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解读 2016版

合集下载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版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版

附件: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Human Rabi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1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1月目录摘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近年来,狂犬病报告死亡数一直位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指导基层疾控机构做好狂犬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暴露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狂犬病所致死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的技术指南,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本指南系统回顾了狂犬病的病原学、临床学、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机理、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置,以及暴露预防处置方法等内容的科学证据,在此基础上对狂犬病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处置的伤口处置、疫苗接种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等技术给出了推荐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狂犬病防控工作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医疗机构感染科和急诊科等专业人员。

根据狂犬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将不断更新、完善。

AbstractRabies, caused by the infection of rabies virus, is a zoonotic infectious disease. Its majo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presented as specific hydrophobia, aerophobia, pharyngospasm, and progressive paralysis. Reports on the deaths of rabies have continuously remained the top ones, among all the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hina, which pose serious threats to the health of the Chinesepeopl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s on rabies in our country, to regulate the prevention and disposition of rabies and to reduce the deaths caused by rabies, 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s organized a panel of experts,in the reference with Guidelines issued by WHO, American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from home and abroad, and compiled thisdocument--“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Human Rabi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16)”. The Guidelines conducted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etiolog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laboratory diagnosis, epidemiologyof rabiesand provided evidence on varieties, mechanisms, effects, side-effects and security of rabies vaccine,as well as on other preparationson passive immunity of its kind, on methods related to prevention and disposition of exposure etc,finally to have come up with the recommendation on the above mentioned various techniques.The guidelines will be used by staff working 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abies from the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t all levels,from the departments of outpatient and divisions of infection and emergency controlin all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The guidelines will be updated and revised, follow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from home and abroad.前言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暴露分级与处置.docx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暴露分级与处置.docx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 版)》暴露分级与处置1.暴露分级 I 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II 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用)。

III 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贯穿”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或皮下组织);( 2)破损皮肤被舔舐(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如被舔舐);( 4)暴露于蝙蝠(当人与蝙蝠之间发生接触时应考虑进行暴露后预防,除非暴露者排除咬伤、抓伤或粘膜的暴露)。

注:a.暴露于啮齿类动物、家兔或野兔时通常无需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

b.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

(美国CDC明确指出: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可患狂犬病。

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不属于哺乳动物,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

)c.发生在头、面、颈部、手部和外生殖器的咬伤属于 III 级暴露。

( WHO推荐:由于头、面、颈、手和外生殖器部位神经丰富,建议这些部位的暴露属于III 级暴露) d.暴露于蝙蝠属于III 级暴露。

e. 暴露后预防处置应立即开始。

如果伤人动物在10 日观察期内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恰当诊断技术证明该动物未患狂犬病,则可以终止免疫接种。

2.暴露后处置 2.1 暴露后预防处置的内容包括:①尽早进行伤口局部处理;②尽早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③需要时,尽早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

2.2判定暴露级别后,应根据需要尽早进行伤口处理;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当采取的处置措施并获得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应处置措施(详见表3)。

最新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解读

最新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解读

十日观察法
• WHO建议:在犬和/或野生动物狂犬病存在地方性流行的 地区,当疑似暴露后应立即进行暴露后预防!
• 我们国家目的是;用于确定终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十日观察法具体操作
• 在不能找到伤人动物进行实验室检测或观察的情况下,应完成整个暴 露后治疗程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暴露的定义与分级 暴露后处置 再次暴露后的处置 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置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服务实施
暴露后预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有可能提供病毒的动物
• 高风险:
✓ 犬和猫 ✓ 野生哺乳动物 ✓ 蝙蝠(属于III级暴露)
• 低风险:家畜:牛、羊、马、猪 • 无风险:哺乳动物以外的动物
• 特例:人
新版增加:
暴露于啮齿类动物、家兔或野 兔时通常无需接受狂犬病暴露 后免疫预防。(只适用美国) 个人建议划归低风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十日观察法
• 目的:用于确定启动还是终止? • 新版指南只是给大家一个了解,并没有要求必须执行,况且我国目前
没有执行的条件(谁观察?哪里观察?哪里检测?失败后的法律风险 谁承担?况且我国情况复杂,动物淘汰率高,免疫覆盖率非常低) • 积极意义,消除部分恐狂症患者的疑虑
• 下列情况下,在保证正确伤口处理的前提下,可终止或推迟暴露后治 疗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附件: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Human Rabi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1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1月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4)一、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 (5)(一)病原学 (5)(二)实验室诊断 (7)二、临床学 (9)(一)发病机理 (9)(二)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12)1.狂犬病暴露者的伤口感染 (12)2.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13)3.诊断标准 (15)三、流行病学 (17)(一)疾病负担 (17)(二)感染动物来源 (18)(三)我国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 (19)四、人用狂犬病疫苗 (22)(一)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 (22)(二)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 24 (三)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的演变 (26)(四)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机制、毒株及质量标准 (27)(五)疫苗的血清学效果评价 (29)1.暴露前免疫 (30)2.暴露后程序 (30)3.特殊人群 (32)4.疫苗效力及免疫失败 (33)5. 疫苗安全性 (35)(六)暴露前及暴露后预防成本效益评价.. 36 五、被动免疫制剂 (37)(一)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 (38)(二)被动免疫制剂的作用机制 (39)(三)被动免疫制剂的保护效果 (41)(四)被动免疫制剂的安全性 (43)(五)经济成本与研究进展 (43)六、人间狂犬病的预防建议 (44)(一)暴露前预防 (44)1. 基础免疫 (44)2. 加强免疫 (45)3. 使用禁忌 (46)(二)暴露后预防 (46)1. 暴露的定义与分级 (46)2.暴露后处置 (48)3.再次暴露后的处置 (55)4.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置 (56)5.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服务实施 (60)附表1 (65)附表2 (66)参考文献 (68)摘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16年版)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16年版)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1、暴露后预防处置的内容包括: ➢①尽早进行伤口局部处理; ➢②尽早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③需要时,尽早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 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2、判定暴露级别后,应根据需要尽早进行伤口处 理;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当采取的处置措 施并获得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狂犬病暴露分级
➢ 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Ⅰ级暴露:①接触或喂养动物;②完好的皮肤被舔;③ 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 排泄物。
Ⅱ级暴露:①裸露的皮肤被轻咬;②无出血的轻微抓伤 或擦伤。【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 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 则表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 用)】。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12月
概述
➢ 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以中枢神 经系统损伤为主的急性传染病。
➢ 临床特征: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 进行性瘫痪等
➢ 此病为人畜共患,是一种自疫源性疾病,人发病后病死率 几乎100%。畜狂犬病可为钝拙感染,不发病
典型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
2前驱期 3兴奋期 4麻痹期
从暴露到发病前无任何症状的时期,一般 为1-3个月,极少数短至两周以内或长至一 年以上,此时期内无任何诊断方法
5昏迷和死亡
Hale Waihona Puke 典型的临床表现:1潜伏期
2前驱期 3兴奋期 4麻痹期
5昏迷和死亡
一般为2-10天(通常2-4天)。 1)通常以不适、厌食、疲劳、头痛和发热 等不典型症状开始 2)50%-80%的患者会在原暴露部位出现 特异性神经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如痒、麻 及蚁行感等)

最新狂犬病版指南-新

最新狂犬病版指南-新

PART 01
暴露的定义
暴露的定义
• 真正的暴露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接触到狂犬病病毒 二、皮肤有破损或粘膜接触
狂犬病暴露是指—— 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
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 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新版增加:罕见情况下,可通过器官移植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狂犬病病毒。
6个月
接触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人员风险极高, 建议每6个月监测一次血清中和抗体水平;
免疫程序
2年
兽医、动物疫控部门等, 建议每2年监测一次血清中和抗体水平;
0.5IU
新版增加:当血清中和抗体水平<0.5 IU/ml时需加强接种1剂, 如大于等于0.5IU无需加强。
PART 03
使用禁忌
暴露后无任何禁忌 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
ADVICE OF NEW EDITION
新版建议
1、实验室工作人员;2、可能涉及狂犬病病人管理的 医护人员;3、狂犬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4、兽医; 5、动物驯养师;6、经常接触动物的农学院学生等
ADDITIONS OF NEW EDITION - 1
新版增加 - 1
到高危地区旅游的游客,建议进行暴露前免疫
主要查看神经,血管,肌腱等受伤情况,为将来可能的纠纷提供证据
伤口的外伤处置——步骤 2-3
2
保护伤口
用无菌敷料保护伤口
3
伤口周围清洗
用无菌肥皂水清洗伤口周围,范围15cm ,最好是两遍
伤口的外伤处置——步骤 4-5
4
伤口周围消毒
碘酒,酒精或者碘伏消毒伤口周围
5
局部麻醉
损伤较严重的伤口冲洗时很痛苦 注 —— I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暴露或者不严重的III级暴露可以不经过这个步骤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programsonrabies in our country,toregulatethe prevention and disposition of rabiesand toreducethe deaths caused by rabies,the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hasorganized a panel of experts,in the reference with Guidelines issued byWHO,American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from home and abroad,andcompiled thisdocument--“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Human Rabies Preventionand Control(2016)”. TheGuidelines conducted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etiolog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laboratory diagnosis, epidemiologyof rabiesand provided evidence on varieties,mechanisms,effects, side-effects andsecurityof rabiesvaccine,as well as on otherpreparations onpassive immunityof its kind,onmethodsrelated toprevention and disposition of exposureetc,finally to have come up with therecommendationon the above mentioned various techniques.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附件: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Human Rabi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1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1月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4)一、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 (5)(一)病原学 (5)(二)实验室诊断 (7)二、临床学 (9)(一)发病机理 (9)(二)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12)1.狂犬病暴露者的伤口感染 (12)2.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13)3.诊断标准 (15)三、流行病学 (17)(一)疾病负担 (17)(二)感染动物来源 (18)(三)我国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 (19)四、人用狂犬病疫苗 (22)(一)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 (22)(二)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 24 (三)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的演变 (26)(四)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机制、毒株及质量标准 (27)(五)疫苗的血清学效果评价 (29)1.暴露前免疫 (30)2.暴露后程序 (30)3.特殊人群 (32)4.疫苗效力及免疫失败 (33)5. 疫苗安全性 (35)(六)暴露前及暴露后预防成本效益评价.. 36 五、被动免疫制剂 (37)(一)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 (38)(二)被动免疫制剂的作用机制 (39)(三)被动免疫制剂的保护效果 (41)(四)被动免疫制剂的安全性 (43)(五)经济成本与研究进展 (43)六、人间狂犬病的预防建议 (44)(一)暴露前预防 (44)1. 基础免疫 (44)2. 加强免疫 (45)3. 使用禁忌 (46)(二)暴露后预防 (46)1. 暴露的定义与分级 (46)2.暴露后处置 (48)3.再次暴露后的处置 (55)4.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置 (56)5.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服务实施 (60)附表1 (65)附表2 (66)参考文献 (68)摘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详细解读[专家专业]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详细解读[专家专业]

专家资料
10
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
WHO按风险将上述国家和地区分为无风险、低、中、高风险四个类别。 高风险:持续的犬与犬间传播狂犬病病毒的国家或地区和/或有吸血蝙 蝠狂犬病报告的地区。
专家资料
11
十日观察法
• WHO建议:在犬和/或野生动物狂犬病存在地方性流行的 地区,当疑似暴露后应立即进行暴露后预防!
• 我们国家目的是;用于确定终止
专家资料
12
十日观察法具体操作
• 在不能找到伤人动物进行实验室检测或观察的情况下,应完成整个暴 露后治疗程序
• 下列情况下,在保证正确伤口处理的前提下,可终止或推迟暴露后治 疗
• 1). 在10 日观察期内能够确认伤人动物(主要是可限制其活动的家 养犬、猫和雪貂)曾连续2次接受过有效的狂犬病疫苗免疫,且仍健 康存活时。
• 2). 在可以对伤人动物实施安乐死的情况下,如通过实验室检测, 确认该动物狂犬病阴性时。
• 在过去3个月内,接受过暴露前预防免疫或暴露后治疗时可以不启动
专家资料
13
暴露类型
暴露的分级
2016版指南
2009版规范
I 有接触未受伤 完整皮肤接触
II 受伤没有出血
接触或喂养动物; 完好的皮肤被舔; 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 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 接触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人员风险极高,建议每6个月监测一次血清 中和抗体水平;
• 兽医、动物疫控部门等建议每2年监测一次血清中和抗体水平。 • 当血清中和抗体水平<0.5 IU/ml时需加强接种1剂。如大于等于0.5IU
无需加强
专家资料
5
暴露前预防: 使用禁忌
• 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暴露后无任何禁忌 • 但暴露前使用需要风险评估,有一定禁忌,禁忌如下: • 对疫苗过敏者 • 患急性发热性疾病、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活动期 • 妊娠 • 免疫缺陷者和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完成暴露前接种后建议进行抗体检测。 • 对一种品牌疫苗过敏,可更换另一种品牌疫苗继续接种。

狂犬病预防控制(2016版)指南解读

狂犬病预防控制(2016版)指南解读

降病毒途径一 —— 伤口的外伤处置
原理 ——
1、物理性:伤口冲洗 —— 肥皂水15分钟(新版指南无浓度限制),生理盐水冲洗 2、化学性:消毒处理 —— 具有病毒灭活的消毒剂(稀碘伏、苯扎氯铵) 3、免疫性:局部被动免疫制剂
步骤 ——
共分9步
伤口的外伤处置——步骤 1
1
检查伤口并记录
1、首先检查受伤情况;
猫咬伤特点
伤 口:伤口较深(由于猫牙锋利)多数是刺伤、也常常并发擦伤、 撕裂伤、撕脱伤。多见穿透肌腱、关节、骨骼及神经;
细菌学:出血败血性巴氏杆菌是感染重要因素、毒性极强70-90% 猫口腔有该菌、大部分抗菌素敏感; 感染率:30-50%甚至高达80%以上、感染潜伏期6小时、24小时很 明显(普通感染要3天)
制定原则—— 国家级技术文件 ◆ WHO文件、美国CDC文件、科学文献等 科学证据 ◆ 切实可行,推荐意见符合中国防控实际
适用对象—— 从事狂犬病暴露防控的各级各类专业人员 ◆ 疾控机构 ◆ 犬伤门诊 ◆ 医疗机构感染科和急诊科 开展防控工作时参考 供大家
2016版指南修改的核心内容
对伤口处理更加强调及重视,并对这一步骤提出更高要求
哺乳动物咬伤感染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物种 伤口部位
高 危 猫、人、灵长类、猪 手、膝盖以下、口部贯穿、关节
低 危 狗、啮齿类 头面部、口腔粘膜
伤口类型
患者
穿刺伤、大面积挫伤、重污染、时间长久
老年人、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应用激素 及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放化疗等
表浅、清洁、新鲜
预防伤口感染
·
猫、狗咬伤后发生感染3% - 18%,3% - 80%,猫咬伤是深的刺伤, 而狗咬伤是开放性撕裂伤
在疫苗能够产生可检测到的抗体前(7天) 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患者被感染后的第 一周提供被动保护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狂⽝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近期,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办公室指定的《狂⽝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发布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官⽹,现整理如下,供⼴⼤医⽣参考学习。

摘要狂⽝病是由狂⽝病病毒感染引起的⼀种动物源性传染临床⼤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咽肌痉挛、进⾏性瘫痪等。

近年来,狂⽝病报告死亡数⼀直位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给⼈民群众⽣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指导基层疾控机构做好狂⽝病的预防控制⼯作,尤其是暴露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狂⽝病所致死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组织专家,参考世界卫⽣组织和美国疾控中⼼的技术指南,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狂⽝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 6 版)》。

本指南系统回顾了狂⽝病的病原学、临床学、实验室诊断、流⾏病学、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机理、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置,以及暴露预防处置⽅法等内容的科学证据,在此基础上对狂⽝病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处置的伤⼝处置、疫苗接种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等技术给出了推荐建议。

本指南适⽤于从事狂⽝病防控⼯作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狂⽝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医疗机构感染科和急诊科等专业⼈员。

根据狂⽝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将不断更新、完善。

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1. 病原学狂⽝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属于单负病毒⽬(Mononegavirales)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病毒属(Lyssavirus)。

狂⽝病病毒颗粒呈⼦弹状,长 100~300nm,直径约 75nm。

病毒基因组长约 12kb,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 RNA,从 3' 到 5' 端依次编码 5种结构蛋⽩,分别为核蛋⽩(Nucleoprotein,N)、磷蛋⽩(Phosphoprotein,P)、基质蛋⽩(Matrixprotein,M)、糖蛋⽩(Glycoprotein,G)和依赖 RNA 的 RNA 多聚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or Large protein,L)。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版解读 ppt课件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版解读 ppt课件

III 出血的损伤或 者粘膜接触
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 伤; 破损皮肤被舔舐; 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 暴露于蝙蝠。 发生在头、面、颈部、手部和外 生殖器的咬伤
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 伤或者抓伤, 破损皮肤被舔, 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
14
暴露后处置
• 处理一:最大限度降低污染于伤口内病毒的含量 尽早进行伤口局部处理; 需要时,尽早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 狂犬病血清) • 处理二:尽快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尽早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22
23
伤口处理具体步骤方法(处理一降病毒)
6、使用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自来水)冲伤口 7、用肥皂水或其它弱碱性清洁剂清洗伤口, 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 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或者扩创从而做到全面彻底 交替至少15分钟 8、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然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 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
15
暴露后处理的目标—100%不得病
• 处理一:最大限度降低污染于伤口内病毒的含量(通过伤口处理 及及时应用被动免疫制剂)
• 处理二:尽快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应用高质量疫苗及及时应用被 动免疫制剂)
2019/3/31
16
16
目标:
伤口的外科处置
• 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 预防伤口发生继发细菌感染
处置(降病毒)
2016版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解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传林
1
暴露前预防 暴露后预防
人间狂犬病的预防建议
2
基础免疫 加强免疫 使用禁忌
暴露前预防
3
暴露前预防: 基础免疫
• 适用人群:高概率接触到病毒的人
• 所有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病毒危险环境下的个体均推荐进行暴露 前预防性狂犬病疫苗接种 • 新版增加:建议到高危地区旅游的游客、居住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的儿 童或到狂犬病高发地区旅游的儿童进行暴露前免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露分级情况
1.出血即为三级暴露。
2.二级暴露不能判定时: 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当肉眼
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 则表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 用)。 3.暴露于蝙蝠为啮齿类动物、家兔或野兔时通常无需接受
Part.03
疫苗及被动制剂接种规范
狂犬疫苗接种途径、部位和剂量
肌内注射。
2
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于上臂三角肌注射;2 岁以 下儿童于大腿前外侧肌注射。 禁止在臀部肌肉注射。每剂0.5ml 或1.0ml(具体 参照产品规格或产品说明书)。
上臂三角肌注射
上臂外侧, 肩峰下2-3横指处
上臂三角肌的定位常用九区划分法
狂犬病简介-病毒情况
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甲
醛、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酸( PH 4 以下) ,碱(PH 10以上)敏感,容易被杀灭

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 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
对日光、紫外线和热敏感,病毒悬液经56℃
30~ 60分钟或100℃ 2分钟即失去活力,因此也易被巴 氏消毒法消毒

伤口的外科处置
在伤口清洗、消毒,并根据需要使用狂犬病 被动免疫制剂至少两小时后,根据情况进行后续 外科处置。外科处置要考虑致伤动物种类、部位、 伤口类型、伤者基础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
不推荐对所有的III
级咬伤病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对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或已出现伤口感染的病例 可预防性或治疗性使用抗生素
暴露后处置是暴露后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狂犬病简介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 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几乎100%死亡 只要严格遵守咬伤后处理原则狂犬病是可预防 每年仍然有大量患者死于暴露后的不恰当的治疗
狂犬病简介-感染动物
狂犬病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科、猫科及翼手目(蝙 蝠)动物。 狂犬病在自然界的储存宿主动物包括食肉目动物和 翼手目动物,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为传染源,进而 感染猪、牛、羊和马等家畜。 禽类、鱼类、昆虫、蜥、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 狂犬病病毒。 啮齿类(尤其小型啮齿类,如:花栗鼠、松鼠、 小鼠、大鼠、豚鼠、沙鼠、仓鼠)和兔形目(包括家 兔和野兔)极少感染狂犬病,也未发现此类动物导致 人间狂犬病的证据
暴露前预防: 使用禁忌

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暴露后无任何禁忌 但暴露前使用需要风险评估,有一定禁忌,禁忌如下:


对疫苗过敏者
患急性发热性疾病、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活动期 妊娠 免疫缺陷者和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完成暴露前接种后建议进行抗体检测。 对一种品牌疫苗过敏,可更换另一种品牌疫苗继续接种。
禁止将被动免疫制剂与疫苗混合在一个注射器内
使用
再次暴露后的处置
伤口处理 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及时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 被动免疫制剂 按暴露前或暴露后程序完成了全程狂犬病疫苗接 种者,以后均无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以前没有完成全程接种的接种者,或用的不可靠 的疫苗,按首次暴露后处理 接种期间再次暴露,已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无需增 加,未注射7天内应追加,7天以上可不注射。

3.疑似异常反应的诊断只能由异常反应诊断专
家组诊断,医疗机构无权诊断。
小结

1.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为常见AEFI。 2.处置原则为先救治后报告,按规范填写报告 卡/个案表上报疾控中心。 3.出现严重异常反应后换厂家或者批号继续接 种狂犬疫苗。 4.规范犬伤门诊运行,做好犬伤登记及接种记 录登记,应急药品储备。 5.出现疑似异常反应,要做好耐心解释和安抚, 避免矛盾。



按照过敏性休克处置流 程处置
我区接种狂犬疫苗异常反应情况统计



截止到2019.3月,上报的涉及到狂犬疫苗异 常反应报告仅有两例。 2015年1例,为血管性水肿。 2016年1例 ,为高热症状。 总体来说,狂犬疫苗发生严重异常反应的几 率很低。
出现严重异常反应后疫苗接种安排
狂犬病预防控制 技术指南解读 (2016版)
Part.01
狂犬病简介
狂犬病简介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狂犬病 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临床 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 性瘫痪等。临床上可分为狂躁型和麻痹型表现。
严重的免疫功能低下者的Ⅱ级暴露 长期大量免疫抑制剂 伤口位于头面部、手、生殖器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的 Ⅱ级暴露者

所有被动免疫制剂只在首次暴露后应用,完成过暴露前或暴露后 免疫的人群均不需要使用
被动免疫制剂的注射方法和要求

应与首针疫苗接种同时(同一天)进行(暴露后尽早实 施)
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按照每公斤体重20个国际单位
五针 法
暴露前预防: 基础免疫
适用人群:高概率接触到病毒的人
所有持续、频繁暴露于 狂犬病病毒危险环境下的 个体均推荐进行暴露前预 防性狂犬病疫苗接种 新版增加:建议到高危
免疫程序:
第0、7、21 天(或28天) 分别接种1剂, 共3剂
地区旅游的游客、居住在
狂犬病流行地区的儿童或 到狂犬病高发地区旅游的 儿童进行暴露前免疫。
II 受伤没有出血
轻度
1.处理伤口 2.接种狂犬病疫苗
III 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 出血的损伤或者 或抓伤; 粘膜接触 破损皮肤被舔舐; 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 暴露于蝙蝠。 发生在头、面、颈部、手部 和外生殖器的咬伤
严重
1.处理伤口 2.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 剂(抗狂犬病血清/狂犬 病人免疫球蛋白) 3.接种狂犬病疫苗
异常反应 疫苗质量事故
AEFI 实施差错事故 偶合症 心因性反应
预防接种事故
一般反应-局部反应
临床表现 接种局部红肿,伴 疼痛
处置原则 直径<15mm 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直径15~30mm 用干净毛巾热敷

42
一般反应-全身反应处置
临床表现 轻度发热 头痛、头晕、乏力、 关节痛、肌肉疼、呕吐、腹泻等, 处置原则 发热≤38.5℃ 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 水 发热>38.5℃ 医院就诊并遵医嘱服用退 热药物。
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 b.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不会感染和传 播狂犬病 c.发生在头、面、颈部、手部和外生殖器的咬伤属 于III 级暴露。(WHO 推荐:由于头、面、颈、手 和外生殖器部位神经丰富,建议这些部位的暴露属 于III级暴露
暴露后处理的目标—100%不得病

处理一:最大限度降低污染于伤口内病毒的含量
对于犬伤暴露人群,应按照犬伤处置方案 进行全程接种。 换其他厂家按照接种时间安排继续接种。 原则上,四针法疫苗用四针法替换,五针法疫 苗用五针法替换。
AEFI处置原则:

1.规范及时处置相关反应,并做好随访及信息
登记工作。

2.及时报告疾控中心,根据反应情况填报《疑
似异常反应报告卡》或《疑似异常反应调查表》
目前大多数采用的都是狂犬免疫球蛋白 。
原理:通过局部应用直接中和伤口处理时残留的
病毒,这样最大程度降低伤口内病毒含量,从而
降低发病率
延长潜伏期
国内很多暴露后免疫失败病例,是因未联合使用
被动免疫制剂或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的
被动免疫制剂作用图示
被动免疫制剂适用人群

Ⅲ级暴露者
大腿前外侧接种姿势
小月龄婴儿采用平卧位
接种禁忌情况
暴露后接种
暴露后接种狂犬病疫苗使用无任何禁忌,但接种 前应充分询问受种者个体基本情况(如有无严重过敏 史、其他严重疾病等)。 即使存在不适合接种疫苗的情况,也应在严密监 护下接种疫苗。 如受种者对某一品牌疫苗的成分有明确过敏史, 应更换无该成分的疫苗品种。
犬伤处置(降病毒)

伤口处理具有极大意义,无论暴露者是否自行 处理过伤口,均应由医务人员按照上述步骤规 范处理

患者拒绝必须签字。
狂犬疫苗接种程序
暴露 情况 暴露前 暴露后 程序 三针 法 四针 法 接种时间安排 第0 天、第7 天和第21 天(或第28 天)分 别接种1 剂,共接种3 剂 “2-1-1”程序:第0 天接种2 剂(左右上 臂三角肌各接种1 剂),第7 天和第21 天 各接种1 剂 五针法 第0、3、7、14 和28 天各接种1 剂,共接 种5 剂;
十日观察法

新版指南只是给大家一个了解,并没有要求必须执行,况且我国目前
没有执行的条件(谁观察?哪里观察?哪里检测?失败后的法律风险 谁承担?况且我国情况复杂,动物淘汰率高,免疫覆盖率非常低)

积极意义,消除部分恐狂症患者的疑虑

我国是狂犬病高负担国家,狂犬病易感动物带毒率较高,十日观察法 适用性较低,目前仅用于确定终止。
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
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复制 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 病毒的侵入;病毒停留在 伤口附近横纹肌细胞内缓 慢繁殖1-2周或更长
Part.02
犬伤处置介绍

暴露后处置
暴露的分级
暴露类型 2016版指南 暴露程度 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置
I 有接触未受伤 完整皮肤接触 接触或喂养动物; 完好的皮肤被舔; 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 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 排泄物。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无 确认接触方式可靠则不需 处置
尽早进行伤口局部处理; 需要时,尽早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 白、抗狂犬病血清)


处理二:尽快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尽早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2019/3/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