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报纸

合集下载

76个中文报刊

76个中文报刊

1.“朝报”(附开元杂报)——唐孙樵《读“开元杂报”》中,记载的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的载体。

每天公开发布,内容完全是宫廷新闻,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

无固定名称,后唐和宋代方称之为“朝报”,该传播工具没有随王朝覆灭而消亡,宋朝报和明清宫门抄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唐朝政简报的继续。

2.进奏院状——一种上行官文书,是进奏官专门提供给节度使本人阅读的情况汇报资料。

内容有军政情报、地方驻京官员的表现。

唐代进奏院状新闻内容很多,但只送节度使(观察)使本人阅读,无复本。

因此,从唐代进奏院状只是一种半官方性质的情报,与宋代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3.邸报——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始于唐宋、明清有所发展,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同,是封建王朝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内容多为皇帝旨谕、大臣奏章、官吏奖惩、军事战报等。

4.小报——中国古代民间私自发行的传播媒介,是宋代信息传播活动发展的一个全新的现象。

最早出现于北宋末,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

由部份胆大官吏透露出人们迫切想了解的信息,以朝报形式叫卖于街市。

作为非法信息载体,一直受到政府压制打击,却始终未能根绝。

5.“京报”——中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与近代报刊最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

始于乾隆,清中叶后日趋盛行。

内容仍局限于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奏章,但有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公开销售于民间,与以前邸报只在官员各衙门中传阅全然不同,已不属于政府公报性质。

6.《察世俗每月统计考》——1815年伦敦布道会传教士米怜,马六甲,宗教宣传性质的中文月刊,作为他协助马礼逊对华主要的传教工具,揭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第一页。

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解释教义,介绍天文地理、各国概况和西方近代科技实用知识,发表我国最早的报刊新闻图画,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未涉及政治时事问题。

宣传上“附会儒学”,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

中国古代报纸的形态

中国古代报纸的形态

中国古代报纸的形态
(一)邸报
邸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于官方报纸。

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晴。

邸报的主要内容: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封建皇朝的法令、公报;官吏的升降、任免、赏罚、调动;官吏的奏疏和皇帝的批示等。

(二)小报
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报头和固定的名称,它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报道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政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

小报的出版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和禁止刊载的新闻和文件,成为邸报的重要补充,但由于它触犯了统治者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以受到了查禁。

(三)京报
1.京报是指由北京的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出版,公开销售于民间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明清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报纸。

始于明末,盛行于清代,最早出现于京都,故名《京报》,是一种与近代报刊最为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也是古代报纸的最完备形式。

2.京报经政府允许,由民间报房营,清朝民间报房源于“提塘”这一官方机构。

3.特点:公开发行,接受常年订阅,读者范围广泛,主要是官僚、士绅、商人;有固定的报名、形式及印刷发行机构;出现自己采写的内容,存在了400多年,
在古代报业史上有很多影响。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

4.民国初期的报纸发展
• 武昌起义后我国新闻事业出现繁荣景象,半年内报纸增至 500家,总销量达4200万份,被称之为“报业的黄金时 代”。当时无论是政论性报纸还是商业性报纸都有所发展。 直到1912年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对新闻舆论进行严 格控制和专制统治,报馆纷纷被查封,报人也受到残酷迫 害,这段历史被称为“癸丑报灾”。 • 直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禁锢言论,大多数报纸 和报人成为军阀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的工具。而在这一时 期,也出现一批著名的新闻记者,如黄远生、邵飘萍、林 白水、胡政之和张季鸾等,同时报纸的结构有了变化,产 生了副刊,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 活林》都是当时著名的副刊。
中国古代报纸发展历程
古代报纸的发展
中国古代报纸称为“邸报”,也可以称 为“邸抄”、“报”、“状”、“朝 报”、“邸吏状”等,这些名字并非某 一张报纸的名称,而是中国古代报纸的 统称。
• 中国古代的原始报纸最早出现于唐朝。唐 代大中进士孙樵曾在《经纬集》中著有一 篇名为《读“开元杂报”》的文章,叙述 了孙樵曾“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 日条事,不立首末”,且内容以记载和报 道皇帝和官僚活动、朝廷政事为主。孙樵 后将这些内容与编年史《开元录》进行比 较,发现“条条可复”,报道内容有根有 据,因此他把这些内容称为“开元杂报”。
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北京创办维新派最早报刊中外纪闻1895年11月康有为黄遵宪和陈立三等在上海创办强学报1896年8月9日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当时影响最大的宣传变法维新的报刊时务报1896年康有为和梁启超在澳门创办知新报1897年严复等在上海创办国闻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但随着维新变法的失败改良派报纸几乎全部被封或停刊
2.维新运动时期的报纸发展

我国最早的报纸

我国最早的报纸

我国最早的报纸填空(10*2)名解(4*5)简答(4*)论述(1*)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官报2、小报始见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3、检查制度(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过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定本进行发报。

宋代的定本制度,起始于真宗咸平二年,一直沿用到宋末。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创刊于1815年8月5日地点为马来半岛的马六甲。

报道内容——1 带宗教性质,以传教为宗旨,主要介绍《圣经》;2 宣讲伦理道德,如《论仁》;3 介绍天文学等科学文学知识,如《论日食》;4 后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5 体裁:有论说,短论,杂句,书信,编者按,插图,也有故事,寓言等。

2、中文商业报纸的崛起:《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

除《香港华字日报》、《香港中外新报》外,还有其他中文报纸。

3、在传教士所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前身是《中国教会新报》,1968年9月5日创刊,由传教士林乐知主编。

4、《上海新报》是上海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

其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重信息的商业化阶段;重教化的综合化阶段;重经营的娱乐化阶段。

《上海新报》是国内最先使用白纸印刷的报纸。

其所刊登的新闻大多译载或转载自沪、穗、港等地出版的中外文报纸,有时也摘录一些《京报》上的消息。

5、《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由英国商人美查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

是上海的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

为提高新闻的实效性,《申报》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了电报。

1876年后,《申报》开始使用新闻图片。

古代的报纸

古代的报纸

44|生活 |随着手机的普及,报纸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淡忘,因为手机已完全取代了报纸的功能,并且获取新闻消息的速度比报纸更快。

那么,在古代究竟有没有报纸呢?说起古代的新闻报纸,许多人可能知道中国古代有一种“邸报”,一些人认为邸报就是报纸。

邸报是不是报纸,值得细细辨识。

中国从汉代到清末都有邸报,但不同时期的邸报,性质却有着微妙的不同。

汉朝的邸报汉时,各郡国在京城设有联络机构,叫做“邸”,类似后世的“驻京办”。

邸的职责之一,是将朝廷的重大消息抄录下来,不定期地寄回——这就是最早的邸报。

但这时的邸报,只是各郡国驻京的邸发回郡国的公文报告,阅读者是郡国的长官,并不是公开发行的新闻报纸。

唐朝的邸报唐朝时,各藩镇也在京师派驻联络机构,叫做“进奏院”,也类似“驻京办”。

各个进奏院的职责,也是将朝廷的重大消息抄录下来,不定期地寄回。

这时的邸报和汉代时的一样,是政府公文,发回的邸报,每次通常只有一份,没有复本,且是手抄。

宋朝的邸报宋朝京师也设有进奏院,负责刊印邸报。

但宋朝的进奏院与唐朝的进奏院、汉朝的邸不一样,后者是各个地方政府派驻京师的联络处,相当于“驻京办”,宋朝的进奏院则是朝廷的一个下设机构。

此时的进奏院,与唐朝的进奏院只是名字相同,性质并不一样。

此时的邸报,演化成了“悉报天下”的政府新闻公报,雕版印刷,定期寄发,面向全国发行,甚至在市场上售卖,每期报纸的印刷量数以千计,阅读者除了政府官员,还有一般知识分子。

元朝的没有邸报宋之后,元朝废除了进奏院的机构设置,邸报也就不复存在。

虽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元朝还保留着邸报的发行,但证据并不是很有说服力。

明清时期的邸报明清时期,邸报才恢复过来。

明清两朝,各省均派提塘官驻于京师。

提塘官的职责之一,便是抄录经皇帝批红的政府文书,然后以手抄本的形式寄回本省。

明清邸报的发行,实际上是回到了汉唐老路,由各省驻京提塘官手抄,各自发回本省。

各省提塘官抄录的邸报内容,是各不相同的,通常来说,他们会更为关注与本省有关的信息。

报纸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是中国报纸发展史上的一个

报纸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是中国报纸发展史上的一个

报纸的发展历程及趋势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是中国报纸发展史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

因此,对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的综述显得尤其重要。

要综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首先要知道中国古代报纸是什么,有何特征。

中国古代报纸是指在唐代出现的有确证的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而其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形式和发行与传递不同于现代报纸。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始于唐代的“报”与“状”至清代报纸。

总括一千二百多年,其中既有相当发达的宋代报纸,也有尚存疑的元代报纸,明清两代的报纸各具特色,但都更加趋于为统治者服务(一)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

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

“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

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

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二)宋朝的“邸报”和“小报”封建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称为“邸报”、“朝报”、“邸钞”、“进奏院状”、“状报”,“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

“邸报”的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

“邸报”的发行制度: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的各地进奏官“报行天下”。

“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

“邸报”的新闻发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当权派的严密控制。

宋朝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

(新闻检查制度。

公元999年。

为控制新闻发布,进奏院要把编好的样本送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叫“定本”)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板印刷。

“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

中国报纸的起源

中国报纸的起源

从中国报纸的起源与发展探究其未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唐朝开元年间,在长安出的<<开元杂报>>是第一份用纸印刷的报纸.投递这份报纸的机构,当时叫邮驿,投递人员为唐朝兵部军卒,腰束革袋,带上铃铛,骑着快马传邮,听到铃声,行人都远离路旁。

1638年(崇祯11年)以后,由于普遍采用活字排版,报纸的发行量增大,但因战争频繁,交通堵塞等情况,江南一代当天的报纸要个一个月后才能看到。

1878年(清光绪四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开展包括投递报刊在内的邮政业,才脱离兵部转为民用。

1900年后,随着报纸的陆续创办,北京出现了六大报房,字号是:聚兴,聚恒,合成,信义,集文.这些报房控制着京城各报业的发行权,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报房。

1911年北京各报社在琉璃厂南柳巷永兴寺,联合开办了一个报刊发行处,自此我国的报纸事业便蒸蒸日上,为其献身的人士也不计其数!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报纸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在这期间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起与衰落,但是报纸的流行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方便。

早在距今2000年前,中国就出现过类似的文书抄本。

它是当时的官府用以抄发皇帝谕旨和臣僚奏议等文件及有关政治情况的刊物,称为《邸报》。

它具有报刊的某些特点。

可认为是最早形式的“政府公报”。

原藏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进奏院状》,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一份手抄邸报,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

使用印刷术印报大约出现在1450年的欧洲。

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经历的报纸出现在1493年,是罗马当时印制的第一份报纸。

当时的报纸并非天天出版,只是在有新的消息时才临时刊印。

1609年,索恩在德国出版了《艾维苏事务报》,每周出版一次,这是世界上最早定期出版的报纸。

不久,报纸便在欧洲流行起来,消息报道的来源一般都依赖于联系广泛的商人。

日报首次发行于1650年,是德国人蒂莫特里茨出版的。

虽然只发行了3个月左右,但却是世界上第一份日报。

报纸指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

第三讲: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讲: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古代官报的产生与发展
三、邸务与唐代的“进奏院状”
1、源于汉代的邸务 2、“进奏院状”的出现及特点(形态、内容、传播形式等)
唐代 《读开元杂报》
四、我国新闻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开始
第二章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一节、古代官报的产生与发展
❖ 四、古代官报的发展
❖ 1、宋代官报的变化 ❖ 2、明代官报的恢复与发展 ❖ 3、清代的承袭与衰落
第二节、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
四、中国古代报纸的基本特征
概括:
1.官报出现最早且居垄断地位 2.民报与官报的同质化 3.无言论版块
问题: 何以中国本土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近
代媒体?
❖ 一、帝国专制主义的报业理念及其影响 ❖ 二、封建官报的历史功能与地位 ❖ 三、帝国民间报业的艰难与畸形发展 ❖ 作业:试析中国古代报纸的基本特征
❖ ⑴ 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 ⑵ 必须是机械手段生产的(有别于手写的“新闻信 札”); ⑶ 凡是愿意付费者,不问属于什么阶级或是有什么 特殊兴趣,都一概可以买到; ⑷ 必须刊登为一般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情,有别于 某些宗教性的或商业性的出版物; ⑸ 必须对只具备普通文化水平的公众有吸引力; ⑹ 必须及时,至少就当时技术发展的水平来讲是相 对及时的; ⑺ 必须具有稳定性。
❖ 1、报房京报的产生的背景 ❖ 2、报房京报的出现及其特征 ❖ 京报 ❖ 3、报房京报的发展及其结局
第二章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三节、古代民间社会的报业
❖ 三、帝国民间社会其它新闻传播活动 ❖ 竹筹 ❖ 揭贴 ❖ 旗报 ❖ 牌报
第二章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 第四节 帝国时代专制主义报业理念 及其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老报纸集合

中国历史上的老报纸集合

中国历史上的老报纸* 《申报》简介1872年4月30日,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

最初,隔日出版一张,4个月后改为日报后,成为著名大报。

该报立场保守。

但对时政偶有批评。

“九•一八”、“一•二八”后,态度趋向激烈,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实行“宪政”,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要求,发表宋庆龄严厉批评国民党的文章,登载有关人权保障同盟的报导。

鲁迅、茅盾、陶行知、巴金等常有文章。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 《新民报》简介作为《新民晚报》的前身和“母本”、1929年创刊于南京的《新民报》,已经有七十多年历史了。

创办人陈铭德、邓季惺。

报纸定名《新民报》有两层意思:一是继承孙中山在东京创立同盟会时的机关报《民报》革命传统;二是取《诗经》“大雅”篇作育新民之意。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新民报》积极宣传抗日,主张抗敌御侮的言论和宣传报道,大得人心。

《新民报》发表《请对日绝交》等社论,极力主张抗日,1938年7月7日,周恩来同志为《新民报》抗战周年纪念特刊题词:“全民团结,持久斗争。

抗战必胜,建国必成”.1943年6月18日,成都版《新民报》创刊,出四开小型报晚刊,1945年2月1日,《新民报》成都版增出日刊。

重庆、成都日晚刊都受到欢迎。

日销数共达十万份。

解放后《新民晚报》获得了长足发展,报纸发行量和报业经济效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晚报之首。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报纸--《大公报》•《大公报》创刊于一九○二年六月十七日,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一家报纸,是中国报纸中的老寿星。

(已经超过《申报》和《字林西报》)。

《大公报》以「忘我之为大」的「大」字,和「无私之为公」的「公」字作为报名,这是一个响当当的报名。

在旧中国,《大公报》曾经出过天津、上海、武汉、重庆、桂林、香港等六个版,日总发行量接近二十万份,这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数字。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唯一的一名长驻欧洲的中国的战地记者,就是《大公报》的萧乾,第一个派记者(范长江)深入边区,发表系列通讯,向全国公众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各方面情况的,也是《大公报》。

古代报纸的形态

古代报纸的形态

古代报纸的形态对于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问题,学界主要有四种说法,即“周朝说”“战国说”“汉朝说”和“唐朝说”。

其中,“战国说”的影响较弱,而以“唐朝说”最为新闻史学者所普遍接受。

周朝说1896年,梁启超将《诗经》《春秋》与后世的《民报》相类比,其认为:“古者太师陈师以观民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使乘輶轩以采访之,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移于天子,犹民报也。

”这是关于中国古代报纸周朝起源说的滥觞。

倪延年也认为《春秋》中的采风记事极具新闻属性,指出“中国古代报刊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似乎也不是一点根据也没有”。

20世纪20年代末前后,日本学者杉村广太郎在其所著的《新闻概论》中认为:“‘京报’是官报的一类,从周朝就有,一直持续到清朝的在《中国报学史》中,戈公振依据《西汉会要》对“邸”这一机构“通奏报,待朝宿”功能的描述,提出“汉有邸报乎”,虽以疑问句出之,实为肯定汉代即有邸报。

此后,大批国内外学者均采纳戈氏的汉朝说,诸如中国大陆学者黄天鹏、吴晓芝和中国台湾学者曾虚白、赖光临,以及日本学者楚人冠等。

方汉奇在早期也认同这一说法,指出“远在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初年,中国就出现了这种被称为邸报的宫廷报纸”。

20世纪末21世纪初,学者张涛据出土汉简撰写了《西汉末年已经有了报纸吗》,文章肯定西汉末年已经有报纸的观点。

其在《论西汉“木简报”》中又提出“木简报”这一概念,并对其传播作了详细考述。

紧接着,张涛更是明确提出“汉代存在着正式的官方的信息发布形式———‘府报’”。

从肯定汉朝说,到提出作为其佐证的“木简报”“府报”,这些耳目一新的说法引起了学界的关注,陈力丹对此予以肯定,并撰文《发现“府报”———我国古代报纸的历史前推800年》。

当然,对汉朝说的否定声音也一直存在。

黄卓明指出:“目前还未能在汉代史料中发现有关‘邸报’的记载。

”“甚至在汉以后的三国、晋、南北朝、隋等朝代,也还未能在古籍中,发现超出单纯‘官文书’的原始形态报纸的有关记载。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报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信息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日常的方式之一,那你知道报纸最早出现是在哪个国家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出现在古老的中国《邸报》是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

西汉时期,为加强皇权,汉王朝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大郡,在郡下一级又分若干县,由中央统一管理。

各郡在首都长安都设有办事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各省驻京办事处,这个办事处称为“邸”。

“邸”内派驻有办事员,负责将上峰的信息收集起来,写在竹简或绢帛上,通过驿站传送给各郡的太守参阅。

而这一写有信息的竹帛就称之为《邸报》。

伴随着古代中央王权的不断加强,“邸报”也一直得以很好的发展,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纸张的出现使得“邸报”的书写与发行更加的容易,到了唐代,由于雕版印刷的广泛运用,同时,中国中央王朝的版图扩大,《邸报》的运用就更加数量化、规范化。

第一份用纸印刷的报纸,投递这份报纸的机构, 当时叫邮驿,投递人员为唐朝兵部军卒,腰束革袋,带上铃铛,骑着快马传邮,听到铃声,行人都远离避让。

唐玄宗时期,《邸报》又称为《开元杂报》。

到了明代,中央已有专门的机构通政司进行《邸报》的编发工作,发行日期和发行对象也日趋稳定,形成国家性新闻刊物。

已经初步具有了现在报纸的某些元素。

1638年( 明崇祯11 年),《邸报》开始使用活字排版,报纸的发行量增大, 但因战争频繁, 交通堵塞等情况, 江南一带当天的报纸要个一个月后才能看到。

清代《邸报》发行量更多了,后来改名为《京报》,成为广大官吏、学者、甚至平民都能阅读的报纸了。

一直出版到清朝皇帝退位,《邸报》才正告寿终。

西方人一直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60年创建的《每日纪闻》,他最早是一块树立在罗马元老院门口的木牌,用于向广大罗马市民发布元老院的最新决策。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是中国报纸发展史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是中国报纸发展史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

中国古代报纸与国外在画板报的区别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先民们曾经为世界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和现代新闻事业有着密切关系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就首先发明于中国.世界新闻事业(特别是其中的报刊部分)得以发展的物质条件是中国人首先提供的.世界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报纸也出于中国.最早的写在纸上的报纸和印刷在纸上的报纸都诞生于中国.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2年)出现的开元杂报,不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北宋末年(公元11,12世纪)出现的印刷报纸,不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印刷报纸,也是世界新闻史上最早的印刷报纸.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悠久,内容的丰富,是任何西方国家都难以比肩的.中国古代的报纸产生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是封建地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占统治地位的封建自然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古代的报纸,不论是官方的邸报,还是民办的小报和京报,都必然要和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保持一定的联系,受他们的制约.官方的邸报固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喉舌和御用的宣传工具,民办的小报和京报也只能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控制下活动,不能越雷池一步.封建统治者绝不允许可以自由报道一切消息和自由发表一切意见的报纸存在.中国古代的报纸在为当时的读者提供朝野政治和社会信息方面确实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始终没有摆脱统治阶级的掌握.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基本上是一部封建统治阶级掌握传播媒介,控制舆论工具,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历史.古代报纸长期发展不快变化不大的状态,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被迫瓦解,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取消,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以后才有所改变.但当时,旧式的邸报和京报从形式到内容都已完全僵化,适应不了改边的要求.正像人是猴子变的,而今天的猴子却不能再变成人一样,它们已经无力实现这一历史的变革,它们只能逐渐地为近代化的新型报纸所取代.这就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后结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外人在中国创办了约180 种中外文报刊,这一时期的外报在宣称办报目的时,大多谈其为公众通信息,广见闻的宗旨。

试分析我国古代报纸的种类及其特点

试分析我国古代报纸的种类及其特点

试分析我国古代报纸的种类及其特点新闻一班 1103511043024 李一楠我国古代报纸的种类有邸报、小报、《京报》。

中国古代官报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其管理、发行时与古代历朝封建行政制度紧密相关。

政治对传媒的影响,最大的体现是政治制度对新闻体制的影响。

中国古代合法的报纸基本上是官报,是按照官营体制运作的。

而官营的发行体制,又决定了古代历朝报纸在长时期里都只是手抄式、少量复制,不需要,也不能通过印刷大量发行。

“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代,是古人对封建官报最经常、最习惯使用的一种称呼。

宋代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由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在门下省和上都奏院的统一管辖下,向地方传发。

邸报本来是政府的行政文书,但经过传抄之后,也就变成了一种信息传播载体。

邸报的稿件是进奏官从中枢相关部门抄录来的文件和朝廷政事消息,进奏官是邸报的直接“把门人”,其内容以官吏的升黜、皇帝的诏旨和大臣们的奏疏为主,有时略而不详。

明代官报在形式上有一重大发展,即活字印刷。

印刷新闻早在宋代已经出现,许多非法报纸就是印刷品。

到了明末,“邸报”印刷改为活版。

“邸报”的活字印刷是我国新闻传播技术的一大进步,也是我国新闻事业史和世界新闻史上的大事件。

北宋末年,除封建官报外,还出现了民间私办的报纸,当时人称小报。

小报多雕版印刷,发行量大,沿街叫卖,初具现代报纸的雏形,有了专门的探访人员。

小报所收载的,多为邸报未发的官方消息和官方文书。

宋人习惯把小报和邸报对举,以邸报为常,以小报为非常,以邸报为合法,以小报为非法。

小报曾通过刊载主战派大臣的奏疏,来表示对抗金救亡活动的支持。

在党争激烈的情况下,小报还曾被在野的一派利用来作为和当权派进行斗争的宣传工具,因而在客观上曾经对当时的抗金斗争和反对当权大臣的斗争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小报的大量出版,曾经使小报的发行者“坐获不赀之利”。

小报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被视为非法出版物,屡屡受到官方查禁,但始终未能禁绝。

话题一:中国古代报纸

话题一:中国古代报纸
•唐朝:
•唐代进奏院状的特点: •1、官文书的痕迹 •2、传报朝廷方面的信息 •3、进奏官自省采集 •4、为统治阶级服务
精品
•宋朝——封建官报:“邸报”
特点: (一)发行报纸的机构:进奏院 (二)实行“定本制度” (三)报纸内容日益丰富 (四)读者群扩大到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精品
•明朝——“邸报”
话题一:中国古代报纸
精品
要解决什么问题?
•中国古代报纸的出现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唐—宋—明—清 •中国古代报纸的类型和特征 •古代报纸为什么发展缓慢?
精品
口语传播
•口头传播 •标记传播 •声光传播 •图式传播
精品
文字传播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埃及:纸草文字 •印度:印章文字 •两河:楔形文字
精品
•清朝——民间报房与京报 •乾隆中叶后:民间报房生产京报,是私营的。 •乾隆、嘉庆:民间报房报纸没有报头、封面。 •同治后:加上报头和封面,右下角有报房名
戳。
精品
•清代《京报》——中国古代报纸最成熟的形态 •宫门抄 •上谕 •奏章
精品
精品
•《京报》的特点: •(一)没有自采新闻,也没有任何言论,没
精品
楔形文字
纸草 文书
印章文字
精品
•书写材料 •——埃及在2000年前就用莎草纸 •——中国人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精品
印传播
•近代产生的传播媒介报纸

中国的印刷术
PK
德国古登堡的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
精品
中国古代报纸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一说:“汉朝”
已经出现传递新闻的活 动;已经有“邸”(邸有 两大职责:通奏报和待朝 宿)
精品
公认:“唐朝”

中国古代报纸特点的结语

中国古代报纸特点的结语

中国古代报纸特点的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报纸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中国古代,由于技术、经济及政治环境的限制,报纸的产生与发展相对较晚,直到清朝才出现了最早的报纸,《士林清话》。

与如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报纸相比,中国古代报纸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国古代报纸的数量相对较少。

由于受到技术和经济的限制,印刷技术在古代并不发达,使得报纸的印刷与分发困难重重。

因此,中国古代的报纸限于一些特定的社会阶层或地区,无法普及到广大民众之间。

这也导致了古代报纸传承的问题,很多报纸只是一时的产物,很难形成连续发行的长期媒体。

其次,中国古代报纸的内容相对较局限。

由于言论的限制以及政治和经济的因素,中国古代的报纸内容大多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新闻为主。

政治新闻包括各种政治事件的传达与报道,经济新闻则主要关注商业贸易、税收等方面的信息。

军事新闻则与战争、军队相关的消息有关。

而文化新闻则包括诗词歌赋、科举考试及学术研究等内容。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报纸的内容相对较少丰富多样,更多关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

再次,中国古代报纸的形式较为简单。

由于印刷技术的限制,古代报纸的印刷质量并不高,图文混合、排版凌乱的现象普遍存在。

同时,由于手工制作而非机器印刷,古代报纸的发行量相对较少,造成了传播范围的有限。

报纸的排版也比较简单,常常只有一页或者几页,以文字和简单图表为主。

此外,报纸的版式也相对统一,没有如今多样化的版式设计。

最后,中国古代报纸的读者群体相对较小。

由于受到技术、经济以及政治环境的限制,古代报纸的读者主要是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和官员等有一定阅读、阐述能力的人群。

与如今广大民众普遍能够阅读报纸不同,古代民众由于识字率低以及报纸的有限发行范围,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报纸,从而缺乏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途径。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报纸具有数量少、内容局限、形式简单和读者群体有限的特点。

尽管与现代报纸相比较,古代报纸显得比较落后,但它们仍然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对于了解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最早的报纸

中国最早的报纸

中国最早的报纸过去我们在互联网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一直通过报纸关注时事,但你们知道中国最早的报纸是什么吗?店铺现在分享有关资料。

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邸报”是否最早出现于汉朝,目前在新闻史研究工作者中还有不同的看法。

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

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

但有史可依的中国最早的报纸,起源于唐朝的邸报。

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但这个称呼出现,是从宋朝开始的。

中国的报业中国的《邸报》是世界最古老的报纸。

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却是舶来品。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诸多机构出于方便传教的目的,在中国建立报馆。

但当时的报纸多为宗教性质的。

并无太多新闻性质。

直到19世纪末,中国官办、民办的报纸才逐渐多了起来。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是中国报业的鼎盛时期,仅北京就有报馆一百多家,发行报纸三百多种。

也一时间正处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时期,民主思想,人文精神通过大大小小的报纸被人们深入理解,渐入人心。

其中共产主义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以传播,其中报纸功不可没。

《新青年》、《国民》、《每周评论》、《京报》、《新生活》等报刊为中国的革命点燃了最初的星火。

《晨报》每期的发行量更是创记录的达到了一万份。

今天,中国的报业发展已经不仅仅用迅猛就可以形容。

第一讲-中国古代报纸

第一讲-中国古代报纸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 中国传播活动溯源
一、文字产生前的信息传播
口头传播:最早的和最常用 思考:口头传播的优劣之处?
辅助手段:结绳、图画、雕刻、烽烟、旗鼓等。烽烟主 要用于报警,旗鼓主要用于指挥进退。
木铎:是我国古代传播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媒介。夏 商周时期,“遒人”( 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 各地,宣达政令,进行必要的采风。
产生条件:驿运制度发达,造纸、印刷工艺进步;
直接原因:藩镇制度
进奏院:唐代中期开始在一些边远地区建立藩镇,设置节度使。 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首都长安设立办事 机构,开始称邸,后改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有时也 简称邸。
进奏官:进奏院的负责人称进奏官。有时也被泛称为邸吏。唐 代的进奏官是由地方派遣的,因此只对派遣他们的藩镇长官负 责,不受朝廷的管辖。 任务:呈递章奏,下达文书,办理需要和政府中枢各部门 请示汇报、联系交涉的各项事宜;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朝 廷政事和各项政治消息。
非官方传播:士人的传播活动:书信、著述、赋 诗等。题壁是最常用的一种交换诗作的方式,把 诗题于壁上,公之于众;歌谣谚语、俗讲、变文 等说唱作品。
印刷术在中唐时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主要用来 印刷佛经,没有用来传递新闻信息。
第三节 宋代官办“邸报”和民间“小报”
一、官办邸报及其发行制度
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 正式官报:邸报。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 宋初成立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业务活动进行统一 管理,其职责主要是收受和传递官文书,在封建官 僚机构内部传递信息。
早期商业性质的传播活动:口头、音响、悬帜广告。
三、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
汉代以后,邮驿制度的发展:驿、传、车,传递官 文书。封建政府内部的信息传播体制日趋完善;面 向全国臣民的政令发布工作也日趋经常化和规范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指封建社会出版的以刊载官方文件、官场动态和宫廷消息为主的各类报纸。

世界上最早用纸抄写的报纸(出现于9世纪80年代)和最早用印刷方式复制的报纸(出现于10世纪),都产生在中国。

最初仅限于官报,宋代以后才有非官方报纸。

中国古代的报纸很少有办报人自己采写的消息,没有评论和广告,和近代报纸有明显的区别。

唐代的官报。

中国第一份官报问世,不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

唐代的官报,是由各地派驻长安负责呈进奏章和通报消息的进奏院和进奏官们分别向各个地方抄发的,当时通称为进奏院状报、进奏院状、邸吏状或报状。

1900年在敦煌石窟发现的唐僖宗光启三年(887)的进奏院状,就是一份唐代的官报。

此件长97厘米,宽28.5厘米,纸的纹理绵密,质量近似后代的宣纸。

无报头。

报文用毛笔抄写,共60行,2000余字。

这份报纸是驻地在敦煌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从朝廷所在地发回敦煌的,内容以报告归义军节度使派出官员到朝廷驻地请求旌节的情况为主。

发报人自称夷则,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负责官报抄传工作的进奏官。

这份进奏院状封存石窟近千年,20世纪初发现后被运往英国,现存伦敦不列颠图书馆。

1983年经中国新闻学者考订后,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并命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开元杂报是发布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至十四年(724~726)的官报,或这一时期官报的抄件。

“开元杂报”不是固定的报名,是唐代人对当时官报的泛称。

唐人孙樵《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中,说它是“系日条事,不立首末”的“数十幅书”,其中的记事,凡“数十百条”。

内容以报道朝廷政事为主,如“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

某日百僚大射礼于安福楼南。

某日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

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

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僚廷争十刻罢”(《经纬集》卷三)等。

在唐代有关文献和唐代人的某些著作中可以找到不少有关官报的材料。

宋代的邸报。

从宋代起,官报发布制度日益完备,邸报的名称开始出现。

《宋史》《宋会要辑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史籍中都引有宋人对邸报发行情况的论述。

苏东坡的“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曾以“邸报”一词入诗。

邸报又称邸抄、朝报、报状或除目,由诸路州郡派驻首都的进奏官负责传发。

当时常驻首都的进奏官约120~150人,受上都进奏院管辖。

他们按照各个时期不同的规定,每日、每5日、每10日或1月发报1次。

发报前由门下省给事中负责审核,称“判报”。

邸报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省寺监司等机构的工作报告和边防驻军的战报等。

宋代政府十分注意对邸报传发工作的控制。

宋哲宗在位时,规定邸报的内容限于“常程申奏及经尚书省已出文字”,“其实封文字或事干机密者,不得传报”(《宋会要辑稿》刑二上)。

宋孝宗在位时规定:有关“军机”及“边机”一类的文字,一律“不录送”门下省,以免在邸报上泄漏(《宋史·孝宗本纪》)。

早在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就规定了由枢密院事先审查样报,通过“定本”,然后方准传发的“定本”制度。

邸报的正本只发至各级政府部门的长官,长官以外的官僚和士绅所看到的往往只是它的抄件。

宋代的邸报大部分是抄写的,只有一小部分稿件以“镂版”的方式印发。

宋代的小报。

小报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是非法出版的非官方报纸。

主要在首都汴梁(开封)和临安(杭州)发行,刊期不定。

小报是当时人们对这类报纸的泛称。

有时也称之为“新闻”,使“新闻”这一名词开始和报纸联系了起来。

小报的发行者通常是各地驻在首都的进奏官、使臣、政府机关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
主人,材料来源于在宫廷内部和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通报新闻的“内探”、“省探”和“衙探”。

其内容主要是政府没有公开的“朝廷机事”、官报不准备发表或尚未发表的皇帝诏旨、大臣表疏和官吏任免事项。

南宋时,小报上还常载有北方军民抗击金兵的消息和主战派官员反对议和的奏疏。

大部分为手写,一小部分雕版印刷。

小报的出版触犯了新闻泄漏的禁令,因而被封建统治者加上“撰造浮言”“乱有传播”等罪名,受到严厉查禁。

宋以后,各代也出过类似小报的出版物,时人称为小本、小钞或报条,同样受到查禁。

元、明、清三代的官报。

元、明、清三代的官报发布制度和宋代大致相同。

元代设通政院,明、清两代设通政司和提塘官,专门负责官文报的收递工作。

凡皇帝和内阁同意发布的文件和朝政消息,都由他们向地方传报。

除通称邸报外,还有邸钞、阁钞、朝报、京报等别称。

元、明、清三代政府对官报发布工作控制日益严厉。

明代末年还公开禁止在官报上透露有关边防的消息,崇祯在位时期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因在邸报上泄漏了“他奉派出使秘密向清方乞和”的消息,被处死。

当时的官报仍以抄写为主,崇祯十一年(1638)以后,才普遍采用活字版印刷。

明、清两代的《京报》。

明代中叶以后,政府默许民间自设报房,选印从内阁抄录的谕旨、奏疏和官吏任免消息,公开出售。

报房大多设在北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

中国古代报纸从《京报》开始印有报头。

《京报》有时也被混称为邸钞或邸报。

《京报》开始是抄写的,逐渐改为活版印刷。

报房出版的报纸,可以公开叫卖和接受订户。

读者主要是官吏、士绅和商人。

明代对官文报发布工作控制很严,报房的抄传活动受到限制。

《京报》的内容和官方的邸报区别不大,只偶尔刊登办报人自己采写的社会新闻。

清军入关后,《京报》继续出版,仅北京一地的报房,就有聚兴、聚升、聚恒、合成、杜记、集文、同顺、天华、公兴、信义等10余家。

所发行的《京报》,用土纸和胶泥活字或木活字印刷,日出七八页至十数页一小册,总发行数达万余份。

因多用黄纸封面,有红色套印的“京报”二字作报头,通称黄皮京报。

其内容以记录皇帝起居和大臣陛见情况的宫门钞和常程文书为主,类似官方邸报。

清代《京报》的内容,曾为中国近代报刊广泛选载。

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后,《京报》陆续停刊,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遂告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