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配方详解:明目地黄丸(浓缩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典中药材:熟地黄详解>>>
熟地黄
药典中药材:熟地黄
来源: 本品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
药典中药材:熟地黄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 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 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 有光泽。气微,味甜。
药典中药材:熟地黄
炮制:
(1)取生地黄,照酒炖法(通则0213) 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 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100kg 生地黄,用黄酒30~50kg。(2)取生地 黄,照蒸法(通则0213)蒸至黑润,取出, 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 得。
明目地黄丸 (浓缩丸)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明目地黄丸(浓缩丸)配方详解>>>
明目地黄丸(浓缩丸) MingmuDihuangWan
药典中成药:明目地黄丸(浓缩丸)配方详解>>>
配方: 熟地黄160g、牡丹皮60g、茯苓60g、枸杞 子60g、当归60g、蒺藜60g、酒萸肉80g、 山药80g、泽泻60g、菊花60g、白芍60g、 煅石决明80g。
药典中药材:当归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当归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蒺藜详解>>>
蒺藜
药典中药材:蒺藜
来源: 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 实,除去杂质。
药典中药材:蒺藜
性状:
本品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 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 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 起,有纵棱和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 和短刺各1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 白色。质坚硬。气微,味苦、辛。
药典中药材:蒺藜
炮制:
蒺藜:除去杂质。炒蒺藜:取净蒺藜,照 清炒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本品多 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 6mm;背部棕黄色,隆起,有纵棱,两侧 面粗糙,有网纹。气微香,味苦、辛。
药典中药材:蒺藜
性味: 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药典中药材:蒺藜
功效: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 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 障,风疹瘙痒。
药典中药材:泽泻
炮制:
泽泻: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片, 干燥。本品呈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外表皮 淡黄色至淡黄棕色,可见细小突起的须根 痕。切面黄白色至淡黄色,粉性,有多数 细孔。气微,味微苦。盐泽泻:取泽泻片, 照盐水炙法(通则0213)炒干。本品形如 泽泻片,表面淡黄棕色或黄褐色,偶见焦 斑。味微咸。
药典中药材:茯苓详解>>>
茯苓
药典中药材:茯苓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 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 “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 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 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 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 “茯苓块”和“茯苓片”。
药典中药材:山药
用法: 15~30g。
药典中药材:山药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泽泻详解>>>
泽泻
药典中药材:泽泻
来源: 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冬季 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 须根和粗皮。
药典中药材:泽泻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 7cm,直径2~6cm。表面淡黄色至淡黄棕 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和多数细 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 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 气微,味微苦。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9~ 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 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 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 “杭菊”、“怀菊”。
药典中药材:菊花
性状:
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 呈扇形,直径1.5~3cm,离散。总苞碟状; 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 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 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舌状花数层, 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 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 两性,位于中央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状: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 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 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 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 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 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茯 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 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
药典中药材:山药
性状: 淡、微酸。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 长9~18cm,直径1.5~3cm。表面光滑, 白色或黄白色。
药典中药材:山药
炮制:
山药:取毛山药或光山药除去杂质,分开 大小个,泡润至透,切厚片,干燥。切片 者呈类圆形的厚片。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 色,质脆,易折断,切面类白色,富粉性。 山药片:取山药片,除去杂质。为不规则 的厚片,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 质坚脆,粉性。气微,味淡、微酸。麸炒 山药取毛山药片或光山药片,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切面深黄色或浅棕黄色,略有焦斑。香气 浓郁,并略有酒香气。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味: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药典中药材:当归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 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 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 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饬。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详解>>>
牡丹皮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秋季 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取根皮, 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前者 习称连丹皮,后者习称刮丹皮。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性状:
连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 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 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 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和 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 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 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 坦,淡粉
药典中药材:枸杞子
性味: 甘,平。归肝、肾经。
药典中药材:枸杞子
功效: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 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内热消渴, 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药典中药材:枸杞子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枸杞子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闷热,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当归详解>>>
药典中药材:泽泻
性味: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药典中药材:泽泻
功效: 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用于小便不 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 淋涩痛,高脂血症。
药典中药材:泽泻
用法: 6~10g。
药典中药材:泽泻
存储: 置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菊花详解>>>
菊花
药典中药材:菊花
药典中药材:菊花
性状:
,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 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轻,质柔润,干 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滁菊:呈 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 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 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 隐藏。贡菊: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 径1.5~2.5cm
药典中药材:茯苓
用法: 10~15g。
药典中药材:茯苓
存储: 置干燥处,防潮。
药典中药材:枸杞子详解>>>
枸杞子
药典中药材:枸杞子
来源:
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 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 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皱后,晒干,除去果 梗。
药典中药材:枸杞子
性状:
本品呈类纺锤形或椭圆形,长6~20mm, 直径3~10mm。表面红色或暗红色,顶端 有小突起状的花柱痕,基部有白色的果梗 痕。果皮柔韧,皱缩;果肉肉质,柔润。 种子20~50粒,类肾形,扁而翘,长 1.5~1.9mm,宽1~1.7mm,表面浅黄色或 棕黄色。气微,味甜。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性味: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药典中药材:源自文库丹皮
功效: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热入营血,温 毒发斑,吐血舰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 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注意: 孕妇慎用。
药典中药材:熟地黄
性味: 甘,微温。归肝、肾经。
药典中药材:熟地黄
功效:
补血滋明,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 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 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 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药典中药材:熟地黄
用法: 9~15g。
药典中药材:熟地黄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 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 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 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 苦。柴性大、干祜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 不可供药用。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当归: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 晒干或低温干燥。本品呈类圆形、椭圆形 或不规则薄片。外表皮浅棕色至棕褐色。 切面浅棕黄色或黄白色,平坦,有裂隙, 中间有浅棕色的形成层环,并有多数棕色 的油点,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酒 当归:取净当归片,照酒炙法(通则0213) 炒干。本品形如当归片。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性状:
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刮丹 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红棕色或 淡灰黄色,有时可见灰褐色斑点状残存外 皮。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炮制:
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本品呈圆 形或卷曲形的薄片。连丹皮外表面灰褐色 或黄褐色,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刮丹皮外 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内表面有时可见 发亮的结晶。切面淡粉红色,粉性。气芳 香,味微苦而涩。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状: 淡红色或淡棕色。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 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 淡红色或淡棕色。
药典中药材:茯苓
炮制: 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 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味: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药典中药材:茯苓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 安,惊悸失眠。
药典中药材:山药
炮制: 照麸炒法(通则0213)炒至黄色。本品形 如毛山药片或光山药片,切面黄白色或微 黄色,偶见焦斑,略有焦香气。
药典中药材:山药
性味: 甘,平。归脾、肺、肾经。
药典中药材:山药
功效: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 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 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 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当归
药典中药材:当归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采 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 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 多,长15~25c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 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 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或具 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有紫色或黄绿色 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 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 粗下细
药典中药材:山药
性状:
毛山药: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 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 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 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 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微 酸,嚼之发黏。山药片:为不规则的厚片, 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质坚脆, 粉性。气微,味
药典中药材:蒺藜
用法: 6~10g。
药典中药材:蒺藜
存储: 置干燥处,防霉。
药典中药材:酒萸肉详解>>>
酒萸肉
药典中药材:酒萸肉
: 药典暂未收录酒萸肉。
药典中药材:山药详解>>>
山药
药典中药材:山药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冬季 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 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片”; 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 “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 药,置淸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 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 习称“光山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