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整理.doc
历史高二重点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二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世界历史概览1.1 古代史1.2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1.3 近代与现代史二、中国近现代史概览2.1 清朝的衰落与洋务运动2.2 辛亥革命与建立中华民国2.3 近代中国的各类革命运动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中国的建设三、世界古代文明3.1 古埃及文明3.2 古希腊文明3.3 古罗马文明3.4 古印度文明3.5 古中国文明四、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4.1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技术4.2 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诗词、书法、绘画等4.3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五、近代国际关系5.1 世界两大战争及其影响5.2 冷战与东西方对立5.3 联合国与国际组织5.4 当代国际关系与全球化六、中国文化大革命6.1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背景6.2 主要事件和运动6.3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和评价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7.1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7.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封建帝国与官僚体制 7.3 社会阶级与社会变迁八、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8.1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边疆防御8.2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的变化九、二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9.1 二战爆发与日本侵华9.2 中国在二战中的抗战9.3 二战胜利后对中国的影响十、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10.1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问题10.2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10.3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现代化建设十一、世界历史的演变与趋势11.1 世界历史的主要时期划分11.2 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发展趋势11.3 世界历史对未来的启示和影响以上是历史高二重点知识点的一些概览和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系统地了解和学习历史学科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老师的指导制定更加详细和具体的学习计划,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大量阅读和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高二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第一课:介绍历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人物事迹等。
历史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包括考古学、文献学、实证研究等。
第二课:古代文明与古国早期特征古代文明是指人类历史上早期的文明形态,包括埃及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河文明等。
古国早期特征主要包括行政区划、官僚制度、宗教信仰、社会阶级等。
第三课:亚洲三大古国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初探亚洲三大古国指的是埃及、中国和印度。
这些古国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主,社会制度以分工明确、等级森严为特点。
第四课: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文明的多样性指的是不同文明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文明的统一性则是指不同文明之间存在一些共性,比如宗教信仰、礼俗仪式等。
第五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与欧洲中世纪文化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对于欧洲中世纪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希腊罗马文化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注重理性与个人的发展。
而中世纪文化则以基督教信仰为核心,强调教权与封建等级制度。
第六课:石器时代和古代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早期的时代,出现了石刀、石斧等石制工具。
而古代文明的起源在于人类学会农业,并形成了城市文明、文字系统等。
第七课:中国地理环境对农业和文明起源的影响中国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发展和文明起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使得气候和自然条件具备了农作物的多样性。
同时,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第八课:古代社会历史分期古代社会历史常根据社会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期,例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经济制度。
第九课:走向封建社会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演变。
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皇权至上、土地私有化、分封制度等。
这种社会形态长期延续至清朝灭亡。
第十课:中世纪欧洲经济与社会中世纪欧洲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经济是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
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完整版)历史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也需要讲方式方法。
为了能够方便同学们更好地记忆历史重要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内容,欢迎使用学习!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一、古代中国农业1、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2、耕作方式的发展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②春秋战国:精耕细作(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牛耕的出现③汉代的发展:汉代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东汉某些地区已出现一牛挽犁3、水利的兴修: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以农为本)②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二、古代中国手工业1、丝织业:①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②明清:在纺织业部门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冶金业①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②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冶铁技术的进步:冶炼生铁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炼钢技术。
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汉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陶瓷业①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②宋代:景德镇“瓷都”③清代:粉彩瓷器4、古代手工业的特点:①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③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⑤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三、古代中国商业1、商业的发展①唐:政治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旅往来频繁②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商运发展迅速③明清:商帮和会馆的出现(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2、城市与“市”的发展(1)唐代长安:①布局整齐,经营商业的“市”严格规定在东西两“市”,“市”与“坊”界限分明②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③县城以下,禁止设市(2)宋代东京①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____字)一、大事记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大生产政策的失败- 感化联合、三国协约和中立国协约- 西方战线、东方战线和海上战线的战争形势-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2. 十月革命及俄国内战(1917-1922)- 二月革命和临时政府- 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掌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 内战的主要战役和军事领导人- 新经济政策(NEP)和战时共产主义(战共)3.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1840-1949)-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1842)-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戊戌变法(1898)- 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成立(1911)- 五四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纲领- 北洋政府和南京政权的建立- 第二次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1924-1927)- 南京国民政府和国共内战(1927-1949)二、近代历史1.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革- 第一个鸦片战争及鸦片贸易- 西方列强侵华及租界和势力范围- 农民起义和城市暴动(例如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及洋务运动-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 改良派和维新派的思想形成及运动2. 近代中国政治变革- 自强运动和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及戊戌政变- 辛亥革命和辛亥革命后的政局- 国民党的提出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和南京国民政府3. 近代中国文化思潮-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文艺复兴和文化建设- 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知识分子的角色和思想变化4. 近代中国外交与两次世界大战- 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直接参与到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 中国和世界联盟的关系和国际地位三、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1. 伊藤博文- 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人- 《日本国宪法》的起草人- 日本实行西方政治体制的先驱2. 孙中山- 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三民主义的创立者-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中华民国的第一位临时大总统3.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中国工农红军的创立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立者和领导人4. 钱可复- 辛亥革命的重要活动家和政治家- 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之一- 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5. 蒋介石- 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 中国国民政府的领导人- 西安事变的实施者- 在国共内战中领导国民党抵抗共产党6. 徐悲鸿-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倡导者- 中国现代美术的代表人物之一7. 辛亥革命- 结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革命-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发起了中国现代化的开端8. 五四运动- 中国知识分子的抗议行动- 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运动- 启发了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变革9. 二十一条- 强迫中国接受的不平等条约- 让日本在中国拥有更大的势力范围- 引发了中国爆发的抵制运动四、国际关系与冷战1.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秩序的建立- 协约国和轴心国的对峙- 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战役- 联合国的成立- 冷战的前奏和北约的成立2. 冷战时期的国际局势- 美苏两极对峙和核武器的竞赛-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的外交政策- 古巴导弹危机和核军备控制- 英法德的国际地位和冷战对第三世界的影响3. 冷战时期的国际冲突- 印度巴基斯坦冲突- 中东战争和以色列建国-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非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和解放4. 联合国与国际合作- 联合国维和行动- 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援助和发展的问题五、古代历史1. 西方文明的起源-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特点- 埃及金字塔和希腊神庙建筑的特点2. 古代亚洲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教的起源-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古代印度和汉朝的文化交流和影响3. 古代非洲文明- 埃及文明和尼罗河文明的特点- 尼日尔河流域的文明和城邦- 西非的古代帝国和金银贸易- 文明的多样性和交流与融合4. 古代美洲文明- 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的兴起- 美洲古老的文明和建筑艺术- 美洲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高二上学期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上学期历史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1.中国近现代史部分:鸦片战争: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是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鸦片走私危害严重,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40年6月-1842年8月,中国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最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洋务运动: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代表人物有中央的恭亲王奕䜣,地方的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等。
口号前期是“自强”,后期是“求富”。
主要内容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民用工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等)。
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历史高二上册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二上册知识点总结历史高二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背景、含义、派别、影响)(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
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主张、评价、影响)(1)孔子创立(仁、礼、有教无类)(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君舟民水,仁义王道,通过学“礼”来改变。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背景、主张、措施、影响)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土地兼并问题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集权。
影响:加强了-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宋明理学(背景、影响、比较)1、程朱理学(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继承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经世致用、亡国与亡天下王夫之(著《船山遗书》)唯物论、辩证思想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
历史高二上册知识点汇总一、“开眼看世界”(背景、代表人物、目的、意义)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编译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海国图志》,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人教版高二上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1.高二上冊歷史必修一知識點(一)理學興起的社會背景:1、(危機出現)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道教廣泛傳播使儒學的統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2、魏晉南北朝以來,到唐宋達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滲透。
3、(重新光大)儒學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討匡時濟世的新儒學體系。
4、宋代重文,學術氛圍活躍。
(二)宋明理學:1、程朱理學(開創:程顥、程頤;集大成者:朱熹《四書章句集注》)(1)內容:“理”或“天理”為核心的觀念體系。
從哲學高度論證XX統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級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XX,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滅人欲。
(2)歷史地位:①南宋後逐漸發展成官方哲學。
②明初確立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③流傳到外國,影響深遠。
2、陸王心學(1)內容:南宋,陸九淵:①“心即理也”②通過“發明本心”以求理(進行內心反省)明中期,王陽明:①“致良知”,內心反省,克服私欲②知行合一(2)歷史地位:重視個體的主動作用,反對束縛,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學的評價:消極:壓抑人性,XX人生自然欲求。
積極:重視主觀意志力、崇尚氣節強調社會責任感等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同異之處:同:①內容:都是儒學的表現形式;都繼承了孔孟的”仁”“禮”思想;都認為世界本原是“理”,都強調社會秩序。
②影響:有助於維護XX統治;壓制、XX人們的自然欲求;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起積極影響。
異:①宇宙構成:理學認為宇宙萬物是由“理”和“氣”兩個方面構成的,是客觀唯心主義觀點;心學則認為“心外無物”“心即理也”,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②道德主張:理學主張人應該以外在的天理為行為規範;心學則主張人應通過內心的自省達到良知。
2.高二上冊歷史必修一知識點1、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1)收精兵統兵權歸“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衛步軍司和侍衛馬軍司三部分組成)調兵權歸樞密院掌管使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離,兵權最終由皇帝掌握。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进化-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发展- 农业革命的意义2. 古代文明的曙光- 古埃及文明的兴起与金字塔的建造-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夏、商、周三代二、古典文明的兴衰1. 希腊与罗马- 希腊城邦制度与雅典民主- 希腊哲学与文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 罗马法律与基督教的传播2. 其他古典文明-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与佛教的传播- 中国秦汉时期的统一与丝绸之路的开通- 玛雅、阿兹特克、印加文明的特点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会影响下的中世纪欧洲社会2. 东罗马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与宗教- 伊斯兰帝国的扩张与文化成就3. 中世纪晚期的变革- 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 文艺复兴的兴起与人文主义四、近现代历史的转型1.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时代-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影响-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2.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与影响3.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五、现代世界的冲突与合作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2. 冷战与国际关系- 冷战的起源与结束-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3. 全球化与当代挑战- 全球化的经济、文化影响- 当代世界的环境保护、人权、恐怖主义等挑战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需要添加适当的格式,例如标题、小标题、列表编号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大纲或学习重点对上述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总结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总结一、古代社会与文明1.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北京人遗址的发现- 农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文明的起源与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2. 早期社会的形成- 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三皇五帝时代的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的思想3. 神话与传说-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 神话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传说中的人物与事件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演变- 夏朝的奴隶制度与王位继承- 商朝的封建制度与商周的政治演变 - 周朝的封建制度与封建王朝的衰落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左传》与《战国策》的记载- 秦国的崛起与统一中国- 周朝的灭亡与秦朝的建立3.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始皇的集权制度与法家思想- 十七国时期的割据与分裂- 汉朝的王朝制度与科举制度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文化1.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技术的改进与增产- 手工业的兴起与技术进步- 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与地位2. 商业与海外贸易- 丝绸之路的诞生与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经济 - 商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文化与科学的繁荣- 古代文化经典的创作与传承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古代学术思想的演变与发展四、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征服1.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与战争 - 武器的发展与军事技术- 增援与决战的战略与战术2. 秦汉时期的征服-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 七国之乱与王莽的篡权- 汉朝的征服与边疆防御3. 北方民族对中原的入侵- 南北朝时期的战争与动乱- 蒙古帝国的崛起与扩张- 明朝的抵御与长城的建设五、中国古代的外交与交流1.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韩、赵、魏、楚等中原诸侯国的争霸 - 匈奴与匈奴崛起对汉朝的威胁- 与西方世界的贸易与交流2. 丝绸之路与中亚国家-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 中亚国家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 海上贸易与南海岛屿- 南海岛屿的探险与利用- 南海对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性- 海上贸易的影响与开放政策六、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1. 唐宋两代的繁荣与稳定- 唐朝的盛世与文化繁荣- 宋朝的科学与技术进步- 封建社会的秩序与稳定2. 近代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明清两代的政治与经济挑战- 经济、军事与文化上的外族入侵 - 社会变革与民族觉醒的起义3. 中国近代史的转折与崛起-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道路。
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知识点
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概论中国古代史是指自华夏族形成至1919年五四运动结束的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阶段。
本章节将就中国古代史的每个阶段进行概述。
二、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形态,也是人类文明的起源。
原始社会形成于约7万年前,其特征主要是以食物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人们生活在小型群体中,以部落为单位。
三、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原始社会向更高级社会形态发展的过渡阶段,也是中国古代史的第一个社会形态。
奴隶制经济的兴起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到来。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是生产力的主体,贵族是剥削阶级。
四、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指奴隶社会向农耕经济社会过渡的阶段,也是中国古代史的主要阶段。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是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主要生产力。
中国的封建社会主要有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
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史的最后阶段,它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后,结束于1919年五四运动。
在这个时期,中国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加剧,人民生活困苦。
六、其他重要历史事件除了上述阶段外,在中国古代史中还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统一秦汉、隋唐辽金等。
这些事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后世影响深远。
七、历史名人中国古代史中有很多杰出的历史名人,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比如黄帝、尧舜禹、孔子、秦始皇、刘备、唐太宗等。
他们的事迹和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历史文化遗产中国的古代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而独特,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
九、总结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和变迁。
只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当下,迎接未来的挑战。
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最全版
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最全版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1、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1)时间:19世纪。
(2)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3)发展: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时期。
2、代表人物及作品:(1)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__,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2)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还有奥地利的约翰o施特劳斯。
他被誉为“圆舞曲”,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着名。
3、歌剧的辉煌成就:(1)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了歌剧《茶花女》等,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2)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4、民族乐派的兴起:(3)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弘扬本民族特性的民族乐派。
(4)19世纪中后期,__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1、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1)时间: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爵士乐,在一次大战后受到空前欢迎。
(2)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3)发展:二次大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
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2、代表作品:(1)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
(2)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暴,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
(3)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
3、影响: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和交通的日益便捷,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
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1、电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1)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高二上学期历史笔知识点
高二上学期历史笔知识点高二上学期历史笔记知识点一、黄帝时期(公元前2697年-公元前2205年)1. 中华文明的起源:传说中的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的治理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
2. 遗物和遗迹:根据考古发现,黄帝时期的遗物和遗迹主要有玛瑙器、陶器、龙山文化、史前文化遗址等。
二、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 创造文字:夏商时期开始有了写字的能力,通过使用卜盘、卜筮和金文,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 甲骨文和青铜器:商代人民使用甲骨文刻在龟骨和兽骨上,那是我国古代文字中最早的一种。
青铜器的制作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
三、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 鲁国学派: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对中国影响深远,被称为“儒家”学派。
2. 心学和道家学派:心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注重个体心性的修养和追求长生不老。
3. 诸子百家: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学派和思想家,如墨子、荀子、韩非子等。
这些学派和思想家的产生为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始皇帝,实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初步形成。
2.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推行的文化统一政策,以秦代人的思想和行为为标准。
3. 兵马俑:秦始皇的陵墓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兵马俑,这些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代军事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1.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三国鼎立的局面导致了长期的动乱和战争。
2.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频繁的时期。
六、隋唐时期(589年-907年)1. 隋朝和唐朝的建立:隋文帝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隋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官僚制度最完善的封建王朝。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知识点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知识点一、秦朝的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国的嬴政称皇帝,建立了秦朝,结束了战国时期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对中国大部分领土的统一。
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统一思想:秦朝统一思想的核心是“法家”思想,即以法治国,重视法律的约束力和严格执行。
以法治国的思想为基础,秦朝推行了一系列法制改革,包括统一的法律制度、明确的刑罚规定等,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提升了统治的稳定性。
2. 统一文字:秦朝还制定了统一的文字,即秦篆。
秦朝通过统一文字,推动了文字的标准化和传播,对于文化的交流和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统一文字也有助于统治者掌握信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
3. 统一行政区划:秦朝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实行县官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此举使得秦朝能够更好地调动和利用地方各方面的资源,提高了秦朝的执政效率。
4.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秦朝还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统一货币方便了商品交流和贸易,统一度量衡有助于规范各地的计量单位,提升了经济发展的效率。
二、秦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1. 公子(王子)世袭制:秦朝实行公子世袭制,即君主的儿子继承王位。
这种制度使得秦朝在政治上保持稳定,有利于统一统治。
2. 中央集权:秦朝实行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皇帝拥有极高的权力,掌握军队、行政、财政等重要权力,使得国家政权稳定,能够更好地实施统一统治。
3. 徭役制:秦朝实行徭役制度,即通过征发人力物力来完成国家目标。
徭役制度给予中央强大的动员资源的能力,但同时也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导致社会不满。
4. 辟土之法:秦朝实行辟土之法,即通过开垦新的土地来增加农田面积。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5. 货币制度:秦朝实行了铜质货币制度,简化了交易手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
三、秦朝的文化和科技1. 文字的统一和标准化:秦朝通过使用秦篆汉字,实现了文字的标准化和统一,为后来的文字发展提供了基础。
历史高二上册知识点
历史高二上册知识点1. 史前时期在人类出现之前,大约在距今2500万年至2500年之间的时期,是人类进化的早期阶段。
这个时期没有文字记载,我们只能通过考古发现来了解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技术发展和社会结构。
2. 文明的起源约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一些地区的人类开始形成了早期的文明,如古埃及、古印度河流域、古中国的黄河流域等。
这些文明的特点是建立了城市,有政治组织和社会等级制度,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等。
3.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古中国文明等。
这些文明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4.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欧洲古代重要的文明,对现代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文明以城邦制度、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著称;古罗马文明则以庞大的帝国、法律制度和公共建设为特点。
5. 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欧洲是从古罗马帝国灭亡到现代资本主义形成之间的时期。
这段时期的欧洲社会主要由封建制度、天主教教会和领主、农奴组成。
在这段时期,欧洲经历了黑死病、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等一系列重要事件。
6. 东亚古代文明东亚古代文明主要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文明。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的地区之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是发生在欧洲的一场文化运动,使欧洲社会从中世纪的黑暗走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繁荣。
大航海时代是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和地理大发现的时期,欧洲人开始向其他大陆扩张殖民地。
8. 近代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近代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变革之一。
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进步,出现了机器工业和现代工业制度。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两场战争。
高二上学期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二上学期历史必背知识点高中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下面将介绍高二上学期历史必背的知识点。
一、近代史部分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其目标是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新中国。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革命宣言是《辛亥革命宣言》。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契机,爆发于1919年。
在这次运动中,学生和知识分子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口号,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呼吁民主和科学。
3.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领导。
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为中国的独立和民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现代史部分1. 五卅运动:五卅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次伟大斗争,爆发于1925年5月30日。
五卅运动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斗争,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艰苦卓越的战斗,开始于1937年,持续了8年之久。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抵抗行动,给予日本侵略者以重大打击,为世界抗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3.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抗日军人培训机构。
该大学通过培养军事人才和政治骨干,对于推动中国的抗战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近现代史部分1. 中共七大: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召开于1945年。
在这次会议上,党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取得的三次重要战役。
这三次战役对于粉碎国民党反动政权,确立中国人民政权具有重大意义。
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革命,总结了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高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公元前2070年建立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二、商代1、公元前16--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③层层分封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特点)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高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高二历史必修一通常涉及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成就,以及世界历史中的关键时期和事件。
以下是对这一课程内容的详细梳理。
一、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逐渐演变,出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明逐渐形成并发展,产生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成就。
1.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伴随着陶器的制作和文字的初步出现。
在中国,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2. 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明显,出现了奴隶制度。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奴隶社会,特别是西周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确立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3. 封建社会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汉朝继承和发展了秦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封建制度。
二、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通过连年征战,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他实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对外扩张领土,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同时推崇儒学,使儒学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
3. 三国鼎立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这一时期不仅政治斗争激烈,也是军事、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
4.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同时注重文化教育,使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
三、文化成就中国古代历史中,文化成就举世瞩目,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
1. 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成就丰富,如《诗经》、《楚辞》、《史记》等,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展现了人民的情感和智慧。
高二上学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二上学历史知识点归纳高二上学历史知识点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重点理解礼乐文化、宗法制度、百家争鸣等。
-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建立与发展,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晋朝的兴衰,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2. 中国近现代史:-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晚清的变法维新运动。
- 辛亥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的爆发与结果,中华民国的建立。
-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统治,国民革命与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等。
3. 世界古代史:-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衰落,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4. 世界近现代史:- 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艺术与科学的革命。
-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 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的贡献,科学与理性的推崇。
- 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与影响,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改变。
5. 现代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原因、过程与结果,战后的国际秩序。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爆发、主要战役与胜利,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
- 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6. 中国现代史:- 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 改革开放: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特区的设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 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
7. 历史研究方法:- 史料的搜集与分析:如何利用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进行历史研究。
- 历史解释与评价:如何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
8. 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历史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整理
【一】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背景、含义、派别、影响)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
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主张、评价、影响)
(1)孔子创立(仁、礼、有教无类)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君舟民水,仁义王道,通过学“礼”来改变。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背景、主张、措施、影响)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土地兼并问题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集权。
影响:加强了*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背景、影响、比较)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
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继承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
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经世致用、亡国与亡天下
王夫之(著《船山遗书》)唯物论、辩证思想
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
【二】
一、“开眼看世界”(背景、代表人物、目的、意义)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编译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海国图志》,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与《海国图志》: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背景、背景、含义、代表人物、目的、时间、评价)
洋务派肯定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三、维新思想(背景
①早期维新思想(背景、代表人物、主张、评价)
②维新思想的发展(背景、主张、目的、评价)
(1)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借助孔子宣传变法,反对君主*,主张君主立宪。
其思想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反对因循守旧。
(3)严复:翻译《天演论》,根据进化论宣传变法。
③实践: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三、新文化运动(背景、概况、口号、内容、评价、影响)
(1)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发表《文学革命论》。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2)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3)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白话文。
(4)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把反封建与白话文结合起来。
(5)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原因、概况、影响)
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前: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五四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宣传;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思想解放,工人运动,中共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
(注: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三】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旧三民主义(背景、含义、评价、影响、实践)
(1)基本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革命,用暴力手段*清政府;(前提)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通过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核定地价,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地价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
(特色)
(2)历史作用:指导了辛亥革命的进行,*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建立了中华民国。
2、新三民主义(背景、比较、评价)
(1)“新”的表现(与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明确提出反帝目标;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等。
(2)历史作用: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二、*思想(背景、含义、过程及内容、影响)
1、*的论著及思想主张
(1)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论著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著有:《新民主主义论》
(3)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论著有:《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思想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利于民主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取得了独立,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3、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背景、过程及内容、性质意义)
1、内容:
它包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十二大的内容、南方谈话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判断实践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对*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走上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注意与*思想的意义相比较;理论的意义包括两方面:实践活动及活动效果)
3、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景、过程及内容、作用)
1、含义: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作用:它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3、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