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A信息系统审计标准全套合集

CISA信息系统审计标准全套合集
CISA信息系统审计标准全套合集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标准(中文版)

信息系统审计标准 S1-审计章程 导言 01 ISACA 标准和其它相关指南包含强制性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程序(以粗体标出)。 02 制定信息系统审计标准的目的是就审计章程在审计程序中的运用制定和提供指南。 标准 03 信息系统审计职能或信息系统审计任务的目的、责任、授权方和义务应在审计章程或委托书中予以正确的登载。 04 审计章程或委托书应在组织内的适当层次得到同意和通过。 注释 05 对于内部信息系统审计职能,应为所有进行中的业务活动制定一份审计章程。审计章程应通过年度审查。如果责任发生变动或变化,则应缩短审查周期。内部信息系统审计师可用委托书来进一步澄清或确认参与特定的审计或非审计任务。外部信息系统审计师参与每项审计或非审计任务通常应当准备委托书。 06 审计章程或委托书应足够详细以便能表达审计功能或审计任务的目的、责任和限制。 07 审计章程或委托书应定期审查,以确保(审计的)目的和责任已经记录在案。 08 如需有关准备审计章程或委托书进一步的信息,应参考下列指南: 信息系统审计指南G5,审计章程 COBIT 框架,监控目标M4 实施日期 09 此ISACA 标准适用于所有信息系统的审计,于2005 年1 月1 日起(之后)实施。 信息系统(IS)审计的专业性和进行这类审计所需的技术,要求制定出专门适用于信息系统审计的标准。推进全球适用的标准以 实现这个目标是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的宗旨之一。信息系统审计标准的发展和传播是ISACA 为审计业界作出专 业贡献的基础。信息系统审计标准的框架提供了多层次的指引: 标准为信息系统审计和报告定义了强制性的要求。它们宣告: –根据ISACA 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职业责任的规定,信息系统审计师的执行绩效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 –管理层和其他利益方对执业者在专业工作上的期待。 –认证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资格持有人的相关特定要求。CISA 资格持有人未能遵守上述标准的可能会导致ISACA 董事会或相应ISACA 委员会对其进行调查直至最终的纪律处分。 指南为信息系统审计标准的实施提供了指引。信息系统审计师在标准的实施程序中应参考指南,同时作出职业判断,对背离 标准的做法应随时提供解释。信息系统审计指南的目标是为达到信息系统审计标准提供进一步信息。 程序为信息系统审计师提供审计项目中可以遵循的步骤范例。程序文件提供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开展中如何达到相关标准的 信息,但并非硬性规定。信息系统审计程序的目标是为达到信息系统审计标准提供进一步信息。COBIT?资源应被当作最佳操作实施指南的来源。COBIT 框架强调,“保护企业的所有资产是管理层的责任,为履行这一责任以及 实现企业的期望,管理层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监控体系。” COBIT 为信息系统管理环境提供了详细的监控和监控方法。

会计信息系统bb-应收应付

11. 在应付款系统中,关于账龄区间设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序号由系统生成 B. 系统根据输入的天数生成相应的区间 C. 账龄区间不能修改和删除 D. 最后一个区间不能修改和删除 问题 2 在应付系统中,进行应付冲应付业务是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每一笔应付款的转账金额大于余额 B. 每次只能选择一个转入单位 C. 必须立即制单 D. 转账后不能恢复 问题 3 票据管理的业务处理过程中,不包含以下______业务。 A. 结算 B. 贴现 C. 转出 D. 审核 问题 4 在进行预收冲应收转账业务时,每一笔应收款的转账金额不能大于其余额。 对

错 问题 5 如果账套建立时间是2010-5-1,则应收系统启用时间可以为______。 A. 2010-5-1 B. 2010-4-30 C. 2010-5-20 D. 2010-6-1 问题 6 3. 应收管理系统与总账系统之间的关联______。 A. 应收传递凭证给总账 B. 应收系统不能查询所生成的凭证 C. 总账可以将明细期初余额传递给应收系统 D. 应收系统对所生成的凭证,可以随时删除 问题 7 10. 在应付款系统中,报警级别设置的内容应不包括______。 A. 起止比率 B. 级别名称 C. 比率 D. 起止天数 问题 8 在应付款系统中,基本科目的设置不包括______。

A. 税金科目 B. 预付科目 C. 应收科目 D. 应付科目 问题 9 在应收款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中,收款单的款项类型包括______。 A. 应收款 B. 应付款 C. 预收款 D. 其他费用 问题 10 在应收系统中,新增并保存一张应收票据的结果是系统自动增加了一张收款单。 对 错 问题 11 在应付款系统中,票据管理主要是对______进行日常的业务处理,所有涉及票据的开具、结算、转出、计息等日常处理都应该在票据管理中进行。 A. 银行本票 B. 商业承兑汇票 C. 银行承兑汇票

isaca_cisa_信息系统审计标准_审计独立性_s2

信息系统(IS)审计的专业性和进行这类审计所需的技术,要求制定出专门适用于信息系统审计的标准。推进全球适用的标准以实现这个目标是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的宗旨之一。信息系统审计标准的发展和传播是ISACA为审计业界作出专业贡献的基础。信息系统审计标准的框架提供了多层次的指引: 标准为信息系统审计和报告定义了强制性的要求。它们宣告: – 根据ISACA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职业责任的规定,信息系统审计师的执行绩效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 – 管理层和其他利益方对执业者在专业工作上的期待。 – 认证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资格持有人的相关特定要求。CISA资格持有人未能遵守上述标准的可能会导致ISACA 董事会或相应ISACA委员会对其进行调查直至最终的纪律处分。 指南为信息系统审计标准的实施提供了指引。信息系统审计师在标准的实施程序中应参考指南,同时作出职业判断,对背离标准的做法应随时提供解释。信息系统审计指南的目标是为达到信息系统审计标准提供进一步信息。 程序为信息系统审计师提供审计项目中可以遵循的步骤范例。程序文件提供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开展中如何达到相关标准的 信息,但并非硬性规定。信息系统审计程序的目标是为达到信息系统审计标准提供进一步信息。 C OBI T?资源应被当作最佳操作实施指南的来源。C OBI T框架强调,“保护企业的所有资产是管理层的责任,为履行这一责任以及实现企业的期望,管理层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监控体系。” C OBI T为信息系统管理环境提供了详细的监控和监控方法。 基于特殊的C OBI T信息技术程序选择和对C OBI T信息标准的考虑来选用与特定审计范围最相关的材料。 依C OBI T框架中所定义,以下各项由IT管理程序进行组织。C OBI T为商业及IT管理层以及信息系统审计师而计,所以它的运用有助于商业目标的理解,最佳操作实施的交流和围绕已经达成共识和广受尊重的标准参考体系的意见的形成。C OBI T包括: 监控目标—广义上所需达到的最低限度良好监控之总括和详述。 监控实施—监控目标的实务原理和“如何实现”监控目标的指南。 审计指南—对于不同监控领域,如何理解和评估各种监控,考核监控的符合性和证实失控风险的指南。 管理方针—如何运用成熟度模型,指标和关键性成功因素等方法来评估和提高IT程序执行绩效的指南。它们提供一种针对管理层的框架应用于连续性和自发性的监控自我评估,特别专注于: – 绩效衡量—IT功能支持商用需求效果如何?管理方针既可用于支持自我评估的专题研讨,也可被管理层作为IT管治方案的一部分,用以支持持续监督和程序改进的推行。 – IT监控概况—哪些IT程序是重要的?哪些是监控的关键性成功因素? – 监控意识—达不到目标会有哪些风险? – 监控基准—其他人做了什么?如何衡量和比较结果?管理方针提供了对IT绩效的范例指标,可用于商业意义上对IT执行绩效的评估。关键的目标指标可以识别并衡量IT程序的成果,同时关键的执行绩效指标可以通过衡量程序的实现者来评估程序的执行绩效。透过成熟度模型和成熟度属性提供能力评估和基准,帮助管理层衡量监控能力,找到差距并提出相应改善策略。 术语表可在ISACA的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716774639.html,/glossary上查阅。审计和审查这两个词可以互换使用。 免责声明根据ISACA职业道德规范中对职业责任的规定,ISACA设计本指南作为执行绩效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ISACA并未声明使用此产品一定会出现成功的结果。本出版物不能被视作包括所有合适的程序和测试,也不能被视作排斥通过合理引导获得同样结果的其它程序和测试。在决定任何具体的程序或测试的合理性时,监控专业人士应根据其自身的专业判断来判别由特定系统或信息技术环境产生的特定监控条件。 ISACA标准管理委员会致力于为信息系统审计标准、指南和程序的制定作出广泛的咨询。在发布任何文件之前,标准管理委员会向全球提供公开草案,供大众评论。标准管理委员会也寻求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相关人士对必要处提出咨询意见。标准管理委员会现有研发计划,欢迎ISACA成员和其它相关人士报告任何新出现问题及其所需的新标准。所有建议请电邮至 (standards@https://www.360docs.net/doc/3716774639.html,)。或传真(+1.847.253.1443)或写信(地址在文件末尾)至ISACA国际总部,收件人注明研究标准和学术关系主任。本材料于2004年10月15日颁布。

信息安全审计报告

涉密计算机安全审计报告 审计对象:xx 计算机审计日期:xxxx 年xx 月xx 日审计小组人员组成::xx 门:xxx : xxx 部门:xxx 审计主要容清单: 1. 安全策略检查2. 外部环境检查 3. 管理人员检查审计记篇二:审计报告格式审计报告格式 一、引言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防病毒产品、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安全产品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信息安全产品都是为了防御外部的入侵和 窃取。随着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技术的发展,发现由于部人员造成的泄密或入侵事件占了很大的比例, 所以防止部的非法违规行为应该与抵御外部的入侵同样地受到重视,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在网络中实现对 网络资源的使用进行审计。 在当今的网络中各种审计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例如:数据库审计、应用程序审计以及网络信息审计等,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相对单一的审计产品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对审计信 息的综合分析和综合管理能力远远不够。功能完整、管理统一,跨地区、跨网段、集中管理才是综合审 计系统最终的发展目标。 本文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安全审计系统的概念、容、实现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讨论。 二、什么是安全审计国通常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认识是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息的性、完整性、可控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抗抵赖),简称"五性" 。安全审计是这"五性"的重要保障之一,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网络资源(包括数据库、主机、操作系统、安全设备等)进行安全审计, 记录所有发生的事件,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作为系统维护以及安全防的依据。安全审计如同银行的监控系统,不论是什么人进出银行,都进行如实登记,并且每个人在银行中的行动,乃至一个茶杯的挪动都被 如实的记录,一旦有突发事件可以快速的查阅进出记录和行为记录,确定问题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 理措施。 近几年,涉密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系统中使用的设备也逐渐增多,每种设备都带有自己的审计模块,另外还有专门针对某一种网络应用设计的审计系统,如:操作系统的审计、数据库审计系统、网络 安全审计系统、应用程序审计系统等,但是都无法做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全面的安全审计,另外审计数 据格式不统一、审计分析规则无法统一定制也给系统的全面综合审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当前的 系统条件下希望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就需要对每种设备的审计模块熟练操作,并且结合多种 专用审计产品才能够做到。 为了能够方便地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就需要设计综合的安全审计系统。它的目标是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技术,实现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对网络设备、终端、数据资源等进行监控和管 理,在必要时通过多种途径向管理员发 出警告或自动采取排错措施,并且能够对历史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追踪。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潜在的攻击者起到震慑和警告的作用; 2. 对于已经发生的系统破坏行为提供有效的追究证据; 3.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有价值的系统使用日志,从而帮助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系统入侵行为或潜在的系统漏洞; 4.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系统的统计日志,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系统性能上的不足或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三、涉密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包括的容《中华人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定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 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 涉密信息

新审计准则的认识

新审计准则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3-04-25T15:43:04.71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2月供稿作者:张增升[导读] 审计准则是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联结的纽带和桥梁,新审计准则有着很强的实践性特点。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张增升 一、对审计准则新内容的理解 由于经济社会和审计环境的发展变化,新修订的审计准则立足于中国国家审计实践,增加了绩效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整改等方面的内容,主要有: (一)扩大了绩效审计的内涵和外延。新审计准则在第六条中指出要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效益性的工作目标,同时解释效益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过去政府各部门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情况下,绩效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主要是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及其他公共资源所达到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监督,揭露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突出问题,规范政府行为、减少财政资金损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随着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意味着政府业绩评价机制已从单纯的唯GDP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等综合科学发展转变。而绩效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经济活动本身产生的经济效益,还包括全方位、多角度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评价。开展绩效审计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今后效益审计将成为审计工作重中之重。新审计准则紧跟新形势,丰富了效益审计内容,为绩效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做出客观真实的审计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增加了信息系统有关的内容。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环境相对于纸质账簿环境,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顺利开展审计工作,新审计准则作出了明确规定,增加了信息系统审计有关的内容。包括: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包括了对信息技术方面整体胜任能力的要求;审计人员要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系统及其电子数据情况,并从从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方面了解信息系统控制情况;审计人员在判断重要性时,要关注信息系统设计缺陷;确定审计事项和审计应对措施包括评估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检查相关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审计人员获取的电子审计证据包括与信息系统控制相关的配置参数、反映交易记录的电子数据等;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存在重大漏洞或者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应当责成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信息系统审计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信息系统审计已日益受到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系统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和标准,限制了其发展速度。而新审计准则为在审计工作中如何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指明了方向。 二、新准则对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审计准则是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联结的纽带和桥梁,新审计准则有着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在新准则颁布实施后,我们在审计实践中积极贯彻执行,尤其是对新增内容加以重点关注。实践表明新审计准则对于保证审计项目质量,拓宽审计人员思路,创新审计方法有积极的作用。如在2011年上半年开展的某街道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组将绩效理念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全过程中,通过实地观察、统合分析,重点关注街道城市管理、社区民生等资金投入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作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的重要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成效。又如下半年开展的我区某乡镇医院绩效审计中,审计组不仅对医院固定资产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职工平均业务收入、管理费用占总支出的比率、偿债能力等医院各项经济效益指标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医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效等社会效益情况进行了深入审计。三、以新准则为方向指引,提升个人素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新形势,社会对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时代要求和现实诉求。而这一切,最后必将落实到每一名审计人员身上。作为全国成千上万审计工作者的一员,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首先要在思维方式上有所创新,破除专注微观、就事论事的思维定式,树立从宏观着眼、胸怀全局、善于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树立信息化思维方式,信息化时代需要人们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思维,它有助于人们在获取、控制、运用信息方面做出正确的抉择。对审计人员而言,信息化思维方式是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创新计算机审计方法的基础。其次在审计方法上,要破除盲人摸象、凭经验查账的落后习惯,树立总体把握、系统分析的审计模式,炼就对事物的综合分析评判能力、大局把握能力;注重揭示问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从完善制度和机制方面提针对性建议。第三要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的时代、信息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形势,把握不了发展趋势,驾驭不住审计工作的大局。因此,除掌握必要的会计审计专业技能,还必须学习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紧跟时代和审计发展的步伐。

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安徽财经大学会计中心

《会计信息化》实验课教学大纲 课程号:1050088 编写日期:2012.2 一、开设院 会计学院 二、教学对象 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专业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着重于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知识、方法与理论的讲授,着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和审计业务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时代会计师应该掌握的信息技术,了解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的含义,了解电算化的和审计的基本内容以及它在当今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掌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方法,计算机会计的基本处理技术和处理方法,掌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审计及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技术和常用的审计方法。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会计学及其实务,并具备编制一般计算机应用程序的技巧。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不是对于教材内容的死记硬背。因此,对于一些可以通过自学得以了解的内容,既不作为教师讲授的重点,也不作为考试的重点。 各章的学习重点,实际上就是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通过具体章节的指导做出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需要强调的是,各章的难点并不一定属于重点,而可能是对相关章节逻辑顺序的说明,或是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而做的初步研讨,切勿将其等同于重点,而忽略了基本知识面的掌握。再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是,电算化会计与审计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因此,对于其实际应用的关注必然高于对相关理论的关注,请学习时务必注意。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如下: (1)注意与各先行课程内容的联系,对《基础会计学》、《审计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课程与本课程内容联系紧密的相关部分,要求学生要事先复习,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知识要点。 (2)在把握会计理论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机会计与审计业务处理的特点、处理原则及其方法。任课教师应及时补充、调整教材内容中的陈旧、不当部分,做到依据大纲,而不拘泥于教材。在保证本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按时按量完成的前提下,适当补充一定内容,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在不变动教学要点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

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的实施

1. 信息系统审计的准备-审计部门 为了实施信息系统审计,需要在事前进行充足的准备,以获得良好的审计效果。 为了导入信息系统审计,事先需要进行下列的活动: ·信息系统审计的环境构建、文化导入; · IT审计师的培养; ·各种审计相关规章的整备; 信息系统审计的宗旨在于提高作为企业中枢神经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开发、运营效率,使企业能够健康地运营和发展。要使信息系统审计能够达成既定目标,上级主管 的完全授权是最重要的一环。 2. 信息系统审计的准备-被审计部门 IT审计师在实施信息系统审计的时候,常常要求被审计部门提供诸如文档之类相应的 资料作为审计依据。 被审计部门为此事先应该对文档、操作说明书等进行整理和准备。还要准备好计算机安全措施、个人信息保密措施等实施情况的说明。这些资料要尽可能让IT审计师一目了然。通常,被审计部门(信息化部门,用户部门)需要准备的东西如下面所示。当然,有关的系统设计书、程序设计说明书之类的必须保持最新的更新状态。 信息化部门: ·系统开发计划书 ·系统设计书 ·系统构成图 ·程序一览表 ·信息管理相关规章 ·操作指南 ·故障对应指南 ·计算机安全对策现状说明 用户部门: ·终端设备操作手册 ·系统输出列表 ·系统输入式样 ·系统使用指南

3. 信息系统审计的实施步骤 信息系统审计的实施步骤如下所示: 审计计划 ·基本计划(每年一度的审计计划,属于年度计划,概要性的计划) ·个别计划(个别,具体的审计实施计划,有实施细则) 审计实施 ·审计通知(实施前1-3周通知被审计部门) ·预备调查(审计实施前准备) ·审计实施(实际的审计活动) ·审计意见整备(基于审计结果的记录和文档) ·评议会(基于审计结果,与被审计部门交换本次审计意见) 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制作(完成信息系统审计报告) ·报告书提交(向上级主管提交信息系统审计报告) ·报告会(召集相应的干系人进行会议) ·改良指示(上级主管根据审计意见责令被审计部门进行相关的改良活动) ·审计追踪(IT审计师对改良情况进行检查) 4. 信息系统审计的留意点 在实施信息系统审计的时候为了确保审计高效的得以实施,必须制作相应的审计计划。 IT审计师在审计计划中必须明确审计的对象、审计目的、审计主题。 审计对象、审计主题的选定、优先度确定之类留意点可参照下面所述。 ·企业经营方针、上级主管的需求 ·信息化部门的问题、要求 ·用户部门的问题、要求 ·审计对象的业务特征 ·信息系统的重要度

信息安全审计管理程序(含表格)

信息安全审计管理程序 (ISO27001-2013) 1、目的 评价信息安全管理和实践的原则和控制,以维持公司期望的信息安全水平。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员和员工,以及所有为本公司工作,同时接触公司的信息资源的外来人员。 3、术语和定义 无 4、职责和权限 在信息安全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实施。 5、工作流程 审计包括两种检查方式: a)自我评估 b)内部/外部审计 5.1自我评估 为保持各部门内部良好的信息安全管理状态及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不符合现

象,确定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要求每个部门进行信息安全管理和实践和自我评估并根据需求采取纠正措施。 自我评估通常在信息安全委员会的统一安排下,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 自我评估通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除此以外,为了提高部门内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部门负责人也可以指定其认为必要和合适的时间进行自我评估。 各部门结合本部门的要求和工作实际,制定适合本部门的自我评估的检查表并实施,但必须包括对控制措施符合性和有效性的评估。 自我评估的结果要报告给信息安全委员会,由信息安全委员会确定纠正措施的计划并指导实施。纠正措施实施计划包括: a)对纠正措施的简单描述,包括当前控制措施与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 b)纠正措施的实施时间要求; c)纠正措施的实施负责人。 5.2内部/外部审计 信息安全委员会根据业务活动的安全需求,确定是否进行内部/外部审计。在一个年度内,若没有进行自我评估,则必须进行一次内部/外部审计。 由信息安全委员会确定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的目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是具有掌握最新信息技术并了解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计划的人或组织。一般由内审员承担。

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实行电算化成为必然趋势。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原有的内部控制已无法适应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综上所述,加强和完善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质量和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0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预示着会计技术手段必将由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会计信息化,并进一步跨越到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阶段。由此,会计的内部控制系统也应该随着电算化的发展而相应地完善起来,特别在整个网络技术强大的整体下,我们必须紧跟其后,完善我们日趋壮大的会计领域。 1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背景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我国的电算化事业起步比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状况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是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会计发展的结果,它对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大大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会计信息系统并没有改变审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但是改变了目标所应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关键在,审计套计管理系统信息化计算机应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全球进人了信息社会时代。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IT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非常重视审计工作应用高新技术,开展网上远程审计和经营风险预警建设。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电子数据处理的审计方法的应用自然就成了一门集会计、审计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综合一体的边缘学科——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域,由有着不同背景和训练水平的个体组成。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会计行为及其结果,加速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控制,是保证内部会计控制作用成否的关键。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正经历着人才和技术的挑战,如何培养一批既懂会计又懂管理、既有会计信息化知识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信息系统审计和监理比较

信息系统审计与信息系统监理的再比较 孟秀转孙强 所谓信息系统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并最有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它既包括信息系统外部审计的鉴证目标——即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保护资产安全及数据完整的鉴证,又包含内部审计的管理目标--即不仅包括被审计信息系统保护资产安全及数据完整而且包括信息系统的有效性目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依据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受业主单位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两者都可以服务于信息化建设,可以降低信息化投资风险。但目前在信息化建设领域,信息系统审计尚未被人们接受,在国内的推动中一提到审计,大家就认为是只有对会计报表的审计,似乎与IT和信息系统无关,相比较而言,人们更接受信息系统监理的概念,有些人甚至认为信息系统监理就是信息系统审计。对这两者认识的模糊,不仅影响到我国信息系统审计业的发展,而且影响到信息时代的市场经济秩序与国家安全等问题。国外没有信息系统监理的概念,在我国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借鉴工程建设监理,而信息系统审计是21世纪初从国外介绍到国内的,尽管人们对两者存在模糊认识,但目前尚未见到系统比较两者的文章,笔者想通过比较,使人们认识到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系统审计是不可替代与必不可少的,推动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是信息时代的要求。 1信息系统审计与信息系统监理的发展与实践 1.1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最早称为计算机审计,是随着计算机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应用而产生的,作为传统财务审计业务的一种辅助工具,对客户的电子化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财务报表审计人员提供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计算机对被审计单位各个业务环节的影响越来越大,计算机审计所关注的内容也从单纯的对电子的处理,延伸到对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进行了解和评价。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改变了经济、社会、文化的结构和运行方式,网上商务、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政府等相继出现,信息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们的生活、工作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攻击对手信息系统,窃取机密,借助网络非法占有财富,

信息安全审计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审计管理制度

版本变更记录

1 目的 为加强我公司信息安全及服务水平,保障信息安全及业务安全,清晰了解我公司系统运行状况,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及相关审计人员。 4 安全审计管理办法 (1)审计原则:对重要系统、核心设备、规章制度、技术要求等进行审计; (2)各部门对本部门需要审计的内容进行识别,指定专人作为审计管理员,专管本部门审计事宜; (3)信息中心安全审计员统筹公司安全审计工作,各部门审计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安全审计事宜,每月对审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向信息中心汇报审计结果; (4)信息中心安全审计员根据各部门审计管理员的审计汇报结果,进行抽查; (5)重要日志(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日志、数据库日志、业务日志、服务器审计日志、阿里云安全服务日志等)需保留至少6个月以上。

5 安全审计内容 5.1 网络安全审计 (1)对登录阿里云管理平台的用户进行审计,包括用户行为、用户权限、账户是否过期等; (2)阿里云安全服务应用防火墙相关安全日志; (3)安骑士安全监测日志及补丁修复日志; (4)数据库审计服务相关日志; (5)堡垒机用户操作日志。 5.2 服务器操作系统审计 (1)对系统登录进行审计,审计用户的登录情况,审计内容包括登陆时间、登陆用户等; (2)对服务器操作进行审计,审计用户在服务器上的操作,审计内容包括:用户、操作、事件及事件结果等; (3)对操作系统进行综合审计,审计系统的配置信息和运行情况,包括主机机器名、网络配置、用户登录、进程情况、CPU和内存使用情况、硬盘容量等; (4)对系统进程进行审计,排查异常进程、未知进程。 5.3 数据库安全审计 (1)对数据库操作进行审计,分析数据库中数据操作语法,审计数据库中对某个表、某个字段和视图进行的操作;

会计信息系统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手工环境下账务处理流程的异同 ⑴数据处理的起点与终点不同 ①手工:会计业务处理起点为原始会计凭证,以财会人员编制并上报会计报表为终点。 ②IT:起点可以是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或机制凭证,以计算机自动输出和输出固定报表为终点。 ⑵数据处理方式不同 ①手工:记账凭证有不同的财会人员按照选定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分别登记到不同的账簿中。 ②IT:数据间的运算与归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⑶数据存储方式不同 ①手工:会计数据存储在凭证,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等纸张中。 ②IT:会计数据存储在凭证文件,汇总文件等数据文件中,需要时通过查询或打印机输出 ⑷对帐的方式不同 ⑸会计资料的查询统计方式不同

2,会计科目编码设计的作用和基本原则 ⑴作用:便于反映会计间的逻辑关系 保证会计科目的唯一性 便于计算机处理和分类 节省存储空间 提高处理速度 ⑵科目编码设计的基本原则:规定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简短性原则,扩展性原则 科目编码的方法:顺序编码位数编码分组编码3,手工帐的账务处理流程及缺陷 流程: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日记总账核算形式 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 缺陷:数据大量重复 信息系统不及时

准确性差 工作强度大 4,简述凭证录入模块中应包含哪些正确性检查措施⑴凭证类型和凭证号:不同类型的凭证每月分别从1开始编号,不能重号漏号 ⑵凭证日期:凭证日期为公历日期,输入日期为非结账月份的日期 ⑶附单据数:本凭证的附件张数 ⑷摘要:输入本分录的业务说明,要求简单明了 ⑸科目:存在性检查,是不是明细帐科目的检查,与凭证类型是否相符的检查 ⑹金额:自动进行借贷平衡检查 5,凭证录入模块中有正确性检查措施的原因 在手工条件下,各单位的记账凭证有不同的分类,如收款,付款,转账等,每张凭证具有不同的格式。在计算机条件下不可能考虑所有凭证凭证类型的凭证格式。目前总账子系统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允许财会人员根据需要设置凭证类型,但一般各种凭证(收款,付款等)均采用统一的凭证格式。通过“增加”模块,

信息安全审计报告

涉密计算机安全保密审计报告 审计对象:xx计算机审计日期:xxxx年xx月xx日审计小组人员组成:姓名:xx 部门:xxx 姓名:xxx 部门:xxx 审计主要内容清单: 1. 安全策略检查 2. 外部环境检查 3. 管理人员检查 审计记录 篇二:审计报告格式 审计报告格式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防病毒产品、防火墙、 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安全产品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信息安全产品都是为了防御 外部的入侵和窃取。随着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技术的发展,发现由于内部人员造成的泄密或 入侵事件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防止内部的非法违规行为应该与抵御外部的入侵同样地受到 重视,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在网络中实现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进行审计。 在当今的网络中各种审计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例如:数据库审计、应用程序审计 以及网络信息审计等,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相对单一的审计产品有一定的 局限性,并且对审计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综合管理能力远远不够。功能完整、管理统一,跨地 区、跨网段、集中管理才是综合审计系统最终的发展目标。 本文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安全审计系统的概念、内容、实现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 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讨论。 二、什么是安全审计 国内通常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认识是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 可控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抗抵赖),简称“五性”。安全审计是这“五性”的重要保障之 一,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网络资源(包括数据库、主机、操作系统、安全设备等)进 行安全审计,记录所有发生的事件,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作为系统维护以及安全防范的依据。 安全审计如同银行的监控系统,不论是什么人进出银行,都进行如实登记,并且每个人在银 行中的行动,乃至一个茶杯的挪动都被如实的记录,一旦有突发事件可以快速的查阅进出记 录和行为记录,确定问题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近几年,涉密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系统中使用的设备也逐渐增多,每种设备都带有自己 的审计模块,另外还有专门针对某一种网络应用设计的审计系统,如:操作系统的审计、数 据库审计系统、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应用程序审计系统等,但是都无法做到对计算机信息系 统全面的安全审计,另外审计数据格式不统一、审计分析规则无法统一定制也给系统的全面 综合审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当前的系统条件下希望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 就需要对每种设备的审计模块熟练操作,并且结合多种专用审计产品才能够做到。 为了能够方便地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就需要设计综合的安全审计系统。它 的目标是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技术,实现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对网络设备、终端、数据 资源等进行监控和管理,在必要时通过多种途径向管理员发 出警告或自动采取排错措施,并且能够对历史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追踪。主要作 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潜在的攻击者起到震慑和警告的作用; 2. 对于已经发生的系统破坏行为提供有效的追究证据; 3.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有价值的系统使用日志,从而帮助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系统入侵行 为或潜在的系统漏洞; 4.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系统的统计日志,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系统性能上的不足或需要 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强烈推荐)

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信息系统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组织的信息系统及其相关的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和流程所进行的审查与评价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信息系统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信息系统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对组织是否实现信息技术管理目标进行审查和评价,并基于评价意见提出管理建议,协助组织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职责。 组织的信息技术管理目标主要包括: (一)保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战略充分反映组织的战略目标; (二)提高组织所依赖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效果与效率,合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符合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监管要求。 第五条组织中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责任是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以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监控;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

第六条从事信息系统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必要时,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可以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第七条信息系统审计可以作为独立的审计项目组织实施,也可以作为综合性内部审计项目的组成部分实施。 当信息系统审计作为综合性内部审计项目的一部分时,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当及时与其他相关内部审计人员沟通信息系统审计中的发现,并考虑依据审计结果调整其他相关审计的范围、时间及性质。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进行信息系统审计,风险评估应当贯穿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全过程。 第三章信息系统审计计划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前,需要确定审计目标并初步评估审计风险,估算完成信息系统审计或者专项审计所需的资源,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及审计活动的优先次序,明确审计组成员的职责,编制信息系统审计方案。 第十条编制信息系统审计方案时,除遵循相关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规定,还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高度依赖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关键业务流程及相关的组织战略目标; (二)信息技术管理的组织架构; (三)信息系统框架和信息系统的长期发展规划及近期发展计划; (四)信息系统及其支持的业务流程的变更情况; (五)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

2020会计继续教育业财融合的具体实施——信息系统审计

单项选择题(共 2 题) 1 在我国,审计署干部培训中心与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合作,在哪 年正式推出注册信息考试与培训()。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2003年 2 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的是()。 系统的及时性 系统的安全性 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的有效性 多选题(共 2 题) 3 下列各项属于信息系统的资源的有()。 系统文档 数据文件 消耗性材料 硬件 软件 4 下列各项属于信息审计与控制协会发布的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内容的有 ()。 信息技术管治 前期工作 审计报告 审计联合性 职业道德和标准

判断题(共 2 题) 5 数据的可靠性是指数据真实、准确和合理。() 错误 正确 6 CISA成为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重要标志。() 正确 错误 单项选择题(共 2 题) 1下列不属于获取审计证据的主要方法是()。 监督 重新执行 询问和访谈 函证 2下列关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说法错误的是()。 映像是用专门的软件测量包监控程序的执行 嵌入审计程序是在应用程序中嵌入审计模块,用于采集审计所需的信息 平行模拟是指审计人员复制被审计应用程序的功能与特点 综合测试需要在应用系统中建立一个虚拟实体,测试数据被认为是该实体数据多选题(共 2 题) 3下列各项属于获取审计证据的主要方法的有()。 分析 审核 函证 观察 监督

4下列各项属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有()。 嵌入审计程序 间断审计 实用软件 测试数据 平行模拟 判断题(共 2 题) 5函证是指审计人员间接从第三方(被询证者)获取书面答复。()错误 正确 6嵌入审计程序是在应用程序中嵌入审计模块,用于采集审计所需的信息。()正确 错误 单项选择题(共 2 题) 1下列关于获取审计证据方法中的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可以取得操作系统层、数据库管理层和应用系统层的系统运行记录 分析是指审计人员对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可以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评价其合理性,以发现问题 分析是获取审计证据最重要的方法 2下列不属于获取审计证据的主要方法是()。 重新执行 监督 询问和访谈 函证 判断题(共 2 题)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风险评价及应对研究(评审表)

目录 1.引言 1.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风险及评价 1.1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固有风险分析及评价 1.1.1.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固有风险的因素分析 1.1.2对会计信息系统固有风险的识别 1.1.3对会计信息系统固有风险的评价 1.2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控制风险分析及评价 1.2.1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控制风险因素分析 1.2.2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控制风险识别 1.2.3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控制风险评价 1.3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检查风险分析及确定 1.3.1.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检查风险的因素分析 1.3.2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检查风险的确定 2.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风险的应对. 2.1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论研究 2.1.1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研究和实践的组织与领导2.1.2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有关法规和准则2.2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 2.3开发安全实用高效的信息系统审计软件 2.4慎重对待相关工作环节 2.4.1审慎接受审计客户 2.4.2组织胜任的审计工作团队 结论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进入21世纪,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及发展,给会计学科带来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尽管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极大地改善了会计业务的处理,但同时也对会计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审计工作范围的扩大,审计中的各个要素及审计的标准和准则也随之发生变化,审计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而注册会计师必须密切关注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风险及控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规范研究等方法,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剖析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风险,并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风险进行识别和科学的评价,最后从人员配备、技术支持、方法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应对风险的一些手段。 关键字: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审计风险;应对 引言 本文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剖析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风险,并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风险进行识别,提出了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风险进行科学评价的方法,最后提出了应对风险的措施。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研究不仅是完善审计理论的需要,更是推动审计实践健康发展的需要。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风险的识别和科学评价的研究,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风险。 1、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风险及评价 传统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组成要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描述。从定量的角度看,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表示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也即AR=IR*CR*DR 这个公式描述了审计风险及组成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从定性的角度看,检查风险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对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它们在审计过程中已成为既定的事实,审计人员无法改变它们,只能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有效了解和测试,来尽量可能合理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检查风险水平,然后据此来开展实质性测试,从而降低检查风险,最终将审计风险控制于可接受的水平的目的。 1.1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固有风险分析及评价 1.1.1.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固有风险的因素分析 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情况下,发生重大错误的风险。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固有风险是指假定未对计算机会计软硬件系统进行安全控制的情况下,系统发生运行失常或数据错误等风险。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固有风险的因素包括:(1)计算机硬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