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第1221号

合集下载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21 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21 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2019年3月29日修订)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参见本准则第六条)1.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注册会计师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考虑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尤其是在下列重要审计环节:(1)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3)评价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影响。

二、审计中的重要性(参见本准则第七条)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需要运用职业判断,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包括定性披露)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即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整体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错报通常被认为是重大的)。

在考虑定性披露中存在的错报是否重大时,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识别的相关因素包括:(1)报告期内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例如,被审计单位在报告期内可能实施了一项重大的企业合并;(2)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及其变化,例如,一项新的财务报告准则可能要求作出新的定性披露,该披露对于被审计单位而言是重大的;(3)由于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而对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是重要的定性披露,例如,就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对流动性风险的披露可能是重要的。

三、计划审计工作时确定重要性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一)对公共部门实体的特殊考虑(参见本准则第十条)3.就公共部门实体而言,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通常是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是关于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的准则。

该准则共有7个要点,涵盖了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以及非审计工作的影响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要点。

首先,准则强调了审计计划的制定。

审计计划是指为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审计师根据客户的特定情况,制定的一系列明确的审计程序和工作安排。

准则要求审计师在制定计划时应考虑客户的财务报告风险,合理评估审计工作的时间和资源需求,并确定审计工作的优先次序。

其次,准则明确了审计程序的执行要求。

审计程序是指为获取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以及提出审计报告所进行的一系列步骤。

准则要求审计师应根据计划的要求,按照审计程序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和有序的工作。

审计师应充分利用审计程序工具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准则强调了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审计师应具备深厚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知识,熟悉审计理论和方法,掌握审计流程和技术。

审计师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操守和道德素养,保持独立、客观和公正的态度。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准则强调了非审计工作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应尽量避免参与与审计对象有关的非审计任务,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准则还要求审计师应及时对非审计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和披露。

接下来,准则要求审计师应对审计工作的不确定性进行管理。

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审计师应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确定适当的审计程序,把握审核证据的可靠性,预判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此外,准则强调了审计师应积极与审计委员会、企业管理层以及其他相关方沟通和协作。

审计师应就审计计划和结果等与审计对象进行充分、及时、高效的沟通。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还应与相关方保持紧密合作,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一个重要准则,旨在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对计划和执行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合理评估和应用。

该准则的应用指南为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

以下是对该应用指南的1200字以上的阐述:《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国际审计准则(ISA)的原则和实践,结合中国特色制定的一个重要指南。

该指南的主要目的是为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提供详细指导,并强调了在计划和执行过程中重要性的核心概念。

以下将对该指南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强调了审计计划的重要性。

具体而言,指南要求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和风险,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并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时间和资源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审计计划应当包括相关的工作底稿和文件的编制,以确保审计工作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其次,指南进一步强调了执行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在执行阶段,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审计计划,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收集、分析和评估审计证据,以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这一过程需要注册会计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遵循规范和道德要求。

此外,指南还对审计程序的执行顺序、方法和频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另外,《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还强调了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执行过程中应当注重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审计对象的风险特征,评估可能存在的错误和舞弊的风险,并相应调整审计程序。

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对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评估,并在需要的情况下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公允性。

最后,《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还对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执行过程中的工作底稿和文件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51号--- 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应用指南(2010年11月I日发布)一、错报的定义(参见本准则第三条)1.错报可能由下列事项导致:(1)收集或处理用以编制财务报表的数据时出现错误;(2)遗漏某项金额或披露;(3}由于疏忽或明显误解有关事实导致作出不正确的会计估计;(4)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对会汁估计作出不合理的判断或对会计政策作出不恰当的选择和运用。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号一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应用指南》列举了由于舞弊导致的错报的例子。

二、累积识别出的错报(参见本准则第六条)2.注册会计师可能将低于某一金额的错报界定为明显微小的错报,对这类错报不需要累积,因为注册会计师认为这些错报的汇总数明显不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明显微小”不等同于“不重大明显微小错报的金额的数量级,与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一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确定的重要性的数量级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明显微小错报的数量级更小)。

这些明显微小的错报,无论单独或者汇总起来,无论从规模性质或其发生的环境来看都是明显微不足道的。

如果不确定一个或多个错报是否明显微小,就不能认为这些错报是明显微小的。

3•为了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过程中累积的错报的影响以及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错报事项,将错报区分为事实错报、判断错报和推断错报可能是有用的。

事实错报是毋庸置疑的错报;判断错报是由于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不合理的判断或不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而导致的差异;推断错报是注册会计师对总体存在的错报作出的最佳估计数,涉及根据在审计样本中识别出的错报来推断总体的错报。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一审计抽样》规定了如何确定推断错报和评价样本结果。

三、对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的考虑(参见本准则第七条和第八条)4.错报可能不会孤立发生,一项错报的发生还可能表明存在其他错报。

02审计准则1221、1251号——重要性

02审计准则1221、1251号——重要性
取整约为 750,000
将经常 性业务 税前利 润调整 为不含 非经常 性减值 损失的 金额
使用税前利润为基础 –
• 营利性企业。 • 公司主要目标为增加税前利润以
及 增加全年入园流量。以上目 标均与利润直接相关。 • 利润稳定。
调整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扣除非经常 性减值损失 后的经常性 业务税前利 润的5%
02审计准则1221、1251 号——重要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6日星期一
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内容概要
重要性概念 确定重要性 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 审计案例
3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重要性概念
(一)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重要性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重要性,是指财务 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 的,该项目具有重要性。重要性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环境, 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予以判断。
▪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
▪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 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 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到错报 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到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 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 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
➢ 发现重大审计调整影响被审计单位的利润; ➢ 被审计单位业务发生预期外的重大衰退
2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
▪ 在确定审计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 更低的重要性,审计风险将增加。注册会计师 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 水平:

重大错报风险、审计风险、检查风险与重要性

重大错报风险、审计风险、检查风险与重要性

重大错报风险、审计风险、检查风险与重要性一、对相关审计术语定义的解读1、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指出: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解读上述定义:(1)重大错报风险是财务报表审计前其报表本身固有的风险;(2)错报(包括漏报,下同)的金额或性质应该是重大的,是其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一起足以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的错报,否则,则属于非重大错报;(3)重大错报的存在仅仅是一种可能,并不是已经肯定其存在;(4)错报,应包括财务报表金额的错误或舞弊,以及报表附注披露内容的错误或舞弊。

重大错报风险又分为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两类重大错报风险:(1)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并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但以被难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认定;(2)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是指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构成的重大错报风险,换上会计术语,即因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构成的重大错报风险。

2、审计风险。

1101号审计准则指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解读以上定义,“审计风险”至少包括三层涵义:(1)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如果不存在错报,或者存在非重大错报,审计风险就不存在;(2)审计人员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如果审计人员发表了恰当的审计意见,或者不发表审计意见,审计风险就不存在;(3)是一种可能性。

即因此导致审计失误是可能的,而不是现时的、肯定的。

3、检查风险。

1101号审计准则指出: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解读以上规范:(1)检查风险与审计风险不同,审计风险界定的重大错报只是可能的,而检查风险界定的重大错报是实际存在的;(2)审计人员未能发现存在的重大错报。

也只是一种可能性,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审计人员也可能发现存在的重大错报,也可能未能发现存在的重大错报。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2010年修订)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2010年修订)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2010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0.11.01•【文号】财会[2010]21号•【施行日期】2012.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财会[2010]21号财政部2010年11月1日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运用重要性概念,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评价识别出的错报对审计的影响以及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时,如何运用重要性概念。

第三条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从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的角度阐释重要性概念。

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可能以不同的术语解释重要性,但通常而言,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一)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二)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三)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四条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重要性概念的规定,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确定重要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如果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未对重要性概念作出规定,本准则第三条为注册会计师确定重要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的确定属于职业判断,受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认识的影响。

就审计而言,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下列假定是合理的:(一)拥有经营、经济活动和会计方面的适当知识,并有意愿认真研究财务报表中的信息;(二)理解财务报表是在运用重要性水平基础上编制、列报和审计的;(三)认可建立在对估计和判断的应用以及对未来事项的考虑的基础上的会计计量具有固有的不确定性;(四)依据财务报表中的信息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21 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21 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2019年3月29日修订)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参见本准则第六条)1.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注册会计师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考虑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尤其是在下列重要审计环节:(1)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3)评价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影响。

二、审计中的重要性(参见本准则第七条)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需要运用职业判断,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包括定性披露)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即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整体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错报通常被认为是重大的)。

在考虑定性披露中存在的错报是否重大时,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识别的相关因素包括:(1)报告期内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例如,被审计单位在报告期内可能实施了一项重大的企业合并;(2)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及其变化,例如,一项新的财务报告准则可能要求作出新的定性披露,该披露对于被审计单位而言是重大的;(3)由于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而对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是重要的定性披露,例如,就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对流动性风险的披露可能是重要的。

三、计划审计工作时确定重要性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一)对公共部门实体的特殊考虑(参见本准则第十条)3.就公共部门实体而言,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通常是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2019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2019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 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2019 年3 月29 日修订)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参见本准则第六条)1.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注册会计师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考虑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尤其是在下列重要审计环节:(1)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3)评价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影响。

二、审计中的重要性(参见本准则第七条)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需要运用职业判断,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包括定性披露)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即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整体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错报通常被认为是重大的)。

在考虑定性披露中存在的错报是否重大时,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识别的相关因素包括:(1)报告期内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例如,被审计单位在报告期内可能实施了一项重大的企业合并;(2)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及其变化,例如,一项新的财务报告准则可能要求作出新的定性披露,该披露对于被审计单位而言是重大的;(3)由于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而对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是重要的定性披露,例如,就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对流动性风险的披露可能是重要的。

三、计划审计工作时确定重要性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一)对公共部门实体的特殊考虑(参见本准则第十条)3.就公共部门实体而言,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通常是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2010年11月1日修订)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参见本准则第六条)1.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1) 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 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注册会计师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考虑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尤其是在下列重要审计环节:(1)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3)评价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影响。

二、计划审计工作时确定重要性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一)对公共部门实体的特殊考虑(参见本准则第十条)2.就公共部门实体而言,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通常是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

此外,财务报表还可能用于经济决策以外的其他决策。

因此,在审计公共部门实体的财务报表时,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和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可能受到法律法规或其他监管要求的影响,并受到立法机构和与公共部门项目相关的公众对信息需求的影响。

(二)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时对基准的运用(参见本准则第十条)3.确定重要性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通常先选定一个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财务报表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和费用);(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如为了评价财务业绩,使用者可能更关注利润、收人或净资产);(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仅通过债务而非权益进行融资,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更关注资产及资产的索偿权,而非被审计单位的收益);;(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8号——重要性及评价错报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8号——重要性及评价错报

附件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8号——重要性及评价错报重要性概念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的要求,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对重要性作出判断,以便为确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提供基础。

在评价识别出的错报对审计的影响,以及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时,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的要求运用重要性概念。

本问题解答旨在指导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运用职业判断,合理确定重要性,在审计过程中适当运用,并恰当评价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本问题解答中包含的基准和百分比均为举例,并非规定。

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业务的具体情况,运用职业判断作出适当的选择和调整。

一、在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时如何选取基准和百分比?答: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定一个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确定重要性,包括选择符合具体情况的适当基准和百分比,是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的结果。

(一)适当的基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第3段至第5段,针对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时对基准的运用提供了详细的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站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等因素,选用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或费用等财务报表要素,或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作为适当的基准。

以下举例说明一些实务中较为常用的基准:在通常情况下,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利润可能是大多数财务报表使用者最为关注的财务指标,因此,注册会计师可能考虑选取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作为基准。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尚未生效)(2019发布)——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尚未生效)(2019发布)——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 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2019 年2 月20 日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运用重要性概念,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51 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评价识别出的错报对审计的影响以及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时,如何运用重要性概念。

第三条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从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的角度阐释重要性概念。

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可能以不同的术语解释重要性,但通常而言,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一)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二)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三)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四条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重要性概念的规定,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确定重要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如果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未对重要性概念作出规定,本准则第三条为注册会计师确定重要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的确定属于职业判断,受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认识的影响。

就审计而言,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下列假定是合理的:(一)拥有经营、经济活动和会计方面的适当知识,并有意愿认真研究财务报表中的信息;(二)理解财务报表是在运用重要性水平基础上编制、列报和审计的;(三)认可建立在对估计和判断的应用以及对未来事项的考虑的基础上的会计计量具有固有的不确定性;(四)依据财务报表中的信息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第六条在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评价识别出的错报对审计的影响,以及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意见的影响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概念。

《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指南

《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指南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重要性的含义 (1)二、本准则的总体要求 (2)第二章重要性的确定 (2)一、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 (2)二、从数量方而考虑重要性 (3)三、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 (5)四、何时应考虑重要性 (5)第三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5)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6)二、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对审计程序的影响 (6)第四章评价错报的影响 (7)一、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7)二、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的影响 (8)三、与重要性相关的记录 (9)第五章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 (9)一、沟通的要求 (9)二、保留沟通记录和获取管理层声明 (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指南第一章总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以下简称本准则)第一章(第一条至第四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制定目的和适用范围、重要性的含义,并对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提出总体要求。

一、重要性的含义本准则第三条界定了重要性的含义,指出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重要性的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财务报表错报包括财务报表金额的错报和财务报表披露的错报。

2.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

所谓数量方面,是指错报的金额大小,性质方面则是指错报的性质。

一般而言,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更重要。

在有些情况下,某些金额的错报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但从性质上考虑,则可能是重要的,对于某些财务报表披露的错报,难以从数量上判断是否重要,应从性质上考虑其是否重要。

3.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

判断一项错报重要与否,应视其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经济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

会计师审计准则第重要性指南

会计师审计准则第重要性指南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第一章总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21 号——重要性》(以下简称本准则)第一章(第一条至第四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制定目的和适用范围,重要性的含义,并对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提出总体要求。

一、重要性的含义本准则第三条界定了重要性的含义,指出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重要性的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财务报表错报包括财务报表金额的错报和财务报表披露的错报。

2.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

所谓数量方面,是指错报的金额大小,性质方面则是指错报的性质。

一般而言,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更重要。

在有些情况下,某些金额的错报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但从性质上考虑,则可能是重要的。

对于某些财务报表披露的错报,难以从数量上判断是否重要,应从性质上考虑其是否重要。

3.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

判断一项错报重要与否,应视其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经济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

如果财务报表中的某项错报足以改变或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相关决策,则该项错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不重要。

值得说明的是,在通用目的财务报表的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的判断是基于将财务报表使用者作为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能理性地作出相关决策的一个集体来考虑的。

注册会计师难以考虑错报对具体的单个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因为他们的需求千差万别。

例如,就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而言,由于投资者是该企业风险资本的提供者,能满足这些投资者信息需求的财务报表也将能满足该财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因此,在审计这类企业的财务报表时,投资者群体可被视为所有信息使用者的代表,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是确定重要性的合适的参考依据。

确定重要性水平指南

确定重要性水平指南

确定重要性水平指南确定重要性水平指导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的相关规定,为更好地指导审计工作,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章非集团财务报表审计重要性的确定第二条在审计过程中,项目组应当分别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以及明显微小错报金额。

第三条项目组应通过选取适当的基准乘以经验百分比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

基准和经验百分比的选取均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基准可以选择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资产总额、费用总额、营业收入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等财务指标。

但基准采用的财务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考虑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定,如:成长期看营业收入指标,成熟期看盈利指标。

适当的基准可以参考以下原则确定:1.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适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2.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亏损波动较大的实体或以前年度盈利而本年度亏损的实体,将异常项目或非经常性项目加回或使用近几年平均税前利润/亏损(通常3至5年), 或使用其他更为恰当的基准,如毛利或营业收入;3.费用总额、营业收入总额或资产总额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如公共部门实体、学校、慈善机构、研发中心等);4.所有者权益总额、费用总额或资产总额适用于新设立实体运营初期; 5.净资产适用于以资产为主的实体(如基金);6.业主以薪酬的形式拿走大部分税前利润的小型被审计单位,应以扣除薪酬与税金之前的利润(或考虑使用其他基准)。

第四条确定经验百分比,通常情况下可参考以下标准:1. 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通常不超过经常性业务税前利润的5%至10%,或营业收入的1%至2%;2. 非营利性组织,通常不超过总收入或费用总额或资产总额的1%;3. 以营业收入为基准的实体,通常以营业收入的1%至2%; 4. 共同基金公司,通常不超过净资产的0.5%;5. 公共部门实体,通常以总成本的1%或净成本(费用减收入或支出减收入)5%,如保管公共资产,则不超过资产总额的1%;6. 以扣除利息、税金、折旧及摊销之前的利润(EBITDA)为基础的实体,通常不超过EBITDA的2.5%。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2006修订)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2006修订)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2006修订)
【法规类别】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
【发文字号】财会[2006]4号
【失效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等38项准则的通知(2010修订)
【发布部门】财政部
【发布日期】2006.02.15
【实施日期】2007.01.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
(财会[2006]4号2006年2月15日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运用重要性原则,明确重要性概念及其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第三条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第四条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及其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第二章重要性的确定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重要性。

第六条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第七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较小金额错报的累计结果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练习六答案

练习六答案

练习六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后,确定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为200万元,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为100万元,则A注册会计师应确定的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为( )。

A.100万元B.150万元C。

200万元D。

300万元1.【答案】A【解析】根据审计准则第1221号第十一条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应选择100万元作为财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

因为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注册会计师就应执行更充分的审计测试,目的是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2.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以下关于重要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B.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C.重要性概念是针对管理层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D.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2.【答案】C【解析】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不是针对管理层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

3.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可以发表( )的审计报告。

A.保留意见B.无保留意见C.无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D.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3.【答案】B【解析】重要性与审计意义的关系。

4.注册会计师的计划审计工作不包括()。

A.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B.制定总体审计策略C.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D.制定具体审计计划4.【答案】A【解析】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前,需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

5.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其自身的胜任能力进行评价。

评价的内容不包括()。

A。

执行审计的能力 B.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C。

保持应有谨慎的能力 D。

助理人员的经验5.【答案】D【解析】签约前事务所应当评价自身的胜任能力,评价的内容即选项A、B、C。

(二)多项选择题1.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如果被审计单位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的措施包括( )。

审计准则1201-1231

审计准则1201-1231

• 第九条 观察和检查程序可以印证对管理层和其他相 关人员的询问结果,并可提供有关被审计单位及其环 境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观察和检查程序: (一)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 (三)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 (四)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 备; (五)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 程(穿行测试)。
第五章 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
• 第十六条 计划审计工作并非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 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 审计业务的始终。 • 第十七条 由于未预期事项、条件的变化或在实施审 计程序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等原因,注册会计师应当在 审计过程中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作出必要 的更新和修改。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审计准则
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 中 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国 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 注 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册 会 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计 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 师 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审 12. 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的应对 .…… 计 13. 审计证据 …….. 准 14. 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 …….. 则
• • •
第八章 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
• 第二十五条 注册会计师可以就计划审计工作的基 本情况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进行沟通。 • 第二十六条 当就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中 的内容与治理层、管理层进行沟通时,注册会计师应 当保持职业谨慎,以防止由于具体审计程序易于被管 理层或治理层所预见而损害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第六章 指导、监督与复核
• 第十八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就对项目组成员工作的 指导、监督与复核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制定计划。 • 第十九条 对项目组成员工作的指导、监督与复核 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一)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二)审计领域; (三)重大错报风险; (四)执行审计工作的项目组成员的素质和专业胜 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年月日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运用重要性概念,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评价识别出的错报对审计的影响以及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时,如何运用重要性概念。

第三条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从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的角度阐释重要性概念。

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可能以不同的术语解释重要性,但通常而言,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
(一)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二)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三)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四条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重要性概念的规定,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确定重要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如果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未对重要性概念作出规定,本准则第三条为注册会计师确定重要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的确定属于职业判断,受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认识的影响。

就审计而言,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下列假定是合理的:
(一)拥有经营、经济活动和会计方面的适当知识,并有意愿认真研究财务报表中的信息;
(二)理解财务报表是在运用重要性水平基础上编制、列报和审计的;
(三)认可建立在对估计和判断的应用以及对未来事项的考虑的基础上的会计计量具有固有的不确定性;
(四)依据财务报表中的信息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第六条在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评价识别出的错报对审计的影响,以及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意见的影响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概念。

第七条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认为重大的错报金额作出判断。

作出的判断为下列方面提供基础:
(一)确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二)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三)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确定的重要性(即确定的某一金额),并不必然表明单独或汇总起来低于该金额的未更正错报一定被评价为不重大。

即使某些错报低于重要性,与这些错报相关的具体情形可能使注册会计师将其评价为重大。

尽管设计审计程序以发现仅因其性质而可能被评价为重大的错报并不可行,但是注册会计师在评价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时,不仅要考虑错报金额的大小,还要考虑错报的性质以及错报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