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美术变形的魅力
小学美术_《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四年级美术下册《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2. 了解黑白画的构成方式;过程与方法:1.运动简单线条来绘画变形后的人物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疏密组织的技巧,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学点拨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启发引导法四、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彩笔、油画棒。
五、课时准备: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出课题1.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走进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变形的魅力》这节课。
当提到“变形”两个字的时候,在你们脑海里是否已经浮现出来了,有关变形的场景画面了呢?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的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了,老师先给你们两分钟时间思考,一会我找同学给我们来分享。
揭题:这些变化的视觉形象给予我们许多想象和创;板书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大胆进行创造,来体味变化的魅力吧!课件出示:教材主图(水中倒影图)(贴课题:《变形的魅力》)3.提问同学并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图片一起欣赏有关生活中的变形现象二、体验感受探究变形1.寻找变形形象:提问:你还知道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变形现象呢?学生交流,了解哈哈镜中、金属勺子、玻璃幕墙里的物像等变形现象。
2.体验变形过程:教师吹气球,引导学生观察气球吹大后表面图案发生了什么的变形。
再将气球拉长、压扁,展示图案变长、变扁等变形效果。
学生亲自体验自己的头像照在金属杯上被变形的乐趣。
小结:我们发现,刚才大家所见到的变形形象当中,有变瘦、变胖、变扭曲等特点。
3.分析变形方法观看多媒体课件看小女生走进哈哈镜时身体发生的变形现象,找同学上来用身体语言展示变形现象得出:向外拉伸左右扭曲上下拉伸向内压缩三、尝试参与方法指导1.尝试参与:带领同学一起欣赏大师绘画的优秀作品2.方法指导:师生共同回忆4种变形效果四、提出要求创造表现1.提出作业要求:选择其中一幅,用变形的方法,画一画人物变形的样子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课 变形的魅力 ︳湘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课变形的魅力︳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变形的概念,学会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变形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形,以及变形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 变形的类型:介绍夸张、简化、抽象等变形手法,并分析各自的特点。
3. 变形的运用:指导学生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变形的概念和基本手法,能够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变形手法表现自己的创意,提高绘画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具有变形特点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变形?2. 讲解变形的概念:介绍变形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变形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分析变形的类型:展示夸张、简化、抽象等变形手法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各自的特点。
4. 演示变形的运用: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变形的魅力。
5.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要求运用所学的变形手法,表现自己的创意。
6. 评价与总结: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具有变形特点的绘画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尝试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作业布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2课《变形的魅力》(湘美版2014秋) (共29张PPT)

如何绘制哈哈镜变形画?
绘制哈哈镜下变形画的方法
1.剪出哈哈镜的形状
2.描绘人物形象
3.调整完成
作业:
用哈哈镜变形的方法,先剪出 哈哈镜的形状,参照自己或者同学 的形象画出哈哈镜中的样子。
超级变 变 变选美大赛 最佳创意奖 最佳制作奖
小训练1:
这幅画运用了哪种变形方法? 拉伸变化
瘦、长、高
图中的主人公珍妮与莫迪里阿 尼的关系非常密切,是他的生活伴 侣以及创作模特
珍妮(油画)莫迪里阿尼 (意大利)
事情的 真相是。。。
(表现效果)
波形变化 (表现方法)
拉伸变化(表现方法)
• 不同的变形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
小训练2:
下列表现效果用哪种变形方式更合适?
哈哈镜中的变形
变形的基本方法:
1、桶形变化 (上下小,中间很大)
2、枕形变化 (上下大,中间很小)
3、波形变化 (整体扭曲)
4、拉伸变化 (整体拉长)
小训练1:
这幅画运用了哪种变形方法? 波形变化
忧虑、恐慌、神秘等等
采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 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
呐喊(油画) 爱德华•蒙克(挪威)
湘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我最可爱 最帅 最自信 !!
看完哈哈镜后你能告诉我镜子里展现了 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请你描绘你在镜中的样 子吧?
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变形现象?
哈哈镜映像
是
谁?
(探索规律:研究变形的方法)
桶状变化
枕形变化
波形变化
拉伸变化哈哈镜下的 变形变形一变形二 变形三 变形四瘦小
粗壮 大 肥胖
飘渺、神秘、 扭曲、压抑
长、高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2.变形的魅力》说课稿2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2. 变形的魅力》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2. 变形的魅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以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变形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变形方面的技巧和创意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变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变形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变形方法,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图片、范画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变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变形的魅力。
2.讲解与示范:讲解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现场示范。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变形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更多的变形作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创作步骤。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变形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如参与程度、操作技能等。
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作品的创意和质量。
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说课稿(1)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详细的步骤,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变形之美,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变形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较强,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3.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审美品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变形之美,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示范法:老师现场演示变形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3.案例分析法:分析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变形的方法。
4.创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变形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变形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原理。
3.示范:老师现场演示变形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创作实践,老师巡回指导。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变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图形和符号,增加板书的吸引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二课变形的魅力湘美版21张

水中倒影
生活中常见的 变形现象
哈 的身 哈 夸体 镜 张都
变发 形生 呢了 ?怎
样
桶形变形
枕形变形
波纹变形
动画片中的变形
桶形变形
枕形变形
波纹变形
桶形变形
枕形变形 波纹变形
还有哪些人物和卡通形象或者是你 想象的运用了这三种变形的?
配对
• 下列人物你觉得和哪一 种变形更合适呢?
肥胖的人
精干、挺拔的人 妖娆多姿的蛇精
穿着肥大衣 服的小丑
穿着贴身铠甲 的战士
摆动尾巴的美 人鱼
示范
评价
• 你最喜欢哪一个同学的作品?先说出他用 了什么变形,再说出你在他的作品当中是 怎样体味到变形的魅力的威)
亨利摩尔
毕加索
湘美版四年级下美术《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湘美版四年级下美术《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形的魅力》是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的一节美术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变形手法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变形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变形的理解和运用较难掌握,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耐心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变形手法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如夸张、简化、扭曲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变形手法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演示法:老师通过示范作品,讲解和展示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2.引导法: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课件和示范作品。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彩笔、水粉等。
3.准备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变形特点的美术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变形的魅力。
2.呈现(10分钟)老师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变形的基本方法,如夸张、简化、扭曲等。
3.操练(10分钟)老师示范一幅变形作品的创作过程,边示范边讲解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自己动手进行变形创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老师展示一些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欲望。
学生自由创作,尝试运用所学变形手法创作更加复杂和有创意的作品。
6.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变形的基本方法和创作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美术教案-变形的魅力-湘美版

四年级下美术教案-变形的魅力-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到变形艺术的魅力。
2.能够了解变形艺术的表现形式,包括破碎变形、拉伸变形等。
3.能够创作出具有变形艺术特点的作品。
4.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准备美术用品,如颜料、画笔、卡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相关变形艺术作品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变形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形式。
2. 理论学习介绍变形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包括破碎变形、拉伸变形等,让学生理解变形艺术的基本原理,并让学生观察与欣赏相关变形艺术作品。
3. 创作实践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自选材料的前提下,创作具有变形艺术特点的作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4. 总结归纳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与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归纳,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变形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形式,并认识到创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变形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变形艺术特点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1.完成作品的质量和创意度。
2.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作品的积极性和表现。
3.个人评估,包括学生对变形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创作表现等。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次变形艺术的授课,学生们懂得了变形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形式,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创作的激情和热爱。
教师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年级下册美术课件-2 变形的魅力 |湘美版(2014秋) (共11张PPT)

学生作品欣赏
作业要求:
小组内的成员根据你表现人 物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变形方法, 设计一个有个性的变形人物。
作品展示
拓展:
除了这些基本的变形 方法外,变形的方法还有 很多,下来后小组成员再 进行研究。
你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吗?
玻璃墙映像
哈哈镜映像
后视镜映像
变形的魅力
群学要求:
小组群学书本第7页、8页、 9页, 研究:
1、变形有那些基本方法? 2、具体是怎么进行变形的?
群学要求: 小组群学欣赏书中作品《呐
喊》研究:
1、画面用的什么变形方法? 欣赏作品后你有什么感受?
2、向外拉伸、向内压缩的 方法进行变形设计出来的人物形 象又会给人什么感受?
湘美版美术四下第2课《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四下第2课《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形的魅力》这一课是湘美版美术四下的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变形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变形的基本概念、变形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运用变形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变形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逐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变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如何运用变形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3.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欣赏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变形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变形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体验。
4.评价法: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经典艺术作品图片和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3.教室环境布置,以便于学生展示和欣赏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经典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变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变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让学生感受变形的魅力。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变形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体会变形的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体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变形创作出更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变形的魅力》 湘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变形的魅力》湘美版教学内容《变形的魅力》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形技巧,通过观察、实践和创造,学会将简单的图形进行变形,创造出有趣和新颖的图案。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基础的图形变形方法,如拉伸、压缩、扭曲和组合等,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所学技巧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应用基本的图形变形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理解图形变形的原理,并能够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图形作品。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和创意活动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变形概念具体化,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创作中。
此外,鼓励每个学生发展个性化的创意思维,而不是简单地模仿示例,也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 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 图形变形的示例图片或图书。
- 电脑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图形变形的过程和示例作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变形图形,如标志、装饰图案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些图形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 新授:讲解图形变形的基本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每种方法的效果。
鼓励学生尝试理解和模仿。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图形变形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提供反馈。
4. 创作:学生独立创作一幅以变形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教师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表现。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强调创意和技巧的运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展示图形变形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图表和示例图形来辅助说明。
每个步骤都将配有相应的关键词和简短描述,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将要求学生在家中尝试创作一幅新的变形图形作品,并写一段关于他们创作过程的反思。
这将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在家里继续探索和实践。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对图形变形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湘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变形的魅力湘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形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通过变形展现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提高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变形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了解变形的概念,学习如何通过拉伸、压缩、扭曲等方法对图形进行变形。
2. 变形在绘画中的应用:学习如何将变形运用到实际绘画中,创造出具有个性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
3. 团队合作和分享:通过分组合作,互相交流和分享,提高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变形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能够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难点:如何运用变形创造出具有个性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画纸、画笔、彩绘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变形特点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变形的魅力所在。
2. 基本概念和技巧的学习:介绍变形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幻灯片和示范,讲解如何通过拉伸、压缩、扭曲等方法对图形进行变形。
3.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图形进行变形练习,并尝试将变形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4. 创作与展示:学生根据练习的结果,创作出一幅具有个性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画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板书设计:1. 变形的基本概念:拉伸、压缩、扭曲等。
2. 变形在绘画中的应用:创造出具有个性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画作。
3. 团队合作和分享:分组合作,互相交流和分享,提高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练习的结果,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并写一篇关于变形在绘画中的应用的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实践练习和创作展示,让学生掌握了变形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
四年级美术下册 变形的魅力 教学反思

这节课旨在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扭曲变化现象,了解常见的变形方式,并学习和掌握人物变形方法。
本课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开始留意身边的变形现象,也能欣赏一些设计作品。
根据现实进行再现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漫画人物,以它诙谐、幽默、夸张的形象深受学生喜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但是,想要学生掌握变形的方法,并用其来创造新形象,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习《变形的魅力》这节课时,应重点分析人物变形规律,探究变形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总结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力图体现创造性原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学生抓住对象特征,大胆表现,创作出生动、有趣、具有个性的新人物形象来。
在课堂导入部分,我请学生上台体验了用手机中的相机照哈哈镜,并实时共享传屏到大屏幕上,其余学生在下面观察,课堂气氛活跃,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新授部分,为了解决“如何发现变形规律、掌握变形方法”这一难点,我直接请班上3位学生代表作为小模特参加我们的变形计划,将他们的照片进行信息化处理,成为在不同哈哈镜中的变形照片,依次展示在一体机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变形规律,使学生明白哈哈镜中的3种变化:枕形变化、桶形变化、波形变化。
从学生们的课堂作业效果来看,基本掌握了变化方法。
课后,我进行了总结和深刻反思,有如下不足之处:1、有效的评价可以有的放矢地帮忙学生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评价中知不足,在赏评中求进步;2、语言组织方面:语言需更精简;3、知识拓展方面:应适当的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健康的审美意识,鼓励学生用变形手法将对象健康、向上的一面展现出来。
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哈哈镜变形的方法,进行对变形事物的理解和绘画。
在上课的开始,让学生通过照哈哈镜发现自己在镜中的变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变形的魅力》教案范文

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变形的魅力》教案范文学校美术四班级下册《变形的魅力》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改变表现手法。
2、能擅长观测与发觉,提升观测与思维的品质,发觉想象与性格化制造的技能。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制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立场,抒发喜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查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形状改变的关注,制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具预备课件、凸面镜、不锈钢勺子。
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
学具预备彩色作业纸、2B铅笔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沟通沟通师: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兴奋!真想永久记住你们,你们想永久记住老师吗?生:想!师:好!现在,我认真地观测你们,你们认真地观测我,我们彼此永久地记住对方。
〔师走下讲台,摸同学,并说出多个同学的特点:你的眼睛真大!你的小鼻梁真高!你的眉毛真浓!〕师:记住你们的特点,我也就永久地记住你们了,你们记住老师了吗?谁能说出老师的特点?不同的同学依据自己的观测说出老师的多个特征。
师实时进行评价:你看得真认真!一下子就抓住了主要特征!师〔总结〕:孩子们,通过观测,我们认识了彼此;通过观测,我们认识了世界,增长了知识。
由此可见,观测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技能,同学们都要留意培育自己上心观测的技能。
今日我们的学习就与观测密不可分。
好,上课!〔二〕课堂探究1、猜图激趣,观测发觉,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师:先请同学们上心观测,你们有什么发觉?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生:房子变得弯曲了。
生:房子变得模糊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生:是映在玻璃上的。
生:是在窗子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
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改变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手观音采用了局部重复的 造型方法,姿态婀娜,姿态各异 的多臂多手组成了一个圆形,似 一轮旋转的光环,映衬着观音菩 萨的真身,使整个形象愈加神圣 壮丽。
生活中的局部重复造型现象
脸的重复
身体和上肢的重复
手的重复
腿或其他部位的重复
点线面与黑白灰
绘制步骤
1.画出变形人物轮廓。
2.将变形人物分块。
3.用点线面绘出丰富 的变形人物效果。
作业: 运用局部重复的方法画 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黑白变形 形象。
活动三
导 入 方法探究
自主表现
作品欣赏
拓 展
凤凰是中国古代 传说中的百鸟之王, 与龙同为汉民族图腾。 凤凰是雌雄统称,雄 为凤,雌为凰,总称 为凤凰,常用来象征 祥瑞。亦称为丹鸟、 火鸟、鶤鸡、威凤等。 被视为吉祥之鸟。
呐喊(油画) 爱德华•蒙克(挪威)
珍妮(油画)莫迪里阿尼 (意大利)
画家笔下的变形现象和哈哈镜中的形象有哪些相同之处
绘制哈哈镜下变形画的方法
1.剪出哈哈镜的形状
2.描绘人物形象
3.调整完成
作业:
用哈哈镜变形的方法,先剪出 哈哈镜的形状,再画出哈哈镜中的 自己。
学生作业
活动二
激趣 导入
方法 探究
传说中的凤凰是采用局部重组的变形 方法创造出来的鸟之王。找一找它的哪些 部位是由右边的动物局部变化而来的。
孔雀 锦鸡
鸳鸯
找一找它的哪些部位是由 右边的动物局部变化而来的。
大雁 丹顶鹤
龟背
嘴
头冠 脖子
尾翅羽
腿爪
拓
展
谢 谢 观 赏
返回
长沙市芙蓉区东风小学 曾繁峰
活动一
导入
方法探讨
作业欣赏
自由创作
下面这幅图是在哪里看到的景色?源自水中倒影生活中常见的 变形现象
玻璃墙映像 哈哈镜映像
后视镜映像
汤勺映像
哈哈镜下的 变形效果
变形一 变形二 变形三 变形四
桶状变化
波纹变化
拉伸变化
枕形变化
画家笔下的变形现象和哈哈镜中的形象有哪些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