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方向部分相同,D错误。
]2.(2020·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图1为某森林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图1图2A.杂食性鸟位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为大型真菌C.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在d中D.a+c表示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A错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有大型真菌、跳虫等,B错误;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属于甲同化量的一部分,应该属于c中,C错误;a+c表示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再加上e中能量表示甲的同化量,D正确。
]3.(2020·吉林高三期末)下图表示某长期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流经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aB.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可表示为c+e+g+h+iC.能量在植物和植食性动物之间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h/a)×100%D.植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g-i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数值大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A正确;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为a,其中,a=c+b,b=e+d,d=g+f,f=i+h,则a=c+e+g+h+i,B正确;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f/(a+植物呼吸作用消耗量),C 错误;植食性动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植食性动物的摄入量d-未被同化的能量g-植食性动物的呼吸消耗的能量i,D正确。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3生物与环境(B)(含解析)
⾼考⽣物⼆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3⽣物与环境(B)(含解析)专题限时集训(⼗三)(B)(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9·海南⾼考)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培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于马铃薯培养液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D.给营养充⾜的培养液通⼊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C[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来⾃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需的有机物全部来⾃于马铃薯培养液,A正确;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球计数板计数法,需要借助显微镜,B正确;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混匀后被分成不等的两份,其中的酵母菌数量不同,由于是充分混匀的,故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相同,C错误;给营养充⾜的培养液通⼊O2有利于酵母菌进⾏有氧呼吸,种群数量会增加,D正确。
]●2.(2019·青海省第⼀中学⾼三模拟) 在某种⼈⼯控制的种群中,其增长速率υ=(第N+1年的种群数量-第N年的种群数量)/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0~t4范围内该种群呈“S”型增长C.t1与t3时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D.t2与t5时种群数量的差值等于t4与t6时的差值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0~t4范围内种群数量增长,在t4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值,t4~t6时种群数量降低,所以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正确;0~t4范围内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在t4时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值,故0~t4范围内该种群呈“S”型增长,B正确;t1与t3时增长速率相同,即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C正确;t2~t5时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t4~t6时种群数量⼀直减少,t2与t5时种群数量的差值和t4与t6时的差值不相等,D错误。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强化演练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2023·全国甲卷]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2.[2023·浙江1月]在我国西北某地区,有将荒漠成功改造为枸杞园的事例。
改造成的枸杞园与荒漠相比,生态系统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防风固沙能力有所显现B.食物链和食物网基本不变C.土壤的水、肥条件得到很大改善D.单位空间内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明显增多3.[2023·北京卷]近期开始对京西地区多个停采煤矿的采矿废渣山进行生态修复。
为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从演替的角度分析,以下对废渣山治理建议中最合理的是( ) A.放养多种禽畜B.引入热带速生植物C.取周边地表土覆盖D.修筑混凝土护坡4.[2023·浙江6月]自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酸雨”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有明显下降。
下列措施中,对减少“酸雨”发生效果最明显的是( ) A.大力推广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B.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的燃烧率提高C.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D.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5.[2023·山东卷]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10J/(m·a)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J/(m2·a)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70.5×105J/(m2·a),该能量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6.[2023·广东卷]凡纳滨对虾是华南地区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种类。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练习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B.食物网仅表达了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C.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是不会改变的D.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无关解析: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因此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A正确;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食物网不能表达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B错误;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是可以发生改变的,C错误;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而言,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就越强,D错误.答案:A2.下列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B.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D.同等强度干扰下(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在交错的食物网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B错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得以循环往返,C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同等强度干扰下若生态系统没有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快,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限时集训(十三)(B)(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海南高考)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C[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需的有机物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A正确;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需要借助显微镜,B正确;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混匀后被分成不等的两份,其中的酵母菌数量不同,由于是充分混匀的,故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相同,C错误;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种群数量会增加,D正确。
]●2.(2019·青海省第一中学高三模拟) 在某种人工控制的种群中,其增长速率υ=(第N+1年的种群数量-第N年的种群数量)/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0~t4范围内该种群呈“S”型增长C.t1与t3时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D.t2与t5时种群数量的差值等于t4与t6时的差值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0~t4范围内种群数量增长,在t4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t4~t6时种群数量降低,所以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正确;0~t4范围内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在t4时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故0~t4范围内该种群呈“S”型增长,B正确;t1与t3时增长速率相同,即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C正确;t2~t5时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t4~t6时种群数量一直减少,t2与t5时种群数量的差值和t4与t6时的差值不相等,D错误。
]○3.(2019·海南高考)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C.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D.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B[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占10%~20%,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只有10%~20%传给了狼,B错误。
]4.(2019·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末)对不同经营强度下毛竹林土壤动物类群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B.土壤中的腐食动物作为分解者有利于物质循环C.结果表明过度经营会降低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D.不同的经营强度会改变自然群落的演替方向A[由于土壤小动物的身体微小,因此一般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富度,A错误。
]5.(2019·临沂市高三质检)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以确保结果准确B.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D.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冷光灯照射A[若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C错误;诱虫器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暗、趋湿、避光、避高温等特性,所以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小动物时要开灯但不是在诱虫器上方,D错误。
]6.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阶段Ⅲ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7.(2019·石家庄市高三一模)我国“嫦娥四号”运载火箭内设计了一个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搭载了棉花、油菜、酵母菌和果蝇等六种生物作为样本。
试验载荷罐内棉花种子率先发芽长叶,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输入能量B.罐内的有机物可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C.载荷罐中含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其中酵母菌和果蝇属于消费者D.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数量A[该载荷罐是密封的,若保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则需要输入能量,A正确;罐内的有机物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B错误;果蝇是消费者,酵母菌是分解者,C错误;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主要取决于生物的种类而不是数量,D错误。
]●8.(2019·洛阳市高三模拟)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
为更好的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应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B.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适当砍伐改变了落叶松种群的水平结构,减少了竞争D.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C[适当砍伐改变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种群无水平结构,C错误。
]9.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B.“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在鱼群数量接近K值时开始捕捞,最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D.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D[信息传递也可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A错误;“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能量是不能循环的,B错误;在鱼群数量接近K/2时开始捕捞,最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
]10.生态浮床是将水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
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吸附、吸收水中的含氮、磷等的有机污染物质,使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得到转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浮床是一种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人工生态系统B.生态浮床可形成新的城市园林景观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生态浮床可促进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改善水体环境D.生态浮床能增大水体中的溶氧量D[该生态系统需要外界提供物质和能量,不能自给自足,A错误;生态浮床可形成新的城市园林景观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旅游观赏的价值,属于直接价值,B错误;生态浮床可阻止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C错误。
]1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即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B.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稳态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D.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完成碳的全球化物质循环,除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外,还需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A错误。
]12.(2019·聊城市高三二模)浮萍是一种水生植物,其根部的微生物可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净化水体。
浮萍的根分泌的有关物质可使藻类的叶绿素分解,从而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避免水华现象的发生。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浮萍能避免水华的发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浮萍能净化有机污水,所以浮萍既是生产者又属于分解者C.浮萍对藻类的影响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D.采用样方法调查浮萍的种群密度时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B[浮萍可通过根部的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净化水体,但不能说明浮萍是分解者,B错误。
]二、非选择题(40分)○13.(12分)洪湖是湖北省第一大淡水湖,面积400 km2,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假设在该湖泊中存在食物链:浮游植物→鲢鱼→乌鳢。
回答下列问题:(1)经调查发现鲢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 000尾,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鲢鱼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尾/km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2)近些年,由于过度围垦、养殖、污水排放等原因,洪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经保护治理后在较短时间内又迅速恢复到原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鳙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将鳙鱼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洪湖,一年后发现鲢鱼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解析:(1)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环境容纳量即K值,当种群数量为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若面积为400 km2,鲢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 000尾,则当鲢鱼的种群密度为20 000÷400×1/2=25尾/km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一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食物网简单),容易遭到破坏。
(3)由食物链:浮游植物→鲢鱼→乌鳢可知,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因此鲢鱼和鳙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故将鳙鱼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洪湖,一年后鲢鱼的种群密度会明显下降。
答案:(每空3分,共12分)(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5 (2)该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食物网简单) (3)鲢鱼和鳙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14.(14分)(2019·潍坊市高三一模)美国学者克里斯琴在对某种野外鼠类研究时发现内分泌系统也能调节自身种群密度。
下图是该调节机制的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1)野外调查该鼠类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图示B、C是与种群密度变化直接相关的种群特征,它们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根据上图来看,内分泌系统中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A应是________;激素调节该鼠类种群密度的机制是________,该机制也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