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九周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香料、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胡椒,运回欧洲。

材料说明A.新航路开辟后州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美洲和亚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C.掠夺非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D.亚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2.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3.甘蔗的种植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在中世纪蔗糖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

造成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与医疗设施的完善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贸易便捷C.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D.工业革命提高民众消费水平4.美国史学家克罗斯比在《哥伦布交流》序言中说,“历史学者在探寻新旧世界重新接触的真正意义之时,受到传统的局限。

生态学者或地理学者在粗略浏览了16世纪的原始资料之后会发现: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

但连经济史学者也会偶尔遗漏这一点”。

这表明作者A.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从生态视角解释欧洲向美洲的殖民C.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D.以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的航行5.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支持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B.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C.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技和武装D.郑和的船队缺乏强有力、持久的政府支持6.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周测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周测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1年春季学期高一历史第一周周测试卷一.选择题1.中国经济史专家全汉昇先生称:“隋炀帝因为要游幸江都而开凿的运河,完成不久以后…变为唐宋帝国的大动脉。

”其强调的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A.造就了唐宋帝国的空前繁荣B.为唐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加快了隋朝的统一进程2.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下列有关北魏“均田制”表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封建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起到了限制豪强兼并,增加政府收入的作用D.受田农民必须负担租庸调3.春秋战国之交,人们已发明了展性铸铁,如洛阳出土的空首铁鎛(锄田去草的农具)和长沙出土的小铁臿(掘土的农具)就是用展性铸铁铸造的,这种鎛和臿比青铜锐利、坚韧。

这可以佐证当时()A.铁制农具已被普遍使用B.粮食产量得到显著增长C.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耕作方式有了较大改进4.康熙时“江浙百姓咸赖湖广米粟”。

雍正时,湖广粮食供应区域更加扩大,不仅因年供应汀浙之食,“号丰年必仰给湖广”。

这说明当时()A.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B.江浙经济衰退趋向明显C.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D.湖广渐成全国经济中心5.战国时期的农民种谷“必杂五种”,在屋周围栽植桑树,在田间地头种“瓜瓠果藏”,养鸡、猪、狗等,注意“无失其时”,则“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

这反映出当时()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形成B.农村物质十分丰富C.农民具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意识D.农业经济的脆弱性6.图为汉代画像石拓片。

画面分三层,下层右端为耕耘图。

耕耘图中,右部为一农妇,梳醫,着长襦,左肩掮一锄,柄端系一罐(壺),锄端挂一篮状物,似在担浆送食;其前为庄稼地,长满禾苗,田间一农夫,头敞尖顶冠,裸露上身,正努力耕耘。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小农经济已经形成C.铁犁牛耕普遍使用D.农民生活富足祥和7.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诏郡县“度田”,即检核基田户口,对象涉及自耕农和豪强地主,遭到了豪强地主的强烈反抗,度田官员惧怕或偏袒豪强,自耕农也怨声载道。

2018-2019学年广西钦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

2018-2019学年广西钦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

钦州市2018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参考答案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22分,第27小题8分,第28题20分,共计50分。

26.(22分)(1)措施:选拔地位较低的官员;扩展尚书的职责;任用外戚、亲信;将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形成内朝、外朝制度。

(5分)(2)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君主专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6分)(3)原因:权相专权,威胁皇权;吸取元朝教训;朱元璋的个人性格;胡惟庸案成为导火索。

(4分)结果:皇帝集君权、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客观上造成宦官乱政。

(4分)(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约;控制决策。

(3分)27.(8分)(1)组织:兴中会、中国同盟会(2分)(2)条约:《辛丑条约》(1分)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3)态度:从反对转向同情和支持。

(1分)原因:民众逐渐觉悟;清政府威信扫地;民族危机加深。

(3分)28.(20分)(1)权利:立法权;财政权(或征税权);军事权。

(3分)体制:君主立宪制(1分)(2)特点: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6分)成因:带有军事侵略性的普鲁士统一了德国;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尚不充分;普鲁士具有专制主义传统。

(6分)(3)相同点:都实行君主立宪制,或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2分)不同点:英王统而不治,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握有实权)。

(2分)。

广西钦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广西钦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钦州市2016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解析版一、选择题1. 1933年3月,美国国会决定成立联邦储备银行,其主要职责是( )A.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 B.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C.加强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D.尽快恢复银行和金融秩序解析:美国国会决定成立联邦储备银行,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故C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紧急银行法》的内容,B项属于美国联邦银行的职责,D项是美国整顿银行业的主要目的。

答案: C2. 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

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故A、B、D三项推理错误。

答案: C3. 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是()A.余粮收集制B.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人民公社答案: B4. 有人说,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

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经济③只看到政策引起的直接表面变化④没有从发展、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B5. 1918年,苏维埃政权陷入层层包围,当时在经济上最紧迫的难题是()A.原油B.棉花C.煤D.粮食解析:在1918年的俄国,由于连年战争,俄国经济极度困难,其中最困难的问题是粮食问题。

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6. 1929年10月29日,美国一些开船出海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身无分文的贫民。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化学试题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化学试题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份考试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A .0.080 nmB .0.110 nmC .0.120 nmD .0.070 nm 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关于Y 、Z 、M 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负性:Y Z M >>B .离子半径:2M Z Y --->>C .2ZM 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 .元素Y 、Z 、M 的第一电离能:Z Y M >>3.W 、X 、Y 、Z 是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已知25℃时,W 、X 形成的10.1mol?L -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 1Z =,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Y 、Z 一定位于同一周期B .X 与Y 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原子不一定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 .Y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一定能相互反应D .W 与X 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一定强于W 与Y 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 4.有三种短周期的元素分别为X 、Y 和Z ,已知X 元素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1ns Y ,元素基态原子的K 层电子数是L 层电子数的一半,Z 元素基态原子K 层上的电子数是L 层上电子数的13,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A .2X YZB .22X YZC .23X YZD .24X YZ5.反应NH 4Cl+NaNO 2NaCl+N 2↑+2H 2O 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

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Cl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1817B.N2的结构式:N=NC.Na+的结构示意图:D.H2O的电子式:6.部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如图所示(虚线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虚线左侧是金属元素B.At处于第六周期ⅥA族C.Si、Ge可作半导体材料D.As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与X属于同一主族。

广西钦州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周测试题含答案

广西钦州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周测试题含答案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周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1.商朝,商王所居之处实际是国家政治中心。

从商汤灭夏到盘庚迁殷以前约二百余年,都城凡六迁。

包括殷墟在内的六处都邑(两处在山东,三处在河南,一处在河北),并不全是殷的辖区,如邢、嚣、奄等就处在诸方国的地方。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殷墟都城迁徙()A.形成了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B.受制于频繁的自然灾害C.保持商在方国联盟的主导地位D.导致了政局的动荡不安2.如图为汉代疆域图,南方和北方郡的面积差别很大。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密度比南方大B.南北方行政体制的差异C.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南方D.北方农耕经济发展历史比南方悠久3.清朝时期,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北地区直至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的发展依然较为迟滞,结构松散,规模有限,几乎没有族产,祠堂也很少见。

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理学思想影响区域变化B.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性C.宗法观念存在地域差别D.受南北战乱影响的程度不同4.长江三角洲曾是主要的粮产区,但自明中期以来因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而逐渐成为主要的粮食输入地。

据统计,明朝末年上海县的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0%、太仓州约占70%、嘉定县约占90%.这主要反映了()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D.农业发展推动了种植结构变化5.周朝封建鲁、卫时,命二国对待殷遗民要“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但封建晋国时,却命晋对待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这说明周初治理()A.皆采用旧制B.采用周制为主、旧制为辅C.重晋轻鲁卫D.强调因事而异、宽厚包容6.汉初赋税主要有田租、算赋、力役及工商杂税等。

汉文帝即位后多次除田租税之半,算赋也出每人每年120钱减至40钱,徭役减至每3服役一次。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九周测试题 含答案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九周测试题 含答案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九周测试题一、选择题1.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了绍兴和议,下列内容不属于“绍兴和议”的是()。

A.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B.金保持帝号,同时向南宋称臣C.南宋向金每年缴纳一笔财物“岁贡”D.南宋对金称臣2.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

”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雠耻最甚而莫报”结果,他可能经历了以下哪一事件?()A.汉初七国之乱B.中唐安史之乱C.北宋靖康之变D.清末庚子变乱3.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措施是“理财”,“理财”的基本原则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通过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可知其“民不加赋”指的是()。

A.不增加普通百姓的赋税负担B.不增加所有“民”的赋税负担C.不改变以前的各种赋税制度D.通过官办工商业解决政府财政4.有学者认为,庆历新政中范仲淹等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相推崇。

“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

这里的“家法”最有可能是指()。

A.朝廷对文官的防范B.朝廷对朋党的防范C.朝廷对割据势力的防范D.朝廷对宰相等重臣的防范5.《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重B.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加C.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D.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6.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但最后却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辽宋间“澶渊之盟”使()。

①双方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关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②贸易往来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③技术和文化交流加强,促进双方的进步④北宋人民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7.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二月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同(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荐见任(现任)同(通)判。

2018-2019学年广西钦州四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18-2019学年广西钦州四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18-2019学年广西钦州四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A. 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 诸侯同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互相厮杀C. 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于崩溃D.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3.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4.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情形,周朝开始确立()A. 禅让制B. 王位世袭制C. 分封制D. 嫡长子继承制5.每年清明或重阳节,人们不管身处何方,都千方百计赶回家乡,扫墓祭拜祖先。

这一现象主要体现了()A. 宗法制B. 王位世袭制C. 分封建制D. 科举制6.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 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B.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C.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7.秦朝中央官制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是()A. 太尉B. 参知政事C. 丞相D. 御史大夫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 统一度量衡B. 开创皇帝制度C.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9.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周测试题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周测试题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周测试题一、选择题1. 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当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A.富商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B.在长安出现了许多会馆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致的粉彩瓷器D.长安城里有许多"夜市"2. 下列有关隋唐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灯火不绝",一些繁华的大城市出现了夜市B."海上霸王",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C."千峰翠色",越窑青瓷中出现了极品秘色瓷D."水激轮转",独创创制了新的浇灌工具翻车3.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 )A.鼓、钲成为经商的工具B.商业活动有时空限制C.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控D.商业交往的形式多样4. 城市是一个社会旺盛的标记,历代王朝都加强对城市的规划管理,其中唐都长安的集市是(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B.整齐划一的坊市制C.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街市D.民间自由集市的兴盛5. 唐朝政府规定:对坊市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者,先处分,再拆毁。

此外,唐律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结伙行骗等行为,规定最低要杖八十。

材料表明唐朝( )A.完善坊市制度B.规范市场秩序C.实行抑商政策D.推行严刑峻法6. 如图为"唐朝后期形势图",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A.黄河流域仍是王朝统治中心B.中心与地方的冲突已经解决C.地方势力类型多样D.地方割据势力较大7.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 ,某同学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2021-2022学年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广西钦州四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

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C. 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D.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2. 将表中所缺内容补充完整()B. ①“仁政”;②庄子;③“相生相胜”④“礼法并用”C. ①“仁”;②庄子;③“兼爱”“非攻”;④“礼法并用”D. ①“仁政”②老子;③“相生相胜”;④“依法治国”3. 战国七雄分别是()A. 齐、楚、秦、晋、赵、魏、韩B. 齐、楚、秦、晋、越、魏、韩C. 齐、楚、秦、燕、越、魏、韩D. 齐、楚、秦、燕、赵、魏、韩4. 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 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B. 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C. 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D. 拓展了疆域,使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5. 下列官职,其职责为“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的是()A. 太尉B. 丞相C. 御史大夫D. 参知政事6.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7. 监察制度始终贯穿中国古代的政治建设。

西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D.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8. 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

2020-2021学年广西钦州四中高一(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

2020-2021学年广西钦州四中高一(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

2020-2021学年广西钦州四中高一(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1. 最近,有一网民提出构建皖北交通大网络的设想,以加快安徽崛起步伐。

该设想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故里连接起来。

下列言论不属于这四人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 下列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

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

”B.“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

”C.“法令者治恶之具也,而非至治之风也。

”D.“古者明王茂其德教,而缓其刑罚也。

”3. 据《史记》记载:“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这是称誉()A.春秋战国时期纺织业的发达B.齐都临淄的繁华C.战国时期商业和交通的发展D.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4. 战国时期,楚、秦在容量单位方面均实行斛、斗、升制,除楚国外,其余各国一升均约200升。

在重量单位上,越、楚、秦等国形成了两、斤、石等单位,其一斤都在250克左右。

据此可知,当时()A.各国经济交流频繁B.计量体制业已成熟C.度量衡单位标准化D.国内市场秩序混乱5. 据《左传》记载,春秋贵族相互赠礼“大抵为车马锦璧钟鼎宝玩”,“绝无以黄金货币相投报者:有之,皆自战国始”。

战国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社会风气渐趋奢靡B.分封制遭到破坏C.手工业发展受阻碍D.商品经济的发展6.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的重要思想主张。

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是()A.推进了各国变法改革 B.助长了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C.有利于恢复社会的礼乐秩序D.推崇“立贤而不立长”7. 孟子提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历史第八周测试题含答案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历史第八周测试题含答案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八周测试题一、选择题1.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 )①颁布“推恩令”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北击匈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 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 , 无韵之《离骚》”。

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 , 正确的是 ( )A.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B.由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C.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3. 秦代严格以律例断案 , 汉代以《春秋》为断案的主要依据 , 俗称“春秋决狱”。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汉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认为 : “始皇的焚书 , 武帝的尊儒 , 动机和说法都一样 : 天下大乱 , 皆因思想自由 , 言论不一。

”由此可见 , 作者认为他们的“动机”是()A.树立皇帝的权威B.发展思想文化C.统一思想 , 巩固统治D.消灭异端学说5. 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A.夏朝B.西周C.秦朝D.汉朝6. 汉代实行编户齐民 ( 平民 ) 制度 , 户籍标明姓名、年龄、籍贯、爵级、身高、家口、财产等项目。

州郡每年都要向中央申报管区内的户口数和垦田数。

其中入户人数最多的是自耕农民。

这一制度A.不利于汉代的社会稳定B.具有征收赋役的重要功能C.有助于政府征收商业税D.有助于政府征收商业税7. 公元前 112 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 , 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 ,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8. 三国时期的学者孟康解释说 : “中朝 , 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九周测试题一、选择题1. 1141 年,南宋与金订立了绍兴和议,下列内容不属于“绍兴和议”的是( )。

A. 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B. 金保持帝号 , 同时向南宋称臣C. 南宋向金每年缴纳一笔财物“岁贡”D. 南宋对金称臣2. 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

”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雠耻最甚而莫报”结果,他可能经历了以下哪一事件?( )A. 汉初七国之乱B. 中唐安史之乱C. 北宋靖康之变D. 清末庚子变乱3. 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措施是“理财” , “理财”的基本原则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通过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 可知其“民不加赋”指的是 ( ) 。

A. 不增加普通百姓的赋税负担B. 不增加所有“民”的赋税负担C. 不改变以前的各种赋税制度D. 通过官办工商业解决政府财政4. 有学者认为 , 庆历新政中范仲淹等人同心协力 , 和衷共济 , 有时还相推崇。

“所以 , 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 , 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

这里的“家法”最有可能是指 ( ) 。

A. 朝廷对文官的防范B. 朝廷对朋党的防范C. 朝廷对割据势力的防范D. 朝廷对宰相等重臣的防范5. 《宋史》记载 : “仁宗之世 , 契丹增币 , 夏国增赐 , 养兵西陲 , 费累百万。

”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

A. 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重B. 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加C. 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D. 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6. 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但最后却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辽宋间“澶渊之盟”使( )。

①双方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关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②贸易往来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③技术和文化交流加强,促进双方的进步④北宋人民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D. ①②③④7. 北宋仁宗天圣九年 (1031 年 ) 二月规定 : “大两省官出知外郡 , 不得奏辟 ( 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 ) 同 ( 通 ) 判职官 , 其诸处知州 , 亦不得保荐见任 ( 现任 ) 同 ( 通 ) 判。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 ) 。

A. 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B. 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C. 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D. 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8.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 , 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

”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 ) 。

A. 在边疆设立节度使B. 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C. 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 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9. “今世用人 , 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 , 文士也 ; 近侍之臣 , 文士也 ; 钱谷之司 , 文士也 ; 边防大帅 , 文士也 ; 天下转运使 , 文士也 ; 知州 , 文士也。

”文中的“今世”当指 ( ) 。

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10. ( 宋代的路(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明清的省)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

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

转运司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司都有财权。

这表明( )。

A. 行政机构分散、权责交叉有利于中央集权B.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C. 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 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11. 南宋初期的一首诗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 )A. 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B. 西湖景色的秀丽迷人C. 统治者的腐败和苟且偷安D. 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12. “荆公 ( 王安石 ) 欲举财权悉集于国家,然后由国家酌盈剂虚,以均诸全国之民,使各有所藉以从事于生产……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

”材料认为王安石变法 ( )A.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 增加了国民财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 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D. 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13. 面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变法主张。

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的宗旨是 ( )A. 整顿官僚机构B. 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C. 裁并州县,减轻徭役D. 重新丈量土地,增加税源14. 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北部边境却边患严重,统治频现危机,其主要原因是 ( )A. 宋初政策调整的弊端B.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C. 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D. 经济重心向南移动15. A 项不是主要目的;根据材料“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可知,宋朝宰相行政权与财权分离,皇权得到了加强,故B项正确;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是改革的内容而非目的,故C项错误;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意在强化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A. 知县B. 枢密副使C. 知州D. 工部侍郎16. 唐朝以来设立三司使一职,让其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地位仅次于宰相,称计相。

宋朝建立后采取改革措施,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

宋朝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三司使的行政地位B. 通过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C. 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力D. 削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17.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 )A. 派文臣做知州B. 设“三衙”收精兵C. 设三司使管财政D.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18. 秦汉时期宰相一职由一人担当 , 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到了北宋 , 相当于宰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 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 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C.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重D. 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19. 为了安抚后周留下的大批官员 , 北宋在保留了唐代以来三省、六部及各寺、监的官称的同时 , 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的政策 , 另派官员担任实际职务 , 称为“差遣”。

“差遣”的实质是()A. 笼络民心B. 加强中央集权C. 强化皇权D. 稳定统治秩序20. 南宋疆域比北宋疆域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A. 宋金和议B. 宋辽和议C. 宋夏和议D. 金灭辽二、材料解析题21.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对以上大事年表解读有三种看法: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C.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1) 其中解读正确的是哪一种看法?(2) 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艾森斯塔德认为:官僚帝国的统治者总是具有“普遍化权力”的倾向,致力于扩张性的政治目标。

其第一个一般性政治目标首先是“建立和维持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以及统治者的最高主权”;统治者的第二个一般性目标则是发展“有关资源动员的特殊取向”“保证其能够从社会不同群体那里得到不断的、独立的资源补充”“力图把社会的权力与控制的中心独揽于一己之手”“努力控制这些资源而使之专为一己所用”。

摘编自吴铮强《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结构之演变》运用所学知识,试以北宋史实为例论证官僚帝国的统治者总是致力于扩张性的政治目标这一观点。

(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证逻辑清晰)23.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 元)脱脱等《宋史》材料二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

掌总理郡政……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

通判……建隆四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职掌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实行。

( 元)脱脱等《宋史官职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是怎样分割相权的。

(2) 根据材料二,说明宋代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辖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A4、B5、A6、D7、C8、B9、C10、A 11、C12、A13、A14、A15、B16、B17、A18、D19、C 20、A二、材料解析题21、(1)C.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2)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有战有和,如宋辽订立澶渊之盟,故A解读错误;这一时期,辽、西夏与北宋并立,金与南宋对峙,呈现出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的特点,故B解读错误。

22、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对其加以监督;财政上,在地方设转运使管理财政,地方大部分赋税由中央掌控。

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强化君主专制: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这样就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3、 (1) 以增加“宰相”人数的方法削弱相权。

(2) 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但受通判监督、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联署才有效;宋代通过分割地方权力而强化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