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以养德_3

合集下载

俭以养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俭以养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俭以养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俭以养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条重要内容。

它强调节俭、节约的思想和行为,倡导人们在物质生活中保持理智、节制和廉洁,同时注重提升精神境界、培养道德品质。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环境,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践行俭以养德的理念。

俭以养德的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它要求我们在物质生活中有节制、有节俭的品质。

这不仅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习惯中,也体现在我们对资源的利用上。

我们应当克制奢侈消费的欲望,遵循节俭的原则,切勿浪费物质资源。

只有遵循节俭原则,我们才能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次,俭以养德也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

它要求我们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摒弃攀比、铺张浪费的心态,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观念不当、虚荣心理泛滥,逐渐挤压了节俭的空间。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引导等手段,倡导节俭的文化风尚,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

俭以养德还要求我们注重精神世界的培养。

俭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行为,它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节俭之人要有厚德载物、知足常乐的内在修养。

他们追求物质上的简朴,但同时注重培育精神上的富足。

他们通过读书、修身养性,来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也有利于塑造和谐、健康的社会风貌。

俭以养德不仅与个人修养相关,也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中,物质消费的驱动力过于强大,人们对物质的渴望和欲望逐渐超越了理性思考。

若没有俭以养德的理念引导,社会将陷入一种浪费资源、浪费能源的恶性循环。

因此,俭以养德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何践行俭以养德的理念呢?首先,个人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良好消费习惯,避免盲目攀比和浪费资源。

我们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比如购物前先思考真正的需求,避免盲目消费;合理安排时间,避免精神和经济上的浪费;注意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

其次,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教育引导,让孩子们从小懂得节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俭以养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俭以养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俭以养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其中,俭以养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俭朴节约的生活方式不仅是经济建设的基础,更是中国文化的根本。

俭以养德,首先体现在经济领域。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社会,但过度的消费却也导致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

而俭朴的生活方式将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通过合理规划和使用个人及社会资源,我们可以实现物质的最优配置,为实现绿色、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俭以养德在社会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俭朴的生活方式不仅是自我修养的体现,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勤俭节约”,倡导“一切从简”。

这种俭朴的生活观念,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培养出互助、共享的社会氛围。

俭以养德还能让我们远离物欲,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使我们能够真正感受到“物贵有常,心贵有恒”的境界。

此外,俭以养德也体现在精神层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而俭朴的生活方式能够培养人们的优良品质,如勤劳、节俭、朴实、诚信等。

这些品质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础,更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保证。

通过俭朴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培养自律自省、审慎认真的态度,注重精神修养,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俭以养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俭朴的生活方式不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以勤俭节约的方式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从我做起,文明中国”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伟目标。

俭以养德,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主题,贯穿于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励志演讲稿3篇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励志演讲稿3篇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以养德励志演讲稿3篇有道是俭为德首,我们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做一个品质高尚,平静踏实,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以下是WTT为你整理的关于俭以养德的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

俭以养德的演讲稿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____________,今天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庄严的国旗下发言。

上周四,也就是10月31日,是由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勤俭日”。

该节日的确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勤俭”之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勤劳节俭的民族,无论是“勤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古训,还是“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如影随形,无不说明勤俭需要时时刻刻铭记,更需要点点滴滴做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吟唱,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中华民族从未忘记“勤俭”的千古美德,然而时至今日,我们是否仍然秉承着先辈们的训诫呢?我们是否跟从了别人的车轮而忘记了自己原来也可以走的路?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庭条件越来越好的现在,追求时尚和潮流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但,盲目追求时尚会使同学们在人生之路中迷失方向而不思进取,不分轻重。

一味追求潮流,却往往把自我丢掉了。

我们是学生,俭朴大方就是学生该有的美,让我们在潮流生活的杂乱中返璞归真吧!勤俭是一种品德的修养,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形的记录下来。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理应勤俭,在物资富足的时候同样不能忘记“勤俭”,看似关乎物资,其实关乎精神,勤俭也不仅关乎空间,更关乎时间,当你有条理的做事时,你的生命在延续,正如俭以养德的古训和当下流行的“低碳生活”每一点的节俭都是地球生命的延续,我们的生命也因此而精彩。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以勤奋踏实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培养自己的高尚品质。

让我们铭记这句话,“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努力做一名勤俭节约、品质高尚,勤奋踏实,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我的演讲完毕。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名人事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名人事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名人事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出自两汉诸葛亮的《诫子书》。

这句话主张有道德修养的人应依靠内心的安静来修养身心,通过节俭的生活方式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诸葛亮因对蜀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他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

但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写下了《诫子书》以教育他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要为国家尽忠,做一个有用的人。

在现今社会,也有许多名人以实际行动体现了这一思想。

比如,科学家们为了追求真理,常常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以便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他们通常生活简朴,将精力和资源更多地投入到科研中。

另外,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也注重内心的宁静和简朴的生活,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专注于事业,从而实现更远大的目标。

总的来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学者、科学家还是企业家,许多人都通过实际行动体现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理念。

俭以养德倡议书范文(优选3篇)

俭以养德倡议书范文(优选3篇)

俭以养德倡议书范文(优选3篇)俭以养德倡议书范文(优选3篇)伴随着社会发展一步步往前发展趋势,采用提议书的地区愈来愈多,不一样的提议书內容一样也是不一样的。

一听见写倡议书就拖延症拖延症齐发作?下列是我梳理的俭以养德倡议书范文(优选3篇),供大伙儿参照参考,期待能够协助到有必须的盆友。

俭以养德提议书1敬爱的老师们、学生们:你是不是已经享有幽雅悠静的校园内美丽风景?你是不是开心于轻轻松松舒服的学校生活?你是不是愉快于光亮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好像大家的日常个人行为没有人管束,好像大家的生活美好充裕、好像大家的水电工程資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殊不知,就在大家的日常日常生活,一个小小个人行为都很有可能为大家可爱的家乡留有永久性让人悲痛的足迹。

看一下那乳白色墙面上黑乎乎的踪迹;看一下翠绿色草坪上散散一点的废旧纸张外果皮;看一下餐后碗里有多少剩余的饭食被倒入泔水桶中;看一下那长流不息的自来水管道;看一下那整夜长明的道路路灯;再看一下那飞快旋转的电度表和智能水表。

做为中华民族将来建筑者的青少年,大家应当自小塑造俭以养德的良好的习惯。

在这里,大家提倡:一、节省每一度电塑造省电观念,培养随手关门、关闭电脑和家用电器的良好的习惯,保证人走灯熄。

尽可能运用太阳光,保证大晴天不打灯;二、节省每一滴水尽可能减少自来水時间,顺手关掉自来水龙头,保证人走水停,避免水长流的状况产生。

倡导一水多用,让水多次重复使用;三、节省每一张纸废弃书籍循环,捐赠低学段的同学们;笔记本电脑用两面纸,防止浪费。

四、节省每一粒谷物用餐时吃是多少盛是多少,不扔剩饭食。

五、精益求精,从点点滴滴学起尽可能降低家用电器播放视频时的声音;不抽烟;塑料瓶子、废旧纸张等搜集起來卖给收废站;爱惜花草植物,维护创建绿色校园。

节省是传统美德,节省是质量,节省也是义务。

三国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亲爱的朋友们,使我们行动起来,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与文明行为挥手,向恶习道别!让天更蓝,让水更清,让地更绿!请大伙儿大力支持提倡!提倡人:20**年月日俭以养德提议书2親愛的的群众小伙伴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抓三“静”对比法读背诸葛亮《诫子书》

抓三“静”对比法读背诸葛亮《诫子书》

抓三“静”对比法读背诸葛亮《诫子书》【读背文本】诫子书1〔三国〕诸葛亮夫君子之行2,静以修身3,俭以养德4。

非淡泊无以明志5,非宁静无以致远6。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7,非志无以成学8。

淫慢则不能励精9,险躁则不能治性10。

年与时驰11,意与日去12,遂成枯落13,多不接世14,悲守穷庐15,将复何及16!注释:1.选自《诸葛亮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

诫:告诫。

子:即作者的儿子诸葛瞻。

书,信。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lángyá)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著有《诸葛忠武侯文集》等。

其子诸葛瞻,蜀国将领,作战勇敢,与敌军交战时慷慨殉国。

2.夫:句首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了,无实在意义。

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3.修身:修养自身。

以:连词,用来,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与下一句中的“以”用法同。

4.养德:培养德行。

5.非淡泊无以明志:不是清净寡欲不能表明远大的志向。

淡泊,内心恬淡,清净寡欲,不慕名利。

明志,表明自己的崇高志向。

6.宁静: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高远的境界。

7.广才:使……才广,意为提高才干。

8.成学,成就学业。

9.淫慢:轻薄浮躁。

淫,放纵。

漫,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10.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修养性情。

11.与,随着。

驰:指(时间)很快流逝。

12.意:意志。

日:时间。

去:消失。

13.枯落:枯枝和落叶。

这里比喻那些人(如刘表)原先的意志像枯叶一样飘零。

14.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15.穷庐:破房子。

16.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读背准备】诸葛亮三岁丧母,八岁丧父,由叔父诸葛玄抚养成人。

十九岁师从东汉末年精通经学的名士司马徽(?—208)。

有匡天下之志,因看到身为荆州(今属湖北)刺史的刘表(142—208)畏缩不前,无所指望,于是隐居襄阳(今属湖北)隆中山,“躬耕陇亩”,结交名士,自比管仲、乐毅,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是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著有《诸葛忠武侯文集》等。

现代文阅读主题读写训练之-俭以养德--范文赏析

现代文阅读主题读写训练之-俭以养德--范文赏析

现代文阅读主题读写训练之”俭以养德”-范文赏析诸葛亮在《诫子书》里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是诸葛亮五十四岁时,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关于治学修身的家书,也是诸葛亮留给世人的处世箴言,激励着无数的人们修身养性。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一个人由勤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勤俭却很难。

一个人若是丢弃勤俭,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为了满足贪婪的欲望,便会不择手段。

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都有。

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李商隐在《咏史》诗里就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我们的国家虽然较之以前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仍不算发达,且城市和乡村、东部与西部发展不平衡,我们仍然要保持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将这一传统美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希望同学们能从本期的主题阅读中领悟其中的道理,自觉提高自身的修养,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写作中,要联系实际,有理有据,阐发自己独到的见解,做到以理服人。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当今时代,我们依然要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

节俭,自古以来,就被古人奉为家训。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左传》中就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论述。

诸葛亮《诫子书》里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不仅是对家人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后世的严厉警戒。

司马光《训俭示康》,告诫其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

明代清官海瑞死后,点其行囊,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

其俭素之德,令人赞叹。

方志敏身为将军,经手的款项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是几件破汗衫和破袜子。

敬爱的周总理规定自己的主食要吃三分之一的粗食,一双布鞋底磨穿了三次,还要缝起再穿,牙刷只剩下一半毛,还继续使用,连用的毛巾也补上补丁。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

正是这无数事实,证明了“俭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美德;正是无数人节俭的经历,赋予了它丰富而深刻的意义。

节俭,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命运,也关系重大。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导语:《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诫子书原文《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练习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2)淫慢()(3)遂成枯落()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2)俭以养德()(3)非学无以广才()(4)淫慢则不能励精()(5)年与时驰()(6)意与日去()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非学/无以广才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淡泊/无以明志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有名的________、________。

与他相干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

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发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篇一」1.(1)fú(2)yín(3)suì2.(1)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3)使广博,增长(4)放纵(5)疾行,指迅速逝去(6)岁月3.A(解析:夫/君子之行)4.(1)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诸葛亮集诸葛亮孔明政治家军事家孔明借东风、空城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6.(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7.(1)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2)示例一:不同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2)示例: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

父亲发现后,打了我一顿,严厉地告诉我“做人要诚实”。

我深受教育,再也没做过不诚实的事。

8.(1)达到(2)修养(3)随同(4)于是9.(1)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2)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0.D11.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12.(1)吃(2)往往,总是(3)供应(4)说别人的坏话13.B1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降职;③刻苦自励且心忧天下。

15.二岁而孤家贫无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16.揭示主题17.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靠。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努力读书,有时候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俭以养德从小做起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三篇)

俭以养德从小做起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三篇)

俭以养德从小做起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使得许多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过度消费、浪费资源、物质至上等。

为了引导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培养节约意识和勤俭习惯,我们计划开展“俭以养德从小做起”教育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树立节约意识。

2. 培养孩子们勤俭习惯,提高他们的节约能力。

3. 增强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懂得更加珍惜和尊重资源。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1.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了增强孩子们对节约、勤俭的认识,我们将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

具体内容包括:(1)主题讲座:邀请相关专家和老师给孩子们进行主题讲座,介绍节约的重要性、勤俭的意义,以及如何从小事做起。

(2)课堂教育:在各个学科的课堂上增设节约课程,向孩子们灌输勤俭节约的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和游戏互动的形式加深他们的理解。

(3)阅读活动:组织孩子们阅读相关的经典著作、故事书籍,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对勤俭文化的了解。

(4)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组织亲子体验活动,促进孩子们与家长共同学习、体验节约的乐趣。

2. 实践活动组织为了让孩子们从实践中学习,我们将组织一系列与节约和勤俭相关的实践活动。

具体内容包括:(1)垃圾分类:组织孩子们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教育他们如何正确分类垃圾,减少资源的浪费。

(2)能源节约:组织孩子们观察和了解家庭、学校的能源使用情况,开展节约用电、用水等实践活动。

(3)白色环保:组织孩子们参与白色环保活动,如签名活动、环保手抄报制作等,引导他们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

(4)义务劳动:组织孩子们参与社区的义务劳动活动,如环境整治、公益活动等,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3. 主题活动展示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将组织主题活动的展示。

具体内容包括:(1)亲子作品展:邀请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制作节约主题相关的手工作品或画展,展示孩子们的创意和成果。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导语:《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诫子书原文《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练习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 ) (2)淫慢( )(3)遂成枯落(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年与时驰( )(6)意与日去(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非学/无以广才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淡泊/无以明志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

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导语:《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诫子书原文《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练习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 ) (2)淫慢( )(3)遂成枯落(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年与时驰( )(6)意与日去(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非学/无以广才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淡泊/无以明志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

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文言3

课外文言3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ǚ):脊骨。 ③瘳(chō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c )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b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c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
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 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 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 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 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 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
【阅读训练】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静以修身 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 ② 俭以养德 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③ 非澹泊无以明志 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 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 答: 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 : 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 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山东出版社-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俭以养德》

山东出版社-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俭以养德》
把所学的“俭以养德”道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学情分析
在物质高度丰足的时代,学生的节俭意识非常淡薄,他们缺乏勤俭节约意识,对浪费物品没有感觉。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节俭品质非常有必要。教源自方法诵读、讲解、讨论、探究等
教学准备
课件、文字资料、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诸葛亮的图片
谈话: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能说说对他的了解吗?
学生回答
谈话:他在作战方面是机智多谋的人,有很多有名的故事《空城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是个专家,今天我们一起来拜读他给孩子写的家书。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三段选文
老师范读
学生齐读、分组读、男女生读选文
学生借助注释理解选文
学生阅读温馨点击,进一步理解选文内涵
学生背诵选文
三、拓展延伸
年级及学科
三年级传统文化
课题
俭以养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三段选文并背诵。
2.使学生借助注释,读懂选文大意,懂得“节俭有助于养成勤劳、质朴的美德”的道理。
3.让学生搜集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与同学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正确朗读、理解选文内涵并背诵选文。
教学难点
六、教后反思:
讲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苏轼房梁挂钱”“晏婴简朴的故事”
学生谈听后感悟
四、课堂反馈
谈话:学习了《俭以养德》这节课,你明白了什么?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会如何做?
学生回答
谈话: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并填写评价量表
五、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并阅读更多的节俭故事来学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翻译
名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诫子书》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诫子书》作者: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
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俭以养德认为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写一篇作文

俭以养德认为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写一篇作文

俭以养德认为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写一篇作文俭以养德,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好像越来越追求奢侈和浪费了。

他们总是觉得,只要有钱,就可以随便挥霍。

哎,这可真是“富不过三代”的悲剧啊!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是父母总是教育我们要节约用水、用电。

那时候,我们还不太懂什么是节约,只知道不能浪费。

现在想想,那些年过得真是简单而快乐啊!现在的年轻人呢?他们好像不知道什么叫做“粒粒皆辛苦”。

吃饭的时候,总是点很多菜,吃不完就扔掉;买东西的时候,总是追求名牌和奢侈品;出行的时候,总是开着豪车炫耀自己的财富。

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资源,也让人感到不舒服。

其实,俭朴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

比如说,你可以在家里种些蔬菜、水果,享受自己亲手种植的美味;你可以穿一些简单的衣服,但是质量好、款式时尚;你可以开一辆普通的车,但是保养得很好、驾驶得很安全。

这样的日子虽然不会让人羡慕嫉妒恨,但是却能让人感到平静和满足。

当然啦,俭朴的生活并不意味着要过苦日子。

你还是可以吃好的、穿好的、用的好的。

只是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一下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比如说,你要买一件新衣服,可以先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件衣服吗?它会让我更加美丽或者自信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买吧!”这样一来,既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总之呢,俭朴的生活是一种美德。

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事物。

所以呢,无论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学会节俭和感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走向幸福和成功!。

关于家教的古诗文

关于家教的古诗文

关于家教的古诗文《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衍生注释:1. “夫君子之行”的“夫”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行”指操守、品德。

2. “静以修身”的“静”指内心宁静。

“俭以养德”的“俭”指节俭。

3. “淡泊”指不追求名利。

“明志”即表明志向。

4. “淫慢”指过度享乐与懈怠。

“励精”指振奋精神。

“险躁”指轻薄浮躁。

“冶性”即陶冶性情。

二、赏析:这篇《诫子书》短小精悍却意味深长。

诸葛亮开篇就强调君子要以静修身、以俭养德,这是对品德修养基础的深刻认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可谓是千古名句,告诉人们只有不追逐名利,内心宁静,才能明确志向并实现远大目标。

文中从学习需要静心,到志向对学习的重要性,再到警示淫慢和险躁的危害,层层递进。

最后以时光飞逝,若不努力则会一事无成的告诫结尾,言辞恳切,充满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三、作者介绍: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他早年隐居隆中,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后随刘备夺得汉中并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运用片段:我有个朋友小李,他的孩子特别调皮,整天只想着玩。

我就跟小李说:“你看看诸葛亮的《诫子书》啊,人家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孩子要是一直这么贪玩,静不下心来学习,没有志向,以后可怎么办呢?就像一艘船在海上没有航向,只能随波逐流。

”小李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开始慢慢引导孩子树立志向,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示儿燕》原文: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俭以养德一、教学目标1.学习立论和驳论紧密结合的写法。

2.理解设问、反问在论证中的作用。

3.从道德品质的高度,理解提倡俭朴的重要;青年一代应继承发扬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二、难点、重点分析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引出的?分析:“我的劳动所得,我愿怎么花就怎么花,你管得着吗?”用这样一句具有普遍性、貌似有理的话作为开头,引出错误论点,很自然,又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接着用利导的口吻,进行初步分析:我们并不是赞成“吝啬”,适当的、有节制的消费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无节制的信手乱花,则有修于节约精神。

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让人心服口服。

在此基础上自然地提出“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顺理成章。

然后引用诸葛亮的名著“俭以养德’,点明题旨,从道德品质的高度生发出中心论点:节俭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文章的第一部分就这样一步一步巧妙地引入正题,写得有很有据,合情合理,使人不知不觉地同作者一起进入了对论题的讨论。

2.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分析:从“精力”、“影响”、“后果”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3.本文为什么采用间接反驳方法?怎样将驳论与立论紧密结合起来的?分析:采用间接反驳,这是因为“我的劳动所得,我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你管得着吗?”的错误论调实质是对节俭缺乏深刻的认识,不明白节俭与思想品德的关系。

要纠正这种错误思想,不宜采用直接反驳的方法,而直采用间接反驳的方法,从正面讲清“俭以养德”的道理,使持有偏见的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认识节俭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

4.设问句和反问句在论证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分析: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

设问句是在并无疑问的地方,故意用疑问句式表达,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是故作惊人之谈吗?”答曰:“非也!”这正是抓住读者心理能产生的疑问,用设问提出,更为适合读者心理,引起读者的注意。

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方式和加重语气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反问句比陈述句不但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如:“由于平时胡花乱用,而堕落为贪污犯、盗窃犯的,在生活中,不是屡见不鲜吗?”用反问句来摆事实,不但事实显得确凿无疑;而且能发人深省。

5.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分析:(1)摆事实,讲道理,事理结合紧密,相辅相成。

文中既列举了确凿的事实材料,又援引理论作论据。

且对所举事实材料所蕴含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

事与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如阐述“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这个分论点时,既从人的脑子的容量是有限的,考虑生活多了,就不能过多地考虑工作和学习这一客观规律说理,又举鲁迅在生活上处处俭朴,而对革命、对青年却十分大方、慷慨的具体事例。

并分析了鲁迅为什么这样做:这不是鲁迅穿不起,更不是鲁迅吝啬,而是鲁迅深深懂得“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的道理。

又如第11段,作者先从理论上阐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自己的劳动所得”这条防线是会被贪欲攻破的,甚至会因此堕落为罪犯。

然后文章以“三反”、“五反”中出现的这种事例加以验证。

整篇文章都是既摆事实,又讲道理,事例典型,说理中肯,论证十分有力。

(2)详略得当,叙事简洁。

文章的难点和重点是节俭和道德品质的关系问题,所以作者对这一问题用大量的篇幅说理论证。

而对我国的经济基础(一穷二白)决定我们必须节俭的道理,因为较好理解,作者只是点到为止,不作详论。

议论文中以事实作论据,叙事必须清楚,否则读者就会莫名其妙。

但是,如果读者对所用事实材料较熟悉(如鲁迅、高尔基、列宁等),也可以只点出而不作详细介绍。

说话、写文章要看客观对象,根据读者来决定叙事的详略。

文中谈到在“三反”、“五反”中揭发出来的事实,因当时大家尚记忆犹新,所以一语带过。

这样既节省笔墨,又使文章简洁。

(3)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写法。

本文是对一种不良的思想倾向进行评议的文章。

在评议中,作者采用间接反驳的方法,将驳论与立论结合起来,证明了“俭以养德”观点的正确性,达到了反驳的目的。

本文为什么采用驳论与立论结合的方法呢?这要看批驳对象的具体情况。

本文的“敌论”是:“我的劳动所得,我愿怎么花就怎么花,你管得着吗?”劳动者当然有权利自由支配其劳动所得,但上述说法表明了对节俭、节约的反感,说明一些人还不能正确认识节俭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节俭问题涉及到人的思想品质,是应该引起重视的;上述说法代表了一种不良的思想倾向,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生活或工作习惯。

因此,要纠正此种说法,指出其隐藏的不良倾向,不宜采用直接批驳的方法,而应该加强正面说理,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思想认识,使执此种说法的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心悦诚服,放弃该说,最终达到驳倒“敌论”的目的。

作者又是如何将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呢?在摆出“敌论”后,先对“节俭”这个概念作正确的解释,也就是说明我们所提倡的节俭是一个什么样的要求。

作者指出,节俭不是吝啬,也不是不要“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有节制地满足自己合理的物质要求”,而是反对“无节制地信手乱花”。

这样,节俭的意思就搞清楚了,某些人可能存在的误解就消除了。

由于先肯定了劳动者要求改善生活的合理愿望,把“节俭”与其他消费需求作了必要的区分,并对“有修于节约精神”的倾向或行为作了批评,使议论一开始就合情合理,便于读者接受。

然后,作者着重从正面论说,提出“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和“俭以养德”的主张,认为节俭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事,也“牵联到思想品质”,概括地说明了节俭的意义与必要性。

这样,文章通过正面立论来间接反驳,将驳论和立论紧密结合,正面之理讲深讲透了,也就达到了反驳的目的了。

其次,文章在正面立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后,又进一步从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证明“俭以养德”的正确性:第一个方面先从人的“精力”角度论说,指出人的精力有限,过多地讲吃穿用等问题会分散工作、劳动、学习的精力,会养成拖拉懒散的作风,并以鲁迅为例,从而证明人们应“俭以养德”,第二个方面则从人的“影响”角度论说,指出在生活上过分突出,会造成“脱离群众”及浪费的风气,并以列宁为例,证明应注意“俭以养德”。

第三个方面又从俭奢关系角度指出奢易俭难问题,警告人们不要“被自己的贪欲所攻破”,并以“三反五反”的例子证明“俭以养德”的正确性,作者这样论证“俭以养德”的正确,实际上也是针对“敌论”而说的,作者力图通过用立论来完成驳论的任务,这就又把驳论与立论紧密联系起来了。

(4)循循善诱的语言。

本文的语言给人的感觉是朴素、热情、亲切,像一个朋友在规劝和启发你,因此,语言上的特点便是循循善诱。

作者是怎样循循善诱的呢?一是态度诚恳、亲切,时刻为读者着想。

如分析三种不同的消费情形,肯定合乎人情的、有节制的物质要求,反对无节制的信手乱花习气等。

二是有条不紊地议论与分析,使用了“之一”“之二”“之三”等词语。

三是作者善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文中多用设问、反问、比喻、引用等,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以设问为例:“节俭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事,而且牵联到思想品质。

是故作惊人之谈吗?不是。

”上例中的设问,如果改成“这并非故作惊人之谈”,可能会导致读者产生逆反心理,觉得你的主张简直就是故作惊人之谈;此处用设问,意在抓住读者的注意,使读者产生继续看下去的心理。

再以反问为例:“由于平时胡花乱用而堕落为贪污犯、盗窃犯的,不是在‘三反’‘五反’斗争中发现过吗?”上例运用了反问,不仅指明了事实,而且强调了事实,使事实显得格外确凿无疑,让读者的印象更深刻,意在为胡花乱用者敲警钟。

6.找出名言警句,所蕴含的意义是什么?分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即:用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说明了恬静、节俭是“修身”、“养德”必不可少的条件。

恬静、节俭可以达到“修身”、“养德”的目的。

一个人恬静、节俭,就没有私心杂念,不计名利,索取的少,消费的少,一心为民,一心为国,他的道德也必然高尚。

“由俭入著易,由奢入俭难”,即:由节俭到奢侈很容易,由奢侈到节俭就很困难。

说明节制物欲、保持节俭的重要。

“俭”与“奢”在人的生理直觉上,后者确实比前者感到“舒服”、“痛快”,所以“著易”,“俭难”。

正是“由俭入著易”,所以要节制物欲,严于律己,见到奢侈行为不动心,不眼红,不追求,而以俭为美。

正因为“由奢入俭难”,所以奢侈行为沾不得。

如果奢侈成习,一旦失去奢侈的条件,就会感到苦不堪言,甚至导致犯罪,落到身败名裂的地步。

三、教学过程设计(-)布置预习。

释词:吝啬天理无节制地信手乱花故作惊人之谈佳肴岂但我不穿棉裤而已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此其一效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发扬光大不亦宜乎俭以养德(二)解题:“俭以养德”即“以俭养德”。

以,用。

养,修养。

课文第4段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话:“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意思是用静来保养身体,用节俭来修养道德。

本文的题目就出于此。

我们并不以绝对节俭为上,而主张量入为出,适当改善生活,使生活现代化。

(三)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准确地找出文章的论点论据是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前提。

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应注意找出显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和词语。

文章第7段未有“此其一”,第8段开头有“其二”,第11段开头有“其三”,这些词语显示了文章的中间部分是从三个方面或用三个论据来论证论点的。

那么,文章的前4段,就应是提出论点的部分了。

(四)既然文章的前4段是提出论点(亦即“立论”)的部分,那么,论点在哪一段中?这4段中,表述作者主张的话有三句:(1)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修于节约精神的。

(2)“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适用于整个国家,每个集体,每个家庭,也适用于每个人。

(3)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节俭不仅是经济问题,还可能牵联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哪一句是全文的论点?我们不应孤立地看这三句,要将这三句与全文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判断。

后面展开论述的“其一、其二、其三”都是从对道德品质的影响的角度来写的,可见作者并不想一般地谈节俭,而是看重谈节俭与品德的关系。

因此,只有(3)句才是全文的论点。

由此可以看出,本文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本结构有一点相似:都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成的。

(五)分析文章的第一部分。

释词: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天理:天然的道理,不容怀疑的道理。

人情:人之常情,人的正常情感。

无节制地信手乱花:信,随意、放任。

故作惊人之谈:故意说出令人吃惊的话。

提问:“啊哟哟,同志,何必那么生气?我们并不是吝啬鬼……”句中的“同志”和“我们”分别指哪些人?“同志”即文章开头说“我的劳动所得,我愿怎么花就怎么花,你管得着吗”的一部分追求奢侈生活的人。

“我们”指包括作者在内的主张富日子穷过,提倡节俭的同志。

提问:为什么作者不采取开门见山的办法,一开始就提出论点,而要通过争论引出中心论点?因为节俭朴素已经是个老话题,如果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容易使人以为是旧调重弹,不乐意读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