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穴位

合集下载

手太阴肺经养生 肺经各穴位的位置与作用

手太阴肺经养生 肺经各穴位的位置与作用

手太阴肺经养生肺经各穴位的位置与作用
*导读:肺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位于胸腔。

而肺经又与各经络之间有联系,而且肺经对人体有很大的作用。

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关于手太阴肺经的经络养生知识。

……
手太阴肺经经脉的循行路线:
起始于中焦(腹部),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至肘中后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

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

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

肺经上各穴位的取穴位置与作用。

——太渊穴
位于腕部,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掌心向上,腕横纹外侧摸到桡动脉,其外侧即是。

主治于通调血脉,止咳化痰。

主治脉管炎、肺炎、心动过速、神经性皮炎。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揉太渊3分钟,直至穴位处有酸胀
感,能很快缓解咳喘。

用拇指及指甲尖掐按太渊,每次卜3分钟,可预防心肺疾病。

手腕部三个重要穴位:太渊穴、大陵穴、神门穴

手腕部三个重要穴位:太渊穴、大陵穴、神门穴

手腕部三个重要穴位:太渊穴、大陵穴、神门穴手腕部位三个重要穴位:太渊穴大陵穴神门穴1:手太阴肺经太渊穴太渊穴归属于手太阴肺经,位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肺之原穴,百脉之会。

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主治病症:此穴的主治病症为:指压太渊穴,对于腕部疾病有疗效。

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1穴名析太渊穴又名大泉(《千金翼方》),“太”者“大”也;“渊”者“深谷”也。

言太渊说明此处为肺经经气甚为博大而且深也。

在中医的四诊中,脉诊由三部九候法发展成为独取寸口法,也正说明了太渊在人体气血循行中的重要性。

2穴性析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腧穴。

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肺主气、司呼吸,气为血帅,本穴开于寅,得气最先,故在人体穴位中占有重要地位。

2.1输穴太渊在肺经的五输穴中居于第三位,位于腕关节部位,属肺经,为肺经经气渐盛之处,五输穴中“输主体重节痛”,故而本穴对于因肺经或肺脏病变所导致的肢体沉重,关节酸痛等证有良好疗效,如外感风湿肢体酸困疼痛,咳嗽气喘所致的胸胁胀满疼痛。

2.2原穴、肺经母穴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原穴是指脏腑元气经过、输注和留止的部位;太渊为肺经原穴,故而是肺经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动力之所在。

另外,根据五输配五行,阴经以输代原,可以推出,太渊在肺的五输穴中性属土,而肺在五行中属金,故太渊又可称肺经母穴,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基本原则,凡是对于肺脏或肺经的虚损性疾患,如久病体虚易感,肺虚流涕,久咳所致的胸胁隐痛气喘卫外不固,汗出畏风等具有良好的疗效,中风患者气息微弱或声鼾并有间断。

2.3八会穴在八会穴中,脉会太渊。

脉象为气血在脉中运行时的外在表现,肺朝百脉,主人一身之气,气为血帅,故而本穴对于无脉证以及由于气血不足所致的疾病,凡表现为脉象细、微、弱等均有一定疗效。

3临床应用:3.1针法析:关于太渊穴的针刺方法,鉴于局部解剖情况,比较适合采用指切进行法行捻转补泻法,尤其对于脉象微弱的患者,在进行捻转补法的同时,以左手食、中、无名三指在局部体验脉象的变化情况,从临床观察来看,脉象虚弱无力者,在连续施以捻转补法3~5分钟,脉象均会变得粗大有力,而对于因体质虚弱者,如中风患者属本虚标实,脉象表现为洪大有力但中空的患者,经用捻转补法后,脉象会变得虚、细、弱,而伴随着患者呼吸变得平稳深沉。

经络腧穴基本知识—手太阴肺经

经络腧穴基本知识—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一) 经脉概述
肺经——在体内属肺络大肠
手太阴——从胸走手。
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
在胸部接足厥阴肝经,
在手端交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
(二)经脉循行
1、原文 《灵枢·经脉》肺手太
阴之脉: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还循胃口, 上膈属肺。
4、经脉特点
①起于中焦 ②横出腋下 ③入寸口
5、病候归纳
脏腑病:肺胀满、喘、咳、上气、烦心、 小便数而欠、溺色变、中风。
经脉病:缺盆中痛、肩背痛、臑臂内前廉 痛厥,掌中热。
6、主 治 归 纳
1、呼吸系统的疾病:感冒,咽喉肿痛,咳 嗽,哮喘,咯血等。
2、经脉所过部位的病变:胸痛,缺盆中 痛,肩背痛,上肢内侧前缘痛
刺灸:直刺0.5—0.8寸。少 灸。
机理:鱼际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火穴,因肺主 一身之气,故鱼际穴可理气清肺利咽喉。治 疗以上诸症。
11.少商
(三)腧穴的定位
定位:拇指桡侧,距指甲
角0.1寸。
特性:井穴
主治:①咽喉肿痛 咳喘
②急救:中风 昏迷 中暑
③高热抽搐 癫狂痫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出 血。可灸。
机理: 少商是手太阴肺经井木穴,《灵 枢·经别》篇日:“手太阴之正,别人渊腋少 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太阳,上出缺盆,循
喉咙,复合阳明”。鼻为肺之窍,肺与大肠
相表哩,手阳明大肠经上挟鼻孔。井穴具有
泻热开窍之功。因此,少商穴可清肺热,利
咽喉,消散肺胃郁热,通畅肺经气血,故对 咽喉病、鼻衄及上肢、指端麻木有较好效果。
3、其它病变:无脉症。
5.尺泽(鬼受、鬼堂) (三)腧穴的定位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

经络腧穴学重点穴位

经络腧穴学重点穴位

重点穴位1手太阴肺经1中府:肺之募穴。

【定位】胸前臂外上方,云门下一寸,距前正中心线6寸。

【主治】咳嗽,气喘,肩背胸痛。

2尺泽:肺之合穴。

【定位】肘横纹上肱二头肌桡侧缘处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肘臂挛痛。

3孔最:郄穴【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肘臂挛痛。

4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齿痛,项强。

5太渊:输穴,原穴,脉会。

【定位】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6少商:井穴【定位】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

高热,昏迷。

2手阳明大肠经7商阳:井穴。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

热病。

8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一二掌骨之间,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

热病,便秘。

9阳溪:【定位】腕背横纹桡侧,拇指向上翘起时,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

手腕痛。

头痛。

10偏历:络穴。

【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

【主治】耳鸣,耳聋,喉痛。

手臂酸痛。

11手三里【定位】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主治】腹痛,腹泻,齿痛。

12曲池:合穴。

【定位】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侧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

湿疹。

13肩髃【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手臂挛急。

14迎香【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鼽衄。

胆道蛔虫症。

3足阳明胃经15承泣【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眼睑瞤动,目赤肿痛,夜盲,迎风流泪等目疾。

口眼歪斜,16四白【定位】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瞤动,迎风流泪等目疾。

第三讲 【第9节】 手太阴肺经经穴篇 孔最穴

第三讲 【第9节】 手太阴肺经经穴篇 孔最穴

第三讲【第9节】手太阴肺经经穴篇孔最穴杏林春雨第040期每天一期第三讲【第9节】手太阴肺经经穴篇孔最穴【名称】:孔最【归经】:肺经穴【拼音】:Kǒng zuì【国际标准代号】:LU06【特点】:肺经之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刺灸法】:直刺0.5~l寸【针灸穴位全真解】孔最,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属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之郄穴。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和头静脉,桡动、静脉。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痛,肘臂痛。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名称释义】1.孔最。

孔,孔隙也。

最,多也。

本穴为肺经之穴,肺之时序应秋,其性燥,肺经所过之处其土(肌肉)亦燥(肺经之地为西方之地),尺泽穴流来的地部经水大部分渗透漏入脾土之中,脾土在承运地部的经水时如过筛一般,故名孔最。

2.肺经郄穴。

郄,空隙也。

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而承运本穴经水的地部脾土性干燥,经水流经本穴时大部分漏失脾土之中,脾土如有众多空隙一般,故为肺经郄穴。

【腧穴简便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功能作用】此穴是肺经脉气所发,肺经经气深聚之处,为肺经之郄穴,善治肺经肺脏之急重症和相关的血证,具有肃降肺气,清泻肺热,凉血止血之功,故此穴能泻肺热、降肺气、宣窍络,而达消肿止痛、开音利咽之效。

因肺主皮毛,肺气调和,毛窍玄府(汗孔)才能开阖正常。

当热邪壅肺,闭阻腠理,玄府不通而致发热无汗、头痛,可用此穴清泻肺热,宣散肺气,开泄腠理,通达玄府,发汗解表而治疗热病无汗、头痛。

因痔疮乃大肠末端长期气滞,形成血瘀所致。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有宣畅大肠气机的作用。

孔最为肺经郄穴,宣畅肺气作用较强,又善治血分病,故可调气行瘀、活血止血而用于痔疮。

【主治病证】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失音;热病无汗、头痛;痔疮;肘臂挛痛等病症。

腧穴穴位主治和图

腧穴穴位主治和图

手太阴肺经、穴一、经脉循行:《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二、主治概要:肺系疾患,如咳、喘、咯血、咽喉痛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1.中府(LUl)肺之募穴【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l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

2.尺泽(LU5)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肺系实热证;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3.孔最(LU6)郄穴【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肘臂挛痛。

4.列缺(LU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5.太渊(LU9)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6.鱼际(LUl0)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小儿疳积。

 7.少商(LUll)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鼻衄、热病、昏迷等肺系实热证;癫狂。

手厥阴心包经、穴 一、经脉循行:《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1-手太阴肺经

1-手太阴肺经

三、本经腧穴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 部的外上方, 部的外上方,上肢的掌 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 桡侧。起于中府, 桡侧。起于中府,止于 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11个穴位 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手 太 阴 肺 经 穴
肺 经 胸 穴 图
☻中府(LU1) 中府(LU1)
[类属 肺募穴 类属] 类属 [定位 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 寸,平第一 定位] 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 定位 肋间隙处。 肋间隙处。In the first intercostal space,6 cun , lateral to the anterior midline. [功效 宣肺理气,平喘止咳,清肺泻热 功效] 宣肺理气,平喘止咳, 功效
0.5— [操作] 向肘部斜刺0.5—0.8寸。 操作] 向肘部斜刺0.5 0.8寸
Puncture obliquely toward the elbow 0.5~0.8 cun.
☻列缺(LU7) 列缺(LU7)
简便取法:两虎口相交, 简便取法:两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 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是穴。 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是穴。
肺 经 上 臂 穴 图
☻尺泽(LU5) 尺泽(LU5)
[类属] 合穴 类属]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On the cubital crease,the radial aspect of the tendon , of the biceps m.of the arm. . [功效] 清肺泻热,舒筋利节,和胃降逆 功效] 清肺泻热,舒筋利节,
☻鱼际(LU10) 鱼际(LU10)

人体14经穴位拼音

人体14经穴位拼音

人体14经穴位拼音1,手太阴肺经: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中府zhōngfǔ、云yún门mãn、天tiān府fǔ、侠xiá白bái 、尺chǐ泽zã、孔kǒng最zuì、列liâ缺quē、经jīng 渠qú、太tài渊yuān 、鱼yú际jì、少shào商shāng2,手阳明大肠经: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商shāng阳yáng 、二âr间jiān 、三间sānjiān 、合谷hãgǔ、阳溪yángxī、偏历piānlì、温溜wēnliū、下廉xiàlián、上廉shànglián、手三里shǒusānlǐ、曲qū池chí、肘髎zhǒuliáo、手五里shǒuwǔlǐ、臂臑bìnào 、肩jiān髃yú、巨jù骨gǔ、天tiān鼎dǐng 、扶fú突tū、口kǒu禾hã髎liáo 、迎y íng香xiāng3,足阳明胃经: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 :承chãng泣qì、四白sìbái 、巨髎j ùliáo 、地仓dìcāng 、大迎dàyíng、颊车jiáchē、下关xiàguān、头维tïuwãi、人迎rãny íng 、水突shuǐtū、气qì舍shâ、缺盆quēpãn、气qì户hù、库kù房fáng、屋wū翳yì、膺窗yīngchuāng、乳中rǔzhōng、乳根rǔgēn、不容bùrïng、承满chãngmǎn、梁门liángmãn、关guān门mãn 、太tài乙yǐ、滑肉门huárîumãn、天枢tiānshū、外陵wàilíng 、大dà巨jù、水shuǐ道dào 、归guī来lái 、气qì冲chōng、髀bì关guān、伏fú兔tù、阴yīn 市shì、梁丘liángqiū、犊dú鼻bí、足三里zúsānlǐ、上巨虚shàngjùxū、条口tiáokǒu 、下巨虚xiàjùxū、丰fēng 隆lïng 、解jiě溪xī、冲chōng阳yáng 、陷xiàn谷gǔ、内nâi 庭tíng 、厉lì兑duì4,足太阴脾经:本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 本经穴位:隐白yǐnbái 、大都dàdōu、太白tàibái、公孙gōngsūn、商丘shāngqiū、三阴交sānyīnjiāo、漏谷lîugǔ、地机dìjī、阴陵泉yīnlíngquán、血海xuâhǎi 、箕门jīmãn 、冲门chōngmãn 、府fǔ舍shâ、腹结f ùjiã、大横dàhãng 、腹fù哀āi 、食shí窦dîu 、天tiān溪xī、胸xiōng乡xiāng 、周zhōu荣rïng 、大dà包bāo5,手少阴心经: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 本经穴位:极jí泉quán 、青qīng灵líng 、少shào海hǎi 、灵líng道dào 、通tōng里lǐ、阴yīn郄xì、神shãn门mãn 、少shào 府fǔ、少shào冲chōng6,手太阳小肠经: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 本经穴位:少shào泽zã、前qián谷g ǔ、后hîu溪xī、腕wàn骨gǔ、阳yáng谷gǔ、养yǎng老lǎo、支zhī正zhâng、小xiǎo海hǎi、肩jiān贞zhēn 、臑nào俞shū、天宗tiānzōng、秉bǐng风fēng、曲qū垣yuán 、肩jiān外wài俞shū、肩jiān中zhōng 俞shū、天tiān窗chuāng 、天tiān容rïng 、颧quán髎liáo 、听tīng宫gōng7,足太阳膀胱经: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 本经穴位:睛明jīngmíng 、攒cuán 竹zhú、眉冲mãichōng、曲qū差chā、五处wǔchù、承光chãngguāng、通天tōngtiān、络却luîquâ、玉枕yùzhěn、天柱tiānzhù、大杼dàzhù、风门fēngmãn、肺俞fâishū、厥阴俞juãyīnshū、心俞xīnshū、督俞dūshū、膈俞gãshū、肝俞gānshū、胆俞dǎnshū、脾俞písh ū、胃俞wâishū、三焦俞sānjiāoshū、肾shân俞shū、气海俞qìhǎishū、大肠俞dàchángshū、关元俞guānyuánshū、小肠俞xiǎochángshū、膀páng胱guāng俞shū、中zhōng膂lǚ俞shū、白bái环huán俞shū、上髎shàngliáo 、次髎cìliáo 、中髎zhōngliáo 、下髎xiàliáo、会阳huìyáng 、承扶chãngfú、殷门yīnmãn 、浮fú郄xì、委阳wěiyáng 、委中wěizhōng 、附分fùfēn 、魄户pîhù、膏肓gāohuāng、神堂shãntáng、譩yì譆xī、膈关gãguān、魂门húnmãn、阳纲yánggāng、意yì舍shâ、胃仓wâicāng、肓门huāngmãn、志室zhìshì、胞肓bāohuāng、秩边zhìbiān、合阳hãyáng、承筋chãngjīn、承山chãngshān 、飞扬fēiyáng 、跗阳fūyáng 、昆仑kūnlún 、仆pú参cān 、申shēn脉mài 、金jīn 门m ãn 、京jīng骨gǔ、束shù骨gǔ、足zú通tōng骨gǔ、至zhì阴yīn8,足少阴肾经: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本经穴位:涌泉yǒngquán 、然谷r ángǔ、太溪tàixī、大钟dàzhōng、水泉shuǐquán、照海zhàohǎi、复溜fùliū、交信jiāoxìn、筑宾zhùbīn、阴谷yīngǔ、横骨hãnggǔ、大赫dàhâ、气穴qìxuã、四满sìmǎn、中注zh ōngzhù、肓俞huāngshū、商shāng曲qū、石关shíguān、阴都yīndōu、腹通谷fùtōnggǔ、幽门yōumãn 、步廊bùláng 、神封shãnfēng 、灵墟língxū、神藏shãncáng 、彧中yùzh ōng 、俞府shūfǔ9,手厥阴心包经: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本经穴位:天tiān池chí、天tiān 泉quán 、曲qū泽zã、郄xì门mãn 、间jiān使shǐ、内nâi关guān 、大dà陵líng 、劳láo宫gōng 、中zhōng冲chōng10,手少阳三焦经: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本经穴位:关冲guānchōng 、液门yâmãn、中渚zhōngzhǔ、阳池yángchí、外关wàiguān 、支沟zhīgōu 、会宗huìzōng、三阳络sānyángluî、四渎sìdú、天井tiānjǐng、清冷渊qīnglěngyuān 、消泺xiāoluî、臑nào会huì、肩髎jiānliáo 、天髎tiānliáo、天tiān牖yǒu 、翳yì风fēng 、瘛chì脉m ài 、颅lú息xī、角jiǎo孙sūn 、耳ěr门mãn 、耳ěr和hã髎liáo 、丝sī竹zhú空kōng 11,足少阳胆经:本经一侧44穴(左右两侧共88穴)本经穴位:瞳子髎tïngziliáo 、听会tīnghuì、上关shàngguān 、颔hàn厌yàn 、悬颅xuánlú、悬厘xuánlí、曲qū鬓b ìn、率谷shuàigǔ、天冲tiānchōng、浮白fúbái 、头窍阴tïuqiàoyīn 、完骨wángǔ、本神běnshãn 、阳白yángbái 、头临泣tïulínqì、目窗mùchuāng、正营zhângyíng、承灵chãnglíng 、脑空nǎokōng、风池fēngchí、肩井jiānjǐng、渊腋yuānyâ、辄筋zhãjīn、日月r ìyuâ、京门jīngmãn 、带脉dàimài 、五枢wǔshū、维道wãidào 、居髎jūliáo 、环跳hu ántiào 、风市fēngshì、中渎zhōngdú、膝阳关xīyángguān、阳陵泉yánglíngquán、阳交yángjiāo 、外丘wàiqiū、光明guāngmíng、阳辅yángfǔ、悬钟xuánzhōng 、丘墟qiūxū、足临泣zúlínqì、地五会dìwǔhuì、侠溪xiáxī、足窍阴zúqiàoyīn12,足厥阴肝经:本经一侧14穴(左右两侧共28穴)本经穴位:大敦dàdūn 、行xíng 间jiān 、太冲tàichōng 、中封zhōngfēng 、蠡沟lígōu 、中zhōng都dū、膝关xīguān 、曲qū泉quán 、阴包yīnbāo 、足五里zúwǔlǐ、阴廉yīnlián 、急脉jímài 、章门zhāngm ãn 、期门qīmãn13,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本经穴,1名1穴,计28穴本经穴位:长强chángqiáng 、腰yāo俞shū、腰阳关yāoyángguān 、命门mìngmãn、悬枢xuánshū、脊中jǐzhōng、中枢zhōngshū、筋缩jīnsuō、至阳zhìyáng、灵台língtái、神道shãndào、身柱shēnzhù、陶道táodào、大椎dàzhuī、哑门yǎmãn、风府fēngfǔ、脑户nǎohù、强间qi ángjiān、后顶hîudǐng、百会bǎihuì、前顶qiándǐng 、囟会xìnhuì、上星shàngxīng 、庭神shãntíng 、素髎sùliáo 、水沟shuǐgōu 、兑端duìduān 、龈交yínjiāo14,任脉:“奇经八脉”之一,“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

手太阴肺经按摩穴位图

手太阴肺经按摩穴位图

手太阴肺经按摩穴位图(附图在第四页)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之一,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左右各11穴。

本经循行路线: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转回,沿胃上口过膈肌,属于肺,由“肺系”横出向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拇指内侧端。

本经所主病候: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痛,缺盆部及手臂前侧桡侧缘痛,肩、背寒痛。

本经主治病证:肺、胸、咽喉。

中府(手太阴肺经穴;肺之募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的交会穴)位置: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肩背痛,腹胀,哎逆,喉痹,浮肿。

云门(手太阴肺经穴)位置:胸前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热。

天府(手太阴肺经穴)位置: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展3寸处。

主治:气喘,鼻衄,吐血,瘿气,上臂内侧痛。

侠白(手太阴肺经穴)位置: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展4寸处;或肘横纹上展5寸处。

主治:咳嗽,气短,气喘,干呕,烦满,心痛,上臂内侧痛。

尺泽(手太阴肺经穴;合穴)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舌干,胸胁胀满,吐泻,小儿惊风,肘臂挛痛,乳痛。

孔最(手太阴肺经穴;郄穴)位置:小臂掌面桡侧,尺泽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与太渊穴(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连线上,腕横纹上展7寸。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失音,热病无汗,头痛,肘臂挛痛,痔疮。

列缺(手太阴肺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位置:小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展1.5寸,肱桡肌与拇长肌肌腱之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掌中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项强,惊痫,溺血,小便热,阴茎痛,齿痛。

经渠(手太阴肺经穴;经穴)位置:小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展1寸。

穴位治百病:手太阴肺经经穴

穴位治百病:手太阴肺经经穴

⽳位治百病:⼿太阴肺经经⽳⽳位治百病:⼿太阴肺经经⽳⼿太阴肺经经⽳⼿太阴肺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与肺、⼤肠、喉咙等器官的联系紧密。

如果把⼈体⽐喻成⼀个家,那么肺经⼀定是个称职的管家。

所有⼊⼝的⾷物,经过胃部的消化之后,哪些有⽤,哪些没⽤;哪些保留,哪些扔掉,都有它来掌握。

不仅如此,⼿太阴肺经还起到帮助肺⽓宜发,调理全⾝⽓⾎的作⽤,呼吸系统疾病都可以找它来帮忙。

⼿太阴肺经调呼疗吸的通脉⼿太阴肺经,主要功能是帮助肺⽓宜发,调理全⾝⽓⾎,是⼈体最为重要的⼀条经脉。

它不仅能够反映肺的疾病,⽽且还能够治疗和保健呼吸系统。

⼿太阴肺经的循⾏肺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左右共计22⽳。

其循⾏路线是从胸⾛⼿,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肠,然后回过来沿着胃上⼝,穿过横膈膜,⼊属于肺脏⽓管,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脉络)横出腋下,沿着上臂内侧前缘下⾏,进⼊⼨⼝(⼿腕部桡动脉搏动处,即中医把脉处),经过鱼际,沿着其边缘,到达⼤拇指末端。

肺经还有⼀条⽀脉,它从⼿腕⾻处的列缺⽳分出,⼀直沿着掌背⾛向⾷指指端,与⼿阳明⼤肠经相接。

⼿太阴肺经上的疾病肺经与肺、⼤肠、喉咙等器官的联系紧密,只要保证肺经的畅通⽆阻,就可以保证这些器官功能的正常。

⽽当肺经异常不通时,⼈的⾝体会出现以下这些⽑病。

外经病的症状是:沿肺经循⾏路线上,锁⾻上窝、上臂、前臂内侧上缘,有⿇⽊、疼痛、发冷、酸胀等异常感觉。

脏腑病的症状是:当本经经⽓出现异常时,会感到胸闷、咳嗽、⽓喘、⽓短、⼼烦不安;⽽⼜因为肺与⼝腔和⿐⼦相通,所以也会出现感冒、⿐塞、伤风怕冷、流涕等症状。

由于肺经主要联系着肺脏,因此这条经脉上的腧⽳都能够治疗咳喘、上⽓、烦⼼、咽喉痛等肺系疾病。

肺经与⼤肠经互为表⾥,所以如果⽣了肺病,还会影响到⼤肠的相关功能,进⽽发⽣便秘、泄泻等疾病。

由于肺在志主悲,所以肺经经⽓也有调节⼈的情绪的作⽤。

当情绪异常时,可以尝试着做⼀些有强⾝健体作⽤的⽓功和导引术。

第三讲 【第14节】 手太阴肺经经穴篇 少商穴

第三讲 【第14节】 手太阴肺经经穴篇 少商穴

第三讲【第14节】手太阴肺经经穴篇少商穴杏林春雨第045期每天一期第三讲【第14节】手太阴肺经经穴篇少商穴【名称】:少商【归经】:肺经穴【拼音】:Shào shāng【国际标准代号】:LU11【特点】:五输穴之井(木)。

禁灸穴。

【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针灸穴位全真解】少商穴是人体肺经最末的一个穴,属手太阴肺经。

位于手指,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有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咽痛喉肿、中风、中暑、昏厥、发热、癫狂、癔病等证;操作方法为向腕平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此穴一般不灸。

【腧穴释义】少商:少,指小的意思;商,指五音之一,肺音为商;此穴为肺经井穴,所出为井,是说手太阴肺经脉气外发似浅小水流,故名。

【简便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或侧掌,微握掌,拇指上翘,手拇指爪甲桡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

【解剖定位】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及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功能作用】清肺利咽,开窍醒神。

此穴为肺经之井穴,五行属性属木,其疏通、条达、开泄之作用较强,善清肺泻火,驱邪外出,治疗外感风热郁遏肺经之咳嗽气喘,郁遏鼻、咽之咽喉肿痛、鼻衄。

井穴宣泄郁热的作用很强,“井主心下满”,故此穴可治疗热邪内郁,气机阻滞的发热、中暑、呕吐、心下满。

井穴又为根穴,是阴阳交会之处,故善调气血阴阳之逆乱,开窍启闭,醒脑宁神,用于治疗经络闭阻、气血逆乱,阴阳失调的中风昏迷、小儿惊风、癫狂等神志病变。

井穴为阴阳经气血交会贯通之处,因此具有活血通络之效,可治疗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手指麻木。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鼻衄;发热、中暑呕吐、心下满;中风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手指麻木。

中医经络之——手太阴肺经完整版PPT

中医经络之——手太阴肺经完整版PPT
太渊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 疾病,也可用于治疗腕部疼痛
、手腕无力等症状。
03
CHAPTER
手太阴肺经的实践应用
手太阴肺经的按摩方法
按摩肺经的穴位
注意事项
如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 孔最、列缺等,可以缓解咳嗽、气喘 、胸闷等症状。
按摩时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和疼 痛,同时注意保暖,以免影响治疗效 果。
手太阴肺经与四季养生
春季养肝与肺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 ,肝气与肺气相应,养 肝的同时也要注意养肺

夏季养心与肺
夏季炎热,人体容易出 汗,耗伤津液,需注意
养心同时也需养肺。
秋季养肺
秋季气候干燥,是养肺 的最佳季节,应多食用
润肺、养肺的食物。
冬季养肾与肺
冬季寒冷,人体阳气内 藏,需注意养肾同时也
需养肺。
饮食调养
多食用具有润肺、养肺的食物,如梨、百合、银 耳等,以保持肺脏的滋润。
针对不同体质的手太阴肺经调理
气虚体质
多食用益气健脾的食物,如糯米、黄豆、鸡肉等,以增强肺气。
阴虚体质
多食用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蜂蜜、豆腐、鸭肉等,以滋润肺阴。
痰湿体质
多食用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冬瓜、海带、瘦肉等,以祛痰湿,促进 气血流通。
历史
手太阴肺经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医 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历代医家 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述。
手太阴肺经的生理功能
01
02
03
调节呼吸
手太阴肺经主要负责调节 呼吸功能,维持呼吸道的 通畅,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
促进气血流通
手太阴肺经与全身气血流 通密切相关,通过调节气 血运行,维持身体健康。
增强免疫力

-十四经脉穴位分寸歌(图)

-十四经脉穴位分寸歌(图)

十四经脉穴位分寸歌(一)手太阴肺经穴位分寸歌(11穴)乳上三肋间中府,上行云门一寸许,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后七寸拟,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鼻衄喉痹刺可已。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寸歌(20穴)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歧骨间,阳溪腕上筋间是,偏历腕后三寸安,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四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屈肘纹头尽,肘髎大骨外廉近,大筋中央寻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举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扶下一寸真,扶突人迎后寸五,禾髎水沟旁五分,鼻翼中点外迎香,大肠经穴是分明。

(三)足阳明胃经穴位分寸歌(45穴)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目下方一寸,巨髎鼻孔旁八分,地仓挟吻四分近,大迎颔前寸三分,颊车耳下曲颊陷,下关耳前颧弓下,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五寸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下穴相承,缺盆舍外锁骨上,相去中线四寸明,气户锁骨下缘取,库房屋翳膺窗近,均隔寸六到乳头,乳中正在乳头心,次有乳根出乳下,第五肋间细扪循,不容巨阙旁二寸,以下诸穴与君陈,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上下一寸无多少,共去中行二寸寻,天枢脐旁二寸间,枢下一寸外陵安,枢下二寸大巨穴,枢下三寸水道全,水下一寸归来好,共去中行二寸边,气冲归来下一寸,髀关髂下对承扶,伏兔膝上六寸是,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记,膝髌陷中犊碧存,膝下三寸三里至,胫外一指需细温,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位,膝下九寸下巨虚,条口之旁丰隆系,却是踝上八寸量,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五寸唤,陷谷跖趾关节后,内庭次趾外间陷,厉兑大次趾外端。

(四)足太阴脾经穴位分寸歌(21穴)大趾内侧端隐白,节前陷中求大都,太白结后白肉际,结后一寸公孙呼,商丘踝前下陷逢,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谷是,阴陵下三地机朝,胫髁起点阴陵泉,血海膝髌上内廉,萁门穴在股肌尾,冲门曲骨旁三五,冲上七分府舍求,舍上三寸腹结算,结上三寸是大横,却与脐平莫胡乱,建里之旁四寸处,便是腹哀分一段,中庭旁六食窦穴,膻中去六是天溪,再上一肋胸乡穴,周荣相去亦同然,大包腋下有六寸,渊腋之下三寸悬。

一、手太阴肺经经穴歌

一、手太阴肺经经穴歌

一、手太阴肺经经穴歌[日期:2009-04-22]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一)手太阴肺经经穴总歌1.手太阴肺经经穴穴名歌前胸中府出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循;孔最列缺经渠上,太渊鱼际少商端。

2.手太阴肺经经穴分寸歌距中六寸肺经行,中府前胸一肋平;肺系横行至腋下,三寸天府四侠白;尺泽肘弯纹凹处,孔最腕上一寸是;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取于寸口陷:太渊腕纹桡侧头,鱼际拇指本节后:斜出支脉交大肠,大指甲根止少商。

(二)手太阴肺经经穴各歌1.中府中旁六寸一肋平,中府肺经募穴称;胸膺痛闷能消解,肺胀肩凝咳喘宁。

取穴: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针灸法:向外斜刺0.5-O.8寸;可灸。

功用:宣肺止咳,理气止痛。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胀满,烦闷气逆,咽喉痛,肩背痛。

临床运用:①配肺俞、膻中治疗感冒咳嗽、鼻塞、哮喘。

②配意舍治疗胸满、气短、噎塞。

③配内关治疗胸部胀痛。

④配风门、合谷治疗寒热、喉痹。

⑤配阳交治疗突发性失音、喉炎。

文献报道:针刺中府、大椎、孔最治疗支气管肺炎;配膻中、尺泽治疗支气管哮喘都有较好的疗效。

隔蒜灸中府、肺俞等穴治疗肺结核有辅助作用。

提示:本穴为治疗咳嗽、胸痛的常用穴位。

注意:针刺时应向外上方斜刺,不可向内深刺,以免损伤肺脏。

2.云门云门锁骨下端寻,肺气不宣咳可针;胸痛心烦和哮喘,肩麻臂痛苦难堪。

取穴:胸前壁外上方,距前正中线6寸,锁骨端外缘凹陷中。

针灸法:斜刺,针0.3—0.5寸;可灸。

功用:清肃肺气,止咳除烦。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烦满,肺痈,肩背痛。

临床运用:①配肩髑、肩髂治疗肩痛。

②配孔最、肺俞治疗咳嗽、气喘。

③配期门、肺俞、大陵、隐自治疗胸胁痛。

④配肺俞、尺泽、膏肓治疗肺痨咳嗽。

文献报道:针刺云门、孔最穴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针刺云门、俞府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痰多、咳嗽、气喘、烦满呕吐;针刺云门、秉风治疗肩周炎、颈椎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不可向内深刺,以免损伤肺脏。

经络腧穴学(含穴名释义)-手太阴肺经

经络腧穴学(含穴名释义)-手太阴肺经

• 【取法】

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
• 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
• 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
• 【特异性】

手太阴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
• 之一,通于任脉。
2019/7/8
25
列缺 Lieque(LU 7)
• 【功用】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 • 【主治病症】 •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哮喘; •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正头痛,面神经痉挛,面神经麻痹 • ,三叉神经痛; • 3.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脑血管后遗症,腕关节周围软组 • 织疾患; • 4.其它:遗精,牙痛,高血压。 • 【刺灸法】 • 刺法:1.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酸胀,沉重或向肘、肩部 • 放散;
• 特异性:

肺之募穴;手、足太阴经之交会穴。
• 功用:

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
2019/7/8
7
中府 zhongfu(LU 1)
• 主治病症: •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支气管 • 扩张。 • 2.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具有一 • 定的诊断价值。 • 刺灸法: • 剌法: • 1.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 2.向外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前胸及上肢放散 • 3.针尖不可向内斜刺,以免误入胸腔,刺伤肺脏。 •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151)
• 【配穴】: • 1.配肺俞,为俞募穴配穴法,有疏风解表,宣肺
止咳的作用,主治外感咳嗽。 2.配复溜,有生津润燥的作用,主治肺燥热咳嗽。 3.配意舍,有降气宽胸的作用,主治胸满。
2019/7/8
9
云门Yunmen( LU2)

03常用腧穴

03常用腧穴
神门 Shãnmãn(输穴;原穴)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 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 ①心病、心烦、惊悸、 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② 高血压;③胸胁痛。 【操作】直刺0.3~0.5寸。 【备注】配内关、心俞治心痛; 配内关、三阴交、大陵治健忘、 失眠。
29
五、手少阴心经(9穴)
少冲 Shàochōng(井穴)
32
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
听宫 Tīnggōng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 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 ①耳鸣、耳聋、聤耳; ②齿痛。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留 针时要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备注】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 聋;配颊车、合谷、下关治齿痛。
33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26
五、手少阴心经(9穴)
体表路线: 起于腋窝的极泉穴→上肢内侧后缘 →止于小指桡侧端少冲穴。 体内联系:属心,络小肠。并与肺、咽 喉、眼有联系。 主治概要:主治心、胸、神志病和经脉 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如心痛、心律 不齐、癫痫、失眠、昏迷、咽干、口 渴、上臂内侧痛等症。 常用穴位:少海、神门、少冲。
【定位】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 甲角旁开0.1寸。 【主治】①心悸、心痛、癫狂、 昏迷;②热病;③胸胁痛。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备注】配太冲、中冲、大椎治 热病、昏迷;配合谷、太冲、人 中治小儿惊风;配内关、心俞治 心悸、心痛。
30
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
体表路线: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上肢外 侧后缘→ 头→止于耳中听宫穴。 体内联系:属小肠,络心。并与食道、 横膈、胃、眼有联系。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 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 证。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 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 外侧后缘痛等症 。 常用穴位:后溪、听宫。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1. 手太阴肺经(左右共二十二穴)穴歌: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孔穴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

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交手阳明也。

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中府穴Zhōng Fǔ〖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云门穴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尺泽穴治咳嗽;配肩髎穴治肩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中府穴手足太阴之会,肺募。

〖别名〗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穴义〗收募三焦腑中的气态物输供手太阴肺经。

〖名解〗1)中府。

中,与外相对,内部也。

府,脏腑也。

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

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

2)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膺,胸也。

俞,输送之意。

府,脏腑也。

穴名之意皆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源于胸腹内部。

3)肺募。

肺经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募集并传输肺经。

三焦腑中的气态物在中府处聚集并向肺经传输,中府也就成为了肺经募穴。

4)手足太阴之会。

中府为手足太阴之会,非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手太阴和足太阴二经物质交会而成,而是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同时具有此二经气血物质的特性,以“手足太阴”名之是为了和其它的交会穴统一说法。

(中府的气血物质来源于三焦腑中各个脏器的气化之气,它不光包括肺的气化之气,也包括心的气化之气、脾的气化之气和肾的气化之气。

由于肺的气化之气比重最小,因此在三焦腑包膜的最高位置处所聚集的肺之气最多。

手太阴肺经的常用腧穴—太渊+少商

手太阴肺经的常用腧穴—太渊+少商

3
太渊
【主治】 (1)呼吸系统病症: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等。 (2)消化系统病症:腹胀,噫气,呕吐,呕血等。 (3)心血管系统病症: 高血压,心绞痛,无脉症等。 (4)运动系统病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4
太渊【操Biblioteka 】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壮,
艾条灸5~10分钟,因靠近桡动脉,不宜瘢痕灸。
太渊 Tàiyuān(LU9) 手太阴经气所注为“输”; 手太阴经气。所过为“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2
太渊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当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长展肌腱内侧;
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 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3
少商
【主治】 (1)神经系统病症:昏迷,癫狂,癔病,小儿惊风,中暑等。 (2)头面五官病症:鼻衄,腮腺炎,牙痛,耳鸣等。 (3)呼吸系统病症: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 (4)运动系统病症:指间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手指麻木疼痛等。
4
少商
【操作】向腕斜刺或平刺0.2-0.3寸,局部胀痛。或用三棱针点 刺出血:推血至指端,捏紧,消毒后,对准穴位,迅速刺入, 挤出5~10滴血。可灸。
少商 Shàoshāng(LU11) 手太阴经气所出为 “井”。 【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或侧掌,微握掌,拇指上翘,手拇指爪甲桡侧 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
2
少商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
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 混合支,及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 梢神经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太阴肺经穴位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

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肺经的功效
本经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肺部胀满,膨胀气喘,咳嗽,两锁骨上窝(缺盆)之中(包括喉咙部分)疼痛;严重时交捧着两手,感到胸部烦闷,视觉模糊。

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见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本经腧穴主治“肺”方面所发生的病证:咳嗽,气上逆,喘息气粗,心烦,胸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边(经脉所过处)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本经气盛有余(实症)多见肩背疼痛,感冒风寒自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口鼻嘘气;本经气虚不足(虚证),多见肩背疼痛怕冷、气短,呼吸急促,小便的颜色异常。

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

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

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

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

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

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

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

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

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

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

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等。

如何保养肺经
肺经位于上肢内侧,平常看电视、等车等空闲时间都可以用手掌拍一拍该经所循行的位置,不过力度一定要轻。

因为人的肺气是永远都不会多,只会变少,因此轻度拍打是补气,而用力过重的话,就会“泻”气。

因此,每次轻轻拍打1~3分钟即可。

肺经不通怎么办
《黄帝内经》中说,寅时(3:00~5:00)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经,肺有病的人经常会在此时醒来,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保养肺经此时按摩最好,但此时正是早上睡眠的时间。

因此,可在同名经上,也就是足太阴脾经当令的时段(上午9:00~11:00),对肺经和脾经进行按摩。

①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散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②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③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④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⑤下向肘内(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⑥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腕后一支:⑦从腕后(列缺)分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于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穴位: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

(1) 中府穴LU1 Zhōng Fǔ
[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2) 云门穴LU2 Yún mén
[定位]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配伍]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3) 天府穴LU3 Tiān fǔ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 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配伍] 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4) 侠白穴LU4 Xiá bái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当头静脉及桡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主治] 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

[配伍] 配曲池, 肩髎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5) 尺泽穴LU5 Chǐ zé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配伍] 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6) 孔最穴LU6 Kǒng zuì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解剖] 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手太阴经郄穴。

(7) 列缺穴LU7 Lìe qūe
[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 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配伍] 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8) 经渠穴LU8 Jīng qú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 l寸。

[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9) 太渊穴LU9 Tài yuān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内测;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10) 鱼际穴LU10 Yú jì
[定位]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配伍] 配孔最,尺泽治咳嗽,咳血;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11) 少商穴LU11 Shào shāng
[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配伍] 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