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1、藤野先生教师个性批注1、藤野先生【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词。

2、理清文章结构。

过程与方法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标陈述】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培养语感,养成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的能力和习惯;学会体察并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及人文精神,从而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你知道他最难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解开这个疑问。

(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感知求疑(一)检查学生对生字的预习,可结合基训一二题绯(fēi)红陌(mò)生畸(jī)形不逊(xùn)匿名(nì)杳(yǎo)瞥(piē)见喝(hè)彩发髻(jì)(二)学生自读课文,独立思考之后小组讨论,班内交流1、给题目添加修饰词,感知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社戏教学目的1.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和抒情作用。

2.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描写的诗情画意及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4.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描写的诗情画意及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和抒情作用。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本篇的结构层次,“我”在平桥村的得到优待和一般乐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出叙事有详有略的《社戏》(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1、介绍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2、介绍写作背景: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一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

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

《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

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3、检查字音归省:xing行辈:han g b e i惮:d a n絮叨:x u d a o怠慢:da i擂掇:c u a n d u o凫水:f潺潺:chan歌吹:c h u I蕴藻:y u n z a o家眷:Juan皎洁:jiao漂渺:p i a o m i a o纠葛:J i u g e三、听录音,理清文章结构1、听录音,2、.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复习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复习优秀教案
2/3抓住词句法
若想更好地把握主题,还可以仔细阅读文章的每一句话,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的关键词,做好记号,如有多个,串联分析或可抓住文章主题。
如《安塞腰鼓》中反复提到“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可以得出主题是作者对安塞腰鼓及它背后黄土高原的赞美。
同时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主题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也可把握文章主题。
(三)研读探究
1.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就要把握主题,即作者通过叙事、写人、状物过程中表现出的某种情感、认识或观点。我们阅读一篇记叙类文体,必然要把握它的主题,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
概括一篇文章的主题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1/3揣摩标题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总能或隐或显地窥见主题。
①标题是情理类语句,或可直接表现主题。
3.人物是文章的灵魂,是构成文章吸引人的重要因素。而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它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人物的性格在作者的笔下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是需要作者精心刻画加以渲染的,并力求使人物更加深入人心,跃然纸上。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有五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简而言之,外貌重在形,语言重在话,动作重在动,心理重在内心活动,神态重在面部表情。它们或是能写出人物的状态,或是能表现人物的心理;亦或是能表明人物的品质;突出中心…;同时能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有人说学习阶段很苦,其实它本是甜蜜的,若我们可以用心发现学习中最美最真的片段,成为回忆点点,那么回首时岂不是更幸福?而阅读恰恰承载了这一功能。让我们以梦为马,在奋进的路上迎来春暖花开时,那将会是幸福的至高境界。
七、教学反思
要想使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成绩,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准确答题的能力。只要学生持之以恒,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养成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新闻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新闻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新闻报道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新闻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新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新闻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新闻写作指导:提供新闻写作的指导书籍和文章,帮助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新闻采访技巧:提供关于新闻采访的技巧和策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新闻采访。
-新闻报道实践:提供一些实际的新闻报道案例,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阅读不同类型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拓宽自己的视野。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在讲解新闻基本知识时,更加注重新闻定义和重要性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闻的概念和价值。
2.在新闻案例分析环节,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对新闻特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在新闻写作实践环节,提前提供更多的写作指导和模板,帮助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闻的重要性和意义。
6.教师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新闻写作练习和采访实践进行点评和反馈,强调新闻写作的技巧和采访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教案 说课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教案 说课
③《我的第一本书》的作者,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著有诗剧《》、诗歌《》、诗集《》等。
④《列夫-托尔斯泰》作者是(国别)作家。作品有《》、《》、《》等。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
(2)[赏析]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地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赏析]这“极大的影响”正如作者自道: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传记
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传记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记述历史事迹为主,有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另一类属于文学范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文学描写。
3.师生明确答案
4.班级内集体讲评。
5.学生把纠错后的字音字形写2遍。
注意:教师一定正音,找两生板演,
防止学生眼高手低。
注意:
1.对于成语填空的字形教师应重点
强调。
2.关于母爱的诗句和格言教师应多提示,加以积累。
明确:
(1)略
(2)鉴、挫、疾、覆、滥、垢、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测试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①由学生课前演讲《我家乡的风俗》引入本节课的学习;②解读三条学习目标,解读的 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③解读活动的要求;④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展示;⑤教师的点拨 引领;⑥当堂整理好笔记 三、课前准备:
①学科班长组织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资料,带领大家下大声诵读《回延安》诗歌,注意 读出感情和节奏。②课前演讲的同学做好演讲的准备(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自然大方)

小组的同学掌握活动 作者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情景,表
⑤《灯笼》结合着关 现了中国旧时代所特有的农村风俗,流露出作 内容;②分散到比较
键语段来概括民风民 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同时,追忆历史,审 弱的小组帮助他们解
俗(第 7、9、10、11) 视现实,表达了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要 决问题,能够结合本
重点和难点
重点:研读文本,梳理出文章的行文脉络,说出作者笔下的民风民俗。 难点:精读文章结合着 271BAY 上的资源从景、事、物的角度归纳出民俗的 特点,并说出作者的情感,在对比自己家乡民俗中感知民俗文化的价值意义。
学习过程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文章涉及小说、诗歌、散文,主要围绕民风民俗展开,初二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
②检查学生的学程进 行二次批阅,检查他 们完善修改情况,检
测课堂掌握情况。
课后反思: 1. 目标达成情况:①学生能自主梳理文章思维脉络,读懂文章结构,通过文章的初步感知, 能够说出作者笔下的家乡风貌。②A 层同学能够准确找出文中的民风民俗,抒发作者的感情。 BC 层同学能找出一部分民风民俗来分析其文化价值。 2. 问题分析:12 班学生课堂有些死板,师生之间互动比较少,思维的开阔性还有待发掘。 3.改进措施:创新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言,主动探究,落实好课堂个人评 价和小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初二八年级】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初二八年级】

1 藤野先生鲁迅学习目标:1.处理本课生字、生词。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重点难点: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课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舞的一个。

”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怀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出示文题、作者)谁来介绍作者鲁迅?二、展示目标:1.处理本课生字、生词。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三、首轮自学1.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画出疑难字词,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10分钟后比一比谁完成的最好。

2.交流研讨:先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全班交流。

3.质疑答疑:你有哪些不懂的字词?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4.专项训练: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绯.红驿.站解剖.落.第畸.形不逊.匿.名诘.责凄.然教诲.瞥.见②解释下列词语:深恶痛疾杳无消息油光可鉴毫不介意抑扬顿挫四、第二轮自学1.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

并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段意。

8分钟后,看谁划分最准确。

2.交流研讨: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去仙台学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离开仙台,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3.质疑答疑: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五、综合训练: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

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七、板书设计:藤野先生鲁迅见藤野前,在东京与藤野相处,在仙台相别后,深切怀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总结复习写作学习仿写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总结复习写作学习仿写教案新人教版

时间执教人集体商议二次备课辅备人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老师课创作从模拟开始题——《学习仿写》写作教课方案1.能研读优秀作品,从中提取值得模拟、借鉴的内容,确立仿写点。

2.能掌握作品的精髓进行仿写,不但形似,更求神教课目标似,在模拟中有所创建。

3.养成读写联合的好习惯,经过模拟、借鉴优秀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课重点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课难点认识仿写的基本种类,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课方法指导、训练、评论。

教课准备阅读累积优秀范文,越多越好。

一、情形导入有一位圣人说过:“仿写是写作的开始,是观察的基础,是酝酿的基础,是想象的基础,是累积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

”很多大的作家,他们的创作也是先从“仿写” 开始的。

文学巨匠茅盾说:“模拟可以说是创建的第一步。

”那么什么是仿写?教课过程我们又该如何仿写呢?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仿写。

二、认识仿写仿写是依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有目的地进行模拟的一种写作方法。

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效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仿写不是机械模拟,更不是剽窃。

1.仿写,第一要对模拟的对象认真推断,敏锐地发现优秀作品在写作上可供学习借鉴之处。

平常阅读优秀作品,除了要正确掌握作品的内容、主旨,获得感情体验以外,还要想一想:作品哪些地方感人了自己 ?为何能引起自己的共鸣?文章是如何写的?作者为何要这样写? 这样的写法对自己作文有什么启示 ?莫怀戚的《漫步》,可以从哪些角度学习仿写?【明确】莫怀戚《漫步》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有的小事,篇幅短小却精致优美,深得大家喜欢,究其原由,是文章那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波涛产生了无量魅力。

再看我们自己的作文, 常常在资料的裁剪、组织上不讲究 , 平淡无奇 , 简单平凡。

所以 , 我们应好好推断《漫步》的写法, 画出情节发展变化图,标出每次变化所包含的感情, 解析作者如何经过制造波涛,使主题不停获得丰富和提高,并想一想这类写法如何模拟、借鉴。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复习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复习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复习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大自然的启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接触到关于大自然的一些文章,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文章,分别是《三亚落日》、《草原》、《背影》和《春》。

这些文章既有写景的,也有叙事的,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表现人间情感的,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把握。

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本单元的文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如何分析和解读文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技巧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阅读并理解本单元的文章,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本单元的文章,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把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新课内容进行导入。

广东省肇庆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肇庆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单元教案一、单元总揽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受,或呈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同学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训练。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作者猛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我的母亲》——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一般又宏大的母亲的形象。

《我的第一本书》——是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第一本书”折射出的是20世纪学校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不仅为我们呈现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再塑生命》——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形象以及她那超群的训练艺术,同时也呈现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

二、单元教学目标(一)学问和力量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2、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3、学习细腻描写人物言行的方法并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1、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传记和回忆录的写作方法,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细心揣摩其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同学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体会人生奋斗的意义,培育他们宠爱生活的情感。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思考、感悟社会人生。

2、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揣摩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情颜色等。

四、教学设想1、本单元的文章具有深厚丰富的人文内涵,涉及深广的社会背景,引导同学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培育他们筛选整理信息的力量。

2、教学时引导同学质疑,在探讨沟通中加深文意理解,领悟文章艺术表达的特色。

3、叙事性作品比较适合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同学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感情。

原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原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藤野先生知识与技能学会按要求筛选文本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过程与方法1.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2.明确文章双线索写法的作用,学习融情于叙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以及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与民族自尊心。

重点1.明确文章的双线索,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多元化探究。

2.归纳文章的语言风格,从语言中揣摩作者对人物的感情。

难点1.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2.联系教材,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快速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归纳法。

藤野先生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2课时恩师是让人永远怀念的。

特别是当你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遭侮辱的时候,却有一位老师给你无私关爱和真诚鼓励。

那是永不坠落的寒夜星辰,永远在人生的征途中温暖地闪亮。

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初那个特殊年代里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的往事。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某某某某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等。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1926年10月12日写于某某大学。

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关的藤野先生。

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

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对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唐婧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唐婧静)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第一单元复习上课班级八(2)主备教师唐婧静副备教师上课时间3月30日星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所学课文过程与方法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位赏析文章中的精美语言,领悟深长意味的语句。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品位赏析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法运用讲授法探究法学法指导讨论法归纳法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课堂引入孔子曾经说过一句关于温习的话,很出名的,大家听过吗?明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下已经学习过的课文内容,看大家能否从中发现新的东西。

积极回答并思考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感受和表达能力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二、教学过程展示明确:第一单元的复习内容分为两大板块,分别是“字音导航”“课文导航”学生听讲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释疑(合作学习)三、字词导航1.熟记下列字词的读音绯红(fēi)发髻(jì)驿站(yì)芦荟(huì)芋梗汤(yùgěng)解剖学(pōu)挟着(xié)抑扬顿挫(cuò)寒颤颤(zhàn)畸形(jī)干事(gànshi)不逊(xùn)匿名(nì)讥刺(jī)诘责(jié)杳无消息(yǎo)教诲(huì)瞥见(piē)文绉绉(zhōu)翻来覆去(fān fù) 奥秘(ào mì)蹿(cuán)房越脊(jǐ)凄惨(qī cǎn)幽默(yōu mò)光大门楣(méi)椽子(chuán)教谕(yù)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如何记忆并掌握较难的生字词3.教师对难度较大的生字词进行提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复习优秀教案.pdf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复习优秀教案.pdf

第一单元阅读复习优秀教案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八下第一单元阅读复习课时1课时一、课标要求(1)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品味作品中负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是一个多文体的单元,课文包含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和两篇散文。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了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教材的单元要求是: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学情分析学生升入初中已有一年,有一定基础的阅读能力,但生活经历和眼界视野尚浅,对于某些较难的文章或者复杂文体记叙文把握较为吃力。

四、教学目标(1)总结如何把握作者在行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2)总结如何品味修辞方法及作用(重点);(3)总结如何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重点)。

五、教学重难点(1)总结如何把握作者在行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2)总结如何品味修辞方法及作用(重点);(3)总结如何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重点)。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是一个多文体的单元,课文包含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和两篇散文。

即使文体存在多样性,但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我们利用一课时的时间进行本单元的阅读复习。

二、阅读复习(一)出示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双线主题,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人文主题即从课文中感受地域文化,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语文要素即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情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资料链接。

鉴于本节课是对综合阅读的复习,因此选取的资料不仅限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但皆来自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人教部编版(河南)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河南)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河南)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河南)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主要包括了《藤野先生》、《最后一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经典课文。

这些课文既有文学作品,也有叙事散文,涉及到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方面,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训练。

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文学作品和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但仍然存在对文本细节理解不深、写作表达能力不足、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教学难点: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和解读,写作表达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音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生词和难以理解的地方。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词和理解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第一单元字词文学常识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字词文学常识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字词文学常识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藤野先生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烂漫(Màn)芦荟(huì)不逊(xùn)匿名(nì)诘责jié)绯红(fēi)驿站yì解剖pōu油光可鉴jiàn畸形jī杳无消息yǎo教诲huì瞥见piē抑扬顿挫cuò深恶痛疾wù标致落第托辞物以希为贵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摸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形容非常光亮润泽.原指镜子,这里作动词,照镜子.标致: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斗乱:飞腾杂乱。

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模胡: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

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名。

匿,隐藏。

犹言:如同说。

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恶:厌恶;痛:痛恨;绝:极。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首次使“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

本文选自他唯一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散文诗《雪》,选自他的诗歌集《野草》。

我的母亲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ōu ) 绰号(chuò ) 庶祖母(shù ) 吹笙(shēng ) 舔去(tiǎn ) 侮辱(wǔ)气量(liàng)佃户(diàn)眼翳(yì)责罚(fá)质问(zhì)广漠(mò)宽恕(shù)牢骚(sāo)责罚:处罚。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新)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的一、学问与实力1.驾驭重点字词2.记住本单元各课文学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主旨。

2.弄清自传与传略的区分。

3.品尝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文章内涵。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目的1.体悟人生奋斗的意义。

2.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塑造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1、记住本单元各课文学常识。

2、品尝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难点:品尝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易混点:自传与传略的区分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讨法教具打算:多媒体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展示目的。

(多媒体显示)(2分钟)我们学完了第一单元,这一节让我们把学过的学问系统化并坚固驾驭。

二.自学释疑:1、学生自由复习各课重点字词及文学常识、文章主旨(10分钟)2、以课下注释与课堂笔记为准,不会的可探讨解决。

三.训练操作:(10分钟)1、听写,不会的课下抄3遍绯红不逊诘问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绝宽恕文绉绉奇妙翻来覆去愚钝禁锢正襟危坐繁衍迁徙冥思遐想2.提问解词油光可鉴匿名文绉绉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期期艾艾3、提问各课文学常识,不娴熟的当堂记熟。

4..指名概括文章主旨。

四.反应矫正(5分钟)品尝下列句子含义:(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犹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颈项纽几纽。

实在端庄极了。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与心里是宏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很多人所知道。

( 3 )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与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式打了一点底子。

( 4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单独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假如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假如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与气,假如我能宽恕人,谅解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 5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欢乐与梦幻。

( 6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十几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十几年的诗。

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人与自我:人生历程)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全是记叙性文体,课文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表现人生奋斗的意义和人间的关爱、温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真贯彻语文课标,开展问题探究学习。

2、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3、要注意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阅读、感悟课文。

4、本单元均是叙事性作品,应加强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悉心揣摩玩味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等。

5、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课文的要求。

6、综合性学习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尝试,力求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1、体味人生,感悟人生。

2、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义丰富的语言。

四、单元教学难点:1、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得体的表述感情、有条理的陈述心得的口语交际能力。

1、藤野先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等词语;2、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目标:3、自学课文,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情感与价值目标:4、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四、[课时安排] 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背景,学习词语,初读课文。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

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二、简介作者、藤野先生和作品的写作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一、单元内容: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

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

二、复习目标1. 了解课文的相关文学常识及课文的大致内容。

2. 重点语句分析感知3. 相关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课文回顾复习藤野先生一、文学常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

本文选自他唯一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二、课文回顾1. 未识藤野——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藤野2. 中心: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为中心选材3. 线索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憎恶,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爱国思乡,学医的主要动机)仙台的职员对自己的优待(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

)日本“爱国青年”寻衅(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

)写课堂上看电影(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4. 以事写人——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添改讲义——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尊重科学关心解剖实习——诚恳热情、热情无私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5. 人物描写外貌、动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生活俭朴、治学严谨6. 情感:感激(无私的帮助、学术的影响);敬重(伟大);怀念(收集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愧疚三、重点语句回顾1.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地表现上野的樱花鲜艳而美丽的特点。

2.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丑态,表现作者对他们的厌恶、鄙夷、反感之情。

3.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解散辫子的丑态,暗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之情。

4.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在全文起了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与“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相呼应。

5. 作者写1—3段的用意是什么?追述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见到藤野先生埋下伏笔。

同时,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揭露其腐朽灵魂,表达作者的憎恶之情与爱国之情。

6. 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主要抓住看樱花、盘辫子的细节来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其描写角度,除视觉外,还从听觉角度进行,如“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7.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用很多篇幅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写了到仙台途中想到的事,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的事件,这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这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写仙台的志愿对自己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

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

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8.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厌恶失望——爱国(忧国忧民——痛苦根源)9. “爱国青年”: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与藤野先生形成对比10. “正人君子”: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走狗11. “物以稀为贵“:自嘲——强烈的民族自尊心12.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双重否定表强调,突出了中国人精神的麻木不仁,反映了作者的爱国(痛苦根源)13. 如何表现爱国情?二3+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把怀念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4. 我看到先生改讲义吃惊的原因是什么?藤野先生是医学教授,批改讲义上的专业知识是他的职责,而他还帮助订正文法上的错误,所以我“吃一惊”,这更能突出先生高度负责的精神15.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能否删去?不能。

一来它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来也表达我深深的自责之情。

删去不能达到这种效果16. 改讲义事件中,我对“过了一个星期,大约是星期六”的时间还记得这样清楚,原因是我尊重先生,被他的没有民族偏见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对藤野先生给我修改讲义的印象非常深刻17.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作者后来弃医从文有什么影响?“匿名信事件”写弱国人民受歧视,作者希望祖国强大。

“看电影事件”写中国老百姓愚昧麻木,不觉悟,这正式造成我们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

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18.“我的意见”指学医救国,变化的内容指弃医从文,变化的原因是指要救国,先要救治人们的精神,唤醒麻木的人们,而善于改变精神的,首推文艺。

19.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中国人”前面加上“所以”,后面用“当然”强调,表达了作者什么也的情感?这是议论的话。

“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并无关系,用“所以”表示因果关系说明这种逻辑的荒谬性。

“当然”在平静语气中显示了作者的气愤和心痛。

“也无怪他们疑惑”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被诬蔑的愤怒与国弱受欺的悲伤心痛20. 结尾最能表现我对藤野先生怀念之情的词语有“总、时时、长长、永久、至今”21. “良心发现”指爱国思想和与反动文人的斗争精神受到触动。

22. 对藤野先生进行高度评价的句子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23. 藤野先生的精神可用文中的六个字概括:为中国、为学术24. 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为:收藏讲义;悬挂照片;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我的母亲一、文学常识胡适,原名胡洪馸,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学者二、课文整体回顾1. 我对母亲的感情:怀念、敬爱、感激2. 母亲其人——慈母、严父、恩师三、课文内容分析回顾1. 文章的过渡段是第四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 课文写了母亲三方面的事:对我的管教严而有方;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性子好,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有刚气3. 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意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前三段既写了自己的惋惜,也为后文写母亲的教诲、母亲是我的恩师这一中心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4. “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身份!”“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觉得这样大失“先生”的身份5. 在“组织戏剧班”一段中,用“居然”一词写出作者怎样的心态?“居然”写出儿童天性的不可泯灭,终于能够冲破层层束缚“活泼”一回的惊喜之情。

6. 第二段说“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可后文又写到十一二岁时做戏的情景,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前句中“可算是”并不表示绝对,是“可说是”的意思,而且“我”做戏通常也只是文角,所以不矛盾。

7. 为什么花大篇幅写家庭琐事:母亲以身作则的身教8. 极大极深的影响——学习努力、守时;做人要仁且刚9. “严父”和“慈母”是否矛盾?不矛盾。

作为母亲,她首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料我,父亲死后,她不得不也担任起父亲的指责教育我。

这更能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怀。

10. 如何理解第七段中的“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以及深深怀念之情。

11. 第六段和第七段的关系:总分关系。

第六段说母亲对我影响之大及教育态度,第二段举具体的事例12. 母亲对我的态度是“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用一个词来说明母亲对我的管束:严厉。

13. 母亲责罚我却不让我哭出声音来,说明母亲有刚气的性格。

我的第一本书一、文学常识牛汉,原名史成汉,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华南虎》,他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

二、课文回顾1.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父亲是一个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的人。

2. “人不能忘本”的“本”在文中指什么?“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既指课本,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作者主要指后者。

3.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对你有什么启发?说明乔元贞从此失学了,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

我们对生活在苦难中的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4. 父亲弄清课本的原委后,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气,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深表同情5. 谈谈你对“弄不成”这位教师的看法:“弄不成”的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有好淳厚的情义。

而且他尽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找课本,是个负责的老师6. 从与狗玩乐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我是一个与狗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小孩子,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孩子,在当时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仍不忘寻求一份乐趣7. 与狗玩乐的事件在全文所处的位置不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编排,有什么作用:这一段是补叙,能突出作者念念不忘的情趣。

8. 读了“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对童趣、自然之趣的怀念之情;朋友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生活的辛酸;父爱的温情9.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既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追忆。

10.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犹太人,评论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他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代表作《成功的秘诀》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出身名门贵族,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二、课文回顾先抑后扬、夸张、比喻1. 面部特征(1—5)(1)须发—多毛(像摩西与天父)【最大特点】——(2)脸部—粗劣、失调、崎岖、平庸、粗鄙(像田野村夫)}先抑后扬——比喻(3)表情—忧郁、消沉、愚钝、压抑}对比反衬、突出眼睛——(4)长相—平平、普通大众脸(像俄国普通大众【与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夸张(5)形象—矮小敦实(像侏儒)【对比】2. 眼睛(6—9)表层(1)犀利(2)富于感情、观察力、敏锐性(有一百只眼珠)深层(3)才气、清醒、无情(4)幸福又不幸三、课文分析感知1.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他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