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圆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掌握结合性、交换性和分配律;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计算圆形面积时的结合性、交换性和分配律的应用;2.理解圆形面积的概念和公式。
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过的关于圆形面积的知识;2.出示有关西餐厅采购和厨师制作披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披萨的形状、大小和面积。
讲解1.讲解圆的面积是指圆内部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的平均值;2.讲解圆的面积公式 $S = \\pi r^2$,并说明S表示面积,$\\pi$ 表示圆周率,r表示圆的半径;3.强调结合性、交换性和分配律在计算圆形面积中的重要性,并通过例子的方式说明应用。
实践1.给学生分发圆形纸片和量角器,让他们根据公式计算圆形纸片的面积,并填写在表格中;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互讨论圆形面积的计算,通过探究和实践,深入理解公式中的各个部分;3.在黑板上画出几个不同半径的圆,让学生在其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圆,自己测量半径并计算面积;4.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根据实例计算圆形面积。
总结1.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2.强调圆形面积公式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3.提供练习材料,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认真听讲、主动提问等; 2. 课后完成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练习题; 3. 数学思维水平,包括发散思维、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参考资料1.《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2.《小学数学教学大师课堂》。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中第37页例1以及第38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圆的面积计算器、圆的面积公式表、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的花坛,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这个花坛的面积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的面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37页的例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共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如:计算教材第38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圆的面积=πr²七、作业设计(1)半径为5厘米的圆;(2)半径为8分米的圆;(3)直径为14厘米的圆。
答案:(1)78.5平方厘米;(2)200.96平方分米;(3)76.99平方厘米。
2. 应用题:一个圆形花园的直径为10米,求这个花园的面积。
答案:78.5平方米。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二圆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圆的认识》第2课时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圆的认识》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圆的认识(二)单元第七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理解和建立扇形的概念,认识圆心角和弧;利用画圆的方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通过自主探究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认识扇形与设计图案,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以及圆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认识圆心角和弧,并利用画圆的方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难点让学生了解圆周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许多小线段组成。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1.画一个半径是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o、半径r、直径d。
2.图中,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圆的直径是多少厘米?二、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神秘的礼物,你想知道是什么吗?课件出示:有皮无肉,几根瘦骨,摇摇摆摆,风头出足。
(打一物)课件出示:师:这就是我们平时用的折扇。
课件出示:学生独自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扇子。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结合教材的内容,同时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师:一把扇子打开后的形状,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扇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扇形,去认识它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讲授新课一、认识扇形师:扇形像我们学习的什么图形?课件出示:标出∠1,并指出:∠1的顶点在圆心,这样的的角叫做圆心角。
师:大家看看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师:大家再看看这个扇形,你发现它还有什么?课件出示:学生:像圆,但只是圆的一部分。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顶点在圆心上。
学生:还有一条弯曲的边。
通过说一说、看一看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圆心角的特点,加深印象。
通过学生的师指出: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或弧BA。
大家看看弧与圆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现在你们能准确地说说扇形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吗?引导学生得出:由圆心角的两条边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就是扇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3圆的认识——设计图案-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3圆的认识——设计图案-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1.3节,主要围绕“圆的认识”展开,教学内容涉及圆的基本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设计图案。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2. 使学生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图案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1. 圆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3. 设计图案时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圆的基本性质。
3. 案例分析:分析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讲解公式推导过程。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设计图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圆形图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圆的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设计图案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开,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2. 请学生设计一个圆形图案,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富有创意。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设计,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图案。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一)》【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圆的面积公式;
2.教学难点: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圆形的定义,引导学生认识圆形。
2. 感性认识圆的面积(15分钟)
1.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一个圆形,了解圆形的结构;
2.宏观感受圆形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差异;
3.进一步让学生感性认识圆的面积公式。
3. 学习圆的面积公式(20分钟)
1.通过展示和讲解,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圆的面积公式;
2.分组讨论,巩固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4. 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
1.提供一些小题目供学生练习概念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2.在实践中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提高解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认识。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情景模拟。
五、教学手段
黑板、白板、PPT、圆板、活动卡片。
六、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50%);
2.考试(50%)。
七、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并进行实际应用。
在教学设计中,既要突出面积公式的重要性,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并深入理解公式的应用,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上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2圆的周长 |西师大版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理解圆周长的计算的方法。
教学工具:盘子、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线一、导入今天,我们还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一)认识圆的周长出示一盘子师:哪位同学愿意用手比划它的周长?(学生比划)师:刚才这位同学比划的盘子一周的长度是什么?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师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动手体会: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个圆形纸片,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小组合作:(二)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1、讨论方法:下面,老师要请各学习小组利用手中的测量工具,互相合作,动手测量圆的周长。
测量完后,相互交流一下,有几种方法?(学生讨论,动手测量)2、反馈:哪个小组派个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学生说出三种方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尺测,老师进行演示)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4.在刚才的操作中,我们用绳测、滚动的方法都能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不是所有的圆都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的?同学们请看(老师甩动绳子系的小球,形成一个圆)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方法直接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
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单又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研究圆的周长首先应考虑圆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三)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1、请同学们看屏幕,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测量学具中圆的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得出它们的商。
出示表格(2)学生合作,进行探究。
(3)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结论:这些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 圆的面积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 圆的面积 | 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4节,主要围绕圆的面积展开。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本节将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1.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圆面积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模型、直尺、圆规、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已学的平面图形面积知识,引导学生回顾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圆模型和直尺,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提出圆面积的计算问题。
通过实验和推理,引导学生发现圆面积与半径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 公式讲解:详细讲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调公式中的各个参数的含义,并通过实例演示公式的运用。
4. 练习巩固:布置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及时纠正。
5. 应用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面积公式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
板书设计1. 板书圆的面积2. 板书内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圆面积计算公式、实例演示、练习题等。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一些圆面积计算的基础题目,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圆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复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复习
一、教材及教学目标
教材
本次教学使用的是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理解圆的形状和性质;
2.掌握圆中心、半径等概念;
3.学会计算圆周长和面积。
二、教学准备
1.教材及教案;
2.物理模型或教具。
三、教学流程
第一步:引入
1.老师出示一张纸,让学生画出一个圆形图案;
2.老师询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图形?为什么?如何判断?
第二步:讲解
1.圆的定义:所有到圆心距离相等的点构成的图形是圆,圆称为圆心O、半径为R;
2.圆的性质:圆周任何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相邻两条弧的圆心角相等;
3.计算圆周长公式:C=2πR;
4.计算圆面积公式:S=πR²。
第三步:实践操作
1.请同学用圆规和尺子,画一个圆形模型;
2.请同学测量一下模型的直径和半径;
3.带领学生按照公式计算模型的周长和面积。
四、巩固练习
1.让学生画一个圆形图案;
2.让学生计算出该圆的周长和面积。
五、拓展延伸
1.请学生自行查找资料或书籍,研究圆与圆之间的关系;
2.请学生自行设计圆形图案,并按照公式计算周长和面积。
六、小结
通过本次教学,我们初步学习了圆的定义、性质以及计算学习了圆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与圆有关的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2.2圆的面积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2.2 圆的面积(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方法;2.理解π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圆的面积。
二、教学重难点1.圆的面积公式的记忆和应用;2.π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粉笔、圆环、卷尺、计算器;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10分钟)1.点名、介绍新课;2.引入话题:请学生说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球形物品。
4.2 学习环节(40分钟)4.2.1 圆的面积公式1.引入新概念:定义圆、直径、半径;2.让学生观察、实践圆环面积计算方法,并引导思考圆的面积特点;3.教授圆的面积公式,讲解π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4.利用课堂时间教授圆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圆的形状与面积的关系;5.练习:由教师出题,学生在课堂上解答。
4.2.2 实际应用1.引入实际问题:比较直径为10cm和半径为5cm的圆的面积大小;2.让学生自行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并比较大小;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圆的面积;4.练习:教师出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解答。
4.3 总结环节(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强调重难点;2.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1.通过圆环实物的使用,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知;2.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3.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和应用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巩固训练中加强。
圆的认识-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圆的认识-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初步掌握圆的绘制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
2. 教学内容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教学重点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4.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圆的绘制方法
5.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展示、实验、小组讨论
6. 教学工具
黑板、白板、笔、圆规、直尺
7.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引起学生们对圆的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2)学习
1.定义圆及其元素:直径、半径、圆心。
2.初步掌握圆的绘制方法。
3.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相等的两条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相等
–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相等
4.讲解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巩固
自主掌握圆的绘制方法,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并理解答案解法。
4)作业
作业内容:完成教材所给的相关习题。
二、教学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非常积极地参与了课堂讨论,主动和教师以及同学互动,课堂氛围活跃。
让我们对教学效果非常满意。
此外,通过教学,学生们对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掌握了圆的绘制方法,初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
这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详细描述了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周长》。
具体包括教材的第三章“圆的周长”,其中涵盖了圆的周长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圆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和应用圆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课件、圆的模型、尺子和圆规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准备纸张和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圆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他们能从这个模型中得到哪些信息。
2. 概念讲解:我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圆的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3. 计算方法讲解:我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我给出几个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6. 应用拓展:我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圆的周长进行解决,从而加深他们对圆的周长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圆的周长= 2πr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 14cm答案:2πr = 2π 7 = 14π cm2. 题目:一个圆的周长是31.4cm,求这个圆的半径。
答案:周长= 2πr,所以 r = 周长/ 2π = 31.4 / 2π ≈ 5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和应用圆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
教学重点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以及如何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将围绕圆的面积公式进行深入探讨,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够独立计算圆的面积,并解决与圆的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圆的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模型、圆规、直尺、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圆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理解并掌握公式。
3. 练习: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圆的面积2. 重点内容:圆的面积公式、计算方法、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圆的面积。
2. 提高练习:解决与圆的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3. 拓展练习:研究圆的面积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圆的面积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世界中找到乐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圆的认识 第1课时 圆的特征-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圆的认识第1课时圆的特征-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2.探索圆的直径、弧、面积的概念;3.能够运用圆的特性解决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特征;2.圆的直径、弧、面积的概念;3.圆的特性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图片展示圆的形状,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圆。
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比如说圆周与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等。
2. 探究1.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圆?”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测量、比较等方法,逐步发现圆的特征,即圆周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3.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圆上的任意直径都将圆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并且直径的两端点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4.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弧和面积的概念。
3. 讲解1.讲解圆的定义和特征,并将其与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对比。
2.讲解圆的直径、弧、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4. 实践根据学生的年级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实践活动,以巩固并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1.让学生测量不同直径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并比较得出规律;2.让学生画出不同长度的直径,然后测量它们的长度和所对应的圆的周长和面积,比较得出规律;3.让学生解决类似“一个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求它的直径和面积”的问题。
四、教学方式•探究引导法•讲解结合实践法•合作学习法五、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探究、实践环节的表现;2.对于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合理的教育指导;3.导入新知识后,向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建立起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提高学习的综合能力。
同时应该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活动达到启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评价方面,需要及时反馈学生对于掌握新知识的掌握程度,给出适当的指导。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圆的认识》 西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一、课题概述:《圆的认识》是西师大版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
因此《圆的认识》是这一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二、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起点,充分体现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圆的认识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自主学习圆规画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河北省内丘县平安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
2、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生活中有许多圆形的物体,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3、他们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乐意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中学习,能积极动手参与。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课本、课件,圆规、纸片及剪刀一把。
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1、口答学过的平面图形。
复习旧的知识,引出新的平面图形。
板书: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你们知道吗?就是这种曲线图形,里面还藏着许多秘密呢!(二)、探讨圆心。
圆有哪些特征呢1、下面请同学们把你的圆形纸折一折,等会儿你一定会有许多发现。
2、现在请把你的圆形纸打开,认真观察这些圆内的折痕,看看你有什么发现?3、没错!这一点是圆中心,我们把它叫做圆心,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圆的认识 西师大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掌握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硬币、直尺、圆规、棉线、剪刀等圆形纸片。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问题讨论: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上面的问题,并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你从图中找到圆了吗?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板书:圆的认识)二、学习新知1、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形四边形、梯形、三角形,老师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小组合作探究要求:(1)以四人为一小组,一起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
(2)把你们的发现,准备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用字母怎样表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2倍,反过来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引导思考: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圆的位置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2、课堂检测。
出示课件: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3、一起动手: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3请分四人小组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同一个圆里,有()条半径,它们的长度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 圆的面积公式推导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 圆的面积公式推导 | 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展开,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原理,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课程内容涉及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
2.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课件、圆的面积计算示例。
2. 学具:剪刀、彩纸、圆规、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已学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知识,引入圆的面积计算问题。
2. 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展示: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4. 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辅导答疑。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和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2. 板书内容:- 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实际问题举例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圆的面积。
2. 提高练习:解决与圆的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3. 拓展练习:探究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细节: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2.2圆的面积-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2.2圆的面积-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
2.发掘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定义、性质以及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形状和计算圆的面积。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综合活动法。
2.教学手段:板书、计算器、图示、实验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4.1 探究圆1.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们总结圆的定义和性质:所以点平面上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叫做圆的半径;圆的周长是半径的两倍;圆的面积是半径的平方乘以π。
2.教师给出许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如饼干、车轮、管道等。
4.2 计算圆面积1.通过图示和实验,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圆面积的公式:$$S = \\pi r^{2}$$2.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进行巩固。
4.3 综合活动1.学生自行组成小组,通过社会实践或线上调研,找到生活中关于圆形的产品并列出清单。
2.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生活中关于圆形的应用,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五、板书设计内容周一周二圆的定义学习圆的定义圆的性质练习圆的性质计算圆面积练习圆的公式讨论圆的应用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法、实验法和综合活动法等。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圆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计算圆面积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造有趣的教学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圆与解决问题--确定起跑线 》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圆与解决问题--确定起跑线》︳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与解决问题--确定起跑线》。
课程以圆的周长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索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何确定不同半径的圆形跑道上的起跑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跑道模型、圆的周长公式卡片。
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半径的圆形跑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起跑线。
2. 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周长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半径的圆形跑道的周长,并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如何利用圆的周长公式确定起跑线。
5. 总结讲解: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圆的周长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课的重点,清晰展示圆的周长公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圆的周长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思考如何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了圆的周长公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补充和说明在《圆与解决问题--确定起跑线》这一课中,教学难点是理解并应用圆的周长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圆的面积-- 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 ︳西师大版
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与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例题渗选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对组合图形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1.师:古时候,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
我国古代有“天赛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结合课件出示) 虽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建筑设计上。
2.课件展示,园林,宫殿等建筑,精美的離窗.[设计意图]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导入课堂,自然地引出例题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实践操作(课件出示教材例3中的雕窗插图)师:谁能说说这两种设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预设1:左边的雕窗外面是方的里面是圆的;右边的雕窗外面是圆的里面是方的。
师:我们可以将上述特征分别概括地称为外方内圆、外圆内方。
预设2:都是由圆和正方形这两个图形组成的。
师: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组合图形)你能用学具组合出这两个图形吗?学生操作,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体会图形的组合与位置关系,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产生。
与此同时,激活了原有的关于组合图形的认识,找到了新知的生长点。
2.解决问题(1)阅读与理解师:怎样计算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
预设1: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预设2:需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半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教材分析圆这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也是一种最简单的曲线图形。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特别是借助直线图形研究曲线图形的思维方法,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讲对学生是一个飞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柱、圆锥打好基础。
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和利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共4个小节。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在观察猜想、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中,掌握圆的特征,会借助圆规画圆,理解回直径、半径的含义。
理解圆周长和圆面积的意义.掌握圆周长、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应用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学会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4)学会从圆的知识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练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2)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观察猜想、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依情推理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活和时代的进步,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2)通过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成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圆知识来解决,感受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学法指导充分借助教具或电脑课件,认真详细演示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明确长方形和圆的关系。
课时划分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1课时。
1、圆的认识………………………………2课时2、圆的周长………………………………3课时3、圆的面积………………………………3课时4、解决问题………………………………2课时5、整理与复习……………………………1课时教学设计1、圆的认识第一课时圆的特征教学内容认识圆,圆的半径、直径的意义及它们的关系。
(课本第16~17页的例l、例2、倒3、。
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在观察猜想、实践操作等实习活动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认识扇形,了解扇形的大小与它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周围环境中与圆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
3、能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圆的半径、直径的意义及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半径、直径的意义及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对周围环境中与圆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
能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或小黑板、圆规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电脑课件或小黑板呈现图形。
(略)师:如果把以上图形按某一种特征分成两类,你想应该怎样分?请说出你的想法。
(经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分成圆和不是圆。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小结: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八边形等等,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
板书课题:圆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可能有:钟面有圆形的;车轮是圆的;桌面有圆形的;一些水杯的杯口、柱子、碗等等。
)教师呈现这些物体(详见课本例题中的插图),并说明圆的特征。
板书: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同时,呈现出一个圆:(2)画圆。
师:你能画一个圆吗?你想怎样画?(生:可以用圆规来画圆。
可以借助硬币等物体来画圆。
……)①先让学生尝试画一个圆。
②指导用圆规画圆。
用圆规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另一只脚绕着这个点旋转一周。
③学生利用圆规画圆。
完成后,展示学生所画的圆,并进行简要评价。
2、教学例2。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然后,结合图形进行说明。
①画圆时,固定的点是圆心。
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
②议一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吗?③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
半径一般用字母r 表示。
(教师在说明半径的同时,在圆上画一条半径)④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直径一般用字母d 表示。
(同样,在圆上画出直径)板书:⑤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
再画出圆的半径、直径,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2)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①学生在圆上画几条半径和几条直径,量一量它的半径长度和直径长度,看看有什么发现。
②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③汇报你的发现。
教师板书:圆的直径有无数条。
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在同一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在同一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
用字母表示:d=2r 或r = (3)轴对称图形。
①学生任意画一个圆,剪下来。
②沿着直径对折,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a 、圆是轴对称图形。
b 、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板书:c 、有无数条对称轴。
3、教学例3。
(1)出示例题插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各圆中涂色部分与圆有什么关系。
(3)认识扇形。
①圆心角。
联系图形说明什么是圆心角。
②弧。
联系图形指出A 、B 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③什么是扇形?( 由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2d(4)扇形与圆心角的关系。
师: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4、课堂活动。
(1)第l题。
①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画圆。
②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a、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b、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第2题。
学生画对称轴,回答“能画几条?”(3)第3题。
①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操作。
②展示学生的作品。
③想一想:按照以上操作方法,在什么情况下,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展开图更接近于圆?(4)第4题。
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5)第5题。
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②假设相反的情况,加以证明。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四第l~5题。
l、第l题。
(1)用字母表示出直径和半径。
(2)量出长度。
(3)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2、第2题。
(1)将结果直接填写在表中。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第3题。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本题目。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第4~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学互相交流。
四、作业五、全课小结你知道了圆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设计图案教学内容利用画圆设计图案,设计用直线绕成圆的图案。
(课本第19、20页的例4、例5、“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圆的大小、位置变换组成图案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创造美的乐趣。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用直线绕成圆的图案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圆形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利用圆形设计图案。
教学关键经历探究圆的大小,位置变换。
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创新美的乐趣。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圆规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活动1、教学例4。
(1)呈现例题图案。
师:你会画这些图案吗?(学生观察图案,思考图案形成的过程,说一说画出这些图案的方法、步骤。
)(2)提示图案的画法。
如下图图案一的画法:画法说明:①任意画一个圆。
②在圆上画一条直径(用虚线表示)。
③在这个直径左上方画一个半圆,半圆的直径等于这个圆的半径。
④在这个直径右下方画一个半圆,与前一个半圆连接,这个半圆的直径等于原来圆的半径。
……(3)学生尝试设计图案。
①学生按照以上提示进行操作。
②教师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③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简要评价。
④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4)_用颜色涂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①学生用颜色在自己所画的图案上涂色。
②展示学生的作品。
③同伴之间互相交流、欣赏。
2教学例5。
师:请你说说怎样画圆。
(生:用圆规画圆。
)师:如果不用圆规用直尺能不能画出圆呢?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怎样用直尺画圆。
(1)一个正方形.并把每边分成相同的等份。
(2)在每条边上如上图所示标上数字。
(3)演示。
按1~ 1,2 ~2,3 ~3,……6~ 6画线段。
如下图所示:(4)猜一猜。
师:照这样接着绕下去,能绕出一个圆吗?(5)想一想。
师:在什么情况下,绕成的图形更接近于圆?(6)学生动手操作。
①学生直接在书本上,按照刚才的方法,画直线绕圆。
②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作品。
二、课堂活动完成课本“课堂活动”第1~3题。
1、第l题。
(1)按照题目要求涂色。
(2)展示学生的作品。
2、第2题。
(1)按照题目要求用直线绕成图案。
(2)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
(4)同伴之间互相交流、欣赏。
3、第3题。
(1)观察课本图案,说说是怎样组成的。
(2)以圆规为主要工具,请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价。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四第6题。
第6题。
1、什么是直径?2、能确定出硬币上的圆心吗?3、你有什么办法?四、作业五、全课小结这一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为什么?六、课后反思2、圆的周长第一课时:圆周长计算教学内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推导,计算周长。
(课本第23~24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3、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4、通过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关键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绳子、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一、铺垫1、提出问题。
(1)你会计算哪些图形的周长?它们的周长是指什么?(2)要求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2、学生解答。
(1)请两位学生上台结合图形说明周长的计算方法。
(2)教师给出相关的条件,学生计算周长。
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呈现课本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
①小朋友们在玩什么? ②铁环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提出问题:谁的铁环滚一圈的距离长一些?(2)揭不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2、教学例l。
(1)认识周长。
①取出圆纸片,先想想哪里是圆的周长,用手摸-摸它的周长。
②出示圆,请学生说一说哪里是圆的周长。
(2)讨论测量方法。
①让学生取出圆纸板。
师:要测量这个圆的局长,用直尺直接去浏量方便吗?你能不能运用手中的工具想出一个简便、可行的测量方法呢?②学生讨论,交流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