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

精心整理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第二单元世界陆地和海洋震。

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第三单元世界的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时间短、常变化气候:时间长、一般不变化常用的天气符号:(预报天气)P46▲陆地上日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海降0.60C,【地形因素】▲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因素】2、南、北回归线,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海陆因素】3、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因素】四、温带东岸——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

2、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

(2)人口稠密区: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以及南美洲的东部等.3、世界的人口问题:(1)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粮食短缺、毁林开荒、草场超载、生态恶化、用水紧张南部三、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英俄阿西讲法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流传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三大宗教:基都教(信仰人数最多)、伊斯兰教(在我国又叫回教或清真教)、佛教四、世界聚落,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平”,总部在美国纽约;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是: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

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在瑞士的日内瓦国际奥委会——IOC总部在瑞士的洛桑欧洲联盟——EU总部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总部在奥地利的维也纳。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经线和纬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的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的长度相等,经线标注的度数就是经度。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长度不等,标注的度数就是纬度。

二、地球仪上的方向1、面对地球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经纬网定向法:经纬网是确定地球表面某点位置的坐标系统,经线和纬线如同一个坐标平面中的x轴和y轴。

通过经纬度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点的位置。

三、经线和纬线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的长度相等。

因此,在经纬网图上,可以通过判断两条线是否为经线来判断两条线是否交汇于南北极点。

经线标注的度数就是经度。

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是0度和180度。

2、纬线:环绕地球一周并与经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长度不等,标注的度数就是纬度。

赤道是0度纬线,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

四、经纬网的应用1、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点的位置。

2、经纬网可以用于军事、航海、航空、气象等方面的定位和导航。

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身轴线一周需要24小时,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365天,产生了四季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

六、地球的四季和五带1、四季: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对应北半球的3月、6月、9月和12月。

由于地球的倾斜角度,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得四季在北半球上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2、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五带的划分基于地球的倾斜角度和太阳辐射量,热带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多,寒带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

七、地球的面积和人口1、地球的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为1.479亿平方千米。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第二单元世界陆地和海洋一、世界的陆地与海洋:(1)海洋和陆地分布:三分陆七分海(29%和71%)(2)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及分界线:P29二、海陆变迁(1)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2)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4)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第三单元世界的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时间短、常变化气候:时间长、一般不变化常用的天气符号:(预报天气)P46▲陆地上日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气温的值一月平均气温的最低值(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二、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要求能绘制和读图分析三、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纬度因素】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上气温高于海洋上气温;冬季相反。

【海陆热力差异】3、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地形因素】▲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因素】2、南、北回归线,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海陆因素】3、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因素】四、温带东岸——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温带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暖湿润。

第四单元世界居民与地区发展差异一、世界的人口:1、世界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率的大洲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小的大洲是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反映人口的增长快慢。

2、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水准,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初一地理上册主要涉及地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包括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与气象、环境问题、交通与通信、资源与能源以及人口与城市等方面。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三维几何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产生日夜更替,公转使得我们能感受到不同的季节。

3.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指东西方向的线,纬度指南北方向的线,它们是定位和测量地球表面的基本工具。

4.地球的地理区划:地球表面分为大洲、国家、地区等各种不同的行政区划单元。

二、气候与气象1.气候和气象:气候指长期而言,某一地区平均天气条件发生的规律;气象指天气现象的变化和运动。

2.气象要素:包括温度、降水量、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3.天气形势:指某一时期内某一地区的天气概况,主要由气压、风向和天气现象等要素的变化决定。

三、环境问题1.水资源和水污染: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水污染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2.大气污染:由于工业、交通和生活方式等的影响,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3.土地资源和土地退化:土地是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重要资源,但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退化。

4.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垃圾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资源循环利用能够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四、交通与通信1.交通运输方式:包括水运、陆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2.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连接各个地方和地区的道路、铁路、航线和管道等系统。

3.通信方式和工具:包括手机、电视、互联网和卫星通信等现代通信工具。

五、资源与能源1.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自然资源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物质财富,人造资源是通过人类劳动和技术创造的。

2.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水能和风能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

3.能源利用与保护:科学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建设节能型社会,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地理初一上知识点归纳

地理初一上知识点归纳

地理初一上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家园,全球共有五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地球表面被水覆盖了71%,其中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由内至外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和四季的变化。

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可以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信息展示在平面上。

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经度和纬度是地球上的坐标系统,经度从东到西,纬度从南到北。

地图上的方向可以通过指南针来确定。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地球上有许多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如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和湖泊等。

山脉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形成的,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高原是海拔较高的平坦地带,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平原是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适合农业发展。

河流是地球上的血管,它们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水分和泥沙。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

湖泊是由河流、冰川或地壳运动形成的水域,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北美洲的五大湖。

第三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

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通过开垦土地和种植作物来满足食物需求。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利用机器大规模生产商品,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地方,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快地旅行和交流,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问题。

能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化石能源的使用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总结:地理是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通过学习地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家园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地理知识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

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地球环境的变化,采取行动保护地球,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期中的必背知识点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期中的必背知识点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期中的必背知识点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期中的必背知识点
1、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因素
(2)海陆因素
(3)地形因素
⑴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降水多;高纬度气温低,降水少;
(2)海陆因素: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近海且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多,距海远和虽近海但受不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少;
3、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

沿海地区将会被淹没。

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

初中一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初中一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初中一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④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轮船行驶过来中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地球仪的知识1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交点。

2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

3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例:甲: 50°N、20°E。

北半球、东半球,中(高、中、低)纬度。

五带中属北温带。

乙: 20°S、170°W,南半球、西半球,低(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热带。

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五带划分昼夜长短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二分二至:①是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②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③是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地图版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地图版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地图版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的是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以及它的各种现象和特征。

初一地理上册主要介绍了一些基础的地理知识点,让同学们对地理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下面我们来逐步介绍这些知识点,以地图版的形式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1.世界地理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它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陆地分布在地球表面的各个大洲上,而海洋则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世界地理主要包括七大洲和五大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2.中国地理中国是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国家,它拥有各种各样的地理特征和景观。

中国地理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地带、西部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南部亚热带地区和北部寒带地区。

•东部沿海地带:中国的东部地区是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的地区,有许多大城市和重要的港口。

•西部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中国的西部地区主要是高原和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这里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

•南部亚热带地区:中国的南部地区气候较为湿热,有丰富的植被和热带水果。

•北部寒带地区:中国的北部地区气候严寒,冬季非常寒冷,夏季较为短暂。

3.自然灾害地球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它们对人类和环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初一地理上册也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造成了地壳的震动和破裂,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

•水灾:水灾包括洪水、暴雨和海啸等,它们会导致土地被淹没、农作物损坏和人员死亡。

•龙卷风:龙卷风是旋转的强风暴,它可能摧毁建筑物和破坏农作物。

•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缺乏雨水的气候现象,它导致土地干燥,农作物无法生长。

4.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通常受到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

•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地利用等。

人类通常更容易在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的地区定居。

•人文因素:人文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

初中一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初中一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初中一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1.地球纬线的周长是中纬度,长约4万km。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火星的平均半径是6371km。

2.世界面积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谢震廷是大洋州。

四大洋中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湖肚是北冰洋,纬度的大洋是北冰洋。

3.地图上如果比例尺多,则表示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七大洲中,跨方位角最广的是南极洲。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世界的岛屿是阿拉斯加。

5.陆地地势一般有五种形态,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

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6.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太空梭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

我国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宇宙飞船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地球表面上,陆地总面积占到总表面积的29%。

7.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南太平洋。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帕米尔、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8.世界上的湖泊是里海。

世界上为平均海拔的大洲南极洲,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

世界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9.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

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火卫一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0.世界上表面积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水量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世界最长的河道是尼罗河。

上面积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亚马孙河流域。

11.地球上的陆地从南半球和南半球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在地球切迹的划分上,南北半球是以北回归线划分的,东西半球是以200W、1600E划分的。

1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如果该数值小(大、小),则对人体健康有利。

初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学期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如下:
1. 地球和地理坐标系: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理经纬度和坐标系的概念
- 地球上的时区和标准时间
2. 世界地理基础知识:
- 世界的大洲和大洋
- 世界人口和人口分布特点
- 世界主要国家和其特点
- 世界主要城市和主要景点
3.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
-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
- 中国的地形和地貌
- 中国的气候和气候区划
-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 中国的山脉和高原
4. 中国的分区划分:
- 中国的四大地理分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 中国的五个自然区(东北平原、黄河平原、长江平原、西南高原、青藏高原)
- 中国的两个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中部地区)
5.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现象
- 城市和乡村的对比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6. 地图的基本知识:
- 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比例尺、图例、方向指示、纬度和经度等)
- 地图的种类和用途(平面地图、立体地图、气候地图、交通地图等)
这些知识点是初一地理上学期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对世界和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环境关系的学科,通过学习地理可以使孩子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下面是一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第一单元: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家乡是指一个人出生和长大的地方,我们要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并且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1. 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在哪个国家,哪个省份或者城市。

2. 家乡的地貌:了解家乡是山地、平原、丘陵还是高原。

3. 家乡的水系:了解家乡有没有河流、湖泊等水体。

4. 家乡的气候:了解家乡的气候是寒冷还是温暖,湿润还是干燥。

第二单元:四季的变化四季的变化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了解四季的变化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

1. 春天:了解春天的气温、天气、植物的变化。

2. 夏天:了解夏天的气温、天气、植物的变化。

3. 秋天:了解秋天的气温、天气、植物的变化。

4. 冬天:了解冬天的气温、天气、植物的变化。

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了解自己的国家是每个人的基本常识,通过学习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可以对国家有更深入的了解。

1. 国家的位置:了解国家的地理位置,国境线长什么样。

2. 国家的地貌:了解国家的地貌特点,比如山地、平原、高原等。

3. 国家的气候:了解国家的气候特点,比如寒冷、温暖、湿润等。

4. 国家的历史文化: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比如传统节日、名胜古迹等。

第四单元:地图的使用地图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平面图,通过学习地图的使用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1. 地图的符号:了解地图上常用的符号,比如表示山、河流、湖泊等。

2. 地理位置的判断:通过地图来判断一个地方的位置,比如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

3. 地图的比例尺: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估算地图上距离的实际长度。

4. 地图的方位:了解地图上的方位,比如东、南、西、北等。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学习,一年级的孩子们可以初步认识地理学科,对自己所在的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总结(精华版)

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总结(精华版)

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总结(精华版)地球与人类
-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有大陆和海洋。

- 人类是地球上的居民,我们需要保护地球。

- 地球有四个方向:东、南、西、北。

陆地与水域
- 陆地是指地球上没有被海水淹没的部分。

- 地球上75%的面积是海洋。

- 海洋是指地球上被海水包围的地区。

天气与气候
- 天气指的是一天之内的气候变化。

- 气候指的是一个地区很长时间的天气状况。

- 天气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

大洲与国家
- 大洲是地球上的七大陆。

-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

- 国家是大洲上的独立政治实体。

城市与乡村
- 城市是人口较多、建筑物密集的地方。

- 乡村是人口较少、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

- 城市和乡村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发展特点。

地理特征与环境保护
- 地理特征指的是地球上的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

-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交通与通信
- 交通是指人们出行和物资运输的方式和工具。

- 通信是指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工具进行信息传递。

-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使世界变得更加紧密连接。

地图与方位
- 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可以用来表示地理位置和方向。

- 方位指的是某一点相对于其他点的位置关系。

- 地图和方位可以帮助我们导航和了解地理信息。

一年级地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地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地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注意: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应根据教材具体内容来进行归纳)一、磁铁与罗盘1. 磁铁的特点:有吸引和排斥的作用。

2. 磁铁的指向:有一个北极和一个南极,磁力线从北极出发,经南极返回。

3. 罗盘:是一种利用磁铁特性制作的指南针,可以用来指示地理方向。

二、大地的特征1.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近似球体,有北极和南极两个点。

2. 大陆与海洋:地球表面主要分布有大陆和海洋。

3. 大陆的特征:大陆面积较大,陆地上有山脉、平原、丘陵等地势形态,生长着各种植物和动物。

三、水源1. 水的来源:主要来自雨水、河水、湖水和海水。

2. 水的用途:人们生活、生产和交通中都需要水资源。

3. 水的循环:通过蒸发、降水和地下水运动等方式,水在地球上进行循环。

四、自然灾害1. 水灾:洪水和暴雨等造成的涝灾情况。

2. 火灾:大火和森林火灾等造成的火灾情况。

3. 风灾:台风和龙卷风等强风造成的破坏情况。

4. 地震:地壳发生断裂或移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五、四季变化1. 春季:气温回升,大地回春,植物开始萌发生长。

2. 夏季:天气炎热,阳光强烈,大部分地区多雨。

3.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植物叶子变黄并飘落。

4. 冬季:气温寒冷,降雪和结冰现象较为常见。

六、交通工具1. 脚踏车:一种通过脚踏踩动使车轮转动的交通工具。

2. 汽车:一种通过内燃机驱动车轮转动的交通工具。

3. 火车:一种沿轨道行驶的交通工具,可以运载大量货物和乘客。

4. 船舶:一种在水上行驶的交通工具,可用于海洋和内陆水域。

七、家乡的特点1. 家乡的位置:介绍家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方位。

2. 家乡的自然环境:描述家乡的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风景。

3. 家乡的人文特点:介绍家乡的人口、语言、风俗习惯、特色建筑等文化特点。

八、地球村1. 互联网的作用: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实现信息传递、交流和全球互联。

2. 多样性的理解:地球上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构成了多样性的丰富性。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 /公转绕什么转:地轴 /太阳方向: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周期 : 约24小时 /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初一上学期地理知识点

初一上学期地理知识点

初一上学期地理知识点初一上学期的地理课程主要围绕地球和地图、气候、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和人文地理等方面展开。

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概述: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

-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 经纬度:经纬度是确定地球表面位置的坐标系统。

2. 气候:-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气候等。

- 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

-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建筑、交通等。

3. 地形地貌:- 地形分类: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 地貌特征:如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流域等。

- 地形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分类: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 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同地区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特点。

-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5. 人文地理:- 人口分布: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特点。

- 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影响及城市布局。

- 农业地理: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和农业生产条件。

6. 中国的地理概况:- 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中国的地形特征:包括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

- 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的气候类型,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等。

7. 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的类型: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

这些知识点为初一学生提供了地理学科的基础框架,帮助他们理解地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非常有趣且实用的学科,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

以下是初一上学期地理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2、纬线和经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纬度和经度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 0°纬线,向北向南各划分 90°,赤道以北是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是南纬,用“S”表示。

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 180°,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是西经,用“W”表示。

4、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东西半球的划分: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

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 24 小时,也就是一天。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2、地球的公转定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 365 天,也就是一年。

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三、地图的阅读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方向:通常有三种表示方向的方法,即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文字说明部分。

初一上册地理必考重点归纳

初一上册地理必考重点归纳

初一上册地理必考重点归纳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可能会对地理的学习感到困难,下面总结了初一上册地理必考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纬度和经度1.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2.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5.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P9中的图1.15)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2、地球的公转(P11中的图1.19)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⑸产生的现象: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
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水平着的,以赤
道为分界线,分为北、南半球。

(我国北半球,也在南半球)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的纬度
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
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
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自转 /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 /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 /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
(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能够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