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课例研究报告初中数学课例研究报告一、课例描述本课例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主要内容是关于整式的加减。
课程的目标是引入整式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整式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正确运用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整式的了解程度,并引入本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通过课件和黑板的讲解,介绍了整式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3.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人,然后给每组发放一份练习题,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每个小组都要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解答问题。
4.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完成后,组长上台讲解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老师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5.巩固与拓展:通过精心设计的拓展题目,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同时拓展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6.归纳总结:总结整个课程内容,梳理整体思路和重点知识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反思1.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和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设计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通过这个课例的研究,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案例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研究和总结,才能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中数学教研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初中数学教研专题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探讨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教研活动内容1. 教学案例分析本次教研活动,我们选取了初中数学中的几个重点、难点课题,分别进行了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总结出以下教学策略:(1)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强化解题技巧训练。
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
2. 教学经验分享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分享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对自身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总结出以下问题:(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评价方式单一。
在教学评价方面,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三、教研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活动,教师们学到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初中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课例研究报告用字母表示数”是初中阶段代数研究的基础,对学生建立符号感至关重要。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青蛙”为主题,设计了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串,让学生在情境研究中建立符号感。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对具有规律性的问题充满挑战欲望,同时也具备表达、推理、归纳的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能对具体问题展开探讨与分析。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观察、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在问题情境中,以儿歌“数青蛙”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道理,并通过用字母表示青蛙的数量,让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美妙。
引发意识的环节,通过XXX测试小青蛙弹跳高度与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列出数据并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这样的实践让学生在情境中建立符号感,加深对代数研究的理解。
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对原文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方式,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学生在合作中变得更加和谐,在探究中变得更加聪慧。
同时,通过练题的设置,渗透了环保思想,反馈了学生的课堂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广泛性与数学的简洁美。
3.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拓展延伸环节设置了开放性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交流展示,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提升学生研究的自信心,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4.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虽然本节课在创设环保情境、促进自主研究、激发思维能力等方面做得不错,但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讲解上还有待完善。
需要更加详细地讲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用途,以及如何应用字母表示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圆的教学课题研究》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策略选
动画演示,分步讲解
择与设计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气的国王酷爱打猎,有一 教学过程
天打猎时遇到了危险,一个部落的勇士救了他,国王心
怀感激,决定奖赏勇士,但国王又很小气,国王对勇士
说:“我决定赏你牛皮大的地”,至于牛皮,你自己挑
选吧!
各位同学猜勇士是怎么做的呢?
合.这么点奖赏,不要也罢;
作.一定要找一张特别特别大的牛皮;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圆的教学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 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圆的教学课题研究》
称
经历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圆、弦、弧等与圆
有关的概念,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 教材分析
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
理解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圆的集合定义.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
称和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
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目标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
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
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学习能
学生的自学学习能力弱,抽象能力不足
力分析
愉.找头牛,然后开始吹牛,把牛吹大;
快.一定还有更好的办法;
这就是著名的《牛皮圈地》传说,在这个传说里最
终围成的土地是圆形,说到圆大家都不陌生,圆是一种
很常见的平面图形,煎饼、烧饼、自行车轮胎、中秋节
的月亮、硬币……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与圆相
关的基本概念
课例研究综
学生感兴趣,学生喜欢就好!
述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受到关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并相互协作,通过合作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本研究选取若干个初中数学小组,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实验,比较小组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2.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和学生成绩比较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量化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学生成绩:实验结果表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成绩整体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2.学习兴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兴趣,对课程内容更感兴趣,参与度更高。
3.学习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结论和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兴趣和态度,对促进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建议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小
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和能力。
以上是《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研究报告,希望对初中数学
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感谢阅读!。
平行四边形课例研究报告
平行四边形课例研究报告平行四边形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相关的定理,本报告选取了一堂平行四边形的课例进行研究和分析。
本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课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
一、课例背景:本次课例是在初中八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几何概念,并对角度、直线、线段等相关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了平行四边形这一几何概念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如计算面积、周长等。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几何概念,激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概念讲解:教师结合实例,引入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 练习活动:教师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4. 拓展应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探讨平行四边形的进一步运用,如计算面积、周长等。
5. 总结归纳:教师进行知识的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并能独立完成练习题目。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例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材选择恰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二次函数的研究报告》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理解函数存在的意义;
学学会利用描点法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观察函数的基本性质;学会
目利用配方的方法找到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及其图像的开口方
标向,解决实际问题
学 学生在初三上个学期学习过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所以学生
生对于函数这个概念不是很陌生了,由于函数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所
[知识拓展]理解二次函数概念的注意事项:①常数 a≠0;②自 变量 x 的最高次数为 2;③等号的右边是整式;④要确定二次函数的 关系式,只要确定 a,b,c 的值就可以了.
三、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一)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思考】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y=ax2+bx+c 中的 a≠0,系数 b,c 可以等于 0 吗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交流,得出结的形象支持,同时也可以
让学生获得视觉上的愉悦,增强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但不能用计
算机、多媒体的演示完全取代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
导入一:
课件出示: 教
观察下面的函数关系式: 学
(1)y=2x+5;(2)y=x2+5. 过
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程
【师生活动】复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函数
本章内容是初中数学较难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
遇到困难,教师要设置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在探索二次
函数性质的几节课中,教学的速度要放慢,不必急于给出结论甚至
应用,而是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从而真正将知识内化.在
本章的学习中,都不要一味地加大计算的难度,部分实际问题可鼓
励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师生总结】二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若两个变量 x,y 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
初中数学课例式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以“课例式教研”为主题的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分析典型课例,探讨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效率。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分析典型课例,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三、活动内容1. 课例展示本次教研活动选取了一节初中数学课例进行展示,由我校数学组青年教师张老师主讲。
张老师授课内容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
2. 课例分析(1)教材分析:张老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这一知识点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教材内容,明确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2)教学过程分析: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教学方法分析:张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际生活实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反思张老师在课后进行了教学反思,总结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4. 同行评议与会教师对张老师的课例进行了评议,肯定了其优点,同时也提出了改进意见。
四、活动总结1. 张老师的课例展示为我校数学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通过课例分析,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得到了提升,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为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4. 教师们对课例式教研活动的形式表示认可,认为这种教研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后续工作1. 定期开展课例式教研活动,不断丰富教研内容,提高教研质量。
初中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建立符号感——“用字母表示数”课例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既是苏科版七年级第三章的起始课,也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的基础,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准确地建立符号感。
在本节课中本人站在绿色环保的角度,以“小青蛙”为人文主串线,设计了一些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串,在问题求解的讨论中,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 的过程,并用字母表示规律,让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对身边所有事物充满了好奇,对具有规律性的问题充满着挑战的欲望。
他们乐于动手,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表达、推理、归纳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能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探讨与分析。
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潜藏着“符号意识”,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
一、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理解用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初步建立符号意识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观察、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实际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校园作贡献;在探索中发现结论,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二、教学过程1.问题情境:儿歌——数青蛙(多媒体课件展示)① 1 只青蛙, 1 张嘴, 2 只眼睛, 4 条腿, 1 声扑通跳下水;② 2 只青蛙, 2 张嘴, 4 只眼睛,8 条腿, 2 声扑通跳下水;③ 3 只青蛙,3张嘴,6 只眼睛,12条腿, 3 声扑通跳下水;教师提问学生:谁能将这首歌继续唱下去?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这位同学唱的既好听,青蛙的只数,又准确,你知道这里隐含着什么数学道理吗?如果用字母表示这首歌又该怎样唱呢?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美妙的童谣在空中荡漾,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感受着用字母表示数。
初中数学课例研修报告(合集5篇)
初中数学课例研修报告(合集5篇)第一篇:初中数学课例研修报告初中数学课例研修报告研修背景:学校: xxxx学校教师: xxx学科:数学课题: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言审视传统的教育,教学经验牢牢地禁锢着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始终不愿意放下主宰课堂的权利。
学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式被动,直接原因是教师讲得过多。
随着“终身教育原则”的深入人心,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在理论上已上升为人们的共识,“自主学习”已成为众多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大力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就是指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
因此,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要对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详细的调查,然后应该让学生建立自主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数学的机会,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
通过精心选取课前预习题和课后作业题让学生先行自学和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按小组次序依次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不同意见和另解的学生可以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的作用:一是对学生的见解作精要点评;二是注意捕捉学生灵光闪现的思维给与充分肯定;三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成为他们讨论小组中的一分子。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篇1一、问题提出(一)课程改革的客观诉求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
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
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县域初中数学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
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
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初中数学课例研究与典型课评析 pdf
初中数学课例研究与典型课评析pdf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引发读者对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育的价值、对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等问题的再思考与讨论。
由于学识有限,再加上时间仓促,本书难免会有一些问题和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与指正。
李杰2015年9月序言序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学中重要而且最常用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形式。
作为将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服务与指导的教研员,研究课堂教学也就成了他们的核心工作,听课、评课也就成了教研员主要的工作形式。
《初中数学课例研究与典型课评析》是李杰老师作数学教师和数学教研员工作的总结。
其中的“课例研究”反映了她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通过“三讨论,两研课”的形式,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动态的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
“典型课评析”则反映了她对一堂好课的理解,是对课堂教学结果的研究。
数学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当前应加强“科学取向的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李老师所做的“课例研究”正是一个面向科学取向的教学设计研究的过程。
在课例研究中,核心任务是研究数学、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
要理解教学内容,为学生呈现自然的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要研读和解析教材,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为不同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要研究和改进教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课例研究”是围绕如何改进一堂课展开展研究,其目的不仅仅是上好这堂课,更关键的是让老师们在研究这节课的过程中,掌握改进这类课或更多课的方法。
教研员和教师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与专家、同伴交流,分析学生课堂中诸多复杂的问题,并明确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找到教学的问题及其原因,在讨论和自我反思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也就促使教师深入研究学生、挖掘教材,促进教师对课堂现象进行归纳分析和理性思考,通过不断反思,找出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及差距,进一步加强学习,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践智慧。
数学研究报告(必备6篇)
数学研究报告第1篇《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是我校结合教学实际于20xx年5月提出并申报的课题。
近3年来,在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负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尽管它是一只羽毛未丰,举步蹒跚的丑小鸭,但毕竟使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定目标。
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
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方案中2-3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
初中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课例研究报告数学课例研究报告数学课例研究报告一(研究目标基本目标:通过研究体现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生主体作用的激发、学生参与作用的操作、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发挥、教学策略多样化、教学模式系列化的课堂教学实例及理论成果。
衍生目标:在研究中,通过课例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致家长一封信各位家长: 您好~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文明礼仪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每个公民都应当自觉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涵育文明。
我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依托学校、家…模拟试题一一. 填空题 (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每小题2分,共10分) 1(n阶行列式D的值为c, 若将D的所有元素改变符号, 得到的行列式值为 . 1 0 2(设矩阵A = 1 020 1 0 1 ,矩阵X满足,AX,E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1一(研究目标基本目标:通过研究体现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生主体作用的激发、学生参与作用的操作、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发挥、教学策略多样化、教学模式系列化的课堂教学实例及理论成果。
衍生目标:在研究中,通过课例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和增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自主学习与探究思考的过程,发现和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感悟数学之美,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一)研究的内容课例研究,是最基础的教学实践研究,从课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教与学实践过程要素是:?关于教师的教:A、教学设计的适切性(包涵信息技术应用的适切性)B、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教学机智)C、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关于学生的学:A、学习的准备B、学习的注意程度2C、数学思维的深度、广度、灵活性D、知识巩固能力?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构建有效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意义建构因此,我们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课例的系统分析、总结和课例要素的观察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研究报告》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中,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解决问 教材分析
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也力图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达成
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针对教材的内容安排并结合
学生实际,本节的教学重点为: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的
比的运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பைடு நூலகம்识目标:1.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比
值与相似比的关系的过程,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
教学目标 能够熟练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高的比、对应角
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并能用此来解
决简单的问题。(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和合作意识;通过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增强学生的
五环节:布置作业。
在教学中应注意知识和探索的循序渐进。逐步回顾
以前所学过的研究图形性质的方法,类比探索得到相似 课例研究综
三角形的性质,逐步加强逻辑推理能力。教师还要注意 述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能一味的给出知识,要让学生自
己探索、发现、验证。
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能够独立思考, 交流分享,合作完成。四、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五个 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探究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第 二环节:类比探究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第三环节:学以致用(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
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初步升华所学内容);第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研究报告》教学 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研究报告》
称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试卷讲评课例研究初中数学
一、背景试卷讲评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试卷讲评课往往存在以下问题:讲评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等。
为了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进行试卷讲评课例研究。
二、研究目的1. 分析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2. 探索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参考,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质量。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试卷讲评课的研究现状和教学方法;2. 问卷调查法:对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对试卷讲评课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4. 经验总结法:总结成功经验,为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研究结果1. 教学现状分析(1)讲评内容单一:部分教师仅对试卷中的错误进行讲解,忽视了对知识点的梳理和拓展;(2)形式单一:讲评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低,缺乏互动;(3)缺乏针对性:讲评课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方法探索(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讲评;(2)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采用小组讨论、问题探究、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知识点梳理和拓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讲评过程中,不仅要讲解错题,还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拓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4)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 案例分析以某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为例,教师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讲评:(1)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设计针对性的讲评内容,并制作多媒体课件;(2)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错题,总结解题思路,并进行知识点拓展;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经验;(3)课后: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课例分析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课例分析本课是我于10月13日在课改大讲堂给七(8)班讲授的。
“整式的加减”是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2节的内容。
本节在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等概念的基础上研究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是下一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等的重要基础。
本节主要包括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两部分内容。
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就是合并同类项,这是一节新授课。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合并同类项是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的概念,学生已经理解多项式的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学生容易掌握,即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并强调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进一步学习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和法则。
本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什么是同类项。
2、怎样合并同类项,教学重点是合并同类项法则,教学难点是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探究新知。
4、达标测验。
5、课堂小结。
第一个环节:向学生展示整式一章的单元知识树,利用知识树,让学生回顾了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个铺垫。
并向学生介绍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
知识树的展示又让学生对整章内容有了系统的把握,明确了本节课的内容在整章中的位置和作用。
进一步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个环节:本环节从章前引言中的问题(2)出发利用幻灯片,通过分析这个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100t+252t”从而提出问题,如何化简这个式子,进一步引出对合并同类项内容的讨论。
第三个环节: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自学课本63-64页的内容,然后完成导学案“探究新知”部分关于同类项概念部分的填空。
学生完成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出同类项的两个特点,即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建立符号感
——“用字母表示数”课例研究
“用字母表示数”既是科版七年级第三章的起始课,也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的基础,这部分容的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准确地建立符号感。
在本节课中本人站在绿色环保的角度,以“小青蛙”为人文主串线,设计了一些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串,在问题求解的讨论中,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并用字母表示规律,让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对身边所有事物充满了好奇,对具有规律性的问题充满着挑战的欲望。
他们乐于动手,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表达、推理、归纳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能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探讨与分析。
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潜藏着“符号意识”,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
一、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理解用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初步建立符号意识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观察、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实际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校园作贡献;在探索中发现结论,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二、教学过程
1.问题情境:儿歌——数青蛙(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 1只青蛙,1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② 2只青蛙,2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③ 3只青蛙,3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
教师提问学生:谁能将这首歌继续唱下去?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这位同学唱的既好听,又准确,你知道这里隐含着什么数学道理吗?如果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这首歌又该怎样唱呢?
学生归纳出:n只青蛙,n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美妙的童谣在空中荡漾,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感受着用字母表示数。
)以一首儿歌贴切而自然的引入,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的规律性及用字母表示这一规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引发意识
1)列一列:为了测试小青蛙的弹跳高度与相应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小明通过测验,得到下列一组数据(单位:厘米)
请仔细观察此表,你能找出哪一对(上、下两个)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吗?在上述问题中,如果我们用a(厘米)表示弹跳高度,那么相对应的距离为(厘米)。
(由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入手,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
利用表格呈现数据,在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猜想的过程中,提炼出两组数据存在的对应的数量关系;已知用字母表示某一个数据的基础上,用该字母表示相应的另一个数据,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这是用字母表示数的一个重要特点。
;
2)写一写:如果用字母m、n表示任意两个有理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该如何表示?
3)试一试:如图,你能用字母表示大正方形即小青蛙一家四口捕捉害虫的区域面积吗?你有哪些方法?
方法1:正方形①青蛙爸爸捕捉害虫的面积是; ab
害虫的面积都是;
正方形④青蛙妹妹捕捉害虫的面积是
;
因此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方法2:我们还可以这样想,图正方形的边长
是;
因此,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结论:从而我们得到怎样的等式?。
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能顺利用字母表示学过的一些运算律和几何图形的面积,让他们找到数学中熟悉的影子,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和延续性,提
高学习新知识的信心。
3.解释应用
规律。
如图按灰色小方块递增的速度放置,不管放到哪一层你能
准确
的说出到这一层总共所需小方块的个数吗?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利用手中的小方块拼一拼,解释其中蕴
涵的数学道理。
1+2= [2×(2+1)]÷2=3
1+2+3=[3×(3+1)]÷2=6
1+2+3+4=[4×(4+1)]÷2=10
(利用实物投影仪,派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教师及时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作出激励性评价)
然后师生一起完成下列填空:
1+2+3+4+5= = 。
…
1+2+3+…+100= = 。
1+2+3+…+n= 。
这就是说,从1到n这n个正整数的和为。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尝试,踊跃参与合作,形成良好的课堂探究氛围。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讨论,并齐心把阶梯状图形补充成熟悉的长方形,
并利用简单的图形解释上述规律;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平台,使其更好地利用数
形结合思想解释这一规律,将本节容的难点突破;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可表示具有一般规律的事物;让学生在合作中变和谐,在探究中更聪慧。
2)练一练
①若每只青蛙每天只吃害虫x 只,那么5只青蛙每天能吃害虫 只; ②青蛙爸爸每天捕捉70只害虫,小青蛙每天捕捉40只害虫,它俩m 天一共捕捉 只害虫,m 天里青蛙爸爸比小青蛙多捕捉 只害虫;
③如果小青蛙用t 秒跳完的路程为s 米,那么它的速度为 米/秒。
(一定量的人情化练习,渗透了环保思想,反馈了学生的课堂效果。
) 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广泛性与数学的简洁美。
4.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归纳:这节课以青蛙作主人公让我们多了份创建绿色校园的责任感,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为我们研究实际问题带来了方便;有些数量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看上去更加简明,更具有普遍意义了。
5.拓展延伸
想一想:青蛙兄妹新接到捕捉害虫的任务,青蛙爸爸
为兄妹俩划分了负责区域,如图将长方形四边的中点顺次
连结围成的面积由青蛙妹妹负责捕捉害虫,其余部分由青蛙哥哥负责捕捉害虫,你能用字母表示青蛙哥哥捕捉害虫的区域面积吗?
在这块捕捉害虫的区域里,你还能为青蛙兄妹俩划分出其他捕捉害虫的任务分配方式吗?试着做一做,并按你的设计求出青蛙哥哥和青蛙妹妹相应的捕捉害
b
虫的区域面积。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目的是要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在交流学生作品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
通过交流展示,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后反思
1.创设环保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始终贯穿“小青蛙”这一人文情景,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建立了符号感。
将“绿色环保”溶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创建绿色校园的责任感,同时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情景中顺利写出用字母表示一些运算律和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多角度的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验成功的快乐,提升学习的信心。
2.促进自主学习,发展创新意识
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反馈评价,突破教学难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抽象出数学关系和变化规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事物从特殊到一般的发展规律和由一般到特殊的应用规律。
从而体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并给学生创设宽大的空间,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3.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探索精神
一个开放性问题,崩现出许多思维的火花,一个新颖设计的涌现让数学课堂散发出绚丽的光芒,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充分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点评】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中让我们深思的问题,这种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中获取经验。
在此后的课堂实践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整体设计的转变,能让学生在丰富的人文背景
中愉悦地享受汲取知识的乐趣;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实践操作、探究规律,教师加以指导等双向交流方式组织教学,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有意识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的本质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思维展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不仅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用来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载体,更可以适当变式将问题延伸到课堂以外,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