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国民党起义将领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佟麟阁(1892-1937)佟麟阁将军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负责军事指挥,他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发出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持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撤。
”同时在南苑召开全军将校会议中激励将士:“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中,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
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 1937年7月28日他亲临火线指挥战斗,遭日寇四面包围,突围时被敌人机枪射中腿部,又遇敌机轰炸,头部再受重创而壮烈殉国,时年45岁,将军以死报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位为国牺牲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
国民政府1937年7月31日发布褒恤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称之为“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
1979年8月,民政部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赵登禹(1898~1937)赵登禹,字舜诚、舜臣,山东菏泽人。
1933年率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在潘家口战斗中毙伤日军5000余人。
特别是赵登禹扬长避短,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给敌重创,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也砍出一曲英雄战歌《大刀进行曲》。
赵登禹因战功升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
7月28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战斗中,赵登禹右臂中弹,后率部队向城南大红门转移时被日军包围,混战中胸部受伤,壮烈殉国。
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
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八宝山忠烈祠为赵登禹等举行隆重的入祠仪式,并将西城区从崇元观往南至太平桥的一段马路更名为赵登禹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赵登禹将军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
国军十大抗日名将的最后岁月
国军十大抗日名将的最后岁月作者:江寒秋来源:《齐鲁周刊》2015年第33期战死沙场:代表: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赵登禹是“七·七事变”后,第一位战死的国军将领。
1937年7月28日凌晨,日军集中三个联队步兵、一个联队炮兵和30多架飞机,向南苑进攻。
赵登禹率部与日军血战六小时,在敌人飞机大炮的轰炸扫射下,伤亡惨重。
战至中午,宋哲元命令赵登禹率部向大红门集结。
当赵登禹乘坐的汽车行至大红门御河桥时,突然遭到了日军埋伏的机枪扫射,赵登禹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9岁。
赵登禹牺牲后,他的灵柩在北京龙泉寺停放了九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7月28日,才由北平市政府在中山公园举行公祭,落葬于芦沟桥西1公里的西道口。
也是在这一年,在北平市参政会的提议下,北平市将白塔寺东的一条街道命名为“赵登禹路”。
如今,除了赵登禹墓和“赵登禹路”,通州有一条“赵登禹大街”,丰台有一所“赵登禹学校”。
戴安澜战死异域时,年仅38岁。
1943年4月1日,重庆国民政府在全州湘山寺公园,为戴安澜举行了隆重的全国公祭和追悼大会,到会人数超过万人。
追悼大会上,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蒋介石、林森、李宗仁、陈诚、何应钦、白崇禧、张治中、李济深等和中共人士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邓颖超等都分别送了花圈、挽联、挽词和挽诗。
毛泽东的挽诗是: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车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毛泽东挽戴安澜诗的公布,也是他的诗词在国统区的首次公开传播,具有特殊意义。
另外,毛泽东一生只为两位将军写过挽词:一位是罗荣桓,另一位是戴安澜。
张自忠是二战期间盟军阵营战死的最高将领,他贵为中将,高居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是第33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55军、第59军、第77军,其中第59军军长一直由其兼任,但他却只带着两个团,孤军深入,投入日军重重围困,壮烈取死。
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他的军阶太高,职位太显赫,他完全可以坐镇大本营,免于一死,为抗战立更大的战功。
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你知道多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你知道多少?导语:张自忠,字荩臣,山东临清人,陆军二级上将,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张自忠,字荩臣,山东临清人,陆军二级上将,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
1940年5月16日,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以身殉国,年仅49岁,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
其夫人李敏慧悲痛绝食七日而死。
抗日第一将领首推张自忠将军,他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张自忠殉国后,日本军队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
当日,38师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夜间突袭抢回了张自忠的遗骸。
张自忠的尸骨运回后方后,经检视,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
日军为免伤到张自忠遗体则下令停止飞机轰炸。
蒋介石将张自忠迁葬重庆,在码头迎接张自忠将军时,蒋介石抚棺大恸,十余万百姓流泪。
1943年,周恩来评价张将军:“迨主津政,忍辱待时,张上将殆又为人之所不能为。
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
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治安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抗战军人之魂”。
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安徽舒城人,陆军上将军衔,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仁安羌之战以一团兵力击败日军4000余人,以少胜多为其赢得国际声誉。
胡康河谷战役击毙日军3200余人。
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6800余人。
第二次缅战生活常识分享。
十大起义将军最后归宿
十大起义将军最后归宿1955年9月24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共和国第一批将帅名单,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人们注意到不仅有在烽烟战火中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中共将帅,而且还有原国民党起义将领陈明仁、曾泽生、廖运周等人。
他们当中有的曾被蒋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有的曾是国民党管辖一方的警备总司令,有的曾任国民党中将军长,还有的曾直接和解放军部队正面交锋过……一、高树勋高树勋:字建侯,河北省盐山县人,原系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
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
1945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
大军走到邯郸、磁县一带,被我军围阻,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
我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线亲自到高树勋军营面谈,这使高树勋很感动,终于下定了决心起义。
高树勋率新八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正式宣布火线起义,声明脱离国民党阵营。
在毛主席的提议下,高部改称为民主建国军。
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国军成立大会在武安县伯延镇隆重举行,任命高树勋为民主建国军总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二、潘朔端潘朔端:云南威信县人,黄埔军校毕业。
抗战胜利后,潘朔端调任60军184师师长,从越南海防海运八昼夜到辽宁葫芦岛登陆,驻防海城、鞍山、营口等铁路沿线。
1946年5月27日,民主联军逼近海城一线,潘朔端抓住机会,在海城宣布起义,184师光荣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任军长。
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调任嫩江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8月调任四野十二兵团副参谋长,为策动长春城内60军的起义作了大量工作。
1949年底,潘朔端调随宋任穷、周保中南下云南,接管昆明,转入地方。
1950年3月2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成立,潘朔端被任命为市长,后又被选任市长直至1968年。
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潘朔端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仍对党赤胆忠心。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大全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15名将领高举起义,坚决叛逃,这直接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实力,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陈明仁,湖南Li陵县人。
陈明仁曾任国民党第一军团司令,是蒋介石最喜欢的学生。
2.程谦来自湖南省Li陵县。
在北伐战争期间,他是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的指挥官和抗战时期第一战区的指挥官。
3.陶志月,湖南宁乡县人。
1911年,陶之月参加了1911年的革命,并因其杰出的成就而晋升为国民革命军少将。
4.董其武是山西河津人。
1946年后,任国民党遂远省政府主席兼安全司令,西北军区总督中将兼副处长。
5.高树勋来自河北省燕山县。
抗日战争胜利后,高树勋被任命为国民党新八军司令。
6.潘硕端来自云南省微信县。
抗日战争胜利后,潘硕端被调任第60集团军第184师。
7.吴华文来自山东省叶县。
起义前夕,吴华文被任命为第96军司令和第84师司令。
8.曾泽生,云南永山人。
辽沉战役期间,曾泽生任国民党第60军司令。
9.廖云洲,安徽淮安人,毕业于黄埔军校。
他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指示,并长期隐瞒在国民党军队中。
起义前,廖云洲是第110师的司令。
10.孔从洲是土生土长的杨虎城的下属,陕西西安人。
1946年,孔从洲被任命为国民党第38国民军副司令。
同年,他领导了河南巩县起义的55个师。
11.何继峰来自河北省Gao城市县。
贺继峰曾任国民党军副司令,最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司令。
淮海战役开始两天后,11月8日,何继峰和张克霞带领23,000多名官兵在嘉旺和台儿庄地区起义。
12.张克霞来自河北省西安县。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克霞被任命为第三靖地区的副司令员。
13.傅作义是山西省临沂人。
1947年底,傅作义成为华北“土匪”总司令。
服役三十年的傅作义在北平控制中国北方。
他领导了四个团,十二个军队和六十万重型部队,在华北的五个省和两个城市行使了党,政府和军队的统一领导。
14.陆涵来自云南昭通。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起义将官全名录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起义将官全名录解放战争起义将领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被俘将领名录篇一: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起义将官全名录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被俘将领名录王陵基上将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胡三余中将国民党炮兵司令史泽波中将国民党第十九军军长马法五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军军长陈长捷中将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周毓英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一师师长王靖国中将国民党第十兵团总司令赵承绶中将国民党第七集团军总司令梁培璜中将国民党第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中将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官牟中珩中将国民党第十战区副司令杜聿明中将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副总司令李仙洲中将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宋希濂中将国民党华中"剿匪"总部副总司令范汉杰中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汤尧中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黄维中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韩浚中将国民党第七十三军军长罗历戎中将国民党第三军军长廖昂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长陈金城中将国民党第九十六军军长王耀武中将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康泽中将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文强中将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前进指挥部副参谋长曹天戈中将国民党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兼第八军军长林伟俦中将国民党第六十二军军长兼天津防守副司令向凤武中将国民党第七十一军军长邱行湘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二零六师师长郑庭笈中将国民党第四十九军军长廖耀湘中将国民党第九兵团司令官黄正诚中将国民党第一师第一旅旅长杜建时中将国民党北宁线护路司令兼天津市市长宋瑞珂中将国民党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马励武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长卢浚泉中将国民党第六兵团司令官武庭麟中将国民党整编第十五师师长喻英奇中将国民党粤桂东"剿匪"指挥部司令兼三一二师师长张淦中将国民党第三兵团司令官陈林达中将国民党新编第五军军长霍守义中将国民党整编第十二军军长区寿年中将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官李涛中将国民党新编第六军军长张岚峰中将国民党国防部保安第三纵队司令孙殿英中将国民党新编第四路军总司令郝鹏举中将国民党鲁南绥靖区司令兼第四十二路军总司令孙渡中将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张绩武中将国民党津浦路护路司令部司令官王景宋中将国民党第三兵团副司令官兼桂中军区司令莫得洪中将国民党湘桂黔护路司令部司令官段霖茂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七师师长钟彬中将国民党第十四兵团司令官熊新民中将国民党第一兵团副司令官兼第七十一军军长赵锡田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三师师长陈颐鼎中将国民党第七十师师长曾扩情中将国民党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邱维达中将国民党第七十四军军长王雷震中将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副军长萧以觉中将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官许用修中将国民党宜川河防指挥官吴绍周中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兼第八十五军军长侯吉晖中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刘嘉树中将国民党第十七兵团司令官王韵琴中将国民党第十一兵团参谋长周振强中将国民党浙西师管区司令官杨光钰中将国民党第三军副军长方靖中将国民党第七十九军军长王凌云中将国民党河南第一路挺进军总指挥郭一予中将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办公室主任刘镇湘中将国民党第六十四军军长王秉钺中将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军长陈士章中将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长黄淑中将国民党第九军军长米文和中将国民党第一八一师师长理明亚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五师副师长王继祥中将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三师副师长盛永兴中将国民党第九十三军军长胡临聪中将国民党第四十一军军长杨宏光中将国民党第六兵团副司令官王泽浚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四军军长张义纯中将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皖南行署主任李以劻中将国民党第五军副军长兼独立第五师师长张鸿文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八军军长兼滇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副司令李益智中将国民党第五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高建白中将国民党第二十四军军官总队总队长王靖宇中将国民党西康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官袁鸿逵中将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部高参{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起义将官全名录}.孔庆桂中将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官杨安铭中将国民党国防部部员徐钟端中将国民党川鄂边区绥靖公署高参李九思中将国民党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官庄村夫中将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绥靖总司令部总司令宋清轩中将国民党晋陕边区挺进纵队司令汪宪中将国民党豫鄂皖边区自卫军司令王绪镒中将国民党第六编练部新兵纵队司令胡靖安中将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设计委员杨文泉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师长聂松溪中将国民党山东省保安副司令郭天辛少将国民党第19军68师师长杨文彩少将国民党第19军暂编37师师长王震少将国民党第30军30师师长李旭东少将国民党第40军参谋长韩世儒少将国民党整编第51师副师长李献中少将国民党整编第51师参谋长李琰少将国民党第73军副军长周剑秋少将国民党第73军参谋长李纪云少将国民党整编第30旅旅长李昆岗少将国民党第1军167师师长罗哲东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0师副师长韩尹明少将国民党第42集团军参谋长李铁民少将国民党第42集团军1师师长于泽霖少将国民党第49军105师师长刘润川少将国民党第53军116师师长唐保黄少将国民党暂编第51师师长李用章少将国民党第3军副军长兼7师师长杨天民少将国民党整编第15师副师长姚北辰少将国民党整编第15师副师长郭惠苍少将国民党第92军21师师长刘英少将国民党第3军32师师长路可贞少将国民党整编第3师副师长李英才少将国民党第5兵团参谋长谢代蒸少将国民党新编第5军195师师长留光天少将国民党新编第5军43师师长胡晋生少将国民党第52军25师师长郑明新少将国民党第52军副军长兼195师师长周由之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7师31旅旅长刘振世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9军参谋长李奇亨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7师副师长李友尚少将国民党整编第96军参谋长兼整编45师参谋长万壑涛少将国民党整编第96军副参谋长隰可庄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9军副参谋长萧本元少将国民党整编第58师师长杨维翰少将国民党整编第58师参谋长李资深少将国民党交警第8总队总队长游凌云少将国民党整编第66师参谋长沈澄年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5师师长林曦祥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5师副师长王檄暅少将国民党第34军73师师长沈瑞少将国民党第33军军长曹近谦少将国民党第33军参谋长罗辛理少将国民党第2绥靖区参谋长晏子风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师师长唐孟恪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师副师长胡景瑗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师213旅旅长奇玉山少将国民党伊克昭盟警备司令{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起义将官全名录}.龙矫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3师副师长王世高少将国民党第93军暂编20师师长万又麟少将国民党第17军48师师长李子法少将国民党第34军暂编44师师长郑继周少将国民党第34军暂编45师师长贺奎少将国民党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副主任兼冀热辽边区副司令黄炳寰少将国民党联勤总部第10兵站总监殷开本少将国民党第93军参谋长李文昭少将国民党新编第8军参谋长黄文徽少将国民党新编第8军88师师长邹玉桢少将国民党第49军105师师长景阳少将国民党第93军暂编18师师长李长雄少将国民党第93军暂编22师师长黄建镛少将国民党新编第8军暂编54师师长余辉庭少将国民党第99军参谋长顾心衡少将国民党第28军副军长杨焜少将国民党第9兵团参谋长兼新3军副军长文小山少将国民党新编第1军副军长兼30师师长陈时杰少将国民党新编第1军参谋长李定陆少将国民党新编第3军参谋长许颖少将国民党新编第3军14师师长杨温少将国民党新编第1军50师师长张羽仙少将国民党新编第6军169师师长罗莘莍少将国民党第52军195师师长罗英少将国民党新编第6军22师师长{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起义将官全名录}.张麟阁少将国民党东北"剿总"新编骑兵司令部参谋长李嵩少将国民党第60军暂编52师师长董汝桂少将国民党第4绥靖区参谋长宋健人少将国民党第63军参谋长武之棻少将国民党第25军参谋长雷秀民少将国民党第63军152师师长张泽深少将国民党第63军186师师长黎天荣少将国民党第63军152师代理师长杜辅廷少将国民党第107军参谋长杨萌少将国民党第100军副军长崔广森少将国民党第100军参谋长盛超少将国民党第100军63师师长韦德少将国民党第64军副军长袁庆荣少将国民党第105军军长李日基少将国民党第76军军长高宪岗少将国民党第76军参谋长魏翱少将国民党第7兵团参谋长杨伯涛少将国民党第18军军长刘德溥少将国民党第49军副军长陶修少将国民党第25军参谋长陈文瑞少将国民党第63军代理参谋长彭定一少将国民党东北守备第1总队总队长汪匣峰少将国民党第47军军长李家英少将国民党第47军副军长陈玲少将国民党第47军125师师长张光汉少将国民党第47军127师师长陈远湘少将国民党第41军副军长郝勤福少将国民党第104军参谋长张惠源少将国民党第104军258师师长王宪章少将国民党新编骑兵第4师师长覃道善少将国民党第10军军长张文心少将国民党第85军副军长、代理军长王岳少将国民党第10军副军长吴庭玺少将国民党第18军参谋长夏建勣少将国民党第10军114师师长杨维垣少将国民党第105军副军长冯梓少将国民党第35军101师师长田士吉少将国民党第35军参谋长贾璜少将国民党第11兵团参谋长成于念少将国民党第105军参谋长靳书科少将国民党察哈尔保安副司令兼张家口警备司令、城防司令李思温少将国民党第105军210师师长韩天春少将国民党第105军251师师长郭跻堂少将国民党第105军259师师长王元直少将国民党第18军副军长兼11师师长王昌奎少将国民党第74军副军长兼58师师长中华民国政府授予将官全名录篇二: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起义将官全名录{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起义将官全名录}.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授予将官全名录1912年9月7日:黎元洪、黄兴、段祺瑞授陆军上将。
国民党十大将领简介
孙立人,安徽巢湖人。抗战时先后任38师长、新一军军长。率领部队入缅作战。先后取得仁安羌大捷、于邦大捷。其中,仁安羌大捷,以一团兵力解救出被围困的英国军队和记者7000余人,因而获得不列颠勋章。
பைடு நூலகம்6:薛岳
薛岳,广东韶关人。抗战时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率部队先后参加了兰封会战、上高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取得了万家岭大捷,他的“天炉”战法给日军造成了极大伤害。
杜聿明,陕西米脂人。抗战时任第五军军长,率领部队参加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收复昆仑关。而后率领部队入缅作战,功勋卓著。
4;陈诚
陈诚,浙江丽水人。抗战时任第六战区长官,1943年指挥著名的石牌保卫战,这次关乎国运的战斗以国军的胜利而结束,打死打伤日军7000余人,缴获大量物资。
5:孙立人
帝国勋章。
2:李宗仁
李宗仁,广西临桂人,桂系军阀。抗日爆发后任第五战区长官,指挥部队参加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消灭敌人2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鼓励了全国军民的士气。其后,李宗仁率领部队参加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豫南会战。
3:杜聿明
[转自铁血社区/ ]
1:张自忠
[转自铁血社区/post_5118425_1.html/ ]
张自忠,山东临清人。早年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曾率领部队参加长城会战。抗战爆发后任第33集团军司令员,率军参加临沂战役,击溃不可一世的板垣师团,取得临沂战役的胜利。随枣会战中以身殉国,国民政府收其遗骨葬于重庆梅花山,追授国民政府二级上将军衔。
7:蔡廷锴
[转自铁血社区/post_5118425_1.html/ ]
蔡廷锴,广东罗定人。率领著名的十九路军参加淞沪抗战,打死打伤日军万余人。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抗战爆发后,蔡廷锴曾任第六集团军副司令。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第十位,马占山.9.18事变后,中国正规部队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军队指挥官.他率领部队在黑龙江省打了当时很有名的江桥抗战.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也足以给国人自豪.第九位,宋希廉.他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有铁血军人的美誉,参加过第一次凇沪会战,那一次会战打得日军损兵换将,连连换了三次主将.参加过第二次凇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等.第八位,蔡廷锴.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指挥官,带领部队在第一次凇沪会战中连续抗击日军33天(使日军三换主将),有防御战名将的美誉.第七位,张自忠.唯一一位抗击日军牺牲的国民党陆军上将,带领部队打过有名的长城抗战(喜风口和冷口),以临沂大捷而闻名(以杂牌军,差装备打退日军进攻,为台儿庄战役赢得有利时间),后参加了武汉保卫战.第六位,廖耀湘.真正令他成名的是第一次缅甸会战时以一个师的兵力抗击日军将近两个师团的兵力达21天之久,本方仅伤亡1500多人,此役战术灵活.创了以少胜多的美名.第五位,孙立人.他有东方隆美尔的美誉.参加过1937年那一次凇沪会战,武汉保卫战.在缅甸战役中,以仁安羌大捷而闻名于世.是国民党指挥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而自身受损失最少的.有过坑杀1200多名日军战俘的记录.第四位,杜律明.中国二战时远征军副司令长官,是昆仑关大捷的部队总指挥,当时日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其部队击毙,从而扬名.第三位,薛岳.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以四次长沙会战而闻名于世,前三次成功,最后一次失败,当时以天灶战法闻名.也指挥兰封会战(重创土肥源师团),也是万家岭大捷指挥官的军队(击毙日军1万多人全歼一个师团,给当时这个师团退回日本).第二位,卫立煌.中国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联合当时的晋军,八路军打了忻口会战和中条山会战而闻名于世,当时积极。
国民党30名起义将领——最后的归宿记载
////////////////////////////////////////////////////////////////////////// ///国民党30名起义将领建国后的归宿1,吴化文:全国解放后,因病从部队转业,被任命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浙江交通厅长,后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他所在的35军被改编成浙江省军区部队,103师兼衢州军分区,104师兼绍兴军分区,105师兼杭州警备区。
1962年4月,吴化文因病逝世,终年58岁。
周恩来,陈毅和解放军八个大军区都送了花圈。
2,曾泽生:建国后先后担任了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政协代表,第三第四届政协常委。
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1970年才从第五十军军长位置上退下来。
1973年2月2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1岁。
3,张克侠:解放后历任华东林业部部长,共和国林业部副部长兼林业科学院院长。
文革中受到迫害,1970年下放到广西农村劳动。
1971年经周恩来过问,安排回京治病,后长期在京养病。
1984年7月7日病逝,享年84岁。
4,傅作义:建国后担任水利部部长,为新中国的水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4年4月19日逝世,享年79岁。
5,邓宝珊:建国后,先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后改称省长。
文革中也曾受到冲击,1968年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6,邓兆祥:建国后被任命为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安东海军学校校长,随后,又担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1955年授少将衔。
以后历任海军青岛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北海舰队副司令,海军副司令等职。
1985年离休,1998年8月6日逝世,享年95岁。
7,董其武:解放后,绥远部队改编为解放军第23兵团,入朝担负修建空军基地和防空任务,回国后,部队改编成69军,1955年董授上将军衔。
1968年离休,78岁时任政协副主席,1982年12月23日,董以83岁高龄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国军历史上的十大战将有哪些
国军历史上的十大战将有哪些?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曾经叠现出了很多背负着巨大盛名的抗日名将,这些名将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些只是军长身份、有些是集团军总司令、有些是战区总司令,他们所身处的位置、所立下的功劳都是不一而同的,所以我们暂时不以位置论英雄,现在单纯论一下战功军事能力。
王耀武第一位我首先想到的是被日本人称为“支那第一恐怖军”74军的实际荣耀创造者王耀武。
王耀武是黄埔三期出身的学生,他在官场上既有着生意人的精明,在战场上也拥有着能支撑起自己位置的军事能力。
我们都知道,74军的第一任军长是俞济时,但是真正把74军带到最荣耀之处的还是王耀武。
在抗日战争期间,74军打满了大半个抗日战场,立下了赫赫的战功,打下了令敌人惊惧的威名,在这其中,王耀武的贡献不可谓不小。
孙立人孙立人与很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们不同,他并不是出身于蒋介石的黄埔系,他是民国时期很有名的高材生,他先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然后又转赴美国攻读了建筑系,最后因为在战场上杀敌救国的理想,所以孙立人在美国就读了号称南方西点的弗吉尼亚军校。
因为不是黄埔系,所以孙立人一直没有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如果不是同为美国教育出身的宋子文看中了孙立人的军事才华,那可能孙立人的军事能力就会被永远埋没下去了。
孙立人以及他的38师是宋子文的私军出身,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立人并入了蒋介石的系统中,成为了38师的师长,并在不久后被蒋介石投入了缅甸战场中,孙立人的部队在印度获得了英美国家的精锐武器后,战斗力瞬间飞升,38师也扩编成了新一军,在孙立人的带领下,于在缅甸战场上建立下了巨大功劳。
薛岳薛岳在抗日战争时期身居在统帅的高位上,他并不是出身于黄埔军校的,而是出身于更早的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是黄埔军校之前名声就已经响彻民国的军校,是培养了民国绝大多数著名将领、军阀的军事摇篮,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手下的很多统帅都是出自于保定军校。
薛岳在抗战时期的位置是第九战区的总司令,在他的主持下,国军部队和日军部队爆发了四次长沙会战,其中前三次长沙会战就打下了赫赫的声威,薛岳前面成功的三次长沙会战为整个抗日战场带来了激昂的斗志,也因此铸就了他的名将身份。
十大国民党起义将领最后归宿
翱
,
十大国民党起义将领
取/ / 最后归宿 J f 口 百
高树勋 字 建侯 ,河北 省盐 山县 人 ,原 系西北军 冯 玉祥 的部 下 。 抗 战 胜 利
一
、
校 毕 业 。 抗 战 胜 利 后 ,潘 朔 任 职 。 抗
端 调任 6 军 1 4 师长 ,从 0 8师 越南 海 防海运八 昼夜 到辽 宁 葫 芦 岛登陆 ,驻 防海 城 、鞍 山、营口等铁路沿线。14 年 96 月 7 后 ,高 树 5 2 日 ,民主 联 军 逼 近海 城 勋任 国 民 线 ,潘朔 端抓住 机会 ,在 海 城 宣布 起 义 。随 后 ,14 8 师 党 军 新 八 军军 长 。 改编 为 “ 国民主 同盟 军第 中
身份 ,率部 参加 了 台儿 庄会 1 ” ,潘任军长。同年 l月 军 0 战 、武汉会 战和 赣北 对 日作 98 他加 入 了中 国共 产党 。后调 战等。后驻守长春 。14 年辽 任嫩 江军 区副 司令员 、四野 沈 战役 中 ,人 民解放 军 围困 十二 兵 团副参谋 长 、昆 明市 长春 ,曾泽生于1月1 日 O 7 宣布 市长 。 起 义 ,长 春 在 兵 不 血 刃 下 宣 9 9 月2 “ 革 ” 中 ,潘 朔端 受 告 解放 。14 年 1 日,中共 文 中央军委授予原国民党第6 军 0 这支起 义部 队 以中 国人 民解 放军第5 军的番号 ,并任命 曾 0 泽生 为军长 ,徐 文烈任 政治 委员 。全军共23 _万人 ,归第 四野 战军 建制 。 新 中国成 立后 ,曾泽 生 历 任 中南 军政委 员会 委员 、 中南 行政 委员会 委员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国防委员会 委 员 等 职 ,是第 一 、第二 、第 三 届 全 国人大代 表 ,第 一届 人 民 政 治 协 商 会 议 代 表 ,第
被新中国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十大国民党将领
被新中国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十大国民党将领1937年日寇大举入侵中国,在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共赴国难。
除极少数败类临阵逃脱外,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他们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其中,仅上将就有十人血洒疆场。
虽然未能看到日寇败亡,但他们英勇抗战的业绩与伟大的抗日战争联系在一起而永远熠熠生辉!01、佟麟阁:报国敢云天职尽,立身当与古人争冯玉祥将军在《模范军人》中这样评价佟麟阁:“他是一个极诚笃的基督徒,能克己,能耐劳,从来不说谎话,别人都称他为正人君子。
平素敬爱长官,爱护部下,除了爱读书,没有任何嗜好。
”佟麟阁是西北军中有名的儒将。
他仪表文雅,性格恬静,深沉之中不乏果断。
佟将军注重学习,淡泊名利,每次操劳完军务总喜欢阅读些书籍,并以日记形式不断反省。
一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人常被他请到军中讲学。
1937年,佟麟阁升任二十九军副军长,驻守在北平南苑。
七七事变后,二十九军上层军官徘徊于战和之间,犹豫不决。
身为副军长的佟麟阁力主抗战,他慷慨陈词:“中日之战不可避免,二十九军首当其冲。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同时,他发出命令:凡有日军进犯,坚决抵抗,不得后退一步!7月28日拂晓,日军对南苑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守军仅5000余人,但佟麟阁毫不畏惧,命令部队誓死坚守,战斗异常惨烈。
激战中,腿部不幸被机枪射中。
当部下劝他包扎伤口时,他却全然不顾,奋勇指挥部队还击。
在敌机的轰炸下,他的头部再遭重创,壮烈殉国。
佟麟阁是抗战初期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冯玉祥为他写下了“报国敢云天职尽,立身当与古人争”的挽联,毛泽东也称赞他“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979年8月1日,北京市委统战部正式批准其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02、赵登禹:杀尽日寇平生愿,甘洒热血报民族“一代虎将性刚尤,赤胆忠心向神州,杀尽日寇平生愿,甘洒热血报民族”。
地位最高的国民党起义将领
地位最高的国民党起义将领大家都知道,在1955年授衔时,国民党起义将领最高的军衔就是上将,有三位: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
很多人问:国民党起义将领为什么没有大将或元帅?其实在最早的版本中,是有一位拟授大将军衔的,就是傅作义。
按级别,傅作义肯定够了,但他授衔时已不在军队,所以没授衔。
不要以为傅作义就是国民党起义将领中级别最高的,还有一位比他更高,如果要授衔,必须是元帅,而且还是排在朱德之后的第二位。
这位牛人是谁呢?就是程潜。
程潜是湖南醴陵人,生于1882年,比毛主席大11岁,比蒋介石大5岁,比朱德也大了4岁。
程潜16岁的时候就已经是秀才了,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戊戌变法,程潜觉得文人不能救国,就考进了湖南武备学堂,准备在军界大展拳脚。
因为成绩优秀,一年后,被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公费留学。
国民党创业大佬黄兴和宋教仁,就是这时候和程潜成为同志的。
辛亥革命时,程潜和黄兴在汉口指挥炮兵作战,绝对算得上是中华民国的开国元老。
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程潜可没少帮忙,第三次护法运动时,多亏了程潜,孙中山才在广州立足。
孙中山决定成立黄埔军校时,他心目中的第一任校长,就是程潜,蒋介石本来定为程潜的助手,任副校长,还有一个副校长人选,叫李济深。
在抗战时期,程潜也是高居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跟阎锡山、李宗仁这些大佬平起平坐。
在整个大陆时期,国民政府共授予了17位一级上将,相当于新中国的元帅军衔,程潜就在其中,授予时间比陈诚、白崇禧都要早。
可见,程潜的资历绝对没得说,比朱老总都要牛,授他元帅军衔,谁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而且,程潜比傅作义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起义的态度。
傅作义起义,是被逼无奈才起义的,并非主动。
平津战役时,傅作义给解放军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甚至起义后,还跟蒋介石暗地里有联系。
而程潜,基本没有反过共,一直坚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政策,解放军横渡长江后,时任湖南省府主席的程潜也并没有反抗,反而是积极准备起义。
十大国民党起义将领
十大国民党起义将领【导读】: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1945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大军走到邯郸、磁县一带,被我军围阻,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我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1955年9月24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共和国第一批将帅名单,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人们注意到不仅有在烽烟战火中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中共将帅,而且还有原国民党起义将领陈明仁、曾泽生、廖运周等人。
他们当中有的曾被蒋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有的曾是国民党管辖一方的警备总司令,有的曾任国民党中将军长,还有的曾直接和解放军部队正面交锋过……一、高树勋:高树勋,字建侯,河北省盐山县人,原系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
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
1945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
大军走到邯郸、磁县一带,被我军围阻,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
我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线亲自到高树勋军营面谈,这使高树勋很感动,终于下定了决心起义。
高树勋率新八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正式宣布火线起义,声明脱离国民党阵营。
在毛主席的提议下,高部改称为民主建国军。
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国军成立大会在武安县伯延镇隆重举行,任命高树勋为民主建国军总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二、潘朔端:潘朔端,云南威信县人,黄埔军校毕业。
抗战胜利后,潘朔端调任60军184师师长,从越南海防海运八昼夜到辽宁葫芦岛登陆,驻防海城、鞍山、营口等铁路沿线。
1946年5月27日,民主联军逼近海城一线,潘朔端抓住机会,在海城宣布起义,184师光荣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任军长。
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调任嫩江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8月调任四野十二兵团副参谋长,为策动长春城内60军的起义作了大量工作。
解放战争国民党起义部队名单
解放战争国民党起义部队名单据不完全统计,从1946年6月内战爆发,到1950年6月整个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解放为止,战场起义的国民党军队就达到将近85万人,接近被消灭的国民党军总数的九分之一。
如果加上接受和平改编的将近30万人,则占被消灭的国民党军总数将近七分之一。
现将这些起义部队中较为著名的名单整理如下:1946年5月27日,民主联军逼近海城一线,潘朔端抓住机会,在海城率184师宣布起义。
潘朔端成为内战初期第一个起义将领。
1947年2月25日第五十二军五十八师王家善在辽宁营口率部1万人起义。
1948年9月19日济南守军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率部2万人起义。
10月17日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2万余人在长春起义。
10月31日新编第一军暂编第五十三师师长许赓阳率部在沈阳起义。
11月8日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在江苏贾庄、台儿庄起义。
张克侠(右)、何基沣在淮海战场起义11月27日第八十五军一一〇师师长廖运周率部5000余人在安徽蒙城双堆集起义。
1949年1月22日北平傅作义部按照和平协议开始撤离北平。
傅作义正式宣布《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公告。
同日,北平城内的20余万国民党军移出城外,开至指定地点听候改编。
解放军部队与傅作义部换防2月7日第一六军二八二师师长张奇率部5000余人在安徽芜湖至繁昌地区起义。
4月23日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等率舰48艘分别在南京和镇江江面起义。
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将军巡视起义海军第二舰队。
起义官兵仍穿着国民党海军服装。
5月15日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河南省主席兼第十九兵团司令张轸率部2万余人在武昌起义。
8月4日湖南省主席程潜、第一兵团司长陈明仁、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唐星、李默庵等率部在长沙起义。
9月19日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绥远省主席董其武、第九兵团司令孙兰峰等率部在绥远起义。
9月26日新疆总司令陶峙岳、副总司令赵锡光及新疆省主席兼新疆保安司令包尔汉等率部在迪化(按即乌鲁木齐)起义。
十位有影响的国民党起义将领的最后归宿
十位有影响的国民党起义将领的最后归宿
商豫
【期刊名称】《党史博采(纪实版)》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 一、高树勋:字建侯,河北省盐山县人,原系西北军冯玉样的部下.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1945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商豫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起义将领的心态分析
2.国民党起义将领张奇的传奇经历
3.最后的堡垒,最终的归宿——守望先锋动画《最后的堡垒》评析
4.张学良收藏品的最后归宿
5.“九七”后最有影响力的十位港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国民党起义将领【导读】: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1945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大军走到邯郸、磁县一带,被我军围阻,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我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1955年9月24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共和国第一批将帅名单,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人们注意到不仅有在烽烟战火中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中共将帅,而且还有原国民党起义将领陈明仁、曾泽生、廖运周等人。
他们当中有的曾被蒋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有的曾是国民党管辖一方的警备总司令,有的曾任国民党中将军长,还有的曾直接和解放军部队正面交锋过……一、高树勋:高树勋,字建侯,河北省盐山县人,原系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
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
1945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
大军走到邯郸、磁县一带,被我军围阻,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
我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线亲自到高树勋军营面谈,这使高树勋很感动,终于下定了决心起义。
高树勋率新八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正式宣布火线起义,声明脱离国民党阵营。
在毛主席的提议下,高部改称为民主建国军。
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国军成立大会在武安县伯延镇隆重举行,任命高树勋为民主建国军总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二、潘朔端:潘朔端,云南威信县人,黄埔军校毕业。
抗战胜利后,潘朔端调任60军184师师长,从越南海防海运八昼夜到辽宁葫芦岛登陆,驻防海城、鞍山、营口等铁路沿线。
1946年5月27日,民主联军逼近海城一线,潘朔端抓住机会,在海城宣布起义,184师光荣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任军长。
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调任嫩江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8月调任四野十二兵团副参谋长,为策动长春城内60军的起义作了大量工作。
1949年底,潘朔端调随宋任穷、周保中南下云南,接管昆明,转入地方。
1950年3月2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成立,潘朔端被任命为市长,后又被选任市长直至1968年。
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潘朔端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仍对党赤胆忠心。
1972年,潘朔端以昆明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身份,再度主持政府工作。
1978年8月9月14日因病逝世,终年78岁。
三、曾泽生:曾泽生,云南永善人,曾就读于云南讲武堂,1928年毕业于黄埔军校高级班军事科,毕业后在龙云部任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第60军第184师师长和第60军军长。
曾率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和赣北对日作战,并率部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
1946年4月,率部从越南海防港来到东北,驻长春。
1948年辽沈战役中,曾泽生于10月17日起义,使长春在兵不血刃下宣告解放。
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原国民党第60军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的番号,任命曾泽生为军长,归四野建制。
新中国成立后,曾泽生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是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
1973年2月在北京病逝,终年71岁。
四、吴化文:吴化文,字绍周,山东掖县人。
1920年从军,曾任冯玉祥部团长、韩复榘部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区司令。
起义前夕,吴化文任整编第96军军长兼第84师师长。
1948年济南被围困时,吴于10月19日晚率所部二万余人宣布起义。
10月22日,毛泽东主席发电祝贺吴化文起义。
10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宣布:吴化文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吴化文为军长。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吴化文和他领导的35军参加了这一战役,攻占了长江北岸的三浦(浦口、浦镇、江浦)后,又攻占了国民党政权首都南京,把红旗插在总统府上,5月3日解放浙江杭州,吴化文被任命为杭州警备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吴化文曾任浙江省交通厅厅长,1959年起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1962年,吴化文因病逝世,终年58岁。
五、廖运周:廖运周,安徽淮安人,黄埔军校毕业。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和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接受中共的秘密指示,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中隐蔽。
起义前,廖运周任110师师长。
淮海战役期间,廖运周率全师官兵举行战场起义,投入人民解放军行列。
不久,毛泽东、朱德亲自发来电报祝贺。
并宣布110师被改编为第二野战军14军第42师,廖运周任师长。
接着,这支部队参加了渡江作战,横扫江西,解放两广,征战云南,进军西藏,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廖运周担任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吉林省体委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书长,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任全国政协第五、第六届委员,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1956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
六、孔从洲:孔从洲,陕西西安灞桥人,杨虎城部属。
西安事变时,孔从洲任警二旅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参与了这一事变。
在这次事变中,孔从洲解决了驻在西安的中央军。
1946年,孔从洲任国民党38军中将副军长。
同年率55师于河南巩县起义。
起义后,与前一年起义的17师组建了西北民主联军38军,加入晋冀鲁豫野战军行列,归陈赓兵团领导。
1948年后,任豫西军区副司令员,郑州市警备司令,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第二炮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9年8月29日,毛泽东的女儿李敏与孔从洲的儿子孔令华结婚,孔从洲成了毛泽东的亲家翁。
七、何基沣:何基沣,河北省藁城县人。
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后投身于由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曾参加过“首都革命”、五原誓师、中原大战等。
后任29军第37师109旅副旅长。
长城抗战时,何基沣因战功卓著被提拔为110旅旅长。
1938年何秘密到延安,受到毛泽东几次接见,并在抗大做报告。
后受党派遣回原部队任77军副军长,1939年入党。
淮海战役前夕任第3绥靖区副司令。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时,第3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按预先计划率第3绥靖区两个军三个半师共2.3万人在台儿庄、贾汪起义,一举切断黄百韬兵团西撤徐州的退路,为围歼黄百韬兵团创造了良好的战机。
是淮海战役一个胜利的开端。
建国后,何基沣任34军军长、南京警备区副司令、水利部副部长,是全国政协常委。
逝世后,按照他的遗愿,骨灰分别撒在卢沟桥和淮海战场。
八、傅作义:傅作义,字宜生,山西荣河人,保定军校毕业。
是一位积极抗日、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国军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原为阎锡山部属。
1930年参加阎、冯反蒋战争,任津浦线总指挥。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察哈尔省政府主席。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
1949年1月底,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条件,率部起义,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完好地回归人民,200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免遭兵灾。
这一义举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后又对绥远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是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九、陈明仁:陈明仁,湖南省醴陵县人。
黄埔军校毕业。
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第一、二次东征。
任国民党军第71军军长。
起义前,陈明仁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长沙警备司令和省绥靖总司令。
我湖南地下党对陈明仁进行了大量的策反工作,毛泽东请章士钊转告陈明仁:“只要他站过来就行了,我们还要重用他。
”1949年8月4日,陈明仁与程潜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率一个兵团部和三个军起义。
长沙起义部队编入人民解放军序列,授予第21兵团番号,陈明仁为兵团司令员、湖南军区副司令员、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兵团撤消后任第55军军长。
1952年评定为正兵团级,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国防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委员,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会第一届代表,第三、四届常委。
1974年5月,在北京病逝。
十、卢汉:卢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起义前,卢汉为云南省政府主席。
1949年12月8日,卢汉决定起义。
12月9日晚上9点,卢汉还将在昆明的国民党中央军的高级军官李弥等和军统特务头子沈醉等全部扣押。
晚上10点,卢汉宣布起义,向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发出《云南起义通电》。
云南和平解放。
解放后,卢汉先后出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和民革中央常委等职务。
1974年5月,卢汉因病逝世,叶剑英、邓小平等出席了他的遗体告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