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作文600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王维的一首诗,描绘了离别时的伤感与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体现了王维的情感与对自然的向往,通过精致的描写与婉约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离别的悲哀与自然的壮美。
诗的开头,王维通过描绘“离离原上草”这一自然景象,营造出古原的辽阔与静谧之感。
原野上的青草随风摇曳,使人不禁联想到前方无尽的道路与别离的痛苦。
他用“离离”两个字形容草的摇曳,既表达了离别之情,又赋予了草的生命力。
接着,王维写道“一岁一枯荣”,表达了时间的推移与世事的无常。
草在一年中经历了生长、凋零的过程,与人的生命相对应。
他用枯荣的反复,暗示了人生的离合与无常。
同时,他通过对草木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离别之苦的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王维将目光转向天空,写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诗表达了人生的轮回与希望。
野火虽然可以将草木烧尽,但春风却能带来新的生机。
王维将这种现象与人的命运相对应,以此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坚强的信念。
最后,王维通过“兴尽晚回舟,误落楓樹林”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追忆与自然的美好。
舟行晚归的情景与人的归宿相对应,楓樹林之美则暗示了人生的种种喜悦与美好。
他借古原草的离别之感,表达了自己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将离别的伤感与自然的美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对草木的描绘与对人生的思考,王维表达了对离别的悲伤与对未来的希望。
他以细腻的语言与巧妙的比喻,营造出动人心弦的意境,使读者不禁为离别而感叹,也为自然的美好所折服。
这首诗展现了王维独特的情感表达与对自然的敏感体悟。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人与自然相互融合,赋予了离别以深刻的内涵与意义。
这种高度的情感与艺术的结合,使得《赋得古原草送别》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深受读者的喜爱与赞赏。
在读完这首诗后,人们不禁沉浸在其中,对离别的无奈与自然的壮美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王维通过他对草木的赏析,与对人生的思考,呈现了一个感性而美好的世界。
这种情感与艺术的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与内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优秀范文5篇)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3篇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注释:①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②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③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④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⑤晴翠:明丽翠绿。
⑥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的友人。
⑦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翻译: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不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这首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感慨。
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深受其感染,对生命的顽强与离别的哀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
诗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了野草的勃勃生机。
即使在野火的焚烧下,它们依然能够在春风的吹拂下重新生长,展示出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这种精神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在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与挫折,我们都应该像野草一样,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顽强地面对生活。
其次,这首诗也让我感受到了离别的哀愁。
诗中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
在古道上,荒城中,野草的蔓延与离别的情感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充满哀愁的画面。
这种离别的情感让我深感共鸣,让我明白在生活中,离别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珍惜与他人的相处时光,让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白居易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出了古原上野草的景象,同时也将自己的离别情感融入其中,形成了一幅既富有生命力又充满离别哀愁的画面。
这种诗歌的艺术魅力让我深受吸引,也让我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充满生命力的离别诗。
它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离别的哀愁,也让我对诗歌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首诗让我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像野草一样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要珍惜与他人的相处时光,让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
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赏析(实用5篇)
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赏析(实用5篇)1.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赏析第1篇《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全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后来人们常用此二句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是对“枯荣”二字的具体阐释。
野草秋枯春荣,是自然规律,这不能说明它的生命力顽强。
所以诗人直接说“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十分壮烈的意境。
本来,野火烈烈,瞬间便可把草烧成灰烬,然而,烈火再猛,也无法烧掉春草深埋地下的根茎,等到春风吹起,它便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
这一枯一荣间,便凸显了小草顽强不屈的性格特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为一种“韧劲”而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白居易的文学《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
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诗歌。
诗中描绘了大草原上的草木,抒发了诗人对亲友的离别之情。
读完这首诗,我深受感动,产生了许多共鸣和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的古原草木景象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白居易用生动的形容词描绘了古原上的草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使我仿佛能够看到眼前这片绿茵茵的大草原。
诗中的“一岁一枯荣”告诉我们,大自然的变化是规律的,季节更迭,万物生长,这是大自然永恒的魅力之一。
通过读这首诗,我不禁让自己沉浸在大自然的美丽与宏伟当中,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不可思议。
其次,诗中表达的离别之情令我回想起自己的亲友离别经历,让我感到思乡之情。
白居易在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离离”和“再别康桥”的“多情”的字眼传达出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让我无端地感到了与亲人的离别,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离别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它带给人们伤感和思考,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拥有的人和事。
这首诗中的离别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离别情景相呼应,使我对离别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每当我离开家乡或离开亲友,都会感受到这种别离的痛苦和不舍。
生活中的离别常常伴随着思念和渴望,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表达出了分别后的思念和期待,告诉我们即使分别,我们的感情依然会生生不息。
通过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我对离别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离别并不仅仅是单纯地离开,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思考。
离别是生活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更加懂得了解别离给人们带来的心情和情感。
最后,这首诗的读后感让我思考到了大自然的伟力和人生的无常。
诗中所描绘的草木的变化和存续与人生的往来和离别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自然的规律告诉我们,万物都有生灭和更替的过程。
而人生也是如此,我们会遇到离别,也会有重逢,这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更加懂得了生命的有限和珍贵,让我更加明白应该怎样珍惜眼前的一切。
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读后感赋得古原草是一首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诗歌作品,它以古老的原野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本文将就《赋得古原草》这首诗进行解读和赏析。
诗歌的前两句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简单的描述了原野上的草木,以及它们因季节更替而经历的枯荣。
这里的“离离”一词给人以悲凉之感,暗示了离别之情。
而草木的生命与季节的更替相对应,折射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这种以自然景物来抒发人情的手法,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岁月的流转与生命的脆弱。
接下来的两句写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以野火和春风作为比喻,抒发了生命的延续和复苏之意。
野火的烧尽无法摧毁草木的生命本质,而春风的吹拂又能使它们重新生长。
这种坚韧和生命力的象征,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草木的韧性,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力量和希望。
接下来几句写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这里描述了草木的繁茂和自然环境的美丽。
诗人通过描绘“远芳侵古道”和“晴翠接荒城”,使读者仿佛感受到了芳草萋萋和青山绿水的美景。
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使整首诗不再局限于个人感受和情感抒发,而成为一首具有普遍意义的作品。
最后两句写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所在,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离别之情。
诗中的“王孙”指代身份高贵的亲友,他们即将离去,让诗人感到无尽的别离之苦。
而生命的延续和季节的更替,则象征着人生的轮回与不断离别。
整篇诗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诗人个人的离别之情与人生的悲欢聚散相结合,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事无常的思考。
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读者在品读之余不禁产生共鸣和思考人生的意义。
总结来说,《赋得古原草》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离别的感悟,使诗歌具备了普遍的艺术价值。
读者在阅读时,不仅仅是欣赏了一首美妙的诗歌作品,更进一步思考了生命的无常和离别的意义。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古原草丰茂、辽阔的景象,并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离别的思念之情。
读完这首诗,我深感诗中意境的深邃和情感的真挚,让我对生命的脆弱和离别的无奈有了更深的思考。
诗中,白居易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用“古原草”来代表绿色的丰茂和自然之美。
古原是指古老的原野,草是其上的植物。
诗中的古原草虽然是生命力旺盛的枝叶,但在送别之时,却让人感受到生命短暂而脆弱的沉痛。
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命的循环不断,时间冲刷着一切,转眼间一年又一年,岁月匆匆而过。
生命如同古原上的草一样,时而茂盛,时而凋零,不可抵挡,也无法挽留。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离别的思念之情。
在古原草茂盛时,诗人告别了亲友,情感之深沉可见一斑。
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离别后情感的持久和再生。
纵使离别,纵使岁月流转,真挚的情感像野火一样燃烧不尽,持久存在。
读完这首诗,我被其中的意境所感动。
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诗人唤起了人们对生命脆弱的认识。
生命如同古原上的草,时而茂盛,时而凋零,无论如何都无法逃离时间的洪流。
与此同时,诗人对亲友离别的思念之情也让人动容。
虽然人们会离别,但那份真挚的情感将永远留在心中,像野火一样燃烧不尽。
这种对生命和情感的思考引发了我对离别的思考。
离别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经历,每个人都会面临亲朋好友的离去,或是因为时间的推移,或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读完这首诗,我不禁思考起离别的意义和价值。
离别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和人际关系。
当我们面对离别时,应该用心感受那份深沉的情感,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同时,离别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好自己、尽自己的努力。
与此同时,这首诗也给了我对生命的启示。
生命如同古原上的草,时而茂盛,时而凋零。
虽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灰心丧气。
赋得古原草送别 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以下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读后感:
读完《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我被诗人白居易对生命的深刻洞察和对友情的珍视所感动。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古原上野草的生长和枯萎,展示了生命的循环和无常。
这种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则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尽管野草在冬季被野火烧尽,但在春风的吹拂下,它们又会重新生长。
这种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生命力量的肯定,让我对生命充满了敬畏之情。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句诗描绘了野草在古道和荒城中蔓延的景象,展示了生命的无处不在和永恒存在。
这种对生命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力量。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送别友人的时刻,诗人看到野草萋萋,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悲伤。
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
珍贵和离别的无奈。
这首诗让我对生命和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和每一个人。
它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同时,它也让我明白了友情的珍贵和重要,让我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朋友和亲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我的内心。
它让我对生命和友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珍惜和感恩。
希望我们都能像诗人一样,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用爱去呵护友情的温暖。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赋得古原草,这首描写草原别离的古体诗,通过作者郭沫若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抒发了自己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置身于古原之上,感受到了那份苍凉与壮美。
诗中作者以一种凄婉而又豪放的笔触,抒发了边塞诗人别离故国的悲伤。
他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离离原上草”揭示了岁月更迭之中人们的离别之情,而“一岁一枯荣”则给人以生命流转的感慨。
草原上的野火,虽然会将一些生命化为灰烬,但春风吹过时,又会带来新的生机。
这种寄托在自然景物之中的别离之情,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
正如那片草原,每一年的枯萎与更新都是一种变化,一种蜕变。
而在人的一生中,也会有离别、相聚、欢笑和泪水。
我们常常面临各种离别,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离开朋友。
这些别离都如同草原上的野火,将以前的一切燃烧殆尽。
但是,正如春风吹又生的景象,我们会在别离之后,迎来崭新的生活,获得新的成长和收获。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我对自然界的恢弘与伟大有了更深的感悟。
作者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人类渺小与大自然壮丽相对的情感。
诗中以“远目楚天望,极思故乡情”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草原辽阔而空旷,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纷扰,让人感受到一种真实与自由。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忧愁与烦扰都显得微不足道。
读完这首诗,我对自然的伟大、恢弘与美妙充满了敬畏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我感受到了岁月的更迭,以及逝去岁月的无情。
人的一生如同草原一样,在岁月的翻涌中不断变化。
正如诗句所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岁月的变迁不仅带走了曾经的美好,也给予了新的希望。
读诗之时,我不禁反思自己的一生,是否用心经营,是否珍惜眼前的一切。
在瞬息万变的时光中,我们应该懂得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的一草一木,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感恩之心。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我对生命与时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感悟。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读后感《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对逝去岁月和友情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忧伤和离别的情绪,通过描写古原草和送别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朋友告别的感伤之情。
诗歌以“送别”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离别之情。
古原草象征着诗人年少时的无忧无虑和辽阔的青春岁月。
诗中的古原草已经凋零,告别了过去的美好时光,与朋友的离别使得诗人感到无法释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美好回忆的痛苦懊悔。
诗的开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以古原草的枯荣暗示着诗人对岁月的思考。
草的生长凋零代表了时光的流转,一年一次,成为了衡量岁月流转的标志。
这种生死轮回的景象同时也让人感叹生命的转瞬即逝。
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时光的悲叹和对生命的思考。
接下来的几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通过自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留恋之情。
野火既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摧毁,也象征着尘世的纷繁与无常。
诗人希望即使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友情仍然能够像春风一样不断重生。
诗人对友情的表达,使人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眷恋。
最后,诗中“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入青云千万里”描述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之情。
这两句诗以“恨”字作为开头,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难以释怀之情。
诗人的恨意无法消除,对友情的思念会长久存在。
以“千万里”作为结束,既表达了诗人的告别之情,也表达了友情的深远。
友情像青云一样高远,即使分离千万里,也不能阻隔诗人的思念。
整首诗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相结合,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友情的留恋之情。
通过对古原草和送别场景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了他对过去岁月和朋友的眷恋与思念。
这首诗通过细腻而感人的文字,营造出了一种忧伤的氛围,令人倾听和沉思。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唤起了人们对逝去时光和友情的思考。
它让我们反思生命的转瞬即逝,同时也让我们珍惜眼前的友谊。
诗中诗人对友情的眷恋和思念,也让我们明白友情的可贵和珍重。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古原草,是一种优美、坚韧的植物,承载着大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力量。
每当我读到王维的《送别》这首诗,我的心灵总会受到一种深深的触动和感动。
本文将就我对于这首杰出的古诗所产生的读后感进行论述,展现出我对诗人情感与艺术的欣赏和解读。
《送别》是王维创作于唐朝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诗中描绘了一幅壮美、激动人心的场景:古原草长白昼,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诗人通过对草原的细腻描绘,表达出了生命的坚韧与无限的生机。
读完这首诗,我首先被诗中所描绘的古原草的形象深深打动。
古原草是在草原上长大的,它们受到大自然阳光的滋养,扎根于肥沃的土地,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的变换。
它们倔强地生长着,不受外界的干扰和风霜侵蚀。
这种生命力的坚韧令我敬佩不已,也让我对生命的顽强和对抗命运的态度产生了深思。
在诗中,王维通过古原草长白昼的描写,展现出了时间的无限长河和生命的短暂。
一天接着一天的草原时间仿佛在我们面前闪现,只有古原草依然在自己的位置上顽强的生长。
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生命脆弱性的认识,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命之旅。
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制于时间的限制,生命所剩的时间也许并不长久。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活出自己的精彩,像古原草那样放飞自己的心灵。
古原草的一年一季的生命仿佛映照出了我们人类的一生。
一岁一枯荣,无法抗拒岁月的冲刷和岁月对我们人生经历的改变。
尽管这种变迁难免令人惋惜,但我们应该学会坚守自己的理念和人生信条,面对命运的挑战。
就像古原草在短暂的一生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坚强和美丽,我们也应该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幸福。
通过阅读王维的《送别》一诗,我对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在这首诗中,王维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面对命运的勇气。
这种坚韧和对生命价值的领悟,让我深受启发。
最后,我要说,王维的《送别》这首古诗,不仅仅是对草原万物生命力的颂扬,更是对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的真实反映。
抒发离情别绪的绝唱——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抒发离情别绪的绝唱——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像任杭州刺史,宝历初文学常识1、赋得体:古人作诗如借前人固定词句为题作诗,则诗题前一般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人学习作诗、文人聚会分题作诗以及科举考试命题作诗的常见方式,这种诗体称为“赋得体”。
如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2、流水对:《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对仗结构被称为流水对。
流水对是近体诗对仗要求中的一种,是指对仗的两个句子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简单相对,而是上下相承,两句不能互相脱离,更不能颠倒,在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顺序。
典型的流水对是上下句用连词串接,或一句话分两半来说。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创作背景(787来到京城长安,当时准备考试的士子都要拜谒名士为自己延誉,于是白居易也以诗作投献给当时的大诗人顾况。
顾况见他太作品赏析这首诗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写,抒发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如此的配比之意,并形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表达出一种生生不息的自然的生命力。
离离原上草就会重新成长,蔓延扩散。
“烧不尽”是一种壮烈的场面,强调毁灭的力量之强、速度之快。
正因如此,再生的力量也同样显得更迅猛、更不可抑制。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即删五、六句则照应题目中的“古原”,并以此引出“送别”的主题,“远芳、睛翠”都写草,是更为具体的形象。
“远芳”是从嗅觉角度说明古原弥漫着青草芳香;“晴翠”是说绿草在阳光照耀下非常明亮。
“侵、接”二字对应“又生”,再一次突出野草生命力的顽强。
“古道、荒城”则对应着题目中的“古原”,虽然道路和古城是荒凉的,但滋生的青草却给了古原生机勃勃的活力。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读后感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读后感《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意境深远、曲折动人的古体诗,由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
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年少时光和离别的情感之美,引人深思。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亲临草原,感受到了白居易饱含哲理的诗意,深深地被其所感动。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出一种追忆往事、离愁别绪的情感。
第一句“古原草一百花”就将读者带入到广袤辽阔的原野,瞬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
而“乱入青冥”更是将原野与苍穹相融合,传达出一种无边无际的宽广与深远。
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一百花”与“青冥”这两个形容词,使诗歌表达更为丰富多样。
接下来的几句诗,诗人运用写景手法,以草原上的牧民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既有对牧民们欢乐自在的羡慕,也有对春风如意的羡慕。
这景象给人以希望与向往,同时也加深了对别离的悲伤与无奈。
第三段开始,白居易以一个“少年”为主人公,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
通过描写少年在草原上自由奔跑的画面,诗人想要表达的是年轻时的无畏与追求自由的精神。
而“大荒落尽胡尘里,谁家今夜扁舟子”这两句诗,则带给人一种无奈与思索。
生活中的种种变迁,让人不禁产生了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怀念。
整首诗跳跃的思维,将往昔、现在以及未来交织在一起,凸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两句诗中,诗人将离愁与时间相联系,以强调凡事都会过去,世事难料。
这样的描写,让人深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对离别的思考。
读完《赋得古原草送别》,仿佛心中一片静谧,思绪如水般流淌。
这首诗通过诗人巧妙的抒发对年少时光和离别的情感,使人产生共鸣。
我感到自己仿佛亲历了那片古原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白居易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思索。
这首诗通过深入人心的方式,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这首诗通过描写古原草木的离别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人的惋惜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读完这首诗,我深受触动,不禁思考起人生的无常和别离之感。
首先,我被诗中对古原草木的描绘所吸引。
古原的草木苍翠欲滴,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草即将被离别,草木无情地向读者传达着别离之情。
只有草木的无动于衷,让人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转移。
这也让我想到自己的生活,人们也像草木一样经历着离别和别离,原本繁盛的生命也会在时光的荏苒间消逝。
其次,在诗中,作者用“离离原上草”来形容离别之情。
这种表达方法给人一种浓烈的离别的感觉。
离离两个字,简短而有力,直接地传达了无尽的离别之意。
原上草则进一步衬托了离别之情的深刻和珍贵,原是草的家园,而今要分隔两地,这种无奈和失落感让人感到心酸。
诗歌中的送别情节也使我深感悲戚。
作者用“离愁”一词来形容离别的悲伤,让人不能自禁地沉浸其中。
离别使人痛苦,情感上产生的无尽思念更让人难以摆脱。
诗中所表达的是诗人对别离之人的眷恋之情,作者将自己和别离之人平淡的送别情景中提炼出无尽的思念之情,使人读来备感安慰又无限伤感。
最后,我对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深感共鸣。
诗歌以叙述草木离别的故事为载体,传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离别。
人生总会遭遇离别,也会经历别人的离去。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离别的痛苦,我们要学会面对离别,懂得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同时,也要明白离别无法避免,我们需要更加珍惜和感激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总之,《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打动了我,通过描写古原草木的离别以及对离去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将我们引导到人生的离别和珍惜上。
诗中的每个字眼都给人一种深邃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读罢此诗,我深感自己对于离别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对于珍惜眼前的人和事更有了强烈的认识。
让我们珍惜身边所拥有的,不论是人还是事物,因为时间是无法倒流的,而离别是不可避免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离别之痛身临其境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离别之痛身临其境读完《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悲切的送别诗后,我不禁陷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触。
在这首诗中,作者王维以优美的辞章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离别之痛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随着深入阅读,我仿佛能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古原草送别,离别之痛是这首诗的主题。
诗的第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深深描绘了岁月更替的无情和草木的消长。
而离别本身是人生中必然经历的一种情感,诗人通过描写草在四季更迭中的枯荣,把离别之痛和人的一生的经历相对应,进而展现了作者离别中无奈的感受。
当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不禁想到人们在离别中的后续发展。
人们或许会流泪、痛苦,但时间的流逝和新的希望又会让他们重新站起来,迎接新的生命。
通过诗中的细腻描写,诗人将读者拉入了他的情感世界。
例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描写,恰如我站在古老的原野之上,看着那些茂盛的草木,在岁月的轮回中短暂生长,然后凋零。
我不禁感到一种无奈和暗示,仿佛自己也身处在动草中,直接将离别之痛身临其境地体验到。
此外,诗中的意象也使我更深入地感受到了离别之痛。
作者以“玉门关”、“苍茫大地”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幅辽阔而孤独的画面。
诗中的“送君远行至断肠”、“蝴蝶心”、“人比黄花瘦”等词语和意境,更进一步强化了离别之痛的表达。
当我阅读这些描写时,仿佛看到了玉门关那边的远方,感受到了离别带来的心灵撕裂和孤独无助。
然而,即使在离别的痛苦中,诗中也透露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诗的最后两句“黄花紧锁愁闺中,蝴蝶自怜愿化功”表达了主人公对往昔时光的眷恋和对将来的期望。
这种怀旧之情,进一步强化了离别之痛并赋予了它更加深厚的情感内涵。
我不禁陷入了对自己离别的人和过去时光的回忆,悲伤与浓郁的思念在心头涌动。
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徘徊在那片古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离别之痛。
王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他的情感世界。
诗人对离别的感受,对岁月更替的观察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之情,都在诗中得到了精妙的表达。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 (2)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 (2)
手拈来,这一片古原草,仿佛一个背负着由衷的惆怅的人,向不可避免的告别唱着最后的曲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萦绕心地歌唱着我们被送往远方,离开了故乡,离开了家人,只余下孤寂的心,无尽的懊悔和痛苦。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是那么令人衷情伤神,既把勉强坚持到最后的曾经,把那份离别带来的痛楚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把留恋把回忆深埋其中,天衣无缝的表达了感情的苦涩的反复变迁,无法抑制的别离的哀伤。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此时,我心里的情绪竟然变化得有些无法把握,带着满满的忧伤,临别之际,仿佛听到了这被离别旋律覆盖的空气里,传来的凄凉的呻吟。
“大江茫茫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国神游外,多少江湖愁。
”异乡的寂寞与孤独,离别的痛楚,总是穿越时空,流传不绝,令人心碎,离不开。
读了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别离,心中的痛楚太深,太痛苦。
曾经,曾经有一段美好的时光陪伴我,一段心灵相连的日子,天真而美丽,可是转眼之间,它
就这样消失了,而我只能把它铭刻在心中,随着时光深处,我找不到那份温柔至此。
离别总是让人难以接受,总让人放不下,面对离别,我只有一颗心,一颗想要把所有相爱的人留在身边的心,但它最终还是难以抗拒命运的安排。
别的时候,别后的一片空白,心中的寂寞太过真实,只有文字更能够表达出我这份难以抑制的痛楚。
这一片古原草,对我来说太有意义,也安慰着我,让我知道,离别终会迎来重逢,此刻的痛楚,终会过去,让我相信,只有相思,永不分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审美赏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审美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审美赏析据张固《幽闲鼓吹》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自江南赴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应试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况看了他的姓名,笑着说:“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开白居易的诗作,读到这首《古原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声大振。
这是一首送别诗,语词工整优美,情真意挚,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赋得”在唐代诗歌中,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就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唐以后成为科举“试士诗”的一体。
诗题目中有“送别”二字,可见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
这里,所送别的是一个出门远行的友人。
全诗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首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诗歌开始紧承诗题“原上草”,描写了在一望无际的古老郊野上,草木随着季节的变化,一年一度而繁荣枯槁。
“离离”是说形容果实累累,枝繁叶茂。
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
”这两句表面看来平直描写,其实很有情趣的。
表面看来写了那片古老草原上草木“繁荣”和“枯败”,不断交替变化的自然规律,实则蕴含着人生无常,变化多艰的人生感悟。
在诗歌中,诗人以叠字“离离”描绘出春草繁茂的景象。
然而,即是“离离”,也得“一岁一枯荣”。
这里要注意的是“枯荣”二字,从其情韵来说,落脚点在“荣”字上。
它不但照应了“离离”,揭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更为主要的是暗喻了人生虽然坎坷不平,但总是美好的。
这样,就更好地表现了诗人白居易的积极进取精神,也为引起后文作了铺垫。
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一联承首联而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手法,揭示了枯草与春风之间的关系,以此表现了“枯草”那旺盛的生命力,从意义上承接了“荣”意。
这里,诗人从自然界生物的本能着手,一片草,往往一把火就可以化为灰烬,但春风一来,便有一片青绿。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常给我读古诗听。
我那时候还小,虽不能体会其中的意思,但总觉得诗给我的感觉是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
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了。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这首诗的大意是:茂盛的古原上的草啊,一年中你一度枯萎,有一度春荣。
野火烧你不尽,春风一吹,又遍地滋生。
蔓延很远的芳草,铺满了古老的驿道……
这首诗虽然简单,但寓意深刻,它热情歌颂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更是全诗的警句,意思是小草很普通,它们春天绿了,秋天黄了,毫不起眼。
但是它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被野火烧过,被严寒冻过,被人踩过,但一到春天,就立刻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
再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学过拉丁,学过乒乓球、学过小提琴、跆拳道、甚至还学过围棋……却没有一个能咬牙坚持下去,总是遇到一些困难,就半途而废。
现在想想,还真不应该呀!
小草虽普通,但它顽强的意志力和向着目标努力奋斗的精神。
却引来了不少诗人的歌颂赞美。
比如说: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韩愈的《早春沉呈水部
张十八员外二首》……写草的诗句如此之多,更加说明了小草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勇往直前,不怕被困难所打到的坚韧不拔的品质。
让我们向小草学习,做一个可以面对困难,不向困难低头,拥有像小草一样有着顽强意志力和向着目标勇往直前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的人吧!。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读书心得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唐诗里也许可以永远流传的作品,在今天它大概比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人们所熟悉,因为已经有很长时间里它被选进了中小学语文课本。
它的语言是如此清晰流畅自然,只要给它里面的三两个词加上注释,即使是对古诗文毫无知识的人也不会否认它语言的自然流畅明晰;但也许就在你感觉它语言的这种明晰与自然流畅的时候,你可能因而多少忽视了它其实在有唐一代诗歌中,是何等优秀之作。
这绝对是一位天才诗人天才的作品,要知道这首堪称完美的诗作是白居易十六岁时在科场应考时完成的作品。
它实际上的题目是“古原草送别”,不过当时科场考试的规矩是,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要加上“赋得”二字。
这类应考的诗作格式要求严谨,一向少有佳作,更不要说是如此优秀的作品。
所以围绕这首诗就产生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但未必十分真实的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几种说法,而不管它们各自真实程度如何,都能够说明这首诗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人们很大的关注,流传得相当之广了。
诗的第一句“离离原上草”中的“离离”是指风吹茂盛的草摇动的样子,“又送王孙去”中的“王孙”泛指即将远行的友人。
《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江淹《别赋》中也有“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应该说“古原草送别”虽是考试时出的诗题,但出得也是很好的,送别诗是算得上诗中一个大类的,并且“草”在古代写送别的诗歌中差不多一直是很常见的,所以诗题也可以说是一点都不偏。
但即便如此,十六岁的白居易能够在应考时写出这样一首能置于古往今来最优秀的送别诗之列而毫不逊色的作品,除了说年少的白居易富于诗人的天才外,只怕也找不到什么更好的解释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后感作文600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
古原草送别》赏析
白居易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语言质朴自然,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开始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写出了原上野草秋枯春荣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用绵绵不尽的春草比喻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的境界。
细细品味这首古诗,它更像是一首励志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已成为千古名句,寓意一种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更具有积极意义。
20XX年5月12日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顷刻间山崩地裂,屋倒楼塌,无数条鲜活的生命被夺走,面对大灾难,我们的人民没有被吓倒,一方有难,八方相助,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条条道路被开通,一间间活动板房建起来,一批批学生重新走进了课堂,一面面五星红旗又飘扬在灾区的上空,我们深信中国人民是压不垮的,就像诗中的野草一样,
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等待春天来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依然是一派繁荣茂盛的景象,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美丽的新汶川会出现在我们眼前。
没有经历过苦难洗礼的生命是幸运的,也是脆弱的,透过灾难,你会发现,人性的坚韧、顽强和宽厚是来自于苦难的另一种恩赐,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收获面对生活的力量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