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
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共5篇]
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共5篇]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根据动物影子寻找相应的动物,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明显特征。
2、有观察、发现、比较的兴趣,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幼儿已有在太阳下和影子做游戏的经验。
2、动展板,贴有小动物的图片。
4、塑封的.小动物影子图片。
活动过程:一、分享交流,再现经验1、宝贝,你喜欢哪个动物宝宝?为什么呢?(幼儿发表自己的的想法,如:小猫,追问:你喜欢小猫什么呢?)小结:动物宝宝很可爱,还有很多的本领呢。
二、情景导入,感知特征1、今天,草地上来了一群小动物,想和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
它们是谁呢?它们躲在哪里?请你仔细找一找,再和好朋友说一说。
(幼儿相互交流,自由表达。
)2、提问:你找到了谁?它躲在哪里?(我看到了小兔,在草丛里)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小兔呀?(长耳朵)我们大声地把小兔请出来吧!小兔小兔,快出来吧!我们来学小兔。
小兔小兔真可爱,长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
3、提问:大象在哪呢?我怎么没看见?你怎么知道这是大象的呢?(长鼻子)大象的长鼻子甩起来。
大树后面躲着的真的是大象吗?你们找对了,真的是大象。
大象有两个大耳朵,象扇子;四条腿粗粗的,象柱子;小尾巴,细细短短的,象个小辫子。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大象大象真可爱,长长鼻子甩一甩,吸足水儿洗个澡。
4、刚才有宝宝说看到小鸡和小鸭了,那么小鸡和小鸭在哪里呢?为什么你觉得这是小鸡和小鸭?(小鸡嘴巴尖尖的,小鸭嘴巴扁扁的)除了嘴巴,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它们是小鸡和小鸭呢?(小鸡的脚像树枝是分开的,小鸭的脚上是连起来的)小结:我们可以从上往下看,小鸡、小鸭的嘴巴、身体和脚长的不一样。
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1、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种子。
2、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萌发对科学、对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准备苹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红柿、葡萄等水果。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纸,各种种子若干3、视频转换仪。
小班科学优秀说课稿(精选12篇)
小班科学优秀说课稿(精选12篇)小班科学优秀说课稿(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科学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科学优秀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纲要》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从孩子身边取材,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尽量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冰是幼儿生活中常见并接触过的物质,幼儿很喜欢玩水,玩冰。
在玩冰中幼儿不仅能充分享受玩冰的乐趣,而且能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幼儿对冰的认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不断深入。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关于“冰”方面的知识,也是必须的。
二、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活动的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以幼儿操作摆弄为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很难自觉发现冰的一些基本特性,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冰的这些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尝试玩冰,知道冰块的明显特征。
2、体验玩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让幼儿在玩冰活动中充分感受冰的一些基本特性,这方面是注重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构建知识;难点为:用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方面注重幼儿语言表达方面的培养。
三、活动准备:1、五颜六色的果汁冰块若干。
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精选3篇)
The cool breeze blows the maple leaves red, cold words make the strong mature.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精选3篇)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1一、设计意图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左右,思维呈现出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由于小手肌肉组织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活动性较弱。
利用幼儿对周围的声音感到新鲜好玩的现象,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听觉、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说教材1.本活动的目标是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分组活动、综合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而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上自信心的发展,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法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活动准备: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会听一些独特的声音。
教具游戏的准备──沙子、小石子、小铁片、黄豆、卡通空八宝粥罐若干;舞曲音乐。
幼儿活动准备──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四、说学法1.通过可爱、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会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
五、说教学程序首先,通过认识新朋友──漂亮可爱的罐宝宝,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喂宝宝”尝试自己制作响罐。
这样的设计,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机会和表现,在猜想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测、去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最后,在户外活动中,深化主题,愉快的结束活动,使幼儿意犹未尽的渴望再次的活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幼儿园科学活动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科学活动说课稿1说活动教材: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我是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和建构的主题。
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借助“你们发现吹的泡泡有什么秘密”这个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自然生成了这个主题。
目的在于保持幼儿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达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说活动目标: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如下三条目标: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尝试运用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说活动重点、难点:此次活动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幼儿更深层的探究“泡泡特性以及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欲望。
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将“尝试运用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确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说活动方法:为了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体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我有意识运用了以下三种教育方法:一“顺”,二“引”,三“助”。
“顺”即顺应幼儿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有关主题的资料及活动所需的材料,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
“引”即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和建构新的主题或知识。
小班科学说课稿(精选5篇)
小班科学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科学说课稿(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说课稿1(一)教育目标如今,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所以,根据这一要求,我将本次活动目标指定如下:1、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2、能从动物的局部判断出是哪种动物,并能合作将动物完整的拼出来。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二)教材内容方面根据制定的目标,选择相应的内容也是置关重要的。
确定了活动《猜猜它是谁》,还要结合我班幼儿的具体情况。
我根据主题活动《动物王国》里的内容,结合本次活动,收集相关的游戏材料,巧妙地将一些幼儿认识的动物设计在游戏转盘中,并将这些动物分割成二至四块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拼图,让幼儿通过这些分割图推断出是哪个动物,及在拼图游戏中让幼儿掌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使幼儿在游戏中能积极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增强求知欲,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提高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本次活动重点是: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难点是: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我在设计本次活动中,采用了以下方法:运用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观察法也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基本方法,能使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提高幼儿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
利用拼图游戏,将动物的整体图片拆开,分成若干片,再让幼儿拼完整。
操作法,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让幼儿在自己的活动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教师运用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四)教学过程1、开始部分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森林的场景中。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说课稿模板(通用9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说课稿模板(通用9篇)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说课稿模板(通用9篇)小班幼儿知识经验虽然不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那么关于幼儿园小班的说课稿怎么拟定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说课稿模板通用,仅供参考。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说课稿模板通用(篇1)一、说教材1、说活动设计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
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尾巴的作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
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
2、说活动目标:根据《纲要》的指导和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适合幼儿发展三个目标:1)、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故事,能简单的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3、说活动的重点、难点:依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状况,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通过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难点是:了解身边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二、说教具、学具1、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记住一些动物的尾巴特征。
2、物质准备:课件:《动物的尾巴》和《小壁虎借尾巴》可粘贴的不同动物的身体和尾巴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文学作品熏陶法等,使幼儿发现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和作用。
2、学法:幼儿在掌握老师的教学内容后,可运用游戏操作法进一步探索动物尾巴的不同。
四、说教学程序1、听儿歌《尾巴歌》,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做动物的尾巴的形状,边做边进教室做好。
2、看课件《动物的尾巴》,请小朋友说说课件上动物尾巴的象什么,引出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3、播放课件《小壁虎借尾巴》,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启发幼儿边听边思考。
小班科学说课稿(精选3篇)
小班科学说课稿(精选3篇)小班科学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位精彩的老师,很有必要细心规划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进步老师理论素养和驾御教材的才能。
那么写说课稿需求留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咱们整理的小班科学说课稿,期望对咱们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说课稿1(一)教化方针现在,科学教化的价值取向不再重视常识的传递,而是重视儿童的的新奇心、求知欲、探求欲和酷爱科学的情感。
所以,依据这一要求,我将本次活动方针指定如下:1、鼓舞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起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求精力。
2、能从动物的部分判别出是哪种动物,并能协作将动物完好的拼出来。
3、经过活动培育幼儿详尽的调查才能和着手才能,开端培育幼儿的协作才能。
(二)教材内容方面依据拟定的方针,选择相应的内容也是置关重要的。
确认了活动《猜猜它是谁》,还要结合我班幼儿的具体状况。
我依据主题活动《动物王国》里的内容,结合本次活动,搜集相关的嬉戏资料,奇异地将一些幼儿知道的动物规划在嬉戏转盘中,并将这些动物切割成二至四块成为孩子们宠爱的拼图,让幼儿经过这些切割图揣度出是哪个动物,及在拼图嬉戏中让幼儿把握全体与部分的联系。
使幼儿在嬉戏中能主动参与科学探求活动,增加求知欲,充足发挥幼儿的自动性,进步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本次活动要点是:鼓舞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起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求精力。
难点是:了解部分与全体之间的联系。
(三)教化方法:我在规划本次活动中,采纳了以下方法:运用调查法,有意图、有方案的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求活动,调查法也是幼儿探求科学的根本方法,能使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知道事物,进步幼儿感官的归纳活动才能。
运用拼图嬉戏,将动物的全体图片拆开,分红若干片,再让幼儿拼完好。
操作法,供应给幼儿相宜的资料,让幼儿在自己的活动实践进程中进行探求。
老师运用幼儿宠爱的嬉戏方式,使幼儿在嬉戏中进行科学探求活动。
(四)教化进程1、开端部分老师带领幼儿走进大森林的场景中。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教学主题:探索颜色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认识和理解基本的颜色(红、黄、蓝)。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基本颜色:红、黄、蓝。
2. 实验活动:颜色混合实验。
三、教学准备:1.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彩颜料。
2. 透明塑料杯若干。
3. 毛笔或棉签。
4. 白色画纸或卡片。
5. 清水和毛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展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物品,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2. 讲解环节:教师讲解这三种颜色是基本颜色,可以混合出其他更多的颜色。
3. 实践环节:教师示范如何用毛笔或棉签将两种颜色混合在透明塑料杯中,让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
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每组幼儿分别混合红黄、黄蓝、红蓝三种颜色。
4. 创作环节:让幼儿用混合出的新颜色在白色画纸上自由创作。
5. 分享环节:让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作品。
五、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并指出各种颜色,比如衣服、食物、玩具等,让他们了解颜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六、教学总结:本次科学活动,我们学习了基本颜色红、黄、蓝,并通过实践操作发现了颜色混合的秘密。
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和欣赏身边的各种颜色。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对颜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评价幼儿在颜色混合实验中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幼儿的分享和作品,评估他们对颜色变化的理解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是否能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识别和描述各种颜色。
小班科学说课稿(通用5篇)
小班科学说课稿(通用5篇)小班科学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科学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科学说课稿1活动名称:探索活动——奇妙的声音。
听觉是人的主要感官,人通过听觉去感知周围世界、感受周围世界、认识周围世界。
小班年龄的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对他们来说,声音是美妙的,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更是好奇无比的。
而且喜欢摆弄又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玩玩、试试、摸摸、看看,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就尤为感兴趣。
因此小班幼儿通过听觉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周围世界。
然而小班幼儿充满好奇、喜欢摆弄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充满探究欲望,能更好地通过操作探索中去发现知识、获得知识。
于是,我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形式,区角分组活动及本次正式活动来组成主题的学习活动内容,让幼儿充分自主发现声音、探究声音。
教案目标:1、通过玩玩说说,初步听辨及感知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2、愿意大胆表达,有进一步探索声音的兴趣。
教案准备:各种瓶罐、各种物品(包括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蚕豆、幼儿园教案赤豆、回形针、硬币、钮扣、纸、保鲜袋、棉花)。
一、辨别声音1、我们已经知道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呢,现在请你们用小耳朵听一听,猜猜是什么声音?(幻灯片:听声音并以图片验证是否正确)2、幼儿猜声音。
二、初步感知声音1、这么多好听的声音,施老师带来的好多瓶宝宝,他们有的能发出声音有的不能发出声音,你们能不能找到呢?你能把有声音的瓶宝宝找出来吗?2、幼儿操作。
3、找到了吗?请把有声音的瓶子举起来,摇一摇。
你们听见了什么?4、为什么会有声音?5、你们怎么知道这些瓶宝宝是有声音的?为什么不找后面的那些瓶子呢?6、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来轻轻地摇3下,摇得快,摇得慢。
7、师小结:原来瓶子里有东西大多就能发出声音来。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说课稿含反思《会跳舞的罐宝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说课稿含反思《会跳舞的罐宝宝》一、活动目标1.了解物体的振动会产生声音,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有关。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1.教具:塑料瓶、沙子、水、气球、绳子、木板。
2.学具:每组一个塑料瓶、沙子、水、气球。
四、活动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塑料瓶,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名称。
(2)教师将沙子倒入塑料瓶,然后密封瓶口,用手轻轻敲打瓶子,让幼儿聆听声音。
(3)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从哪里来的?2.探索活动(1)教师将沙子倒出一部分,再次敲打瓶子,让幼儿聆听声音,并提问:这次的声音和刚才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2)教师将水倒入塑料瓶,重复上述操作,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变化。
3.实验操作(1)教师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用绳子固定,制成一个简易的“罐宝宝”。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一个塑料瓶,将沙子或水倒入瓶中,然后用气球敲打瓶子,观察声音的变化。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实验中的发现。
(3)教师引导幼儿反思: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五、活动延伸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用不同的物品进行实验,感受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2.家长参与:教师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实验,共同探讨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会跳舞的罐宝宝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它就是会跳舞的罐宝宝,你们想听听它的故事吗?(2)探索活动环节师: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我把沙子放进瓶子里,再敲一敲,你们听听会发出什么声音?幼:沙沙沙的声音。
师:如果我把沙子倒出来一些,再敲一敲,会发生什么?幼:声音变小了。
师:对了,那是因为沙子变少了,所以声音也变小了。
小班科学教案说课文稿
小班科学教案说课稿【篇一:小班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种子说课稿】小班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种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04 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预设课程小班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种子》。
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水果里的种子》让幼儿从触觉、视觉、味觉多种感官认识观察水果的种子,通过视频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种子在土里会发芽、开花、结果,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
此过程符合《纲要》中提出的“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且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食物,因此,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学情分析小班幼儿对水果的认识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知道一些常见的水果,但认识还不充分。
《指南》中指出3-4 岁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通过品尝水果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深入地进行观察认识水果里的种子。
(三)活动目标通过分析课程内容并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1.知道水果里的核就是种子,种子在泥土里可以发芽、开花、结果2.能有意识地观察种子,并能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发现3.体验观察种子、体验探索发现乐趣(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上述活动目标,我确定了活动的重点、难点如下:1.活动重点:知道水里的核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可以发芽、开花、结果2.活动难点:能够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发现为突破活动的重点、难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1.通过品尝水果,幼儿得到水果的种子,并对其进行观察、交流讨论,再播放视频让幼儿直观了解种子在土里会发芽、开花、结果,最后通过“种子宝宝”的游戏来实现活动的重点。
2.教师表扬积极主动大胆表达的幼儿,奖励其另一种水果,并鼓励其他幼儿积极主动的表达,以奖励、鼓励的方式实现活动的难点。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教案一、教学背景幼儿园小班是幼儿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阶段,因此科学教学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次活动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大瓶水,小瓶水各一瓶2.色素或食用色彩3.盆4.毛巾四、教学活动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两个瓶子,一个大瓶水,一个小瓶水,请幼儿观察两个瓶子中水的颜色和量的差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践环节1.将大瓶水中加入色素,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2.将小瓶水中加入不同颜色的色素,与大瓶水的差异比较。
3.让幼儿做一个小实验,猜测加入色素后水的颜色会变成什么颜色。
3. 总结与展示让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请其他小组评论和提问。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实验的规律性,总结水的性质和颜色的变化。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对实验的参与度和表现。
2.收集幼儿对实验的回答和解释,看是否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评价小组展示的结果和幼儿的互动表现。
六、延伸活动1.让幼儿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其他物质和水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2.利用教室内废旧材料进行再利用实验,引导幼儿探究资源循环利用的原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简单易懂,活动设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时间控制,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实验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下次可增加互动环节,让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以上就是本次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教案的设计,希朝能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5篇
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5篇科学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能够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探索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课教学,下面将介绍五篇小班科学课说课稿。
第一篇:《水是什么颜色的?》引语:水是一种常见而神奇的物质,几乎包围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索水的颜色。
一、目标:1.观察和描述水的颜色。
2.理解水的无色特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二、活动步骤:1.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向幼儿介绍水的颜色多样性。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水源,如自来水管、玻璃杯中的水等,并让他们描述水的颜色。
3.通过观察和实验,鼓励幼儿亲身体验水的无色特性。
4.引导幼儿绘制观察结果,并与他们分享彩色水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1.观察和描述水的颜色。
2.理解水的无色特性。
四、教学辅助材料:1.相关视频或图片。
2.玻璃杯、自来水管等。
第二篇:《感受磁性力量》引语:磁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但却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力量。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磁性的奇妙之处。
一、目标:1.了解磁性现象。
2.探究磁性力量并观察其作用。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活动步骤:1.通过观察和讨论,向幼儿介绍磁性的基本概念。
2.让幼儿自由操作磁铁,并观察磁性力量对各种物体的作用。
3.鼓励幼儿探索磁性力量的影响区域,并进行记录。
4.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一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而一些物体不受吸引。
1.了解磁性现象。
2.探究磁性力量并观察其作用。
四、教学辅助材料:1.磁铁。
2.包括金属和非金属物体的各种小道具。
第三篇:《追踪多云天气》引语:天气变化多端,每天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今天,我们一起来追踪多云天气,观察云的变化。
一、目标:1.了解云的形态。
2.观察并记录云的变化。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活动步骤:1.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云,如积云、层云等。
2.鼓励幼儿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蝴蝶是怎样长大的》说课稿(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蝴蝶是怎样长大的》说课稿(三篇)目录: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蝴蝶是怎样长大的》说课稿一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双双、副副……》说课稿二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天天来刷牙》说课稿三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蝴蝶是怎样长大的》说课稿一小班科学活动:蝴蝶是怎样长大的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与操作,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
2.尝试用肢体表现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活动准备:1.“虫卵变蝴蝶”的、歌曲音乐磁带2.“虫卵变蝴蝶”图片四幅、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漂亮的蝴蝶,你们喜欢我吗?(喜欢),你们知道我是怎样长大的呢?(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交流)二、观看视频《蝴蝶是怎样长大的呢》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多,那蝴蝶到底是怎样长大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教师指导幼儿观看视频:蝴蝶是怎样长大的。
1.观看巧虎视频:蝴蝶是怎样长大的2.鼓励幼儿展开讲述与表达。
提问:蝴蝶是怎样长大的?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四个生长过程图片,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四个蝴蝶的关键阶段名称:卵、幼虫、蛹、成虫。
三、幼儿操作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小图片,请小朋友们把蝴蝶是怎样长大的,按照顺序排一排。
好吗?1.幼儿第一次操作,请个别幼儿说说是怎么排的。
①教师讲解操作要求,幼儿自主进行操作。
②操作后交流: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操作中出现问题的幼儿作品进行交流与讲解。
2.第二次操作:以“幼幼互学”的形式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错误、鼓励幼儿自行改错,学会正确排序。
3.教师小结:蝴蝶是这样长大的:虫卵→幼虫→蛹→成虫。
四、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蝴蝶的生长。
1.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虫卵变蝴蝶的过程。
2.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学蝴蝶飞,飞出教室,活动结束。
小班科学活动《蝴蝶是怎样长大的》一、说活动选材:我的“着眼点”:源于幼儿兴趣,进一步提升与整合。
蝴蝶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探究性很强的内容,所蕴含的知识点多,可以选择不同的领域来进行教学活动。
小班科学说课稿(集锦4篇).doc
小班科学说课稿(集锦4篇)前言:小班科学说课稿共含4篇,由的会员投稿推荐,我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小班科学说课稿这篇小班科学说课稿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
“幼儿关注和发现生活中的科技成果。
”这个目标属于科学领域的范畴。
《纲要》中提出: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这里提到了几个关键词:生活、熟悉,可见我们选择的科技成果的内容应该是从孩子的生活出发,为幼儿所熟悉的。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选择了“手机”,因为现在的家庭中至少有两部手机,有的甚至更多,孩子用手机打过电话、拍过照片、玩过游戏、听过音乐,他们对手机有一定感性认识,教师把课的重点定位在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但作为小班第一学期进行的'教学内容,我选择了幼儿最为熟悉的两大功能:打电话与拍照入手,引导幼儿去关注和发现手机的其它功能,让孩子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2、通过打电话游戏,让孩子初步感知点与数的对应,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难点: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
(解决重点目标)1、观察比较固定电话与手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知道手机的功能之一:打电话。
了解手机的特性:小巧、携带方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它。
2、比较照相机与手机,了解手机的功能之二:拍照片。
(出示平时用手机给宝宝们拍的照片进行引导。
)3、了解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打游戏、听音乐)师:科学家可聪明了,他们发明的手机本领越来越大,除了可以打电话、拍照以外,你还知道手机有什么本领吗?(如听音乐,可现场演示)引导幼儿去关注手机的其他功能,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小班班科学教案说课稿
小班班科学教案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小班班科学教材是针对小班学生的科学启迪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探索力和思维能力。
本教材以生活实践为切入点,采用情境引导教学法,通过游戏、实验和观察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说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态度。
3. 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科学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观察水的性质”,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水的形态、颜色、气味等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如下:1. 情境引入: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留意过我们身边的水?水有哪些性质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不同形态的水,引导学生认识水的形态多样性。
3. 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比如探究水的颜色、气味等性质。
学生可以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思考为什么水的颜色和气味会有所不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拓展延伸:教师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水的不同形态和性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
6. 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水性质的认识,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
五、说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 图片、实物:用于引入新知和展示水的形态。
2. 实验器材:如试管、滴管等,用于实验探究。
3. 课件:用于展示实验过程和例子。
六、说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引导、实验探究和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对水性质的认识。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
科学领域小班说课教案及反思
科学领域小班说课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科学领域小班说课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索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1. 小班教学材料:包括科学实验器材、图片、实物等。
2. 教学媒体: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学环境:确保课堂安全、整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关于科学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二、呈现(10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科学实验或现象。
2. 解释实验或现象的原理和背后的科学知识。
三、实践与探索(2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例如:观察水的沸腾过程。
2.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并进行探索。
四、总结(10分钟)1.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和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拓展(5分钟)1. 提供更多的科学实验或现象,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
2.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进行科学实验。
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科学实验的原理和背后的科学知识?3. 学生是否能够合作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和探索,让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反思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种大蒜一、设计意图:在我班开展《祖国妈妈的生日》的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了我们祖国很大很大,我们生活在一个叫四川、成都、温江的地方,孩子们最为熟悉的当然是温江,于是我们又生成了《可爱的家乡——温江》这一主题活动,和孩子们认识了家乡的好吃的好玩的,看到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搜集的温江土特产——大蒜这一资料时,作为土生土长的温江人,温江的孩子更应该牢记我们的家乡的特色,这是温江人的荣耀。
《纲要》中提出:小班幼儿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的个别动、植物的特征,初步了解它们与人、环境的关系,幼儿能够观察并获得粗浅的科学经验等等。
生活是课程内容产生的有机联系的背景和根源,幼儿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本来就是整体的、生活化的,幼儿的课程就应该进一步回归生活。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着重于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并尽量与他们自身有着较强情绪体验的经验结合起来,因此,为小班幼儿安排的活动内容要更贴近幼儿的生活。
选取家乡的土特产——大蒜作为活动的载体,引导幼儿感知大蒜的特征,激发其探索种植大蒜的兴趣,进行科学活动《种大蒜》。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让幼儿进一步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二、班况分析:我班作为蒙氏小班,幼儿年龄在3—4岁,天生具有好奇心的他们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惊奇,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
幼儿正处在语言迅猛发展的时期,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和表述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
但他们最喜欢在真实的操作探索、亲身体验中去发现事物的变化。
对于大蒜,他们多数是在家里的厨房里见过,可是由于成人的“阻挠”,总是望而却步,他们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物品,却没有玩弄的机会,自然而然心生好奇,为了认识了解我们温江的土特产,为了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设计了充分体现幼儿玩中学、学中乐的活动《种大蒜》来满足幼儿探究的愿望。
三、活动目标的确定及依据从新《纲要》各领领域目标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纲要》精神,结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发展的3个目标:(1)观察认识大蒜,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对大蒜的认识和发现。
(2)尝试用“按”、“压”的方法,种植大蒜。
(3)乐意参加种植活动,愿意参与照料大蒜并关注大蒜的生长。
最近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进行一些比较细致的动作练习和双手协作能力的培养。
因而把幼儿尝试用“按”、“压”的方法,种植大蒜,作为本活动的重点。
幼儿在种植大蒜的愉悦中,进行了“按、压”的基本动作练习,发展了幼儿小肌肉和双手的协作性。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提到,3岁是幼儿语言、细节、秩序发展的敏感期。
班级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需要老师的进行引导性的提问和不断的鼓励,于是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简单句”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储存和发现大蒜的知识经验。
在认真观察科学的种植大蒜的方法后,尝试用语言表达老师种植大蒜的方法,体会种植的顺序性和条理性。
四、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寓教育于生活化和真实的实践操作之中。
为此,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家长同幼儿一起收集大蒜的资料对大蒜有初步的了解,知道种植所需的材料工具物质准备:(1)种大蒜过程的PPT(2)幼儿的操作材料:供种植用的完整大蒜每人一个,装好松软泥土的废旧小杯子、罐子(酸奶杯、截取掉瓶颈的塑料瓶等)每人一个,事先贴好幼儿的标记,小洒水壶、(3)利用散步时间与幼儿选择好摆放种植大蒜罐子的平台(平台要便于幼儿观察,又能让大蒜晒到阳光)环境创设:在种植区展示幼儿同家长收集的大蒜资料;大蒜每个时期的生长情况的照片,按顺序贴在墙面上,帮助幼儿了解大蒜的生长过程五、“如何教”与“怎样学”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参加探索活动,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摸摸、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不仅提高和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孩子的情感。
那在活动中教师“如何教”?幼儿“怎样学”?1、幼儿多感官参与法与教师引导性提问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大蒜发生了兴趣,也便于幼儿在观察大蒜后,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对大蒜的认识和发现。
但是在活动中,为了解决本活动的难点让幼儿用简单句进行表达。
在幼儿对大蒜进行多感官了解后,老师采用很多关键性的提问,激起幼儿兴趣,让幼儿大胆猜测讨论表达,如:怎样把大蒜种到土里?猜测讨论、谈话中幼儿就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予幼儿练习说话的的轻松氛围,这样的好机会是幼儿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重要保证。
2、课件与直观演示法:小班年龄的幼儿的注意力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凡是生动、活泼形象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的注意,本次活动的演示一是老师运用形象、生动、直观的PPT说明种大蒜的步骤,对于新鲜的视频演示,又可激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避免幼儿感觉枯燥无味。
演示二:老师亲自示范种大蒜的方法,让幼儿对具体种植过程有一个直观的理解,直接的演示让幼儿得到浓厚的兴趣,使其对种植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的透彻。
3、幼儿动手操作与多元渗透的理念: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幼儿独立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本次活动当中,幼儿进行两次操作,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主动建构知识经验。
第一次是引起幼儿兴趣后的操作,主要是让幼儿探索大蒜的外形特征,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中获取感知,为后面的把大蒜头掰开的操作做好铺垫。
第二次的操作活动是让幼儿在获得种植大蒜方法后自己亲手种植大蒜,感受真实的劳作过程,习得初步的种植技能。
在幼儿操作中,结合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在科学活动中将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如,在操作中渗透语言教学: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大胆、完整的表述;在操作蒜瓣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数的概念;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感受种植的快乐,培养幼儿的爱劳动的意识等。
4、师幼愉快参与法: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为了让幼儿对种大蒜有更深的印象,我就采用了让直接参与种植的过程,在种植活动中,体验种植劳动的乐趣。
在我与幼儿的互动中,幼儿主动、快乐的参与,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新知,而我也在轻松的情况下完成教学活动,做一名快乐的幼儿教师。
六、活动过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学的过程分三部分来完成。
第一部分是幼儿全面感知阶段——大蒜的特征因为在活动前幼儿已做了相关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直接看到今天活动的主体——大蒜,直接激发发幼儿内在的探索的兴趣,然后采用直接提问的方法:“请你看看大蒜是什么样的?有点像什么?”因为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的表达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这时候老师引导非常关键,及时鼓励或肯定幼儿的回答,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小结大蒜的外形特征。
根据幼儿回答,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运用简单词语类比想象大蒜头的外形特征,如:灯笼、橘子、球等。
在幼儿认真观察后,请幼儿把大蒜掰开,看看是什么样的?在数一数有几瓣?幼儿开始了第一次动手操作,也帮助幼儿了解一个圆溜溜的大蒜头可以掰成一瓣一瓣的大蒜瓣,丰富词语“蒜瓣”。
这样既增强了这个环节的趣味操作性也潜意识的丰富幼儿的词汇和也肯定了幼儿的大胆表达。
第二部分是幼儿质疑解疑阶段——习得种植技能这也是本次活动中的难点点所在,为了更好的帮助幼儿运用即将获得的种植技能,解决本节活动的难点问题,在本个环节我采用了老师引导幼儿共同探索讨论的方法来进行。
在观看PPT了解种植的方法技能之前,先提问:“你会种大蒜吗?我们种大蒜需要什么?”与幼儿一同讨论需要的材料和器皿、土、洒水壶等,再看PPT 加以确定。
其次再看第二步:“大蒜哪头朝下埋到土里?”帮助幼儿明确找出大蒜根部的位置。
接着又将难题抛给幼儿:“怎么把大蒜种到土里呢?”引导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积极说、大胆的说,用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猜测。
接着看看老师是怎么种大蒜的?幼儿观察教师示范种植大蒜的方法,解决刚刚的疑惑,在观看时,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达出老师种植大蒜的方法:要把大蒜头的须根朝下,用手按到土里,在浇上一点水。
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用画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并由上到下来帮助幼儿观察,以达到看、想、说的三合为一幼儿观察画面,很自然的把它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一环节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样在与小朋友分享的同时也积累了相应的经验。
第三部分是幼儿亲历种植阶段——种大蒜现实的大蒜种植使幼儿从画面回到了自然的生活中,融入与幼儿已知经验,让活动更真实、更贴近幼儿。
幼儿经历了质疑解疑的环节后,很自然的过渡到种植这一环节。
在幼儿自由种植大蒜时,重点观察幼儿是否将大蒜的尖头朝上,并请幼儿按第三步给大蒜浇水,再将种好的大蒜端平摆在准备好的平台上。
在幼儿种好大蒜后,引导幼儿自由猜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大蒜长大后是什么样呢?种下的蒜头能长出叶子吗?这为以后幼儿兴趣依旧认真、顺利的进行延伸活动,完成活动的第三个目标:乐意参加种植活动,愿意参与照料大蒜并关注大蒜的生长,以免让活动失去本身的意义。
延伸活动:1、利用早晨入园、中午散步或离园前的时间,引导幼儿进行连续的观察与照料,每个1—2天浇一次水,让幼儿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大蒜先发芽,长得好。
2、等幼儿的大蒜叶已经长的很长很长的时候,可带领幼儿将长叶剪下,送到厨房做材料,让幼儿品尝劳动成果,体验丰收的喜悦。
七、活动反思《种大蒜》这一活动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贴近幼儿生活。
活动能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毫不吝啬地给予幼儿真实的生活体验,将“认识大蒜”的静态知识还原为动态的过程,将“种大蒜”这样的间接经验还原为直接经验,将理性的概念还原为感性的行动,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脉络中多感官的学习,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