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哲学思想指导工程建设实践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治水中的传统哲学理念及其应用

中国古代治水中的传统哲学理念及其应用

中国古代治水中的传统哲学理念及其应用【摘要】古代中国的治水意识深厚,融合了丰富的传统哲学理念。

水是治国安邦的基础,水利工程中融入了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体现了生命之源的观念,以及道德观念对水利工程的应用。

传统哲学理念在古代治水中扮演重要角色,为现代社会提供启示。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传统哲学理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现代治水工程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传统哲学理念在古代治水中的应用,为我们探索古代文明的智慧和经验,同时也提供了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古代中国、治水意识、传统哲学、水利工程、阴阳五行、生命之源、道德观念、重要性、古代治水经验、现代社会、启示、现代治水、意义。

1. 引言1.1 古代中国的治水意识古代中国的治水意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们始终意识到水是治国安邦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水灾频繁,长江、黄河等大河泛滥成灾,给人民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古代中国人开始探索治水的方法和理念。

从最初的简单堰塞和引水,逐渐演变为复杂的水利工程和灌溉系统。

古人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治水就是保护生命,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他们秉持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通过各种方法来防治水患,保护人民安居乐业。

在古代中国,治水不仅是一项具体的工程项目,更是一种哲学理念的体现。

人们相信自然界存在着阴阳五行的平衡,只有尊重并顺应这种平衡,才能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

传统的道德观念也深刻影响了古代治水的思想,人们认为只有品德端正,行为正直,才能得到自然的庇佑,水利工程才能得以成功建设和维护。

古代中国的治水意识融合了哲学、道德和工程技术,形成了独特的理念和方法。

1.2 传统哲学理念在治水中的应用在古代中国,治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因为水是治国安邦的基础。

古代中国人深谙水利工程中的哲学思想,他们运用阴阳五行的理念来设计和建造治水工程,以保障人民的生存和发展。

古代中国人认为水是生命之源,这种思想对治水工程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在工程中的运用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在工程中的运用

浅论在工程活动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千古不朽的课题,也是工程哲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本文旨在运用工程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解析工程活动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成就与过失,并反思在工程活动中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的重要性,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程哲学;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思想,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科学地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问题,提出了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是我们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考察人与自然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与发展,克服对这一关系的朴素性、机械性和片面性认识,从而在工程活动中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地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赢”。

自从有了人类,人就与自然发生关系。

人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获得能使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自然界作为人类生命的支持系统而存在。

但是在机器大工业出现以后,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人们对于工程的需求不断膨胀,工程的数目急剧增加。

由于受眼前利益的驱使,人们忽视了在工程活动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自然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种因生存需要和生产发展而导致的非自愿失衡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已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如何在工程活动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普遍化、深入化和尖锐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成为迫切的需要,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尤为重要。

人与自然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我们应该在工程活动中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之摆脱生态危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工程的基本特点及其哲学思考

现代工程的基本特点及其哲学思考

【哲学研究】现代工程的基本特点及其哲学思考李永胜3(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 710049)摘 要:工程活动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技术、管理、社会、伦理、生态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它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活,建构着新的生活世界。

随着人类实践的深入,现代工程活动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例如工程规模的庞大化、系统化、集成化,工程目标的多元化,工程活动的高科技化,工程存在的虚拟化,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力增大。

对此,我们必须从哲学层面予以深入思考和理性把握,以便为工程实践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与价值观导航。

关键词:工程;社会;哲学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72(2009)04—0001—09 所谓工程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社会需要,综合利用科学理论(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论等)和各种技术手段,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建构一定的人工世界的活动及其实践成果。

工程是直接的现实生产力,它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与必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工程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另一方面,工程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尖锐问题,它产生和引发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的、经济的,更有社会的、人文的和生态的。

可以说现代工程活动已远远超出了纯经济、技术的范畴,体现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

因此,需要我们从哲学高度予以高度关注与深入思考。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观的统一,是人类生存智慧的集中体现和高度凝结,它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与价值观导航。

由于人类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现代工程活动呈现出一系列崭新的特点,对此要求我们从哲学视角正确认识,准确把握,深刻反思,以便理性地制定积极合理的应对策略,促进和推动工程活动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哲学视野分析,现代工程的基本特点是:一、工程规模的庞大化、结构复杂化、系统集成化现代社会,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工程实践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庞大化,结构复杂化,系统集成化。

工程建设实践与哲学

工程建设实践与哲学

二、案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辩证法
【工程概况】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辩证法分析】
首先,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平面位置选择来看, 该工程选择在岷江的天然弯道处,便于利用力学 原理将泥沙和江水分开,体现了工程建设与周围 环境之间的自然和谐。 其次,飞沙堰与宝瓶口、离堆、人字堤共同作用, 起到了排沙、防洪的作用。 再次,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能来看,它兼具防 洪和灌溉的功能。 最后,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高程要素来看。高程 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由流体的性质工程 技术的相似性、工程建设管理的相似性、 工程功能的相似性、工程社会关系的相似 性等方面。 其六,工程建设系统的结构功能相关律则 表现为不同的工程建设系统的基本结构决 定其基本性质,基本性质决定基本功能, 而基本结构则是人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根据 自然和社会规律设计的。
二、对工程建设理念的结构分析 根据徐匡迪院士对于工程建设理念的理解,工程 建设理念应分为三个部分,即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工程和谐。从哲学 观点来看,前两者属于认识论范畴,后者属于方 法论范畴。 人们运用工程建设规则和工程建设制度来实现工 程价值的时候,仍然要遵循工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对于工程建设的两类和谐的实现,工程建设哲学 引入了“平衡论”加以具体化。
二、工程建设系统的动态特点 其一,就工程建设系统的突变性来说,它表 现为渐变性和突变性的辩证统一过程,这种 辩证统一在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 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其二,工程建设系统的信息反馈律表现为工 程建设的行为与工程建设的结果之间的相互 平衡过程。
其三,工程建设系统中也遵循竞争协同律。 其四,工程建设系统的涨落有序律主要体 现在平衡过程中。 其五,工程建设系统的优化演化律体现在 工程建设活动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所表 现出的优胜劣汰的规律。

建筑工程设计领域创新的哲学思考

建筑工程设计领域创新的哲学思考
维普资讯
第3 2卷 第 1 9期 2006年 10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 I TEC URE  ̄
V0 . 2 No 1 13 . 9
O t 20 c. 0 6
・13 ・ 8
文章编号:0 96 2 I0 6 1 .130 10 —8 5 20 )9 8 —2 0
建 筑 工 程 设 计 领 域 创 新 的 哲 学 思 考
陈骏峰



要: 通过对建 筑工程和哲学关 系的讨论 , 出建 筑工程哲 学、 指 建筑 工程 设计和建筑工程 活动三者 的辨证 关系 , 中建 其
筑工程哲学是处于最高统领位置 , 对其他 二者具 有重要指导意义 , 通过 建筑结构设计 中平 法创新 的事例说 明了建筑 工程 哲学思想在工程 实践 中的应用 与体 现。 关键词 : 建筑设计 , 建筑工程哲学 , 平法设计 中图分 类号 : O 1 Tu—2 文标识码 : A 一
跨入 2 世纪 已有多 个年 头 , 国已 经步入 了快 速发 展 的时 工程设计 属于技术活动的概念 范畴 , 1 我 其结果 往往是 技术 方法和专 期; 全面构建 和谐社会 , 倡导节约 型的社会 , 国民经济和社会 利之类 的东西 , 促进 如建筑设计 图纸 、 结构设 计 图纸 等等 ; 筑工程 活 建
张 皮 ” 。
的要求 , 将三个体 系建立 、 实施 管理 体系 的 全过程 及各 阶段 的安 排统一考 虑。在建立三 个 管理体 系 过程 中 共分 为以下 几个 阶段 实施 :) 1 准备 阶段 ; ) 2 标准 培训 、 境和职业 健康安 全管理初始评 环 审及 文件 编写 ; ) 3 体系试运 行 阶段 ; ) 4 内审和 管理评审 ; ) 5 改进 阶 段 。这样就 减少 了施 工 企业 的工 作量 , 降低 了成 本 , 高了工作 提

运用哲学思想指导工程建设实践

运用哲学思想指导工程建设实践

工程 师要有 哲学 思维
工 程项 目是 具体 的 , 程 建 造 活动 工
中处 处 有 哲学 ,工 程 师们 在 自 觉 或 不 自觉 地 运 用 哲 学 。 例 如 某 陆航 机 场 的
也 是 具 体 的 , 是 工程 建造 活 动 却是 系 但 统 而 复 杂 的 。无 论 工程 大 小 ,在宏 观 上
Com m un ca i i ton 交 流
【 摘
要l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常常置身于工程之中 , 而看不到工程的全貌与 “ 真相” ,对于工程活动
中许多 “ 内在问题”常常熟视无睹 、视而不见 ,没有意识到工程中存在着许多哲学问题。究其原因 ,主
要是缺乏哲学思维的缘故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建立 , 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 学习
形 成 的 废 物 对 大 自 然造 成 的 影 响 。通过 对 “ 何 处 来 ”和 “ 从 向何 处 去 ”的追 问 ,
的 礼 堂 在建 筑 大 环境 中显 得 不 伦不 类 。 有 的 工 程 项 目 ,在 设 计 和 初 建 的 时候 往 往 都 认 为在 这 个 地 方 建 设 这 项 工程
如,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 , 都有一个静
不定 结 构 的 问题 , 是 说必 须 让 建 筑物 就 晃动 才 能 够稳 定 ,这 就是 哲 学 道 理 。上 海 的 “ 方 明珠 ”电视 塔 和 青 岛 的 “ 东 首
稳 定 。如 果 设计 上 不 让 它摇 摆 ,大风 来 了 ,反而 要 折 断 了 。而 静 不 定 , 恰 是 恰
终究竟是不是合
理 的 , 必 须 接 还
受 时空 和社 会 的
检 验 。工程 的合
最稳定 的,这是符合辩证法 的。设计规

基于思想引领的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实践探索

基于思想引领的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实践探索

基于思想引领的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实践探索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推进,各地高校陆续成立辅导员工作室,整合力量,凝练特色,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和工作机制,创造性、实效性地开展辅导员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辅导员工作室成为展示辅导员风采的窗口、创新育人理念方法的平台和孵化辅导员名师的摇篮。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

但目前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大多依托于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对于其思想引领的核心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建设思路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室,思想引领一、辅导员工作室的产生背景及意义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各高校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而辅导员工作室则是近年来在建设辅导员发展平台上的一种新尝试。

辅导员工作室作为一个以团队协作为工作模式的工作平台,以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深度辅导为核心功能,以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培养专家型的辅导员为目标,对辅导员岗位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1]。

工作室作为辅导员展示风采的窗口,能够发挥辅导员队伍的多元作用,激发其更大的发展潜力,建设更多的学生工作品牌项目。

辅导员工作室是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实践载体,是拓展学生工作新思路的创新尝试。

同时,辅导员工作室能够助推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辅导员工作室是一个工作平台,也是一个能力提升平台,它要求每个成员具备某一领域的特长或兴趣并将其充分展示[2]。

此外,辅导员工作室能够以共同体的形式创建品牌项目,体现工作效果。

工作室成员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特长形成了一个具有创造性而又志同道合的团队,团队成员间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成长、进步,在工作中集中力量抓关键环节,专业不断深化,形成学生工作新品牌。

二、基于思想引领的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意义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的31号文件—《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要着力提升网络运用能力,遵循信息网络规律,把掌握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操作技术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必备能力,练就运用“网言网语”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过硬本领。

长江三峡工程的若干哲学思考

长江三峡工程的若干哲学思考

长江三峡⼯程是⼈类在⾃然界中⼀项巨⼤的造物⾏为,其⽬的是为了改善⼈类⽣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程改变了长江及长江流域原有的环境和⽣态,对其利与弊,不仅要运⽤现代科技予以兴利除弊,更要⽤哲学思维加以分析思考。

三峡⼯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程建设采⽤“⼀级开发、⼀次建成、分期蓄⽔、连续移民”的建设⽅案,分3个阶段施⼯,总⼯期17年。

⾃1993年开始进⼊⼯程实施阶段,1994年12⽉正式开⼯,2003年6⽉⽔库蓄⽔到135⽶⾼程,三峡⼯程开始发挥初期的综合效益。

2006年10⽉,三峡⽔库已实现初期蓄⽔156⽶⾼程,左岸电站14台共980万千⽡机组提前⼀年投产发电,⼤坝提前两年挡⽔初步发挥防洪效益。

整个⼯程将于2009年全⾯竣⼯。

长江三峡⼯程由于规模巨⼤、问题复杂,⼀直是正反⽅⾯有争议的⼯程,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法加以探索分析,揭⽰事物的本质,⽤哲学的⽅法进⾏思辨,以此来指导我们的⾏为,以取得预期⽬标的可持续性,并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我思故我在”和“我造物故我在”是两句哲学箴⾔。

“思”与“造物”是⼈类不可分割的完整的活动全过程。

⼈类在⾃⼰⽣存和发展的环境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维、不停地造物,也创造了⼈类⾃⼰,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由初级的思维到⾼级的思维,由简单的造物到复杂的⼯程造物,永⽆⽌境,这就是⼈类的本质。

没有⽆思的造物,也没有不造物的思维。

什么是⼯程哲学?⼯程哲学可以理解为对⼯程的认识,对⼯程造物的思辨。

长江三峡⼯程是⾃然和⼈类社会巨系统中的⼀个复杂系统⼯程,它涉及到长江和长江流域的⾃然⽣态、⼈⽂环境、政治、经济以及⼯程本⾝的建设技术和基础科学的复杂问题。

长江三峡⼯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例如三峡⼯程建设与⽣态和环境的关系问题、长江洪⽔灾害及其对策问题、三峡⽔库移民搬迁和重建家园脱贫致富问题、是否可能以“蓄清排浑”的调度⽅式协调⽔沙关系的问题、如何保护长江及三峡⽔库⽔质的问题、如何保护三峡⽔库⽔⽣物的良好⽣态和发展渔业问题、如何正确认识三峡⽔库的地质构造采取有效措施防⽌地质灾害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长江三峡⼯程安全问题、如何充分利⽤长江三峡⽔能资源改善环境问题、如何进⾏科学系统的管理确保三峡⼯程项⽬实施成功的问题等等。

神东矿区矿井工程建设中的哲学应用

神东矿区矿井工程建设中的哲学应用

率 、 全 均达 到世 界领 先水 平 的 同时 , 东 矿 区 的生 态 环 安 神 境不 仅 没有 受 到影 响和 破坏 , 而且 得 到显 著改 善 , 区植 矿 被覆 盖率 由开发 初期 的 3 %提 高到 6 %以上 ,逐 步探索 出 0 了一 条煤炭 行业 由劳动 密集 型向技术 密集 型转 变 、 由高 危
王 安
( 国神 华 神 东煤 炭 分 公 司 , 西 榆 林 7 9 1 ) 中 陕 1 3 5
摘 要 : 东矿 区矿 井工 程建 设 中的哲 学 应用 主要 体现 在3 神 方面 : 是 简化 系统 . 一 强化装 备 , 体现 简洁流 既 畅的 工程 美 学 , 凸显 工程投 资效 能 ; 是 系统 集成 . 又 二 重点 突破 , 实现 生 产工 艺优 化 , 体现 高效快捷 的工程
中 图 分 类 号 :D T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7 4 (0 8 1 — 0 8 0 10 — 3 8 20 )0 0 0 — 4
矿安 全生产 奇迹 。在煤 炭生产 跨越 式增 长 ,矿 井历代文 明的重要 标 志 , 并深 刻影 响着人 类 社 会生产 生活 的各个方 面 , 它是人 类利 用 自然和改 造 自然
行 业 向 本 质 安 全 型 企 业 转 变 、 环 境 污 染 型 向清 洁 环 保 型 由 转 变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道 路 , 成 了 “ 产 规 模 化 、 术 与 装 备 形 生 技 现代 化 、 伍专 业化 、 理手段 信息化 ” 神东模 式 。 队 管 的
神 东 矿 区 的 开 发 建 设 道 路 . 是 一 条 以 解 放 思 想 引 领 既
用 , 互支持 , 立统一 。 相 对

工程伦理学在当今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工程伦理学在当今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工程伦理学在当今工程建设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程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是对工程师们在从事工程活动时的道德和伦理要求的日益提高。

工程伦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关注的是工程师在从事工程活动时所面临的道德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伦理规范来指导和规范工程实践。

在当今工程建设中,工程伦理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述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和理论研究,分析工程伦理学在当今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根据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工程伦理学的概念和起源。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工程伦理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作用。

总结工程伦理学对当今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工程伦理学的概念和起源1. 定义工程伦理学是一门关于工程活动中道德问题的研究,主要探讨工程师在工作中如何处理道德困境,以及如何制定和遵守伦理规范。

工程伦理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指导原则,其目的在于提高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水准,保证工程活动的公正和安全。

2. 起源工程伦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

古代哲学家们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为后人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而现代工程伦理学的发展,则主要是受到19世纪工业化、科技革命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三、工程伦理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作用1. 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工程伦理学强调工程实践中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工程师必须考虑到不仅是短期的经济利益,更要考虑到长期的环境影响和社会责任。

在某个地区建设水利工程时,工程师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避免破坏当地资源和社会稳定。

2. 公正与诚信工程伦理学要求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公正和诚信的原则。

在项目承揽和合同执行中,工程师必须严格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不得谋取私利或者违反承诺。

某地区有一起工程承揽合同纠纷案件,由于工程师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违反公正原则,最终导致了合同的违约和法律纠纷。

对工程中几个哲学观念的思考

对工程中几个哲学观念的思考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 OLOGY I N FORM TI ON 2008N O.11SCI ENC E &TEC HNO LO GY I N FO RM A TI ON 学术论坛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批大型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探月工程等的先后实施,现代工程大规模、超长期、高投入、高科技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等特点也日益显露出来。

工程是人们利用现有的生产要素(包括资金和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和成果的总称,是人类某种需求的物化。

无论何种工程,都要经过设想、酝酿、调研、论证、决策、立项、实施、运营、以及效果评估等主要环节,这些环节构成工程的整个生命期。

显然,工程生命期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人为主导展开的。

工程决策人、设计者、建造者等的价值观、自然观和哲学理念对工程的运行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讨论渗透在工程活动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

1工程价值观工程决策人和设计者的价值观是影响工程立项的最主要的因素。

首先,工程决策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工程的大小和规模。

我们知道,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看重什么,轻视什么,依据什么,追求什么,从而去做什么,放弃什么,怎么去做。

在行动之前,人们总是要把几个价值在内心的天平上称量一番,选取大的价值,舍去小的价值。

按价值的取向去决定自己的行动。

工程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现代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进行现代工程建设的过程。

工程活动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活动,而且是经济、文化、环境等综合作用的社会活动。

工程活动是进行直接物质创造的活动,工程活动的本质是集成技术要素和其他要素实现优化的价值目标,其“结果”是直接的物质财富,它不但直接关系到“工程主体”的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许多方面的利益。

一项工程,为什么上马,在何时何地上马,这项工程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在工程决策中必须认真考虑和正确解决的问题。

徐匡迪院士演讲全文:工程师要有哲学思维

徐匡迪院士演讲全文:工程师要有哲学思维

徐匡迪院士演讲全文:工程师要有哲学思维“工程”一词古已有之, 在我国始于南北朝, 常指土木工程, 但亦有将工程一词泛用的, 如在元代《元史·韩姓传》中提到过“读书工程”, 以借喻每日读书的进度。

西方出现“工程”( engineering ) 这一词则要到17 世纪至18 世纪, 开始用于指战争设施的建造活动。

到了近代则演变成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工农业各部门中去, 并通过工程思维的升华, 系统成工程管理方法, 将工艺诀窍和优化后的工程程序等综合而成的各工程学科的总称, 如: 矿冶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海洋工程、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等。

当然即使到了现代, 工程这个词也常被泛用, 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阿波罗工程, 所指的并非某一学科的工程技术, 而是一项庞大的多学科综合性任务或项目, 因属于保密而用了一个与实际内容并不相干的中性名词。

至于我国的希望工程和菜篮子工程等, 则更是一项社会项目与任务的简称。

那么什么是工程呢? 我认为,工程是人类的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是人类为了改善自身生存、生活条件, 并根据当时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而进行的一项物化劳动的过程, 它应早于科学, 并成为科学诞生的一个源头。

所谓改善生存、生活条件,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习惯地把它们简约为“衣、食、住、行”。

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 从物质方面来看无非是从狩猎捕鱼、刀耕火种到驯养畜禽、育种精耕; 从树叶、兽皮蔽体到纺织制衣, 乃至以服饰成为官阶、时尚的标识;从搭巢挖穴而居, 到造屋筑楼、兴建市镇; 从修土路搭木桥、乘坐马车、帆船, 到构建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 洲际航线朝发夕至。

总之这一切都离不开工程活动, 都和每个时期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水平及对相关技术的综合集成能力有关。

因此, 工程决不是单一学科的理论和知识的运用, 而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实践过程, 它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性特点, 只要看一只简单的电子手表或一艘复杂的载人航天飞船就可得知, 虽然其大小、价值差异极大, 却都包含有力学、材料学、机械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集成。

工程管理的哲学思考

工程管理的哲学思考

0 4 7 l
2 0 1 5. 0 8
次 自觉地立 足于人 与 自然 的现实关 系 ,把 自然 和人看
理者应遵循 的道德规 范和应 承担 的道德责任 ,与职业
伦理 紧密联 系 : 宏观上 . 伦理思维重点关注工程 整体与 社会 的关 系 , 运用伦理思维 , 将工程活动置 于广泛 的社
问题 。
起来 的科 学世界观 。吲 马克思主义哲学 强调实践活
动 中的批判性 , 立足于“ 人类 社会或社会化 的人类 ” . 并 着重 于处理“ 环境 的改变 和人 自我 改变” 的一致 性 . 同
时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理论和现实的不 间断
的双 向运 动 中不 断丰富 、 修正 、 发展 和完善 自身 , 是开 放、 发 展和面向未来 的。吲 将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人、 自然 、 工程关 系等 的总体把握 和规定 . 是 推进形成
工程管理 自有认识论 和方法论 的基础
哲学主张和思想有很多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 主义 的一种哲学理论 。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

择和相 关方针 政策 的制 定 , 因而 也就决 定 了工 程管理
的发 展命 运 。_ l 同时 , 结合 不 同时代 和社会 文化 背景
【中图分 类号 ]T B 1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1 0 0 4 一 O 5 4 4 ( 2 0 1 5 ) 0 8 一 o 0 4 7 — 0 5
工 程管理 的哲学思 考属 于工程管 理哲 学的范 畴 。 “ 工程管理是 什么” 。这个看 似简单 的问题却 隐藏 在各 种纷 繁复 杂的工程 管理实践之 中 . 集 简单 与复杂 于一 身 的工程管理 哲学 问题 因此而 充满魅 力 . 令 无数 工程 管理 的研究者 和实践者不停追 问。对工程 管理的哲学 思考 和认识不 仅直接影 响到工 程管理 目标 、 价值 的确 立、 工 程管理技 术和方法 的选择 以及工 程管 理评 价标

中国古代治水中的传统哲学理念及其应用

中国古代治水中的传统哲学理念及其应用

中国古代治水中的传统哲学理念及其应用【摘要】中国古代治水中的传统哲学理念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道家思想强调顺势而为,提倡“无为而治”,在治水中注重顺应自然规律,灵活应对。

儒家思想则注重规范和秩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集体智慧与团结合作。

阴阳五行理论则为治水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导着调节水土关系,保持生态平衡。

气运风水理念强调气场流动,对水流动路径和水体质量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德治水理念的传承与应用则体现了人文关怀与责任意识,强调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这些传统哲学理念对现代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促使我们结合传统智慧,推动现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议在实践中注重德治水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利用气运风水等传统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中国古代治水、传统哲学理念、道家思想、儒家思想、阴阳五行、气运风水、德治水理念、现代水利工程、水利事业发展、启示、建议。

1. 引言1.1 中国古代治水的重要性中国古代治水的重要性无法被忽视。

在古代社会,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的制约下,水患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往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古人在面对水患时,不得不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古代治水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更是一种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古代治水工程的建设和改善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任务,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

通过治水工程的建设,人们不仅可以保障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还可以调节江河湖泊的水位,防止水患的发生。

古代治水工程的建设也是一种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规律的认知和对生态环境的尊重。

中国古代治水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更体现在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的传承中。

1.2 传统哲学理念在治水中的应用中国古代治水中的传统哲学理念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解决水患和灌溉方面。

传统哲学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自然规律的顺应和尊重。

都江堰水利工程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都江堰水利工程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都江堰水利工程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摘要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无论从决策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还是以后的运行阶段,无一不体现“天人合一”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详细分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在每一个阶段中是如何体现的,并提到今人在其上游兴修水电站给这种天人合一境界的破坏。

最后得出人与自然是可以和谐发展的,但是如果考虑不周将会导致人与自然不能和谐发展。

关键词都江堰;天人合一;哲学;人与自然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峡谷流入成都平原的起始段,居高临下的特殊地理位置,可对成都平原及其相邻地区实行自流灌溉。

都江堰巧妙地兴建了鱼嘴、宝瓶口、飞沙堰、金刚堤、百丈堤等渠首工程;创造出独特的建堰治河技术;建立了一整套防沙治水经验与严密的维修制度以及完善的管理,圆满地解决了引水与防洪排沙的矛盾,历2200多年而不衰,使人们长期受益,成为现存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水利工程。

2000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文化遗产”名录,可是2001年直接对都江堰构成威胁的紫坪埔水库工程破土动工,两年之后再以紫坪铺的所谓效益为由头,紧挨着都江堰核心保护区又要建坝,于是以无坝引水为灵魂的都江堰危在旦夕。

人们合理地建造和使用都江堰无一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哲学思维,下面将从以下几个阶段进行详细分析。

1决策阶段秦昭王命李冰修建都江堰,其旨意在于借助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来确保秦国的物资和人力基础,进而统一中原。

按照战国末年的情势,唯一能够和秦国抗衡的就是南方的楚国。

秦惠文王采纳了大将司马错的建议于公元前316年一举灭掉了蜀国,然后借助了占据长江上游的地理优势攻打楚国。

可是在进攻到楚国的桑榆时发现物质供应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前方的部队,因而开始修建都江堰,迫使岷江改道经过成都。

这样一来,秦国就可以借助岷江进行运输,此外,岷江之水进入到成都平原对那里的土地进行灌溉,达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

人们利用岷江之水来灌溉发展经济,自此,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有诗词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选择题1.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9年由中国承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

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

这段话表明( )ﻫ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②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别规律ﻫ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ﻫ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A、①②ﻩB。

①④ﻩC、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①符合题意,“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说明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②说法错误,哲学是从各种特别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一般规律;ﻫ③说法错误,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哲学不一定都是科学的;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这说明了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ﻫ故选:B。

2.在大型工程的建设中,工程师更需要有哲学的思想,并将哲学思维充分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去,用以指导工程建设、这说明( )A、任何哲学都对实践活动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ﻩB。

哲学为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

哲学都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对实践的追问ﻩ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案】B【解析】A说法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对实践活动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ﻫB符合题意,“将哲学思维充分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去,用以指导工程建设”,这说明哲学为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哲学的来源问题;ﻫD说法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科学之科学、故选:B。

3.2019 年1月1日6时中央气象台接着公布霾橙色预警:估计 1 日 8 时至 2 日 8 时,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东部和中南部、山东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

对此,人们不可回避地考虑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生态环境为什么如此恶劣?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这表明( )①哲学能够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ﻫ②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ﻫ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的观点是XXX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XXX哲学的灵魂所在,将认识统一于实践是其重大贡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在强调实践作为认识的终极目标的特点。

换句话说,我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探究、调查等),归根结底不是要知道他是什么,而是要知道我们怎么做,怎么在今后的实践中运用它,造福我们的生活;举例子的话:1、比如众多的基本理论研究,比如文史类研究,哲学类研究,甚至是理论物理学的研究,看似都是、笔头上的认识,实际上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指导实践,我们在有了科学认识的指导后,进行对现实世界的实践与改造,不至于迷失方向和走弯路。

具体来说,进行大型的水利设施的建设工程(实践)之前,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卫星扫描及实地探查(认识),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掌握这些情况后,为最后的设施建设铺路。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阶段,建立了包括地质地貌、蓄水防洪、移民等共计20余专家组,就是为了是正确的认识更多地指导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的观点是XXX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XXX哲学的灵魂所在,将认识统一于实践是其重大贡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在强调实践作为认识的终极目标的特点。

换句话说,我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探究、调查等),归根结底不是要知道他是什么,而是要知道我们怎么做,怎么在今后的实践中运用它,造福我们的生活;举例子的话:1、比如众多的基本理论研究,比如文史类研究,哲学类研究,甚至是理论物理学的研究,看似都是、笔头上的认识,实际上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指导实践,我们在有了科学认识的指导后,进行对现实世界的实践与改造,不至于迷失方向和走弯路。

具体来说,进行大型的水利设施的建设工程(实践)之前,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卫星扫描及实地探查(认识),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掌握这些情况后,为最后的设施建设铺路。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阶段,建立了包括地质地貌、蓄水防洪、移民等共计20余专家组,就是为了是正确的认识更多地指导实践。

天人合一 的古代工程建设故事

天人合一 的古代工程建设故事

天人合一的古代工程建设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很久很久以前,古代的中国有一位名叫鲁班的工匠,他是当时最有名的建筑工程师之一,他擅长用木头、石头、铁等材料建造各种精巧的建筑物。

一天,有一位神秘的老人找到了鲁班,告诉他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工程需要他来完成,那就是建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建筑。

听到这个任务,鲁班顿时激动不已,因为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于是他开始筹划,设计,施工。

他决定在一个古老的山谷里建造这座建筑,因为山谷周围被群山环绕,气势磅礴,是个极佳的地点。

鲁班开始了工程,首先是选址,他选择了一个山谷的最高处,因为这里能够俯瞰整个山谷,一览众山的风光。

接着,他开始设计建筑的结构,他设计了一座高大的殿堂,镂空的墙面上镌刻着精美的图案,屋顶上覆盖着金瓦,映着阳光熠熠生辉。

接着是用工程车间,鲁班动用了许多劳力壮工,他们抬起一根又一根的木料,搭建起这座宏伟的建筑。

在这段时间里,鲁班和他的劳工们经常加班加点,直到深夜才得以休息。

建筑完工了,鲁班站在建筑物前,望着这座天人合一的建筑,感到无比骄傲。

这座建筑融合了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神奇,它仿佛是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桥梁,让人们更加感受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座建筑很快就引来了许多人的瞩目,人们纷纷前来参观,无不赞叹这座建筑的美丽和壮丽。

从此以后,这座建筑成为了一座有名的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鲁班的这项工程也成为了古代工程建设的一个经典之作,人们纷纷传颂着他的伟大成就。

而鲁班也因此成为了古代工程界的传奇人物,他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也影响了后人,成为了古代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范本。

在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并不仅仅局限于建筑领域,它还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人们认为,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和繁荣。

古代的工程建设也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努力做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古代的工程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生活问题,更是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哲学思想指导工程建设实践
运用哲学思想指导工程建设实践
作者:佚名来源:论文线点击量:1 发布时间:2014-1-19 12:17:32
有人说,建筑工程活动是具体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哲学是抽象的,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实,工程活动中处处有哲学,工程师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哲学。

例如某陆航机场的建设选址,靠近铁路、公路便于人员集结,靠近村庄方便了生活,但由于飞机声波影响了近郊百姓牲畜繁衍生长、家禽产卵等。

某大型礼堂的设计,无论单体外观造型,还是内部使用功能都比较完美,但是靠近城市立交桥。

随着周围建筑环境的变化,耗费巨资建成的礼堂在建筑大环境中显得不伦不类。

有的工程项目,在设计和初建的时候往往都认为在这个地方建设这项工程是合理的,但最终究竟是不是合理的,还必须接受时空和社会的检验。

工程的合理性问题必须综合起来考虑,要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在更复杂的社会系统中进行分析、认识和评价。

一个好的工程设计(或优化设计),之所以好,是因为它从本质上处理好了设计对象所处环境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清了事物的本与末,抓住了现象的源和流,达到了兴利除弊的合理状态的结果,也是工程师自觉践行辩证法的结果。

工程问题显然不单纯是技术问题,重大的工程问题中必定有深刻、复杂的哲学道理。

大型工程中存在着哲学问题,一般的工程技术里面也蕴藏着辩证法。

例如,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都有一个静不定结构的问题,就是说必须让建筑物晃动才能够稳定,这就是哲学道理。

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和青岛的“首创”观光电视塔顶端的最大摇摆幅度大约有1米多,它每天在摇摆,摇摆才能稳定。

如果设计上不让它摇摆,大风来了,反而要折断了。

而静不定,恰恰是最稳定的,这是符合辩证法的。

设计规范规定普通房屋建筑长度超过60米设置变形缝的问题、技术规范把钢筋混凝土基础称作柔性基础的问题、铁道轨的每段间隙留置问题等等,都说明了事物静与动的辩证关系。

类似的工程哲学问题在工程技术里比比皆是。

工程师要有哲学思维
工程项目是具体的,工程建造活动也是具体的,但是工程建造活动却是系统而复杂的。

无论工程大小,在宏观上包含着科学、自然、经济、社会、环境、人文、理念、伦理等因素;在微观方面,涉及到技术、原料、土地、设备、人员、资金等。

许多从事工程建设管理的人都体会到,工程建设过程是一个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统一意志的过程,从哲学的高度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既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工程师的自身修养。

当今的工程活动愈加复杂多样,设计和建造过程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整体性、全局性、抽象性的问题。

应该认识到,工程问题是个局部与全部的问题,工程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工程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个社会问题,我们必须跳出专业技术层面从社会层面看工程。

工程需要有哲学支撑,工程师需要有哲学思维。

用唯物主义武装头脑,有助于避免主观主义、政绩工程、拍脑袋工程、豆腐渣工程:用辩证思维指导工程实践,有助于避免片面性、走极端、思想僵化等等。

所以,对于工程师来说,哲学是思想方法,是思想武器,是转化为物质的精神力量。

建立科学的工程理念
工程建设活动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践活动。

我们过去也曾有过“先干起来再说”的情况,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认识的提高,逐渐形成需要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工程建设的基本前提。

树立工程系统观,以系统的观点认识、分析和把握工程建设。

工程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参与工程活动的因素众多,系统规模庞大,组织形式多样,环境影响复杂,经济表现突出,人为因素较多,各种专业工程(如土建、水电、暖通、机械、智能化工程等)之间及其与主体工程纵横交叉,相互融合。

无论是普通的技术人员还是工程决策者或管理者,应把从事工程活动的小系统看成是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关注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掌握系统思维与系统分析方法,以系统观为基础形成完整的工程观,努力成为具有战略眼光和系统思想的新型工程技术专家。

认识工程的社会性,关注与工程相关的社会问题,促进工程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工程建设目标具有社会性,例如经济适用房建设是为了解决1二薪阶层的住房问题,战备工程建设是为了构筑军事国防设施,医疗用房建设是为公众健康提供卫生保障条件;工程建设活动具有社会性,例如一项工程由投资者、管理者、工程师、工人等人员组成工程共同体,这些人员来自不同的地域,通过制度和合同约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包含了大量的社会行动;同时,工程建设过程要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工程结束还要接受竣工验收和工程审计,具有极强的社会性。

如果工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在工程一开始就正确理解和主动把握工程的社会性特点,加强组织协调,及时化解矛盾,努力创建良好的
工程建设秩序,工程建设活动就会顺利进行。

学习生态学理论,把工程活动理解为生态循环系统中的社会现象,用生态观指导工程实践。

生态学理论认为,大自然生命有机体与生存环境之间存在着四个法则:即生态关联性(每一种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生态智慧性(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存办法,非人为所为)、物质不灭性(自然界没有废物,一种事物的排泄物可以被另一种事物所吸收和利用)、生态代价性(人类对任何一种事物的改变或发明,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在从事工程活动时就要“思前想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反复论证工程生命周期内工程本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工程建设阶段所采用的“上游”物料的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工程运行阶段排除的废物对“下游”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工程寿命结束后形成的废物对大自然造成的影响。

通过对“从何处来”和“向何处去”的追问,形成一种整体观和宏观思维观念,建立工程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哲学思想——工程生态观。

工程文化影响着工程建设,用先进的工程文化共同谱写“凝固的音乐”。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文化以严谨规范的操作规程、严格细致的管理制度、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奋发昂扬的革命斗志等作为存在方式,通过不同的群体行为表现出来,直接影响着工程设计结果。

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挥工程文化的特殊功能,在工程设计方面,让上乘的工程文化体现在设计师所具有的突破旧观念的勇气、深厚文化底蕴以及伟大的哲学素养上;在工程实施中,让工程文化功能体现在施工者认真贯彻设计理念,“按图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实现“百年大计”上;在工程完成后,让工程文化观念体现在科学评价工程整体,体现“适用、安全、
经济、美观”和生态环保,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上。

工程是人类建设家园的行动,是人类智慧和理想的凝结,我们通过学习和运用哲学认识工程、思考工程,就会从中读出自然、读出人生、读出社会、读出知行合一的辩证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