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优质教案10 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案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第一板块【视频激趣引入新课】1.视频导入:播放一则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的公益视频。
导语: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别人。
引出课题:爱心的传递者——我们都有爱心2.名言导入:出示罗兰的名言“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导语: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别人。
引出课题:爱心的传递者——我们都有爱心第二板块【发现爱心传递爱心】1.观察分析:观察教材第64页四幅插图,说说图中的人物分别发生了什么爱心故事。
分别概括各个故事的梗概,总结:这几幅图都是讲关心、帮助他人的故事。
2.联系自身:说一说,你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呢?(举例:别人帮助我解题)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举例:扶老人过马路)点拨:我们在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很感动和开心;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会感到开心。
可见,助人为乐不仅能温暖他人,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3.阅读体会:阅读教材第65页阅读角的故事,说说你的阅读体会。
你身边有这样乐于关心或帮助别人的同学吗?概括材料大意,点拨:我们身边有很多默默地奉献自己爱心的人,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有困难的人也要主动帮助,让世界充满爱。
4.故事会:你身边还有哪些隐藏着的爱心使者?说说你知道的故事。
(举例自己接受别人帮助的故事)点拨:关爱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要把自己的爱心装进每个需要帮助的人的心中,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第三板块【学习雷锋践行精神】1.走近雷锋:阅读教材第66页《雨中送母子》的雷锋故事,说说你对雷锋的看法。
点拨:我认为雷锋叔叔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2.故事分享:你还知道雷锋叔叔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播放雷锋叔叔的相关视频,点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践行“雷锋精神”,从小事做起,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不计回报,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帮助他人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爱心,以及爱心的传递对社会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爱心的含义。
2.学会如何传递爱心。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课件:包括教学内容、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利用图片或故事情境引起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爱心的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向学生解释什么是爱心,并通过实例说明爱心的重要性和传递方式。
3.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分享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故事,并对积极表现的学生予以表扬,激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情感和意愿。
4. 实践活动•分小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关爱他人的角色,通过情景表演体验关爱他人的过程,并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传递爱心。
5. 总结归纳•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6. 课后延伸•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传递爱心,关爱他人。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
2.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爱心与关爱他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爱心的内涵,并学会如何传递爱心。
同时,培养了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本教学设计采用了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助力学生深入理解课堂内容,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爱心传递者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爱心传递者部编版《爱心的传递者》教案一、教学目标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感受生活中不同的关爱。
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 10 课《爱心的传递者》。
四、教学过程(一)环节一:生活处处有爱心。
通过寻找生活中显性和隐性的爱心,明白生活处处有爱心。
导入:同学们,这些同学每年都会参加爱心捐书活动,他们会把自己读过的书分享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你们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吗?小结:相信很多同学都参加过这样的活动,把自己读过的书与贫困地区的同学们共同分享,帮助他们开阔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
你们这种关心、帮助他人的心意和行动,就是爱心。
活动一:爱心生活大搜索呈现情境情境 1:放学时,下起了大雨,一位同学没有带雨伞,另一位同学和她一起撑起一把伞。
情境 2:在公交车上,一位同学在为一位老人让座。
提问: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一找爱心在哪里?学生交流提问:在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画面吗?你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吗?你去关心、帮助过别人吗?你当时有何感受呢?学生交流追问:被别人关心、帮助时,我们会感到快乐和幸福,为什么关心、帮助别人时,我们也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呢?学生交流提问:通过刚才大家的发言,你们对爱心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小结:爱心就是互帮互助,处处都有,人人可为。
奉献爱心不仅能温暖他人,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呢。
(板书:互帮互助,人人可为温暖他人,快乐自己)呈现故事:杨帆默默关心帮助同学追问:杨帆同学的爱心隐藏在哪里了呢?他的爱心和我们刚才说的这些爱心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交流提问:在你的身边有像杨帆同学这样乐于关心或帮助别人的同学吗?学生交流小结:我们都有爱心。
爱心就在我们身边,有的是面对面的关爱,有的则是隐藏在每个细小的举动之后的,需要我们细细体味。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生活中爱心的画面,丰富学生对于显性和隐性爱的认知,从而明白爱心的内涵和意义。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爱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的观念。
但他们对于如何具体地去关爱他人,以及如何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爱心的传递过程,并鼓励他们付诸实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关爱他人的快乐。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用具体行动去传递爱心,影响周围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爱心。
2.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用具体行动去传递爱心,如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2.课件:包含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道具:如爱心卡片、贴纸等。
4.小组讨论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方向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课题,如关于一个孩子如何关爱身边的人的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的?他们是如何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的?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彼此的观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如互相帮助、关心弱势群体等。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10爱心传递者》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10爱心传递者》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10爱心传递者》,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教材。
教材通过讲述爱心传递者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爱的力量和传递爱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和法治观念,他们对于爱的理解逐渐深入,能够感知到爱的存在和力量。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如何传递爱、如何关爱他人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他们通过故事体验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传递爱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爱的力量,提高关爱他人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品质,增强集体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体验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传递爱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爱的力量。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分析爱心传递者的行为,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教材。
2.课件:爱心传递者的故事及相关图片。
3.教学道具:爱心卡片、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爱心传递者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感受爱的力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爱心传递者的故事,学会关爱他人。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爱心传递者故事的理解,引导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设计一个爱心传递活动,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 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是他们对于爱心传递的深刻含义还不够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是爱心的传递者。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2.难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爱心传递的实例,深刻理解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具体情境。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爱心传递实例,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情景模拟法: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爱心传递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案例:收集一些爱心传递的实例,用于教学。
4.时间:预计用时4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传递?为什么我们要成为爱心的传递者?2.呈现(10分钟)通过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具体情境。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爱心传递实例。
3.操练(10分钟)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爱心传递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些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场景,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爱心传递的意义,加深他们对爱心传递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爱心传递实例,让他们深刻理解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爱心的传递者”的故事;认识为别人着想、乐于助人的姐妹花;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关注他人,有爱心;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记述、表达的能力与听取别人讲解、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故事增强学生的爱心意识与为他人着想的观念;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讨论,使其弄清“爱心”的内容,萌发其爱心。
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和讲故事,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培养学生爱心。
四、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故事情节导入“爱心”的话题。
(老师拿起课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是否曾遇到过一个同学在路上摔倒,需要帮助挽救?有一个下雨天你在学校看见了一个同学没有带伞,让她困在了雨中,你会怎么做呢?在我们的生活中,周围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爱心吗?(课前可以进行兴趣调查)【讲授】2、讲故事(老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城市里,有一对姐妹花,一个叫小芳,另一个叫小丽。
她们个子不高,长得也很普通。
但是,她们的爱心却是最强大的。
一天,小芳的老师生了病,小芳就给老师送去了一罐热汤。
那时正是大雨天,她也没有伞,湿透了的衣服裹在身上,手里还拿着热汤,这样的雨,她尽管在街上走着,但她一点也不觉得冷。
因为,她知道病人需要她,所以她即使感觉不舒服,仍决定前行。
但是,等小芳到了医院,却发现医院里的电梯不开启,她也上不去呀。
这时,小丽过来看到了小芳的狼狈模样,二话不说就把手上的伞递给了小芳,让她去送温暖了。
小芳也顾不得太多了,顺着水泥台阶上楼,一路往病房的方向走去。
走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到病床前了。
老师见到小芳,非常感动。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小芳像一缕暖阳,照亮了老师的生活。
老师看着窗外的雨,心里默默祈祷:愿这份爱心得到传递!这个故事听着感人吗?这对姐妹花无论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还是在做一些细小的事情时,始终都有一颗善良、热情和爱心的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目标:1. 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2. 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教学重点: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教学难点: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教学准备:收集雷锋叔叔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活动过程: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
二、活动教学,探索新知(一)活动一:他们都有爱心1.看一看:课件出示第64页情境图,呈现四幅图,分别是学生生活中几个常见的关爱他人的情境,这些情境不限于校园生活,也包括校园之外的生活。
设问:说说自己关爱他人,或者被他人关爱的经历。
2.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3.看一看:课件出示第65页的“阅读角”,呈现了两篇学生默默关爱其他同学的故事。
设问:在你身边有这样乐于关心或帮助别人的同学们?2.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可以从自己身边的爱心故事说起,然后让学生来分享自己的故事,并交流感受。
(二)活动二:了解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1.看一看:课件出示第66页情境图“雨中送母子”,呈现的是雷锋的故事。
设问:你还知道雷锋叔叔的哪些助人为乐的故事?2.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
引导学生力所能及地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向雷锋学习。
(三)活动三:阅读课文,巩固新知。
三、回归目标,课后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课收获(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
二、活动教学,探索新知(一)活动一:善于帮助别人1.看一看:课件出示第67页情境图,呈现了两个学生虽然有爱心,却不善于助人的情境。
设问:为什么这两位同学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2.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引导学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体会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正确的关爱他人的方法。
3.演一演:学生上讲台表演正确的做法。
4.播放动画视频《善于帮助别人》,加深理解感悟。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但对于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会遇到需要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情况,但不知道如何去做。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关爱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关爱他人。
2.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中关爱他人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实践演练的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实践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感人故事,引起学生对爱心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并说明理由。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3篇
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从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包含三个内容: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以及雷锋的故事,“活动园”设计的是一个献爱心的拓展活动。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力所能及的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学情分析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极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
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1.感受公共生活中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五、教学重难点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2.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六、教学准备PPT 搜集关爱他人的图片七、教学过程10.爱心的传递者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爱心,一个个温馨的场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感动。
二、开展活动活动一:身边的爱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课本64页的插图,谁愿意给同学们讲讲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出示64页插图)(生讲述场景)师:你觉得图片中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生答)师:那么被帮助的同学、阿姨、老爷爷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生自由答)过渡:同学们,爱能带给我们温暖,能带给我们感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爱。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呢?说说你的故事好吗?(生答)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他说什么?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小故事,老师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你们的言语还很稚嫩,但我却觉得这是最美的语言,因为有爱所以最美。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10爱心传递者》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10爱心传递者》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爱心传递者》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传递爱心。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获得爱心的权利,同时也有传递爱心的责任。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对于爱心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地去传递爱心,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学生性格活泼,喜欢模仿,对于富有生动性的教学内容更容易接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获得爱心的权利和传递爱心的责任。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传递爱心的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爱心。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道德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爱心传递的主题。
故事内容可以是关于一个人在生活中积极传递爱心,最后得到他人关爱的事例。
故事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传递爱心?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具体做法。
案例可以是关于一个人在家庭、学校、社区中传递爱心的故事。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获得爱心的权利,同时也有传递爱心的责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案例,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
讨论结束后,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如何在家庭、学校、社区中传递爱心。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爱心的传递者》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爱心的传递者》(部编版):本节课主要围绕“关爱他人”这一主题,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意识。教学内容包括:
1.关爱他人的意义:讨论关爱他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影响,以及关爱他人对社会的作用。
-公民素养的内化:将尊重他人权益、遵守法律法规等公民素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
举例:在培养社会责任感时,可以设置模拟社区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不同社会角色应有的责任和行为。在讲解人文关怀时,可以通过分享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他人的温暖和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激发他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2.人文关怀:引导学生从关爱身边的人做起,培养他们具有人文关怀的品格,尊重、理解、关心他人。
3.沟通与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4.道德判断与选择:培养学生面对道德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关爱他人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关爱他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精美教案(含习题)
10、爱心的传递者一、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2.明白关爱他人的行为是不分大小的,学会将关爱他人落实到日常行动中。
3.树立乐于助人,善于助人的价值观。
4.能够换位思考,表达关爱时了解他人的需要,维护他人的自尊。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
2.学会关爱别人;懂得在关爱别人的过程中,要正确且有智慧地表达。
三、教学用具教师:1.准备活动卡片学生:1. 准备卡片、彩笔或者颜料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五、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寻找微尘反馈指导: 1.课件展示《寻找微尘》故事,请同学们在阅读故事之后谈一谈在自己的认识里“微尘”是什么?“微尘”在哪里?随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微尘”是一个个热爱着公益、传递着爱心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尘”。
教师总结:微尘,是一个关爱他人的符号,以它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岛城的大街小巷;微尘,是一段记录城市文明的断章,不仅是为它所助的朋友,还有数以百计千计为它所感染的人。
设计意图:本课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故事的引入能让其沉浸其中的同时,能思索爱的含义,初步树立传播爱心的观念。
活动二:处处有爱心反馈指导: 1.课件展示教材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爱心,教师引导学生并鼓励他们说一说自己曾得到过别人什么样的关心或帮助,又给过别人什么关心和帮助?在分享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些爱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阅读角”材料,找一找材料中的同学们把爱心藏在了哪里?播放视频《韩红的七年公益之旅》,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自己还知道哪些隐藏的爱心?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默默的关心着我们,默默给予我们帮助,我们也要默默的去传递爱心,因为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也是唯一丢不起的财富,爱就在身边,学会爱,理解爱,传递爱吧!设计意图:从关爱他人和背他人关爱后的情感体验入手,让学生体会关爱他人是一件让双方都会快乐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传递爱心的信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10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们应该关心他人,传递爱心,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
课文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关爱他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帮助他人、分享、同情心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
2.培养学生传递爱心、参与公益活动的习惯。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
2.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4.实践教学法: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公益活动方案,学生参与。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爱他人的场景,如帮助他人、分享、同情心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关爱他人?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爱心的传递者》,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然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操练(10分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4.巩固(10分钟)针对实践活动中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10.爱心的传递者-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爱心的传递者——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爱心的含义和作用;2.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3.引导学生体验爱心传递的快乐和意义。
教学内容1.“爱心的传递者”课文的学习,理解爱心的含义和作用;2.配合教材上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爱心传递的过程;3.呈现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递爱心;4.制作“爱心传递者”展板,激发学生积极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师生自我介绍,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2.引发学生对“爱心”主题的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是爱心?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第二步:学习课文(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发放课本,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解爱心的含义和作用。
第三步:介绍实际案例(20分钟)1.介绍一则关于爱心传递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关注他人、帮助他人所带来的成就感;2.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去传递爱心呢?第四步:制作展板(30分钟)1.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工合作,制作“爱心传递者”展板;2.展板内容包括课文重点、案例分析、学界思考以及学生感悟等。
第五步:展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代表向全班介绍展板内容,分享自己对爱心的认识和感悟;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如何做一个爱心传递者。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课文、实际案例以及展板制作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爱心的含义和作用,并激励他们积极传递爱心,具有创新和实践性。
在制作展板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协同制作的方式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交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教学目标。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一、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一滴爱心,一滴爱心可以带来什么;•能够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传递爱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和关心他人的品德。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学生能够学会团结和互助。
三、教学难点•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感受;•能够在行为表现上体现爱心。
四、教学准备•教案、黑板、粘贴纸、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问:“有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爱心?”学生们可能会回答:“爱心是一种感觉”、“爱心是关心他人的感情”等等。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正确的答案并解释:“爱心就是一种温暖的力量,是一种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关于传递爱心。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爱心的传递者》,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和一个老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在过程中,老人告诉了孩子一个重要的道理:“一滴爱心可以带来无限的力量,让我们一起传递爱心。
”3. 感同身受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感同身受,情景再现故事中的场景。
教师问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你们都有什么感受?”学生表达感受,如:“故事很感人,老人很孤独”、“孩子很善良,帮助了老人”等等。
4. 分组讨论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中的人物角色义务的情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并写在粘贴纸上。
5. 粘贴作品学生将自己写的内容粘贴在班级的爱心墙上,让同学们看到,与大家一起分享。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教学,回答问题:•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你们学到了如何传递爱心和团结互助吗?•今天的故事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本次授课中的精彩瞬间制作成文章,和家长一起分享,并在下堂课上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关注和照顾他人,传递爱心。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爱心的感动和力量,并通过讨论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和团结互助。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的品德和情感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0.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成为有爱心的人。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故事、漫画、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爱心的基础上,学会传递爱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他们对爱心有一定的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体验爱心的传递,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认识到传递爱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成为有爱心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爱心的重要性2.学会传递爱心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通过故事、漫画、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爱心传递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2.故事、漫画等教学素材3.活动道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学校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心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漫画和故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漫画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爱心传递的过程。
如:帮助同学、关心老人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大家互相交流,感受爱心传递的快乐。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让学生举例说明,大家共同学习。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心传递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为家人做一件小事,体验爱心传递的感觉。
8.板书(5分钟)以上是针对《10.爱心的传递者》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案10 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
10 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2.情感与态度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3.行为与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难点: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们都有爱心1.(展示教材64页图片)师:孩子们,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别人。
请大家看这几幅图,你的感受如何呢?2.师: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曾得到过别人的哪些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①摔倒了,同学把自己扶起来,自己心里很感动。
②没拿笔,同桌借给自己,自己心里很感激他。
③下雨了,没有伞,同学送我回家,自己很感谢他的付出。
3.师:你又曾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与大家分享一下。
①同学生病了,好几天没来学校。
当他身体恢复健康回到学校后,我把自己的笔记本借给他,主动帮他补课。
②捡到钱包,归还失主。
4.师:看同学们在讲述自己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很感动和开心;在讲述自己帮助他人的时候,也很开心幸福。
可见,助人为乐不仅能温暖他人,也能带给自己幸福。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体会自己得到帮助后内心的温暖以及帮助他人后内心的快乐和充实。
】话动二:寻找身边的爱心使者1.师:关爱就在我们身边。
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教材第65页的《他们在偷懒吗?》2.师:找一找,他们的爱心藏在哪儿?你的身边有这样隐藏着的爱心吗?3.学生分组交流,派代表发言。
4.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默默关心着我们,默默给予我们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2.情感与态度
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3.行为与习惯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难点: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们都有爱心
1.(展示教材64页图片)
师:孩子们,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别人。
请大家看这几幅图,你的感受如何呢?
2.师: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曾得到过别人的哪些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①摔倒了,同学把自己扶起来,自己心里很感动。
②没拿笔,同桌借给自己,自己心里很感激他。
③下雨了,没有伞,同学送我回家,自己很感谢他的付出。
3.师:你又曾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与大家分享一下。
①同学生病了,好几天没来学校。
当他身体恢复健康回到学校后,我把自己的笔记本借给他,主动帮他补课。
②捡到钱包,归还失主。
4.师:看同学们在讲述自己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很感动和开心;在讲述自己帮助他人的时候,也很开心幸福。
可见,助人为乐不仅能温暖他人,也能带给自己幸福。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体会自己得到帮助后内
心的温暖以及帮助他人后内心的快乐和充实。
】
话动二:寻找身边的爱心使者
1.师:关爱就在我们身边。
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教材第65页的《他们在偷懒吗?》
2.师:找一找,他们的爱心藏在哪儿?你的身边有这样隐藏着的爱心吗?
3.学生分组交流,派代表发言。
4.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默默关心着我们,默默给予我们帮助。
我们也要把自己的爱心装进每个需要帮助的人的心中,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社会的温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关心我们,教导学生学会感恩、奉献。
】活动三:善于帮助他人
1.师:关心和帮助他人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教材第67页的图片。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两位同学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2.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图中的小朋友遇到困难,却不愿意被帮助呢?
3.学生分组讨论,班内交流意见,教师注意做引导。
4.师:所以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态度,用平等、友善、热诚的态度帮助别人,不嘲笑别人,以免使被帮助的人产生自卑心理,引起他们的反感。
5.你认为什么才是正确的表达爱心的做法,演一演吧。
6.学生班内表演。
7.(出示教材68页“相关链接”)师: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年公寓的老人,你想对志愿者们说些什么呢?
8.师:我们在帮助人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
例如: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意愿;感同身受地了解他们的需要;以友善与热诚的态度帮助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在帮助人的时候应该照顾到对方的感受。
】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明白了无论是得到关心、帮助,还是关心、帮助别人,都能获得快乐和幸福,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懂得了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我们在奉献爱心时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