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角的度量教学实录(精品课)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常用单位“度”和符号“。 ”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 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 【教学难点】: 怎样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量角器、三角板、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知识,谁来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指着黑板上画好的角 ) 生: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板书)
( 3)理解 1°角的意义和大小
师: 2 个这样的角组成的角是多少度?
生? 100 个呢?
生:(略)
(4)(出示一个 20°的角)怎样知道这个角的度数?
师:怎样知道这个角的度数?
生:用 1°的角摆一摆,看看能摆多少个。
(5)课件演示用一度角量角的过程,并让学生明白:一个角的度数就是包含多少个
欲望。】 二、自主探究 1、建立 1°的概念 (1)引导由线段、面积的单位引出角的单位。 师:既然角有大小之分,那我们如何才能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呢?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
测量长度的? 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比如 1 厘米、 1 分米或 1 米。那么度量角的标准又
是什么呢? 生思考。 师引导:测量线段时,如果以厘米为单位,有 10 个 1 厘米,那么这条线段就是 10 厘米,
2、出示主题图: 师:小明和小红在练习纸上各画了一个角(课件出示) ,谁画的角大? 生:小明的。 师:大多少呢? 生想 …… 3、引出新课。 师:要想知道哪个角大,还想知道大多少,得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评析:通过学生画角,比较大小,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
2024年《角的度量》评课稿(7篇)
2024年《角的度量》评课稿(7篇)《角的度量》评课稿篇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2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
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
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
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精确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
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
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
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基础。
(一)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 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实录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实录课题:《角的度量》教学实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3738 页的内容教材分析:《角的度量》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部分第二节课的内容,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一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
教材把这部分内容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本课教学将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角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可通过投影仪、磁黑板、卡片等教具,将知识的讲解与直观演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表象出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为此,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讲授法为主,1 / 8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第 3738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观察中,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3.理解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角的大小原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实录(校级公开课)
《角的度量》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材及教学背景概述:《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关于操作技能方向的知识,学习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对学生来说正确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课的难点是能正确读出测量的度数(内圈的度数还是外圈的度数)。
学生在二年级初步认识了直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但对于角的大小体验较少,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建立。
大部分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体验,缺乏量角的直接经验。
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先天不足是角的大小概念没有建立,而后天干扰是量长度时的“从头开始”的思维定势。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角的单位“度”。
2.通过在量角器上摆角,初步建立角的大小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先估后量,掌握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读度数时能准确选择内外圈刻度。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出示教具(自制活动角),问:请说说你已经知道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生: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动态演示,拉动两根天线杆向一端延伸,让更多学生体验“无限延伸”的含义,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师:现在这个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大部分认为大小没变)谁能上来演示一下,使这个角变得更大些?或更小些?指名操作演示,集体感知角的大小。
引导归纳:角是有大小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请同学们比较下面角的大小。
屏幕出示,引导观察,同伴交流。
(发现学生有争议)师: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生:前面三个角很好比,第一个与最后一个就不好比了。
生:角1要大。
生:不一定的,用眼睛看不准的。
……师:看来角1和角4一下子很难比,那么,前面三个角你们是怎么比的?生:看出来的.因为角2叉开得最大,所以它最大……师:角1和角4有没有办法比较呢?生:剪下来,然后叠起来比。
《角的度量》教学实录(精选12篇)
《角的度量》教学实录(精选12篇)《角的度量》篇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量角器和测量角的过程。
2、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的各部分,并会用量角器准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用量角器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时能准确读出度数。
教学过程:一、设疑生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将你的目光移到大屏幕上,认识这个地方吗?生:认识,是水立方。
师:对,是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馆——水立方。
今年8月8日全国人民期盼已久的百年奥运终于在北京胜利开幕了,人们不光记住了水立方,在开幕式上还有一段让全世界人民都惊叹的事情,那就是漂亮的焰火,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这段令人难忘的场面。
(视频欣赏开幕式脚印焰火)师:漂亮吧?生:漂亮。
师:同学们看焰火时,有没有想过这些焰火是怎样出现在空中的?生:打上去的。
师:你说得对,老师了解到是由这样的礼花炮发射到空中的。
(出示礼花炮。
)师:你们看,组成脚印的这些焰火在空中出现的位置不一样,这跟礼花炮哪有关系?生1:跟礼花炮的摆放有关。
生2:跟这个角有关。
(学生指着说。
)师:真聪明,不仅跟礼花炮的摆放位置有关,还跟礼花炮的炮身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系,那这个角度是多少呢?通过今天的读书学习,你一定能明白这个问题。
二、读讲探究1、读书学习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认真阅读,边读边思考:通过读书,你能学会什么?生:(有开始看书的情况)师: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不要着急,老师还有几个小建议送给大家:希望你们在读书时不仅要读书上的文字内容,还要认真想一想,从图上你能学到哪些知识;还希望大家拿起笔来,边读边圈一圈、画一画你认为重要的、关键的内容,不理解的地方做个标记。
好,开始吧。
(学生自学学习资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2、全班讲解交流师:好,刚才大家都认真读书了,老师看到你们在书上勾勾画画的,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吧,谁愿意先来说一说,通过读书,你学会了什么?(1)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生:我学到了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测量。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角的度量》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把握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师: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媒体出示一个角)生:角。
师:对,仔细看,角怎么样了?生:变小了。
师:现在呢?生:变大了。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生:与角的两条边张开(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是啊,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这个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小这个角就小。
(手势演示)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关于角的一些知识,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好吗?2.用活动角比较两个已知角的大小。
师:黑板上画了两个角:∠1和∠2,猜猜看,哪个角大呢?(∠1=30°,∠2=40°)生1:我猜∠2大。
生2:我也猜∠2大。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3:我猜∠1大。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测都是凭眼睛看的,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比一比,检验一下呢?生1:用活动角来比一比。
生2:用直尺来比。
生3:用量角器来量一量。
师:嗯,你已经想到用专门的量角工具来比了。
生4:我还可以用三角板来比。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真厉害!师:大家说用活动角能比,这就是一个活动角,怎么比?(师出示活动角)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比一比,给大家演示一下呢?生:(指名一生演示)师: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是怎样比的?师:他这样比对吗?生:对!师:谁大?生:∠2大。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生:这个活动角的大小和∠1是一样大的,∠2的另一条边在活动角的外面,∠2比∠1大。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实录.docx
《角的度量》教学实录复习导入部分实录:1.导入:师:在我们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球类运动?生:篮球、足球、乒乓球……师:(出示课件)想一想,篮球要想投得准、足球要想射得准、台球要想打得准,他们要有什么共同的技巧?什么最重要?生:角度。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角度有关(板书:角度)2 •比较角的大小师:(出示第二个活动角),猜猜看哪个角大呢?(Zl=40° Z2=30°)生:我猜Z1大。
师:你怎么知道Z1大,谁到前面来比比看?在比较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师:用活动角重合的方法,我们可以看到Z1比Z2大,(投影出示作业纸)如果老师把角画在纸上你能更清楚的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吗?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大小相同的小角,还有一张作业纸,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来验证一下哪个角大?大多少?小组长打开1号信封袋,小组开始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呢?(指名一生演示)师: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是怎样比的?师:同学们,我们一起來看屏幕,你们也是这样摆的吗?(是)。
师:好的。
那么摆这些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生:小角的共同顶点要和Z1和Z2的顶点重合;摆第一个小角的起始边要和Z1和Z2 的一条边重合。
(小角和小角要靠紧)师:哪个角大?大多少?生:Z1大,大一个小角。
探究过程教学实录:师:我们选择一些小角來拼一拼。
同学们看,(动画演示)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呀?(半圆形。
)老师再让它变一变,变成透明的。
师:仔细数一数,这个半圆里有多少个一样大小的小角呢?(课件快数)(18个。
)师:我们用來拼的小角比较特別,用18个这样大小一样的小角止好拼成了一个半圆。
仔细看,这一点(师指)就是这个半圆工具的中心点,中心点就是这18个小角共同的顶点。
师:看,(师出示透明半岡工具)半岡工具就在这儿,老师也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这样的半圆工具,现在我们再来量一量Z1和Z2,听好老师的要求,边量边思考:⑴在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⑵与拼小角相比,你有什么感受?哪种工具更好用一些?请组长打开2号信封,拿出半鬪工具,小组开始活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评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评课稿本文档是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课程进行评课的记录和分析。
一、引言《角的度量》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认识角以及如何进行角的度量。
本文将对该课程进行评课,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评析。
二、教材内容分析《角的度量》这一章节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角的基本概念:引出角的定义和角的三要素。
2.角的度量方法:介绍角的度量方法,包括用角度表示和用弧度表示。
3.角的度量单位: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包括度、分、秒和弧度。
4.角的度量换算:讲解角度和弧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目标及评析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掌握角的概念和角的三要素的定义。
•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角度度量计算。
•掌握度、分、秒和弧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评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紧凑,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引入角的定义和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在评析阶段,我们可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角,以加深学生对角概念的理解。
•运用示例进行角的度量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巩固对角度度量和弧度度量的理解。
•在角的度量换算环节,可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进行加强训练,培养学生换算角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1.探究引导法:通过观察实物、图像,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特点和性质。
2.观察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和观察,理解角的度量方法。
3.讨论交流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计算实践法:通过实际的计算练习,培养学生进行角度度量和弧度度量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学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课件和相关图像。
2.角度度量工具:如量角器、直尺等,用于帮助学生进行角度度量。
《角的度量》实录数学教案设计
《角的度量》实录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角的度量》实录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包括认识度、分、秒,并能进行角度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角的度量单位,掌握角度的换算方法。
难点:理解和应用角度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如三角板、时钟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量化这些角的大小,从而引出角的度量主题。
2. 新授(20分钟)
(1) 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2) 演示度量工具——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模仿练习。
(3) 举例说明度、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指导学生做相关的练习题。
3. 巩固练习(15分钟)
设计一些关于角的度量和换算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 小结与作业(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角的度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角的度量》实录数学教案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参考。
角的度量_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潘小明_
度的?
( 有几个学生表示同意)
算出每份所对应的角, 然后教师提
生 1: 我量出的是 150 度。
生 3: 我量出是 151 度。
问 :“如 果 用 它 作 为 量 角 的 工 具 , 你
( 许 多 学 生 发 出“噢— ——”的 声
生 4: 我 量 出 来 也 是 150 度 , 但
们 觉 得 如 何 ? ”意 在 让 学 生 自 己 发 现
33
34
该这样看过去。
法又直接影响着量角技能的掌握。 度, 后来我再量时发现没对齐, 应该
师: 你们觉得— ——
三 、学 习 量 角 的 方 法
是 30 度。
生 2: 缺东西。应把一圈度数倒
师: 如果现在有一个角, 让你们
师: 你说的对齐, 是指要对齐哪
过来。
去量出它的度数, 行吗?
些东西?
( 屏幕出示量角器的外圈刻度,
生: ( 非常自信地) 行!
生 3: 先要把这个孔与角的顶点
见图 6, 学生会意地笑了)
教师出示练习纸( 如图 7) :
重合。
师: 这个孔就是量角器的什么?
生 3: 是量角器的中心。还要把
这条边与 0 度的这条边对齐。
师: 既要将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
中心对齐, 又要把角的一条边与 0
图6
图7
刻度线对齐, 然后, 看另一条边对准
32
“角的度量”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潘小明
一、创设情境, 激发求知
它们所占地方的大小是无法比较
生: 把两个角的顶点对准, 一条
( 屏幕出示图 1)
的。比较角的大小, 到底看什么呢?
边重叠, 看另一条边。
生 4: 看角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
精选《角的度量》的评课意见
教研员评课意见:
导入部分出现的两个角,后面的讲解中没有用到,没有再进行大小的比较,前后没有联系。
导入部分的设计若更改为相等的两个角让学生进行比较,同时让角的两条边一个很长,一个很短,学生进行比较,再引出角的度量。
导入时有学生说用直角、锐角、钝角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应该予以否定。
练习纸一上量角2为四个小角,把小角一个个摆上去比较麻烦,这里可以把半圆量角工具折成扇子,先出示一个小角,然后展开出现4个连接的小角,像魔术一样,可以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就提高了。
判断读内刻度还是外刻度时,应该让学生讨论一下,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行一场小的辩论,效果会更好。
145度是怎么看出来的,虽然看上去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不讲的话还是会有不明白的,要从细处着手,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而且应该再加上146度、147度这样的角度会更好。
画90度角时课件出示的弧是不正确的,应该用直角符号。
习题部分环节太多,需要整合到一起。
备课组其他老师评课意见:
1.量角的度数一环节,缺少倾斜的角一类题目。
2.在学生画60度和120度角的时候,可以根据是锐角还是钝角判断自己所画角是否正确。
3.用半圆工具量角三时,设计为三个多一点的小角比三个半角要好。
4.先认识角在读再量再判断,量角后又判断又量角,比较混乱。
1。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课堂实录
《角的度量》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7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度角的表象。
3.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应用量角器进行度量角的大小时,如何确保量角器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一、创设生活情境,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个不同坡度的滑梯,提出问题:比较三个角的大小。
二、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构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对滑梯进行选择,说理由。
直接观察大小。
具体大多少,学生提出:需要产生一个测量的标准。
测量麻烦,进行改进。
测量中工具不够精细,继续改进。
测量中不断产生需求,完善内外圈刻度,创造出完整的量角器三、拓展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量课始三个角的大小,总结量角方法。
2.首尾呼应,介绍滑梯中角选择的科学性及生活中角度数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设计一改传统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一个个的认知冲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经历了制作量角器的过程,并在制作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111020708090100亲生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师:同学们玩过滑梯吗?老师这里有3个滑梯,你喜欢玩哪个滑梯?为什么?生1:我选择3号,因为它很刺激。
生2:我选择2号,因为它挺平稳,比较安全。
教师:同学们说的刺激和平缓,是针对滑梯的“坡度”来说的,滑梯的“坡度”指的就是滑梯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
《角的度量》教学实录
《角的度量》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掌握量角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量角器的原理,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来说一说角是由什么组成的?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非常好!那你们知道角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吗?生:角的大小由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决定。
师:没错!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度量角的大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2、认识量角器师:要度量角的大小,我们需要一个工具,那就是量角器。
(拿出量角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角器,看看它上面都有什么。
生 1:量角器上有很多刻度线。
生 2:还有数字。
生 3:有中心点。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从中心点引出的这条线叫做零刻度线。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是按照顺时针方向从 0°到 180°,内圈刻度是按照逆时针方向从 0°到 180°。
3、学习量角的方法师:那怎样用量角器量角呢?下面老师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拿出一个角)首先,将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
然后,从与零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开始,看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
(边说边演示)这个角的度数就是 40°。
师:同学们,看明白了吗?下面请大家拿出自己的量角器,同桌两人互相量一量角的度数。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4、练习量角师:同学们都量得很不错,那老师来考考大家。
(出示几个角)请大家量出这些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5、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四课时教学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四课时教学实录一、活动导入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角的分类,老师想考一下同学们学的怎么样?谁愿意上来帮老师摆一个锐角?生:(指名)摆锐角。
师:那钝角呢?生:(指名)摆钝角。
师:对不对?生:对。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会摆角了,也已经知道角是怎样分类的,好今天我们一起画角。
【评析】:在教学时,以用活动角制作角来引入,巩固角的分类,只有明确了特别是钝角和锐角的区别时,学生才不容易在画角中看错内外刻度。
二、自主探究,尝试画角师:请同学们拿出刚才的白纸,试画一个65度的角。
生:开始画角。
师:巡视指导。
有疑问的同学可以参考书本42页内容!师:好,画好的同学请与其他的同学讨论一下,看画得对不对?生:有些画角,有些讨论。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画角的?生:(指名边说边示范)先画一条直线。
师:这是一条直线吗?生:点上点,这是一条射线。
师:然后呢?生:然后再用量角器的中心对着这个顶点。
师:中心对齐射线的……?生:点。
师:然后再呢?0 刻度线对齐了……?生:边。
师:对着射线是吧?生:是。
然后再把尺子对着要画的度数,再移开量角器。
师:这样有2个点就不会走了,是吧?生:是。
师:刚才呢说到了2个要求,一个是量角器的中心要对齐射线的端点,然后呢?0 刻度线要对齐射线,第三那个呢?就是早在怎么样?生:在量角器 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师:接着呢?生: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还要标上度数。
师:最好的方法还要检查一下,你画得对不对。
师:你画得对不对?生:对。
师:请回去,掌声鼓励。
生:掌声.师:我们把刚才的方法总结一下,先……?生:画一条射线(一画射线)师:2就是使量角器的中心和……?生:射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师:这样就两重合了,三呢?生:在量角器 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师:对,再描一个点,第四呢?生:再连线。
师:接着怎么样?生:标上符号,写出度数。
师:好,现在我们把总结的方法记一次,好不好?生:好,一画射线,二重合……。
“角的度量(一)”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曾一雯评析\余和平﹃角的度量)﹄教学实录析读同课异56明这叫作观察法。
图1(2)重叠法。
教师呈现图2,引导学生得出:当两个角的大小比较接近时,用观察法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时可以将两个角的顶点重合,其中一条边重合,观察另一条边。
教师指明这叫作重叠法。
图2(3)标准角法。
师: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比较∠1和∠3的大小吗?师生一起回顾线段的度量和面积的测量:用1cm 长的短线段作为标准可以测量较长线段的长度,用面积为1cm 2的小正方形作为标准可以测量较大的图形的面积。
师:现在,要测量∠1和∠3的大小,你从上面得到了什么启发?生:可以用小一点儿的角测量大一点儿的角。
师:你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小角量大角也是一种度量的方法。
教师板书:小角量大角。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锦囊,这些小角就藏在这个锦囊里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锦囊里面的工具做个实验,比较∠1和∠3的大小。
学生操作。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得到了怎样的结果?组1:我们用红色的小角去比较,发现∠1里面刚好可以放下3个小角,∠3里面可以放下4个小角,从而得出∠1比∠3小。
师:他们用红色的小角作为标准,量出∠1正好包含3个红色标准角,把它记作3,可以吗?生:可以。
师:∠3正好包含4个红色标准角,记作几?生:4。
师:3比4小,所以∠1比∠3小,同意吗?生:同意。
组2:我们小组用蓝色标准角去比较,发现∠1里面刚好可以放下2个蓝色标准角,∠3里面放2个蓝色标准角有剩余,但放不下3个蓝色标准角,从而得出∠1比∠3小。
师:∠1正好包含2个蓝色标准角,可以记作几?生:2。
师:∠3怎么记录呢?生:2点几。
师:到底是2点几?反正比2大比3小,就记作2.□,可以吗?生:可以。
师:2比2.□小,所以∠1比∠3小。
评析:直观观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基本能力;重叠法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多样性,渗透了度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根据线段的度量、面积的度量、角的度量的纵向联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联想到小角(标准角)量大角的方法,悟出用小角(标准角)测量的可行性和操作要点,在操作中再次感悟量角的方法,深刻理解“一个角的大小,可以从它所包含的标准角的个数来判断”这一度量的本质,为以后学习体积的度量奠定基础。
《角的度量》课堂实录
《角的度量》课堂实录《角的度量》课堂实录◆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角的度量》课堂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角的度量》课堂实录一、引入,产生量角的必要1、(出示三个滑滑梯,角度不同)师:想滑哪个?生:第三个,因为刺激生:第一个矮一些,最后一个最高师:还有不同吗?生:角有不同师:对,这些角有大有小2、师:那么滑滑梯的角度到底多大才合适呢?我们就需要量出角的大小。
生:可以用量角器量师:会量的举手尝试:用量角器量一量角2到多大。
独立尝试——生演示(方法不是很准确)二、认识量角器1、师:我们先不去研究到底有多少度,看到这个量角器,(展示两个作品——左右两边的角)师:相同的是60度,什么不一样生1:位置不一样生2:边画的地方不同。
生3:边长不同生4:两条边所夹的角的方向不同。
师:对,也就是开口方向不同。
我们还发现这里是外圈是60度,而另一个是内圈是60度。
现在你们知道内圈和外圈有什么用了吗?生:左边就是内圈,右边就读外圈。
师:说得直好,其实我们也可以不用去记左边右边,这里有一条0刻度线。
我们知道0就是……对,就是表示开始,我们只要记住从0这里开始了。
5、师:在第三个纸量角器上画上一度的角。
师:太难了是吗?这里有没有标出1度呢?其实从边开始的一小格就是1度的角。
师:能找到多少个1度多的角?对,全世界都规定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度。
感觉到1度的角很小很小对吧?6、师:在第四个纸量角器上画一个157度的角。
展示作品。
作品1:正确(简评)作品2:(画了一个23度的角)生1:这个角接近140,不是接近160。
生2:应该从0度刻度线开始画,而他从180度开始画了。
7、有收获吗?有些问题是不是解决了?三、运用量角器。
1、观察刚才画的四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生1:顶点相同,还有一条相同的横线。
生2:都是从0度刻度线开始画起。
2、你从量角器中能看到什么?生1:看到180个1度的角。
生2:有18个10度的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度量》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把握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师: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媒体出示一个角)生:角。
师:对,仔细看,角怎么样了?生:变小了。
师:现在呢?生:变大了。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生:与角的两条边张开(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是啊,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这个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小这个角就小。
(手势演示)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关于角的一些知识,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好吗?2.用活动角比较两个已知角的大小。
师:黑板上画了两个角:∠1和∠2,猜猜看,哪个角大呢?(∠1=30°,∠2=40°)生1:我猜∠2大。
生2:我也猜∠2大。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3:我猜∠1大。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测都是凭眼睛看的,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比一比,检验一下呢?生1:用活动角来比一比。
生2:用直尺来比。
生3:用量角器来量一量。
师:嗯,你已经想到用专门的量角工具来比了。
生4:我还可以用三角板来比。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真厉害!师:大家说用活动角能比,这就是一个活动角,怎么比?(师出示活动角)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比一比,给大家演示一下呢?生:(指名一生演示)师: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是怎样比的?师:他这样比对吗?生:对!师:谁大?生:∠2大。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生:这个活动角的大小和∠1是一样大的,∠2的另一条边在活动角的外面,∠2比∠1大。
师:真不错,用活动角确实可以比出这两个角的大小。
那∠2比∠1大多少呢?〔评析〕用比较角的大小来引入课题,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量角方法,又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探索量角工具的有效途径。
用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时的注意点“点重合,边重合”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方法的雏形,激活它有利于后续学习。
二、探索角的度量方法,把握量角工具的基本特点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样材料,看,这是一个小角(手势,出示一个小角),用这么多大小一样的小角(出示一些小角),可以比出∠1和∠2哪个大吗?生:能。
师:究竟怎样比呢?哪个小组的同学到台上来试一试?生:(指名一组演示)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亲自动手比一比啊?生:想!师:这些材料就装在每个小组的1号信封袋里,赶快把它打开,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活动。
(小组合作活动,配乐。
师指导。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你们也是这样摆的吗?生:是。
师:好的。
那么摆这些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生:小角的共同顶点要和∠1和∠2的顶点重合;(师配手势)摆第一个小角的起始边要和∠1和∠2的一条边重合。
(小角和小角要靠紧)(每一个小角的顶点要放在一个共同的顶点上)师:这两个角谁大?生:∠2大。
师:你们又是怎么看出来的?生:∠1里面正好有3个小角,∠2里面正好有4个小角,∠2比∠1大了一个小角。
所以∠2大。
师:真好!同学们,前面的实践告诉我们,用活动角我们可以比出这两个角的大小,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我们不仅可以比出∠2比∠1大,而且还发现……生:∠2比∠1大了一个小角。
师:这样就比得更加(停顿)精确了。
用活动角来比能一下子做到吗?生:不能。
〔评析〕教师创造性地设计了用同样大小的一些小角来比较角的大小这一教学环节,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操作讨论,让学生体验用小角测量角的优越性、可行性和操作要点,为学生探索量角工具、理解量角原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启发学生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不过啊,用小角来比一个一个比较零散,操作起来也不方便。
唉,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既保留小角比得精确的优点,又改进操作麻烦的缺点,让这些小角用起来方便些呢?(可以引导:只要把这些小角怎么样?)生:把小角拼起来。
师:把小角拼起来,这个办法好不好?(好)真妙!就听大家的意见,我们选择一些小角来拼一拼。
同学们看,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呀?生:半圆形。
师:仔细数一数,这个半圆里有多少个一样大小的小角呢?(媒体快数)生:18个。
师:我们用来拼的小角比较特别,用18个这样大小一样的小角正好拼成了一个半圆。
(测量直角正好几个小角?9个)这儿有一个角,你能用这个18等份的半圆工具来量一量吗?(投影一个50°的角)仔细看,这一点(师指)18个小角共同的顶点就是这个半圆工具的中心点,中心点就是这18个小角共同的顶点。
谁来试一试?(指名一生演示)〔评析〕教师根据小角比的优点(可以知道两个角到底相差多少——即定量分析)与不足(由于小角的分散造成操作的不便)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把小角拼起来”,这种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已经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
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要点。
师:用这个半圆工具测量角时要怎么摆呢?生: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这个半圆工具的一条边要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师:这个角多大?生:它有5个小角。
师:对,它正好包含了5个小角的大小。
师:同学们,现在用这个半圆工具来量角方便了吗?生:方便了。
师:你想用这个工具来量几个角吗?练习一有3个角,请大家拿出2号信封袋里这个工具来量一量。
(生活动)〔评析〕由于半圆工具比真正的量角器简明,而量角方法基本一致,因此,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量角训练,有利于学生把握量角要点。
师:∠1多大?生:∠1里面有(4)个小角。
师:大家都是量得这个结果吗?好的,∠2呢?生:∠2里面有(12)个小角。
师:正确。
∠3里面有()个小角?生1:2个小角。
师:有不同意见?生2:2个小角多一点点。
师:不是正好2个吗?老师来量一量,一起看。
(师量)师:的确是2个多一点点。
三、优化量角工具,认识量角器。
1.优化量角工具。
⑴细分半圆工具师:这多出来的一点点不满这么大的一个小角,(手势)到底是多少呢?同学们知道吗?生:不知道。
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都知道呢?(停顿)小组内一起商量商量看。
生:(小组讨论)把小角分得更细一点。
〔评析〕教师利用单位角过大度量不准确的缺点引导学生优化量角工具,即把单位小角分得更细一些。
⑵认识1°的角。
师:照大伙的意思,就是用这个小角来量还太大,要将每一个小角分得更加小一些是吗?多么有创造性的想法啊!同学们,为了更加精确的量出角的大小,我们就把半圆工具里的每一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份,变成10个小小角。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个小角被平均分成10个小小角,想一想,整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个小小角呢?生:180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8×10=180。
师:我们将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是一个小小角,这每一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这是一个小小角,它的大小就是1度。
“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1度记作1°。
(板书)师: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写1°。
师:这个角是1°,这个角呢?这个角还是1°。
整个半圆工具上有多少个1°角啊?生:180个。
师:180个啊,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为了让它更加简约美观,我们把它简化一下,变一变,再变一变,现在清楚多了吧!(动画演示1: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简化成18大格)⑶认识几度的角。
师:你知道这个角几度吗?(一大格)生:10°。
师:这个角呢?(另外一个大格)生:10°。
师:这个10°的角就是我们拼成半圆工具的每一个小角的大小。
师:那这个角呢?(半大格)生:5°。
师:好的,现在我们就用这个工具来量一量∠3,看看它到底有多大,好不好?一起来看。
(老师演示简易的自制量角工具,介绍上面小角、小小角、演变过程,测量时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师:从这里到这里是几度?(10°)数到这里呢?(20°)21°,22°。
师:22°就是这个角精确的度数。
2.认识内、外刻度线。
师:屏幕上的这个角,你能读出几度吗?(屏幕显示)生:能。
(自由数)师:我们从哪边数起啊?谁能把数的方向来比划一下?(生比划)。
师:这样比划对吗?我们一起用手势来比划一下。
(师示范,生学习)师:真好!数数看,是几度?生:55°。
师:再来看一个角,从哪边数起?(生指)怎么数?我们也一起用手势来比划一下(生比划)几度呢?(师生一起数)生:125°。
师:同学们,每一个角我们都要数了以后才知道它的度数,烦不烦?生:烦。
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一眼就能读出一个角的度数呢?生:给180等份的工具标上刻度。
师:同学们听到了吗,觉得这个办法怎样?(好)太有智慧了,掌声送给他。
我们一起来给它标上刻度。
师:刚才我们是从哪里开始数的?(生指)开始数起的地方就标上0°,这里标几度?(10°)接下来标几?……一直标到180°为止。
师:现在你能一眼就读出这个角几度了吗?(显示50°的角)生:50°。
师:多快!这个角呢?(反向显示30°角)生1:150°生2:30°师:到底是150°还是30°呢?生3:30°师:说说你的想法?生3:指并数。
(涂色阴影显示)师:刚才错读成150°的同学明白了吗?师:那30°能从这圈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吗?生:不行。
师:如果也能一下子就读出来多好,怎么办?生:倒过来再标上一圈刻度。
师:你们认为呢?好的,这回我们从哪里开始标起?生:(生答略)师:(再标刻度)(课件演示2:标上刻度一圈——再标上刻度一圈)3.认识量角器。
师:同学们真神气,我们一起来看,屏幕上展现的就是我们现在专门用来量角的工具,叫做量角器。
我们的祖先可是花了好长的时间才创造出来的,咱们班同学太了不起,今天在这节课上就完成了这个创造发明!老师要把掌声送给你们!(课件演示3:简化成量角器,介绍量角器)师完整介绍量角器,介绍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师:内圈的0度在哪里?(生指)它所对的这一条线叫做内圈零刻度线。
外圈的0度在哪里呢?(生指)它所对的这一条线叫做外圈零刻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