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5节影响气候的因素一、教学内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三大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纬度、地形和海陆。

2、举例说明三大因素对于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际生活、各类地图、景观图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2、通过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达到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三、教学重难点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四、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图解法,自主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基本流程引入新课————>复习相关知识————>探究学习————>总结归纳(二)教学情景启发式导入:多媒体展示两张图片,一张南极的寒带景观图,一张是巴西热带雨林的热带景观图,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两地的如此大的差异?(气候的差异)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气候的差异?进入今天的新课-----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因素与气候给出两张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纬度下的不同的气候景观图:春节来临之际的哈尔滨的冰雕节使游客留恋忘返,而此时的海南三亚海滨浴场却人声鼎沸。

(举例:小学语文中有一课这样说过“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长江两岸柳枝才刚刚发芽,大兴安岭的雪花还在飘舞”说的正是纬度因素所带来的气候差异)接着给出课本65页的同一时刻不同纬度下两个地区(西伯利亚地区和马来群岛)的气候差异景观图,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板书)过渡:除了纬度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对气候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海陆因素)2.海陆因素与气候让同学们来做个想象试验:展示图片夏天是站在水里热还是站在水里热?(得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天寒冷的早晨把手深入冒着热腾腾的水气的水井里感受(板书冬季的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接着展示课本66页的图4.17,引导学生看东京和西安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归纳板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过渡:除了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对气候有影响外,还有什么因素对气候也会产生影响?(地形因素)3.地形因素与气候展示不同海拔高度山顶的气温值图,回顾前面一节的海拔与温度的关系(板书: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展示安第斯山脉两侧的降水量柱状图,让同学们分析导致山两侧降水有差风六、小结与练习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影响气候的3大因素做简单的回顾,并通过2个填空题3个选择题来进行课堂巩固,布置课后完成同步练习61-63页的内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3. 能够分析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3.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4.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5.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6.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对气候问题的关注。

2. 讲解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讲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讲解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6. 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7. 讲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8.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因素对气候影响的看法。

9. 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0.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2. 举例说明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的负面影响。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掌握程度及其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气候影响因素的图片、视频和动画。

2. 教材或教参:《地理》、《环境科学》等相关教材。

3. 案例素材:收集不同地区气候影响因素的实际案例。

4. 活动材料:用于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的卡片或图表。

5. 网络资源:有关气候影响因素的在线资料和数据。

影响气候的因素课程设计

影响气候的因素课程设计

影响气候的因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2. 学生能掌握气候图表的解读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对气候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3. 学生能运用气候知识,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分类和比较。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或其他工具分析气候数据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并解释气候现象的形成原因。

3.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设计并实施简单的气候影响调查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3. 学生在面对气候问题时,能够树立科学态度,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的应对和适应策略讨论。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以地理学科为基础,结合气候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现象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气候影响因素的认识较为浅显。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应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气候与气候系统:介绍气候的定义、气候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气候与气候系统2. 影响气候的因素:详细讲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自然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影响气候的因素3.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探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4. 气候数据分析:学习气候图表的解读方法,运用GIS软件分析气候数据。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气候数据分析5. 案例分析与讨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气候和气候变化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教学方法:开场白: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气候和气候变化的了解。

教学内容:气候的定义和重要性。

气候变化的例子和影响。

第二章:纬度位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不同纬度位置的地区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图表展示:展示不同纬度位置的地区气候特点。

实例分析: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内容: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因素。

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候特点。

第三章:海陆位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分析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因素。

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

第四章:地形地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不同地形地势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图表展示:展示不同地形地势的地区气候特点。

实例分析:分析我国不同地形地势的气候特点。

教学内容: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因素。

不同地形地势的气候特点。

第五章:人类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正负面影响。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的负面影响。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正负面影响。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

课后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六章:大气环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全球大气环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教学方法:图表展示:展示全球大气环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实例分析:分析大气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征,知道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 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教学难点: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的多样性,引出本课主题。

2. 讲授新课:(1)气候的定义与特征:引导学生回顾气候的概念,强调气候是多年平均状况。

(2)纬度因素:分析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如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3)海陆因素:探讨海洋和陆地对气候的影响,如沿海地区温和、内陆地区干燥。

(4)地形地势因素:讲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如高山地区气温低、山谷地区气温高。

(5)洋流因素:介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如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6)人类活动:讨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工业化导致全球变暖。

3. 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我国气候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本组所研究的地区,分析其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归纳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理解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思维导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地理思维。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考试等。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教案标题: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2. 掌握不同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3. 能够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

教学重点:1. 影响气候的因素;2. 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2. PPT或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候会有差异?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形成的因素。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教学素材,向学生介绍影响气候的因素,如纬度、海洋流、地形、海拔高度等。

2. 详细解释每个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例如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洋流会影响气候的湿度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选择几个不同地区的气候数据,向学生展示并分析其气候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区的气候差异可能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

2.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拓展练习(10分钟)1. 提供一些与气候因素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如“为什么赤道地区气温高?”、“为什么山区气温低?”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地区,调查并分析该地区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2. 鼓励学生使用图表、数据等方式呈现调查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影响气候的因素,并能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气候现象。

2. 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 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培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气候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难点:1. 各种气候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

2.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气候资料、图片、地图等。

2. 设计好教学活动方案。

学生:1. 预习相关气候知识。

2. 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实例引入气候的概念。

2. 提问:什么是气候?为什么气候对我们生活重要?Step 2: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气候分布规律。

Step 3:课堂讨论1. 提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因素,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Step 4: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如:世界各地气候差异、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2. 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气候因素的作用及其影响。

Step 5: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2. 提问: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Step 6:布置作业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2. 调查身边的人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整理成报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对气候学科的热爱。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3)结合我国地理特点,分析我国气候的形成原因。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达成共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影响气候因素的理解程度。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讲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因素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结合实例,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如赤道地区因阳光直射,气候炎热;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气候温和等。
3.强调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高原地区气候干燥等。
4.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如墨西哥湾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的温暖作用。
此外,学生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方面有待提高。他们对地理信息的解读和处理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运用地图、气候资料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议题表现出较高的关注,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等,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提高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影响气候的因素则是理解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关键。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为后续学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奠定基础。

同时,本章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地球的形状与气候: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纬度地区气候的差异。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阐述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气候的影响,包括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

海陆分布与气候:分析了海陆位置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以及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地形地势与气候:说明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的差异等。

人类活动与气候: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包括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

(三)教材特点内容丰富:教材涵盖了影响气候的多个因素,内容全面,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图文并茂: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实例,直观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注重实践:教材设置了一些探究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体现人地关系:教材强调了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气候现象,如晴天、雨天、阴天等。

同时,在七年级上册前面的章节中,学生也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图等基础知识,为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和思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3.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3.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4.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5.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6.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气候的因素。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地理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纬度与气候的关系。

3. 案例分析:以某个具体地区为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因素(如洋流、人类活动等)对气候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归纳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强调其重要性。

6.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六、教学内容1.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3.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4.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5.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各种因素在不同地区的具体影响。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地理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分析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3.培养读图、填图、析图、绘图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能灵活运用。

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地球公转的特点及影响。

教学突破:结合初一学生的思维特征,从现实生活入手,贴近生活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好这节课的关键。

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动画演示地球运动等)来突破难点、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三、练习;带领学生完成P70活动。

板书设计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地球的形状:球体—纬度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气温不同二、地球的运动:1.自转:昼夜交替——气温的变化2.公转:昼夜长短的变化斜着身子季节的更替五带的划分教后记: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结果而轻过程”,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师生一直注重的是背、记,课堂上常常会有学生提出怎样背,记什么的问题,考试过后什么都忘了,最终学生学到的永远是书本上的知识,缺少联系生活,而这与我们的教学宗旨恰恰是相违背的。

回想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说得多,学生认真地听;有的教师恐怕学生听不懂,一遍一遍的讲,结果却是感到教师讲得越透彻,学生反而越迷惑。

现在想来,恐怕原因就在于用成人化的思维模式去教学生,结果可想而知。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

我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观看视频、地图去获取或者生活实践去探究亲自得出结论。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教学设计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点的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学习的机会。
7.创设互动式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共同探讨问题。
8.定期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气候影响因素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教师运用实例,解释我国及世界各地气候差异的原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影响因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气候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分析所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形成研究报告。
3.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教材,讲解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貌、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介绍纬度对太阳辐射的接收程度,影响气温和气候类型。
-海陆分布:讲述陆地和海洋在吸收和释放热量上的差异,影响气候特点。
-地形地貌:分析山脉、高原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
-洋流:解释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如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示例:连续一周记录学校所在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数据,分析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4.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气候影响因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要求:每组制作一份PPT,展示分析过程和结论,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5.阅读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科普文章,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新认识。
4.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候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和人类活动等;(3)能够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感知能力;(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手段,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规律;(3)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2)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增强责任感;(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3)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气候系统及其复杂性;(2)气候变化的规律及预测。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气候案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及其作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资料等;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3. 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出本课主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 讲授新课:分别讲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和人类活动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3.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规律;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5. 课后作业: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延伸1.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气候调查,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及变化趋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项目研究:让学生选取一个气候问题,如全球变暖、干旱等,进行项目研究,深入了解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3. 参观气象站:安排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及气象观测设备,增进对气候科学的认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候现象的概念;(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运用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气候现象的概念;(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 教学难点:(1)影响气候因素的综合分析;(2)气候现象与天气现象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气候现象的概念,介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现象与影响因素的关系;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4. 图表分析法:运用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气候现象和影响气候因素的课件;2. 地图和图表:准备相关地区的地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3. 实际例子:收集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实例;4. 小组讨论材料: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气候现象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现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 讲解气候现象的概念:介绍气候现象的定义和特点;3. 介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讲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4. 分析实际例子: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候现象的概念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太阳辐射是引起世界各地气候不同的主要因素,气候的形成由太阳辐射所决定,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变化。

本节课的主题就是让学生了解地球各地太阳高度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与该地气温高低、四季的更替有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地球纬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2、地球自转与公转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3、四季与五带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比较太阳直射和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2、通过图解观察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
3、结合图文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发现问题,以图释文、归纳总结的地理学科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实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归纳法、讲授法、观察法等
五、教学用具:
地球仪、激光笔、圆规和尺子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影响气候的因素
形状:1、直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强
2、斜射(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弱
运动:1、自转→昼夜更替
2、公转→直射点移动→极昼极夜、四季、五带的划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影响气候因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气候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影响气候的因素概述。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3. 展示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如农业、旅游等。

第二章:纬度位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 学会使用经纬度地图。

教学内容:1.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 经纬度地图的使用。

教学活动:1. 讲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如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2. 让学生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找出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候类型。

3. 练习使用经纬度地图。

第三章:海陆分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 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如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

2. 让学生分析不同海陆分布地区的气候特点。

3. 观察世界地图,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地形地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 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如高山、平原地区的气候差异。

2. 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形地势地区的气候特点。

第五章:人类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 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工业化、城市化等。

2. 让学生分析不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3. 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六章:大气环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相关图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统一,培养其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具准备板图、课本插图、地球仪、手电筒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千差万别。

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板书)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是怎样?(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2.设问: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早晨、晚上和中午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3.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的不同。

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墙面上光照明暗程度不同: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4.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手电筒照射的角度不同)5.读太阳光照图,学生自主探索纬度、太阳辐射、气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此引出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

影响气候因素高中生物教案

影响气候因素高中生物教案

影响气候因素高中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 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3. 掌握气候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1. 气候的定义和分类。

2. 主要的气候变化因素。

3.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气候变化的复杂性。

2. 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的生物教科书和资料。

2. 环境:教室或实验室。

3. 学习工具:幻灯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讲解气候的定义和分类(15分钟)1. 介绍气候的定义:气候是长期的气象要素的平均统计值。

2. 分类气候: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将气候分为干燥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热带气候等。

三、介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20分钟)1. 温室气体排放:介绍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来源和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人类活动:如森林砍伐、工业排放等原因也会影响气候的变化。

四、讨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20分钟)1. 生态系统:讨论气候变化对植物、动物、海洋等生态系统的影响。

2. 人类社会:讨论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并引导学生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或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全球性,提高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采取行动,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附件1:学生用资料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1.读图A-1欧洲气候类型图,
写出欧洲都有哪些气候类型
这些气候分属于哪些热量带
2.读图A-2欧洲年平均气温
分布图,写出欧洲气温的递
变规律是什么。

3.结合以上资料,写出影响
欧洲气候南北差异的因素。

它是怎样影响的
1.读图B-1欧洲气候类型图,找到伦敦、布鲁塞尔、柏林、华沙、基辅五个城
市。

写出五地1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

写出五地7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

写出五地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规律。

2.写出五个城市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并结合以上资料,写出这些气候的主要差异。

3.结合以上资料,写出影响欧洲气候东西差异的因素。

它是怎样影响的
C、地形
1.读图C-1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气温随海拔变化图,写出气温随海拔的递变规律。

2.读图C-2欧洲气候类型图,分别写出奥兰和赫内桑德的气候类型
3.读图C-3奥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C-4赫内桑德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
图,写出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
4.观看地形对于降水影响的动画,写出造成两地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5.结合以上资料,写出影响欧洲气候差异的因素。

它是怎样影响的
附件2:测试题
1.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位于太平洋黄海西岸,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

地域范围为119°30′E~121°00′E,35°35′N~37°09′N之间。

2008年青岛因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帆船比赛而成为奥运之城,被誉为“世界帆船之都”,同时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空气清新,有着美丽的海岸线,成为我国避暑胜地,其主要原因是 ( C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2.乞力马扎罗山位于非洲坦桑尼亚东北部及东非大裂谷以南约160
公里,赤道与3°S之间,是非洲最高的山脉,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山顶终年布满冰雪,其中央火山锥呼鲁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点。

赤道地区的乞力马扎罗山出现了“雪峰”现象,主要原因是 ( D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地势
3.我国幅员辽阔,最北端的省会城市哈尔滨,位于44°04′N~46°40′N之间,冬季漫长而寒冷,1月平均气温-15℃以下,哈尔滨政府充分发挥其冰雪资源优势,推出规模空前的超大型冰雪艺术精品工程: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每年冬季来此游玩的国内外游人络绎不绝。

最南端的省会城市海口,位于19°32′N-20°05′N之间,地处热带,1月平均气温17℃以上,花果飘香,气候宜人,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北方人选择到海口越冬旅游,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造成哈尔滨和海口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的影响
D.河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