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的培养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转载:环境技术论坛的一片文章查询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1、活性污泥的培养(1)引生活污水调节BOD5至200~300mg/L,在曝气池内进行连续曝气,一般在15~20℃下经一周,出现活性污泥絮体,掌握换水和排放剩余污泥,以补充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
当出现大量絮体时停止曝气,静止沉淀1~,排放约占总体积60~70%,调节生活污水进水量,继续曝气,当沉降比接近30%时,说明池中混合液污泥浓度已满足要求。
从引水—暴气—暴气—污泥成熟—具良好凝聚和沉降性。
一般7~10天为周期,BOD5去除率达95%左右。
(2)扩大培养。
连续换水—暴气—投入使用,回流50%,两周成熟,投入正常运行。
2、活性污泥的驯化如果进行工业废水处理,则在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直到满负荷,活性污泥正常运行为正。
活性污泥洛运行中常见的问题1、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其SVI约为50—150之间为正常。
SVI=活性污泥体积/MLSS,当SVI>200并继续上升时,称为污泥膨胀(1)丝状菌繁殖引起的膨胀原因:污泥中丝状菌过渡增长繁殖的结果,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细菌分泌的外酶通过丝状菌的架桥作用将千万个细菌凝结成菌胶团吸附有机物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
但当丝状菌大量生长繁殖,活性菌胶团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大量絮体而漂浮于水面,难于沉降。
这种现象称为丝状菌繁殖膨胀。
丝状菌增长过快的原因:a、溶解氧过低,<—lb、冲击负荷——有机物超出正常负荷,引起污泥膨胀c、进水化学条件变化:一是营养条件变化,一般细菌在营养为BOD5:N:P=100:5:1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含量不足,C/N升高,这种营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
二是硫化物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
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一般是加5~10mL/L 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预曝气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
污水处理技术之活性污泥的培养
一、活性污泥投加1、接种前准备:菌种培养构筑物的选择:方便操作,有曝气装置,有搅拌,利于加菌种、进原水或营养液的构筑物。
菌种在投加时,方案设定应根据现场具备的条件综合考虑。
如场地、施工、运输车辆、临时电源、临时泵及管道、水枪、高差、过滤等因素。
菌种的粉碎对于压缩污泥应考虑污泥的粉碎问题,应根据现场的条件确定粉碎方法。
粉碎方法选择的顺序为水枪——泵循环+滤网冲击——曝气、搅拌。
2、接种量的多少: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的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5%。
只要按照规范施工,厌氧、好氧菌可在规定范围正常启动。
3、污泥来源:厌氧污泥主要来源于已有的厌氧工程,如啤酒厌氧发酵工程、农村沼气池、鱼塘、泥塘、护城河清淤污泥;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拉取当日脱水的活性污泥作为好氧菌种,接种污泥且按此顺序确定优先级。
1、同类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2、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3、其它不同类污水站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4、河流或湖泊底部污泥;5、粪便污泥上清液。
二、活性污泥启动应特别说明,菌种、水温及水质条件,是影响启动周期长短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讲,在低于20℃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
因此,建议冬季运行时污泥分两次投加,水解酸化池中活性污泥投加比例8%(浓缩污泥),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投加比例为10﹪(浓缩污泥,干污泥为8%),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投加的比例不同。
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7天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方可小水量连续进水25天,待生化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回升时,再次向两池分别投加10﹪活性污泥,生化工艺才能正常启动。
三、污泥驯化污泥驯化应遵循的原则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精心控制的。
污泥驯化的方法与技巧如果培养期间加入的主要是生活污水,这个时候逐步降低生活污水的加入量,并逐步增加原水的进水量,每次增加的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5~10%,每增加一次应稳定2~3个周期或2天左右,发现系统内或出水指标上升应继续维持本次进水量,直至出水指标稳定,如出水指标一直上升,应暂停进水,待指标恢复正常后,进水量应稍微减少,或略大于上周期进水量。
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培养
1、污泥静态培养
(1)为了防止新生微生物随水流走,尽可能的提供微生物与活性污泥的接触时间。
投泥后,首先将低浓废水用泵打入生化池内,贮满池子,开启曝气使泥水混和,静置20h不曝气,使固着态微生物接种到填料上,然后曝气(注意控制气量不能过大)24h,停气静置1~2h,进水顶出反应池中上清液(会含有悬浮状态的微生物)。
(2)再次开启曝气使泥水混和,静置20h不曝气,然后再曝气(注意控制气量不能过大)24h,停气静置1~2h,再进水顶出反应池中上清液;如此重复操作3次,共用6天,此时,填料表面已全部挂上生物膜,第7天开始连续小水量进水(仍为低浓废水)。
2、污泥动态培养
(1)经过7天的闷曝培养(间歇进水),填料表面已经生长了薄薄一层黄褐色生物膜,可改为连续进水,进行动态培养,调整进水量,使污水在生化池内的停留时间达到24小时即可,控制溶解氧在2~4mg/L之间(用溶氧仪测定溶解氧)。
(2)连续进水7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变形虫、漫游虫(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腻感。
(3)再增加水量,达到设计水量,此阶段也需7天左右,此时,出现鞭毛虫、钟虫、草履虫游离菌等原生动物。
(4)三阶段共需20d左右。
检测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要求时,表明挂膜成功。
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汇总
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汇总快速培养活性污泥的常用方法:一、好氧段活性污泥培养1.自然培养:(1)间歇培养:间歇培养是让污泥在曝气池中经历一个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过程。
在开始阶段,由于污泥较少,所以曝气量相对较低,随着污泥量的增加,曝气量也逐渐增大。
到了培养后期,随着剩余污泥排放的减少,曝气量也减少。
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池容和曝气设备条件下,获得较高的污泥浓度。
(2)连续培养:连续培养是指污水进入曝气池后,不间断地曝气,让污泥在曝气池中保持一定的浓度。
由于连续培养中污泥的浓度较高,所以可以减少剩余污泥排放量。
但同时,由于需要保持持续的曝气,所以对曝气设备的要求较高。
接种培养:接种培养是指向曝气池中添加其他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或经过浓缩的生物量。
这种方式可以加快污泥的培养速度,但需要注意选择适合的菌种和合适的接种量。
2.注意事项:(1)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污泥的性质变化,如SV、MLSS 等指标。
(2)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曝气量,避免过度曝气导致污泥老化或沉淀。
(3)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排放剩余污泥,以保持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
二、厌氧段活性污泥培养1.接种培养:与好氧段的接种培养类似,厌氧段的接种培养也是向消化池中添加其他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消化污泥或经过浓缩的生物量。
2.逐步培养:逐步培养是指通过控制进水水质、流量和反应条件等因素,逐步增加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负荷,使厌氧消化反应器逐步适应不同的有机物组成和浓度。
通过逐步培养,可以逐渐提高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3.注意事项:(1)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好进水的有机物浓度和种类,避免过多的有机物进入消化池导致酸化现象的发生。
(2)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消化池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以保证厌氧消化反应的正常进行。
(3)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排放剩余污泥,以保持消化池中的污泥浓度和处理效率。
活性污泥的培养步骤
活性污泥的培养步骤:1. 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时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并注意水温。
2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鼓风。
2. 向好氧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当粪便水不充足时,可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充。
),使得污泥浓度不小于1000mg/L,BOD达到一定数值。
3. 4. 有条件时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种,加快培养速度。
5. 按照活性污泥培养运行工艺对反应池进行曝气、搅拌、沉降、排水。
6.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
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7.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8.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 4. 活性污泥的驯化:1. 通过分析确认来水各项指标在允许范围内,准备进水。
2. 开始进入少量生产废水,进入量不超过驯化前处理能力的20%。
同时补充新鲜水、粪便水及NH4Cl。
3. 达到较好处理后,可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过10~20%,同时减少NH4CL投加量。
且待微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生产废水,直至完全停加NH4Cl。
同步监测出水CODcr浓度等指标,并观察混合液污泥性状。
在污泥驯化期还要适时排放代谢产物,即泥水分离后上清液。
4. 继续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直至满负荷。
满负荷运行阶段,由于池中已培养和保持了高浓度、高活性的足够数量的活性污泥,池中曝气后混合液的MLSS达到5000mg/1,此过程同步监测溶解氧,控制曝气机的运行,并进行污泥的生物相镜检。
5. 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浓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环境微生物: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 好氧活性污泥的驯化
活性污泥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和驯化出来的。
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增殖,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 驯化则是对混合微生物群进行选择和诱导,使具 有降解污水中污染物活性的微生物成为优势种。
1.活性污泥的培养
(1)城市污水或与之类似的工业废水
2. 活性污泥的驯化
驯化的方法:
取菌种
进低浓度废水培养
再进同浓度的新鲜废水
曝气23h 沉淀1h
3-7d
排去上清液 镜检
提高一个浓度 (方法同上)
逐级提高废水浓度
满负荷 工业废水
感谢观看,欢 迎批评指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活性污泥的培养
工业废水的菌种来源:
1). 不同水质的活性污泥 2).相同水质的干活性污泥 (最好) 3). 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 4). 相同水质的新鲜活性污泥
2. 活性污泥的驯化
驯化条件:采用不同水质的活性污泥作菌种要驯化 驯化的方法: 是混合液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直到达到满负荷。
1.活性污泥的培养
Ⅰ、间断换水
此时,污泥具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含有大量的菌胶 团和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并可使BOD5去除率大于95%左右。
1.活性污泥的培养
Ⅱ、连续换水
当池容积大采用间断换水有困难时,可改用连续 换水。即当池中出现活性污泥絮状体后,可连续地向 池内投加生活污水,并连续地出水和回流,其投加量 可控制在池内每天换水一次的程度,回流量可采用进 水量的50%,污泥经两周左右即可培养成熟。
特点: 营养和菌种都已具备
调整BOD5至200mg/L~300mg/L
曝气
15℃~20℃下经一周左右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什么是活性污泥的间歇培养法
间歇培养法是将污水注满曝气池,然后停止进水,开始闷曝(只曝气而不进水)。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l~1.5小时,然后再进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为曝气池容积的1/5即.可。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每次闷曝的时间应比上次有所减少,即增加进水的次数。
对于生化性较好、有毒成分较少、营养也比较全面的工业废水,可以使用同步驯化法同时进行污泥的培养和驯化。否则,必须使用异步驯化法将培养和驯化完全分开。
活性污泥所需营养物质的比例是多少
从分析微生物菌体中元素比例得知,合成菌体时,在需要25份C的同时还需要5份N或1份P。因此,好氧法处理有机废水时,所需营养比例大都按C:N:P=100:5:1来衡量。在实际的生物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对废水中C、N、P的需求并不是固定的,它与污泥的种类和污泥产率有关,而这又与工业废水的性质和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有关。有关研究证明,对于好氧生物处理工业废水营养物质的比例可以为C:N:P=(100~200):5:(0.8~0.1),对于厌氧生物处理,工业废水营养物质的比例可以为C:N:P=(500~800):5:(0.8~0.1)。
驯化的方法可分为异步法和同步法两种,两种驯化法的结果都是全部接纳工业废水。①异步驯化法是用生活污水或粪便水将活性污泥培养成熟后,再逐步增加工业废水在混合液中的比例。每变化一次配比,污泥浓度和处理效果的下降不应超过10%,并且经过7~10天运行后,能恢复到最佳值。②同步驯化法是用生活污水或粪便水培养活性污泥的同时,就开始投加少量的工业废水,随后逐渐提高1:业废水在混合液中的比例。
快速培养活性污泥的常用方法
快速培养活性污泥的常用方法一、引言活性污泥法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一种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转化为稳定的有益物质。
在活性污泥法的运行过程中,快速培养活性污泥是关键的一步,有助于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快速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帮助运营管理人员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二、常用方法接种培养法接种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已经培养好的活性污泥接种到新的污水处理系统中,从而加快活性污泥的培养速度。
此方法适用于在原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活性污泥的扩培或新建污水处理系统的启动。
延时曝气法延时曝气法是通过延长曝气时间来促进活性污泥的生长和繁殖。
在延时曝气过程中,微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降解有机物的能力,从而加快活性污泥的培养速度。
此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或难降解废水。
高浓度污泥法高浓度污泥法是通过提高污泥浓度来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从而加快活性污泥的培养速度。
此方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或常规废水。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通过在污水接触的固体表面上生长生物膜来提高生物降解和净化效果。
生物膜具有较高的降解有机物的能力,能够加速活性污泥的培养速度。
此方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或常规废水。
化学物质添加法化学物质添加法是通过向污水中添加适量的化学物质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常用的化学物质包括营养物质、生长因子等,能够提高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和适应性,从而加快活性污泥的培养速度。
此方法适用于处理难降解废水或高浓度有机废水。
三、技术要点1.合理控制曝气量:曝气量是影响活性污泥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曝气量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降解有机物的能力。
同时,过量的曝气也会导致能源浪费和污泥老化。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曝气量,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2.适时排放剩余污泥:剩余污泥是活性污泥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剩余污泥过多时,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导致活性污泥培养速度减缓。
快速培养活性污泥方法全套
快速培养活性污泥方法全套一、好氧段活性污泥培养常规好氧段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主要有接种培养法和自然培养法。
1、自然培养利用污水现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渐繁殖的过程。
这种方法适合于污水浓度较高、有机物浓度较高、气候比较温和的条件下。
必要时,可在培养初期投入少量的河道或化粪池底泥。
自然培养又可以有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间歇培养将污水引入曝气池后暂停进水,开始闷曝(只曝气不进水的)。
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1-1.5小时。
然后再进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占池容的1/5)。
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比上次有所增加,每次闷曝时间比上次缩短。
当污水温度为15-20。
C时,经过15天左右,就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超过lg/L,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达到15%~20%β此时可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污泥回流。
最初的回流比应当小些,可以控制在25%,随着污泥浓度的升高,逐渐将回流比提高到设计值。
(2)连续培养污水直接通过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和二沉池,连续进水和出水。
二沉池不排放剩余污泥,全部回流曝气池,直到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为止。
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种:低负荷连续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2天。
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2或更低),不排泥也不回流。
等曝气池形成絮体,二沉池有污泥沉淀时,开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污泥。
当混合液污泥浓度超过lg/L后,开始以设计回流比回流污泥。
当混合液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
高负荷连续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2天。
然后按设计流量连续进水连续曝气,等曝气池形成污泥絮体,二沉池中有污泥沉淀时,开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污泥。
当混合液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再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
2、接种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然后大量投入接种污泥(最好是附近污水厂未经消化的新鲜脱水剩余污泥,也可是化粪池底泥、河道底泥),按高负荷连续培养法培养,这样能大大缩短培养时间。
活性污泥的培养步骤和注意事项
活性污泥的培养步骤和注意事项活性污泥(activesludge)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1912年由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发现,活性污泥可分为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主要用来处理污废水。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污水的一类好氧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
最先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细菌特别是球状细菌起着最关键的作用,优良运转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由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
沉降性好,随着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细菌大量繁殖,开始生长原生动物,是细菌一次捕食者。
活性污泥常见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肉毛虫、纤毛虫和吸管虫。
活性污泥成熟时固着型的纤毛虫、钟虫占优势;后生动物是细菌的二次捕食者,如轮虫、线虫等只能在溶解氧充足时才出现,所以当出现后生动物时说明处理水质好转标志。
其性能指标包括: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密度指数(SDI)。
一、怎样培养水处理段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厂在单体试车初步验收和联动试车的基础上。
进水的污水水质、水量能满足初步运行的要求,即可进行投产试运行。
首先要培养活性污泥,一般直接通污水进行培养。
将城市污水引人曝气池后暂停进水,进行曝气。
在水温、气温都合适情况下1~2天就会出现絮状物,这时可少量连续进水,也可间歇进水,连续曝气。
连续曝气一周后,通过显微镜检查到菌胶团长势良好后即可由少到大逐渐增加进水到设计量,投入试运行。
如果营养不足可加人一些粪便、食品加工业的含氮磷丰富的废液,以及饭店的米泔水等以增快培养的速度。
还要注意在培养菌的初期,由于好氧细菌没大量形成,应控制曝气量,避免好氧细菌老化。
二、怎样培养污泥处理段的厌氧污泥?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一般在水处理段正常后,有足够的剩余污泥后,再培养厌氧污泥比较有利。
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培养1、活性污泥培养:将经过过滤的浓粪便水投入曝气池,再用生活污水或自来水稀释并进行连续曝气1周左右,然后停止曝气,使混合液沉淀,排放澄清液,进行换水重新投料曝气,这样循环操作,一般经两周后直到将活性污泥培养成熟为止,成熟的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凝聚、沉淀性能,污泥内含有大量菌胶团和纤毛类原生动物(钟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并使污水BOD去除率达90%左右。
此外,中间也可不停止曝气,连续投料进行培养。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直接从其他污水厂取待成熟的活性污泥作为种子,进行曝气和投料(粪便水、氮磷等养料)培养。
接种培菌法的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
城市污水厂如附近有种泥,也可采用此法,以缩短培养时间。
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
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
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2、活性污泥的培菌应尽可能在温度适宜的季节进行。
因为温度适宜,微生物生长快,培菌时间短。
如只能在冬季培菌,则应该采用接种培菌法,所需的种污泥要比春秋季多;3、Carrousel氧化沟处理污水的原理最初的普通Carrousel氧化沟的工艺中污水直接与回流污泥一起进入氧化沟系统。
表面曝气机使混合液中溶解氧DO的浓度增加到大约2~3mg/L。
在这种充分掺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得到足够的溶解氧来去除BOD;同时,氨也被氧化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此时,混合液处于有氧状态。
在曝气机下游,水流由曝气区的湍流状态变成之后的平流状态,水流维持在最小流速,保证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平均流速>0.3m/s)。
微生物的氧化过程消耗了水中溶解氧,直到DO值降为零,混合液呈缺氧状态。
经过缺氧区的反硝化作用,混合液进入有氧区,完成一次循环。
该系统中,BOD降解是一个连续过程,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发生在同一池中。
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
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
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从微生物角度来看,生化池中的污泥是由各种各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物群体。
如果把污泥的泥粒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里面有多种微生物---细菌、霉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如轮虫、昆虫的幼虫和蠕虫等),它们构成一条食物链,细菌和霉菌能分解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获得自身活动必需的能量并构造自身。
原生动物以细菌和霉菌为食,又被后生动物所消耗,后生动物也可以直接依靠细菌生活。
这种充满微生物、具有降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泥粒就叫做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除了由微生物组成之外,还含有一些无机物质和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再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即微生物的代谢残余物)。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一般在98-99%。
活性污泥象矾花一样,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因此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1.自然培菌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
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
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
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间歇培菌。
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
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
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
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
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回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回流污泥量也要相应增加。
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转载:环境技术论坛的一片文章查询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1、活性污泥的培养(1)引生活污水调节BOD5至200~300mg /L,在曝气池内进行连续曝气,一般在15~20℃下经一周,出现活性污泥絮体,掌握换水和排放剩余污泥,以补充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
当出现大量絮体时停止曝气,静止沉淀1~,排放约占总体积60~70%,调节生活污水进水量,继续曝气,当沉降比接近30%时,说明池中混合液污泥浓度已满足要求。
从引水—暴气—暴气—污泥成熟—具良好凝聚和沉降性。
一般7~10天为周期,BOD5去除率达95%左右。
(2)扩大培养。
连续换水—暴气—投入使用,回流50%,两周成熟,投入正常运行。
2、活性污泥的驯化如果进行工业废水处理,则在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直到满负荷,活性污泥正常运行为正。
活性污泥洛运行中常见的问题1、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其SVI约为50—150之间为正常。
SVI=活性污泥体积/MLSS,当SVI>200并继续上升时,称为污泥膨胀(1)丝状菌繁殖引起的膨胀原因:污泥中丝状菌过渡增长繁殖的结果,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细菌分泌的外酶通过丝状菌的架桥作用将千万个细菌凝结成菌胶团吸附有机物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
但当丝状菌大量生长繁殖,活性菌胶团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大量絮体而漂浮于水面,难于沉降。
这种现象称为丝状菌繁殖膨胀。
丝状菌增长过快的原因:a、溶解氧过低,<—lb、冲击负荷——有机物超出正常负荷,引起污泥膨胀c、进水化学条件变化:一是营养条件变化,一般细菌在营养为BOD5:N:P=100:5:1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含量不足,C/N升高,这种营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
二是硫化物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
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一般是加5~10mL/L 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预曝气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二、污泥驯化
污泥培养
为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 养物质、溶解氧、适宜温度、酸碱度等,经 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并且数量 逐渐上增,最后达到处理污水所需的浓度。
1.菌种和培养液 2.培养方法
1)菌种 除采用纯菌种作活性污泥的菌源外,活性污泥的菌种 大多取自生活污水、粪便污水、城市污水或性质相似 的工业污水处理厂的二次沉淀池的剩余污泥,也可取 自污水排放口处的污泥。 2)培养液 培养液可取一定比例的营养物如淘米水、尿素或磷酸 盐的组成。城市生活污水本身含有所需要的菌种和培 养物,所以可直接用来培养污泥。
污泥驯化
对混合微生物群进行淘汰和诱导,淘汰不 能适应环境条件和不具处理污水特性的微生 物,使能分解废水的微生物得到发展,并诱 导出能利用污水中有机物的霉体系,使不能 适应的微生物被逐渐淘汰。
1.驯化的基本操作
在进水中逐渐增加特定工业废水的比例,或提高工业 废水的浓度,使微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条件,逐步 达到对特定废水所要求的满负荷及很高的处理效率为 止。开始驯化时每次可投加10%~20%的待处理污水, 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后,再逐渐增加污水的比例。直 至满负荷(即驯化成熟)为止。为了缩短培养驯化时 间,可将培养、驯化两阶段合并起来进行。
在温暖季节,向曝气池中投加一些粪便或米泔水或 下水道壁刮下的污泥,闷曝气数小时后可连续进水, 进水量由小到大,并开动污泥回流设备,使曝气池和 二次沉淀池接通循环,经1~2d曝气后,曝气内就会出 现模糊不清的絮凝体。为了补充营养、排除对微生物 有害的代谢产物,要及时换水,并不断引入污水,替 换原有的部分培养液经二次沉淀后排走。换水间可间 歇,也可连续。约7~14d后,即可进入驯化阶段。培 养时期,活性污泥浓度较低,故应控制曝气量,使之 低于正常运行时的曝气量。
活性污泥的培养
市政污水的活性污泥很好培养的,市政污水的营养充足,培养期间不需要投加营养,只要充氧适当就问题,水温合适的情况下20左右就培养成功。
1、如果工程大可以分池分批培养,让培养成功那部分用来做为下批的菌种;2、最好能到其它污水厂搞点干污泥做为接种污泥;3、先闷曝1-2天,曝气量要比正常的小得多,差不多一半左右,最好采用间隙曝气;4、进水前停止曝气30-60分钟,目的让污泥沉淀下来,防止进水将污泥带出;5、当SV有10%左右可以边曝气边进水,开始污泥回流。
6、操作过程中最好每班测进出水水质,用微显镜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
7、控制好曝气量,防止污泥流失和膨涨。
[/quote] 活性污泥的好氧微生物是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生力军,其原理是生物降解。
二、活性污泥的形、色、嗅活性污泥外观似棉絮状,亦称絮粒或绒粒,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正常活性污泥呈黄褐色。
供氧曝气不足,可能有厌氧菌产生,污泥发黑发臭。
溶解氧过高或进水过淡,负荷过低色泽转淡。
良好活性污泥带泥土味。
三、培菌前的准备工作:1、认真消化施工设计图纸资料及管理运行手册;2、检查熟悉系统装备及管线阀门,指示记录仪表;3、清理施工时遗留在池内杂物;4、加注清水或泵抽河水作池渗漏试验,单台调试后联动试车,调好出水堰板至污水处理可正常工作。
四、培菌方法:1、所谓活性污泥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1)营养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
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2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3-5mg/l,常按5-10mg/l控制。
调试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较为适宜。
活性污泥的培养
活性污泥的培养1.活性污泥的培养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接种最好利用ADC废水排放口的底泥或者利用同类NH3-N废水生化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进行培养驯化。
由于ADC生产厂废水排放口取泥相当困难,所以采用自行培养驯化活性污泥。
污泥取自玉带河的底泥,呈黑色,有臭味,含有大量泥沙等无机物,镜检观察不到微型动物,污泥活性极差,镜检结果见图4.1。
图4.1 培养前的污泥Figure 4.1 sludge before cultivate图4.2 污泥培养后期Figure 4.2 sludge after cultivate本阶段从2004年3月13日开始,由于A/DAT-IAT反应器没有做好,污泥培养在一个有效容积为8L的SBR池进行。
污泥培养初期,每天闷曝22h,静置2h,排放4L废水,再加入4L自配水。
7天后,污泥颜色呈黑色,沉降性能良好,出水混浊,测得MLSS 为1500mg/L,SV为6%,反应过程中pH值、COD、NH3-N浓度没有较大的变化,说明培养出的细菌量较少。
14天后,污泥呈浅黑色,沉淀时泥水界面由开始模糊逐渐变得边缘清晰,镜检时可以观察到草履虫、漫游虫、裂口虫、吸管虫等。
随着生物相逐渐变好,预示菌种培养出来了。
测得污泥MLSS为2200mg/L,SV为11%,COD和NH3-N 去除率分别达到43%和10%,污泥活性还不强,需要继续培养。
此后,每天运行两周期,每周期曝气10h,静置2h。
30天后,污泥的絮凝和沉淀性能良好,混合液静置半小时,上清夜清澈透明,泥水界面清晰,污泥呈黄褐色,镜检有大量新型菌胶团,较为密实,可以观察到许多活跃的钟虫(如图4.2所示)。
测得污泥MLSS为4100mg/L,SV为21%,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NH3-N去除率在30%以上,污泥活性较强,至此认为培养阶段结束2.活性污泥的驯化培养出来的活性污泥含有大量异养菌,而硝化菌是自养菌,污泥中含量非常少,需要进一步进行驯化,使之占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低 F/M 比(即低基质浓度)引起的营养缺乏型膨胀;
3、低溶解氧浓度引起的溶解氧缺乏型膨胀;
4、高 H2S 浓度引起的硫细菌型膨胀。
对策:
1、污泥助沉法:
4
① 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投加絮凝剂如:硫酸铝等; ② 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投加粘土、消石灰等; 2、工艺运行调节措施: a. 加强曝气: ① 加强曝气,提高混合液的 DO 值; ② 使污泥常处于好氧状态,防止污泥腐化,加强预曝气或再生性曝气; b. 调节运行条件: ① 调整进水 pH 值; ② 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 ③ 如有可能,可考虑调节水温——丝状菌膨胀多发生在 20°C 以上; ④ 调整污泥负荷。 c、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 五、形成泡沫: 泡沫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即化学泡沫和生物泡沫 (1)、化学泡沫 成因:洗涤剂或工业用表面活性物质等引起,呈乳白色 控制对策:水冲消泡;消泡剂 (2)、生物泡沫 成因:诺卡氏菌属的一类丝状菌引起;呈褐色 问题:可能致病;卫生、环境;影响曝气 控制对策:水冲或消泡剂无效;加氯;排泥,缩短 SRT
2
类,原生动物如钟虫、累枝虫、盖纤虫等,生活污水 BOD5 去除率≥70-80%。 方法二:(2)接种培养 用生活污水,粪便水培养活性污泥需要较长时间,接
种培养活性污泥可以缩短污泥培养时间。所谓接种,即从附近类似污水厂取得成 熟、新鲜活性污泥 30m3 投入 A/O 生物氧化池,如不方便输送活性污泥,可预先 将活性污泥晒干,取回后投入反应器中,一般闷曝 1-2d 后污泥即能恢复活性。 (二)、活性污泥驯化
三、污泥解体:
现象:
在沉淀后的上清液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微小絮体,出水透明度下降;
原因:污泥解体;曝气过度;负荷下降,活性污泥自身氧化过度;
对策:减少曝气;增大负荷量。
四、污泥膨胀:
现象:
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沉淀池中不能正常沉淀下来,SVI
异常增高,可达 400 以上。
原因:
1、因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
1
1、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运行 达到厌氧降解的目标 。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 程。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 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时间要长。 2、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 COD 浓度为 1000-5000mg/L,当 超过 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3、若混合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大于 200mg/L 时,则亦应稀释至 100mg/L 以下才能 进液。 4、负荷增加操作方式: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 0.2-0.5kgCOD/m3•d 开始,当生 物降解能力达到 80%以上时,再逐步加大。若最低负荷进料,厌氧过程仍不正常 COD 不能消化,则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 24h 或 2-3d,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标测 量 VFA 浓度,启动阶段 VFA 应保持在 3mmoL/L 以下。 5、当容积负荷走到 2.0kgCOD/m3d 后,每次进料负荷可增大,但最大不超过 20%, 只有当进料增大,而 VFA 浓度且维持不变,或仍维持在﹤3mmoL/L 水平时,进料 量才能不断增大进液间隔才能不断减少。 二、好氧污泥的接种培养与驯化 (一)、活性污泥的培养
间断换水:反应器停止曝气,静止沉淀 1-2h 后,排放澄清液(约占总体积 60%-70%),继而向反应池投加新鲜粪便水和生活污水及自来水,重新闷曝。停止 曝气、沉淀到重新曝气,时间间隔以不超过 2h 为宜,培养污泥过程是不断换水 和投加营养料的过程,直至污泥培养成熟。
连续换水:闷曝 2-5d 后,可连续进事故池污水,并投加适量营养源。 成熟的活性污泥应有良好混凝沉降性能,污泥中含有大量菌胶团和纤毛虫
第一章 厌氧污泥与好氧污泥的接种培养与驯化
一、厌氧颗粒污泥的接种培养与驯化 (一)、接种污泥
有颗粒污泥时,接种污泥数量大小 10-15%.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应用最多 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没有消 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 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污泥接种浓 度至少不低 10Kg•VSS/m3 反应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量不大于反应器容积 60%。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 (二)、接种污泥启动
方法一:(1)人工培养 据资料报道,粪便中的各种微生物、假单细胞菌类, 适于制药废水中生长。将过滤粪便水投入 A/O 生物反应池(可用泵抽入),用生 活污水或自来水稀释,控制池内培养液 BOD5200-400mg/L,进行连续曝气(闷曝), 水温 15-25℃,3-5d 后混合出现模糊的活性污泥绒体,镜下可见到一些菌胶团, 培养过程中要进行换水。
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 、 起 始 阶 段 —— 反 应 池 负 荷 从 0.5-1.0kgCOD/m3d 或 污 泥 负 荷 0.05-0.1kgCOD/kgVSS•d 开始。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 COD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 COD 负荷为 1000mg/L。进液浓度不符 合应进行稀释。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 度,应保持在 1000mg/L 以下。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 3~4 小时一次,每 次 5-10min,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 1 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 20~30min。 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 1 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 3~5min。 2、启动第二阶段——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 2-5kgCOD/m3d 时,这一阶段洗出 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始产生。一般讲,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要 40d 时间,此时 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 50%。 3、启动的第三阶段——从容积负荷 50%上升到 100%,采用逐步增加进料数量和 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 发挥性脂肪酸 VFA 不大于 500mg/L,当 VFA 超过 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 酸化状态,超过 1000mg/L 则表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 种驯化。一般来讲第二段到第三段也需 30-40d 时间。 (三)、启动的要点 原水 CODcr 超过过 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人工培养的污泥或不同性质污水厂接种污泥,必须加以驯化,使之具有处理 制药废水能力,驯化方法是进行水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量,待具有相当处理效果 后再继续增加,每次以增加设计负荷 10%-20%为宜,直至全负荷进水。驯化过程 中废水中微生物“优胜劣汰”能降解工业废水有机物的菌胶团得到发展。
3
第二章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
5
一、污泥腐化:
现象:
活性污泥呈灰黑色、污泥发生厌氧反应,污泥中出现硫细菌,出水水质恶化;
原因:
对策:
1)负荷量增高;
控制负荷量;
2)曝气不足;
增大曝气量;
3)工业废水的流入等;
切断或控制工业废水的流入。
二、污泥上浮:
现象:
污泥沉淀 3060 分钟后呈层状上浮,多发生在夏季;
原因:硝化作用导致在二沉池中被还原成 N2,引起污泥上浮; 对策:1)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 HRT;2)减少曝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