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大学 不平等世界的神话与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与大学
——不平等世界的神话与现实
菲利普•G•阿特巴赫
• 2012-11-22 16:10:36 来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1期作者简介:菲利普•G•阿特巴赫,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美国波士顿MA02467
菲利普•G•阿特巴赫(1941—),男,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内容提要:关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已经有许多讨论了。有人认为,全球化、互联网与科学共同体可以使各国在知识相互依存的新时代,在高等教育这一竞技场获得平等的机会。有人则宣称,全球化不但意味着世界性的不平等,而且会导致大学“麦当劳化”。也有人认为,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压力,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私立高等教育的增长,都是全球化的结果。在这些假设中,有些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但是也存在不少误解。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的真实状况,着重讨论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一些影响方式。本文特别关注的是:全球化在怎样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未来几十年面临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国家。
关键词:全球化大学高等教育不平等中心边缘
关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已经有许多讨论了。有人认为,全球化、互联网(Internet)与科学共同体可以使各国在知识相互依存的新时代,在高等教育这一竞技场获得平等的机会。有人则宣称,全球化不但意味着世界性的不平
等(inequality),而且会导致大学“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也有人认为,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压力,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私立高等教育的增长,都是全球化的结果。在这些假设中,有些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但是也存在不少误解。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的真实状况,着重讨论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一些影响方式。本文特别关注的是:全球化在怎样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未来几十年面临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国家。[1]
长期以来,大学深受全球环境的影响,因而受到校园外以及跨国界的环境的影响。然而,当人们分析21世纪的全球化时,往往忽略了这种现实。由于大学的深厚历史根源及其对大学气质和治理方式的持续影响,当我们考察大学时,采取一种长远的视野是有裨益的。正如克拉克•科尔(Clark Kerr)指出的,那些16世纪20年代以前成立的机构(institutions),其中只有85个至今仍然存在,包括罗马天主教教会、英国议会、几个瑞士行政区和约70所大学;在它们之中,可能大学的变化最小。[2] 从一开始,大学就代表着全球性的院校机构,因为它们使用统一的语言——拉丁语,并且为国际顾客即学生服务。当时的教授同样也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所传授的知识反映了当时西方世界的学问。当今世界各国的大学,除了开罗的艾资哈尔大学(Al-Azhar University)以外,均起源于共同的渊源——中世纪欧洲大学,特别是有教授治校传统的巴黎大学。由于殖民统治的缘故,非西方世界很多地区也输入了欧洲的大学模式。即便是那些没有经历过西方列强殖民统治的国家——如日本、泰国、埃塞俄比亚和其他一些国家,也接受了西方学术模式。[3] 这种情况也存在于中国、尽管该国业已建立坚实的本土学术传统。中国大学表现出了国际性和中世纪欧洲大学传统的特征,譬如院校的基本结构和教学方向。
美国大学结构在全球影响深远,表征着世界各地大学特征的基本结构,但其
自身也是熔铸了各种国际影响的混合物。最初的来自英国的殖民地学院模式,与19世纪德国的研究型大学理念及美国式的服务社会观念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美国大学模式。通过一些创造性的方式,外国模式与美国国情紧密结合起来。随着欧盟迈向在“共同欧洲空间”(common Europe space)内寻求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协调,外来影响再次凸显出来——学位结构、课程学分制和其他改进中的成分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不断演化的学院校模式。就如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建立本国的大学系统时,吸收了德国院校模式和一些美国理念一样,欧盟着眼于全球范围内的“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s)。
今日的全球化,最起码对高等教育来说,并不缺乏先例。从一开始,大学就在协调国家现实与国际趋势之间的张力。英语现在已经成为主导研究和学术的语言,但德语像在它之前的拉丁语一样一度占主导地位。学生到国外学习,学者在国外工作,这一直是一种普遍现象。的确,21世纪的全球化遍及全球——很少有地方可以躲避这种当代趋势,而且借助于现代技术,创新和实践可以极快地传播开来。当然,这种类似趋势在历史上一些时期也曾出现过。
由于知识经济对21世纪发展的核心作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高等教育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这是由其在培养适应新经济的人才和创造新知识方面的作用所决定的。[4] 如事实所示,世界贸易组织(WTO)现在聚焦于高等教育。当前关于《服务贸易总协议》(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简称GATS)的争论,就是一种由跨国公司和富国的一些政府机构发起的、争取通过WTO将高等教育纳入世界贸易规则体系的努力。这表明,在当今世界,大学和知识是多么的重要。[5]
一、定义
当我们进行关于全球化的讨论时,有必要界定几个术语的涵义。对一些人来说,全球化意味着一切;而对另一些人而言,全球化只不过给当代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集中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目前所处的特定国际背景,以及全球化对它的影响。这样,本文的焦点并不是讨论高等院校管理之类的宽泛问题,诸如大学怎样应对大众化入学或高等教育私营化,等等。
本文将全球化定义为,对高等教育有着直接影响的广泛的和不可避免的经济、技术和科学发展趋势。院校系统和机构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容纳和体现了上述方面的发展趋势,并且无法忽视这些发展趋势。这些现象包括,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科学交流中通用语言的使用、高等教育大众需求(大众化)与对受过良好教育人才的社会需求带来的双重压力。
国际化包括,为了适应全球化需要或利用全球化机遇,由政府、院校系统和乃至院系和研究所承担的各种政策和项目。国际化是为了适应变化的自愿的及可能是创造性的方式。给以更大的首创空间,院校机构和政府部门就可以选择它们应对新环境的方式。尽管人们无法完全控制全球化的力量,国家和院校机构并不是非得受全球化或者与之类似的力量的控制不可。国际化意味着较高程度的自主权和首创精神。[6]
本文还关注高等教育的一个新趋势——跨国化(multinationalization),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国的学术课程和院校机构出现在其他国家。经常是参与方共同承办一些学术课程,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在两国或者更多国家院校机构之间进行的合作学位课程是跨国学术事业的一种形式,一般被称为“联合办学”(twinning)。在境外设立院校机构成为这一趋势的一种变式,它可能是以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