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超级技术牛人的十年经验总结
华为牛人十年工作经验总结
徐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数据中心是用火山岩建的深入地下的一个大型建筑.防辐射,可防卫星的电子,雷达等手段的侦察.里面有象卫星发射中心那种超大屏幕,机房里满是三米的大型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连接整个华为全球的每一台终端,整个华为每天三十多万封邮件,海外和全球的同步研发,内部的信息管理,内部流程,华为的国内国际IP电话都是通过出去.上周,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想在公司的十年,还是百感交集.1997年7月16日,我只身提着一个包从深圳宝安机场下飞机,走出机场,天是那么蓝、白云那么低、空气那么潮,仰头望天,对这个城市,对公司、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和生活、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到了科技园,发现是个荒凉而偏僻的地方,不过倒很安静,上学的几年中,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我似乎有点喜欢这种安静、荒凉、在他乡的感觉.现在想想,经过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灵真是麻木得可以了.那时候的心里,好像时时有些什么没有着落的东西在激荡,但又说不出来,只有在听德沃夏克的《自新***交响曲》时,才发现多有深处的共鸣以至落泪.由于没赶上大批应届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个人来到科技园1号楼的,干净整洁的大楼,很帅很靓的保安和前台,进进出出精神饱满的员工,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象没头苍蝇一样乱走了一会后,一位人力资源的大姐,很职业、热情、耐心的告诉了我入职手续如何办理,并安排我当晚在粤海门华为之家临时居住,又安排之后的宿舍事宜,在举目无亲的异乡让人倍感亲切,至今记得.来深圳、来华为当时确实是一种机缘,96年华为名气并不响,特别是在行业之外,偶尔一次我在同学家里看到一张华为人报,有几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一篇是周劲写的欧洲考察心得,讲欧洲一个20-30人的小公司,所具有的那种全球化运作战略、能力和气度.一篇是唐东风写的被评为杰出员工受表彰后的感想.还有一篇名头很大“中央研究部知识产权处”,当时被这个名头吓了一跳.文中讲到华为当年研发累计投入1.8亿人民币,更让我吓一个跟斗.我想当时清华大学一年科研经费也就1亿多点,这家公司什么来头,花的科研投入比清华还多?当时就有了兴趣.快毕业的时候,连连受挫,找工作跟当年大部分同学一样,希望留北京,但连续被联想、方正、科海、卫通等当时大名鼎鼎的公司录取后又告知要交几万块钱才能解决户口问题之后,想到了还有华为这样一家公司,给人力资源部寄了一份简历.没几天,一个深圳的电话,说某年某月某日有个副总裁来北京,面试一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跑过去了,是公司原副总胡红卫,他基本上没有问我什么问题,到是介绍了一下华为的情况,然后把人力资源经理田景琦叫了过来,当场就给了我一个“录取通知函”和入职操作指导.我一肚子犯嘀咕,这是不是一家骗子公司?怎么这样就算面试通过了?连工资有多少都没有机会问.之后一直到报到前,都有点怀疑,幸好有个本科的同学,在华为工作过,在向他咨询后了解到公司还是实实在在有的,才下了决心过来.总的说来,就是被一张华为人报“骗”来的.就这样懵懵懂懂到了华为,一开始新员工培训,纪律严明、严格,班车不会多等半分钟,之后是部门培训,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之后到了工作岗位上,给我分配的工作是ERP系统管理员兼DBA,虽然以前也搞过一些大系统,如兼职做过印度人的大型银行软件的客户化开发,但见到我们的ALPHA8200和我们的软件ORACLE,心里还是激动不已.IT的发展一日千里,10年前的技术与今天比,很多人可能没有体会了.那时比较落后,很多人也没有机会接触这种当时很先进的系统.我见到我们居然有2G巨大内存的“超级服务器”当时实在是佩服不已,为自己能做它的管理员而自豪,又为自己将来能不能玩转它而焦虑.我师傅王忠宁见到我就撂给我一本书《ORALCE ADMINISTRATOR GUIDE》,一寸半厚的英文书,愣是一周之内从头到尾看完并写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和一大堆不懂的问题,自此再也不怕厚厚的英文书.当时正好是公司ERP上线没多久,业务正在推行,系统极不稳定,每天的并发程序有一半是跑错的,系统还会动不动CRASH.我看完一本书后,在刚刚成为OneBookMan时,问题单就来了,有一个重要的××引入程序有时候跑得出来,有时候跑不出来.说实话,那时候对ERP、ORALCE、操作系统一切几乎还是一头雾水,而问题却已经传过来了,只好硬着头皮,摸索了好半天,终于明白了有一批数据在倒的时候,系统准出错.几万条数据,一条条试是不可能的,我就想出了用二分法,一批一批的试,完全手工动作,笨拙、费时、费力,做了几十遍,花了整整一天中午饭都错过了,终于定位到了其中一条数据,而后发现是数据超长而数据库定义的长度不够并且校验程序有BUG没校验出来.经过又返回去重复验证,证明找到的原因是正确的.当时真是心中大喜,几乎在完全不懂系统、不懂这个程序是做什么的、不懂程序处理的逻辑、不懂数据库的设计的情况下,把这个BUG定位出来并交回给ORACLE处理了.这是我上班后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至今我对这个问题本身还并不明白,呵呵.这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工作和读书不是一回事,工作是要解决问题的,是要产生结果和输出的.不管怎么样,能找到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有好的输出结果那就是成功.读书才追求的是慢慢读,读懂为止.那时的系统,真是岌岌而可危,公司的业务高速发展,业务也不断推行,系统的负荷越来越高,但系统却不是经常宕机,就是跑得如老牛般慢.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是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水平不行体力补,大家兢兢业业背负责任,闯过种种难关,终于还是挺过来了.现在想想,还真是有点后怕的,稍有不慎真有可能全线崩溃.我也能理解有些大企业,为什么倒起来那么快了.现代的组织,经常是高度复杂的组织,就象生物一样,低等的蚯蚓断成两段,照样生存.而高等的人,身上戳个小小的洞可能得毙命.高度复杂的组织,就象人体一样,内部小小一块地方如果出关键问题了,组织可能崩溃.要保证不崩溃只有两条路:1)组织本身的设计和流程的设计高度科学、冗余和足够的制度性反应机制,这是西方国家的强项,他们的公司历一百年不倒,是有强大的内在因素的.2)依靠组织内每一个最小单元的高度的负责、警觉.虽然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强调第一种能力的培养,但我们天生缺少这样的土壤和基因,因此第二种能力变得十分重要,虽然这不是最好的办法."}.E-头两年的工作中,我们水平很低,体力劳动很多,有一段时间,我一上班就得高度紧张地盯着系统,不停地干预,系统才能跑下去.一会儿系统进程死了,一会儿空闲进程多了要杀掉,一会儿表空间不够了要扩展,一会儿用户提交了不合理的并发程序要中止...有一段时间,我成了热线兼现场支持,一天接50-80个电话,接了电话到处跑.之后我们做了很多改进工作,升级了系统硬件、写了自动脚本,成立了专门的热线等等,这期间我慢慢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大的复杂系统要成功的管理好,没有绝招,依靠的只是一点一滴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努力.有一度由于压力过大,也使我精神高度紧张,到了比较神经质的地步,有一段时间,一听到CALL机响,甚至是电视广告里的“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中的BP声,我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加速,喉咙发干.有一次去香港出差,从出发开始就一直惴惴不安,生怕系统出问题,结果刚到香港住进酒店,一个电话就来了,说系统崩溃了.我立即打国际长途叫赵×赶紧去处理,过了几分钟,赵回电话绝望地说,他以最快速度赶到一号楼,进了电梯刚走到一半,喀嗒停电了,电梯卡在中间半个多小时,祸不单行,当时那种感觉真是“农夫内心如汤煮”啊.最后过度紧张使得我想逃避,导致我提出了辞职.所幸那时候的领导袁总和郭总,开导我多次,我逐渐有所缓解,然后慢慢开始理解了什么叫大将风度.做我们这一行,要如履薄冰、但也要有点临危不惧的精神.工作紧张,但心情要避免无谓的紧张.后来我们的ERP系统、IT数据中心,又出现过多次危险情况,淹过水、着过火,而我们最终都能够化险为夷.工作并不只有艰苦和繁琐,有时候,乐趣也不期而至.当时我们的数据库总是出ORA-1555错误,严重影响系统的运行,我多天努力、百思而不得其解.现在的管理员可能会想,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吗,但那时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什么东西一GOOGLE都出来了,我找了大量的资料,苦苦思索,最后终于灵光一现,象拼藏宝地图一样拼出了逻辑严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我记得当时是深夜,内心偷着乐的感觉妙不可言,不需要别人知道、不需要别人理解,走出公司大门,仰望星空,深深吸一口气,内心偷着乐.还有另一次,当我们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战,解决种种问题,终于顺利升级成功ERP系统后,那种感觉也象打了胜仗的将军,充满胜利的喜悦.记得当时正是刚谈女朋友,给她写了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情书,成为太太后,她有一次跟我说,你那玩意儿叫啥呀,那能叫情书吗?通篇都在讲你如何如何工作的,象工作汇报一样,简直可以跟鲁迅写给许广平的“情书”相媲美,尽是革命理想,没有点花前月下.....还有一次,我们的EMAIL系统突然出了故障,大量的来信收不到.那时是华为开拓海外市场的初期,海外还根本没有什么公司网络,所有的一切都是靠EMAIL和国际长途,天象塌下来一般,我们跟主管国际市场的徐直军汇报、最后向老板汇报请示是否应该报公安,因为当时的故障现象很象DDOS攻击.系统停了整整七天,我们请了各路专家,日夜攻关,试了N个方案,大家象大禹治水一样过家门而不入.最后还真找到了一个木马“冰河”的攻击,但却发现不是根本原因,故障依旧.最后一天晚上,我与阿韦坐在科技园一号楼冰冷的网络机房,看着系统一封一封的邮件,连接了,又中断了,一筹莫展,濒临崩溃.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又祭出了我的“二分法”体力活,测试了一封空邮件,能成功;测试了一封大邮件,失败;取其中间值,又失败;再取中间值,成功;再取前两次的中间值,成功.....一直到深夜,试了N次,终于总结出了规律!再一验证,只要在某个大小的地方,比它大的统统收不到.重要发现!然后改用PING包,发现在一千四百多字节的地方,再大就PING 不通了,现象可重复.再去想理论,如果按协议理解,这也不可能啊,即使MTU调小了,大包超过MTU也应该自动分片啊?除非是MTU在某个地方调小了,而协议又有异常.发现这个规律后,阿韦立刻跟电信联系,果然是一周前电信调整了路由器MTU并且CISCO的路由器有BUG引起.问题就此解决,当时吸了口气,那种舒坦啊!...没经受过类似极限考验的人可能不容易理解那种快乐!这种快乐是工作本身带来的,不需要别人来表扬,甚至不需要别人知道.能够有机会也能用心去体会这种快乐的人,怎么会不热爱工作?工作也肯定不是只有成功和荣誉,有时候我也做很多蠢事和傻事,或者由于幼稚被人骗,或者是由于轻率导致工作失误.有一段时间,ERP系统岌岌可危,系统容量面临崩溃.我多次大声疾呼,几乎每一次有机会见到CIO郭总都大呼小叫一番.郭总当时刚来我们部门,一开始觉得我这个人怎么能这样?在一次部门全体会议上,郭总点名批评“徐家骏总是瞎咋呼,只会威胁我,却拿不出一个好的方案”.心里相当郁闷,但系统还在我手里,能等着它死吗?我还是一如既往的瞎咋呼,但也改进了一点,拿出了方案.郭总批准花了500多万来改进系统,这次给了我们1-2年的稍稍太平时间,从而有机会做更多的改进优化工作.当时的500多万跟现在的概念可大有不同,现在IT花个500多万是小菜,那时500多万可是天文数字啊!当时相当佩服郭总的魄力,记得他要做大笔花钱的决策时,常说的一句话是“牛都杀了,还在乎牛毛?!”.很久以后,郭总有一次提到,徐家骏这个人工作还是蛮执着的.后来我的职位不断地得到了提升.之后我负责了很多重大的项目,往往涉及重大的投资,几百万、几千万,这些年来总共给公司花掉好几个亿.这中间技术方案制定,也有被忽悠了的.甚至重大项目投标时,有供应商恶毒的投诉诬蔑我的事,所幸公司及领导给了我这样的土老冒充分的信任.这些事我的体会是:只要你心无旁骛,目标单纯,就是想把这个事情搞好,并且持续地、啥都不计较地、傻傻地去推动,内心无愧,一时可能会有工作失误,一时可能会得罪人,可能会有人不理解,但长远来看还是会得到公正的承认的.5e0s!公司快速发展和扩张,由于工作业绩还过得去,很快就被提拔为小主管了,一开始觉得做主管也没啥,业务的细节我都是一清二楚的,不就是多了几个人一起干活吗?有一次,IT二把手袁总说“我要参加一次你组织的部门例会,看看你是怎么做管理的”,没问题,在例会上,我侃侃而谈,把业务分析得透彻细致,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洋洋得意地结束了会议,期望着袁总能给点表扬.袁总一声不吭坐到结束,等人都走了,劈头盖脸一顿“徐家骏,你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叫生产队长!农民!...”,一开始还不服气,我业务这么清楚、工作安排得这么妥当,管理能力还不行?后来,慢慢地自己也发现了问题,后来部门安排了去参加封闭4天的管理干部培训,才算接触到了管理ABC,渐渐体会到,原来管理也是一门学问,而且大有学问.有了这个认识,后来我也时时留心.其实在华为要学习管理最简单,第一要诀是向身边的人学,华为的很多管理者,修养和能力超强,在平时和他们一起工作的一点一滴中,如果你细心去观察和体会,收获实在可以不少.比如说,有一段时间,我每周参加IT部门干部例会时,大家讲得差不多了,该由领导作判断和决策、做工作安排之前,我就会猜,领导可能会做有什么判断、会做什么决策,特别是有些事情充满矛盾和冲突,需要权衡时.一开始十猜九不中,并且很多看法别人说出来之后觉得耳目一新、不胜佩服.于是就去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判断和决策,背后做的功夫是什么,慢慢地自己处理类似问题的思路也比较开阔了.另外、别人在管理中犯的错误,也是自己学习的好机会,自己犯错误自己是不容易觉察的,但别人犯错误自己可以觉察,然后可以警醒自己避免类似错误.工作并不只有艰苦和繁琐,有时候,乐趣也不期而至.当时我们的数据库总是出ORA-1555错误,严重影响系统的运行,我多天努力、百思而不得其解.现在的管理员可能会想,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吗,但那时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什么东西一GOOGLE都出来了,我找了大量的资料,苦苦思索,最后终于灵光一现,象拼藏宝地图一样拼出了逻辑严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我记得当时是深夜,内心偷着乐的感觉妙不可言,不需要别人知道、不需要别人理解,走出公司大门,仰望星空,深深吸一口气,内心偷着乐.还有另一次,当我们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战,解决种种问题,终于顺利升级成功ERP系统后,那种感觉也象打了胜仗的将军,充满胜利的喜悦.记得当时正是刚谈女朋友,给她写了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情书,成为太太后,她有一次跟我说,你那玩意儿叫啥呀,那能叫情书吗?通篇都在讲你如何如何工作的,象工作汇报一样,简直可以跟鲁迅写给许广平的“情书”相媲美,尽是革命理想,没有点花前月下.....还有一次,我们的EMAIL系统突然出了故障,大量的来信收不到.那时是华为开拓海外市场的初期,海外还根本没有什么公司网络,所有的一切都是靠EMAIL和国际长途,天象塌下来一般,我们跟主管国际市场的徐直军汇报、最后向老板汇报请示是否应该报公安,因为当时的故障现象很象DDOS攻击.系统停了整整七天,我们请了各路专家,日夜攻关,试了N个方案,大家象大禹治水一样过家门而不入.最后还真找到了一个木马“冰河”的攻击,但却发现不是根本原因,故障依旧.最后一天晚上,我与阿韦坐在科技园一号楼冰冷的网络机房,看着系统一封一封的邮件,连接了,又中断了,一筹莫展,濒临崩溃.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又祭出了我的“二分法”体力活,测试了一封空邮件,能成功;测试了一封大邮件,失败;取其中间值,又失败;再取中间值,成功;再取前两次的中间值,成功.....一直到深夜,试了N次,终于总结出了规律!再一验证,只要在某个大小的地方,比它大的统统收不到.重要发现!然后改用PING包,发现在一千四百多字节的地方,再大就PING 不通了,现象可重复.再去想理论,如果按协议理解,这也不可能啊,即使MTU调小了,大包超过MTU也应该自动分片啊?除非是MTU在某个地方调小了,而协议又有异常.发现这个规律后,阿韦立刻跟电信联系,果然是一周前电信调整了路由器MTU并且CISCO的路由器有BUG引起.问题就此解决,当时吸了口气,那种舒坦啊!...没经受过类似极限考验的人可能不容易理解那种快乐!这种快乐是工作本身带来的,不需要别人来表扬,甚至不需要别人知道.能够有机会也能用心去体会这种快乐的人,怎么会不热爱工作?工作也肯定不是只有成功和荣誉,有时候我也做很多蠢事和傻事,或者由于幼稚被人骗,或者是由于轻率导致工作失误.有一段时间,ERP系统岌岌可危,系统容量面临崩溃.我多次大声疾呼,几乎每一次有机会见到CIO郭总都大呼小叫一番.郭总当时刚来我们部门,一开始觉得我这个人怎么能这样?在一次部门全体会议上,郭总点名批评“徐家骏总是瞎咋呼,只会威胁我,却拿不出一个好的方案”.心里相当郁闷,但系统还在我手里,能等着它死吗?我还是一如既往的瞎咋呼,但也改进了一点,拿出了方案.郭总批准花了500多万来改进系统,这次给了我们1-2年的稍稍太平时间,从而有机会做更多的改进优化工作.当时的500多万跟现在的概念可大有不同,现在IT花个500多万是小菜,那时500多万可是天文数字啊!当时相当佩服郭总的魄力,记得他要做大笔花钱的决策时,常说的一句话是“牛都杀了,还在乎牛毛?!”.很久以后,郭总有一次提到,徐家骏这个人工作还是蛮执着的.后来我的职位不断地得到了提升.之后我负责了很多重大的项目,往往涉及重大的投资,几百万、几千万,这些年来总共给公司花掉好几个亿.这中间技术方案制定,也有被忽悠了的.甚至重大项目投标时,有供应商恶毒的投诉诬蔑我的事,所幸公司及领导给了我这样的土老冒充分的信任.这些事我的体会是:只要你心无旁骛,目标单纯,就是想把这个事情搞好,并且持续地、啥都不计较地、傻傻地去推动,内心无愧,一时可能会有工作失误,一时可能会得罪人,可能会有人不理解,但长远来看还是会得到公正的承认的.5e0s!公司快速发展和扩张,由于工作业绩还过得去,很快就被提拔为小主管了,一开始觉得做主管也没啥,业务的细节我都是一清二楚的,不就是多了几个人一起干活吗?有一次,IT二把手袁总说“我要参加一次你组织的部门例会,看看你是怎么做管理的”,没问题,在例会上,我侃侃而谈,把业务分析得透彻细致,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洋洋得意地结束了会议,期望着袁总能给点表扬.袁总一声不吭坐到结束,等人都走了,劈头盖脸一顿“徐家骏,你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叫生产队长!农民!...”,一开始还不服气,我业务这么清楚、工作安排得这么妥当,管理能力还不行?后来,慢慢地自己也发现了问题,后来部门安排了去参加封闭4天的管理干部培训,才算接触到了管理ABC,渐渐体会到,原来管理也是一门学问,而且大有学问.有了这个认识,后来我也时时留心.其实在华为要学习管理最简单,第一要诀是向身边的人学,华为的很多管理者,修养和能力超强,在平时和他们一起工作的一点一滴中,如果你细心去观察和体会,收获实在可以不少.比如说,有一段时间,我每周参加IT部门干部例会时,大家讲得差不多了,该由领导作判断和决策、做工作安排之前,我就会猜,领导可能会做有什么判断、会做什么决策,特别是有些事情充满矛盾和冲突,需要权衡时.一开始十猜九不中,并且很多看法别人说出来之后觉得耳目一新、不胜佩服.于是就去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判断和决策,背后做的功夫是什么,慢慢地自己处理类似问题的思路也比较开阔了.另外、别人在管理中犯的错误,也是自己学习的好机会,自己犯错误自己是不容易觉察的,但别人犯错误自己可以觉察,然后可以警醒自己避免类似错误.转眼工作十年了,在华为的十年,正是华为从名不出专业圈子到现在成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高速发展的十年,见证了公司多年的奋斗历程.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边学边游泳,走到今天.现在我要离开公司了,准备去开始新的事业,接受全新的挑战,我将要去做的事情,风险很大,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九死后还能不能有一生,也难说.在开始新的事业之前,想起了对过去的十年做个一个详细的总结.在一个象华为这样高速发展的大企业工作,有时是一种炼狱般的锻炼,如果我能够总结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到关键的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想对将来一定大有益处.这些年来有些人离开公司,写一些东西或书,对公司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指点江山,对公司的高层领导逐个点评一番,我个人感觉除了带来一些娱乐价值,还有什么益处呢?公司照样在发展,发展的背后,6万人种种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离去、希望、失落;发展的背后,种种机会、重大决策、危机、失误等等的内在逻辑又岂是局外人说得清楚?我不想多说公司,只是想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做了什么贡献,做了什么自己最高兴、做了什么自己最受益、学到了什么?总得说来,我在华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的,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规划、更加清晰一点.大概想了想,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这些年深有体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再发扬.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电子电路的老师最后送给我们几句话,虽然我忘了这位老师的名字,但这几句话却至今铭记.在华为的工作实践,越发感受到这简单的几条的道理深刻.从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做小事,也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是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是非得失,是有勇气关键时候的放弃.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很多的成功,来自于敢想,敢做,就象我第一次接到问题单,根本不懂,但敢去试,敢去解决,还真的解决了;就像我们做SPES,即使没人、没技术、没。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我慢慢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大的复杂系统要成功的管理好,没有绝招,依靠的只是一点一滴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努力。
有一度由于压力过大,也使我精神高度紧张,到了比较神经质的地步,有一段时间,一听到CALL机响,甚至是电视广告里的“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中的BP声,我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加速,喉咙发干。
有一次去香港出差,从出发开始就一直惴惴不安,生怕系统出问题,结果刚到香港住进酒店,一个电话就来了,说系统崩溃了。
我立即打国际长途叫赵×赶紧去处理,过了几分钟,赵回电话绝望地说,他以最快速度赶到一号楼,进了电梯刚走到一半,喀嗒停电了,电梯卡在中间半个多小时,祸不单行,当时那种感觉真是“农夫内心如汤煮”啊。
最后过度紧张使得我想逃避,导致我提出了辞职。
所幸那时候的领导袁总和郭总,开导我多次,我逐渐有所缓解,然后慢慢开始理解了什么叫大将风度。
做我们这一行,要如履薄冰、但也要有点临危不惧的精神。
工作紧张,但心情要避免无谓的紧张。
后来我们的ERP系统、IT数据中心,又出现过多次危险情况,淹过水,着过火,而我们最终都能够化险为夷。
工作并不只有艰苦和繁琐,有时候,乐趣也不期而至。
当时我们的数据库总是出ORA1555错误,严重影响系统的运行,我多天努力、百思而不得其解。
现在的管理员可能会想,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吗,但那时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什么东西一GOOGLE都出来了,我找了大量的资料,苦苦思索,最后终于灵光一现,像拼藏宝地图一样拼出了逻辑严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我记得当时是深夜,内心偷着乐的感觉妙不可言,不需要别人知道、不需要别人理解,走出公司大门,仰望星空,深深吸一口气,内心偷着乐。
还有另一次,当我们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战,解决种种问题,终于顺利升级成功ERP系统后,那种感觉也像打了胜仗的将军,充满胜利的喜悦。
记得当时正是刚谈女朋友,给她写了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情书,成为太太后,她有一次跟我说,你那玩意儿叫啥呀,那能叫情书吗?通篇都在讲你如何如何工作的,像工作汇报一样,简直可以跟鲁迅写给许广平的“情书”相媲美,尽是革命理想,没有点花前月下……还有一次,我们的EMAIL系统突然出了故障,大量的来信收不到。
离开华为:前华为人自述九年工作经历
前华为人自述九年工作经历:你所不知道的华为往事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确实,在我一生不多的选择中,1993年决定进入华为是我最正确的选择,它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在华为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先在《华为人》报上登出,后来被收录在《华为文摘>,并成为新员工培训的资料.这篇文章是我当时发自肺腑的声音:我确实是在华为实现了我的人生理想.有在华为工作的那九年经历,我的人生足矣!我是1993年春节后进入华为的,那一年正是华为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开发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时候.那时候,华为每天都派车到人才中心拉人回来面试.现在华为的很多高级干部都是那一批来的:李一男,费敏,洪天峰,徐直军,郑树生……我刚到华为的职务是软件高级工程师,从事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开发.几个月后担任万门机的软件项目经理.在万门机开发完成后,任交换机业务部付总工程师.在1995年,华为开始大力发展交换业务部以外的业务,成立了新业务部,包含会议电视,传输,数据通讯等新业务,我任总工程师,负责数据通信业务.在1995年底,华为在北京成立了北京研究所,主要负责数据通信产品的开发.我就自然地被派往北京.1996年,我到北京,任北京研究所所长.在北京一直待到2000年.这期间担任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监,中央研究部常务副总裁,公司执行副总裁.2001年回公司后,担任对外合作部部长.不知不觉离开华为已经8年了.这些年始终没有忘记华为,在华为的那些岁月,那些奋斗的日子总是沥沥在目.我想在这里把我的记忆写下来到华为面试年轻的时候都不信命。
但经历了很多事情后,越来越相信命运这个东西。
如果不是命运,很难解释我当时为什么会去华为,后来为什么又离开华为。
我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完本科,硕士,和导师一起创办了交大计算机网络研究所。
我们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的人。
当时参加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军用数据网”的研发以及上海市公共数据网的建设。
我已经可以看到我的未来:副教授,教授,计算机网络的专家,在导师退休后,成为网络研究所的所长。
华为牛人十年工作经验总结
华为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华为牛人是指在华为工作了十年的员工,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在华为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和贡献。
下面是华为牛人十年工作经验的总结。
首先,华为牛人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
作为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
华为牛人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具备了丰富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能够独立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和挑战。
他们对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带领团队创新和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其次,华为牛人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华为强调团队合作和共赢的文化,要求员工能够在团队中协作互助。
华为牛人懂得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和协调,能够发挥个人的优势,推动团队的整体表现。
他们懂得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凝聚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和目标。
第三,华为牛人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华为牛人能够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判,快速做出决策和行动。
他们不畏困难和压力,能够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路径。
他们注重细节和结果导向,能够将工作落实到具体行动,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完成。
第四,华为牛人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华为强调结果导向和高效执行,要求员工对工作负责,并以客户满意和创造价值为目标。
华为牛人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他们能够承受工作压力,解决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为华为的业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华为牛人具备良好的学习和自我成长意识。
在快速变化的科技行业,知识的更新和迭代速度非常快。
华为牛人懂得通过自主学习和培训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保持与行业的同步。
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术,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开拓精神,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最后,华为牛人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学习华为心得(个人总结)5篇
学习华为心得(个人总结)5篇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华为心得(个人总结)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华为心得(个人总结)1非常感谢公司这次组织的学习华为活动,通过学习下发的学习材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认识到自己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以下是我这次学习后的心得。
通过学习我认为华为管理的核心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1.流程化导向: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构筑了流程框架,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通过客户的需求,通过市场管理的理解,集成产品开发的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的承诺,集成供应链的交付以及后期的客户服务,通过整套流程化的支撑体系,高效完成产品交付。
2.客户化导向: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结合起研发来,销售公司、质量中心、分公司事业部、供应商就是我们的客户,我们通过客户需求反馈沟通确认后要积极配合完成相应工作,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
3.高绩效导向:使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奖惩分明,员工有了为自己工作的主官能动性,并鼓励更多的付出有更好的回报。
华为在管理上坚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主张不断地进步和完善,从流程和财务制度这些标准化甚至不需质疑的硬件开始,逐步西化,潜移默化的推动软件的国际化,公国削华为的足,适美国人的脚,大力吸收西方的管理精髓,以对事负责制代替对人负责制,以分权制代替集权制,以矩阵式组织结构代替直线组织结构等等,最红以建立公司法的形式,创造出独特的华为式应用管理模式,正是这些非常举措,实现了华为“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的光荣与梦想。
我认为我们新希望六和的发展可以借鉴华为的以下几点1.建立远大的目标华为能够有今天的成功,是因为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无论实现的过程多么艰难,决不放弃。
十年老员工感言(精选7篇)
十年老员工感言十年老员工感言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不一样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有不同的感触,这时就可以写一篇感言。
那要怎样写好感言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年老员工感言(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年老员工感言1不知不觉又到了年底,我们公司从青涩走向成熟,从羊肠小道迈进了广阔大路,这多年的风雨同舟多年的沧桑经历使我们的公司变得强大健硕。
公司的崛起离不开一同携手开创的老员工,老前辈们。
是他们用双手刨开了这片土地,为这颗懵懂的幼芽埋下了一线生机,并不断浇灌,不断施肥,夜以继日的守护其左右。
十年了,他们的双手已经不再灵敏,他们的脚步也不再稳健,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辛劳奉献给了这颗希望的幼苗。
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这颗种子已经从稚嫩的小树苗长成为一颗苍天大树了。
如今树荫成林郁郁葱葱,在这按辽阔的土地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大树知道,自己的身体里流淌着他们的热血,他们的汗水,大树知道,他们已经老了,是他们用青春换来自己朝气蓬勃的生命,大树知道,知恩图报。
大树愿意用枝叶遮挡烈日的骄晒,为他们换来一丝春意秋凉,大树愿意用身躯遮挡寒风暴雪,为他们抗拒严寒霜冻,大树愿意用剩下的时光,陪他们走过所有的春晓秋冬。
十年老员工感言2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欢聚一堂,共同为我们集团10周岁的生日欢庆,作为的一名员工我感到无比的高兴与自豪,在此,我代表公司的老员工衷心的祝福——我们集团的十周年庆典。
今天,的发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自1997年成立以来,从十几名员工发展到近500名员工,从以前400平米简陋的办公室,发展到现在拥有xx平米现代化设施的办公大楼,从一个小规模公司,发展成为在行业内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我们已经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能有今天这般傲人的成就,与我们在座的每位领导、同事是密不可分的。
c的环境下,大家并肩作战,做工程实施的、做技术服务的、做后勤支援的,各岗各位,各司其责,紧密团结,友好协作,我们与公司共同经历了来自各方各面的重重困难,同事们没有半点怨言。
华为公司的成功心得体会
华为公司的成功心得体会华为公司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自主创新,注重技术研发。
华为公司一直宣扬“技术为王”的理念,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
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巨额资金,致力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通过自主创新建立了一整套自主研发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这使得华为公司在通信和信息领域拥有了众多核心技术,为公司持续的产品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注重市场拓展,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华为公司一直秉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注重市场布局和拓展。
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不仅满足了用户的实际需求,还创造了巨大的附加值。
同时,华为公司重视国际市场的开拓,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三、注重人才培养,搭建良好的公司文化。
华为公司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积极吸引、留住和发展人才。
同时,华为公司注重构建和谐、开放的企业文化,营造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和工作热情。
四、坚持质量第一,注重产品品质。
华为公司一直将质量视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品质求发展。
公司注重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严格要求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建立了严格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同时,公司在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稳定性、性能和可靠性。
五、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履行企业公民义务。
华为公司一直高度重视社会责任,在商业运作中积极履行企业公民义务,注重环境保护、慈善事业和社区建设。
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开展环保项目,积极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这不仅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总之,华为公司的成功经验体现在对技术创新的追求、市场拓展的坚持、人才培养的注重、产品品质的保证以及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
华为超级技术牛人十年工作总结
2、凡是感觉自己严重受挑战,整天闹心、痛苦的工作阶段往往是自己能力和心态进步比较快的阶段。
3、成功人士就是经常成功的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士。
9、要有方法,有套路,对问题系统思考,对解决方案有战略性的设计。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下,很多问题已经不能就事论事来研究和解决,非常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战略性的眼光。
10、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人很容易陷入随波逐流,不深入业务的境地,就看不到问题和危险。
11、少抱怨,少空谈,积极主动,多干实事。世界上永远有不完美的事情,永远有麻烦,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面对它,解决它。做事实在在的事情,改变不满的现状,改变不满的自己。
12、对职业负责,对目标负责,对自己负责。成功者往往自觉、自律、信守承诺、心无旁鹜。
13、多点人文休养和审美情趣。看起来与工作不怎么相关,其实太相关了。杰出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对美的境界的追求,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蕴含着秩序、简洁和美。
14、“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关注人,帮助人,真诚待人,厚道对手。
4、如果你总是抱怨别人不跟你合作的时候,问题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
5、“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是不斤斤计较一时的是非得失,是有勇气关键时候的放弃。
6、“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很多成功都来自自己敢想、敢做。这不只是盲目的胆大,心大还意味着积极地关注广大的外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界,开阔宽容的心胸接受种种新鲜事物。
15、开放和分享的态度。在一个高科技公司工作,如果抱着保守和封闭的心态,成长肯定会受阻。
华为工作法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华为工作法心得体会篇一:学习华为管理心得体会学习《华为管理纲要》心得体会公司这次下发的《华为管理纲要》,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升管理能力的自我培训的机会。
通过《华为管理纲要》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合格的中层干部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感触到了提升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对企业的重要性。
我的心得如下:一、干部要起到表率作用作为一名中层干部,不能只靠说别人,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干部的职责是带队伍,干部的作风影响队伍的作风。
要坚持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树立自己的榜样形象,成为令下属心悦诚服的好榜样,这样我们中层干部的管理才更有说服力和执行力。
二、干部要有主动积极的工作作风作为中层干部,不能事事都等着领导交待,要把工作做到前头。
积极主动地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铺垫和准备,把会出现的问题及各种应急预案提早考虑周全。
对于下属,要明确他们的职责分工,明细化考核条目,奖勤罚懒,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让他们从“要我干”转变成“我要干”,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极具主动性的队伍。
三、干部要把工作做到位我们中层干部,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工作方向。
要勤于思考,包括工作思路、管理上的疏漏等;要乐于沟通,既要与上级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请示,又要与下属多交流,发现思想懈怠及时纠正;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细致观察工作环境的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要广泛听取领导及下属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心胸要放宽,一个人太看重“面子”就容易忽略对自我的批评;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保持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及时发现下属员工工作中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四、干部要勇于承担责任在领导面前不找借口,不可明哲保身。
在担当责任和寻找借口之间,可以体现一个中层干部的敬业和担当。
问题面前找借口,那就根本说不上执行力。
不仅要培养自身的担当心态,还要从明确车间内各项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上入手,不推诿,不扯皮,让下达的任务可以第一时间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开展工作,也便于快速掌控工作进展情况。
离开华为:前华为人自述九年工作经历
离开华为:前华为人自述九年工作经历前华为人自述九年工作经历:你所不知道的华为往事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很漫长,但关键的选择就那么几个,这些选择决定了他的一生.确实,在我一生不多的选择中,1993年决定进入华为是我最正确的选择,它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在华为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华为,梦想实现的地方》.这篇文章先在《华为人》报上登出,后来被收录在《华为文摘>,并成为新员工培训的资料.这篇文章是我当时发自肺腑的声音:我确实是在华为实现了我的人生理想.有在华为工作的那九年经历,我的人生足矣!我是1993年春节后进入华为的,那一年正是华为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开发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时候.那时候,华为每天都派车到人才中心拉人回来面试.现在华为的很多高级干部都是那一批来的:李一男,费敏,洪天峰,徐直军,郑树生……我刚到华为的职务是软件高级工程师,从事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开发.几个月后担任万门机的软件项目经理.在万门机开发完成后,任交换机业务部付总工程师.在1995年,华为开始大力发展交换业务部以外的业务,成立了新业务部,包含会议电视,传输,数据通讯等新业务,我任总工程师,负责数据通信业务.在1995年底,华为在北京成立了北京研究所,主要负责数据通信产品的开发.我就自然地被派往北京.1996年,我到北京,任北京研究所所长.在北京一直待到2000年.这期间担任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监,中央研究部常务副总裁,公司执行副总裁.2001年回公司后,担任对外合作部部长.不知不觉离开华为已经8年了.这些年始终没有忘记华为,在华为的那些岁月,那些奋斗的日子总是沥沥在目.我想在这里把我的记忆写下来到华为面试年轻的时候都不信命。
但经历了很多事情后,越来越相信命运这个东西。
如果不是命运,很难解释我当时为什么会去华为,后来为什么又离开华为。
我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完本科,硕士,和导师一起创办了交大计算机网络研究所。
1位前辈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8.doc
一位前辈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8一位前辈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搞软件的要看看啊!2010-05-31 15:11 | (分类:默认分类)作者背景:徐家骏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数据中心是用火山岩建的深入地下的一个大型建筑。
防辐射,可防卫星的电子,雷达等手段的侦察。
里面有象卫星发射中心那种超大屏幕,机房里满是三米的大型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
连接整个华为全球的每一台终端,整个华为每天三十多万封邮件,海外和全球的同步研发,内部的信息管理,内部流程,华为的国内国际IP电话都是通过出去。
上周,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
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想在公司的十年,还是百感交集。
1997年7月16日,我只身提着一个包从深圳宝安机场下飞机,走出机场,天是那么蓝、白云那么低、空气那么潮,仰头望天,对这个城市,对公司、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和生活、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
到了科技园,发现是个荒凉而偏僻的地方,不过倒很安静,上学的几年中,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我似乎有点喜欢这种安静、荒凉、在他乡的感觉。
现在想想,经过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灵真是麻木得可以了。
那时候的心里,好像时时有些什么没有着落的东西在激荡,但又说不出来,只有在听德沃夏克的《自新***交响曲》时,才发现多有深处的共鸣以至落泪。
由于没赶上大批应届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个人来到科技园1号楼的,干净整洁的大楼,很帅很靓的保安和前台,进进出出精神饱满的员工,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
象没头苍蝇一样乱走了一会后,一位人力资源的大姐,很职业、热情、耐心的告诉了我入职手续如何办理,并安排我当晚在粤海门华为之家临时居住,又安排之后的宿舍事宜,在举目无亲的异乡让人倍感亲切,至今记得。
来深圳、来华为当时确实是一种机缘,96年华为名气并不响,特别是在行业之外,偶尔一次我在同学家里看到一张华为人报,有几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一篇是周劲写的欧洲考察心得,讲欧洲一个20-30人的小公司,所具有的那种全球化运作战略、能力和气度。
分享___华为十年
華為十年(徐家俊)--- 此人後來去了Baidu(注:徐是華為資料中心的頭,清華碩士,技術超級牛人,一級部門總監,華為副總裁,年收入過千萬人民幣,資料中心是用火山岩建的深入地下的一個大型建築。
防輻射,可防衛星的電子,雷達等手段的偵察。
裏面有象衛星發射中心那種超大螢幕,機房裏滿是三米的大型伺服器和大型電腦。
連接整個華為全球的每一台終端,整個華為每天三十多萬封郵件,海外和全球的同步研發,內部的資訊管理,內部流程,華為的國內國際ip電話都是通過出去。
)正文:上周,我正式提交了離職報告,準備給自己的職業生涯一個很大的轉折,這是我長時間的思考最後所做的決定。
但真的提出離職後,回想在公司的十年,還是百感交集。
1997 年7月16日,我隻身提著一個包從深圳寶安機場下飛機,走出機場,天是那麼藍、白雲那麼低、空氣那麼潮,仰頭望天,對這個城市,對公司、對即將開展的工作和生活、對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
到了科技園,發現是個荒涼而偏僻的地方,不過倒很安靜,上學的幾年中,一連串的打擊,使得我似乎有點喜歡這種安靜、荒涼、在他鄉的感覺。
現在想想,經過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靈真是麻木得可以了。
那時候的心裏,好像時時有些什麼沒有著落的東西在激蕩,但又說不出來,只有在聽德沃夏克的《自新***交響曲》時,才發現多有深處的共鳴以至落淚。
由於沒趕上大批應屆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個人來到科技園1號樓的,乾淨整潔的大樓,很帥很靚的保安和前臺,進進出出精神飽滿的員工,讓人的心情為之一振。
象沒頭蒼蠅一樣亂走了一會後,一位人力資源的大姐,很職業、熱情、耐心的告訴了我入職手續如何辦理,並安排我當晚在粵海門華為之家臨時居住,又安排之後的宿舍事宜,在舉目無親的異鄉讓人倍感親切,至今記得。
來深圳、來華為當時確實是一種機緣,96年華為名氣並不響,特別是在行業之外,偶爾一次我在同學家裏看到一張華為人報,有幾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一篇是周勁寫的歐洲考察心得,講歐洲一個20-30人的小公司,所具有的那種全球化運作戰略、能力和氣度。
华为牛人的10年工作感悟
华为牛人的10年工作感悟本文是关于职场励志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华为牛人的10年工作感悟转眼工作十年了,在华为的十年,正是华为从名不出专业圈子到现在成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高速发展的十年,见证了公司多年的奋斗历程。
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边学边游泳,走到今天。
现在我要离开公司了,准备去开始新的事业,接受全新的挑战,我将要去做的事情,风险很大,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九死后还能不能有一生,也难说。
在开始新的事业之前,想起了对过去的十年做个一个详细的总结。
在一个象华为这样高速发展的大企业工作,有时是一种炼狱般的锻炼,如果我能够总结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到关键的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想对将来一定大有益处。
这些年来有些人离开公司,写一些东西或书,对公司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指点江山,对公司的高层领导逐个点评一番,我个人感觉除了带来一些娱乐价值,还有什么益处呢?公司照样在发展,发展的背后,6万人种种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离去、希望、失落;发展的背后,种种机会、重大决策、危机、失误等等的内在逻辑又岂是局外人说得清楚?我不想多说公司,只是想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做了什么贡献,做了什么自己最高兴、做了什么自己最受益、学到了什么?总得说来,我在华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的,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
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规划、更加清晰一点。
大概想了想,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这些年深有体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再发扬。
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电子电路的老师最后送给我们几句话,虽然我忘了这位老师的名字,但这几句话却至今铭记。
在华为的工作实践,越发感受到这简单的几条的道理深刻。
从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做小事,也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
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是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是非得失,是有勇气关键时候的放弃。
李一男-华为最牛的人
李一男:华为最牛的人篇一:李一男一千万身家全押上了做代理不怕、公司小也不怕,怕就怕在没有一个成为大公司的梦想。
2000年底,李一男带着从华为拿到的价值1000万元的设备北上京城,创立了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
港湾网络在业界第一次露面时的身份是华为企业网产品的高级分销商,那是在2001年2月。
在一次华为举办的数据产品的渠道活动上,和光、港湾和华为并肩坐在台上。
但仅半年过后,再次出现在媒体面前的港湾网络已经拥有了自己研发的全系列产品。
年轻的港湾网络诞生在国产网络市场竞争极为激烈而且残酷的时代,当时面对这样一支新军,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它靠什么打天下?从1996年10月,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路由器SAD08在桑达诞生,到港湾成立时的五年多时间里,国内网络厂商已经全面崛起,华为、神州数码网络、博达、中兴、巨龙、大唐、TCL、实达、成电先锋等等,二十多家厂商在网络市场里拼争。
更重要的是,这些厂商在一路拼争中已经开始成熟,从低端到高端,从一个个的产品到全面的解决方案,从渠道少人问津到代理商遍地开花,不仅国产网络已经获得市场的初步认可,这些厂商的知名度也逐步树立起来了。
其中,不少厂商还取得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那个时候闯进来的港湾网络的确不容易做。
但是,李一男却认为:“港湾选择这个时候进军网络市场,因为这是最好的时机。
”当时任港湾网络市场部副总经理的黎东荣曾在网络界从业多年,他也持同样看法。
正是有了国产网络先行者五年来的努力,在大量的市场普及、拓展之后,国产网络产品现在已经得到用户的认可,市场基础已经有了。
“盐碱地洗过了,我们要开始种庄稼”,黎东荣如是说。
当前,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国内的网络建设步伐也在放慢,不少国内网络厂商都在收缩战线,以期渡过难关。
如果说“市场基础具备”是个利好的时机,而经济环境对初出茅庐而又急需站稳脚跟的港湾网络来说,恐怕并不利。
谈到这个问题,黎东荣也是一脸轻松。
他说,港湾网络成立于年初,那时正是国内宽带建设刚刚起步之际,港湾网络把自己定位于“构建新经济宽带IP网”,专注于研究开发宽带IP基础网络设备,集产品研发、产品销售、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于一体,向运营商、企业、政府机构、业务提供商等提供全面的新经济时代下的宽带IP网解决方案。
板凳再坐十年冷—一个优秀华为员工的成长历程
99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决定进军海外市场,开拓新领域。根据市场需求,半砖系列产品成为公司1999~2000年的重点开发项目,是二次电源产品线走向海外市场的"敲门砖"。但由于产品高度的限制,传统的变压器无法满足要求。最近两年,国际上出现一种全新的变压器--平面变压器,该种变压器没有铜绕线,代之以多层印制电路板,其厚度远低于常规变压器,并具有以下突出优点:能量密度高,体积大大缩小(相当于传统变压器的20%)、效率高,漏感低,电磁干扰小,且外观和一致性好,适合全自动化生产,成为当今世界电源发展的潮流,国际著名公司如朗讯、爱立信等都在其最先进的电源产品里采用这种平面变压器,并申请多项专利加以保护。所以跟踪并掌握这项国际最新成果成为我司二次电源产品线目前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在二次电源产品线和中试部及工艺部领导的支持下,我承担了该项目,经努力实践和探索,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并申请了一项专利,目前正在继续研究与优化之中。二次电源海外市场拓展、自己个人成长,板凳仍需再坐十年冷!
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与锻炼,主动、自觉地优化设计和改进100A的主变压器,使自己主观能动发现并解决产品中的关键问题。回想自己当初不屑小小的电磁元件到主动、自觉地发现"小小电磁元件"中的别有洞天,期间的经历使我体会"产品工艺的不断优化、进步需要点滴着手、细微深入,在平凡的岗位上只要踏踏实实努力钻进去,一样可以找到成就感,不久,我又着手建立起了电磁元件平台,为公司产品从设计、中试到生产努力更好服务。
公司的发展无止境,电磁元件的研究无止境,自己的发展也无止境。第一代华为人板凳坐了十年冷,使华为公司通过一次创业发展到目前的初具规模,现在,华为公司要进行二次创业,我们已经准备好并且正在接过第一代华为人的冷板凳,再坐十年冷,为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做贡献。
一位华为离职员工十年感悟
转眼工作十年了,在华为地十年,正是华为从名不出专业圈子到现在成为路人皆知地大公司,高速发展地十年,见证了公司多年地奋斗历程.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边学边游泳,走到今天.现在我要离开公司了,准备去开始新地事业,接受全新地挑战,我将要去做地事情,风险很大,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九死后还能不能有一生,也难说.在开始新地事业之前,想起了对过去地十年做个一个详细地总结.在一个象华为这样高速发展地大企业工作,有时是一种炼狱般地锻炼,如果我能够总结十年地经验和教训,从中学到关键地做事、做人地道理,我想对将来一定大有益处.这些年来有些人离开公司,写一些东西或书,对公司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指点江山,对公司地高层领导逐个点评一番,我个人感觉除了带来一些娱乐价值,还有什么益处呢?公司照样在发展,发展地背后,万人种种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离去、希望、失落;发展地背后,种种机会、重大决策、危机、失误等等地内在逻辑又岂是局外人说得清楚?我不想多说公司,只是想对自己地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做了什么贡献,做了什么自己最高兴、做了什么自己最受益、学到了什么?总得说来,我在华为地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地,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地理想、没有详细地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通过自己地总结和反思,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规划、更加清晰一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大概想了想,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这些年深有体会地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再发扬.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电子电路地老师最后送给我们几句话,虽然我忘了这位老师地名字,但这几句话却至今铭记.在华为地工作实践,越发感受到这简单地几条地道理深刻.从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做小事,也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是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地是非得失,是有勇气关键时候地放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很多地成功,来自于敢想,敢做,就象我第一次接到问题单,根本不懂,但敢去试,敢去解决,还真地解决了;就像我们做,即使没人、没技术、没积累,还有等大公司也在做,我们也敢做,敢推行,不盲目崇拜或畏惧权威,也取得了成功.当然,这不只是盲目地胆大,心大还意味着积极地关注广大地外部世界,开阔宽容地心胸接受种种新鲜事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用来形容对人地要求,最贴切不过了.真正地成功者和专家都是“最不怕学习”地人,啥东西不懂,拿过来学呗.我们现在有个技术大牛谭博,其实他不是天生大牛,也是从外行通过学习成为超级专家地,他自己有一次跟我说,当年一开始做系统管理员时,看到#提示符大吃一惊,因为自己用过多年在下搞开发都是%提示符,从未有过管理员权限.看看专家地当初就这水平!当年跟我做备份项目时,我让他研究一下数据库时点回退地备份和恢复方法,他望文生义,以为数据库地回退是象人倒退走路一样地,这很有点幽默地味道了,但他天天早上起来,上班前先看一小时书,多年积累下来,现在在系统、数据库、开发等多个领域已成为没人挑战地超级专家了.但是,学习绝对不是光从书本学习,其实更重要地是从实践工作中学习,向周边学习.比如说我在华为觉得学到最重要地一个理念是“要善于利用逆境”,华为在冬天地时候没有天天强调困难,而是提出“利用冬天地机会扭转全球竞争格局”并真地取得成功,如果没有这个冬天,华为可能还要落后业界大腕更多年份;华为在被起诉时没有慌乱,而是积极应对,利用了这次起诉达到了花几亿美金可能达不到地提高知名度地效果.等等这些,把几乎是灭顶之灾地境遇反而转化为成功地有利条件,对我留下地印象十分深刻,也对公司高层十分佩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勇于实践,勇于犯错,善于反思.很多事情知易行难,关键是要有行动,特别是管理类地一些理论、方法、观念.空谈、空规划一点用处都没有,不如实际把它做出来,做出来后不断反思改进,实实在在最有说服力.没有实践中地反复演练和反思,即使是人人皆知地东西要做好都其实不容易,举个小例子,比如做管理者要会倾听,我想华为地管理者都很懂这一点,但实际做地如何呢?华为有多少管理者做到了不打断别人讲话?不急于下结论给定义?不急于提供解决方案?有多少管理者能够做到自然地引导对方表达?问问对方感受?确认自己明白对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要有方法、有套路,对问题系统思考、对解决方案有战略性地设计.在前几年地工作中,由于取得了一点成功,技术上也有了一点研究,就开始夜郎自大起来了,后来公司化重金请来了大批顾问,一开始对有些顾问还真不怎么感冒.后来几年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地复杂性越来越增加地情况下,逐渐理解了很多.西方公司职业化地专家,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有套路,甚至于如何开一个会都有很多套路,后来我对这些套路地研究有了兴趣,自己总结出了不少套路并给部门地骨干培训和讨论.在一个复杂地环境下,很多问题已经不能就事论事来研究和解决,非常需要系统性地方法和战略性地眼光.对于一个组织地运作来讲,制度和流程地设计尤其需要这一点.爱恩斯坦说过:'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六、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公司大了,人多了,混日子也容易了.人很容易陷入随波逐流、不深入业务地境地,而看不到问题和危险.专家有过一个研究,雪崩发生时,一般受害者都是一批一批地,很少有单个人地受害者,原因很简单,单个人在雪崩多发地会相当小心和警觉.但一个群体,群体越大,每个个体就会有一种虚幻地安全感和人云亦云地判断,但现实是不管群体地力量有多大,雪崩都是不可抵抗地.因此我觉得在大地机构里,保持独立思考地能力尤为重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七、少抱怨、少空谈、积极主动,多干实事.我曾经是个抱怨很多地愤青,经常容易陷入抱怨之中.但多年地工作使得我有所转变,因为知道了抱怨是最无济于事地.世界上永远有不完美地事情,永远有麻烦,唯一地解决之道是面对它,解决它.做实实在在地事情,改变我们不满地现状,改变我们不满地自己.实际上也有很多值得抱怨地事情都是我们自己一手搞出来地,比如社会上很常见地是高级干部退下来了,抱怨人心不古、感慨世态炎凉,如果好好去探究一下,原因很可能是他权位在手春风得意时不可一世、视他人如粪土造成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八、对职业负责、对目标负责,对自己负责,成功者往往自觉自律、信守承诺、心无旁骛.大企业肯定会有绩效考核、会有**行赏、会有、会有领导指示、甚至会有一点企业政治,但如果我们片面地追求考核成绩、片面追求指标、片面追求权钱利益,片面地对上负责、对别人负责,而不对自己负责、不对自己地目标负责,失去工作地使命感、责任心、热情和好奇心,必将不能达到自己地最佳境界.而一个企业如何能够成功营造一个环境,让每个个体尽量发挥到最佳境界,企业也会战无不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九、多点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看起来与工作不怎么相关,其实太相关了.杰出成就地取得离不开对美地境界地追求,最伟大地科学发现,往往蕴涵着秩序、简洁和美.缺乏一点审美地追求,什么地事情都敢做、不择手段、凡事凑合,一点都不“高雅”,必将不能长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十、“大家好,才是真地好”,关注人,帮助人,真诚待人,厚道做人.快速发展地现代社会,由于媒体地作用,过分渲染了人与人之间日益冷漠、诡诈地关系,但实际地社会、社区可能真地不是那么回事,起码我来华为之前,对一个大企业中工作地人事关系开始还有点未知地恐惧,但实际上在这个集体中地感觉几乎人人都能开放、真诚相待,关系融洽和谐.所以关键是我们自己要能够真诚对待他人,在与他人互动中将心比心.当然,工作中地冲突是不可避免地,实际上冲突也是没有必要去避免,甚至很多冲突对组织来讲,是大有益处地.就象夫妻吵一架后感情往往更好.只要我们掌握两大原则:)对事不对人,)与人为善.就肯定能把适度地冲突引导到对自己、对组织都有利地方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十一、开放和分享地态度,在一个高科技公司工作,如果报着保守和封闭地心态,成长肯定会受阻.十二、做好时间管理.在华为工作十年,天,工作日天左右,这些时间是不是花在最重要地事情上了,有效地、有产出地工作时间究竟有多少,实在值得怀疑.时间管理是我在华为工作当中最大地教训之一,可能也是公司整体性地问题,工作缺乏计划,经常是面临不断地被打断;或者是不断去打断同事下属;或者是不断地会议、讨论,占去绝大部分地时间;或者是被自己地兴趣所牵引,花大量时间搞一些不着边际地事情;或者是花很多时间在一些细枝末节地事情上,把很难很重要地事情一直拖到非解决不可地地步然后被迫仓促行事.现在回想,如果真地能管理好这十年时间,我觉得成就应该大很多.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华为地十年,还有一笔最宝贵地财富是结识无数优秀地同事、朋友,他们给予我很多启发、给予我无私帮助,要感谢无数给予过我帮助、启发地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首先感谢我地师傅王忠宁和二师傅祈宇,是他们带着我走上了工作岗位地第一步并真诚地帮助我.或许是由于左手有六个手指头地缘故,师傅个性偏执,牢骚满腹,与很多人合不来.但我跟他一年多,一起抽烟、一起在冰冷地机房喝冰冷地可乐、一起发牢骚、一起到路边小摊吃炒米粉,无话不谈,成了最好地朋友,他对自己地事情高度负责地精神和刚直地个性给了我深深地感染.他终身未婚,在年不幸患肝癌离世.去世前几天,我去医院看他,给他送了一朵鲜红地玫瑰花,希望他能够把花献给他喜欢地、住院期间给他很好照顾地护士,他非常高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感谢我地老领导许总,刚到部门时他给我们做培训,我们班上所有地人都皱着眉头很痛苦,因为都听不懂他地诸暨话.而我大喜,因为我也是浙江诸暨人.作为公司元老级人物,许总这么多年来工作激情丝毫不减,让人佩服;许总经常骂我们,甚至狗血喷头,但他也是最经常请我们吃饭地领导,点菜地水平很高,酒德很好……也感谢曾经作为我领导地郭总、袁总、李总、胡总、洪总、周总、陆总、付总等,他们给予我太多机会、给予我太多宽容,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很多很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感谢太多同事和下属,不管是还在华为或者已经离开地,曾经为了支撑我们地工作目标,他们承担太多压力、默默付出太多.科技园我们地机房值班人员邓迅雷,天天晚上彻夜坐在冰冷而空气不好地机房里,为了防止老鼠咬断网线,想了种种办法捉老鼠.周振惠老婆在医院生孩子,他却半夜在公司加班处理自动仓库地紧急问题.系统出问题内存泄漏,在找到根源之前,向阳连续天小时坐在电脑前监视和及时重启服务.服务器几百数据全部丢失,沈勇偷偷摸摸、吭哧吭哧折腾了半个多月,借信用卡从美国自费买了软件,最终终于把数据恢复回来,避免了一场地灾难.开发组,一开始基本是在师出无名失败风险极大地情况下,成年累月日夜奋战,幸好后来胡总力排众议鼎力支持,才终于搞出来一点土土地东西.在海外实施时,柯晓宇在埃及去机场遇车祸,清醒过来第一反应是赶紧再找车去机场,否则误机了耽误下一个地区地实施.吴橹晓楠等人,瞒着家人和老婆,抢着要去伊拉克,还以为那儿可以搞支玩玩.孙颖单身女将,独闯欧亚诸国,李晶顾磊在孟加拉上吐下泻,打电话回来说话地力气都没有,照样**完成超出预计复杂度地任务.还有小宋、小曹、周讯、老翟、老刘、家汉、牟头、老叶、陈君、伏朝阳、李斌、小麦、张华彦、齐燕英、鲁飞、闵朋、曾宇斌、邓湛、钟美琴等等等等……,一回忆太多太多扑面而来,真是不能一一列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感谢我们部门所有默默无闻、给予我们无数帮助地秘书,小吴、小关、梁、沈、肖、王、龙等等,特别感谢我年刚到公司时地秘书李丽东,做事雷厉风行,我新员工刚报到时用一台电脑没多久,有个老员工过来说这个电脑是他地,他要拿走.我赶忙向许总求救,许总听完我地汇报后,抬起头:“嗯$,我们部门地电脑怎么管理怎么这么混乱?必须加以改进了!”之后一时没下文,我也不知道怎么办,灰溜溜回到了座位上发愁,看到小李起身慢慢走到那个老员工前面,劈头盖脸狂骂一顿,不知道说了些啥,走回来时,拍拍我肩膀“徐家骏,搞定了”.当时我对她崇敬不已,简直须仰视可见.之后有一天,她上班地时候叫我,“徐家骏,到我家去一趟”,我乐呵呵地去了,把她地一台破寸电视机从蛇口地一端搬到了另一端地修理站,当然,这算是外出公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感谢若干多地供应商销售和支持人员、顾问,多年来我有时把他们逼得走头无路.地罗辉、地李建文、地、地张力、高波等等等等,都是我崇拜地大牛,从他们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最佩服地张力有一个本事无人能及,他能端端正正地坐着,手放在键盘上,头直直得好像在盯着屏幕,然后睡着并且打很大地呼噜.年我们系统从升级到,我陪着他一口气干了个小时,中间偶尔等系统在跑,他就这样睡着了.我盯着系统,一跑完就叫他,他眼睛一睁,手就开始动了,中间遇到重重难关,他都不慌不忙,很帅,很有大将风度.升级完后,我跟他去海景酒店地房间休息,我也学他,在洗澡地时候睡着了,从浴缸里咣噹摔到了外面地上,他煞有介事地冲过来“干啥干啥呢?这么大动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感谢在我喝醉稀巴烂时半夜扶我一直到家里地王涛,感谢在我发高烧一人倒在中心医院重症抢救室时前来救我地老罗、建新,老罗陪我一夜后第二天又正常来上班了,并且晚上又加班了;我一直希望自己也有他那牛一样地金刚不坏之躯.还有他太太,细致入微,给我买了各种必要地住院物品,在困难之中倍感温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感谢我地父母,他们大半辈子都在极艰苦、极勤奋、又是快乐中度过,他们给了我最无私地爱,也给了我最大地宽容和自由.从初中开始,凡有我地重大决定,他们都让我自己做主.初中考高中,冒着没学上地风险,我要考县里地中学,他们支持我.考大学,他们说“清华是好地,北大是好地,科大也是好地...”,大学毕业找工作,他们说“联想是好地,方正是好地,考研也是不错地”,研究生毕业,他们说“华为是好地...”虽然他们没听说过华为,只知道是家民营企业不大保险.找老婆时他们说“这个媳妇真好...”,并且要求我不许欺负她,而不顾实际情况真好相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感谢我地太太,虽然欺负我,但对我地工作和所有怪念头都理解和支持,我工作太忙过,也发烧过、发烧过智能手机、发烧过钢琴、发烧过小提琴、发烧过,有时候回家陪这些“小情人”比陪她地时间多,她都能谅解.她对金钱和名誉常常很不在乎,家庭财务也一塌糊涂.不过做事雷厉风行、执行力超强,我刚提离职,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我们地房子卖掉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感谢我地女儿,虽然她才不到二岁,但她带给我和太太地快乐和幸福简直难以描述.在养育她地过程中,我们自身不断学习、反思,也得到很大地提高,小孩地成长也是我们父母重新成长一次地机会,在与她互动地过程中,我觉得最主要地不是我和太太教育她,而是她教育我们,她触发了我们更好地去面对、体会、反思、感悟生活和人生,并且她也触发了我很多关于管理地深入思考,感觉育儿和管理很多方面真是很相通地.为此我还专门开了一个博客,把自己对于儿童教育、管理等地感悟记录下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最后感谢公司老板,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努力过、奋斗过、沮丧过、抱怨过、成功过、快乐过...我们从一个土老冒逐渐成长为一个职业人.真心说声谢谢!希望公司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成为中国人在世界上地骄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徐家骏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数据中心是用火山岩建的深入地下的一个大型建筑.防辐射,可防卫星的电子,雷达等手段的侦察.里面有象卫星发射中心那种超大屏幕,机房里满是三米的大型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连接整个华为全球的每一台终端,整个华为每天三十多万封邮件,海外和全球的同步研发,内部的信息管理,内部流程,华为的国内国际IP电话都是通过出去.上周,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想在公司的十年,还是百感交集.1997 年7月16日,我只身提着一个包从深圳宝安机场下飞机,走出机场,天是那么蓝、白云那么低、空气那么潮,仰头望天,对这个城市,对公司、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和生活、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到了科技园,发现是个荒凉而偏僻的地方,不过倒很安静,上学的几年中,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我似乎有点喜欢这种安静、荒凉、在他乡的感觉.现在想想,经过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灵真是麻木得可以了.那时候的心里,好像时时有些什么没有着落的东西在激荡,但又说不出来,只有在听德沃夏克的《自新***交响曲》时,才发现多有深处的共鸣以至落泪.由于没赶上大批应届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个人来到科技园1号楼的,干净整洁的大楼,很帅很靓的保安和前台,进进出出精神饱满的员工,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象没头苍蝇一样乱走了一会后,一位人力资源的大姐,很职业、热情、耐心的告诉了我入职手续如何办理,并安排我当晚在粤海门华为之家临时居住,又安排之后的宿舍事宜,在举目无亲的异乡让人倍感亲切,至今记得.来深圳、来华为当时确实是一种机缘,96年华为名气并不响,特别是在行业之外,偶尔一次我在同学家里看到一张华为人报,有几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一篇是周劲写的欧洲考察心得,讲欧洲一个20-30人的小公司,所具有的那种全球化运作战略、能力和气度.一篇是唐东风写的被评为杰出员工受表彰后的感想.还有一篇名头很大“中央研究部知识产权处”,当时被这个名头吓了一跳.文中讲到华为当年研发累计投入1.8亿人民币,更让我吓一个跟斗.我想当时清华大学一年科研经费也就1亿多点,这家公司什么来头,花的科研投入比清华还多?当时就有了兴趣.快毕业的时候,连连受挫,找工作跟当年大部分同学一样,希望留北京,但连续被联想、方正、科海、卫通等当时大名鼎鼎的公司录取后又告知要交几万块钱才能解决户口问题之后,想到了还有华为这样一家公司,给人力资源部寄了一份简历.没几天,一个深圳的电话,说某年某月某日有个副总裁来北京,面试一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跑过去了,是公司原副总胡红卫,他基本上没有问我什么问题,到是介绍了一下华为的情况,然后把人力资源经理田景琦叫了过来,当场就给了我一个“录取通知函”和入职操作指导.我一肚子犯嘀咕,这是不是一家骗子公司?怎么这样就算面试通过了?连工资有多少都没有机会问.之后一直到报到前,都有点怀疑, 幸好有个本科的同学,在华为工作过,在向他咨询后了解到公司还是实实在在有的,才下了决心过来.总的说来,就是被一张华为人报“骗”来的.就这样懵懵懂懂到了华为,一开始新员工培训,纪律严明、严格,班车不会多等半分钟,之后是部门培训,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之后到了工作岗位上,给我分配的工作是ERP系统管理员兼DBA,虽然以前也搞过一些大系统,如兼职做过印度人的大型银行软件的客户化开发,但见到我们的ALPHA 8200和我们的软件ORACLE,心里还是激动不已. IT的发展一日千里,10年前的技术与今天比,很多人可能没有体会了.那时比较落后,很多人也没有机会接触这种当时很先进的系统.我见到我们居然有2G巨大内存的“超级服务器”当时实在是佩服不已,为自己能做它的管理员而自豪,又为自己将来能不能玩转它而焦虑.我师傅王忠宁见到我就撂给我一本书《ORALCE ADMINISTRATOR GUIDE》,一寸半厚的英文书,愣是一周之内从头到尾看完并写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和一大堆不懂的问题,自此再也不怕厚厚的英文书.当时正好是公司ERP上线没多久,业务正在推行,系统极不稳定,每天的并发程序有一半是跑错的,系统还会动不动 CRASH.我看完一本书后,在刚刚成为 One Book Man时,问题单就来了,有一个重要的××引入程序有时候跑得出来,有时候跑不出来.说实话,那时候对ERP、ORALCE、操作系统一切几乎还是一头雾水,而问题却已经传过来了,只好硬着头皮,摸索了好半天,终于明白了有一批数据在倒的时候,系统准出错.几万条数据,一条条试是不可能的,我就想出了用二分法,一批一批的试,完全手工动作,笨拙、费时、费力,做了几十遍,花了整整一天中午饭都错过了,终于定位到了其中一条数据,而后发现是数据超长而数据库定义的长度不够并且校验程序有BUG没校验出来.经过又返回去重复验证,证明找到的原因是正确的.当时真是心中大喜,几乎在完全不懂系统、不懂这个程序是做什么的、不懂程序处理的逻辑、不懂数据库的设计的情况下,把这个BUG定位出来并交回给ORACLE处理了.这是我上班后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至今我对这个问题本身还并不明白,呵呵.这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工作和读书不是一回事,工作是要解决问题的,是要产生结果和输出的.不管怎么样,能找到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有好的输出结果那就是成功.读书才追求的是慢慢读,读懂为止.那时的系统,真是岌岌而可危,公司的业务高速发展,业务也不断推行,系统的负荷越来越高,但系统却不是经常宕机,就是跑得如老牛般慢.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是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水平不行体力补,大家兢兢业业背负责任,闯过种种难关,终于还是挺过来了.现在想想,还真是有点后怕的,稍有不慎真有可能全线崩溃.我也能理解有些大企业,为什么倒起来那么快了.现代的组织,经常是高度复杂的组织,就象生物一样,低等的蚯蚓断成两段,照样生存.而高等的人,身上戳个小小的洞可能得毙命.高度复杂的组织,就象人体一样,内部小小一块地方如果出关键问题了,组织可能崩溃.要保证不崩溃只有两条路:1)组织本身的设计和流程的设计高度科学、冗余和足够的制度性反应机制,这是西方国家的强项,他们的公司历一百年不倒,是有强大的内在因素的.2)依靠组织内每一个最小单元的高度的负责、警觉.虽然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强调第一种能力的培养,但我们天生缺少这样的土壤和基因,因此第二种能力变得十分重要,虽然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头两年的工作中,我们水平很低,体力劳动很多,有一段时间,我一上班就得高度紧张地盯着系统,不停地干预,系统才能跑下去.一会儿系统进程死了,一会儿空闲进程多了要杀掉,一会儿表空间不够了要扩展,一会儿用户提交了不合理的并发程序要中止...有一段时间,我成了热线兼现场支持,一天接50-80个电话,接了电话到处跑.之后我们做了很多改进工作,升级了系统硬件、写了自动脚本,成立了专门的热线等等,这期间我慢慢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大的复杂系统要成功的管理好,没有绝招,依靠的只是一点一滴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努力.有一度由于压力过大,也使我精神高度紧张,到了比较神经质的地步,有一段时间,一听到CALL机响,甚至是电视广告里的“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中的BP声,我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加速,喉咙发干.有一次去香港出差,从出发开始就一直惴惴不安,生怕系统出问题,结果刚到香港住进酒店,一个电话就来了,说系统崩溃了.我立即打国际长途叫赵×赶紧去处理,过了几分钟,赵回电话绝望地说,他以最快速度赶到一号楼,进了电梯刚走到一半,喀嗒停电了,电梯卡在中间半个多小时,祸不单行,当时那种感觉真是“农夫内心如汤煮”啊.最后过度紧张使得我想逃避,导致我提出了辞职.所幸那时候的领导袁总和郭总,开导我多次,我逐渐有所缓解,然后慢慢开始理解了什么叫大将风度.做我们这一行,要如履薄冰、但也要有点临危不惧的精神.工作紧张,但心情要避免无谓的紧张.后来我们的ERP系统、IT数据中心,又出现过多次危险情况,淹过水、着过火,而我们最终都能够化险为夷.工作并不只有艰苦和繁琐,有时候,乐趣也不期而至.当时我们的数据库总是出ORA-1555错误,严重影响系统的运行,我多天努力、百思而不得其解.现在的管理员可能会想,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吗,但那时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什么东西一GOOGLE都出来了,我找了大量的资料,苦苦思索,最后终于灵光一现, 象拼藏宝地图一样拼出了逻辑严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我记得当时是深夜,内心偷着乐的感觉妙不可言,不需要别人知道、不需要别人理解,走出公司大门,仰望星空,深深吸一口气,内心偷着乐.还有另一次,当我们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战,解决种种问题,终于顺利升级成功ERP 系统后,那种感觉也象打了胜仗的将军,充满胜利的喜悦.记得当时正是刚谈女朋友,给她写了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情书,成为太太后,她有一次跟我说,你那玩意儿叫啥呀,那能叫情书吗?通篇都在讲你如何如何工作的,象工作汇报一样,简直可以跟鲁迅写给许广平的“情书”相媲美,尽是革命理想,没有点花前月下.....还有一次,我们的EMAIL系统突然出了故障,大量的来信收不到.那时是华为开拓海外市场的初期,海外还根本没有什么公司网络,所有的一切都是靠EMAIL和国际长途,天象塌下来一般,我们跟主管国际市场的徐直军汇报、最后向老板汇报请示是否应该报公安,因为当时的故障现象很象DDOS攻击.系统停了整整七天,我们请了各路专家,日夜攻关,试了N个方案,大家象大禹治水一样过家门而不入.最后还真找到了一个木马“冰河”的攻击,但却发现不是根本原因,故障依旧.最后一天晚上,我与阿韦坐在科技园一号楼冰冷的网络机房,看着系统一封一封的邮件,连接了,又中断了,一筹莫展,濒临崩溃.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又祭出了我的“二分法”体力活,测试了一封空邮件,能成功;测试了一封大邮件,失败;取其中间值,又失败;再取中间值,成功;再取前两次的中间值,成功.....一直到深夜,试了N次,终于总结出了规律!再一验证,只要在某个大小的地方,比它大的统统收不到.重要发现!然后改用PING包,发现在一千四百多字节的地方,再大就 PING不通了,现象可重复.再去想理论,如果按协议理解,这也不可能啊,即使MTU调小了,大包超过MTU也应该自动分片啊? 除非是MTU在某个地方调小了,而协议又有异常.发现这个规律后,阿韦立刻跟电信联系,果然是一周前电信调整了路由器MTU并且CISCO的路由器有BUG引起.问题就此解决,当时吸了口气,那种舒坦啊!...没经受过类似极限考验的人可能不容易理解那种快乐!这种快乐是工作本身带来的,不需要别人来表扬,甚至不需要别人知道.能够有机会也能用心去体会这种快乐的人,怎么会不热爱工作?工作也肯定不是只有成功和荣誉,有时候我也做很多蠢事和傻事,或者由于幼稚被人骗,或者是由于轻率导致工作失误.有一段时间,ERP系统岌岌可危,系统容量面临崩溃.我多次大声疾呼,几乎每一次有机会见到CIO郭总都大呼小叫一番.郭总当时刚来我们部门,一开始觉得我这个人怎么能这样?在一次部门全体会议上,郭总点名批评“徐家骏总是瞎咋呼,只会威胁我,却拿不出一个好的方案”.心里相当郁闷,但系统还在我手里,能等着它死吗?我还是一如既往的瞎咋呼,但也改进了一点,拿出了方案.郭总批准花了500多万来改进系统,这次给了我们1 -2年的稍稍太平时间,从而有机会做更多的改进优化工作.当时的500多万跟现在的概念可大有不同,现在IT花个500多万是小菜,那时500多万可是天文数字啊!当时相当佩服郭总的魄力,记得他要做大笔花钱的决策时,常说的一句话是“牛都杀了,还在乎牛毛?!”.很久以后,郭总有一次提到,徐家骏这个人工作还是蛮执着的.后来我的职位不断地得到了提升.之后我负责了很多重大的项目,往往涉及重大的投资,几百万、几千万,这些年来总共给公司花掉好几个亿.这中间技术方案制定,也有被忽悠了的.甚至重大项目投标时,有供应商恶毒的投诉诬蔑我的事,所幸公司及领导给了我这样的土老冒充分的信任.这些事我的体会是:只要你心无旁骛,目标单纯,就是想把这个事情搞好,并且持续地、啥都不计较地、傻傻地去推动,内心无愧,一时可能会有工作失误,一时可能会得罪人,可能会有人不理解,但长远来看还是会得到公正的承认的.公司快速发展和扩张,由于工作业绩还过得去,很快就被提拔为小主管了,一开始觉得做主管也没啥,业务的细节我都是一清二楚的,不就是多了几个人一起干活吗?有一次,IT二把手袁总说“我要参加一次你组织的部门例会,看看你是怎么做管理的”,没问题,在例会上,我侃侃而谈,把业务分析得透彻细致,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洋洋得意地结束了会议,期望着袁总能给点表扬.袁总一声不吭坐到结束,等人都走了,劈头盖脸一顿“徐家骏,你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叫生产队长!农民!...”,一开始还不服气,我业务这么清楚、工作安排得这么妥当,管理能力还不行?后来,慢慢地自己也发现了问题,后来部门安排了去参加封闭4天的管理干部培训,才算接触到了管理ABC,渐渐体会到,原来管理也是一门学问,而且大有学问.有了这个认识,后来我也时时留心.其实在华为要学习管理最简单,第一要诀是向身边的人学,华为的很多管理者,修养和能力超强,在平时和他们一起工作的一点一滴中,如果你细心去观察和体会,收获实在可以不少.比如说,有一段时间,我每周参加IT部门干部例会时,大家讲得差不多了,该由领导作判断和决策、做工作安排之前,我就会猜,领导可能会做有什么判断、会做什么决策,特别是有些事情充满矛盾和冲突,需要权衡时.一开始十猜九不中,并且很多看法别人说出来之后觉得耳目一新、不胜佩服.于是就去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判断和决策,背后做的功夫是什么,慢慢地自己处理类似问题的思路也比较开阔了.另外、别人在管理中犯的错误,也是自己学习的好机会,自己犯错误自己是不容易觉察的,但别人犯错误自己可以觉察,然后可以警醒自己避免类似错误.后来,做数据中心经理、技术支持经理、IT基建经理、系统运作副总监,变做边学,做团队管理、做考核、做流程优化,应对种种难题:如用户严重不满、工作头绪繁多流程乱来、资源严重紧张、骨干员工要离职、刺头员工提种种要求、部门骨干之间文人相轻、部门之间配合大起冲突、末位淘汰等等等等,逐渐逐渐对管理的体会越来越深,对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应对这些难题,当时真是殚精竭虑,有时甚至痛苦不堪.但我事后的体会是,凡是自己在感觉严重受挑战、整天闹心痛苦的工作阶段,往往是自己能力和心态进步比较快的阶段,而有时候工作一切都已摆平、风平浪静,可以悠哉游哉的时候,半年过去,发现自己一无所获,毫无建树,其实内心深处更加焦虑和痛苦.我后来总结过很多管理工作的要点和戒律,也总结了一句话,叫做“成功人士就是经常成功地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士”.2003年下半年,数据中心建成后,IT运作这一块,在多年的岌岌可危之后,终于有点风平浪静的意思了,为了“跟自己过不去”,其实也是为了自己的兴趣,我向领导申请去信息安全部并得到了批准.当时业界还处在冬天时期,华为在冬天时期,不但面临竞争对手的威胁,更严重的是面临内部的威胁,屡屡爆发的重大产品、商务信息泄密,给公司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信息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也触发了公司最高领导层对信息安全工作的超级重视.信息安全工作是是一个基本纯防守的工作,防守战线太长太长,整个系统的防守强度取决于最薄弱环节,而攻击者却可以集中资源,只要攻其一点即可.我到信息安全部,发现我们的管理体系、政策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有一定的建树,而技术方面的能力却是很薄弱的环节.因此,重点在此方面开展了工作.几年之内,我们部署了很多防护系统,也培养了一批人,在我离开信息安全部时,整体上应该讲有了较大的改变.调到信息安全部工作期间,其实给我最深的体会是跨部门的合作,在原来部门时,信息安全部也经常来“烦”我,我的反应经常的是排斥和不满,到了信息安全部后,变成经常是我得去“烦”别人,并且我们部门是特别讨人“烦”.如何取得他人的合作?是一直来磕磕碰碰的难题.比如 SPES开发和推行这个大项目,要“烦”的人实在太多了:数据中心、网络部、PC、海外IT、研发信管办、销服信管办、采购、发货、进出口部、物流、各国代表处、公司各级领导、最终用户等等.在不断地“烦”人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套“合作方法论”,有很多道道,不过最终总结起来,一句话简单说就是“如果你总是抱怨别人跟你不合作的时候,问题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03年底,当时业界连续几次蠕虫的发作,部门几个技术人员一直在讨论如何搞一个方案对付这个问题,我们设想了种种可能性,最后部门技术大牛季昕华提出一个设想:把客户端的软件和网络上的设备联动起来来控制蠕虫,并且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胶片,把对付SARS的手段用来对付蠕虫了.我一下子被这个新颖的设想所吸引,后来我在此基础上与大家多次讨论进一步扩展了概念,提出了策略强制系统的概念.为了让我们的设想能够付诸现实,我在部门其实并未授权的情况下,偷偷搞了几个人,花了半年时间把POC系统做了出来. POC系统刚出来,我们就听到了CISCO在04年中发布了其SDN/NAC产品概念,跟我们的思路非常接近,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后来我干脆主动请缨,放弃其他管理事务,全职投入到组建一直开发队伍,开发SPES产品中去.最终我们产品开发成功了,在公司全球100多个国家6万多员工大规模的推广也成功了,并且在公司内部良好运行至今.这件事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我们要有信心、要敢做,CISCO并不可怕.说老实话我们是一支很土八路的队伍,也不属于公司的研发体系,我们这支土八路的队伍,坐了2年冷板凳,磨啊磨啊,最终还真磨出来一个还不赖的东西. 2004年底,在磨出来这个东东之后,我们又开始张罗产品认证、组织市场活动、策划定价及销售策略、寻求多方合作、建设支持体系等,在我们经过艰苦的市场拓展,客户已经开始广为感兴趣并已经形成几单实际销售的情况下,公司由于政策问题,为了确保资源最大限度投放到公司内部工作以支持公司海外市场的大发展, 叫停了我们真正做成对外销售的产品,虽然我理解公司的大方针,但这个决定还是让我非常痛心,否则我相信今天这个产品很有可能已得到更大的发展.前不久我去北京出差,跟一个公司产品的代理商偶尔聊天,他不知道我是SPES的主要负责人,大大的吹了一通我们的东东并很惋惜为什么不卖,不禁让我又喜又悲.转眼工作十年了,在华为的十年,正是华为从名不出专业圈子到现在成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高速发展的十年,见证了公司多年的奋斗历程.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边学边游泳,走到今天.现在我要离开公司了,准备去开始新的事业,接受全新的挑战,我将要去做的事情,风险很大,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九死后还能不能有一生,也难说.在开始新的事业之前,想起了对过去的十年做个一个详细的总结.在一个象华为这样高速发展的大企业工作,有时是一种炼狱般的锻炼,如果我能够总结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到关键的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想对将来一定大有益处.这些年来有些人离开公司,写一些东西或书,对公司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指点江山,对公司的高层领导逐个点评一番,我个人感觉除了带来一些娱乐价值,还有什么益处呢?公司照样在发展,发展的背后,6万人种种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离去、希望、失落;发展的背后,种种机会、重大决策、危机、失误等等的内在逻辑又岂是局外人说得清楚?我不想多说公司,只是想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做了什么贡献,做了什么自己最高兴、做了什么自己最受益、学到了什么?总得说来,我在华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的,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规划、更加清晰一点.大概想了想,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这些年深有体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再发扬.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电子电路的老师最后送给我们几句话,虽然我忘了这位老师的名字,但这几句话却至今铭记.在华为的工作实践,越发感受到这简单的几条的道理深刻.从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做小事,也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是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是非得失,是有。
企业十年老员工感言
企业十年老员工感言企业十年老员工感言「篇一」转眼工作十年了,在华为的十年,正是华为从名不出专业圈子到现在成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高速发展的十年,见证了公司多年的奋斗历程。
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边学边游泳,走到今天。
现在我要离开公司了,准备去开始新的事业,接受全新的挑战,我将要去做的事情,风险很大,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九死后还能不能有一生,也难说。
在开始新的事业之前,想起了对过去的十年做个一个详细的`总结。
在一个象华为这样高速发展的大企业工作,有时是一种炼狱般的锻炼,如果我能够总结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到关键的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想对将来一定大有益处。
这些年来有些人离开公司,写一些东西或书,对公司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指点江山,对公司的高层领导逐个点评一番,我个人感觉除了带来一些娱乐价值,还有什么益处呢?公司照样在发展,发展的背后,6万人种种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离去、希望、失落;发展的背后,种种机会、重大决策、危机、失误等等的内在逻辑又岂是局外人说得清楚?我不想多说公司,只是想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做了什么贡献,做了什么自己最高兴、做了什么自己最受益、学到了什么?总得说来,我在华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的,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
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规划、更加清晰一点。
大概想了想,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这些年深有体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再发扬。
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电子电路的老师最后送给我们几句话,虽然我忘了这位老师的名字,但这几句话却至今铭记。
在华为的工作实践,越发感受到这简单的几条的道理深刻。
从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做小事,也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
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是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是非得失,是有勇气关键时候的放弃。
华为硬件工程师十年感悟:经得起失败,耐得住寂寞
华为硬件工程师十年感悟:经得起失败,耐得住寂寞十年硬件时光,如白驹过隙,记忆中那个青涩而倔强的少年迎着风雨一路走来,眼角多了几丝皱纹,双鬓添了几丝华发,胸中唯有“坚持”二字,致敬无悔青春。
师父的一句话让我震惊很久25岁那年,大学毕业的我加入了一家华为合资的公司。
五·一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我来公司报到,领导安排一位资深的单板工程师做我师父。
师父没跟我讲具体的业务,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话:“做单板工程师,特别是我们搞硬件的,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要经得起失败,耐得住寂寞,一步一步走扎实。
”年轻气盛的我,除了口头“嗯嗯”地应付着,心里却不服气:我的字典里就没有“失败”这个词。
一周后,我接到了第一项工作,将一块已经完成的单板做一次改板,原因是这块单板的时钟方案有问题。
这么快就有活干了?第一次就是做一块自己的单板?我高兴坏了,但接下来开始犯难,凭借我在学校做过的那点单板,以及对时钟的了解,根本不知道时钟会出啥问题。
没办法,拼命学呗。
我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除了自学,遇到不懂的就不断请教,很快就弄清楚了时钟抖动、锁相环、精度、频偏等基础名词,找出了问题的根因。
之后,我做的单板上电调通,一次归档。
很快,第二件事情来了——为一家运营商定制全系列交换机产品。
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定制BOM(物料清单)方案,涉及整机的近50种形态,上百种BOM清单。
我的内心有点崩溃,但也没什么好办法,扎扎实实学呗。
每个BOM清单中的每一个物料,大到整机机柜,小到一颗螺钉,我都不停地问自己:我弄清楚每个细节了吗?所幸,最后所有的清单无任何纰漏,达到100%准确。
这也让我养成了保持至今的一个习惯,就是经常问自己:这件事情我到底明白了没?如果哪个细节我还回答不上来,有时候还会莫名地吓出一身冷汗。
很快,2年过去了,期间我完成了3块单板的设计,全部一版归档,我也当选部门的年度最佳新人。
一次认清自我的出走新员工时期的顺风顺水,让我开始有些飘飘然,对自己有些盲目的认知,更没有将师父那句话放在心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与动物的最大不同是积累知识可以传承学习,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并缩短学习曲线,这里,华为大牛徐家骏的10年华为之路对每个人都有启迪和指导意义!作者:徐家骏(注:徐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清华硕士,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数据中心是用火山岩建的深入地下的一个大型建筑。
防辐射,可防卫星的电子,雷达等手段的侦察。
里面有象卫星发射中心那种超大屏幕,机房里满是三米的大型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
连接整个华为全球的每一台终端,整个华为每天三十多万封邮件,海外和全球的同步研发,内部的信息管理,内部流程,华为的国内国际ip电话都是通过出去。
)正文:上周,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
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想在公司的十年,还是百感交集。
1997年7月16日,我只身提着一个包从深圳宝安机场下飞机,走出机场,天是那么蓝、白云那么低、空气那么潮,仰头望天,对这个城市,对公司、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和生活、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
到了科技园,发现是个荒凉而偏僻的地方,不过倒很安静,上学的几年中,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我似乎有点喜欢这种安静、荒凉、在他乡的感觉。
现在想想,经过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灵真是麻木得可以了。
那时候的心里,好像时时有些什么没有着落的东西在激荡,但又说不出来,只有在听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时,才发现多有深处的共鸣以至落泪。
由于没赶上大批应届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个人来到科技园1号楼的,干净整洁的大楼,很帅很靓的保安和前台,进进出出精神饱满的员工,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
象没头苍蝇一样乱走了一会后,一位人力资源的大姐,很职业、热情、耐心的告诉了我入职手续如何办理,并安排我当晚在粤海门华为之家临时居住,又安排之后的宿舍事宜,在举目无亲的异乡让人倍感亲切,至今记得。
来深圳、来华为当时确实是一种机缘,96年华为名气并不响,特别是在行业之外,偶尔一次我在同学家里看到一张华为人报,有几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一篇是周劲写的欧洲考察心得,讲欧洲一个20-30人的小公司,所具有的那种全球化运作战略、能力和气度。
一篇是唐东风写的被评为杰出员工受表彰后的感想。
还有一篇名头很大“中央研究部知识产权处”,当时被这个名头吓了一跳。
文中讲到华为当年研发累计投入1.8亿人民币,更让我吓一个跟斗。
我想当时清华大学一年科研经费也就1亿多点,这家公司什么来头,花的科研投入比清华还多?当时就有了兴趣。
快毕业的时候,连连受挫,找工作跟当年大部分同学一样,希望留北京,但连续被联想、方正、科海、卫通等当时大名鼎鼎的公司录取后又告知要交几万块钱才能解决户口问题之后,想到了还有华为这样一家公司,给人力资源部寄了一份简历。
没几天,一个深圳的电话,说某年某月某日有个副总裁来北京,面试一下。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跑过去了,是公司原副总胡红卫,他基本上没有问我什么问题,到是介绍了一下华为的情况,然后把人力资源经理田景琦叫了过来,当场就给了我一个“录取通知函”和入职操作指导。
我一肚子犯嘀咕,这是不是一家骗子公司?怎么这样就算面试通过了?连工资有多少都没有机会问。
之后一直到报到前,都有点怀疑,幸好有个本科的同学,在华为工作过,在向他咨询后了解到公司还是实实在在有的,才下了决心过来。
总的说来,就是被一张华为人报“骗”来的。
就这样懵懵懂懂到了华为,一开始新员工培训,纪律严明、严格,班车不会多等半分钟,之后是部门培训,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
之后到了工作岗位上,给我分配的工作是ERP系统管理员兼DBA,虽然以前也搞过一些大系统,如兼职做过印度人的大型银行软件的客户化开发,但见到我们的ALPHA8200和我们的软件ORACLE,心里还是激动不已。
IT的发展一日千里,10年前的技术与今天比,很多人可能没有体会了。
那时比较落后,很多人也没有机会接触这种当时很先进的系统。
我见到我们居然有2G巨大内存的“超级服务器”当时实在是佩服不已,为自己能做它的管理员而自豪,又为自己将来能不能玩转它而焦虑。
我师傅王忠宁见到我就撂给我一本书《ORALCE ADMINISTRATORGUIDE》,一寸半厚的英文书,愣是一周之内从头到尾看完并写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和一大堆不懂的问题,自此再也不怕厚厚的英文书。
当时正好是公司ERP上线没多久,业务正在推行,系统极不稳定,每天的并发程序有一半是跑错的,系统还会动不动CRASH。
我看完一本书后,在刚刚成为One BookMan时,问题单就来了,有一个重要的××引入程序有时候跑得出来,有时候跑不出来。
说实话,那时候对ERP、ORALCE、操作系统一切几乎还是一头雾水,而问题却已经传过来了,只好硬着头皮,摸索了好半天,终于明白了有一批数据在倒的时候,系统准出错。
几万条数据,一条条试是不可能的,我就想出了用二分法,一批一批的试,完全手工动作,笨拙、费时、费力,做了几十遍,花了整整一天中午饭都错过了,终于定位到了其中一条数据,而后发现是数据超长而数据库定义的长度不够并且校验程序有BUG没校验出来。
经过又返回去重复验证,证明找到的原因是正确的。
当时真是心中大喜,几乎在完全不懂系统、不懂这个程序是做什么的、不懂程序处理的逻辑、不懂数据库的设计的情况下,把这个BUG定位出来并交回给ORACLE处理了。
这是我上班后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至今我对这个问题本身还并不明白,呵呵。
这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工作和读书不是一回事,工作是要解决问题的,是要产生结果和输出的。
不管怎么样,能找到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有好的输出结果那就是成功。
读书才追求的是慢慢读,读懂为止。
那时的系统,真是岌岌而可危,公司的业务高速发展,业务也不断推行,系统的负荷越来越高,但系统却不是经常宕机,就是跑得如老牛般慢。
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是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水平不行体力补,大家兢兢业业背负责任,闯过种种难关,终于还是挺过来了。
现在想想,还真是有点后怕的,稍有不慎真有可能全线崩溃。
我也能理解有些大企业,为什么倒起来那么快了。
现代的组织,经常是高度复杂的组织,就象生物一样,低等的蚯蚓断成两段,照样生存。
而高等的人,身上戳个小小的洞可能得毙命。
高度复杂的组织,就象人体一样,内部小小一块地方如果出关键问题了,组织可能崩溃。
要保证不崩溃只有两条路:1)组织本身的设计和流程的设计高度科学、冗余和足够的制度性反应机制,这是西方国家的强项,他们的公司历一百年不倒,是有强大的内在因素的。
2)依靠组织内每一个最小单元的高度的负责、警觉。
虽然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强调第一种能力的培养,但我们天生缺少这样的土壤和基因,因此第二种能力变得十分重要,虽然这不是最好的办法。
头两年的工作中,我们水平很低,体力劳动很多,有一段时间,我一上班就得高度紧张地盯着系统,不停地干预,系统才能跑下去。
一会儿系统进程死了,一会儿空闲进程多了要杀掉,一会儿表空间不够了要扩展,一会儿用户提交了不合理的并发程序要中止...有一段时间,我成了热线兼现场支持,一天接50-80个电话,接了电话到处跑。
之后我们做了很多改进工作,升级了系统硬件、写了自动脚本,成立了专门的热线等等,这期间我慢慢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大的复杂系统要成功的管理好,没有绝招,依靠的只是一点一滴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努力。
有一度由于压力过大,也使我精神高度紧张,到了比较神经质的地步,有一段时间,一听到CALL机响,甚至是电视广告里的“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中的BP声,我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加速,喉咙发干。
有一次去香港出差,从出发开始就一直惴惴不安,生怕系统出问题,结果刚到香港住进酒店,一个电话就来了,说系统崩溃了。
我立即打国际长途叫赵×赶紧去处理,过了几分钟,赵回电话绝望地说,他以最快速度赶到一号楼,进了电梯刚走到一半,喀嗒停电了,电梯卡在中间半个多小时,祸不单行,当时那种感觉真是“农夫内心如汤煮”啊。
最后过度紧张使得我想逃避,导致我提出了辞职。
所幸那时候的领导袁总和郭总,开导我多次,我逐渐有所缓解,然后慢慢开始理解了什么叫大将风度。
做我们这一行,要如履薄冰、但也要有点临危不惧的精神。
工作紧张,但心情要避免无谓的紧张。
后来我们的ERP系统、IT数据中心,又出现过多次危险情况,淹过水、着过火,而我们最终都能够化险为夷。
工作并不只有艰苦和繁琐,有时候,乐趣也不期而至。
当时我们的数据库总是出ORA-1555错误,严重影响系统的运行,我多天努力、百思而不得其解。
现在的管理员可能会想,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吗,但那时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什么东西一GOOGLE都出来了,我找了大量的资料,苦苦思索,最后终于灵光一现,象拼藏宝地图一样拼出了逻辑严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我记得当时是深夜,内心偷着乐的感觉妙不可言,不需要别人知道、不需要别人理解,走出公司大门,仰望星空,深深吸一口气,内心偷着乐。
还有另一次,当我们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战,解决种种问题,终于顺利升级成功ERP系统后,那种感觉也象打了胜仗的将军,充满胜利的喜悦。
记得当时正是刚谈女朋友,给她写了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情书,成为太太后,她有一次跟我说,你那玩意儿叫啥呀,那能叫情书吗?通篇都在讲你如何如何工作的,象工作汇报一样,简直可以跟鲁迅写给许广平的“情书”相媲美,尽是革命理想,没有点花前月下.....还有一次,我们的EMAIL 系统突然出了故障,大量的来信收不到。
那时是华为开拓海外市场的初期,海外还根本没有什么公司网络,所有的一切都是靠EMAIL和国际长途,天象塌下来一般,我们跟主管国际市场的徐直军汇报、最后向老板汇报请示是否应该报**,因为当时的故障现象很象DDOS攻击。
系统停了整整七天,我们请了各路专家,日夜攻关,试了N个方案,大家象大禹治水一样过家门而不入。
最后还真找到了一个木马“冰河”的攻击,但却发现不是根本原因,故障依旧。
最后一天晚上,我与阿韦坐在科技园一号楼冰冷的网络机房,看着系统一封一封的邮件,连接了,又中断了,一筹莫展,濒临崩溃。
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又祭出了我的“二分法”体力活,测试了一封空邮件,能成功;测试了一封大邮件,失败;取其中间值,又失败;再取中间值,成功;再取前两次的中间值,成功.....一直到深夜,试了N次,终于总结出了规律!再一验证,只要在某个大小的地方,比它大的统统收不到。
重要发现!然后改用PING包,发现在一千四百多字节的地方,再大就PING不通了,现象可重复。
再去想理论,如果按协议理解,这也不可能啊,即使MTU调小了,大包超过MTU也应该自动分片啊?除非是MTU 在某个地方调小了,而协议又有异常。
发现这个规律后,阿韦立刻跟电信联系,果然是一周前电信调整了路由器MTU并且CISCO的路由器有BUG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