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2.能够熟练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数学计算;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4.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形象化地介绍乘法分配律的定义;2.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3.通过练习巩固和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上课所学的加法、减法等基础运算,并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的定义。
2. 观察实验环节通过与学生们互动,展示各种日常生活中的乘法运算实例,帮助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并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3. 手把手演示环节老师将具体实例呈现在黑板或者幻灯片上,手把手地演示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数学计算。
这个环节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例子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4. 练习巩固环节为了让学生掌握和运用乘法分配律,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讲解过程。
同时,可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深化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作为四年级数学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我们应该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并通过练习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上课所学的基础运算,然后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接着,进行了手把手的演示,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最后,通过练习巩固,让学生有机会运用知识点进行解题,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关注到学生的思考过程,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通过共同探讨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同时,在练习巩固环节中,我也准备了不同难度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
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因为教学时间有限,需要在去掉一些例子,保证主要内容的质量和深度。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乘法分配律》年级:四年级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能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 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乘法分配律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和性质。
2. 提问:我们之前学过哪些乘法的性质和运算定律?二、探究(10分钟)1. 出示例题:计算(3 4)×5。
2. 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过程。
3.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规律,总结出乘法分配律。
4. 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a b)×c = a×c b×c。
三、应用(10分钟)1. 出示例题:计算(6 7)×8。
2. 学生尝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简便性,体会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价值。
四、巩固(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学生互相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五、拓展(10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
3.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 强调乘法分配律在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使学生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实例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价值,并鼓励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规律,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乘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来简化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实际意义。
2.自主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乘法分配律。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买两种商品的总价?通过这个问题,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达式,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五章第二节《乘法分配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知道乘法分配律的表述方式。
2. 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应用实例。
2.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小蓝的苹果数是小明的3倍,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新课讲解:用PPT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述方式。
然后,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
例如,讲解题目:“已知一个数的2倍加3等于15,求这个数。
”(1)判断题:已知a、b、c是三个数,那么(a+b)×c=a×c+b×c。
()(2)计算题:求(8+4)×5的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个数的3倍减去2等于19,求这个数。
答案:解: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可得3x2=19,移项得3x=21,因此x=7。
2. 题目:判断题:已知a、b、c是三个数,那么(ab)×c=a×cb×c。
()答案: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在实际问题中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算法则。
2.掌握使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单的数学题目。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3.乘法分配律的练习和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2.教学难点:实际生活中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教学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老师可以听取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整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讲授环节:2.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乘法分配律是指,在两个整数相加后再乘,或者先将两个整数分别乘,最后将乘积相加,运算的结果相同。
具体表现形式为:a × (b + c) = a × b + a × c或(a + b) × c = a × c + b × c2.2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在讲授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时,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如果小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还买了4个橘子,每个橘子3元,那么他花费的总金额是多少?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小明买苹果的总金额和他买橘子的总金额:小明买苹果花费:3 × 2 = 6 元小明买橘子花费:4 × 3 = 12 元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小明购买水果总共花费的金额:3 × 2 +4 × 3 = 6 +12 = 18 元因此,小明买水果花费的总金额是18元。
3.练习环节:在练习环节,老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练习题,例如:(1)求5 ×(8 + 2)的值。
(2)求(10 + 3)× 4的值。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乘法分配律,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合作意识,体验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必要性。
2. 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让学生通过计算实例,观察、分析、归纳出乘法分配律。
3. 验证规律,加深理解让学生用不同的例子验证乘法分配律,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4.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价值。
5. 总结归纳,内化规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乘法分配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6. 课后作业,巩固提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四、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现乘法分配律。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充分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体会规律的价值。
2.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困难,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课堂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导致学生练习时间不足,影响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
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程度,了解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运用;2.通过数学游戏、拼图等多种形式感受乘法分配律的神奇之处;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1.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了解实际生活中的运用;3.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运用;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2.如何将乘法分配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熟悉乘法分配律相关的基础知识;2.音响设备、PPT、Word文档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学生看图猜题:“一个西瓜卖5元,两个西瓜卖多少元?”;2.小组讨论,得出结果:“10元”;3.引出问题,学生如何得出这个结果?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讲解乘法分配律1.向学生简单介绍乘法分配律的概念;2.解释乘法分配律的工作原理;3.举例说明乘法分配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步: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1.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小明图书店买书。
森林之书每本6元,沙漠之书每本5元,小明一共要买20本书,请问他需要支付多少钱?”;2.集体讨论,掌握问题的出题规律;3.学生自己设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
第四步:游戏体验1.带上学生去校园广场,分为两组进行游戏;2.每组人手拿多个数字卡片,每次以随机取出的两个数字计算乘积,先算出结果的为获胜方;3.以此体验乘法分配律在游戏中的神奇之处。
五、课堂小结1.总结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2.学生回答练习问题;3.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
六、作业指导1.熟记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运用方法;2.创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3.预实验课下进行讨论。
七、教学反思1.此次教学重点突出、难度适中,学生表现不错;2.游戏体验环节深受学生喜爱,同时也增加了教学趣味性;3.下一步应加强知识的巩固和练习,才能更好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北师大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北师大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选11篇)北师大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理解并且掌握乘法分配律;2.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学期开学,我校四年级班24人去植树每组要买5人挖坑、栽树,2人抬水、浇树,一共多少人参加植树活动?二、探索新知1.学生独立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试一试你有几种解法。
(教师巡视,指名板书两种解法)24×5+24×2——24×(5+2)2.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意义,得出等式:24×5+24×2=24×(5+2)24×(5+2)=24×5+24×23.合作探究特点,归纳乘法分配律(1)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2)从等式的左边到等式的右边是怎样变化的?(3)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等式吗?(4)用字母表达式来表示这一规律。
(5)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一规律。
学生合作探究后,小组内汇报交流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乘法分配律。
4.记忆公式(1)读课本乘法分配律概念,抓住关键字词理解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2)用简短的关键词表达乘法分配律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和的积=积的和(什么不同了?)三、巩固练习1.填空28×(100+2)=28×________(40+4)×25=40__+______125×3+125×5=125×(_____)43×46+46×57=(_____)×46242×101-242=242×(_____)2、判断(1)完成课本36页做一做(2)练习六38页第5题四、变式练习1、36×(100-2)=36×________(中间为减号)2、256×38+256×62=256×(_____)(公式反用)3、29×99+29=29×(_____)(省略1)4、36×28+36×70+2×36=36×(______)(三组或多组)五、全课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六、作业布置练习六6、7、8题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一共有多少学生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2+4)×25=2×25+4×2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课前思考】1.这节课一线教师难上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会是这个地方?我们备课组课前对这节个课的不同版教材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北师大版教材是最难上的。
难上的地方在于以下两点:①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图——“贴了多少块瓷砖?”,学生观察有困难。
情境主题图是二维图,学生要从“位置”与“颜色”观察,找出解决问题的四个算式,再从四个算式中找出两组等式,继而构建起乘法分配律运算规律模型。
②通过“代数”构建“模型”,学生理解有困难。
通过解决问题的四个算式中找出两组等式,再从两组等式中构建起乘法分配律运算规律模型,从“代数”建构“模型”特征,学生对其意义理解不透彻,因此不能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2.这节课学生学习的认知障碍点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节课学生学习的认知障碍点在于要从解决“贴了多少块瓷砖”的四种方法中找联系,然后从解题思路相同的两种方法找等式,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一是找观察方法的障碍(位置与颜色)。
二是找等式的障碍,四种列式方法都是求“贴了多少块瓷砖?”,是不是四个算式都相等呢?因此,《乘法分配律》意义的理解成了是学生学习的另一个障碍点。
3.针对上述的问题,上课者实现突破的依据是什么?他的具体做法是什么?跟以往的教学相比,优势在哪里,创新点体现在哪里?针对上述的问题,我们备课组在区发展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赵阳云老师的指导下,突出模型思想。
从“几何图形”发现“模型特征”,通过“形”找到“模”,通过“模”找到“形”,“形”与“模”相结合,有效打破这节课的“隔断墙”。
【教学目标】1.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
2.能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学会用简单的推理能力方法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现发现乘法分配律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乘法分配律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培养会质疑、能合作、善思考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探索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分数”的一部分。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学生后续学习代数和解决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和除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乘法分配律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法分配律的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例如,一件商品原价20元,现在打8折,让学生计算现价。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明确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
乘法分配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c,有a×(b+c) = a×b + a×c。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一些题目。
例如,计算3×(4+5)、5×(6-2)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运算律·第6课时乘法分配律·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
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在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但学生在之前的运算中已经体会过乘法分配律的计算道理。
教学时,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从而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乘法分配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计算下面各题。
8×17×125 (8+4)×25 19×6+81×6 随机请三位学生到黑板写出计算过程,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作答,然后全班评讲。
师:右边的两道题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知道了。
(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入,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巩固计算能力,引发学生思考,为接下来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认识乘法分配律(1)贴了多少块瓷砖?(出示情境图)师:有几种方法可以解答这个问题?说一说,每种方法是怎么想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派代表回答。
生1:我们是根据瓷砖的颜色列式计算,先求白色瓷砖和蓝色瓷砖分别有多少块,再相加就求出一共的瓷砖数量了,列式是3×10+5×10=80(块),或者把白色瓷砖和蓝色瓷砖的行数算出来,再乘每行的块数,列式为(3+5)×10=80(块)。
生2:根据瓷砖的位置列式计算,分别算出左面墙和前面墙的块数,再相加得到总块数,即4×8+6×8=80(块),或者是把左面墙和前面墙的列数算出来,再乘每列的块数,即(4+6)×8=80(块)。
北师大乘法分配律教案.doc
北师大乘法分配律教案【篇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4 单元第 5 课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2.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1.在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进行了前面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一些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没有发现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现简算的意义。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方便,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探索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参与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正确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口算。
2、用简便方法计算。
生: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用字母怎样表示呢?学生回答时教师适时出示大屏幕显示这两种运算定律用字母的表示形式。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能够用文字和符号表达乘法分配律。
2. 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2.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 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分配律,复习相关概念。
2. 提问:除了加法分配律,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运算定律呢?二、探究乘法分配律(15分钟)1. 出示教材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3.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4. 引导学生用文字和符号表达乘法分配律。
5. 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其应用场景。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
2.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3. 集体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强调乘法分配律在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布置作业5分钟)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预习下一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对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整数乘法的计算。同时,他们也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对乘法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这些知识基础为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2.认知能力
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具体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善于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等方式来获取知识。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律,如乘法分配律,他们的理解和掌握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直观的演示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本质。
2.学法
观察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算式等,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比较法:通过对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刻体会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和优势,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
归纳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对乘法分配律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其本质特征和用字母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感受数学规律的简洁美和普遍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四来自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及用字母表示的方法。
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理解乘法分配律与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区别和联系。
3.学习特点
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和交流。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但在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方面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入、应用不灵活等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纠正。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三则】[名师]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三则】《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的:1 .使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概括出这个定律。
2.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渗透通过现象看本质和变中不变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律教学难点: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设疑引入1、口算A B(2+8)×5 2×5+8×5(2+10)×3 2×3+10×3(9+11)×6 9×6+11×6(12+18)×5 12×5+12×5(出现第四组口算题时,后一道先不出示,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怎样的口算题。
学生猜后再公布答案。
)教师提出疑问: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对了。
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2、我们观察这两组口算题的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等号左右的算式一样吗?3、教师设疑:为什么上面算式不同而结果相等呢?结果相等的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刚才你们有是根据什么秘密猜出了最后一道口算的?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1、(小黑板出示长方形图)书P55的第3题:学校要在这块长方形草地周围植树,你能算出这块草地的周长吗?(1)学生动手,独立计算周长。
(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教师板书算式:(64+26)×2 64×2+26×2(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
65×5+45×5=(65+45)×52、统计本班的男女生人数,写在小黑板上。
现在要求每人栽3棵树,那我们班一共能栽多少棵树?(1)学生动手,独立计算棵树。
(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 乘法分配律的证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2. 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表达式和应用。
3. 解释:教师对乘法分配律进行详细解释,并给出证明过程。
4.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乘法分配律的运算方法。
5. 应用:将乘法分配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乘法分配律。
2. 讲授法:教师对乘法分配律进行详细解释和证明。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课堂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3. 单元测试:在单元测试中设置乘法分配律的相关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2. 辅导资料:相关的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例和解释乘法分配律。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练习题的难度。
3. 在练习环节,注重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 鼓励学生将乘法分配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四年级《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四年级《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有5个同学就要去参加“无锡市少儿书法大赛”了,书法组的张老师准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漂亮的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再问:买5件上衣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再算一算。
反馈:你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为什么这样列式?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再分别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助解释。
谈话:两个算式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等,那你会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教师板书,让学生读一读。
谈话:刚才我们算的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如果张老师不这样选择,还可以怎样选择?(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提问: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根据学生回答,列出算式:32×5+45×5和(32+45)×5。
再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启发:比较这两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深入体验,丰富感知。
引导:看表情,相信大家一定或多或少地发现了等式两边算式之间的联系。
现在请每个小组拿出信封中写有算式的纸条,想一想在这几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哪些不能?分组汇报、交流。
乘法分配律教学优秀教案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一个重点,也是本单元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结论等层次进行的。
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学生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学生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难点是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师:数学文化活动月四年级要进行计算比赛,咱们班要选出10名同学参加决赛,杨老师想看看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大家有信心吗?生:有!出示计算(题单):计算(40+4)×25= 46×79+56×79=(先别急,听指令再开始)计时开始,做完的同学举手示意。
我统计了一下,完成这两道题,最快的同学都用了50多秒,杨老师有一种妙招可以在10秒钟内完成这两道题,这个妙招大家想学吗?生:想!那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乘法分配律的奥秘。
(板书课题)2、探究乘法分配律出示情景图:教室的卫生角需要贴瓷砖,付钱时杨老师不知道需要付多少块瓷砖的钱,大家可以帮忙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瓷砖吗?师:计算卫生角的瓷砖个数,你觉得可以分哪些部分算?生:可以分颜色算,也可以分左右墙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P48~P49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
1258= 2594= 18254=
12516= 75+25= 89100=
教师请个别学生口算并说出部分题的口算依据及应用的定律。
2、再出示:11956+11944=
师;这一题,谁能口算出来?老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相信吗?是不是老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课本插图
师:你们看,工人叔叔正在工作呢,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看到两个工人叔叔在贴瓷砖。
生:我发现一个叔叔贴这面墙壁,另一个叔叔贴另一面墙壁。
生:老师,我发现两个叔叔贴的瓷砖一起数的话,一行有10块,一共有9列。
师:你真细心。
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估计
师:谁能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试着估计。
3、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的估计是否正确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瓷砖究竟有多少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生:69+49(板书)
=54+36
=90(块)
师:这边的69和49分别是算什么?
生: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
师:哦,然后两面的块数再相加,就是贴的总块数。
你们明白吗?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生:我是这样列的,(6+4)9(板书)
= 109
=90(块)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两面墙共有9列,一行有6+4块,所以我先算出一行有10块,再用109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
师:你真行,找到了这种方法。
现在同学们看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计算方法不一样,结果却是一样的。
师:所以这两个式子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学符号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教师板书。
4、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观察等号两边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生: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
号右边
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生: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
师:是这样吗?你们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5、举例验证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如:(40+4)25和4025+425
6364+6336和63(64+36)
讨论交流:w w w.xxjx Sj.c N 小.学教学设.计.网
(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
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字母表示。
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7、揭示课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文第49页的试一试。
请同桌讨论探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80+4)25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
2、3472+3428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3、让生观察:363
=303+63
=90+18
=108
师:你能说说这样计算的道理吗?
生独自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总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
真的很棒。
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
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
希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