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春到沂河》教案
春到沂河音乐教案
春到沂河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春到沂河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沂河文化元素。
2. 能够演唱《春到沂河》这首传统民歌。
3. 学习和运用简单的乐器伴奏。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乐器:古筝、二胡、笛子等。
3. 课件或图片展示沂河的相关内容。
4. 歌曲《春到沂河》的歌谱和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沂河的美景,向学生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与沂河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沂河音乐的兴趣。
主体:1. 听歌学唱:播放《春到沂河》的音乐,让学生先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教授歌词:将歌词分段逐句教给学生,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词语。
通过反复朗读和模仿,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发音和语调。
3. 合唱练习:分为小组或全班,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合唱《春到沂河》。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加入适当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4. 乐器伴奏: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筝、二胡、笛子等,并演示如何运用这些乐器进行歌曲的伴奏。
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尝试演奏乐器,增加音乐的层次感。
巩固:1. 分组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伴奏,再加上合唱,进行歌曲的小组表演。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自己的才艺。
2. 评价和反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同时,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拓展:1. 学唱其他沂河音乐:介绍其他与沂河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沂蒙山小调》等,鼓励学生自主学唱,并进行比较和欣赏。
2. 制作沂河音乐手工:引导学生用纸、画笔等材料制作与沂河音乐相关的手工作品,如沂河的画卷、乐器模型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沂河的背景和音乐,激发学生对沂河音乐的兴趣。
通过听歌学唱、合唱练习和乐器伴奏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春到沂河》这首歌曲。
通过小组表演和评价反馈,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春到沂河说课稿
春到沂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春到沂河》。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春到沂河》是一首柳琴曲,由王惠然创作于 1975 年。
乐曲通过描绘沂河两岸的美丽春景,展现了人们在春天里欢快劳动的情景,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活泼,具有浓郁的山东民间音乐风格。
这首乐曲采用了我国民间音乐中常见的“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使旋律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同时,乐曲还运用了多种演奏技巧,如滑音、打音、泛音等,生动地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欣赏能力,他们能够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并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但是,对于柳琴这种乐器以及山东民间音乐风格的了解可能相对较少,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春到沂河》,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模仿、分析等方式,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柳琴的构造和演奏方法,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能够听辨出乐曲中运用的演奏技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让学生听辨出乐曲中运用的演奏技巧,如滑音、打音、泛音等。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春天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美。
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柳琴的实物、演奏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柳琴的构造和演奏方法。
3、引导启发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春到沂河-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春到沂河-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春到沂河》的歌曲内容和背景;
2.能够正确吟唱《春到沂河》这首歌曲;
3.能够从歌曲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及沂河的美丽。
4.能够在了解沂河的基础上,开展与文化景观地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引导学生们对沂河进行初步了解,让学生们通过听、看、思考等方式,感受沂河的美丽以及它与历史文化的联系。
(二)歌曲欣赏
1.听音乐,并做简单的打节拍动作,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让学生们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歌唱者等相关信息;
3.播放音乐,让学生们跟随着歌曲旋律,跟读歌词。
(三)歌曲学唱
1.分段练唱歌曲;
2.整体练唱歌曲。
(四)情感体验
1.通过了解沂河的相关信息,开展与文化景观、地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沂河的背景;
2.让学生模拟“自然音乐会”形式,让学生们自由发挥,通过乐器、嗓音等各种
方式演奏出属于自己的“沂河之声”。
(五)课堂小结
通过教学,让学生们了解《春到沂河》的歌曲内容和背景,并通过练唱和模拟“自然音乐会”等方式体验沂河的美丽和自然之音。
三、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发言、表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此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后记
教学《春到沂河》这首歌曲,不仅是一次音乐教学,更是深层次的人文教育。
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沂河的相关知识、模拟“自然音乐会”等方式,让学生们从多个角度了解沂河的美丽,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能力提供了机会,是一堂富有意义的音乐课程。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春到沂河》教案人音版(完整版)
春到沂河反思:《沂蒙山小调》的引入,能有效地为学生欣赏《春到沂河》做铺垫。
学生在动作的配合下能很好地理解音乐的内容。
反思: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唱,教师在要求学生聆听教师的语言、语调、音量的基础上,能有效地控制学生演唱歌曲的效果,学生能模仿老师的音量、语言,使歌曲更加生动,唱得更传情。
反思:通过音乐的学习,能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的春天。
通过唱歌曲,使学生对春天的声响更有兴趣。
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当你现在有机会学习各种经验时,一定要倍加珍惜。
靠混日子是混不了一辈子的,许多过程都是不能省略的,至少学会这些经验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的最优的选择,大部分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隶,当你觉得生活轻而易举,成就感爆棚时,很有可能你只是选择了基础难度,而在你的圈子外,还有很多很多比你厉害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人,从一开始就是最高难度且现在比你财富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你所谓的成功,也许只是他们眼中短暂歇脚的驿站。
不要做温水里的青蛙,只有走出自己的心灵舒适区,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
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
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
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
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
五年级下册音乐课聆听《春到沂河》教案
五年级下册聆听《春到沂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春到沂河》为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的欣赏曲。
柳琴曲,王惠然作于1975年。
乐曲通过具有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描绘了沂河两岸的优美风光,歌颂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引子(散板)和第一部分(快板)取材于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描绘了沂河两岸的明媚春光。
第二部分(慢板)旋律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的音调为基础,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推、挽、吟、揉的技巧润饰,与前后两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富有韵味。
第三部分(快板)是一个变化再现段落,快速强烈。
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强烈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1、能用多种实践方式参与探究柳琴的音色、表现特点等,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同时有效提高对不同乐器的鉴赏能力,并促进学生喜爱中国的民族乐器和民族乐曲。
2、能听辨出《春到沂河》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和速度等特点。
3、熟悉并记忆音乐主题一,能用体态动作、舞动纱巾等感受与表现音乐主题二,了解柳琴在乐队中的作用,是乐队中担当主旋律的高音乐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授课对象为五年级学生。
小学生从低年级至高年级,音乐能力每年都在惊人的发展变化之中,基本掌握了基本的音乐常识,音乐学习能力已有稳步提高。
而且,本班的学生在年级里属于成绩较好的班级,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较好,并有较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在日常的学习中,也经常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课堂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会音乐深刻的内涵.给学生搭设展示自我创造的舞台,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采用体验式,探究式,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等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效性,让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用多种方式熟悉、体验、表现不同音乐主题,在主体参与中加深对作品音乐的感受。
五年级下册聆听《春到沂河》教案
五年级下册聆听《春到沂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民族管弦乐的独特魅力,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春到沂河》的背景及音乐特点,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感受《春到沂河》的音乐风格,理解乐曲表达的美好情感。
2. 分析乐曲的结构,培养学生对民族管弦乐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乐曲中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色特点。
2.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知识分析乐曲,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音响设备。
2. 民族管弦乐相关资料。
3. 音乐鉴赏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春到沂河》,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简介乐曲:介绍《春到沂河》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3. 分析乐曲:分析乐曲的结构,讲解民族管弦乐的演奏形式及特点。
4. 欣赏乐曲: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深入欣赏乐曲。
5.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谈谈对乐曲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 拓展学习:介绍类似风格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曲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聆听其他民族管弦乐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春到沂河》在民间音乐传承中的意义。
2. 邀请民族音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管弦乐的历史和发展。
七、课堂小结: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聆听《春到沂河》,尝试分析乐曲中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特点。
2. 家长协助孩子查找其他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孩子在欣赏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春到沂河》音乐教案:让孩子体验春天的美好
《春到沂河》音乐教案:让孩子体验春天的美好让孩子体验春天的美好引言:春天,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
每到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春风拂面,花朵盛开,鸟语花香,让人倍感陶醉。
而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可以通过音乐让孩子更深刻地体验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美和艺术的热爱。
故而,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篇音乐教案——《春到沂河》音乐教案:让孩子体验春天的美好。
一、教案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届时也是春天的来临。
在这个季节,我们可以利用诸如《春到沂河》这样的优秀音乐,引导孩子切实感受春天的美好,发现生命的奇妙。
同时,又可以通过音乐表现春天的特点,增加孩子的音乐素养。
二、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让孩子了解《春到沂河》这首音乐的背景和内涵;-培养孩子欣赏音乐的能力,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领略音乐的魅力;-训练孩子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春天,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2.教学内容:-了解《春到沂河》的背景和内涵;-学习音乐表现手法及乐器演奏;-创造音乐情境、发挥音乐表现能力;-感受春天的美好,提高对美和艺术的认识。
3.教学流程:第一节:导入环节利用春风、花朵、青翠的图画、音乐等递进式展示春天的到来,引导孩子出现对于春天的美好想象和感受。
这一节的目的是让孩子自主建立起对春天的感知和认识。
第二节:教学材料介绍介绍《春到沂河》这首音乐,让孩子了解它的背景和内涵,增加孩子发现音乐的乐趣和学习兴趣。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向孩子介绍乐曲由来,让孩子对古文化有些加深理解。
也可丰富孩子经典文学知识和对历史的认知。
第三节:音乐鉴赏利用录音,放映《春到沂河》音乐让孩子鉴赏,用心去感受中原古文化的厚重与韵味、尤其是鉴赏配乐,让孩子得到丰富的音乐情感刺激。
教师要引导孩子听懂音乐的基本元素,并引导孩子分析音乐形式和情感特征。
第四节:音乐表现与创作让孩子根据《春到沂河》的歌词与音乐进行联想、表现、创作,利用诸如舞蹈、歌唱等形式创造出和春天相关的形象、情境,表现生命的生动、丰富的层次和多样性(如百花争艳、莺歌燕舞等)。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1 春到沂河 人音版(五线谱)
春到沂河教案教材分析】《春到沂河》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柳琴家,琵琶家王惠然创作的一首优秀的民族独奏作品,乐曲为2/4拍。
羽调式。
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风韵,娴熟细腻的艺术处理,深深体会大自然流水潺潺和万物生辉的美景,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民族乐器---柳琴,感受其音色,以及在《春到沂河》中所塑造的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未来生活的热烈向往。
2.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提高学生欣赏民族器乐曲的能力。
拓展音乐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增强感受音乐,听辨音乐以及鉴赏音乐的能力。
3. 情感目标:聆听柳琴独奏曲。
感受乐曲浓郁的山东风味旋律,想象乐曲描绘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
【教学重点】以柳琴独奏《春到沂河》的赏析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体验音乐的感染力及表现力,想象动人的景象,【教学难点】对比欣赏柳琴与二胡演奏,感受弹拨乐器和弓弦乐器在演奏风格和音色的上的差异。
【教学模式】参与体验式【教学基本环节】组织教学听辨欣赏知识传授;拓展视野创作表现;综述小结【教学方法】演示法,欣赏对比,参与【教具准备】电脑,VCD,课件,实物柳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二)听辨赏析第一部分:民族器乐曲欣赏1. 你都认识哪些民族乐器。
2. 欣赏民族器乐演奏的《春节序曲》3. 引导学生用自己表现音乐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音乐。
此部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表现力,提高听辨能力,感受能力,创造能力。
第二部分:介绍柳琴1.介绍柳琴的历史2.介绍柳琴的构造3. 简介著名柳琴演奏家王惠然以及生平。
第三部分:新授一。
欣赏柳琴曲《春到沂河》引子(分段欣赏)1.欣赏乐曲后,你有什么感受?2.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为乐曲的引子部分画旋律线。
3. 简介什么是引子?4. 介绍什么是散板?二.欣赏乐曲的第一乐段1.劳动人民都做了些什么?2.这段出现几种主奏乐器?3.哼唱乐曲主旋。
聆听 春到沂河-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聆听春到沂河-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中第五单元“民歌赏析”中的第一节课“春到沂河”。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通过演唱和欣赏民歌《春到沂河》,了解山东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感受春天的气息,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知识目标:学习民歌《春到沂河》的歌曲内容,了解歌曲的地域来源、时代背景、形式特点等。
•能力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民歌的深刻内涵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和兴趣。
2. 教学内容的具体分析和步骤(1)引入学习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可以先让学生看一张沂蒙山的图片,鼓励大家发表自己对山的感受和心得。
(2)学习歌曲(1)让学生先听一遍《春到沂河》,初步感知歌曲的内容和旋律。
(2)询问学生对歌曲的感受,然后再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基本情况。
(3)分段讲解歌曲的歌词及表达情感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地道地演唱。
(3)欣赏分析(1)再次播放《春到沂河》,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来感受山东的春天。
(2)分析歌曲节奏、曲调、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3)请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自己动手演唱或表演。
(4)评价总结鼓励学生分享对歌曲的认识、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对民歌的特点和魅力进行评价。
(5)拓展练习为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让学生搜集其他民歌作品,并进行演唱或相互分享。
三、教学方法1. 问答式教学法引领学生思考,通过不断提问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回答,更好地理解《春到沂河》这首民歌的背景和情感。
2. 听、说、读、写、唱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知、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语感和表现能力。
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换思想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反思与建议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更喜欢欣赏歌曲的过程,他们会不断地表达自己对歌曲情感的认识和感受。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柳琴独奏《春到沂河》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柳琴独奏《春到沂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春到沂河》是一首具有山东民歌风格的柳琴独奏曲,选自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
这首乐曲以明快的旋律、富有特色的节奏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春天沂河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乐曲的结构短小精悍,旋律简单易懂,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柳琴的音乐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乐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柳琴作为一种较陌生的乐器,学生可能对其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柳琴的特点,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柳琴的音乐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春到沂河》这首柳琴独奏曲,并能熟练演奏。
3.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柳琴的基本演奏技巧。
2.学会乐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3.理解乐曲的结构和风格特点。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奏柳琴,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乐曲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讲解法:教师讲解柳琴的基本知识和乐曲的相关文化背景。
3.练习法: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乐曲,培养演奏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乐曲介绍、柳琴图片、演奏技巧等。
2.柳琴乐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柳琴乐器。
3.音响设备:播放乐曲和伴奏音乐。
4.乐谱:《春到沂河》柳琴独奏曲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春到沂河》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然后简要介绍柳琴的特点和这首乐曲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柳琴乐器,讲解柳琴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同时,为学生示范演奏《春到沂河》,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乐曲,重点掌握节奏和音高。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熟练演奏。
五年级下册音乐《春到沂河》
能较熟练的演唱歌曲的合唱部分。感受乐曲的音乐特点,并能分辨柳琴的音色。
教学难点
分析乐曲的情感特点,简单掌握柳琴的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二度设计
一、激趣导入:
歌曲导入,教师演唱歌曲,请学生猜歌名。(演唱山东民歌《沂蒙上小调》)
同学们对我们的民歌了解的很多,这首《沂蒙山小调》向我们传达着当地人们对于自己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山东民歌,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听到这首歌曲之后,感触很深,将歌曲编入了自己的作品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沂蒙山小调》的器乐作品《春到沂河》。
二、合作探究:
1.初听乐曲
并设问:“乐曲中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总结:歌曲以“春天”为主题,整个音乐感觉十分流畅,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春天”“沂河”的不同感觉,给人一种清新、愉快的感觉。
2.复听乐曲
教师进行提问:“乐曲你能划分成几个部分?你是怎样划分的?”
教师总结:乐曲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子部分,具有《沂蒙山小调》的主题色彩,第二部分乐曲情绪逐渐转为舒缓的慢板,与前后形成对比;第三部分,旋律转为稍快的快板,旋律起伏较大。
3.介绍作品及作者
教师请学生将课前搜集的关于作者及作品的资料,与大家进行分享。
教师总结:王惠然,中国著名民族音乐家,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首届中国艺术节金杯奖、会演指挥奖获得者,多次出任中国和国际级比赛评委,是一位集作曲、指挥、演奏、教育及乐器改造于一身,成就显赫的著名民族音乐家。
柳琴曲,王惠然作于1975年。乐曲通过具有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描绘了沂河两岸的优美风光,歌颂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达标检测:
1.演奏练习并展示
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奏柳琴时的姿势,之后请学生进行模仿演奏练习。
新版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春到沂河》教案(新审定)
《春到沂河》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教学内容是一首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蕴含希望的季节。
这首柳琴独奏曲正是描绘位于山东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表现了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
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
民歌音调分别在引子和第一部分中作节奏拉开和紧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的大好春色,以及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的旋律由中板转慢板,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为基调,加以演变发展。
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用推、挽、吟、揉的技巧润饰曲调,使音乐更富韵味,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这一优美如歌的段落同其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热烈、快速,以活跃、强烈的音响,表现了欢腾的场景。
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的威力,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热烈的气氛。
2、本课学习认知了高音弹拨乐器——柳琴,它外形如琵琶,略小。
是山东、江苏、安徽一带流行很广的民间乐器,也是柳琴戏及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
柳琴的音色清脆、明快,音域广,音量大,效果热烈、粗犷,在乐队中担任主旋律声部,有很佳的效果。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欣赏课,根据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教学设计从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生理及心理认知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学生的音乐需求,采用了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赏析之中。
(三)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欣赏内容丰富,需要视听结合完成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和学唱《沂蒙山小调》,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从而加深对《春到沂河》的理解与感受。
(二)通过欣赏《春到沂河》并认识民族乐器柳琴,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1课《春到沂河》教学设计
《春到沂河》教案【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第10册第1课《春景》【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教学理念】体验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绪,感受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材分析】《春到沂河》这首曲子是柳琴代表曲,是王惠然作于1975年。
乐曲通过具有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描绘了沂河两岸的优美风光,歌颂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聆听《春到沂河》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2.过程与方法:通过乐器实物观察使学生直观的了解乐器,了解乐器音色3.知识与技能:了解柳琴和琵琶的音色,对中国民族乐器产生喜爱之情【教学重点】聆听曲子各段的情绪【教学难点】区分柳琴与琵琶的区别【教学策略】实物触摸、聆听感受【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柳琴、琵琶、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出示琵琶柳琴,初步了解乐器名称2、分小组观察琵琶与柳琴分别在形状、音高、大小、弦数上有什么异同点【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两样乐器的声音和外观二、新歌教学(一)听听两件乐器的声音1、欣赏琵琶演奏《春到沂河》引子部分2、欣赏柳琴演奏《春到沂河》引子部分3、拓展教授两件乐器的弹法区别【设计意图】利用曲子的引子部分展示音色,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乐曲氛围中(二)讲述柳琴历史(三)柳琴代表作:春到沂河1、复听引子,感受沂河化冻流水潺潺的景象2、初听快板,教唱主旋律3、对比快板加花片段,全班分组进行游戏4、感受两段快板表达的意境,分辨哪段更激烈5、聆听慢板,感受农闲休息时人们放松的心情和对大丰收的向往6、带动作完整欣赏全曲【设计意图】循序渐进的分段感受乐曲情绪,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三、延伸拓展部分1、为什么《春到沂河》能够成为柳琴的代表作2、简介曲作者王惠然老师【设计意图】增加学生对柳琴综合知识的了解四、小结部分柳琴琵琶都是中国民族乐器,除了它们中国还有非常多的乐器,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非常自豪,所以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会喜欢上中国民族乐器,喜欢中国民族文化。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1课《春到沂河》教学设计
春到沂河(人音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五年级下册)【摘要】这节音乐课上课地点是微机室,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深的融合,师生互动,人机互动是最大的亮点。
【教材分析】《春到沂河》柳琴曲,王惠然作于1975年。
乐曲通过具有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描绘了沂河两岸的优美风光,歌颂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王惠然(1936-)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
首届中国艺术节金杯奖、会演指挥奖获得者,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琵琶研究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从小酷爱民族民间音乐,十三岁起自学琵琶、月琴等,立志从事民族器乐的演奏和创作。
参与发明三弦柳琴、四弦高音柳琴。
柳琴,弹弦乐器。
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
中国传统乐器。
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阮相似。
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
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1、教材地位及作用(1)《春到沂河》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乐曲,要求全曲欣赏。
(2)柳琴和琵琶两种乐器形状相似,大小不同,在欣赏中感受乐曲意境,为以后学习其他民乐打基础。
2、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春到沂河》,让学生感受春的气息和向上的精神;(2)在欣赏的过程中,认识柳琴,并通过与琵琶的对比,感受其音色的不同和演奏手法上的各异。
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欣赏《春到沂河》,认识柳琴,并通过网络搜索,找出与琵琶的不同之处;(2)难点区分两种乐器的音色;【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的活动能力增强。
对音乐的欣赏和整体感受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俗人情,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利用网络搜索已经不是难事,特别是五年级的孩子,他们更愿意亲自动手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建立自信,提高探究意识。
春到沂河-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春到沂河-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春到沂河》是一首传统的山东民歌。
本曲为五年级音乐下册人音版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本曲歌词清新明快,富有生活气息,旋律优美,是一首适合儿童演唱的民歌。
通过学习本曲,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山东地方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山东地方民俗文化;•掌握本曲的歌词和旋律;•掌握简单的音乐表达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学习本曲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3.学习策略与方法:•合作学习;•聆听学习。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歌曲名称:《春到沂河》。
2.教学内容:–歌曲的基本信息:歌词、曲调等;–山东地方民俗文化。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导入歌曲的学习:–春天是什么季节?–春天有哪些特征?–在春天你喜欢做什么?2.引入本课程内容,告诉学生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歌曲的名称。
步骤二:学习歌曲(30分钟)1.听歌:播放歌曲音频,让学生聆听。
2.学唱:老师带领学生反复唱歌,教学生歌曲歌词和旋律。
步骤三:学习地方民俗文化(20分钟)1.展示一些沂河沿岸的景色图片,介绍山东地方民俗文化。
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沂河沿岸和山东地方民俗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步骤四:合作演唱(20分钟)1.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演唱一段《春到沂河》。
2.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欣赏演唱。
步骤五: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展示一些春天的美好图片,引导学生发表感想;–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山东地方民俗文化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或做一些相关的小任务。
四、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听唱、演唱、表述等方式进行评价。
2.部分评价标准如下:–学生是否了解山东地方民俗文化;–学生是否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学生是否有音乐表达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聆听《春到沂河》教案
五年级下册聆听《春到沂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到沂河》这首歌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 通过聆听、学唱、分析等环节,使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会演唱《春到沂河》歌曲。
2. 理解歌曲的主题及情感。
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及节奏的把握。
2. 深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春到沂河》歌曲及相关介绍。
2. 乐谱:《春到沂河》歌曲乐谱。
3. 教学设备:音响、话筒、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春到沂河》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歌曲介绍: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沂河的历史及春天的美景。
3. 歌词解析:分析歌曲的歌词,使学生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主题及情感。
4. 学唱歌曲: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音高及节奏,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演唱技巧。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想象歌曲中的春天美景,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及情感,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春到沂河》歌曲,感受春天的美好。
2. 练习演唱《春到沂河》,加强音高及节奏的掌握。
3. 思考:歌曲中的春天美景对自己的启示,写下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延伸: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春到沂河》歌曲,可以组织一次课外实践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去沂河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沂河的美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回来后,让学生把他们的感受和体验融入到歌曲演唱中,使演唱更加生动感人。
七、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主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终结性评价则通过学生在课堂演唱、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外实践活动的表现来进行。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春到沂河》》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春到沂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在聆听中乐曲中感受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和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体会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过程与方法:在视、听、唱、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从音色、形状、演奏方式等方面分析、比较,区分琵琶与柳琴。
3.知识与技能:认识柳琴,并记住它的音色,能哼唱出乐曲第一部分主题,并能简单描绘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听辨、演唱与声势活动中感受乐曲表现的意境与情感,感受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柳琴,能简单描绘乐曲表现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一>听赏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1.放伴奏音乐,师范唱全曲设问:听一听,它具有我国哪个地方民歌的特点?2.生全曲聆听后回答。
3.师引导学生哼唱歌曲旋律。
<二> 分段听赏《春到沂河》(一)聆听引子部分(媒体播放)1.初听。
设问:这段旋律来源于哪首歌曲的曲调?生听后回答。
2.再听。
设问: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旋律上有何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景色?(可让学生大胆想像,自信表达)师阐述引子表现的情景:节奏一开一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潺潺流水、万物复劳的美景。
(媒体出示沂河美景图)4.复听。
设问:你能听辨出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5.媒体出示琵琶与柳琴对比图,引导学生认识两种乐器的形状、演奏姿势的不同。
6.聆听一小乐段琵琶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学生感受与柳琴音色的区别。
(二)聆听第一部分(媒体播放)1.初听。
设问:这一部分的旋律与引子在节奏上、速度上有何不同?学生回答。
2.复听。
设问:这段旋律又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自由表达)师叙述旋律表达的意境:欢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人们欢快热烈的劳动场景。
(媒体出示劳动场景图)3.媒体出示第一部分主题旋律师用琴引导学生用“啦”轻声哼唱主题旋律,提示学生注意声音轻巧、表现热闹的场面。
五年级下册聆听《春到沂河》教案
五年级下册聆听《春到沂河》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春到沂河》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1.2 学会《春到沂河》的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1.3 感受歌曲中的春天气息,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会《春到沂河》的歌词,掌握歌曲的旋律。
2.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准备《春到沂河》的乐谱和歌词。
3.2 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
3.3 准备教学课件或图片,展示春天的景象。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向学生介绍《春到沂河》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4.2 新课教学:教唱《春到沂河》的歌词,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3 练习: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4 欣赏:播放《春到沂河》的录音,学生欣赏并感受歌曲的春天气息。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到沂河》的歌词和旋律。
5.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5.3 推荐其他春天的歌曲,鼓励学生课后学习和欣赏。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听歌识曲:教师播放《春到沂河》片段,学生尝试哼唱旋律。
6.2 歌词接龙:学生分组进行歌词接龙游戏,增加对歌词的熟悉度。
6.3 春天的画面: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景象。
第七章:课堂互动7.1 提问:教师询问学生对春天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特点。
7.2 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春天经历,互相交流感受。
7.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创作春天的诗歌或故事,展示并进行分享。
第八章:音乐欣赏与分析8.1 欣赏《春到沂河》:教师播放完整歌曲,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8.2 分析歌曲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8.3 探讨歌曲主题:学生讨论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第九章:课后作业9.1 熟唱《春到沂河》:学生回家后练习唱熟歌曲,加强记忆。
9.2 家庭作业:学生和家长一起寻找其他春天的歌曲,进行学习和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春到沂河》教案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教学内容是一首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蕴含希望的季节。
这首柳琴独奏曲正是描绘位于山东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表现了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
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
民歌音调分别在引子和第一部分中作节奏拉开和紧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的大好春色,以及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的旋律由中板转慢板,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为基调,加以演变发展。
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用推、挽、吟、揉的技巧润饰曲调,使音乐更富韵味,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这一优美如歌的段落同其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热烈、快速,以活跃、强烈的音响,表现了欢腾的场景。
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的威力,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热烈的气氛。
2、本课学习认知了高音弹拨乐器——柳琴,它外形如琵琶,略小。
是山东、江苏、安徽一带流行很广的民间乐器,也是柳琴戏及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
柳琴的音色清脆、明快,音域广,音量大,效果热烈、粗犷,在乐队中担任主旋律声部,有很佳的效果。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欣赏课,根据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教学设计从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生理及心理认知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学生的音乐需求,采用了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赏析之中。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欣赏内容丰富,需要视听结合完成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和学唱《沂蒙山小调》,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从而加深对《春到沂河》的理解与感受。
(二)通过欣赏《春到沂河》并认识民族乐器柳琴,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音
乐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提高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欣赏并感受《春到沂河》所表现的内容。
(二)通过师生欣赏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教唱歌曲激发兴趣——欣赏乐曲多维感知——创设情境了解沂河——复听乐曲划分段落吹奏竖笛熟悉主题——知识拓展理解标意——课堂反馈自我评价——课堂小结深化德育(二)教学过程设计
1、教唱歌曲激发兴趣:
(1)教师表演,创设情境。
教师现场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创设音乐情境。
【设计意图:教师现场演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交流听后感受,回答歌曲情绪。
(3)教唱歌曲。
(4)初步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2、欣赏乐曲多维感知:
(1)初听乐曲《春到沂河》利用课件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聆听乐曲,充分发展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
(2)感受情绪。
(3)根据乐曲的快慢、强弱,发挥想象。
(4)听辨演奏乐器。
(5)多维感悟,体验新知。
①为乐曲命名
教师:你们能根据乐曲所表现的情景为它起个曲名吗?(学生回答)刚才大家起的曲名与乐曲的意境都很贴切,这首乐曲作者起名为《春到沂河》,你是怎样理解春到沂河的?这个春不仅表示四季中的春,还表示一种喜讯,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②认知柳琴
在刚才的欣赏中谁听辨出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略)它是用弹拨乐器柳琴演奏的,为了让大家对柳琴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就请到我的乐器收藏室来认识认识柳琴吧!(进行课件展示)【设计意图: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认知柳琴。
】教师提问:柳琴的音色是怎样的?有几根琴弦?你能模拟演奏一下吗?(生略)
③实物展示,丰富体验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柳琴)今天教师为大家带来一把柳琴,请同学们近距离的来观看、触摸。
【设计意图:通过近距离接触弹奏乐器,丰富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
3、创设情境了解沂河:
刚才我们联想的这么多的美景,下面我们就听着《春到沂河》这首乐曲到沂河去看一看!(点击课件,观赏沂河风光,教师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教学环节是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
4、复听乐曲划分段落:
在了解沂河、认识柳琴的基础上,复听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并通过模拟弹奏、舞蹈、打击节奏、哼唱等表现形式来进行表演,充分感受乐曲中的速度、力度及音的高低变化,进行乐曲的分段。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表演,使学生的聆听、感受能力在体验、参与中得到提高。
】
5、吹奏竖笛熟悉主题:
教师让学生利用竖笛学习音乐主题,熟悉巩固乐曲主题,加深对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利用吹奏曲谱的学习方法,加深对音乐主题的熟悉。
】
6、知识拓展理解标意:
向学生讲解音乐的标意性。
【设计意图:向学生说明音乐的想像是多维的,是没有唯一答案的。
】
7、课堂反馈自我评价:
(1)学生谈收获
(2)师生谈感想
(师)2005年天津民族乐团还走出国门,走进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了这首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让世界人民了解了,并领略到民族音乐的风采,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生略)【设计意图:为了对学生所学知识有所巩固,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梳理,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
8、课堂小结深化德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民族音乐及民族乐器有了一定的认识,张老师希望大家不仅是民族音乐的欣赏者和表演者,更应是它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
的,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民族音乐文化,让我国的民族音乐之树永远常青。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