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炉甘石洗剂(学生用)
炉甘石洗剂制备实验
![炉甘石洗剂制备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af3f46a8fad6195f302ba678.png)
炉甘石洗剂制备实验炉甘石洗剂的制备1.处方见表表炉甘石洗剂处方处方组成12345炉甘石(120目),g4、04、04、04、04、0氧化锌(120目),g4、04、04、04、04、0甘油,mL5、05、05、05、05、0羧甲基纤维素钠,g0、20三氯化铝,g0、15聚山梨酯80,g0、80柠檬酸钠,g0、20蒸馏水加至,mL50505050502.制法(1)制备稳定剂①羧甲基纤维素钠0、20g,加约30mL蒸馏水,加热溶解而成胶浆。
②称取聚山梨酯80 0、80g,配成100g/L的水溶液备用。
③称取柠檬酸钠0、20g,加蒸馏水10mL溶解,备用。
④称取三氯化铝0、15g,加蒸馏水10mL溶解,备用。
(2)制备混悬剂上述5个处方,均采用加液研磨法制备。
称取过120目筛的炉甘石、氧化锌研于研钵中,加甘油和适量纯化水共研成糊状,再加入处方中其他成分,随加随搅拌,最后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3.作用与用途保护皮肤、收敛、消炎。
用于皮肤炎症,如丘疹、亚急性皮炎、湿疹、荨麻疹。
4.用法与用量用前摇匀,外用、局部涂抹。
5.沉降体积比的测定:将炉甘石洗剂质量检查结果记录于表1中。
根据表1中数据,以沉降比(F)为纵坐标,沉降时间为横坐标,分别绘制沉降曲线图,比较各处方的稳定程度与质量。
表12小时内的沉降体积比(H/ Ho)时间(min )炉甘石洗剂12345051530601206、实验注意事项1.炉甘石洗剂配制不当或助悬剂使用不当,不易保持良好的悬浮状态,重分散性差,且涂用时会有沙砾感。
改进措施有:加入高分子物质(如纤维素类衍生物等)作助悬剂;控制絮凝,加入三氯化铝作絮凝剂或与新洁尔灭合用,采用柠檬酸钠作为反絮凝剂。
2.炉甘石、氧化锌为亲水性药物,可被水润湿,先加入适量甘油研磨成糊状,使粉末在水中分散,可防止颗粒聚集,振摇时易于悬浮。
3.炉甘石洗剂中的炉甘石和氧化锌带负电,加入少量AlCl3中和部分电荷,使炉甘石、氧化锌絮凝沉降,从而防止结块,改善分散性。
炉甘石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结果
![炉甘石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1fe902f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0.png)
炉甘石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结果结果分析:1、首先把制备的药品放入水浴锅中,再放入少量水并搅拌;待到水温升高以后就开始进行过滤操作。
2、过滤完成后就可以停止蒸馏,取出结晶了。
3、通常情况下,过筛法是把细小的颗粒物质去除掉,但对于炉甘石则不适宜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其吸附能力较强而且难以洗脱。
4、同样采用“加热回流”法会破坏微晶形态,影响炉甘石的分离和纯化效率。
所以还需采用另外一个步骤——减压干燥法,才能提高收率。
2、接下来将步骤1制得的药液加热至60度左右,然后将精制后的炉甘石药渣缓慢倾入该溶液中;充分搅拌之后将其转移到真空干燥箱中,经过冷却再进行冷冻干燥处理。
3、在以上第二步骤中也有必要注意的几点是:要根据实验具体要求选择相应设备。
如想达到速干目的,那么所用设备可能需密闭或增大真空度;反之若只是要解决水不溶物问题,那么就简单多了,只要采用喷雾干燥即可。
4、此法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由于操作条件较温和(比冷冻干燥低很多),能够保证试样快速地从干燥状态转变为溶解状态,同时又不损失组分;缺陷在于只能得到不易溶于水的无定型固体粉末,产品收率也略低于其他方法。
5、溶化好的熔融物料被带到烘干器中;将熔融物料降温至45-50℃,然后利用天然的静电场装置;使其受离子辐照。
6、用过程结束后,所得产品的干燥、包装和运输都没有问题,它的稳定性非常好,比常规干燥处理高三倍,属国际领先水平。
7、而本实验可以知道,该装置内的磁体、线圈等构造,既起到阻抗耦合作用,又消除了静电力,起到共振消除双重保护。
8、综上所述,本实验利用熔融石英——透辉石制备出了各种组分的混合粉末,可见所用工艺手段新颖,这项技术应当可以获得更广泛推广。
9、以上说明书为个人学习心得,若有疏漏及错误请指正。
3、然后在混悬时要一次性加完药粉,如果分散效果不佳,可采用转盘法继续进行研磨;而当转速不足时则应提高转速。
4、加入的药粉越粗,混合机中的残留物就越多。
而且粉末过粗容易引起堵塞,故可采用筛网加工装置来确保药粉尽量不留存在机械死角中。
《药剂学》混悬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混悬剂的制备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9ed9fe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d.png)
《药剂学》混悬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2.解释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的作用。
3.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掌握如下基本操作技能:乳钵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概念: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属于粗分散体系,可供内服、外用、注射用。
配制环境要求:内服、外用混悬剂(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在D 级下配制;注射用混悬剂(只能肌注)属于无菌药品中的最终灭菌产品,如曲安奈德注射液其配制、灌装须在C 级背景下,压盖须在D 级背景下。
特性:分散相的微粒大小0.5~10μm ,有时可达50μm (注射剂的微粒大小),非均相分散体系,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有界面,扩散很慢,显微镜下可见。
制法:1.分散法------ ①研磨粉碎法;②加液研磨法;③水飞法 。
2.凝聚法------ ①化学凝聚法;②微粒结晶法剂型质量要求:微粒细腻均匀,沉降缓慢,下沉后微粒不结块,稍加振摇即能均匀分散,贮存期间微粒大小保持不变,粘稠度适宜,易倾倒,外用制剂易涂布,不宜流散,快干燥,不宜被擦掉。
稳定性:混悬剂中的微粒在静置时可发生沉淀降,沉降速度,符合Stokes 定律: ()ηρρgr V 2122-=公式说明:微粒的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大小(r 2)以及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ρ1-ρ2)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粘度(η)成反比。
(即微粒越小,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越大,分散介质的粘度越大,微粒的沉降速度越慢,混悬剂越稳定)。
所以,增加混悬剂稳定性可采取如下措施:1.减小微粒的半径;2.加入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加入亲水胶体,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并形成带电的水化膜包裹在微粒的表面,防止微粒聚集。
4.加入适量的与微粒表面带相反电荷的电解质(絮凝剂),适当降低ζ电位,使微粒发生絮凝,形成振摇时易分散的网状疏松聚集体,从而避免在放置过程中微粒自然沉降易形成致密的不易分散的沉淀结块现象。
混悬剂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65281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4.png)
混悬剂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所谓混悬剂,就是混合在溶液中,对其进行分散和絮凝等作用而形成均匀的絮凝体的制剂。
它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用于制备医药、农药和纺织助剂等产品。
混悬剂又可分为:分散型和均匀型两种。
分散型可分为表面活性剂和悬浮颗粒剂两大类;均匀型又分为大分子物质和小分子物质两大类;悬浮颗粒剂又分为小分子悬浮剂及颗粒悬浮剂两大类。
对于分散型物质与悬浮颗粒剂均匀性来说,主要取决于原料、溶剂和搅拌介质等。
目前常用于分散染料、医药、农药等领域采用的分散剂包括聚合物-水解物系分散剂、纤维素类分散剂、磷酸盐类分散剂、磺酸酯类分散剂等。
主要用于制备无机及有机混合制剂以及无机溶剂型制剂以及固体制剂。
一、实验目的1、实验目的:了解水处理工艺中所用到的分散、絮凝、过滤等工艺中的原理,知道这些工艺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2、实验内容:了解混合液的基本性质,了解水解产物的性质,了解制备的工艺过程,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
3、实验结果:了解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并获得有效数据,掌握相关参数。
4、实验结果预测:通过实验,预测下一步的工作方法,了解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其工作原理和产品的性能特性。
5、实验总结和反思:通过实验得出有关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反思,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更好的完成实验室任务。
6、实验报告和反思:通过实验,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水处理工艺中使用到的分散、絮凝等工艺环节以及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等。
7、实验报告和反思:通过实验,使我们进一步懂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且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是更好体现学生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的体现问题解决方法之一。
8、小制作总结活动:让我们知道如何提高自己办事能力及效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解决问题及工作中不懂及时请教别人,从中学习工作中宝贵经验。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是让我们在生活中成长为一个更专业的学生,更重要地是让我体会到了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并努力解决它的道理!二、实验仪器及试剂1、超声多级比色仪:分析纯,DH-701E。
实验4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炉甘石洗剂(学生用)
![实验4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炉甘石洗剂(学生用)](https://img.taocdn.com/s3/m/230f633876a20029bc642d7d.png)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掌握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3.了解各种附加剂对混悬剂稳定性的作用二、实验原理混悬液为不溶性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可供口服、局部外用和注射。
优良的混悬剂应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1)外观粒子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
(2)粒子的沉降速度慢,沉降容积比 F (V/V 0) 愈大,混悬剂愈稳定。
(3)颗粒沉降后,经振摇易再分散,以保证均匀,分剂量准确。
混悬剂的稳定剂一般分为三类:(1)助悬剂;(2)润湿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分散法为主要制备方法,其流程为:固体药物→粉碎→润湿→分散→助悬、絮凝→质检→分装即,将固体药物粉碎成所需粒度的微粒,再根据主药的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并加入适宜的稳定剂。
对于亲水性药物,可先干燥粉碎至一定的细度,再加入处方中的液体进行研磨,通常 1 份药物加~份液体分散介质为宜(遇水膨胀的药物配制时不采用加液研磨);对于疏水性药物,先加入一定量的润湿剂或高分子溶液与药物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在颗粒表面形成水化膜,再加液体研磨至所需要求,最后加分散介质至足量,即得。
混悬剂的稳定性直接决定其质量好坏,因此需对稳定性进行研究,所用的方法有:1.微粒大小的测定:微粒大小直接影响其稳定性;2.沉降速度的测定:反映助悬剂、絮凝剂的稳定效果;3.沉降容积比测定:评价助悬剂和絮凝剂的效果;4.絮凝度的测定:比较絮凝剂的絮凝程度;5.流变学测定:确定混悬剂的流动类型;6.重新分散试验:评价混悬剂的再分散性;7.电位的测定:评价混悬剂的稳定性。
三、实验药品和仪器药品:炉甘石、氧化锌、纯化水仪器:天平、乳钵、烧杯、玻棒、量筒、具塞刻度试管、滴管、120 目筛或 100 目筛等四、实验内容炉甘石洗剂的制备(不同助悬剂对炉甘石洗剂稳定作用的比较)[处方] 见表 1[制法 ]①炉甘石、氧化锌过120 目筛或 100 目筛;②将各稳定剂按处方量配成的胶浆或溶液(10ml):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Na ),加水10ml,溶胀后加热溶解成胶浆;(实验前提前配好,用时每组称取使用)西黄蓍胶,加乙醇数滴( 3~4 滴)润湿均匀,加水10ml 于研钵中,研成胶浆,全部移至烧杯备用;吐温 -80 ,加水 10ml 溶解备用;三氯化铝,加水 10ml 溶解;(实验前提前配好,用时每组量取10ml 使用)枸橼酸钠,加水 10ml 溶解备用。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6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6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5590826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0.png)
实验六 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型液体药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按药物性质选用合适稳定剂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混悬剂应符合以下质量要求: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外观微粒细腻,分散均匀;微粒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经振摇能迅速再均匀分散,不应有结块现象;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
外用混悬剂应易于涂布。
根据stokes 定律:ηρρ9)(2212gr v -=欲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液,可采取:1)减小微粒半径(r );2)减小微粒与液体介质密度差 (ρ1-ρ2);3)增加介质粘度(η)等措施。
应将药物研细,并选择适宜的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反絮凝剂等稳定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
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根据主药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分散介质和附加剂。
亲水性药物可先研磨至一定的细度,加入液体介质研磨至适宜的分散度;疏水性药物可加入适量润湿剂研磨,润湿后的药物颗粒表面可形成带电的吸附膜,最后加分散介质至足量,混匀即得。
凝聚法:将呈离子或分子状态的药物借物理或化学方法分散在介质中凝聚成微粒而形成混悬液的方法。
另外,可通过改变溶剂或浓度配制成混悬剂,如将酊剂、醑剂加到水性混合液时,缓缓加入并伴快速搅拌而制成混悬液,使微粒细腻,沉降缓慢。
混悬剂的成品包装后,在标签上注明“用时摇匀”。
为安全起见,剧、毒药不应制成混悬剂。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一)炉甘石洗剂的制备称取过120目筛的炉甘石、氧化锌于研钵中,按表6-1所示加入稳定剂和蒸馏水研成糊状,分别转移至6个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至全量。
观察1~6号处方(1号为对照管)洗剂的沉降速度,比较不同稳定剂的作用。
1.处方表6-1 炉甘石洗剂处方[附] 各种稳定剂的配制方法:1)称取甲基纤维素(MC)适量,加蒸馏水采用胶溶法使其慢慢溶胀,逐渐溶解,添加蒸馏水至全量,制成0.5%胶浆,备用。
2)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适量,加蒸馏水采用胶溶法使其慢慢溶胀,逐渐溶解,添加蒸馏水至全量,制成0.5%胶浆,备用。
炉甘石洗剂制法实验报告(3篇)
![炉甘石洗剂制法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b2902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6.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炉甘石洗剂,了解其制备过程、成分作用及质量控制要点,从而加深对皮肤外用药品的认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炉甘石洗剂是一种常用的皮肤外用药品,其主要成分包括炉甘石、氧化锌、甘油等,具有收敛、消炎、保护皮肤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将炉甘石、氧化锌等成分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成混悬液,以供临床使用。
三、实验材料1. 炉甘石:150g2. 氧化锌:50g3. 甘油:50ml4. 羧甲基纤维素钠:2.5g5. 纯化水:适量6. 研钵、过滤仪、搅拌棒、具塞量筒等实验器材四、实验方法1. 称量与研磨:将150g炉甘石和50g氧化锌放入研钵中,充分研磨至粉末状。
2. 制备糊状物:向粉末中加入50ml甘油和适量纯化水,继续研磨,直至形成糊状物。
3. 溶解稳定剂:将2.5g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适量纯化水中,溶解。
4. 混合与搅拌:将糊状物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混合,边加边搅拌,直至充分混合。
5. 加水稀释:继续加入纯化水,边加边搅拌,直至总体积达到1000ml。
6. 过滤与装瓶:将混合液通过过滤仪过滤,去除不溶物,然后将滤液装入无菌瓶中,密封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观察:制备的炉甘石洗剂为淡红色混悬液体,外观均匀,无沉淀。
2. 稳定性检验:将制备的炉甘石洗剂放置于室温下,观察其稳定性。
实验结果显示,在一个月内,炉甘石洗剂无明显分层、沉淀现象,说明其稳定性良好。
3. 成分分析:对制备的炉甘石洗剂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含量与理论值相符,符合质量标准。
六、实验讨论1. 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制备炉甘石洗剂的过程中,应注意研磨、搅拌等操作,以保证混合均匀,避免沉淀。
2. 质量控制的要点:在制备过程中,应对原料、辅料、设备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3. 应用前景: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消炎、保护皮肤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炉甘石洗剂,其外观、稳定性、成分含量均符合质量标准。
《药学专业学生基本技能手册》
![《药学专业学生基本技能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d553aed0975f46527d3e1c7.png)
全国药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基本技能手册(讨论稿)2007年9月目录1.药剂学 (4)1.1基本技能:液体制剂的制备 (4)1.2基本技能:混悬剂的制备 (4)1.3基本技能:乳剂的制备 (5)1.4基本技能:注射剂的制备 (6)1.5基本技能:片剂的制备 (6)1.6基本技能:软膏剂的制备 (7)1.7基本技能:栓剂的制备 (8)1.8基本技能: 缓释片剂的制备及其释放度测定方法 (8)1.9基本技能: 复凝聚法制备微型胶囊及微型胶囊其形态观察 (9)1.10基本技能: 药物动力学单隔室模型的模拟 (9)1.11基本技能: 大鼠在体小肠吸收 (10)1.12基本技能: 尿药法测定药物消除数率常数 (11)2.药物化学 (12)2.1基本技能:结晶抽滤和洗涤 (12)2.2基本技能:回流操作 (13)2.3基本技能:液液萃取 (14)2.4基本技能:重结晶操作 (15)2.5基本技能:搅拌操作 (16)2.6基本技能:普通和加热过滤操作 (17)2.7基本技能:蒸馏 (18)2.8基本技能:熔点测定 (19)3.药理学 (21)3.1基本技能:实验动物的选择、分组及编号方法 (21)3.2基本技能:实验动物的捉持与固定方法 (21)3.3基本技能: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 (21)3.4基本技能: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22)3.5基本技能:实验动物被毛的去除方法 (22)3.6基本技能: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23)3.7基本技能: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23)3.8基本技能:常用手术器械操作技术 (23)3.9基本技能: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使用 (23)3.10基本技能: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24)3.11基本技能:离体肠管制备方法 (24)3.12基本技能:颈总动脉插管 (25)3.13基本技能:动脉血压的测定 (25)4.生物化学 (27)4.1基本技能:蛋白质电泳 (27)4.2基本技能:组织或器官特定代谢的检测 (28)4.3基本技能:蛋白质、核酸定性鉴定 (28)4.4基本技能:凝胶层析 (29)4.5基本技能:酶活力测定 (30)5.微生物学 (32)5.1基本技能:明视野显微镜使用 (32)5.2基本技能:微生物形态观察 (33)5.3基本技能:各种微生物接种技术 (33)5.4基本技能:培养基的制备 (34)5.5基本技能:灭菌与消毒技术 (35)5.6基本技能: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35)5.7基本技能:药物抗菌性能的微生物法测定 (36)5.8基本技能:环境微生物的检测技术 (36)6.药物分析 (38)6.1基本技能:称量 (38)6.2基本技能:容量仪器的校正 (39)6.3基本技能:药物鉴别 (40)6.4基本技能:杂质检查 (40)6.5基本技能:滴定分析 (41)6.6基本技能:重量分析 (42)6.7基本技能:电位法和永停法 (43)6.8基本技能: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4)6.9基本技能:荧光分析法 (45)6.10基本技能:平面色谱 (47)6.11基本技能:气相色谱法 (47)6.12基本技能:高效液相色谱法 (48)6.13基本技能:氧瓶燃烧法 (50)6.14基本技能:凯氏定氮法 (51)7.天然药物化学 (52)7.1基本技能:渗漉提取法 (52)7.2基本技能:酸提取碱沉淀 (52)7.3基本技能:连续回流提取 (53)7.4基本技能:离子交换树脂 (54)7.5基本技能:糖苷酸水解 (55)7.6基本技能:硅胶薄层色谱法 (56)7.7基本技能:氧化铝薄层色谱法 (57)7.8基本技能:纸色谱 (58)7.9基本技能:聚酰胺薄层色谱 (59)8.生药学 (61)8.1基本技能:显微镜的使用 (61)8.2基本技能:显微鉴定临时标本的制作 (62)8.3基本技能:生药组织、粉末镜检图绘制 (63)8.4基本技能:挥发油的提取 (64)8.5基本技能:生药化学成分的提取 (65)8.6基本技能:生药化学成分提取物的浓缩 (66)8.7基本技能:薄层色谱分析 (67)8.8基本技能: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68)1.药剂学1.1基本技能:液体制剂的制备基本要求:1.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及特点;2.正确制备各种溶液型液体制剂(包括低分子溶液型、胶体溶液型和高分子溶液型液体);3.正确利用分散法、溶解法、增溶法、助溶法制备液体制剂;4.正确使用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熟悉其作用机制及常用量;5.掌握各种溶液型液体制剂(包括低分子溶液型、胶体溶液型和高分子溶液型液体)的质量标准;6.熟悉各种溶液型液体制剂(包括低分子溶液型、胶体溶液型和高分子溶液型液体)的质量检查方法。
炉甘石洗剂制备实验
![炉甘石洗剂制备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680885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8.png)
炉甘石洗剂制备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炉甘石洗剂的制备方法,并了解其理化性质及用途。
实验原理:炉甘石,又称氢氧化镁,是镁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Mg(OH)2。
炉甘石具
有不溶于水,但在碱溶液中易溶,能够中和酸,故可以用于制备中和性洗剂。
实验步骤:
1. 将炉甘石粉末称取2克,加入烧杯中;
2. 逐渐滴加盐酸溶液,同时用棒子搅拌均匀,直到炉甘石完全溶解;
3. 再加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是否呈中性;
4. 用滤纸过滤出固体杂质;
5. 将洗涤剂溶液装入试管中,使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实验结果:
炉甘石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后,制得的洗涤剂呈中性,PH值为7。
实验分析:炉甘石洗剂具有很好的中和性能和稳定性,可以用于清洗和去除酸性物质,同时也可以作为保养剂使用。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应穿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
2. 操作盐酸时要注意避免粉尘、喷溅等,保持通风良好,操作时应慢慢加入;
3. 操作氢氧化钠时注意避免皮肤接触,避免溅出,要保持慢慢加入;
4. 过滤时要注意滤纸的质量,避免滤纸破裂或过滤不彻底;
5. 使用PH试纸时要注意读数准确性,能够确定洗涤剂的酸碱性。
实验四液体药剂
![实验四液体药剂](https://img.taocdn.com/s3/m/6fb6be50caaedd3383c4d366.png)
实验四液体药剂一、实验目的1.掌握各类液体药剂的分类及特点、常用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及稳定措施。
2.熟悉影响液体药剂质量的因素以及评定质量的方法。
二、实验提要1.液体药剂按分散系统分为溶液型、胶体型、混悬型和乳浊型4种类型。
各类液体药剂其制备方法不相同,检查项目和要求也不相同。
2.制备溶液剂一般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溶解法多先取处方量3/4的溶剂加入药物,搅拌使溶解、滤过,再自滤器上添加溶剂至全量,最后搅匀即得。
处方中如有助溶剂、增溶剂、pH调节剂、稳定剂、防腐剂及抗氧剂等,应先以适量溶剂溶解,再加入药物;其中对热稳定而溶解缓慢的药物,可加热促进溶解;挥发性或不耐热的药物则应在40℃以下时加入,以免挥发或破坏损失。
制备芳香水剂时,用分散剂(一种惰性不溶性物质的细粉)分散或剧烈振摇,使油水充分接触加速溶解。
稀释法适用于制备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药物的浓贮备液。
化学反应法系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通过化学反应而制成新的药物溶液的制备方法,待化学反应完成后,滤过,自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适用于原料药物缺乏或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3.胶体溶液按胶粒与分散媒之间的亲和力不同可分为亲液胶体与疏液胶体,若以水为分散媒则称为亲水胶体和疏水胶体。
亲水胶体的制备,药物溶解要经过溶胀过程,宜将其分次撒布于水面上,使之自然吸水膨胀,然后搅拌或加热使溶解。
疏水胶体的制备采用分散法或凝聚法。
处方中如含具有脱水作用的电解质、高浓度醇、糖浆、甘油等物质时,宜先行溶解或稀释后再加入,而且用量不宜过大。
如需滤过时,所用滤材应与胶体溶液的荷电性相适应,最好采用不带电荷的滤器,以免凝聚。
4.制备乳浊液有干胶法和湿胶法。
干胶法先将胶粉与油混合均匀,加入一定量水,乳化成初乳,再逐渐加水稀释至全量。
湿胶法则将胶先溶于水中制成胶浆作为水相,将油相分次加入水相中,研磨制成初乳,再加水至全量。
乳浊液中药物的添加方法,需根据药物的溶解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入。
实训总结药剂学实验报告
![实训总结药剂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c25c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2.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药剂学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技能和药品制备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制备、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的科学。
本次实验涉及了溶液型、胶体型、散剂、混悬剂等不同类型的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药物的性质、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1.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薄荷油增溶相图的制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组成,绘制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
(2)薄荷水: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1-2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适用性。
(3)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4)胃蛋白酶合剂: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
(5)甲酚皂溶液: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所制得的成品能否加水任意稀释而得澄明溶液?2. 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甘油胶体:将甘油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甘油胶体。
(2)明胶胶体:将明胶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明胶胶体。
3. 散剂的制备(1)益元散剂的制备: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粉碎成细粉,按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分包。
(2)散剂的等量递增法: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4. 混悬剂的制备(1)亲水药物与疏水药物的实验结果:分别对亲水药物和疏水药物进行实验,观察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2)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将炉甘石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炉甘石洗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薄荷油增溶相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分析各组分的增溶效果。
(2)薄荷水:三种处方制备的薄荷水外观性状、pH、澄清度、嗅味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实验结果,说明各自特点与适用性。
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27813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5.png)
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实验报告1. 引言哎,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不难的东西——炉甘石洗剂。
说到这个,大家可能会想:“这是什么东西呀?能吃吗?”当然不能啦!炉甘石洗剂主要是用来治疗皮肤病的,像湿疹、皮炎之类的,效果杠杠的。
不过,咱们今天可不是来给大家普及皮肤病知识的,而是来聊聊它的制备过程,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点东西,嘿嘿!2. 材料准备2.1 主要成分首先,我们得准备好材料。
炉甘石洗剂的主角就是炉甘石,它是一种矿物,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碰到的天然东西。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蒸馏水和少量的甘油。
这些东西听起来不算稀奇,但它们可都是关键角色哦!没有它们,咱们可做不成洗剂。
2.2 量取与称重接下来,我们得量取这些材料。
说到量取,这可是一门艺术!要是你量多了,做出来的洗剂可就变味了。
所以,炉甘石我们一般用50克,蒸馏水大约500毫升,甘油呢,10毫升就够了。
这些数字可不能马虎,要认真对待啊,别一不小心就成了“调皮捣蛋”的调料。
3. 制备过程3.1 制备步骤好了,准备工作都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制备洗剂的环节了。
首先,我们要把炉甘石用清水洗干净,去掉那些多余的杂质。
然后,用研钵把它磨成细粉。
这一过程可得费点劲,简直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这粉得细致,要不然,洗剂的效果可就打折了。
磨好后,咱们就可以把炉甘石粉放进一个干净的容器里,慢慢加入蒸馏水。
注意,这时候可得小心翼翼,不要像我每次倒水时那样总是弄得一桌子湿漉漉的。
加入水后,要好好搅拌,确保炉甘石能均匀分散在水里。
搅拌的过程就像是在做美味的沙拉,要耐心点,让每一颗材料都充分融合。
3.2 添加甘油搅拌均匀后,接着就是加入甘油了。
这一步可真是画龙点睛,甘油不仅能增加洗剂的黏稠度,还能给皮肤多一层保护。
加入后,再次搅拌,直到所有的材料完美结合。
哇,这时候你会看到一个神奇的液体,清澈透亮,就像是一汪清泉,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4. 观察与总结4.1 观察结果等洗剂搅拌好后,我们就可以把它装瓶。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5ae60cce27284b73f3425087.png)
六、思考题
1 分析炉甘石洗剂与硫磺洗剂制备 方法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2.樟脑醑加入到水中,注意有什么 现象发生,如何使产品微粒不致太粗?
3. 分析在实验中加入絮凝剂与反絮 凝剂的意义。
处方2:制法同处方1(加甘油后加5%新洁尔灭)
处方3:制法同处方1(加甘油后加吐温)
【操作注意】 (1)用同样操作配制,观察疏水性药物中加入润湿剂的作用。 (2)樟脑醑为樟脑的乙醇溶液,应以细流缓缓加入,并急速搅拌,使樟脑不
致析出大颗粒。
【质量检查】 外观、沉降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 六、结论与讨论
系。 混悬型液体制剂一般配制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仪器:乳钵、量筒或有刻度试管。 材料:氧化锌、硫酸铜、硫磺、炉
甘石、樟脑、三氧化铝、枸橼酸钠、 沉降硫磺、硫酸锌、樟脑醑、甘油、 5%新洁尔灭溶液、吐温80。
四、实验内容
(一)加液研磨法制氧化锌混悬剂
【处方】
12
34
氧化锌 0.5g 0.5g 0.5g 0.5g
【操作注意】 (1)各处方配制时注意同法操作,与第一次加液量及研磨力尽可能一致。 (2)比较刻度试管或量筒,尽可能大小、粗细一致。 【质量检查】 外观、沉降稳定性。
(二) 电解质对混悬液的影响
【处方】 1
氧化锌 0.5g 三氯化铝 0.12% 枸橼酸钠 蒸馏水加至 10ml
2 0.5g
实验二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基本型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一般制备方法。
。 2.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质量评定方法 。 3.熟悉按药物性质选用合适的稳定剂
二、实验原理
混悬型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颗粒
炉甘石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结果分析
![炉甘石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935c6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7.png)
炉甘石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结果分析
1.实验目的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原理
4.实验步骤
5.数据记录和处理
6.结果分析
(1)结果:经过反复多次制备,终于获得了满意的炉甘石混悬液。
所有产物均能溶解在水中,但是有些溶液呈浑浊状态;将这些样品加入蒸馏水后进行离心,会发现一部分沉淀下来,剩余部分仍然是浑浊的,说明这种溶液不稳定,其中可能含有微量的有机杂质,需要对其进行净化处理。
(2)讨论:①对于本课题而言,用溶解度较小的丙二醇代替纯甘油作为溶剂是很好的选择,因为丙二醇的沸点比甘油低,同时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易挥发到空气中,从而减少污染,提高操作安全性。
②如果采用水作为溶剂,就应该先把样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再进行干燥或者直接粉碎,以避免由于样品颗粒大小不一造成沉降速率不同而影响产物的分层效果。
③干燥方法:加热干燥法、冷冻干燥法等。
④本研究通过改变溶剂和温度对样品进行干燥,但是没有观察到固体物质的生成,这说明采用此方法不适合,故应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干燥样品。
⑤采用加热干燥法,干燥温度设置在70℃左右,使其中的微量杂质挥发出去,最后再用水洗涤。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1296c2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67.png)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按药物性质选用合适的稳定剂。
3.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混悬型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的微粒(0.5μm)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匀相分散体系。
优良的混悬型液体制剂,除一般液体制剂的要求外,应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外观微粒细腻,分散均匀;微粒沉降较慢,下沉的微粒经振摇能迅速再均匀分散,不应结成饼块;微粒大小及液体的粘度,均应符合用药要求,易于倾倒且分剂量准确;外用混悬型液体制剂应易于涂展在皮肤患处,且不易被擦掉或流失。
根据stokes定律V=2r2(ρ1-ρ2)g/9η,可知要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液,首先应考虑减小微粒半径(r);再减小微粒与液体介质密度差(ρ1-ρ2);或增加介质粘度(η);因此制备混悬型液体制剂,应先将药物研细,并加入助悬剂如天然胶类、合成的天然纤维素类、糖浆等,以增加粘度,降低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大,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聚集的趋向,根据△F=σSL2△A,△F为微粒总的表面自由能的改变值,决定于固液间界面张力σSL和微粒总表面积的改变值△A因此在混悬型液体制剂中可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σSL,降低微粒表面自由能,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又可以作为润湿剂,可有效地使疏水性药物被水润湿,从而克服微粒由于吸附空气而漂浮的现象(如硫磺粉末分散在水中时),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絮凝剂(与微粒表面所带电荷相反的电解质),使微粒ξ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则微粒发生部分絮凝,随之微粒的总表面积△A减小,表面自由能△F下降,混悬剂相对稳定,且絮凝所形成的网状疏松的聚集体使沉降体积变大,振摇时易再分散。
有的产品为了增加混悬剂的流动性,可以加入适量的与微粒表面电荷相同的电解质(反絮凝剂),使ξ电位增大,由于同性电荷相斥而减少了微粒的聚结,使沉降体积变小,混悬液流动性增加,易于倾倒,易于分布。
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9c02300c76c66137ee0619f1.png)
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型液体药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按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稳定剂。
3.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混悬液型液体制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0.1~10μm)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药剂。
分散介质多为水,也可用植物油。
优良的混悬剂其药物颗粒应细微、分散均匀、沉降缓慢;沉降后的微粒不结块,稍加振摇即能均匀分散;黏度适宜,易倾倒,且不沾瓶壁。
由于重力的作用,混悬剂中微粒在静置时会发生沉降。
沉降速度V符合Stoke’s 定律:式中,r –微粒半径,(1-2)-微粒与液体介质的密度差,g-重力加速度,-混悬剂粘度。
故要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剂,首先要减小微粒半径r,其次是减小微粒与液体介质的密度差(1-2)或增加介质粘度。
如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除使分散介质黏度增加外,还能形成一个带电的水化膜包在微粒表面,防止微粒聚集。
此外,还可采用加润湿剂(表面活性剂)、絮凝剂、反絮凝剂的方法来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
其制备操作要点如下:(1)助悬剂应先配成一定浓度的稠厚液。
固体药物一般宜研细、过筛。
(2)分散法制备混悬剂,宜采用加液研磨法。
(3)用改变溶剂性质析出沉淀的方法制备混悬剂时,应将醇性制剂(如酊剂、醑剂、流浸膏剂)以细流缓缓加入水性溶液中,并快速搅拌。
(4)投药瓶不宜盛装太满,应留适当空间以便于用前摇匀。
并应加贴印有“用前摇匀”或“服前摇匀”字样的标签。
三、实验内容(一)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氧化锌、甘油、甲基纤维素、西黄蓍胶等。
2.仪器电子天平、乳钵、具塞量筒(50ml)、烧杯(100ml、200ml)、量筒(10ml、100ml)、试剂瓶等。
(二)实验部分加液研磨法制备氧化锌混悬剂[处方]表2-1 氧化锌混悬剂各处方处方号 1 2 3 4氧化锌(g)0.5 0.5 0.5 0.550%甘油(ml)— 6.0 ——甲基纤维素(g)——0.1 —西黄蓍胶(g)———0.1蒸馏水加至(ml)10 10 10 10[操作](1)处方1、2的配制:称取氧化锌细粉(过120目筛),置乳钵中,分别加0.3ml蒸馏水或甘油研成糊状,再各加少量蒸馏水或余下甘油研磨均匀,最后加蒸馏水稀释并转移至10ml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至刻度。
炉甘石的实训报告
![炉甘石的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bd7da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e.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炉甘石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炉甘石的物理化学特性,提高对混悬型液体药剂制备工艺的理解和操作技能。
二、实训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训地点药剂实验室四、实训材料与设备1. 材料与试剂:- 炉甘石- 氢化锌- 甘油- 纯化水- 西黄蓍胶胶浆- 乙醇- 搅拌棒- 过滤器- 水浴锅- 量筒- 称量瓶2. 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 药剂搅拌器- 蒸馏装置- 恒温水浴锅- 具塞量筒五、实训步骤1. 原料准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炉甘石、氢化锌、甘油等原料,并将其研成糊状。
2. 混合:将研好的糊状原料分次加入50ml具塞量筒中,同时加入适量纯化水进行搅拌。
3. 水浴加热:将装有混合物的量筒放入水浴锅中,待水温升高后开始进行过滤操作。
4. 过滤:使用过滤器将混合物过滤,去除固体杂质。
5. 蒸馏:过滤完成后,停止蒸馏,取出蒸馏瓶中的液体。
6. 稳定剂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制备适量的西黄蓍胶胶浆,并加入适量的乙醇。
7. 混合:将稳定剂与蒸馏液混合均匀。
8. 观察与记录:观察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炉甘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炉甘石为白色或浅黄色粉末,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可形成稳定的混悬液。
2. 制备工艺:通过水浴加热和过滤操作,可得到较为纯净的炉甘石混悬液。
3. 稳定剂作用:西黄蓍胶胶浆和乙醇的加入,可提高混悬液的稳定性,延长其保质期。
4. 实验现象:在制备过程中,观察到混合物逐渐由糊状变为均匀的混悬液,无明显的沉淀现象。
七、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炉甘石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工艺,提高了操作技能。
同时,实验结果也验证了炉甘石在药剂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八、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化学品泄漏。
2. 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 掌握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3. 了解各种附加剂对混悬剂稳定性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混悬液为不溶性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可供口服、局部外用和注射。
优良的混悬剂应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
(1)外观粒子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
(2)粒子的沉降速度慢,沉降容积比F (V/V0) 愈大,混悬剂愈稳定。
(3)颗粒沉降后,经振摇易再分散,以保证均匀,分剂量准确。
混悬剂的稳定剂一般分为三类:(1)助悬剂;(2)润湿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分散法为主要制备方法,其流程为:
固体药物→粉碎→润湿→分散→助悬、絮凝→质检→分装
即,将固体药物粉碎成所需粒度的微粒,再根据主药的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并加入适宜的稳定剂。
对于亲水性药物,可先干燥粉碎至一定的细度,再加入处方中的液体进行研磨,通常1份药物加~份液体分散介质为宜(遇水膨胀的药物配制时不采用加液研磨);
对于疏水性药物,先加入一定量的润湿剂或高分子溶液与药物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在颗粒表面形成水化膜,再加液体研磨至所需要求,最后加分散介质至足量,即得。
混悬剂的稳定性直接决定其质量好坏,因此需对稳定性进行研究,所用的方法有:
1.微粒大小的测定:微粒大小直接影响其稳定性;
2.沉降速度的测定:反映助悬剂、絮凝剂的稳定效果;
3.沉降容积比测定:评价助悬剂和絮凝剂的效果;
4.絮凝度的测定:比较絮凝剂的絮凝程度;
5.流变学测定:确定混悬剂的流动类型;
6.重新分散试验:评价混悬剂的再分散性;
7. 电位的测定:评价混悬剂的稳定性。
三、实验药品和仪器
药品:炉甘石、氧化锌、纯化水
仪器:天平、乳钵、烧杯、玻棒、量筒、具塞刻度试管、滴管、120目筛或100目筛等
四、实验内容
炉甘石洗剂的制备(不同助悬剂对炉甘石洗剂稳定作用的比较)
[处方] 见表1
[制法]
①炉甘石、氧化锌过120目筛或100目筛;
②将各稳定剂按处方量配成的胶浆或溶液(10ml):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加水10ml,溶胀后加热溶解成胶浆;(实验前提前配好,用时每组称取使用)
西黄蓍胶,加乙醇数滴(3~4滴)润湿均匀,加水10ml于研钵中,研成胶浆,全部移至烧杯备用;
吐温-80 ,加水10ml溶解备用;
三氯化铝,加水10ml溶解;(实验前提前配好,用时每组量取10ml使用)
枸橼酸钠,加水10ml溶解备用。
③称取处方量炉甘石、氧化锌置于研钵中,加甘油研磨成糊状,加10ml纯化水研磨后移入刻度试管,
研钵稍加水冲洗合并加入到试管,加纯化水至20ml,为对照管1;
④将各稳定剂胶浆或溶液作为分散介质加液研磨,按(1)法操作,即得2~6号处方洗剂。
即:先将炉甘石、氧化锌称量后置乳钵中,加甘油研磨至糊状,再将各稳定剂胶浆或溶液作为分散介质加液研磨均匀后倒入刻度试管,研钵用少量水冲洗合并加入试管,最后加水至20ml即得。
表1 炉甘石洗剂处方
1(对照管) 2 3 4 5 6 炉甘石(120目),g 3 3 3 3 3 3
氧化锌(120目),g 1 1 1 1 1 1
甘油,ml 1 1 1 1 1 1
稳定剂/ CMC-Na
% 西黄蓍
胶%
吐温80
2%
三氧化铝%枸橼酸钠%
即所需实际稳定剂用量/ CMC-Na 西黄蓍胶
吐温80 三氧化铝枸橼酸钠
蒸馏水加至,ml 20 20 20 20 20 20
[质量评定]
测定沉降容积比F(H/H0)
将配制好的各洗剂置于具塞试管中,密塞,振摇均匀,几支试管振摇程度尽量保持一致。
分别记录各试管初始高度H0,再分别记录将放置5、10、20、30、60 min时的沉降物高度H,计算沉降容积比,填于表2中。
表2 炉甘石洗剂的沉降体积比
时间min 1 2 3 4 5
H H/H0H H/H0H H/H0H H/H0H H/H0
5
10
20
30
60
五、思考题
①以沉降容积比F(H/Ho)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绘制沉降曲线图,得出什么结果?
②进行处方分析,并根据Stokes定律并结合处方分析影响混悬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应采取
什么措施?
③观察各处方的外观质量、评价后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