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测实习指导书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指导书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目的在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后,运用《道路勘测设计》的理论知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结合地形地物,通过实地选线、定线。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建立道路勘测设计的感性认识,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两周(18周星期一——19周星期五)三、实习地点:四、实习内容在平原微丘区域性内,按一般三级公路线形标准选定弯道不少于2个、长度不少于1km的线路。
进行路线初步设计。
设计行车速度40km/h。
路基宽度8.5m,路面宽7 m,路肩宽0.75 m,车辆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
具体内容及步骤如下:1、布置任务、编组、领用仪器,自备测绘用品、记录表格、木桩、竹桩并阅读《道路勘测设计》及《道路工程测量》教材中的有关内容。
1)借用仪器每组在仪器室领用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各一台,量角器一个,水准尺2根,花杆3-4根,垂球1个,钉锤2个,皮尺或钢尺(30m)一卷,尺垫2个,工具袋1只,集体外借测距仪或全站仪2台。
2)自备物品自备1.5㎝铁钉数颗,毛笔一支,红油漆少许,木桩数根,竹桩少许。
草帽,水壶。
3)仪器校验仪器领用时,要进行校验,未经校验,不准使用。
校验按测量学习中的有关方法进行。
2、给定起点,踏勘选线,初步确定路线走向及交点位置。
3、在选定的交点测角量距初步设计,设计缓和曲线长度与平曲线半径,符合规范要求后,确定交点位置。
要求反向曲线夹直线长度不小于2倍V,同向曲线夹直线长度不小于6倍V。
4、进行基平测量。
在给定的水准点接引水准高程至路线两侧,采用一组往返或两组单程闭合,测量按要求设定水准点,全线不少于3个,测量精度按五等高程精度控制。
Lh30±=∆容或Lh9±=∆容。
5、平面放中线:根据选线结果进行量距、钉桩,敷设曲线及桩号计算,直线段20m、曲线段10m一个桩,特征点进行加桩。
6、测量中平,测量每个桩号的地面高程,高程取至㎝,单程测量,应起、闭于水。
水文地质勘察设计实习指导书

水文地质勘察设计实习指导书孙剑锋编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资源工程系岩土教研室二OO六年六月前言本次课程设计实习是在学完《水文地质学》、《工程岩土学》等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锻炼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角色打好基础。
本次课程实习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内容讲授一天,资料整理、完成设计三天,一天时间考核。
本次实习的要求及目的是:1、学习野外水文地质编录的方法,掌握岩心描述的方法。
2、学习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试验的方法和要求,掌握抽水试验资料的整理方法。
本次课程实习应提交的资料有:1、图表: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2、文字:抽水试验报告。
第一章 实习目的及要求《水文地质学》的课程实习是在学完《水文地质学》、《工程岩土学》等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锻炼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角色打好基础。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鄂北岗地农业水文地质勘察的钻孔和抽水试验资料,计算出各含水层的水力参数,完成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熟悉野外抽水试验的基本工作方法。
本次实习应提交的资料有: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编写抽水试验报告。
第二章 实习的内容及方法一、抽水试验:(一)、抽水试验的目的: 1、确定含水层参数;2、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3、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等;4、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5、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二)、抽水试验的分类: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参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3、群孔干扰抽水试验;4、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
2023勘测实习报告3篇

2023勘测实习报告3篇勘测实习报告篇1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书(一) 前言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必修课的学习,结合建筑工程测量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应用已学知识,对勘测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在勘测现场亲自参与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本组设计是从____________一食堂至学校前面约360m的间距范围。
设计一条四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基宽度采用8.5m。
要求填挖方平衡,且特殊建筑物要保证其完整性(如食堂)。
专业班级:道桥工程09级1班实习地点: ____________实习时间: 11月7日 11月14日(二) 实习目的通过对____________实地实习勘测,使同学对公路的规划、勘测、设计以及其它公路相关设施的设计与布置,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三) 实习内容:1. 踏勘选线踏勘选线在本组设计中占具了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
不仅是因为一般概念的选区线的了地理学决定因素着后续工作能否顺利的进行,而且道路的质量、造价及施工难易都与选线有关。
在本设计中为了回避特殊建筑而进行的踏勘更是不容易的,所以本组选线历时4天半。
请教过多位老师。
本设计的测设最大的障碍是视距不通,食堂与前面的澡堂是选区线要回避的关键控制点。
加上食堂至移动营业厅路段是车辆及学生的通行要道。
对于事先水准点的勘察也一个困难的角色。
既要考虑到视距要求,又需使测设工作不至于太复杂。
本组讨论综合设计后,最后综合采用大量填方和拆除部分楼房方案。
本组设计因高差和地形复杂,采用水准点间距小于80m为要求,选取水准点6个、3个交点。
分配成三个直线与圆曲线直接相连并且半径控制在30m以上.。
2. 测角量边测角采用闭合导线测量,使用经纬仪。
本设计视距导线测量采用盘左盘右回测法。
完全采用《建筑工程测量》的闭合导线测量,完全满足要求。
地质勘探作业指导书

地质勘探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地质勘探作业是为了获取地质信息、评估矿产资源储量以及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环节。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有关地质勘探作业的必要指导,以确保作业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二、作业前准备1. 确定目标区域:根据工程需求或研究目的,选定勘探区域,并进行详细的前期调查和资料收集,以了解地质背景和有关信息。
2. 确定勘探方法:根据目标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勘探目的,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如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钻探等。
3. 编制作业方案:根据勘探目标、勘探方法和地质条件,编制详细的作业方案,包括勘探线网布置图、观测参数、仪器设备的选择和组合等。
三、作业实施1. 仪器设备检查:在实施勘探前,对所需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良好工作状态。
2. 作业人员培训:为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其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勘探作业流程。
3. 作业现场布置:按照作业方案要求,合理布置勘探设备和观测点,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采集:根据勘探方法和作业方案,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注意观测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的环境因素。
5. 实时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异常或问题。
四、结果分析与整理1. 数据解释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确保对地下地质情况有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2. 结果整理与报告编写:将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并根据实际需要编制专业技术报告或成果文件。
五、安全注意事项1. 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在勘探作业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作业的安全和秩序。
2. 注意现场安全:在实施勘探作业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现场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3. 应急准备:在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应急救护设备和药品,并设置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
六、总结地质勘探作业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地质勘查实习指导书

地质勘查实习指导书实习概况1.1 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本实习是地球科学相关本科专业低年级的野外认识实习,在学习了《普通地质学》等部分专业基础课之后进行。
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工作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工作的了解。
1.2 实习的时间根据培养计划,本实习的时间为2周。
其中前期准备工作1-2天,野外观察5-7天,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5天,总结工作1天。
1.3 实习的内容和要求根据安徽省内实习地区、南京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的野外观测条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以下内容:1、认识地层。
地层是各类地球科学工作的基础。
要求建立岩层、层理、岩性、接触关系、层序、相对地质年代、组、群等基本概念;认识典型的地层单位;认识常见的化石种类;学习野外观察和描述地层的基本方法;学习绘制路线地层剖面图。
2、认识常见的岩石和矿物。
区分常见的三大类岩石,学会分析安徽省内合肥大蜀山、淮南八公山、安庆天柱山、枞阳浮山等山体岩性组成,学习野外鉴定常见岩石和矿物的方法,要求认识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常见的侵入岩和火山岩等岩石;认识石英、长石、方解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黄铁矿等常见的矿物。
3、观察地壳构造运动造成的各种现象。
认识背斜、向斜、节理、断层、不整合等;学习用罗盘测量产状;学习绘制构造剖面图。
训练恢复地质体空间形态的想象力和恢复地壳运动历史的分析能力。
4、认识河流心滩、边滩、阶地、湖沼、滑坡、断层三角面、次生谷、平原、丘陵、山地、分水岭、溶洞、泉、黄土等各种地质、地貌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5、认识土壤。
观察土壤的组成,认识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孔隙、温度、水分、酸碱度等性质。
观察土壤剖面,认识土壤的形成。
观察土壤与植被的关系。
6、观察几种生态系统。
道路勘测实习指导书及任务书

武汉理工大学道路勘测实习任务书及指导书适用班级:桥梁2009级交通学院道路与桥一梁工程系编制二0一年九月道路勘测实习任务书一、实习地点:武汉市江夏区保福镇多福农场实习基地二、实习班级时间:1.班级:桥梁0901-0904班2.时间: 2011 年 9 月 16 日~ 2011 年 9 月 30 日三、公路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平原微丘区三级;2.计算行车速度:40Km/h,路线长度: 800米以上。
四、各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一)选线组1.现场直接定线,定出路线交点、转点,拟定平曲线半径。
(平、纵、横三方面要同时考虑)2.实测路线各偏角(精度40″)3.钉出分角线方向桩4.测量交点之间的距离5.现场复查和核对6.选线组成果包括:1)交点水平角的观测手薄2)路线导线边长的测量表3)平面点位略图(1:5000)4)推荐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二)中桩组1.丈量距离、复核路线各偏角值、设置曲线、钉中桩。
桩距:直线段50m ,曲线段20m;精度:直线(s/1000±0.1m), 曲线 (纵:±L/1000横:±/10cm)。
2.路线加桩:地形变化点,桥涵中心桩和地质变化点(由桥涵地质组定);3.旧路用水泥钉钉中桩,指示桩钉在路线右侧或左侧,各桩的正面写上里程桩号,桩号应朝向路线起点钉设,背面按0—9循环编序号;4.交点桩和转点桩固定;5.记录表用当天业余时间整理,成果包括:1)给出所采用的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平面点位略图(1:5000):如果选线组的推荐值被采纳,则可用选线组所提供的略图,如果重新设定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则需另行绘制略图2)逐个交点的详细测设计算表(支距法、偏角法、极坐标法、坐标法等)3)逐桩点位说明表:包括桩号、桩的类别、位于何处等。
(三)水平组1.基平测量(1)设置水准点,水准点间距不大于1.5km,大中桥位需增设水准点。
本次实习基准水准点的设置为路线起点、路线中段、路线终点附近稳固处,并位于路基施工范围之外。
电法勘探实习指导

§1.2 野外工作方法一、装置形式、电极距及电极排列方向的选择1.电剖面法装置和电极距的选择在电剖面法中常用的装置有联合剖面装置、对称四极装置和中间梯度装置等。
选择装置的电极距应遵循的总原则是:①一般要考虑被探测对象顶部埋深。
②覆盖层的电阻率。
探测低阻覆盖层下的地质体要选用较大的供电极距。
③表土电性的不均匀程度。
当AB, MN 大小选择的比例合适时,可降低表土电性不均匀的影响。
④为了获得探测对象的多种信息,可选用多组电极距观测。
⑤为了工作方便,MN 通常取点距的整数倍。
⑥选择电极距应在已知地质剖面上进行必要的试验工作。
(1)联合剖面装置装置形式为两个对称的三极(AMN 和MNB)装置所组成,测量电极MN 和无穷远电极C 是共用的。
如图(1.2.1)所示。
①在寻找良导的陡倾薄脉时,供电极距AO应选为AO=L+l(L,l分别为脉状体的走向长度和下延长度之半);当欲分辨相临地质体时,应使AO不大于地质体间距的二分之一;在进行地质填图或追索异常时,一般要求图1.2.1AO 至少应为被探测地质体顶部埋深的三倍即AOh MN )AO51~313 ,测量电极距 ( 顶。
②当探测对象的规模与埋深不清楚或变化范围较大时,应尽可能设计多种电极距进行观测,其极距变换比值不小于2 为宜③“无穷远”电极一般应垂直测线方向布设,要求它与最近测线的距离为不小于AO的5 倍;当需要沿测线或斜交测线方向布设“无穷远”电极时,一般应超过AO的10 倍。
联剖装置K 的计算公式为:MNAM ANK2联合剖面法通常用于寻找良导脉状地质体的位置及产状。
其优点是异常幅度大,分辨能力强,如交点明显;缺点是效率低,地形影响大,一般在详查阶段中使用。
(2)对称四极剖面装置装置形式为AMNB 沿测线对称O 点分布如图(1.2.2)所示:该装置供电极距主要根据工区基岩顶板(或探测对象顶部的平均埋藏深度或疏松层的平均厚度H 来确定,供电电极距AB至少应为探测对象顶部埋深的4~6 倍;测量电极距MN 应不小于探测对象顶部埋深,但也不宜超过AB /3。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指导手册》第一章

第一章概述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是在《测量学》和《道路勘测设计》(或《线路设计》)课程及课程设计之后,集中安排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能力训练。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实地开展一段道路的勘测设计工作,系统地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流程、相关要求、外业测量和内业设计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常用软件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等。
第一节道路勘测设计实习内容和要求一、实习的内容和流程1、设计单位的勘测设计内容和流程在一般道路项目的工程建设设计施工阶段,目前道路勘察设计单位普遍采用的勘测设计内容和流程如图1-1所示。
工程中常将与现场作业相关的现场踏勘、初测初堪和详测定勘等工作俗称为外业。
与之相对,内业则指在室内进行的各项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项目的功能和定位不同、项目所处区域不同、项目所处设计阶段的不同、各个设计单位测设习惯的不同,具体内容和流程会有所增减或调整。
例如,公路的几何设计强调选线和定线,是一个由粗到细、不断分析比较的过程。
相对而言,城市道路几何设计的内容和流程简化了道路选线和定线、增加了道路附属设施的设计。
图1-1 设计单位道路勘测设计内容和流程1)外业测量和调查工程设计阶段的外业主要是测量和调查。
不同设计阶段,外业测量和调查的内容和深度不同。
一般在初步设计阶段称为初测初堪,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称为定测详堪。
外业测量和调查常按专业分组进行。
以施工图设计阶段为例,基本分组为:路线总体组、路基路面组、地质组、测量组、桥涵组和经济组。
在基本分组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情况,会增设新的工作组。
例如,对隧道或交叉较多的道路,会专门设立隧道组或交叉组;城市道路设计会成立专门的综合管线组;复杂的项目会设立外业期间的内业组;高等级公路或环境敏感区域的项目会专门设立交通工程组或环保景观组。
施工图设计阶段各基本工作组的主要任务如下:(1)路线总体组在室内定线的基础上,核查现场情况,确认道路定线的结果,对与现场实际地形、地物和其他情况不符的地方,按需要调整路线,重新确定新的路线方案;与沿线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协调路线方案,收集国土、规划、地震、文物、地质、旅游等相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测野外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的目的要求:实习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重要部分,它的目的和要求是:为了学生系统地掌握与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运用它来解决工程设计问题。
即要求学生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程序,道路野外勘测与内业工作的内容与基本方法,弄清道路野外勘测与内业工作的关系,以及道路设计文件的编制等。
通过实习,锻练与培养学生的设计,计算和绘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技术一经济问题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为学生今后从事道路工程勘测设计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也就是说能独立进行一般地质、水文条件下的勘测设计工作。
二、实习方式、组织与领导(一)、实习方式:采用在教学实习基地实习。
我们采取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进行工作。
即参加实习的师生组成“测设队”,在实习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完成勘设计的外业工作任务。
测量队人员、主要项目精度表(二)、领导小组的职责:负责生产实习期间的政治思想工作、生产管理工作、卫生保健工作和领导测量工作的进行,并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评分作最后的评定。
(三)、指导教师的职责:对本作业组的学生负有责任。
也就是说负有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组织纪律、业务技术理论等方面的指导责任,并对学生的实习成绩给予评分。
指导教师的工作,是保证如期按质完成测设任务的基础。
指导教师应每日检查学生的野外测量(调查)记录,实习日记,内业图表的正确性并签名及标名日期。
三、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为使生产实习能按计划进行,并顺利开展工作,实习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工作如下:(一)、联系并确定实习地点。
了解工作情况和安排实习条件,以及收集实习地点的有关资料,如测量任务大小、收集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沿线地质水文情况、沿线的居民点和经济情况。
(二)、拟定实习计划并组织生产实习队。
(三)、实习前的动员工作:进行实习的意义、内容、目的与要求、安全与纪律等方面的教育。
(四)、各作业组的物质准备1、主要仪器、工具、图书资料:经纬仪、水准仪等2、日常生活用品:日常生活用品一律自理,且应从简从轻3、劳保用品:按规定发放四、勘测实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一)选线组:1.定线:内容与方法: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从平、纵、•横三方面综合考虑,具体地定出合理的路线。
要求在平面上定出路线的交点、转点并现场定出平曲线半径,拟定沿线桥涵及其它人工构造物布设方案,与地质组共同拟定通过不良地质、水文等地段的处理措施,路线纵断面设计,对设计成果进行现场复查与核对并作出修改与补充。
实习时,采用现场定线方法,即根据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等条件,在现场反复比较,并利用旗杆、手水准、皮尺、量角圆盘等简单仪具,直接选定路线中线的交点、转点等以确定中线位置。
要求:路线的选定对工程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亦直接影响测设质量、技术性强,由于该部分对学生不是要求掌握的重点,因此定线工作主要由教师担任,配备部分学生协助教师工作,边做边讲,使参加定线工作的学生对选线的原则、定线方法有所了解。
如地形、地质、水文情况不复杂的地段,可由学生试选,再由教师最后确定。
2.测角内容与方法:测量路线与各角点的转角,选定曲线半径,并据以计算曲线要素,定出曲线中点方向桩;标定直线与修定点位;导线磁方位角与复核;视距测量两交点产视距;完成野外工作内业。
此组也可并入选线组。
测角一般测中线交点右角,由右角计算转角(亦可直接观测转角),测角和计算方法详见<<测量学>>及<<规程>>。
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测角方法,了解曲线半径选定的依据,能熟练的计算曲线要素(或迅速由"公路曲线测设用表"内查出),记录的填写与复核以及精度要求等,,要求尽可能的提高观测和计算的精度和速度。
(二)中桩组1. 内容与方法:中线丈量、并定设里程桩,丈量有关曲线计算的基线(如虚交点的辅助导线等);选取平曲线要素,测设平曲线,路线描述及调查(占用土地、拆迁建筑物、•电迅设施、砍树根等),固定路线起点、终点、交点及转点桩位,并填写路线固定表,计算并填写直、曲线转角一览表。
直线丈量、加桩桩位的确定,平曲线的测设和计算方法(包括一般平曲线、虚交点、复曲线、缓和曲线和回头曲线),记录本的填写,•中桩测量的精度要求以及有关表格的填写计算方法详见<<测量学>>、<<公路勘测设计>>、<<规程>>等有关内容。
2.要求:(1)熟练掌握直线丈量,加桩桩位的确定,以及一般平曲线、•虚交点和复曲线的测设和计算方法,初步了解缓和曲线和回头曲线的设置方法。
(2)熟练掌握路线固定、记录本填写以及中桩野外调查工作。
(3)熟练掌握中桩组有关表格的填写和计算方法。
(4)中线组人员较多,要求同学有秩序地工作并各负其责,每日出发前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对丈量用具需每日检查并经常与标准尺进行核对,发现有误应及时纠正。
(5)对当日工作及沿路线调查所得资料应随时整理,及时填入有关表格内。
(6)清楚测设精度。
(三)水平组1. 内容与要求:路线水准测量主要为路线设计,施工提供高程依据。
其中工作内容包括:设置水准基点并测出其高程,测量路中线所有中栏,加栏的地面的高程;有并内业,其方法可以分为基平和中平两组,分别测高水准基点及中桩高程,详见<<测量学>>。
同时绘制水准闭合差曲线包络图。
2.要求:通过水准测量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水则量对路线高等,施工的重要性。
并掌握水准点设置的要求;基平、中平水准测量方法与精度要求;记录填写,计算。
自述方法,以及仪器的检验与校正方法。
每日记录要及时计算,与中桩组核对桩号(特别是加桩)如发现不够,应及时补测,填写水准总表。
(四)横断面组横断面测量主要为路基设计,路基土石方计算及施工放样提供中红各桩的横断面地面线图。
工作内容就是测绘出路线各中桩处的横断面地面线。
横断面测量,定要求在现志绘制,边测边绘,便于及时核对亦可采用现场记录,室内绘图。
测量方法有:抬杆法,手水准测量法等。
详见<<测量学>>。
横断面测量操作比较简单,由于工作量大,且测量得是否准确,对整个路线设计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同学加强责任心,结合地形选择适当的仪器和方法,确保精度和进度。
(五)、地形组1. 内容和方法:公路设计需测绘地形图,它分为路线地形图和专项工程地形图两种,路线地形图是直接以路线中线或导线为控制,测沿路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带状等高线地形图;专项工程地形图是指供桥梁、隧道、渡口、改河工程、需防治的地质不良地段、大型工程、交叉口等工程设计用的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与地物点均通过碎步测量来确定,即从选定的测站对测点进行方向、距离与高差的测量,以确定测点与测站的空间相对位置。
碎步测量可采用小平板测量,大平板测量、经纬仪与小平板联合测绘法以及其它方法,详见《测量学》及《规程》。
2.要求:通过地形测量,要求同学掌握路线中线的展绘,测点的选择,地形、地物点的测量方法,等高线的勾绘等。
每测绘一站,必须及时绘出等高线及地物,并检查有无遗漏测点、然后迂站。
司镜、绘图、跑尺要密切配合,并建立互应机制。
掌握专项工程地形图和路线地形图的绘制及精度和宽度的要求。
(六)内业整理1.内容与方法:负责路线外业各组记录资料的检查、整理、复核与保管工作;综合利用外业各组的资料进行内业设计工作,其主要应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以及有关图表的绘制,内业设计方法详见《道路勘测设计》。
2.要求:通过参加内业设计工作,学生应掌握路线外业各组资料的检查与复核方法、路线平、纵、横断面的设计方法,以及内业设计有关图表的绘制。
在每次转移住地之前,应将有关图纸资料带到现场进行核对。
检查设计是否正确,如果不妥,应予修正。
五、实习报告学生在实习结束时,要交上实习报告,为此学生应逐日记载实习内容,写好实习日记,应分阶段在实习日记的基础上写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的要求:1.学生在实习报告中,应对所参加的实习项目进行有系统的叙述。
2.在报告中学生应对所采用的测设方法或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3.在报告中应附以必要的图表、计算及构造图。
4.在报告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写出实习中在业务方面、思想方面的体会和收获。
5.实习报告应分章、节编写,务必整齐、清晰、有条理、制订成册,在实习结束时交指导教师评阅。
六、实习的检查与评定1.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经常检查学生的实习日记,了解实习情况,督促并指导实习报告的编写工作,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写出评语。
2.学生的实习成绩的评定工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按组鉴定或在工地上组织答辩方式及实习表现进行。
3.实习成绩,按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并将学生的成绩计入学生的成绩册中。
七、实习指导方法的建议1.实习出发前,负责领导实习生产的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实习的目的和任务,生产实习地点,工程情况,实习计划,并指出学生应复习与实习项目有关的课程。
2.教师应具体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检查学生的实习日记,掌握学习进度。
3.组织专题报告(结合实习)。
4.在实习中,教师应经常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必要时可结合工地情况拟定思想提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钻研。
土建学院道桥教研室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