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程序的性能验证
分子诊断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
![分子诊断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b3631f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c.png)
分子诊断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一、验证的目的1.确定检验程序与黄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即检验结果是否与已知的阳性或阴性样本一致。
2.评估检验程序的重复性,即同一样本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检验结果是否一致。
3.评估检验程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即检验程序是否可以准确地检测出阳性样本,并排除阴性样本的误检率。
4.评估检验程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即检验结果是否可信赖,并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信息。
二、验证的方法1.对照品验证:使用已知的阳性和阴性样本与检验程序进行对比,以评估检验程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重复性验证:对同一样本进行多次检测,比较结果的一致性和变异性,以评估检验程序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3.多中心验证:将检验程序应用于不同实验室的样本,比较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以评估检验程序的可迁移性和通用性。
4.外部质量控制验证:参加国家或行业组织的外部质量评估和质控活动,比较检验结果与标准结果的一致性,以评估检验程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评估指标1.灵敏度:检验程序能够正确检测出阳性样本的能力。
2.特异性:检验程序能够正确排除阴性样本的能力。
3.阳性预测值:阳性结果是真阳性的概率。
4.阴性预测值:阴性结果是真阴性的概率。
5.重复性:检验程序在相同样本上进行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6.准确性:检验结果与黄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
7.可靠性:检验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8.可控性:检验程序的操作是否可控,是否存在误操作的风险。
四、验证的报告和记录对于分子诊断检验程序的性能验证,应编制验证报告和记录,包括验证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报告和记录应详细描述验证过程中所采用的样本、实验条件和评估指标,并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此外,还应包括对于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的说明,以便于持续的质量改进。
总之,分子诊断检验程序的性能验证是确保其准确、可靠地进行基因检测和分析的重要步骤。
通过采用对照品验证、重复性验证、多中心验证和外部质量控制验证等方法,评估其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性能指标,可以确保检验程序的优质和可靠性。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定性项目性能验证方案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定性项目性能验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afddd2dd36a32d72758106.png)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定性项目性能验证方案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关键技术要求,是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的前提。
根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发布的《CNAS-GL038: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要求申请认可或已获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对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在新检验程序常规应用前、检验程序分析性能受影响后(如仪器主部件故障、仪器搬迁、环境失控等)、检验程序的任一要素(仪器、试剂、校准品等)变更等,都要对检验程序的性能进行验证或重新验证,通过验证结果来分析评估该检验程序是否符合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要求并满足临床的诊断需要。
性能验证指标的选择应满足该项目检测的预期用途,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的分析性能参数一般包括:符合率、精密度(重复性)、检出限、临界值、抗干扰能力、血清与血浆结果一致性等。
下面将对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的符合率、精密度(重复性)、检出限和临界值这4个性能指标的验证方案进行介绍解释。
1符合率验证符合率验证的目的是评估该检验程序所检测结果的正确度,有两种验证方案,一是诊断符合率,采用国家标准血清盘或临床明确诊断的阴阳性样品进行比对;二是方法符合率,即与其他分析方法进行比对,包括用候选方法评估已知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的样本以及不同方法学或/和相同方法学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比对。
1.1诊断符合率验证选取国家标准血清盘或临床明确诊断的阴性样本20份(包含至少10份其他标志物阳性的样本)、阳性样本20份(包含至少10份浓度在cut-off值和2-4倍cut-off值之间的弱阳性样本,1份极高值阳性样本),随机分组分批检测样本,以国家标准血清盘或临床明确诊断的样本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候选检验程序所检测结果的诊断符合率,如表1,表1诊断符合率验证金标准合计+-候选检验程序+a b a+b -c d c+d合计n1n2n 诊断符合率计算:诊断灵敏度=[a/n1]×100%诊断特异性=[d/n2]×100%诊断符合率=[(a+d)/n]×100%验证通过标准:要求计算得出的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不低于厂商检验方法声明。
实验室检测系统性能验证
![实验室检测系统性能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8d02a0b9011ca300a7c39007.png)
实验室检测系统性能验证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实验室检测系统性能验证检测系统是指完成一个检验项目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检验程序、保养计划等的组合。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和对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和关注检测系统的重要性。
新添置的检测系统,虽然仪器厂商已经提供了仪器性能的初步参数,但由于地区、实验室之间的差异,个实验室在仪器正式用来检测患者样品和发检验报告前,应重新进行性能评价。
这是保证检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实验室认可的要求。
实验室如使用的检测系统是公司的系列产品,即使用的是厂商提供的原检测系统,则只需做基本的性能验证。
具体方法如下:一.精密度验证1.批内精密度:根据CLSI EP15-A文件,取2个水平的标本,同一批次尽可能短时间内连续重复测定20次,CV值必须小于或等于厂家的要求。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s=@sqrt(((x1-x)^2 +(x2-x)^2 +......(xn-x)^2)/(n-1));CV%=SD/mean(x1...xn)*100%.2.批间精密度:参照CLSIEP5-A文件,选取正常水平(Citrol-1)、异常水平(Citrol-2),分别分装成5份,冻存于-20℃冰箱内。
每天取出2个水平的质控,分别测定2批次,每批次测2遍,2次间隔大于2h,连续测定5天,计算SD和CV,CV值必须小于或等于厂家的要求。
二.准确度验证分别取2个水平的定值质控品(Citrol-1,Citrol-2)验证凝血四项的准确度,D-二聚体专用质控品验证其准确度,每个结果重复测定3次,结果应在质控品标识的可控范围内,偏倚应在厂家标识的±10%范围内;同时结合当年卫生部临检中心凝血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评价。
三.检测限验证只验证以浓度为结果的项目,将FBG和D-Dimer的标准品分别使用配套的OVB 稀释液稀释到厂家标识的浓度检测底限值附近,重复检测10次,记录结果,计算CV,应在厂家标识的±20%范围内,该浓度即为该项目的检测下限。
免疫定性检测项目性能验证标准操作程序
![免疫定性检测项目性能验证标准操作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519d5f2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9.png)
免疫定性检测项目性能验证标准操作程序1目的规范免疫室定性检验程序,对选用的检验方法采用同行公认的评价、确认、评审,以保证免疫室定性检验程序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
2适用范围免疫室定性检测项目。
3性能验证内容操作者熟悉检验程序和评价操作程序,对操作程序校准为最佳状态,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验证。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验证:精密度、符合率、最低检出限。
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出具分析报告,将原始数据、分析报告及性能验证报告共同归档。
4各性能参数验证操作程序4.1性能验证前准备请厂家工程师对酶标仪的滤光片、读板速度、温度控制系统、操作系统菜单进行校验,使仪器各项功能使用均正常。
4.2精密度4.2.1 批内精密度:按试剂说明书操作,检测配套高、低两个浓度水平的质控品,各重复测定20次。
计算均值和SD、CV值,要求CV≤10%。
4.2.2 批间精密度:按试剂说明书操作,检测配套高、低两个浓度水平的质控品,每天每个浓度重复测试4次;连续测试5天,得到20次实验数据,计算均值和SD、CV值,要求CV≤15%。
4.2.3 统计分析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CLSI)EP12-A及EP15-A2文件。
4.3 符合率4.3.1实验方法采用国家标准血清盘、临床诊断明确或其他分析方法的阴阳性标本。
选取至少20个阳性标本,阳性样本浓度高低不等,具有代表性,选取至少20例阴性标本。
待检方法与参比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实验需带上质控血清。
4.3.2数据处理实验中如果质控血清不在控,该次实验应重复;每次实验,应立即记录所有原始检测数据并复核,以早期发现分析系统及人为误差的来源。
一旦发现某些结果是由可解释的误差引起的,则应将其记录下来,同时,这些结果不能用于数据分析。
如不能确定误差产生的原因,则保留原始结果。
如果比较方法不是100%准确,可以用“金标准”“参考方法”来检测在检测和比较方法间产生差异的样本。
根据下表计算总符合率。
敏感性=[A/(A+C)]×100%特异性=[D/(D+B)]×100%符合率=[(A+D)/(A+B+C+D)] ]×100%4.3.3结果分析与判断统计分析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CLSI)EP9-A2文件判断标准:阴阳性总符合率≥95%4.4 检出限(定性项目)4.4.1 实验方法:用标定浓度的定值阳性质控品按原倍、1:2、1:4、1:8、1:16、1:32的比例系列稀释并检测,每个浓度检测两孔取平均值。
检验项目性能验证
![检验项目性能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606ff84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c.png)
检验项目性能验证
3.干扰物浓度梯度设置。按下表 进行设置(可根据最高浓度采用 不同稀释方式)
4.各干扰血清的配制。将干扰物 质与基础血清比例为1:9的比例 进行配制,按下表操作
序号 干扰物
01
DH 2O
干(1)
干扰物加入 量(ul)
50
50
2 干(2) 50
3 干(3) 50
4 干(4) 50
5 干(5) 50
20xx
检验项目性能 验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目录
检验项目性能验 证
CHAPTER 1
检验项目性能验证
检验项目性能验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检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临床检验实验室自动化检测系 统基本覆盖二级以上医院检验实验室,同时,多地政府、卫省健康行政部门为减轻患者就 医负担,控制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正加快推进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 作,检验结果的质量是结果互认的必要前提,而检验项目的性能验证是保障检验结果质量 的最基本条件
血清量(ul)
45 0
450
450
450
450
450
对应干扰浓 度
0
1/80* 1/40* 1/20* 3/40* 1/10*
C
C
C
C
C
测定:分别测定0~5 号样本,每样本平行 测定3次,取均值统 计
5.数据处理
(1)统计:采用配对 差异实验,以0号管 为对照,判定试剂的 干扰能力;计算1—5 号管与0号管的偏差
系列 低值样本 高值样本
1
2
3
4
5
400
300
200
100
0
0
程序功能检验方法
![程序功能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85aec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5.png)
程序功能检验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程序的功能检验变得越来越重要。
程序功能检验是指对程序的功能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保程序能够按照预期的功能运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程序功能检验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对程序进行功能检验。
一、黑盒测试法黑盒测试法是一种基于程序输入和输出的功能检验方法。
在黑盒测试中,我们不需要了解程序的内部实现细节,只需根据程序的规格说明书和功能要求来设计测试用例。
通过输入不同的数据,观察程序的输出是否符合预期,从而判断程序的功能是否正确。
在进行黑盒测试时,可以采用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的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是指将输入数据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每个等价类代表一类具有相同功能的输入数据。
然后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典型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边界值分析是指选择接近边界值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因为边界值往往容易引发程序错误。
二、白盒测试法白盒测试法是一种基于程序内部结构的功能检验方法。
在白盒测试中,我们需要了解程序的内部实现细节,以便设计测试用例。
白盒测试可以通过代码审查、路径覆盖和条件覆盖等方法来进行。
代码审查是指对程序的源代码进行仔细的检查,以发现潜在的错误和缺陷。
路径覆盖是指测试用例能够覆盖程序中的所有执行路径。
条件覆盖是指测试用例能够覆盖程序中的所有条件判断语句,包括真值判断和假值判断。
三、单元测试法单元测试法是一种对程序的各个单元(如函数、方法等)进行独立测试的方法。
通过对每个单元进行测试,可以及早发现并修复单元中的错误,从而提高程序的整体质量。
在进行单元测试时,可以使用单元测试框架来简化测试过程。
常见的单元测试框架有JUnit、Pytest等。
通过编写测试用例,并利用框架提供的断言方法来验证测试结果,可以方便地进行单元测试。
四、集成测试法集成测试法是一种对程序的各个模块进行整体测试的方法。
在集成测试中,我们需要将程序的各个模块组合在一起进行测试,以确保它们能够正确地协同工作。
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
![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4b8f2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2.png)
性能验证1目的验证检测试剂在仪器上的性能指标。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检验项目试剂的性能指标验证。
3职责3.1科主任:负责审批性能验证计划。
3.2技术负责人3.2.1负责制定性能验证方案和计划。
3.2.2负责组织性能验证的实施。
3.2.3负责定期对科室性能验证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总结。
3.2.4负责组织对上述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审。
3.3各专业组技术管理员3.3.1负责组织本组人员完成本组性能验证的验证工作。
3.3.2负责对本组性能验证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总结工作。
3.4检验人员3.4.1负责协助科室技术负责人和本组技术管理员完成本组的性能验证工作。
3.4.2负责完成本组性能验证工作中应承担的检验工作。
3.4.3负责认真填写本组性能验证的检验记录。
4内容4.1生化生化室项目需要验证的参数包括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可报告区间等,适用时,还要考虑分析灵敏度(仅对那些在接近0的低值有临床意义的项目有必要进行确定,必要时,可引用说明书中给出的低值)和干扰试验。
4.1.1精密度4.1.1.1标本准备及要求可采用新鲜或冻存的样本。
当样本中待测物不稳定或样本不易得到时,也可考虑使用基质与实际待检样本相似的样本,如质控品。
应至少评估2个浓度水平样本的不精密度。
当2个浓度水平样本的不精密度有显著差异时,建议增加为3个浓度水平。
所选样本的被测物水平应在测量区间内,适宜时,至少有 1个样本的被测物水平在医学决定水平左右。
注1:通常较高值样本的不精密度较小,较低值样本的不精密度偏大。
对低值有临床意义的检测项目,宜评估有判断价值的低水平样本的不精密度。
注2:如检测结果没有明确的医学决定水平,可在参考区间上限左右选1个浓度,再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在测量区间内选择另一个浓度。
注3:如与厂商或文献报导的不精密度比较,所选样本水平宜与被比较的样本水平接近。
4.1.1.2方案方案1:对验证材料每天分析1批次,2个浓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4次,连续5天。
分子诊断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
![分子诊断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900bb2e59eef8c75fbfb393.png)
CNAS-GL039分子诊断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Guidance on the Performance Verification for Molecular Diagnostic Procedure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对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 CNAS-CL02-A009:201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分子诊断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关分子诊断相关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实验所做的具体解释和指导,供医学实验室和评审员参考使用。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分子诊断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或已获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对分子诊断相关检测程序进行性能验证实验活动时使用,也可供医学实验室评审员在现场评审过程中参考使用。
本指南适用的分子诊断技术包括:PCR、Sanger测序、二代基因测序(NGS)、原位杂交等,其他分子诊断使用的检验程序/方法可参考使用。
本文件适用于医学实验室采用的经确认的检验程序。
注:鉴于实际临床工作中进行分子诊断的样本类型(如进行原位杂交的样本有血液、羊水穿刺、肿瘤组织等)以及预期用途差别较大,而不同样本类型对性能验证的要求和难易程度差别较大,建议结合实际情况酌情选择与之相符合的性能验证方案。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部分)适用于本指南。
WS/T 420-2013《临床实验室对商品定量试剂盒分析性能的验证》WS/T 492-2016《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验证》WS/T 505-2017《定性测定性能评价指南》YY/T 1261-2015《HER2基因检测试剂盒(荧光原位杂交法)》YY/T 1459-2016《人类基因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3 术语和定义对于本指南,GB/T 29791.1-2013/ISO 18113-1:2009)中的定义适用。
分子生物组(PCR)检测程序性能验证标准操作程序
![分子生物组(PCR)检测程序性能验证标准操作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fb187aa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e.png)
1目的确立分子生物组检测程序性能验证标准操作规程,使检测程序性能验证操作规范化。
2适用范围采用基因扩增检验方法检测的所有项目。
3职责或责任人3.1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并审核报告;3.2本组工作人员负责对适用范围内的检测程序进行验证操作,并撰写报告;3.3技术主管负责监督本规程的实施;3.4质量主管参与对检验程序有效性的评价及指导;3.5检验科主任负责批准检测程序的实施.4内容定量检测方法和程序的分析性能验证内容至少应包括精密度、正确度、线性、测量和/或可报告范围、抗干扰能力等。
定性检测项目验证内容至少应包括测定下限、特异性、准确度(方法学比较或与金标准比较)、抗干扰能力等。
4.1正确度指该检测程序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4.1.1验证方法:本组采用对照试验,将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或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的能力验证/室间质评的质控品、或已获认可的实验室的标本作为样品,以所用的检测程序对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与质控品靶值或比对实验室检测值进行比较,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即可接受.4.1.2样品数量:至少5份,包括正常和异常水平或不同常见基因突变型;4.1.3频率:至少每年2次;4.1.4判定标准:对于定性试验,阴阳性应该一致;对于定量试验,应有≥80%的结果符合要求,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能力和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验证评价界限靶值分别为0。
4和0。
5,实验室间结果比对合格标准是偏倚<±7。
5%。
4.2特异性指在可能其它成分(如其他病原体、内源物质等)存在的条件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待测物的特性。
对于核酸检测的特异性,主要是指核酸扩增过程中的特异性。
4.2.1验证方法:取一份阴性标本,加入其他常见病原体高浓度核酸样本,进行10次独立的检测。
4.2.2判断标准:观察并记录检测结果为阴阳性的差异。
4.3精密度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程序的性能验证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程序的性能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0d303c3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4f.png)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程序的性能验证张诗诗;王薇;王治国【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QC)plan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risk management,numer-ous different types of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were applied to handle the performance of analytical processes and to timely and accurately detect any errors that may occur.Therefore,it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 by further verify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quality control procedure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ies.For a given QC strate-gy,the clinical laboratory should validate its rationality and define the performance indicators.By designating a quality speci-fication which can distinguish acceptable and unacceptable results,combining the allowable total error (TEa)to demonstrate the inherent imprecision of analytical processes,applying the sigma indicator to evaluate the probability of producing unrelia-ble results in-control state by the analytical system and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tolerance for out-of-control conditions in a-nalysis,usingΔPE to reflect the discrepancy of probabilities about producing unreliable results between out-of-control and in-control states,and expressing with Ped to indicate the probability of error detection capability by the QC rules,the clinical la-boratory can estimate the expected number of unreliable patient results (E[Nu ])produced because of out-of-control condi-tions,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QC procedures,and decide whether the risk of producing and reportingunreliable patient re-sults can be accepted.For the QC strategies up to the laboratory risk standards,before the determination of out-of-control conditions,the expected number of unreliable patient results produced before and after the last accepted QC estimation can be used as the design criteria,abbreviated as E(Nuf )and E(Nuc )respectively.The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can further vali-date the rationality of a QC strategy by computing the maximum E(Nuf )and E(Nuc )values and determining if they are ac-ceptable to the laboratory.%随着实验室质量控制(QC)计划的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引入,许多不同类型的 QC可用于操控分析过程的性能并及时准确地检出可能发生的任意误差。
程序检验的方法
![程序检验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e6bac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4.png)
程序检验的方法
1. 代码审查:通过人工检查代码,发现潜在的错误、逻辑问题和不规范的代码风格。
可以采用同行评审或团队评审的方式进行。
2. 静态代码分析:使用自动化工具分析代码,检查代码的语法、风格、命名规则等方面的问题,并发现潜在的错误和漏洞。
3. 动态代码分析:在运行时对程序进行监测和分析,包括性能分析、内存使用分析、覆盖率分析等,以发现程序中的性能瓶颈、内存泄漏等问题。
4. 功能测试:对程序的功能进行测试,验证其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要求。
可以采用手工测试或自动化测试的方式进行。
5. 性能测试:对程序的性能进行测试,评估其在不同负载下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以发现性能问题并进行优化。
6. 安全测试:对程序的安全性进行测试,包括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及时修复。
7. 用户验收测试:由最终用户对程序进行测试,验证其是否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期望。
8. 自动化测试: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对程序进行持续集成和测试,以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率。
9. 兼容性测试:对程序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数据库等环境下的兼容性进行测试,以确保其在各种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10. 可靠性测试:对程序进行长时间运行测试,评估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程序检验方法,不同的项目和团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程序检验。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质量,降低错误率和维护成本。
POCT项目性能验证
![POCT项目性能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04f210b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2.png)
POCT项目性能验证一、概述在常规应用前,应对POCT仪器进行独立验证,POCT仪器使用者应从制造商或方法开发者获得相关信息,以确定检验程序的性能特征。
实验室进行的独立验证,应通过获取客观证据(以性能特征形式)证实检验程序的性能与其声明相符。
验证过程证实的检验程序的性能指标,应与检验结果的预期用途相关。
任何严重影响检验程序分析性能的情况发生后,应在检验程序重新启用前对受影响的性能进行验证。
影响检验程序分析性能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仪器主要部件故障、仪器搬迁、设施和环境的严重失控等。
常规使用期间,POCT仪器使用者可基于检验程序的稳定性,利用日常工作产生的检验和质控数据,定期对检验程序的分析性能进行评审,应能满足检验结果预期用途的要求。
现用检验程序的任一要素(仪器、试剂、校准品等)变更,如试剂升级、仪器更新、校准品溯源性改变等,应重新进行验证。
实验室应将验证程序文件化,并记录验证结果形成验证报告。
验证结果应由适当的授权人员审核并记录审核过程。
二、POCT仪器的性能验证POCT仪器的检测性能验证,定量检测至少应包括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适用时)、可能的检测干扰和抗干扰能力等,定性检测至少应包括检出限、符合率等。
(一)POCT定量检测的正确度验证POCT定量检测的正确度验证的方式可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1.使用具有互换性的标准物质或基质与待测样本相类似的标准物质进行检测。
如:有证参考物质,标准物质(如厂家提供的工作校准品)、正确度控制品、CNAS认可的PTP提供的正确度验证室间质评样本,计算与参考值的偏倚是否符合要求。
2.参加能力验证:参加由CNAS认可的PTP组织的室间质评。
使用PT样本,不少于5份,每个样本应重复测定不少于3次,计算与靶值的偏倚,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3.与中心化实验室进行患者样本比对,样本不少于20份,被测物浓度、活性等在测量区间内均匀分布,并关注医学决定水平。
计算POCT仪器均值与中心化实验室均值的偏差,判断偏差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王惠民
一、有关基本概念
1、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主要内容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已成为检验医学重要组成
之一。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兼有管理学和检验医学的特点。 掌握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内容架构有助于建立科 学的管理体系和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临 床 实 验 室 管 理
• 5.5.5 应定期评审生物参考区间。当实验室更改检验 程序或检验前程序时,如适测量系统校准和正确度验证计划, 以确保结果可溯源至SI 单位。
ISO 15189:2012 的要求
• 5.5.1.2 检验程序验证 • • 在常规应用前,应由实验室对未加修改而使用的已确 认的检验程序进行独立验证。 实验室应从制造商或方法开发者获得相关信息,以确 定检验程序的性能特征。
CNASCL38
CNASCL39 CNASCL41 CNASCL42 CNASCL43
精密度、线性、准确度、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度、 临床微生物 生物参考区间。培养方法的性能指标通常不包括精 学 密度和线性 临床血液学 精密度、正确度、可报告范围等
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的要求(2006)
实验室应对以下来源的检验程序进行确认: • a) 非标准方法; • b) 实验室设计或制定的方法; • c) 超出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 • d) 修改过的确认方法。 方法确认应尽可能全面,并通过客观证据(以性能 特征形式)证实满足检验预期用途的特定要求。
ISO 15189:2012 的要求
•检验程序的性能特征宜包括: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安全管理
(技术层面) 方法学研究
IQC
EQA/PT
科学管理
组织结构 人力资源
溯源
验证评价
不确定度
经济管理 管理体系 设施与布局
(行政层面) 设备与试剂
学科建设
领导艺术
分析前、分析后 实验室认可
管理艺术
个人修养
临床实验室管理内容关系图
临床实验室管理 内容结构
将改变所引起的影响文件化,适当时,应重
新进行确认。
CNAS规定的不同检验领域性能验证指标
CNAS CNASCL36 检验领域 验证内容 定量至少应包括:精密度、正确度、线性、测量和/ 或可报告范围、抗干扰能力等。定性至少应包括: 分子诊断学 测定下限、特异度、准确度(方法学比较或与金标 准比较)、抗干扰能力等 临床化学 临床免疫学 体液学 精密度、正确度、可报告范围等 定性:检出限、符合率(采用国家标准血清盘或临 床诊断明确的阴阳性样品各20份或与其他方法比对)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阴性和阳性符合率。尿液有形 成分分析仪: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可报告范围。
卫计委等级医院检查的要求(2012)
在“4-16-1-4 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符合现行
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标准的要求”中
• 2、进行恰当的方法学验证以保证准确度、精密度、 灵敏度、线性范围、干扰及参考范围设定等各项技术 参数均能符合临床使用需求;并向临床提供“医生手 册”或“项目指南”公示以上性能和TAT。
• 性能验证(或确认)
验证对象:检验程序(或检测程序、测量程序) 验证指标:精密度、正确度、线性、参考区间、 灵敏度(检测限) 、特异度(干扰)等
• 诊断效能评价
评价对象:检验项目(或检测项目、测量项目)
评价指标: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验前概
率与验后概率等
• 检验程序与检验项目
每一个检验项目(如HBsAg)可有多种测定方法(如 ELISA法、金标法、发光法等),每一种测定方法又有多种 测定程序(BECKMAN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HBsAg浓度,ABOTT 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HBsAg浓度等)。
• 在“4-16-7-1 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 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 和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中 • 1、质量体系完整,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至少包
• 测量正确度 • 测量准确度 • 分析特异性(含干扰物) • 分析灵敏度
• 测量精密度(含测
量重复性和测量期 间精密度)
• 检出限和定量限
• 测量区间 • 诊断特异性和诊断灵敏 度。
• 测量不确定度
ISO 15189:2012 的要求
• 实验室应将确认程序文件化,并记录确认结 果。确认结果应由授权人员审核并记录审核 过程。 • 当对确认过的检验程序进行变更时,应
•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将尚未开展室间 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与其他临床实验室的同类项 目进行比对,或者用其他方法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 临床检验项目比对有困难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 当对方法学进行评价,包括准确性、精密度、特 异性、线性范围、稳定性、抗干扰性、参考范围等, 并有质量保证措施。
2、性能验证或确认
有时称方法学性能评价
验证 verification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注 :认定可包括下述活动,如: —变换方法进行计算;
—将新设计规范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规范进行比较;
—进行试验和演示; —文件发布前进行评审。
确认 validation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 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 检验程序与测量程序
测量程序一般指用于定量测定的程序(测量:通过实验获 得可合理赋予某量的一个或多个量值的过程。);检验程序一般包 含了定量测定与定性测定(检验:以确定一个特性的值或特征为
目的的一组操作)。
ISO 15189:2007 的要求
• 5.5.3 所有程序应文件化并使相关人员可在工作站得 到。文件应包括:c)性能参数(如线性、精密度、以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的准确性、检出限、测量区间、测 量真实性、分析灵敏度和分析特异性); l)生物参 考区间; m)检验结果的可报告区间。
•
实验室进行的独立验证,应通过获取客观证据(以性 能特征形式)证实检验程序的性能与其声明相符。验证过 程证实的检验程序的性能指标,应与检验结果的预期用途 相关。 实验室应将验证程序文件化,并记录验证结果。验证
结果应由适当的授权人员审核并记录审核过程。
•
ISO 15189:2012 的要求
• 5.5.1.3 检验程序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