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及赏析

合集下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古诗词鉴赏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古诗词鉴赏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古诗词鉴赏《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古诗词鉴赏1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我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

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

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

“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

月尚如此,人而不如月乎?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

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

不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吗?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

“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

“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

“横”有笼罩意。

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

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

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

“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

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显然也为遇知己而高兴。

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

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

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

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

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李白古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讲解

李白古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讲解

李白古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讲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作者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下面一起来欣赏下!《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作者: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⑴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

过:拜访。

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⑵碧山:指终南山。

下:下山。

⑶却顾:回头望。

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⑷苍苍:指灰白色的山路。

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⑸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

及:到。

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⑹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⑺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

行衣:行人的衣服。

⑻挥:举杯。

⑼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⑽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

⑾陶然:欢乐的样子。

机:世俗的心机。

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韵译】:从碧山下来,暮色正苍茫,伴随我回归,是皓月寒光。

我不时回头,把来路顾盼:茫茫小路,横卧青翠坡上。

路遇山人,相邀去他草堂,孩儿们闻声,把荆门开放。

一条幽径,深入繁茂竹林,枝丫萝蔓,轻拂我的衣裳。

欢声笑语,主人留我住宿,摆设美酒,把盏共话蚕桑。

长歌吟唱,风入松的乐章,歌罢夜阑,河汉稀星闪亮。

我醉得胡涂,你乐得癫狂,欢乐陶醉,同把世俗遗忘。

【讲解】:傍晚时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路跟着我归来。

回头望望刚才走过的山间小路,苍苍茫茫笼罩在一片青翠中。

与斛斯山人携手到他的田家,孩童出来打开柴门。

走进绿竹掩映的幽静小路,青萝的枝叶时时拂着我们的衣裳。

欢言笑谈中得到了真正放松休息,畅饮着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松风曲,歌罢银河的星星已经稀少。

我喝醉了但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得忘了人间的奸诈心机。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翻译与赏析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翻译与赏析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翻译与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古诗词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翻译与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诗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出处】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鉴赏】黄昏的时候,我从青翠的山上走下来;山上的月亮一路伴随着我回家。

这两句诗描写作者在暮色中独自走下碧山,一路上明月相伴,孤寂中自有一份凄清、诗意的美。

【原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翻译】傍晚从碧山下来,山月在身后紧紧相随。

回头看刚才走的道路,横卧的青山一片苍翠。

我们携手来到田家,孩子们把柴门打开。

绿竹长入幽僻径,青萝触拂行人衣我们为得到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而高兴,有美酒聊且同饮。

长歌一曲松风和鸣,歌声停时但见银河之中众星稀。

我已经醉了,你也十分欢乐,大家心旷神怡忘掉了一切。

【赏析】终南山东起蓝田,西至郿县,绵亘八百余里,主峰在长安之南,唐时士人多隐居于此。

李白第一次上长安,终南山是不会不去的。

诗中记的这次出游,应是由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陪同,当夜即宿其家。

李白诗中常言“碧山”,说者每苦不知确指,“碧山”可泛称青山,亦可专指,例如此诗即指终南山。

游览竟日,薄暮下山时,兴致尚未全消,这时月亮已升上天空,陪伴着诗人同行,恰如儿歌所唱的:“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手拉手”,在自然景物中,此最有人情味者。

诗人写着“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心中就有一种亲近自然的况味。

到达目的地,松一口气,回看向来经过的山路,已笼罩在一片暮霭中,使人感到妙不可言。

此时此刻,最叫人依恋呢。

说斛斯先生与诗人同行,是从“归”和“相携”等措词上玩味出的。

到达斛斯之家时,须穿过幽竹掩映,青萝披拂的曲曲弯弯的小路,“苔滑犹须轻着步,竹深还要小低头”,很平常,很有趣。

【唐诗三百首】唐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

【唐诗三百首】唐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

【唐诗三百首】唐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作者:李白原文: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然而,考虑到即将到来的道路,天空变得越来越绿。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青竹入幽径,绿玫瑰拂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宋风,宋江星辰稀疏。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翻译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首山路,山林是绿色的。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的小路,绿色菠萝的枝叶拂过行人的衣服。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唱着风吹进松树的歌。

歌唱过后,银河系中的星星非常罕见。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诗歌背景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

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

此诗写于李白二入长安时期。

另一种观点认为,李白的诗写于752年春天(天宝十一年),当时李白52岁,隐居在中南山。

赏析陶潜是金代后期中国田园诗的创始人。

他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李白的田园诗在陶渊明的诗歌中似乎具有描写琐碎的人情和朴素直白的风格。

全诗以赋体――叙述题写成。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

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

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这首诗的主题是田园与饮酒,这一主题深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然而,陶渊明的诗歌却显得平淡而安静,不仅没有染出最初的意思,而且语气也非常柔和。

如“温暖遥远的村庄,依靠废墟中的烟雾”,“采摘东篱下的菊花,悠然看南山”等。

但李石故意夸大了这一点。

当你吟唱“青竹入幽道,青玫瑰拂衣裳,欢声笑语休憩,美酒同舞”时,你会感到色彩鲜艳,在空中飞翔。

可以看出,陶和李的风格非常不同。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作者:李白【原文】: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⑴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

过:拜访。

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⑵碧山:指终南山。

下:下山。

⑶却顾:回头望。

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⑷苍苍:指灰白色的山路。

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⑸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

及:到。

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⑹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⑺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

行衣:行人的衣服。

⑻挥:举杯。

⑼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⑽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

⑾陶然:欢乐的样子。

机:世俗的心机。

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韵译】:从碧山下来,暮色正苍茫,伴随我回归,是皓月寒光。

我不时回头,把来路顾盼:茫茫小路,横卧青翠坡上。

路遇山人,相邀去他草堂,孩儿们闻声,把荆门开放。

一条幽径,深入繁茂竹林,枝丫萝蔓,轻拂我的衣裳。

欢声笑语,主人留我住宿,摆设美酒,把盏共话蚕桑。

长歌吟唱,风入松的乐章,歌罢夜阑,河汉稀星闪亮。

我醉得胡涂,你乐得癫狂,欢乐陶醉,同把世俗遗忘。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唐诗中的五言古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鉴赏

唐诗中的五言古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鉴赏

唐诗中的五言古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鉴赏《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⑴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

过:访问。

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⑵碧山:指终南山。

下:下山。

⑶却顾:回头望。

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⑷苍苍:指灰白色的山路。

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⑸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

及:到。

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⑹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⑺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

行衣:行人的衣服。

⑻挥:举杯。

⑼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⑽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

⑾陶然:欢乐的样子。

机:世俗的心机。

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评析我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

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

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

“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

月尚如此,人而不如月乎?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

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

不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吗?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

“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

“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

“横”有笼罩意。

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

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

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诗词原文】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诗解释】傍晚时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路跟着我归来。

回头望望刚才走过的山间小路,苍苍茫茫笼罩在一片青翠中。

与斛斯山人携手到他的田家,孩童出来打开柴门。

走进绿竹掩映的幽静小路,青萝的枝叶时时拂着我们的衣裳。

欢言笑谈中得到了真正放松休息,畅饮着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松风曲,歌罢银河的星星已经稀少。

我喝醉了但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得忘了人间的奸诈心机。

【词语解释】碧山:指终南山。

下:下山。

却顾:回头望。

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苍苍:暮色苍茫。

翠微:青翠的山坡。

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

【诗词赏析】李白作这首田园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

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隐士。

本诗以诗人的活动为中心,以田家饮酒为题材。

从「山月随人归」开始,遇斛斯山人而至其家,直至畅饮美酒,放声高歌,忘却人间的名利,淡泊而恬远。

诗人极具渲染之势,既写了山色的青翠,又写了豪饮的畅怀,表达了诗人遇知己的欢乐喜悦。

全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采飞扬,颇有清俊之味。

我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

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

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

“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

月尚如此,人而不如月乎?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

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唐诗鉴赏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唐诗鉴赏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唐诗鉴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鉴赏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诗文解释】
傍晚时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路跟着我归来。

回头望望刚才走过的山间小路,苍苍茫茫笼罩在一片青翠中。

与斛斯山人携手到他的田家,孩童出来打开柴门。

走进绿竹掩映的幽静小路,青萝的枝叶时时拂着我们的衣裳。

欢言笑谈中得到了真正放松休息,畅饮着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松风曲,歌罢银河的星星已经稀少。

我喝醉了但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得忘了人间的奸诈心机。

【词语解释】
碧山:指终南山。

下:下山。

却顾:回头望。

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苍苍:暮色苍茫。

翠微:青翠的山坡。

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

【诗文赏析】
李白作这首田园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

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隐士。

本诗以诗人的活动为中心,以田家饮酒为题材。

从「山月随人归」开始,遇斛斯山人而至其家,直至畅饮美酒,放声高歌,忘却人间的名利,淡泊而恬远。

诗人极具渲染之势,既写了山色的青翠,又写了豪饮的畅怀,表达了诗人遇知己的欢乐喜悦。

全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采飞扬,颇有清俊之味。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李白唐诗鉴赏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李白唐诗鉴赏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李白唐诗鉴赏《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李白唐诗鉴赏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李白诗鉴赏这是一首田园诗,作于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期间,记述了诗人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之事。

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引出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又引出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

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

“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

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

这里景因情丽,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

不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吗?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

“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

“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

“横”有笼罩意。

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

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

诗人漫步山径,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

“童稚开荆扉”,孩子们打开柴门来迎客。

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表现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显然也为遇知己而高兴。

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

一个“挥”字描摹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

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承应上文的一片苍翠。

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更不必说了。

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将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显然是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但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意思-赏析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意思-赏析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意思|赏析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作者:佚名中国的田园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

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全诗以赋体叙述题写成。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

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

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

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

而李诗却着意渲染。

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

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

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

月尚如此,人则可知。

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

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

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

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

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

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

横有笼罩意。

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

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

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

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

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译文及见鉴赏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译文及见鉴赏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译文及见鉴赏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译文及见鉴赏导语:《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作者: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释:1、翠微:青翠的山坡。

2、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3、机:世俗的心机。

译文:从碧山下来,暮色正苍茫,伴随我回归,是皓月寒光。

我不时回头,把来路顾盼:茫茫小路,横卧青翠坡上。

路遇山人,相邀去他草堂,孩儿们闻声,把荆门开放。

一条幽径,深入繁茂竹林,枝丫萝蔓,轻拂我的衣裳。

欢声笑语,主人留我住宿,摆设美酒,把盏共话蚕桑。

长歌吟唱,风入松的乐章,歌罢夜阑,河汉稀星闪亮。

我醉得胡涂,你乐得癫狂,欢乐陶醉,同把世俗遗忘。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

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

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

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

而李诗却着意渲染。

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意思-赏析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意思-赏析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意思|赏析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作者:佚名中国的田园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

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全诗以赋体叙述题写成。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

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

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

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

而李诗却着意渲染。

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

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

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

月尚如此,人则可知。

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

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

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

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

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

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

横有笼罩意。

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

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

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

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

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意与解析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意与解析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意与解析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意与解析,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

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

此诗写于李白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时期。

另一种说法是:李白此诗作于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载)春,时李白五十二岁,正隐居终南山。

原文:《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释: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

过:拜访。

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碧山:指终南山。

下:下山。

却顾:回头望。

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

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

及:到。

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

行衣:行人的衣服。

挥:举杯。

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

河星:一作“星河”。

陶然:欢乐的样子。

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机:世俗的心机。

诗意: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直跟随着我归来。

回头望下山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偶遇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孩童急忙出来打开柴门。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及所见赏析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及所见赏析

所见
作者:袁牧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翻译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 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 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 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 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 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翻译: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注释:⑴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

过:拜访。

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⑵碧山:指终南山。

下:下山。

⑶却顾:回头望。

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⑷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

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⑸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

及:到。

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⑹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⑺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

行衣:行人的衣服。

⑻挥:举杯。

⑼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⑽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

河星:一作“星河”。

⑾陶然:欢乐的样子。

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机:世俗的心机。

赏析: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

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

此诗写于李白二入长安时期。

另一种说法是:李白此诗作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春,时李白五十二岁,正隐居终南山。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原文及赏析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原文及赏析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原文及赏析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原文及赏析终南山下茅屋为秋风所动,斛斯山人独自宿于此地,饮酒作乐。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开篇,穿越千年的诗句中,展现了山水与人文的相应之美。

本文将为你展示这首诗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如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晚钟声到客船,画图省识春风面。

唯见长江天际流,山花漫著海棠娘。

赏析:李白是唐代文人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诗人之一,其作品以豪放、奔放的风格闻名于世。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山水意境和精湛的艺术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的开篇,通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描述了终南山的壮丽景色。

李白以寒山石径斜的形象勾勒出险峻的山势,白云的出现则给人以生机和安宁之感。

同时,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描绘又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接下来的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则表达了诗人在山间宿酒时的情景。

他停车坐下来,用心地享受着晚霞染红的枫林美景。

霜叶被诗人形容为红于二月花,显示了秋天的美丽胜过春天,这种视角的转变突显了李白对自然的独特感受。

诗的后部以“山晚钟声到客船,画图省识春风面。

”为起承转合,描绘了山中的钟声传到远处的客船上,体现了思乡之情。

而“画图省识春风面”则是描写自己画画时将望着湖面,通过旁人的面容来识别春风。

最后两句“唯见长江天际流,山花漫著海棠娘。

”则展现了诗人对长江与山花的留恋之情。

他眺望长江,见其天际流动,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山花漫著海棠娘的描写则把诗人家乡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此吟咏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厚意。

总体而言,《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及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展示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美妙共生。

诗人以豪放的笔调,与山水对话,与自然共鸣,以此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同时,通过细腻的描绘,这首诗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之处。

赏析古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 李白

赏析古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 李白
诗人通过描绘“置酒”的场景,展现了诗人的豪爽和 对友情的珍视
诗人通过描绘“过”的场景,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和对生活的热爱
《下终南山过斛 3 斯山人宿置酒》
的文化含义
李白诗歌的历史地位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 被誉为“诗仙” 1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 宿置酒》是李白的一首
4
著名诗歌,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对后世文学创 作的影响: 《下终南山过 斛斯山人宿置 酒》的艺术成 就和社会影响, 对后世文学创 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01
02
03
04
《下终南山过斛 4 斯山人宿置酒》
的现代启示
对诗歌艺术的启示
诗歌的形象表达:通过对 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 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诗歌的意境营造:通过对 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 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
修辞手法:使用了对仗、 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
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歌的主题表达
01 主题:诗中描述了诗人李
白与斛斯山人在夜晚饮酒、 欣赏风景的情景,表现出 诗人的悠闲、洒脱和对生 活的热爱。
02 主题:诗中通过描绘山水
景色和人物之间的互动, 表达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 的感悟和思考。
03 主题:诗中通过对饮酒场
李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战争、 宫廷生活等,其中以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
诗歌主题与意境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 描述了诗人在终南山下饮酒的场
景。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斛 斯山人的交往,表达了诗人对友
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境: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 水画卷,诗人与山人在山间饮酒, 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抒发了诗 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译文|作者简介《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整首诗语言淳厚质朴,风格真率自然。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唐代: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译文及注释译文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注释⑴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

过:拜访。

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⑵碧山:指终南山。

下:下山。

⑶却顾:回头望。

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⑷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

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⑸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

及:到。

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⑹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⑺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

行衣:行人的衣服。

⑻挥:举杯。

⑼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⑽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

河星:一作“星河”。

⑾陶然:欢乐的样子。

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机:世俗的心机。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
1、翠微:青翠的山坡。

2、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3、机:世俗的心机。

【韵译】:
从碧山下来,暮色正苍茫,伴随我回归,是皓月寒光。

我不时回头,把来路顾盼:茫茫小路,横卧青翠坡上。

路遇山人,相邀去他草堂,孩儿们闻声,把荆门开放。

一条幽径,深入繁茂竹林,枝丫萝蔓,轻拂我的衣裳。

欢声笑语,主人留我住宿,摆设美酒,把盏共话蚕桑。

长歌吟唱,风入松的乐章,歌罢夜阑,河汉稀星闪亮。

我醉得胡涂,你乐得癫狂,欢乐陶醉,同把世俗遗忘。

【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

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

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

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

而李诗却着意渲染。

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