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规范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至破坏、更改和泄露”。

信息安全属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抗抵赖性,可靠性,可控性,真实性。

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是通过维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来管理和保护信息资产的一项体制,是对信息安全保障进行指导、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信息安全管理的引入:管理追求效率效益。

管理是一个由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组成的完整的过程。

管理强调结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的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的方法和手段所构成的体系。

包括安全风险管理,应急响应与备份恢复管理,运行与操作安全管理,系统开发安全管理,环境与实体安全管理,组织与人员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层次以及对应的技术:基础支撑技术:密码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理论、PKI系统被动防御技术:IDS、密罐、数据备份与恢复、扫描、信息安全审计主动防御技术:防火墙、VPN、计算机病毒查杀、SSL、AAA面向管理的技术:安全网管系统、网络监控、资产管理、威胁管理建立ISMS的步骤:◆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框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安全区域:物理安全边界是指在信息系统的实体和环境这一层次上建立某种屏障。

安全区域的要求:物理安全界限,物理进入控制,保护办公室、房间和设施,在安全区域工作,隔离的送货和装载区域。

信息安全事件:是由单个的或一系列的有害或意外信息安全事态组成,它们具有损害业务运作和威胁信息安全的极大的可能性。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就是通过及时报告安全事故和弱点、建立安全事故职责和程序、收集证据、总结信息安全事故以便从安全事故中学习经验等对信息安全事故进行管理,对信息系统弱点进行纠正和改进。

数据安全规范

数据安全规范

数据安全规范1. 引言数据安全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个人和组织所处理的数据量不断增加,数据的安全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制定一套数据安全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安全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2. 定义2.1 数据安全:指对数据进行保护和管理,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删除和泄露。

2.2 敏感数据:指包含个人身份信息、财务信息、医疗记录等敏感信息的数据。

2.3 数据处理:指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删除等操作。

3. 数据安全规范的要求为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以下是数据安全规范的要求:3.1 访问控制3.1.1 建立用户权限管理制度,对不同用户进行分类和授权,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相应的数据。

3.1.2 强制要求所有用户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3.1.3 限制用户的登录尝试次数,防止暴力破解密码。

3.1.4 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及时撤销已离职或不再需要访问数据的用户的权限。

3.2 数据传输和存储3.2.1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传输,确保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听或篡改。

3.2.2 对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以防止数据丢失。

3.2.3 对存储在服务器或云端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3.3 数据处理3.3.1 对数据采用访问日志进行记录,以便追踪和审计数据的访问情况。

3.3.2 禁止非授权人员进行数据处理操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3.3 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标记,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制定不同的处理措施。

3.3.4 定期清理不再需要的数据,避免数据的过度积累。

3.4 物理安全3.4.1 确保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安全,采取措施防止设备被盗或损坏。

3.4.2 对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4.3 控制物理访问权限,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机房。

4. 数据安全规范的执行和监督4.1 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数据安全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信息安全七个属性正反例子

信息安全七个属性正反例子

信息安全七个属性正反例子
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涉及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它研究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内信息的保护方法,是指在信息的产生、传输、使用、存储过程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或能力被非法使用、篡改。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认证性和不可否认性,主要的信息安全威胁包括被动攻击、主动攻击、内部人员攻击和分发攻击,主要的信息安全技术包括密码技术、身份管理技术、权限管理技术、本地计算环境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等,信息安全的发展已经经历了通信保密、计算机安全、信息安全和信息保障等阶段。

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有:完整性、可用性、机密性、可控性、抗抵赖性。

具体实例:
完整性:电子邮件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删除、修改、伪造等。

可用性:网站服务能够防止拒绝服务攻击。

机密性:网络管理账号口令信息泄露将会导致网络设备失控。

可控性:管理者可以控制网络用户的行为和网上信息传播。

抗抵赖性:通过网络审计,可以记录访问者在网络中的活动。

数据安全保密制度

数据安全保密制度

数据安全保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和保密性,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我们制定了数据安全保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数据的存储、传输、使用和销毁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措施,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二、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本公司所有员工、合作火伴以及与本公司有数据交互的外部机构和个人。

三、数据分类和分级保护1. 数据分类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和重要性,将数据分为三个等级:机密级、秘密级和普通级。

2. 数据分级保护(1)机密级数据:只限于特定人员访问,必须采取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权限限制、操作审计等。

(2)秘密级数据:限制访问范围,只允许有关人员在特定条件下访问和使用,必须采取适当的加密和访问控制措施。

(3)普通级数据:对访问和使用没有特殊限制,但仍需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访问权限管理、备份和恢复等。

四、数据安全管理措施1. 访问控制(1)用户身份验证:所实用户必须通过合法的身份验证方式才干访问系统和数据。

(2)访问权限管理: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对用户进行权限分配和管理,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所需的数据和功能。

(3)操作审计: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和操作时间,以便追踪和审计数据的使用情况。

2. 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1)加密传输:对于涉及敏感数据的传输,采用安全的加密协议和算法,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者篡改。

(2)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测试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3)存储介质安全:对于存储数据的介质,采取物理和逻辑措施确保其安全,如使用加密硬盘、访问权限控制等。

3. 数据使用和共享管理(1)数据使用原则:员工在使用数据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不得超越授权范围使用数据。

(2)数据共享控制:对于需要共享数据的情况,必须经过合法授权,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等。

信息安全管理复习

信息安全管理复习

1、信息安全基本属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抗抵赖性、可靠性、可控性、真实性。

2、PDCA的含义:P(Plan)——计划,确定方针、目标和活动计划;D(Do)——实施,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检查并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A(Action)——行动,对检查总结的结果进行处理。

3、BS7799-1,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00年成为国际标准ISO/IEC17799:2000,规范了10个安全控制区域,36个安全控制目标和127个安全控制措施。

十个控制区域为:安全策略、组织的安全、资产的分类和管理、人员安全、物理和环境安全、通信和运营管理、访问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业务连续性管理、符合性。

4、BS7799-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2005年成为国际标准ISO/IEC27001:2005,规定了建立、实施和文件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要求,规定了根据独立组织的需要应实施安全控制的要求。

5、信息安全策略:本质上来说是描述组织具有哪些重要信息资产,并说明这些信息资产如何被保护的一个计划。

6、什么叫BCM:业务连续性管理,与之相对应的还有BCP业务连续性计划。

是一项综合管理流程,它使企业认识到潜在的危机和相关影响,制订响应、业务和连续性的恢复计划,其总体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以有效地响应非计划的业务破坏并降低不良影响。

BCM规划与实施包括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应用系统与业务的灾难备份与恢复计划。

7、信息安全审计: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是评判一个信息系统是否真正安全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安全审计收集、分析、评估安全信息、掌握安全状态,制定安全策略,确保整个安全体系的完备性、合理性和适用性,才能将系统调整到“最安全”和“最低风险”的状态,是信息系统审计全过程的组成部分,主要依据标准包括COBIT、CC、ITIL等信息安全管理标准。

8、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的功能:取证、威慑、发现系统漏洞、发现系统运行异常9、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的分类:按照对象:针对主机的和针对网络的。

数据安全基本原则

数据安全基本原则

数据安全基本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数据安全基本原则是指在处理和保护数据时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据安全基本原则,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数据的安全。

数据的保密性是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则之一。

保密性要求数据仅能被授权人员访问和使用,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敏感信息。

为了保护数据的保密性,可以采取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策略等措施,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使用数据。

完整性是数据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数据的完整性要求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或损坏。

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数据校验等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校验和验证,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的错误或篡改。

可用性也是数据安全的重要原则之一。

可用性要求数据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可靠地被授权人员访问和使用。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可以采用数据备份、灾难恢复等措施,防止数据丢失或不可用。

数据安全还要求数据的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指限制对数据的访问和使用,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使用数据。

可以通过身份验证、权限管理、审计等手段实现对数据的访问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和使用数据。

数据安全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数据备份是指将数据复制到其他存储介质中,以防止数据丢失。

数据恢复是指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到原有状态。

通过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演练,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数据安全还要求对数据进行监控和审计。

通过对数据进行监控和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防止数据的异常访问和使用行为。

可以采用日志记录、报警系统等手段,对数据的访问和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教育和培训也是数据安全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员工进行数据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数据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增强他们的数据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减少人为因素对数据安全的影响。

数据安全基本原则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访问控制、备份和恢复、监控和审计以及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数据安全管理规范

数据安全管理规范

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数据安全是现代社会信息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管理成为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证数据安全,需要建立规范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数据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实现全面的数据安全保护。

一、数据安全管理的目标数据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具体来说,数据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保护:1. 保证数据机密性保证数据机密性意味着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数据。

数据机密性需要通过以下措施得到保障:•访问控制:为每个用户分配特定的访问权限,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需要的数据;•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防止非授权用户获取数据。

2. 保证数据完整性保证数据完整性意味着防止恶意用户篡改、更改数据。

数据完整性需要通过以下措施得到保障:•访问控制:禁止未经授权的用户对数据进行修改;•数字签名:对数据进行数字签名,并使用私钥签名进行验证,确保数据不被篡改。

3. 保证数据可用性保证数据可用性意味着确保用户可以在需要时访问数据。

数据可用性需要通过以下措施得到保障:•备份: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数据在出现故障或数据损坏时可恢复;•容错:使用冗余的存储设备,确保数据可在设备故障时不会丢失。

二、数据安全管理的措施1. 数据分类数据分类是指对数据进行分类,根据其重要性和敏感程度进行分类处理,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

•机密数据:包括公司机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存储措施,限制访问权限;•可公开的数据:包括公开的报表、企业简介等信息,可以采用较为宽松的存储和访问控制策略。

2. 安全备份安全备份是数据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为数据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提供了保障。

安全备份应覆盖所有的数据备份需求,并且备份介质需要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

3.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通过授权访问机制控制用户访问数据的行为。

•身份认证:要求用户在访问前提供准确的身份识别信息,确保是授权的人员访问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明确数据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为用户授权有针对性的权限。

理解数据分类分级的基本原则和定义

理解数据分类分级的基本原则和定义

理解数据分类分级的基本原则和定义数据分类分级是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帮助组织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并为每个级别制定相应的控制和保护策略。

本文将介绍数据分类分级的基本原则和定义,帮助读者理解其重要性和应用。

一、数据分类分级的定义数据分类分级是指根据数据的敏感性、机密性和重要性等属性,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并为每个级别规定相应的访问权限、保密策略和安全规范等。

数据分类分级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数据,确保不同级别的数据得到适当的保护和处理。

二、数据分类分级的基本原则1. 敏感性原则:根据数据的敏感性质,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

敏感性通常与数据对组织或个人的价值和隐私的保护有关,例如个人身份信息、财务数据、与商业竞争有关的数据等。

2. 机密性原则:根据数据的机密性质,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

机密性主要涉及数据的保密需求,例如国家安全相关数据、商业机密、研发数据等。

3. 重要性原则: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

重要性反映了数据对组织业务运营和决策的重要程度,例如核心业务数据、战略规划数据等。

4. 法规合规原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合规要求,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

不同国家和行业对数据处理和保护都有一定的法规规定,组织需要遵守这些规定,确保数据的合规性。

5. 业务需求原则:根据不同业务需求,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

不同业务对数据的需求不同,例如销售部门需要核心客户数据,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员工相关数据等。

三、数据分类分级的好处1. 数据安全:通过合理的分类分级,组织可以对不同级别的数据采取相应的保密策略和安全措施,从而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2. 数据管理:通过数据分类分级,组织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数据,包括数据的存储、备份、迁移和销毁等。

不同级别的数据有不同的存储周期和管理需求,分类分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管理。

3. 业务决策:不同级别的数据对组织的业务决策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网上支付的安全使用数据机密技术、抗抵赖技术、身份认证技术

网上支付的安全使用数据机密技术、抗抵赖技术、身份认证技术

DES算法优缺点
– DES算法的优点是加密、解密速度快, 算法容易实现,安全性好,迄今为止尚 未找到一种在理论上破译DES的行之有 效的方法。 – DES算法的缺点是密钥量短,容易被 穷尽,在复杂网络中难于实现密钥管理。
思考
对称密码体制已经能够对信息进行加 密,为什么还需要公钥密码体制呢? 公钥密码体制仅仅比对称密钥密码体 制多用了一个密钥而已吗,两个密钥 好在哪里呢?
密文: 明文: please transfer one million dollars topaedobuotoossctcesilyntwlnmomantafllsksor my Swiss bank account six two two abcd nntsowderiricxbselawaia 密钥: computer
加密密钥 解密密钥 (K1) 密码编码学 (K2)

数据机密技术与应用
• 密码分析者(Cryptanalyst)又称攻击者,可 采用搭线窃听等方式直接获得未经加密的明文 或加密后的密文,并分析得知明文。这种对密 码系统的攻击手段称为被动攻击(Passive attack),特点:不破坏原始信息 • 攻击者还可以采用删除、更改、增添、重放、 伪造等手段主动向系统注入假信息,这种对密 码系统的攻击手段称为主动攻击(Active attack)
例如:P= battle on Sunday K=5
abcdefghIgklmnoporstuvwxyz efghIgklmnopqrstuvwxyzabcd
C= fexxpi sr wyrhec
K=3时,结果是怎样的呢?
(2)多表替代密码 • 维吉尼亚(vigenere)加密方法
由16世纪法国亨利三世王朝的布莱瑟 维吉尼亚发明的。维吉尼亚密码引入 了“密钥”的概念,即根据密钥来决 定用哪一行的密表来进行替换,以此 来对抗字频统计。

数据安全三要素

数据安全三要素

数据安全三要素
数据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三条,给出了数据安全的定义,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以及具备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数据安全要保证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安全,即数据生命周期的安全,从数据的收集到销毁的全过程。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数据安全更倾向于,对数据的使用的安全。

数据安全三要素
(1)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又称保密性(secrecy)或机密性,指个人或组织的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获得。

(2)完整性Integrity。

完整性,指在传输、存储信息或数据的过程中,确保信息或数据不被未授权的篡改或在篡改后能够被及时发现。

(3)可用性Availability。

又称易用性,是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概念,重点在于让产品的设计能够符合使用者的习惯与需求。

或用户在需要使用对应的数据或系统时,能够得到满足。

数据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规范

数据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规范

准标用引 3
。释解心中息信局理管油石 XXXXXXXX 由范规本
权释解范规 2
。程过现实的性 赖抵抗、性整完、性密机据数于关�部内业企�XXXXXXXX 于用适范规本 。范规性赖抵抗、性整完、性密机据数局理管 XXXXXXXX 了定规范规本
围范用适 1
范规性赖抵抗、性整完、性必者证验据证和者成生据 证么那�信可不间时的供提所者据证成生者或间时信可求要略策赖抵抗果如 )7 。间时的成生据证和间时生发件事含包还�息信间时括包该应中据证 )6 。据证证验以可须必者决裁和者用使据证 )5 。有拥体实的关相由能只钥密的制机某于用适 )4 。能功的要必的求要所成完者求请据证表代并制机的要必供提便以�得可须 必构机信可者或�得可体实的换交赖抵抗殊特对须必制机的据证证验或称声 )3 。集制机的受接以可者证验和型类据证的求要所�略策赖抵 抗的受接者证验被以可�事件三下以楚清须必者成主据证�前之据证成生在 )2 。)PTT(方三第信可认信应体实的换交赖抵抗 )1 。关无务服赖抵抗的持支制机赖抵抗与�关有值验校码密的用使所名签 字数和封信全安成生与求要些这 �体主的明说所换交赖抵抗于用适求要列下 求要 2.7 。责负电文对认否体实一指是赖抵抗�时生产在 类信通非 2.1.7 。容内其认否或电文到收接认否意故方收接止防在旨务服赖抵抗 的明证地头带 。现实来方受接据数给传明证源电文将方送发据数过通可这。容内 的电文认否或电文了发认否意故方发止防在旨�务服赖抵抗的明证源电文带 类信通 1.1.7 类种的赖抵抗 1.7
3
验 。据数供提址地或/和间时定特的内度程化变的定给个一在过通是得获的护 防。测检的性整完除删供提制机些这�性整完据数供提文下上据数立建过通 )3 。据数建重贝拷的正真从 能�时击攻有到测检当每且并�贝拷的量数限有露泄时同能不者击攻的能可 定假。据数制复域区储存个几在于基制机性整完类这�性整完供提制复过通 )2 。据数的束 约性整完有供提能起一密加和码编些这的到用过通�时制机密加用使当�而 因。数函列散、码错检、码错纠有法方的余冗据数供提。性整完的据数余冗 对持支以可密加过通�性整完据数供提)CED( 码错检和�CCE�码错纠过通 )1 �下如法方他其的制机性整完据数现实�外法方述上除 制机性整完据数现实法方它其用 3.2.6 。钥密开公到得可都人有 所�常通。据数实证来钥密开公个一用而�据数护保来钥私个一用制机型类 种这。应对相名签与制机类这。实证行进据数的束约性整完对来钥密开公的 应对相钥密有私的据数护防与过通以可�制机性整完据数的密加称对非于基 )2 。法方的它问访有他是者或�钥密 密秘道知先预实证是者或�时制机类这用使。钥密一同是的性整完其实证和 据数护保�时密加。应对相密加与制机类这。实证行进据数的束约性整完对 来钥密密秘个一同的据数护防与过通以可�制机性整完据数的密加称对于基 )1 �式形种两虑考�中制机性整完据数的供提密加由在 制机性整完据数现实 2.2.6 。志标性整完的用适都性整完象对和性整完的信通对括包可签标全安 制机性整完据数的签标全安用使 1.2.6 类分的制机性整完据数 2.6 。据数成生新重�话的能可�据数的护保性整完受查检�段阶护保 � �误错性整完有否是看�据数的束约性整完有测检�段阶实证 � �据数的束约受成生致导护保性整完�段阶护防 � �段阶个三分可务服性整完据数供提 )3 。除删的据数 � �建创的据数 � �括包式方的在存据数变改 )2 。序顺的据数分部变改 � �分部一的据数改修 � �分部一的据数除删 � �据数的外另入插 �

数据分类分级要求的基本原则与准则

数据分类分级要求的基本原则与准则

数据分类分级要求的基本原则与准则数据分类分级是数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基本原则和准则对于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数据分类分级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首先,数据分类分级的基本原则是需要从数据的敏感程度和价值来考虑。

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可以将数据分为不敏感数据、敏感数据和高度敏感数据三个等级。

不敏感数据是指无需保密的,对组织或个人并无负面影响的数据,如公开的市场数据或公共信息等。

敏感数据是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有可能造成组织或个人损失的数据,例如财务数据、个人身份信息等。

高度敏感数据则是指对组织或个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数据,如国家安全或商业机密等。

在数据分类分级的准则中,首要考虑的是数据的保密性。

不同级别的数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保护其机密性。

例如,对于高度敏感数据,应采取最严格的保密措施,包括限制数据的访问权限、加密数据的存储和传输等。

而对于不敏感数据,则可以放宽对数据的保密限制,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灵活性。

其次,数据分类分级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完整性是指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受损或篡改,可靠性是指数据能够在需要时及时可用。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应采取合适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并建立相应的监测和报警机制,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数据存储设备和系统。

此外,数据分类分级还需考虑到数据的生命周期。

不同类型的数据在其生命周期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和敏感程度,因此需要根据数据的生命周期来进行相应的分类分级。

例如,对于新收集的数据,其价值和敏感程度可能较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因此需要逐渐提高其分级。

此外,数据分类分级还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以确保数据分类分级符合法律要求和行业规范。

例如,在个人身份信息的保护方面,需要遵守相关的隐私法律和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对个人身份信息进行特别保护。

而在金融行业,需要遵循相关的金融安全标准和规范,对财务数据进行严格的分类分级和保护。

数据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规范

数据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规范

某某石油管理局企业标准某某油田数据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某某石油管理局数据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某某油田(企业内部)关于数据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的实现过程。

2 规范解释权本规范由某某油田石油管理局信息中心解释。

3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本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4 术语定义4.1 数据机密性机密性是指信息不能被非授权者、实体或进程利用或泄露的特性。

4.2 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指数据没有遭受以未授权方式所作的篡改和/或没经授权的使用。

也就是说数据完整性服务可以抵制主动威胁,以保证接收者收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送的信息完全一致,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

4.3 抗抵赖性发送者不能事后虚假的否认它发送的消息。

4.4 可信第三方TTP(trusted third party)可以在安全活动方面被其它实体信任的安全机构或其代理。

可信第三方可以被原发者、接收方或发送机构在抗抵赖方面信任,也可以被其它方(如仲裁者)信任。

5 数据机密性5.1 保护方法对信息进行机密性保护有两种方法:1)基于访问控制,只有授权实体才能访问信息;2)任何实体可以访问表示信息的数据,但是,只有授权拥有某些机密信息的实体才能读懂这种数据。

5.2 应用范围机密性用来保护存贮和传送中的信息免受非授权的利用和泄露。

5.3 信息保护机密性途径有:1)不让攻击者知道数据项的存在和数据项的其他特点(如长度、创建日期、现代通信中的直序扩频和跳频);2)阻止对数据项的访问;3)防止对数据项语义的知晓(如加密、编码规则等安全技术)。

5.4 分类机密性分为三类,分别是:1)隐含语意(如加密);2)访问控制;3)分割和散布数据。

数据项的机密性与驻留或传输它的介质有关,因而:1)存贮数据项的机密性可以通过使用隐蔽语义和分割数据机制来保证;2)传输中数据的机密性可以通过禁止访问机制,隐蔽语义机制和散布数据机制(跳频)来保证;传输数据中除保护数据含义外,尚须对其流量流向进行机密性保护。

数据安全的防护要求与技术

数据安全的防护要求与技术

数据安全的防护要求与技术数据安全的防护要求与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数据安全成为了一个全球范围内共同关注的问题。

各个组织和个人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自身的数据安全,以防止数据泄露、盗用或被篡改的风险。

本文将讨论数据安全的防护要求及相关技术。

一、数据安全的防护要求1. 保密性:数据的保密性是保障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重要要求。

组织和个人需要采取措施,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使用敏感数据。

2. 完整性: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保持完整、一致和可信的要求。

防止数据被篡改或破坏是保障数据完整性的关键。

3. 可用性:数据的可用性是指数据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及时有效地访问和使用。

组织和个人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数据被意外删除、丢失或不可访问,确保数据的可用性。

4. 合规性:数据的合规性是指数据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组织和个人需要遵守数据保护和隐私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数据的合规性,避免因违规行为而导致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二、数据安全的防护技术1.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保障数据保密性的基础,通过身份验证、权限管理和加密等技术手段,控制和限制对敏感数据的访问和使用,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使用数据。

2.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保障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使用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或哈希算法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泄露。

3. 安全传输:安全传输是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听、篡改或冒充的关键技术。

使用安全协议(如SSL/TLS)、虚拟专用网络(VPN)等技术,保证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4. 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备份和恢复是保障数据可用性的重要手段。

组织和个人应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测试和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以应对数据意外删除、丢失或损坏的情况。

5. 安全审计和监控:安全审计和监控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措施。

通过监控和分析数据访问和使用的日志,及时发现和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异常行为,保护数据的安全。

信息安全工程师综合知识大纲考点:网络信息安全基本属性

信息安全工程师综合知识大纲考点:网络信息安全基本属性

信息安全工程师综合知识大纲考点:网络信息安全基本属性【考点重要程度】:该考点需要重点掌握网络信息系统CIA三性。

出题思路一般是让考生判断试题给出的例子符合哪种属性。

【考点内容】:【网络信息系统CIA(重点掌握)】:网络信息安全基本属性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抗抵赖性和可控性等,此外还有真实性、时效性、合规性,隐私性等。

信息安全的(目标/三要素)CIA: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r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机密性(Confidentiality):网络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程序,能够防止未授权者获取网络信息。

通常是通过访问控制阻止非授权用户获得机密信息,通过加密变换阻止非授权用户获知信息内容。

完整性(Integrity):指网络信息或系统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更改的特性。

信息的完整性又分为两个方面:①数据完整性,数据没有被(未授权)篡改或者损坏;②系统完整性:系统未被非法操纵,按既定的目标运行可用性(Availability):指合法许可的用户能够及时获取网络信息或服务的特性。

抵抗赖性(Non-Repudiation):防止网络系统相关用户否认其活动行为的特性。

常用于电子合同、数字签名、电子取证等应用。

可控性:指网络信息系责任主体对网络信息系统具有管理、支配的能力的属性,能够更具授权规则对系统进行有效掌握和控制,使得管理者有效地控制系统的行为和信息的使用,符合系统运行的目标。

【其他特性(了解即可)】:真实性:是指网络空间信息与实际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的客观事实保持一致性。

时效性:是指网络空间信息、服务及系统能够满足时间约束要求。

合规性:是指网络信息、服务及系统符合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等要求。

公平性:是指网络信息系统相关主体处于同等地位处理相关任务,任何一方不占据优势的特性要求。

可靠性:是指网络信息系统在规定条件及时间下,能够有效完成预定的系统功能的特性。

信息安全工程师真题考点:信息的特性

信息安全工程师真题考点:信息的特性

信息安全工程师真题考点:信息的特性信息的特性:完整性、可用性(有效性)、保密性(机密性)、不可抵赖性(拒绝否认性、抗抵赖性)。

1、信息的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过程中,保持信息不被破坏或修改、不丢失和信息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特性,也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征。

2、信息的可用性也称有效性,指信息资源可被授权实体按要求访问、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况下能恢复使用的特性(系统面向用户服务的安全特性)。

在系统运行时正确存取所需信息,当系统遭受意外攻击或破坏时,可以迅速恢复并能投入使用,是衡量网络信息系统面向用户的一种安全性能,以保障为用户提供服务。

3、信息的保密性也称机密性,是不将有用信息泄漏给非授权用户的特性。

可以通过信息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通信协议等技术实现,信息加密是防止信息非法泄露的最基本手段,主要强调有用信息只被授权对象使用的特征。

4、信息的不可抵赖性又称为拒绝否认性、抗抵赖性,网络通信双方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本身和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同一性,
即所有参与者不可否认或抵本人的真实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样性和完成的操作与承诺。

历年信息安全工程师信息的特性知识真题:
所有资源只能由授权方或以授权的方式进行修改,即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是指信息的()。

A.完整性
B.可用性
C.保密性
D.不可抵赖性
参考答案:A。

PKI简介

PKI简介

PKI简介PKI 介绍1.1 PKI的概念PKI是"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的缩写,意为"公钥基础设施",是一个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实现的、具有通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

PKI利用数字证书标识密钥持有人的身份,通过对密钥的规范化管理,为组织机构建立和维护一个可信赖的系统环境,透明地为应用系统提供身份认证、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抗抵赖等各种必要的安全保障,满足各种应用系统的安全需求。

简单的说,PKI 是提供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服务的系统,目的是为了自动管理密钥和证书,保证网上数字信息传输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就像墙上的电源插座和TCP/IP 栈一样 ,它的"接入点"是统一的。

1.2为什么需要PKI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全球化,各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上应用,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得到了迅猛发展。

网络正逐步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通用性,网上的所有信息对所有人都是公开的,因此应用系统对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对身份合法性验证的要求以明文方式存储、传送的用户名和口令存在着被截获、破译等诸多安全隐患。

同时,还有维护不便的缺点。

因此,需要一套安全、可靠并易于维护的用户身份管理和合法性验证机制来确保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2)对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企业应用系统中的数据一般都是明文,在基于网络技术的系统中,这种明文数据很容易泄密或被篡改,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3)传输安全性要求以明文方式在网上传输的数据,很容易被截获以至泄密,必须对通信通道进行加密保护。

利用通信专线的传统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网络应用发展的需求,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方法来保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传输安全需求。

(4)对数字签名和不可否认的要求不可抵赖性为了防止事件发起者事后抵赖,对于规范业务,避免法律纠纷起着很大的作用。

数据安全规范

数据安全规范

数据安全规范1. 引言数据安全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保护个人隐私、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数据安全规范,以确保组织在处理和管理数据时遵循最佳实践和安全标准。

2. 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对数据进行合法和安全的处理。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组织可以减少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保护客户和员工的隐私。

3.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组织内的所有员工、承包商和供应商,以及与组织合作的任何第三方机构。

所有涉及数据处理和管理的活动都必须遵循本规范。

4. 数据分类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将数据分为以下三个级别:- 公开数据:不包含任何个人身份信息或敏感信息的数据。

- 内部数据:包含一些敏感信息,但不涉及个人身份信息的数据。

- 个人身份信息数据:包含个人身份信息的数据,例如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

5. 数据访问控制为了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必须实施适当的访问控制措施:- 所有员工必须具有明确的访问权限,并且只能访问其工作职责所需的数据。

- 强制实施用户身份验证措施,例如密码或双因素认证。

- 管理员必须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以确保权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禁止共享账户和密码,每个员工必须拥有自己的独立账户。

- 对于个人身份信息数据,必须实施额外的安全措施,如加密和访问审计。

6. 数据存储和传输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数据必须存储在安全的服务器或云平台中,具备适当的安全认证和加密措施。

- 所有数据传输必须使用安全通信协议,如HTTPS或VPN。

- 禁止使用个人设备或无授权设备存储或传输数据。

- 对于个人身份信息数据,必须采取额外的加密措施,如数据加密和传输加密。

7. 数据备份和恢复为了应对数据丢失或损坏的风险,必须建立有效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 定期备份所有重要数据,并将备份存储在安全的位置。

- 定期测试数据恢复过程,以确保备份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数据安全保护与加密规范

数据安全保护与加密规范

数据安全保护与加密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安全和加密变得越来越重要。

数据泄露、黑客攻击以及恶意软件的威胁给我们的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带来了严重风险。

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各类组织和机构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数据安全保护与加密规范。

一、数据分类与风险评估在实施数据安全保护与加密规范之前,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与风险评估。

将数据按照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分类,根据数据的价值和风险级别确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

通过认证、授权和审计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操作敏感数据。

同时,区分不同用户的权限,并根据最小权限原则分配权限,减少数据被滥用或意外泄露的可能性。

三、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在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加密技术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

对于敏感数据,可以采用对称加密或非对称加密算法对其进行加密,并确保密钥的安全管理。

另外,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SSL/TLS等安全传输协议,加强数据的安全性。

四、备份与灾难恢复数据备份是数据安全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以防止意外数据丢失或损坏。

同时,建立完善的灾难恢复机制,使数据能够在灾难事件发生后快速恢复,确保业务的连续性与数据的完整性。

五、安全审计与监控安全审计和监控是数据安全保护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安全日志和事件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数据的访问和使用情况,并进行安全审计和分析。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操作和安全事件,防止数据的滥用和泄露。

六、员工教育与培训员工是数据安全的重要环节。

开展员工教育与培训,使员工了解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有效防范社会工程学攻击和内部威胁。

七、合规和监管合规和监管是数据安全保护的法律和行业要求。

在建立数据安全与加密规范时,需要充分考虑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确保数据处理符合合规性要求,并接受定期的内部和外部审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石油管理局企业标准某某油田数据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某某石油管理局数据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某某油田(企业内部)关于数据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的实现过程。

2 规范解释权本规范由某某油田石油管理局信息中心解释。

3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本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4 术语定义4.1 数据机密性机密性是指信息不能被非授权者、实体或进程利用或泄露的特性。

4.2 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指数据没有遭受以未授权方式所作的篡改和/或没经授权的使用。

也就是说数据完整性服务可以抵制主动威胁,以保证接收者收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送的信息完全一致,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

4.3 抗抵赖性发送者不能事后虚假的否认它发送的消息。

4.4 可信第三方TTP(trusted third party)可以在安全活动方面被其它实体信任的安全机构或其代理。

可信第三方可以被原发者、接收方或发送机构在抗抵赖方面信任,也可以被其它方(如仲裁者)信任。

5 数据机密性5.1 保护方法对信息进行机密性保护有两种方法:1)基于访问控制,只有授权实体才能访问信息;2)任何实体可以访问表示信息的数据,但是,只有授权拥有某些机密信息的实体才能读懂这种数据。

5.2 应用范围机密性用来保护存贮和传送中的信息免受非授权的利用和泄露。

5.3 信息保护机密性途径有:1)不让攻击者知道数据项的存在和数据项的其他特点(如长度、创建日期、现代通信中的直序扩频和跳频);2)阻止对数据项的访问;3)防止对数据项语义的知晓(如加密、编码规则等安全技术)。

5.4 分类机密性分为三类,分别是:1)隐含语意(如加密);2)访问控制;3)分割和散布数据。

数据项的机密性与驻留或传输它的介质有关,因而:1)存贮数据项的机密性可以通过使用隐蔽语义和分割数据机制来保证;2)传输中数据的机密性可以通过禁止访问机制,隐蔽语义机制和散布数据机制(跳频)来保证;传输数据中除保护数据含义外,尚须对其流量流向进行机密性保护。

5.5 算法机密性所用的密码算法有两大类:1)对称加密算法。

这种加密算法现实中又分为两类:分组密码算法,也叫块密钥算法。

它是将要加密的明文分成一定等长的组,然后进行加密运算,而解密是它的逆运算。

序列密码算法,也叫流密码,一般是按比特加/解密的。

2)非对称加密算法,即公开密钥密码算法。

5.6 保密协议保密协议涉及到我们所研究的一系列安全保密服务能否嵌入到信息安全系统的协议中;能否在信息安全系统上真正应用;能否抗击对信息安全系统的攻击。

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下列各点:1)取得保密通信协议软件的源码;2)仔细研究保密通信协议源码,取消其中我们不使用的部分,以防隐蔽信道的攻击;3)自行设计符合标准的安全保密协议软件;4)自行设计所需的经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认可的密码算法;5)将安全保密协议嵌入信息安全系统协议中,完成自行设计的、又符合标准的安全保密功能。

涉及的安全保密协议有:IPv4、IPv6、SSL、Kerberos、PEM、MSP、PGP、X.400、X.500等。

6 数据完整性6.1 概述数据完整性可分为单个数据单元或字段的完整性和数据单元流或字段流的完整性。

确定单个数据单元的完整性包括两个过程:一个在发起端,一个在接受端。

发送实体附加给数据单元一个量值,这个量值是数据本身的函数。

这个量值可以是像分组校验码那样的追加信息,也可以是一个密码校验值,并且它本身可以加密。

接受实体产生一个对应的量值,并与收到的量值进行比较,以校验数据是否在传输过程中被修改过。

对于连接方式的数据传送,保护数据单元的完整性,还需要某些显性的序列形式,如序列号、时标或密码链。

对于无连接数据传送,时标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以防止单个数据单元的重放。

数据完整性是针对数据的值和数据的存在可能被改变的威胁的。

1)改变数据值的方式包括:插入另外的数据;删除数据的一部分;修改数据的一部分;改变部分数据的顺序。

2)改变数据存在的方式包括:数据的创建;数据的删除。

3)提供数据完整性服务可分三个阶段:防护阶段:完整性保护导致生成受约束的数据;证实阶段:检测有完整性约束的数据,看是否有完整性错误;保护阶段:检查受完整性保护的数据,可能的话,重新生成数据。

6.2 数据完整性机制的分类6.2.1 使用安全标签的数据完整性机制安全标签可包括对通信的完整性和对象完整性都适用的完整性标志。

6.2.2 实现数据完整性机制在由加密提供的数据完整性机制中,考虑两种形式:1)基于对称加密的数据完整性机制:可以通过与防护数据的同一个秘密密钥来对完整性约束的数据进行证实。

这类机制与加密相对应。

加密时,保护数据和证实其完整性的是同一密钥。

使用这类机制时,或者是证实预先知道秘密密钥,或者是他有访问它的方法。

2)基于非对称加密的数据完整性机制:可以通过与防护数据的私有密钥相对应的公开密钥来对完整性约束的数据进行证实。

这类机制与签名相对应。

这种类型机制用一个私钥来保护数据,而用一个公开密钥来证实数据。

通常,所有人都可得到公开密钥。

6.2.3 用其它方法实现数据完整性机制除上述方法外,实现数据完整性机制的其他方法如下:1)通过纠错码(ECC)和检错码(DEC)提供数据完整性:通过加密可以支持对冗余数据的完整性。

提供数据冗余的方法有纠错码、检错码、散列函数。

因而,当使用加密机制时,通过用到的这些编码和加密一起能提供有完整性约束的数据。

2)通过复制提供完整性:这类完整性机制基于在几个存储区域复制数据。

假定可能的攻击者不能同时泄露有限数量的拷贝,并且每当检测到有攻击时,能从真正的拷贝重建数据。

3)通过建立数据上下文提供数据完整性:这些机制提供删除完整性的检测。

防护的获得是通过在一个给定的变化程度内的特定时间和/或地址提供数据。

验证是通过预料在给定时间和/或地址的数据是否会出现,如果未出现,就判定发生了删除。

为了防止对改变数据的替换,数据必须以不可假冒的方式被识别,可以通过附加数据或预先确定的特征获得识别。

如果是通过附加身份提供识别,为产生数据应使用创建完整性检测服务。

如果被保护的数据形成一个序列,表示数据在序列的位置提供给数据一个唯一的识别号。

4)通过检测和回执提供数据完整性:这些机制使用一个完整性检测和一个完整性保护机制,提供删除完整性以对抗与检测完整性同样的威胁。

它们只是用于防护和去防护同时进行的操作环境和数据传输,但不适用于数据的存储和恢复。

去防护的获得是反复的收到完整性检测机制的验证过程的支配,直到没有检测出非法行为为止。

然后对防护给出一个肯定的回执。

从而完成了数据完整性机制的去防护。

当验证出一个否定结果,对防护操作则给出一个否定的回执。

7 抗抵赖性7.1 抗抵赖的种类7.1.1 通信类带文电源证明的抗抵赖服务,旨在防止发方故意否认发了文电或否认文电的内容。

这可通过数据发送方将文电源证明传给数据接受方来实现。

带头地证明的抗抵赖服务旨在防止接收方故意否认接收到文电或否认其内容。

7.1.2 非通信类在产生时,抗抵赖是指一实体否认对文电负责。

7.2 要求下列要求适用于抗抵赖交换所说明的主体,这些要求与生成安全信封和数字签名所使用的密码校验值有关,与抗抵赖机制支持的抗抵赖服务无关。

1)抗抵赖交换的实体应信认可信第三方(TTP)。

2)在生成证据之前,证据主成者必须清楚以下三件事:可以被验证者接受的抗抵赖策略,所要求的证据类型和验证者可以接受的机制集。

3)声称或验证证据的机制必须对特殊抗抵赖交换的实体可得,或者可信机构必须可得,以便提供必要的机制并代表证据请求者完成所要求的必要的功能。

4)适用于某机制的密钥只能由相关的实体拥有。

5)证据使用者和裁决者必须可以验证证据。

6)证据中应该包括时间信息,还包含事件发生时间和证据生成的时间。

7)如果抗抵赖策略要求可信时间或者生成证据者所提供的时间不可信,那么证据生成者和证据验证者必须可以访问时间标记标记机构。

7.3 通用抗抵赖服务7.3.1证据提供与验证过程涉及的实体在提供抗抵赖服务时,要涉及一些不同的实体。

证据生成过程中涉及3 个实体:1)要拿到证据的证据请求者;2)完成某动作或涉及某事件的证据主体;3)生成证据的证据生成者。

证据验证过程中涉及两个实体:1)希望验证证据但不能直接验证证据的证据用户;2)应证据用户的要求,可以验证证据的证据验证者。

在证据生成过程中,事件或动作与证据主体相关。

证据主体本身可以应证据请求者要求提供证据。

如果证据主体和证据请求者都不能直接提供证据,那麽证据生成者生成证据后,返回证据请求者或者对证据请求者可得,然后可以将该证据提供给其它实体。

在证据验证过程中,证据用户希望验证证据的正确性,如果证据用户不能直接验证证据的正确性,由证据验证者验证。

7.3.2 抗抵赖服务本标准适用于以下六种基本抗抵赖服务:创建抗抵赖、发送抗抵赖、接收抗抵赖、认知抗抵赖、提交抗抵赖和传输抗抵赖。

其他抗抵赖服务可有这些基本服务组合而成。

组合发送和创建抗抵赖可以获得原发抗抵赖,组合接收和任知抗抵赖可以获得交付抗抵赖。

7.4 可信第三方抗抵赖服务可能涉及可信第三方,这依赖于使用的机制和现行的抗抵赖策略。

使用非对称密码技术时要求离线的可信第三方,以保证密钥的真实性,只要可信第三方符合抗抵赖策略的要求,也可以成为TTP链中的一部分;使用对称密码技术时,要求在线的可信第三方参与,以生成并验证安全信封。

抗抵赖策略要求由第三方生成部分或全部证据。

抗抵赖还可能要求:1)由可信时间标记机构提供得可信时间标记;2)公证人,以验证实体的特性和被存贮或传输的数据特性,或者将现有权标的生命期延长到期满和被撤销以后;3)监控机构,提供关于实体的特性和被存贮或传输的数据特性的证据。

可信第三方可以不同程度的参与在抗抵赖过程中。

当交换证据时,双方须知道或同意适用于证据的抗抵赖策略。

按照抗抵赖策略的要求,可以有一组可信第三方完成不同的职责、如公证人、时间标记、监控、密钥证书、签名生成、签名验证、安全信封生成、安全信封验证、权标生成或交付等职责。

一个可信第三方可能完成一个或多个上述职责。

8 生效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