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间能力验证管理程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

合集下载

计量认证的程序、管理规定以及CMA标志使用方法和判别

计量认证的程序、管理规定以及CMA标志使用方法和判别

标志的使用、公告制度及变更的处理一、标志的使用及公告制度1.标志的使用(1)通过计量认证的质检机构允许在其出具的检验报告上加盖CMA标志,并在标志下加印计量认证证书编号;(2)通过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的质检机构,允许在其出具的检验报告上加盖CMA标志和CAL标志,并分别在两个标志下加印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的证书编号。

(3)其它地方使用标志,必须严格按标志的使用规定,放大或缩小尺寸其形状不能随意改变。

2.公告制度省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批准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质检机构下发文件,公布其名称、证书编号、依据的标准及检验项目。

有条件的可建网向社会公告。

二、变更的处理质检机构取得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后,仍须按《评审准则》的要求,实施动态管理。

内部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工作程序等根据需要可进行调整,使用的仪器设备、试验环境、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也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改进、更新。

因此,质检机构应与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机构保持联系,对于出现的变更采取以下方法处理:(1)质检机构的法人或法人授权代表、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的变更须报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机构备案,授权签字人的变更必须报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机构审核;(2)质检机构的组织机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等进行调整,应及时修订或重新编制质量手册,保证质检机构的工作始终满足《评审准则》的要求,在监督评审或复查评审前提交给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机构进行文件审查;(3)当质检机构的仪器设备、试验环境、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其各项条件均需满足检验标准的要求,此外质检机构还应及时进行各种比对试验,证明出具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检机构应将比对试验报告、原始记录、误差分析报告等资料保存好,待监督评审或复查评审时提交评审组一并考核。

(4)对于仪器设备、试验环境、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其条件不能满足检验标准要求的项目,质检机构应暂停该项目的检验工作。

计量认证流程

计量认证流程

计量认证流程计量认证是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对计量器具和计量服务机构进行的认证活动。

其目的在于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贸易畅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下面将介绍计量认证的流程。

首先,申请阶段。

申请计量认证的单位或个人需向认证机构提交申请材料,包括申请表、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营业执照、计量器具使用证、计量器具检定合格证等相关证明文件。

认证机构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确定申请资格后,向申请单位发放认证申请表格。

接着是准备阶段。

申请单位需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准备相关的技术文件、管理文件和实施文件。

技术文件包括计量器具的技术要求、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等;管理文件包括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质量手册、内审报告等;实施文件包括计量器具的检定记录、校准记录、维修记录等。

同时,申请单位还需进行内部审核,确保符合认证要求。

然后是评审阶段。

认证机构将组织专家对申请单位的技术文件、管理文件和实施文件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适用性等技术要求,以及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等管理要求。

评审结束后,专家将提交评审报告,认证机构将根据评审结果决定是否进行现场审核。

紧接着是现场审核阶段。

认证机构将组织审核员对申请单位进行现场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计量器具的使用环境、使用条件、使用方法、使用人员等实施情况,以及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内部审核情况等。

审核员将提交审核报告,认证机构将根据审核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认证证书。

最后是认证证书颁发阶段。

如果申请单位通过了评审和现场审核,认证机构将颁发计量认证证书,并在国家认可的认证公告中公布。

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3年,认证机构将在有效期届满前进行再认证审核,确保认证单位的计量器具和计量服务机构仍然符合认证要求。

总结一下,计量认证流程包括申请阶段、准备阶段、评审阶段、现场审核阶段和认证证书颁发阶段。

通过认证的计量器具和计量服务机构将得到国家的认可,为用户提供可靠的计量服务,促进贸易畅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管理制度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管理制度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管理制度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管理制度是用于规范和控制试验和计量设备的校验工作的一套制度。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1. 制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明确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试验和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指明适用范围是所有参与试验和计量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2. 校验要求:列出校验试验和计量设备的要求,包括校准规程、校准标准和校准周期等。

3. 校验程序:详细描述校验试验和计量设备的具体步骤和流程,包括设备准备、校验方法和校验记录等。

4. 校验责任:明确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的责任主体,包括设备使用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和资质认证机构等。

5. 校验记录和文件管理:规定校验结果的记录和保存要求,包括校验报告、校验证书和校验记录簿等的管理。

6. 设备故障和维修管理:规定设备故障和维修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包括设备故障报告、维修记录和维修计划等。

7. 审核和评估:规定校验制度的审核和评估程序,包括定期审核校验制度的有效性和校验结果的准确性等。

8. 培训和交流:确定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的培训计划和交流机制,包括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和校验经验的交流等。

9. 违规处理:明确违反校验制度的处理措施和惩罚,包括纪律处分和设备使用限制等。

10. 制度的修订和变更:规定校验制度的修订和变更程序,包括变更申请和变更审批等。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具体制度的编写应根据企业或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实验室能力验证程序

实验室能力验证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为本所实验室定期参加国家、行业组织的能力验证计划及实验室间比对计划活动,以考察、监控实验室进行检测工作的持续能力,特制定本程序。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所实验室参加的所有能力验证计划及实验室间比对计划活动。

3.0职责3.1技术负责人3.1.1负责联系能力验证计划和实验室间比对计划,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参加。

3.1.2整理上报验证或比对结果,对验证或比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

3.1.3实验室间比对的实施计划、验证或比对结果不满意时,制定纠正措施计划。

3.2检测组3.2.1负责制定活动的具体实施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准时将检测结果报送技术负责人。

4.0工作程序4.1定义4.1.1能力验证计划:为确定实验室在特定领域的检测/校准能力而设计和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

它是由认可机构或其授权/认可的机构组织和运作的。

4.1.2实验室间比对计划:由其他机构(如行业或专业领域)组织和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活动。

4.2申报4.2.1技术负责人根据实验室所承担检测项目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与组织能力验证的单位联系,落实参加的能力验证计划。

4.3实施4.3.1由技术负责人向检测室发出“参加能力验证及实验室间比对活动的通知”,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参加能力验证及实验室间比对活动的计划,将具体要求和说明传达至实施活动计划的检测人员。

4.3.2检测组根据验证或比对计划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填写《能力验证及实验室间比对实施计划表》。

实施计划内容包括:验证或比对项目名称、检测样品、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实施日期、实施进度要求、实施负责人等。

实施计划由技术负责人审核。

4.3.3根据实施计划安排,检测室组织实施,安排项目实施负责人检测。

4.3.4项目实施负责人根据有关检测方法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检测工作,检测结果经检测组负责人审核后交技术负责人。

4.3.5技术负责人将结果汇总,及时上报组织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的单位。

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 目的保证和维持检测工作质量、增强对检测结果的信任,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外部组织的或由本公司组织的能力验证和实验室内外部比对活动的过程控制。

3 职责3.1 综合部负责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计划的制订、记录、报告等资料的保存和归档;3.2 检测部负责实施验证比对计划,上报验证比对结果;3.3 技术负责人负责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活动的结果评定;4 程序4.1 验证比对分类4.1.1 外部机构组织的实验室间验证考核或比对。

4.1.2 本公司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

4.1.3 本公司组织的内部比对。

4.2 外部机构组织的实验室间验证/比对4.2.1积极参加外部组织的实验室间验证/比对检测。

4.2.2收到外部验证/比对通知后,如经理认为需要,应由综合部会同检测部制定具体的验证比对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参加验证比对项目及人员、时间安排等。

4.2.3检测部及时组织参加验证比对人员做好准备工作,严格按照组织者要求和本公司工作程序进行验证比对工作。

验证比对结果由质量负责人及时反馈给组织者。

4.2.4收到组织者验证比对总结报告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检测实施部门对参加的验证/比对项目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编制本次验证比对总体分析评价报告。

4.3本公司组织的实验室间或内部比对4.3.1必要时本公司可根据专业特点组织同级或邀请上级检测机构开展实验室间进行验证比对,或开展内部验证比对。

4.3.2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能力验证计划》,并组织实施。

计划内容应包括:验证比对的目的、验证比对项目及邀请参加单位、参加人员、时间安排等。

4.3.3 检测部组织有关人员按计划参加验证比对活动,并将记录填写《能力验证实施记录》。

4.3.4 技术负责人组织对验证/比对结果分析评价,并编制评价报告。

4.3.5 综合部负责将本公司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评价报告发往有关参加比对的外部实验室。

4.4 与能力验证/比对相关的活动要求4.4.1 可结合新人员上岗考核进行;4.4.2 必须同时开展质量监督工作;4.4.3 与新项目开展检测能力验证活动相结合。

能力验证控制程序

能力验证控制程序

能力验证控制程序能力验证程序一、目的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规范检测试验中心开展的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活动,补充内部质量控制程序中的控制手段,特制定本程序。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检测试验中心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开展实验室比对。

三、定义无四、职责4.1 技术负责人:根据CNAS的要求,组织制定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活动计划,并组织对比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负责按计划进行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的实施。

4.2质量负责人:负责查询能力严重和实验室比对的活动信息,提供给技术负责人,并协助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按计划进行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的实施。

4.3检测试验中心主任:负责批准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活动计划。

五、程序要求5.1技术负责人每年年初负责制定《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计划》,报检测试验中心主任批准后实施;5.2质量负责人负责根据《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计划》,每月利用各种信息来源(如网上查询,认可委通知等),查询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的活动信息,对有关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凡属于实验室检测能力范围的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比对项目,填写举办单位提供的申请书报技术负责人。

由技术负责人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安排测试室有关人员参加;5.3检测试验中心每年应制定计划抽取部分检测项目参数与有关国家级或省级同类试验室间的比对试验,并保证根据CNAS《能力验证规则》附表领域和频次的要求每2年至少参加一次能力验证;5.4当检测试验中心的人员、设备或认可范围发生重大变化,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对检测试验中心的能力产生疑问时,检测试验中心应尽快安排参加相关的能力验证的活动计划,确认检测试验中心仍维持其能力;5.5根据能力验证计划和比对试验计划的安排,由质量负责人下达检测任务,测试主管接到检测任务后,应及时安排实施。

试验结束后,测试主管应填写《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结果分析表》,并将比对试验的所有资料交技术负责人;5.6技术负责人对比对试验结果进行审核,必要时按《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对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5.7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评定,当结果超差时。

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规范本实验室开展的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活动,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开展实验室之间比对试验,以及组织本实验室内部不同人员、不同设备、不同方法之间进行的比对试验。

3.职责3.1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定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活动计划,对比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技术负责人批准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活动计划,并组织对比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3.2 实验室负责按计划进行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

4.程序4.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或行业管理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计划,只要属于本实验室测试能力的范围,由技术负责人安排参加。

4.2 本实验室每年抽取部分测试项目,与权威检测机构进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并安排进行本实验室内部不同人员、不同设备、不同方法的比对试验。

比对试验应于每年初由实验室负责人制定计划,填写“比对试验计划表”,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3 根据能力验证计划和比对试验计划,由实验室下达“测试任务通知单”,实验室接到任务单后应及时安排。

4.4 试验结束后,实验室负责人应填写能力验证报表/比对试验结果分析表,并将能力验证报表/比对试验结果分析表和测试原始记录一起交技术负责人。

4.5 技术负责人对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结果进行审核、审定,必要时按《测量不确定度应用评定程序》对测试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能力验证报表由实验室按规定报能力验证组织者。

4.6 当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结果超差时,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原因,按《不符合工作处理程序》确定需要采取的措施。

4.7 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的全部资料由技术负责人交实验室保存。

5.相关文件5.1《测量不确定度应用评定程序》5.2《不符合工作处理程序》5.3《纠正措施控制程序》5.4《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质量记录6.1《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计划实施记录》6.2《能力分析表》。

实验室能力验证管理程序

实验室能力验证管理程序

实验室能力验证管理程序1.目的通过参加试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综合考察试验室的检测能力,为无法溯源的检测设备提供测量结果可靠性证据,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增强客户对本检测机构的信任感,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进行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

3.职责3.1 公司最高管理者批准比对和能力验证计划。

3.2技术负责人制定“比对和能力验证计划”,对结果进行评审。

3.3 综合管理办公室联系能力验证计划和验证结果,并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及反馈。

3.4检测室负责实施相关项目检测,向综合管理办公室报送检测结果。

4.工作流程4.1 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准备4.1.1 技术负责人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和组织比对和能力验证计划,计划内容包括:①验证项目或参数名称、检测样品、检测方法、检测仪器、检测条件、实施日期、实施负责人。

②自行确定的比对试验项目,应至少联系三家以上通过计量认证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测机构之间比对;有计划地安排检验检测机构内部同机不同人之间的比对;或对检验样品进行不同方法之间的比对。

4.1.2 需纳入比对和能力验证的项目包括:①重点检测项目;②技术难度高的检测项目;③长期未开展的检测项目或即将开设的新检测项目;④仪器设备尚无法计量检定而需要进行比对检验的项目;⑤有关部门组织参加的能力验证活动;⑥客户抱怨的项目。

4.1.3 比对检验检测机构的选择4.1.3.1 技术负责人根据下列条件选择比对检验检测机构:①检验检测机构是独立的法人单位或某法人单位中相对独立的组织机构,并按《资质认定通用要求》的要求进行管理,能确保其检测业务的独立性和公证性,在行业中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知名度。

②检验检测机构有足够的人员,人员的技能符合检测检验检测机构的要求。

③检验检测机构的设施和环境应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

④有开展比对检验所要求的仪器设备、所需的标准物质,以及仪器设备和标准计量状态符合要求。

⑤该检验检测机构经常开展相应比对检验项目的检验业务。

计量认证流程

计量认证流程

计量认证流程计量认证是指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和检验,并对其进行认证的过程。

计量认证的目的是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产品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下面将介绍计量认证的流程。

首先,申请认证。

申请认证是计量认证流程的第一步。

申请人需要向认证机构提交申请材料,包括计量器具的基本信息、使用环境、技术规范等内容。

认证机构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安排现场考察。

其次,现场考察。

认证机构将组织专业人员对申请人的实验室、生产线等场所进行现场考察。

现场考察主要是为了确认计量器具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以及实验室的管理情况。

通过现场考察,认证机构可以全面了解申请人的计量能力和管理水平。

接着,技术评审。

认证机构将对申请人的技术能力进行评审,包括实验室的设备情况、人员素质、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

技术评审是计量认证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认证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然后,检定和校准。

认证机构将对申请人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

检定是指通过已知的标准器具来检验被测量器具的准确性;校准是指对计量器具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检定和校准是保证计量器具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最后,颁发认证证书。

经过上述步骤的审核和评定,认证机构将向符合认证要求的申请人颁发认证证书。

认证证书是对申请人计量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认可,也是申请人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凭证。

总之,计量认证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申请人配合认证机构的工作,并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只有通过严格的审核和评定,才能获得计量认证证书,为产品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希望申请人能够认真对待计量认证流程,提高自身的计量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市场竞争赢得更多的优势。

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管理程序

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管理程序

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程序1目的保证检测室、检验检测人员的能力、仪器设备和检验检测方法符合有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中心检测室、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检验检测工作的全过程。

3定义3.1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被测物品进行检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3.2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验检测能力。

4职责4.1中心主任批准比对或能力验证方案,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2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每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4.3管理室负责编制比对或能力验证方案,组织检测室、相关室实施比对或能力验证工作。

4.4检测室、项目室承担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

5工作流程图(无)6程序要点6.1比对或能力验证工作的内容6.1.1积极参加各级质量监督部门及机构组织或自行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和工作。

6.1.2内部质量控制6.1.2.1控制的内容a.统计技术;b.使用标准物质;c.用相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方法重复检验检测;d.保留样品再检验检测;e.一个样品不同特性检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6.1.2.2控制的方法a.人员比对,用一种检验检测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检验检测同一个样品(标准物质),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分析考察不同检验检测人员的结果符合性;b.仪器设备比对,使用一个样品(标准物质)分割后,用中心内或外同类仪器、或不同仪器检验检测一个或几个指标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分析,判定其符合性。

6.2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的制订6.2.1本中心技术负责人根据各级质量监督部门及机构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安排制定本中心的计划。

6.2.2本中心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或者本中心参加其他机构进行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应按相关标准要求运作。

6.2.3内部质量控制,其内容包括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依据《期间核查程序》的规定确定运行检查的对象,两次检定/自校之间至少应进行一次;人员能力比对检验检验和方法比对检验检测,技术负责人在每年能力验证工作计划中根据日常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进行安排。

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

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

检测方法的选择与确认程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1.目的规范检测方法选择、制定及确认程序,通过确认并提供客观证据,证实所选用方法可以满足预期用途的特殊要求。

2.范围适用于客户要求的、检测所采用的方法或经过修订、扩充、超出预定使用范围的检测方法的制定及使用前的确认。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3.1.1组织有关人员制定检测方案、主持检测方法的评审并确认;3.1.2负责组织协调本公司间的比对。

3.2实验室主任3.2.1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检测方法实施评审;3.2.2负责与客户的联系沟通。

3.3化验员3.3.1负责提出检测方法确认的申请。

4.工作程序4.1方法的选择4.1.1检测部应采用满足客户需要并适用于所进行的检测的方法,且应优先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颁布的方法并确保所用标准为最新有效版本。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标准方法的查新,可通过标准化研究所或标准网站进行查新,编制《技术标准查新报告表》以文件形式发布执行。

4.1.2当客户未指定所用方法时,公司应选择由国际、区域或国家行业标准发布的,或由知名的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期刊发布的,或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

4.1.3公司制定的或采用的方法如能满足检测的预期用途并经过验证确认后,也可使用。

所选用的方法应通知客户。

当认为客户提出的方法不合适或已过期时,公司应通知客户。

4.2方法的制定4.2.1方法的制定由技术负责人指定具有足够资源的有资格的人员进行。

4.2.2新的检测方法,在进行检测之前需详细描述下述信息:4.2.2.1适当的识别;4.2.2.2范围;4.2.2.3被测定的参数或量和范围;4.2.2.4装置和设备,包括技术性能要求;4.2.2.5所需的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4.2.2.6要求的环境条件和所需的稳定周期;4.2.2.7过程的描述包括:4.2.2.7.1物品的附加识别标志、处置、运输、存储和准备;4.2.2.7.2工作开始前所进行的校核;4.2.2.7.3检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需要时,在每次使用之前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整;4.2.2.7.4观察和结果的记录方法;4.2.2.7.5需遵循的安全措施;4.2.2.7.6接受(或拒绝)的准则和(或)要求;4.2.2.7.7需记录的数据以及分析和表达的方法;4.2.2.7.8不确定度或评定不确定度的程序。

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程序流程图

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程序流程图

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程序流程图1 目的1.1 为了确定实验室进行某些特定检测或测量的能力,以及监控实验室的持续能力;1.2 识别实验室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站与其他实验室间进行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适用于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机构或主管机构安排进行的能力验证试验。

3 引用文件《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GB/T15481-2000)4 职责4.1 技术负责人主持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的开展,及对结果进行评价。

4.2 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4.3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所涉及的本站各检测室按照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计划要求,组织检验人员开展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

4.4 综合技术室负责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中有关资料的归档管理。

5 工作程序5.1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方式5.1.1 计量认证机构或主管机构安排进行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

对此类试验,本站均应积极主动参加,如当时确有实际困难无法参加时,必须以书面形式申请暂不参加;如果没有提出暂不参加申请或申请未被认可,不可无故拒绝参加。

5.1.2 本站自行组织的与外部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

5.2 验证项目的选择5.2.1 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机构或主管机构下达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计划所涉及项目。

5.2.2 本站自行组织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项目由综合技术室和有关检测室共同商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5.2.2.1 客户投诉项目;5.2.2.2 无法溯源的仪器设备;5.2.2.3 新开展的监测项目;5.2.2.4 使用非标准监测方法的项目;5.2.2.5 其他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或有必要的监测项目。

5.3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组织5.3.1 明确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任务后,由站长负责联系参与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外部实验室,安排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时间,以及核算所需实验经费。

比对和能力验证管理程序

比对和能力验证管理程序

1.目的确定实验室的检测/测量能力。

按照预定的要求,通过评审实验室的整体运作,对实验室能力进行评价。

采取适宜的措施控制检测质量,使本实验室的检测数据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2.范围适用于公司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或参加认可委、质监局、上海市质量合格评定协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等外部质量监控活动。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批《一年度能力验证及比对计划表》。

3. 2.检测室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测室检测人员,参加能力验证及比对计划活动。

3. 3.监督员:负责日常检测工作中的质量监控,并对监控结果进行记录并上报。

4.工作程序4. 1.能力验证及比对计划的制定4. 1. 1.公司将能力验证作为重要的外部质量评价活动,按照CNAS发布的、现行有效的《能力验证规则》以及相应的规定积极参加能力验证及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其他能力验证或比对活动。

4.1.2.在没有适当能力验证的领域,实验室通过强化内部质量控制和自行开展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等措施来确保检测能力。

4.1.3.每年初在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专业范围、技术特点,及认可委公布的年度比对计划,及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其他能力验证或比对计划,选择适宜的外部质量监控方法,确定责任人,制定《—年度能力验证及比对计划表》。

4. 1.4.制定能力验证计划时应满足以下要求4. 1.4.1. 在制定能力验证工作计划应考虑以下因素(不限于):•拟申报的认可项口所覆盖的检测、校准和检查方法;•人员的培训、知识、经验及其变动情况;•内部质量控制情况;•检测、校准和检查结果的用途;•检测、校准和检查技术的稳定性等。

4. 1.4. 2. 在未通过CNAS/CMA认可前,只要存在可获得的能力验证,实验室对拟申请认可的每个子领域应至少参加过1次能力验证且获得满意结果(申请认可之日前3年内参加的能力验证有效)。

子领域的划分和频次的要求应满足CNAS公布的、现行有效的《能力验证规则》的要求。

实验室能力验证控制程序(格式可转换编辑)

实验室能力验证控制程序(格式可转换编辑)

页次第81页共4页文件名称能力验证控制程序发布日期20XX年1月1日1目的为了提高检测工作能力,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及可信度。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检测工作全过程的监控和能力验证。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质量控制计划,对质量控制的结果进行评审。

3.2检测组组长负责编制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内部控制计划。

3.3有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实施质量控制计划。

3.4主任负责质量控制计划的批准。

4程序4.1验证比对分类本实验室的申请认可的检测项目,检测组组长每季度打开CNAS的网页了解能力验证活动情况,积极按照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的附录:CNAS能力验证领域和频次表要求进行,能提供的项目都要申请经费参加。

检测组按照检测工作的需要和按认可准则有关规定的能力验证周期,具体确定能力验证工作的计划,并提交《年度质量控制计划》。

验证比对分类如下:4.1.1能力验证计划、“一对一”能力评价(测量审核)。

4.1.2实验室组织/提出的实验室间比对或参考比对。

4.1.3实验室组织的内部比对。

4.2能力验证活动准备页次第82页共4页文件名称能力验证控制程序发布日期20XX年1月1日a.每年年初,检测组组长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及CNAS制定的能力验证计划情况,制定实验室年度能力验证计划,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实施过程中可根据能力验证提供者的实际开展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b.能力验证计划的制定应尽可能全面覆盖实验室认可的领域(包括项目、方法和物品),但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需考虑能力验证是否可获得,不是所有领域(包括项目、方法和物品)都可开展能力验证,只有可获得的项目才列入参加计划。

c.能力验证提供者的选择途径按照CNAS-GL032《能力验证的选择核查与利用指南》第4.2条款规定进行。

d.能力验证的频次应至少满足CNAS-RL02:2018《能力验证规则》附录B之要求。

4.2比对活动的实施4.2.1外部机构组织的实验室间能力验证或比对4.2.1.1积极参加外部或上级业务指导部门组织的实验室间验证比对试验。

检测工作的监督控制程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

检测工作的监督控制程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

检测工作的监督控制程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1.目的对本中心与检测活动有关的人员的检测工作进行监督,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范围适用于对化验员,在培员工,签约人员,其它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的检测过程中的对人员操作、设施环境条件、检测方法选择及方法的确认、对质量有影响的仪器设备、测量的溯源性、样品的处置等环节的监督和控制。

3.职责3.1质量负责人3.1.1负责检测工作的监督和控制。

3.2质量监督员3.2.1负责的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

3.2.2对检测员的检测过程进行监督;3.2.3对新进在培员工进行监督;3.2.4对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进行监督.3.3实验室主任3.3.1负责对本部的检测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4.工作程序4.1在检测过程中日常需监督控制的影响质量的因素(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4.1.1化验员(包括在培人员)的检测活动;4.1.2与检测相关的设施和环境条件;4.1.3检测方法的选择及方法的确认;4.1.4影响检测结果质量的仪器设备(包括附助设备);4.1.5测量的溯源性;4.1.6样品的处置。

4.2检测的控制措施4.2.1每年初由综合部经理编制《年度日常监督计划表》,并由质量负责人批准。

监督计划中必须对监督的项目,监督的频次做出明确的规定,通常情况下本中心质量监督员主要对与检测质量有重要影响的人,机,料,法,环,样品等六个因素进行监督,监督频次一般每月对每个因素实施一次监督。

4.2.2质量监督员须按《人员培训程序》,对化验员(包括在培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质量监督员对化验员的技术能力,有计划地进行监督,将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填入《检测监督记录表》,上报给技术负责人。

4.2.3质量监督员须按《设施与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对化验员在开展检测活动之前,是否充分考虑检测场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进行监督.4.2.4质量监督员须按《检测方法的选择与确认程序》、《开展新项目评审程序》对化验员在开展检测活动前,对是否选择适当的方法,需得到确认的方法是否已经确认,是否具备必需的作业指导书、标准、技术文件等进行监督。

计量认证工作程序

计量认证工作程序
(三)评审材料严重失实的,另选派评审组重新进行评审。
第十一条发证部门对年度通过评审的检测机构及检验项目以公报(或公告)的形式予以发布,并汇编成名录。
第十二条发证部门对检测机构通过评审后的材料统一归档管理。保存期限为五年。
第十三条计量认证证书有效期为五年,到期复查换证的检测机构应当提前半年提出申请。复查换证申请材料与本《程序》第三条规定相同,现场评审程序与初次现场评审程序一致。
现场考核实验项目要选择能够覆盖检测机构申请项目的范围和有代表性的产品,现场考核实验项目数量不低于检测机构申请项目的15%。
(二)首次会议。由评审组长主持召开。介绍评审组的日
程安排,确认评审计划,安排现场试验项目,明确评审的目的和依据以及需要申请单位配合的要求,听取申请单位领导的简要介绍等。
(三)考察实验室。由申请单位负责人向评审组成员介绍实验室情况,以便了解其环境和硬件设施的基本情况。
(三)评审组长根据评审结果,填写“计量认证评审报告”(以下简称“评审报告”)。
第八条评审结论为“符合”、“基本符合”、“基本符合,需现场复核”、“不符合”四种。
评审结论为“基本符合”的,检测机构应当根据评审组提出的不符合项在商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将整改情况填写“现场评审不符合项整改报告”由评审组长确认并签署意见。
现场评审一般需要3天时间,规模较小或申请项目较少的检测机构,评审组一般为3--4人组成,评审时间可为2天;规模较大或申请项目较多的检测机构,评审组人员可适当增多,评审时间可适当延长。
第六条现场评审按下述程序进行:
(一)预备会议。由评审组长主持召开,主要内容是:确定评审日程和现场考核实验项目,明确评审方法和评审员分工等。
(四)实施评审。评审组成员按照分工进行评审。评审过程中,评审组长主持召开由被评审方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以及对授权签字人逐一进行考核,并做好考核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间能力验证管理程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
为持续保证检验结果质量和技术能力的稳定性及有效性,应主动参加CNAS或行业组织的
能力验证计划,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或预防检验结果质量的偏离,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外部组织或由本实验室组织的实验室间能力验证活动。

3、职责
3.1 检测检测实验室主任批准检验检测实验室年度能力验证计划。

3.2 质量负责人制定年度检验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负责组织能力验证工作的实施,负责
组织能力验证结果有效性评审及完成后续整改活动;
3.3 技术负责人参加能力验证结果有效性评审,监督并指导能力验证计划的实施,编写能力验证报告。

4、工作程序
4.1 制定能力验证计划
4.1.1 质量负责人在每年年初要制定出本年度参加能力验证的计划。

计划中应保证每个认可周期内每一个检验子领域至少参加一次能力验证。

4.1.2注意跟踪CNA删站公布的能力验证计划,如果有相关的项目,应主动与CNAS能力验证
部联系报名参加。

4.1.3当接到CNAS能力验证部的参加能力验证通知后,立即向检测检测实验室主任报告并通知质量负责人、监督员和相关项目负责人。

4.2 能力验证的实施
4.2.1 技术负责人安排相关项目负责人按照要求做好迎接检验的准备工作(如安排时间和人员、必要时增加一次期间核查)。

4.2.2 当检测检测实验室接到检验样品后,技术负责人应确认样品是否完好,按组织方要求确认样品是否完好无误,并将信息反馈至发送机构。

4.2.3 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组织方提供的能力验证计划操作指导书,了解并掌握能力验证计划的要求后,方可开始实施能力验证计划。

4.2.4 尽量节约并保证原样品不被污染,按照能力验证计划操作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检验并及时填写检验原始记录。

4.2.5 技术负责人组织质量负责人、相关项目负责人、监督员对完成的能力验证结果进行有效性评审,给出评审意见,并填写评审记录。

通过评审后,技术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对所有检验结果进行汇总,核查
无误后,报检验检测实验室主任批准。

4.2.6 根据组织方的要求,将本次能力验证的结果报告、原始记录复印件等相关文件一并寄至能力验证组织方。

同时,将本次能力验证的所有材料复印一份,存档备查。

4.2.7 试验后的剩余样品交综合管理员妥善保管,以备数据有疑义时复检或留作本检测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样品。

4.3 能力验证的结果
4.3.1 当能力验证组织方通知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时,由检测检测实验室主任组织编写本次“能力验证报告” 。

4.3.2 当参加能力验证中出现“不满意”结果时,应执行《不符合的检测工作识别、纠正和控制程序》,实施纠正措施,并验证措施的有效性;当不满意结果已不能符合专业标准或规范时,除实施纠正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外,检测检测实验室还应自行暂停在相应项目的报告中使用CMA 标识。

在验证纠正措施有效后,检测检测实验室主任批准恢复使用,由技术负责人编写本次“能力验证报告” 。

4.3.3 当参加能力验证的结果虽为不满意,但仍符合认可项目依据的标准或规范所规定的判定要求,或当参加能力验证结果为“可疑”时,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并编写本次“能力验证报告” 。

4.4 必要时,质量负责人报请检验检测实验室主任批准后组织开展附加内部审核。

4.5 “能力验证报告”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4.6 技术负责人应将“能力验证报告”及本次能力验证的所有资料和相关记录交综合管理室归档保存。

5、相关文件
5.1 《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理程序》XXXX-CX08-2018
5.2 《实施纠正措施程序》XXXX-CX09-2018
5.2 《实施预防措施程序》XXXX-CX10-2018
6、记录
6.1 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