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4版)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5-8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社会行为
5.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1.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1)生物学理论的观点
①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它的遗传基础。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个体由于遗传构成的不同而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适应生存,不适应的被淘汰。
②Hamilton用“近亲选择”进一步扩展了进化论的范围,认为自然选择不仅给个体好处而存在,而且也通过给予与个体基因类似的其他个体好处而起作用。
③Wilson等人将Hamilton的观点引入了社会生物学理论,认为不论是通过直接或是
间接的方式,基于遗传的行为总是以最大限度地产生后代为目的。
(2)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任何一种心理特质与行为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在不同的心理特质与行为层面上,遗传影响的大小不一样。从特质上讲,基因对身体和智力特征的影响要大于它对社会与人格特质的影响。
2.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
表5-1 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
3.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遗传提供了生理上的基础,而环境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许多证据可以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表5-2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考点二:人类的侵犯行为
1.侵犯行为概述
(1)什么是侵犯行为
表5-3 侵犯行为概述
(2)文化与侵犯行为
有研究证实,早期生活中的行为(家庭经历或电视上的侵犯行为等)会影响儿童的反应。此外,当侵犯来自团体内的权威而不是更低级别的团体成员或团体之外时,集体主义文化下的成员更能够容忍这些侵犯。
(3)性别与侵犯行为
一般说来,男性更具有侵犯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女性比男性更友好、更不愿袭击或者伤害他人。女性倾向于关系侵犯,即通过操纵人际关系来伤害他人,如通过传播流言,背后诽谤,回避或排斥他人等。但是当个体被激怒时,侵犯行为的性别差异就消失了。
(4)愤怒与侵犯行为
表5-4 愤怒与侵犯行为
2.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表5-5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3.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
个体是否表现侵犯行为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个体愤怒程度、个体表达愤怒的倾向以及个体是否为了他人才表现侵犯行为。由此,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包括下面几种:
表5-6 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
4.传播媒体与暴力行为
表5-7 传播媒体与暴力行为相关内容
考点三: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是指任何自发性地帮助他人或者有意图地帮助他人的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利他行是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志愿帮助他人的行为,而助人行为指一切有利于他人的行为,包括期待回报的行为。
1.对利他与助人行为的理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