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复习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多选题)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选择题、判断题)具体内容见简答第4题。

主观唯心主义,如:我思故我在、存在就是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如:理在事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4、辩证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能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选择题)7、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选择题)8、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选择题)9、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选择题)1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明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条件、前提和原因。

1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明了质变是两边的必然结果、方向和归宿。

12、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必然的指其确定性。

稳定的指其可重复性)13、(多选题)对待规律:A、要尊重,按其办事。

(正确)B、反对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如大跃进。

(正确)C、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错误)D、人们不能创造消灭规律,但能选择规律。

(正确)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来利用规律---人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14、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觉、直觉、表象。

(单选题、多选题)表象是回忆和再现(单选题),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单选题、多选题)15、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

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

(单选题、多选题)16、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单选题、多选题)17、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十六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完整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完整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绪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①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部矛盾尖锐化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斗争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伟大任务④时代需要本身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②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明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新成就④思想理论来源⑤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3。

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过程中,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采取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吸收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①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②理论来源: 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c、英国古典经济学d、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6.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7。

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①科学的人生理想对现实活动具有指导意义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灯塔③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④理想是人生是精神支柱8。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④提高工人马克思主义修养。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章1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的基本形态,说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答:①唯物主义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C、现代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B、哲学上认识论的问题分为:a、可知论b、不可知论②唯心主义形态: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复习

哲学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一,存在和思维,何者为世界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列宁 马克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这一定义继承和汲取了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也把唯物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地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鱼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3.运动 静止 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关系。

3.时间 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至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观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解释。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理论基础和思想核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观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基本原理。

一、唯物论的基本概念1. 唯物论的含义唯物论是一种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方式,强调物质是世界的客观实在,意识和思维是物质的产物,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物质的规律所决定的。

2.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和思维是物质的产物,它们具有客观实在性,但又受到物质的约束和制约。

- 意识的能动性: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世界,对于世界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历史的物质性:历史是物质世界的发展过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制度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二、唯物主义的历史渊源1. 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古代的哲学家如丘奇、伏尔泰等提出了唯物论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体现,形而上学思维是对事物本质的错误理解。

2. 唯心主义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唯心主义片面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否定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唯心主义的思想观点被辩证唯物主义所取代。

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1.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制度的产生和变革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 马克思指出,历史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的连续革命和生产关系的适应性调整,社会制度的演进是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过渡。

2. 马克思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唯物史观的工具和方法,它通过对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冲突进行分析和辩证推理,揭示了事物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 马克思的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1. 指导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观点为社会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社会现实。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1.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5.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8.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社会两极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9.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0.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1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集中体现为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

13.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14.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4.矛盾的两个特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居安思危)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特殊性: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政治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政治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哲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恩格斯归纳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及有无同一性。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二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三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四是指导人们实际生活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也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唯物主义精神也就是科学精神。

坚持唯物主义,必然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要把作为一般世界观的唯物主义与它在各个时代的具体形态区别开来,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其荒谬之处在于必然导致“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其荒谬之处在于以某种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哲学的基本问题(3)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本体论与认识论两方面。

本体论: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与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它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它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物质(103)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相对静止(111)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4、规律(120)指物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意识(13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联系(143)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以及它们内部诸要素、成分、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7、发展(147)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的过程。

8、矛盾(150)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9、量变(159)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10、质变(159)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11、否定之否定(164)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2、客观真理(236)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13、人口(248)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14、生产力(254)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马原期末原理总结

马原期末原理总结

马原期末原理总结一、物质观和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物质世界,物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决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和整体系统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由于内部矛盾的斗争。

二、实践论和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现实社会的实践视为认识真理的根本依据,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实践的积极作用,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造世界,实现真理的认识。

认识论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感觉直接认识和抽象思维进行间接认识的,是一种主观能动的活动。

三、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四、历史唯物论和社会形态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历史唯物论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形态的变革。

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相对不发展到相对发展的过程,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

五、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离开了自然界,成为了自己的奴隶,目标是解放劳动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六、实践唯物主义和物质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唯物主义和物质生活。

实践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改造世界和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物质生活,认为物质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

七、人的价值和共产主义道德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的价值和共产主义道德。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人的价值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建设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哲学基础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实践是哲学的基础,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唯一有效形式。

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个阶级,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5.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基础
1. 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2.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进程和趋势,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 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规律,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生成规律。

4.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构成,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转变和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发展阶段。

2.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分化趋势。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的与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

4. 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对、的贯彻执行。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第四部分:其他
本部分包括其他内容,例如中国近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结尾
以上是本文的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它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和历史趋势。

这里提到的一些理论和概念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单选题(共18题)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 )。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C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个原理完全一致?( )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D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4“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所体现的哲理是( )。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B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C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D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

”这是因为(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B真理和谬误可以任意转化C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界限是不确定的D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6“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是( )。

A唯物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形而上学D唯心论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范畴是( )。

A一切哲学的基石B唯物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C辩证发展观的基石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石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8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到决定作用的矛盾称之为()。

A重要矛盾B主要矛盾C次要矛盾D矛盾的次要方面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9医学科学冢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10“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证的认识运动,充分体现了(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意:哲学不一定都是科学的。

)【2】哲学研究的对象:自然、社会、思维知识【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首次提出)【6】回答世界“是什么”,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7【8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存在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注: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有可知论,也有不可知论)【9】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10】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1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金木水火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哲)【12】唯心主义的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13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1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回答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从属于唯心和唯物主义的。

【15】辩证法就是用普遍联系、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注:不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独立的基本派别)【16】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17】德国古典哲学(直接来源、批判继承)、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是马哲的理论来源。

【18】实践性(最显著、首要的、基本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马哲的基本特征。

【19】学习马哲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原理归纳与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原理归纳与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原理归纳与总结[辩证唯物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派别,是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展开的。

(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的依据。

3、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①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本质、规律;②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或否认意识的作用。

运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唯物论依据。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方法论: 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精神的作用。

反对: 反对从主观出发;夸大或否认精神的作用。

运用:论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前人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一、物质与意识物质:客观存在的一切,是世界的本质。

意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高级产物。

二、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

三、自然辩证法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新社会制度取代旧社会制度的途径。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三部分:认识论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二、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

三、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真理是具体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历史的,具有时代性。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一、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要求全面、发展、联系地看问题。

二、历史思维历史思维要求把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

三、阶级分析阶级分析要求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

四、群众观点群众观点要求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力,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在实践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

物质观:列宁指出: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就是说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意义:第一,它揭示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性,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它强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性,抓主了世界万物的共同本质。

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3、怎样理解意识的本质以及意识的能动性?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大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亦称为“自觉能动性”,它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即表现出人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动性。

4、简述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内容,并联系实际分析。

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本文将对这三个组成部分进行复习和梳理。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阐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与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指导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进步与人民解放的目标。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和工具。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发展的、矛盾的。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面相互作用、斗争、转化而发展起来的。

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与理解,我们可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指导我们正确地处理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涉及到我们对世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把握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产生与发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上,马克思主义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倡导运用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学习与应用,我们可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点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点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点复习资料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三方面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引申概念:系统(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a、(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b、(结构性)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组成方式即结构。

发展(永恒性、普遍性)1、(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质)是创新。

2、(永恒性、普遍性)过程论5要点:a、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b、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e、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b、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1)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凡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例子:小孩空中走钢丝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具有相对性,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和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第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

第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

第三,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例子:自习室占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

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

第一,运动着的物质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

任何事物,无论其过程怎样短暂,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任何事物,无论其体积怎样微小,总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第二,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

离开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时间都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第三,时间和空间二者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既不存在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事物,也不存在着只有时间而没有空间的事物。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是客观的。

时间、空间在客观性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受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柱。

其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等方面。

本文将从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等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进行探讨和复习。

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是一种关于世界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

唯物辩证法对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分析,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和统一发展的规律。

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和统一、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形式和内容、必然和偶然等。

2. 质量互变的原理:认识事物的质量是通过事物本身内在的矛盾运动而发生的,即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3. 矛盾普遍性原理: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揭示它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在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上发展和变革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社会形态学说: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基础。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保障和条件。

3. 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历史上的社会变革都是由阶级斗争推动和引发的,社会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它是对方法和逻辑的科学认识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论和革命实践论等方面。

它的基本原理有: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为人们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判断真理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在文化中的地位,最准确的说法是( )A.哲学高于文化B.哲学低于文化C.既依存于文化,又指引文化发展D.哲学与文化无关联2、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问题”( )A.物质第一性B.意识第一性C.本体论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 )A.唯生产力论B.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4、在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问题上,下述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A.“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B.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D.无伟人就无历史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是()A.思想B.改革开放C.三个代表D.科学发展观6、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科学技术B.劳动和实践C.伟大人物的思想观念D.时间7、人的个性决定于()A.先天的禀赋B.家庭出身C.生理状况D.后天的社会实践8、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C.社会实践的需要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9、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A.对同一事物有两种不相容的判断B.思想与客观事物的不相符合C.对立双方相互联结、相互转化的趋势D.对立统一关系10、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不给分)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哲学思想的有(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物及必反,乐极生悲”D.“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E.“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B. 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与普通群众无关C.哲学是民族精神的核心D. 哲学是阶级利益的体现E.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3、作为人的特殊的生命活动形式,实践具有三个特征,分别是( )A.实践是主观设想的活动B.实践是物质的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受到限制的被动的活动D.实践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E.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4、“全球问题”主要是指以下问题( )A.人口增长过快B.粮食短缺C.能源和资源枯竭D.环境污染E.生态失衡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A.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B.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C.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D.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E.每一时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相同的三、名词解释1、哲学2、人生观3. 联系4. 规律四、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的含义是什么?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为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五、论述题1、本质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分别是什么?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何方法论意义?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C5、A6、B7、D8、C9、D 10、A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CDE3、BDE4、ABCDE5、ABD三、名词解释1、哲学: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2分)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分)2、人生观: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2分)的根本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2分)3、联系:联系概括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部诸要素之间(2分)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分)4、规律: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2分)、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分),具有客观性。

四、简答题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3分)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3分)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分)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分)2、第一、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4分)第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建立了严整的哲学体系。

(3分)第三、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和科学活动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

(3分)3、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是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2分)(1)就真理的本性而言,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畴。

唯一能够充分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只能是把主观与客观联系、沟通起来的桥梁,纽带或交错点,这就是社会实践。

(4分)(2)就实践的特点而言,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的直接客观性是它能够成为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的主要根据。

(4分)五、论述题1、本质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分别是什么?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何方法论意义?答:(1)本质与现象是相互区别的。

首先,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是事物本质的具体表现,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2分)其次,现象是多变易逝的,而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

(2分)本质与现象又是相互依赖的: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2分)现象是从特定的方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它的存在和变化,归根到底依赖于本质。

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

(2分)真像以直接的形式表现本质,假象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表现本质,它的存在是由实际存在的各种条件所造成的。

(2分)(2)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决定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正因为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的,这才产生了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的必要性(2分),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现象与本质是统一的,又决定了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的可能性(2分),如果二者只有对立而无统一,一切科学研究和科学认识也就无从谈起了。

总复习二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哲学的概念,正确的说法是( )A.哲学就是“爱智慧”B.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种C.哲学就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哲学就是世界观2、()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问题”A.黑格尔B.康德C.费尔巴哈D.恩格斯3、唯物史观认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A.科学技术B.生产力C.文学艺术D.自然规律4、在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问题上,下述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A.“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B.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D.无伟人就无历史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是()A.理论B.改革开放C.思想D.科学发展观6、在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过程中,()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

A.科学技术B.劳动C.伟大人物的思想观念D.时间7、()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A.空间B.时间C.相对静止D.运动8、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C.社会实践的需要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9、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A.对同一事物有两种不相容的判断B.思想与客观事物的不相符合C.对立双方相互联结、相互转化的趋势D.对立统一关系10、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哲学思想的有(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凡果必有因,凡因必有果”C.“一分为二;合二为一”D.“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E.“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意识不是客观存在的,它可有可无B.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E.意识的容是客观的3、作为人的特殊的生命活动形式,实践具有三个特征,分别是( )A.实践是主观设想的活动B.实践是物质的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受到限制的被动的活动D.实践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E.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4、“全球问题”主要是指以下问题( )A.人口增长过快B.粮食短缺C.能源和资源枯竭D.环境污染E.生态失衡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A.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B.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C.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D.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E.每一时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相同的三、名词解释1、价值2、人生观3. 联系4. 实事四、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的含义是什么?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容。

五、论述题本质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分别是什么?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何方法论意义?参考答案二:单项选择题1、C2、D3、B4、C5、A6、B7、D8、C9、D 10、A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BCDE3、BDE4、ABCDE5、ABD三、名词解释1、价值:价值是事物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2分),是其对个人、群体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2分)2、人生观: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2分)的根本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2分)3、联系:联系概括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部诸要素之间(2分)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分). .. .4、实事:“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1分),“是”就是客观事物的部联系,即规律性(2分),“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分)四、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的含义是什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3分)的哲学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3分),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分)。

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分)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2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2分)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分),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容。

3、人类社会已经出现的社会形态有哪几种?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形成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2分),奴隶社会(2分),封建社会(2分),资本主义社会(2分)和社会主义社会(2分)(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