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之《统计与可能性》部分
上课时间:年月日统计整理与复习(1)教学内容:教材P101-10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般方法,能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或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学生体会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过程,感受统计表和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体验收集数据的意义,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知识、过程、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从数据的角度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并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提问: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的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统计知识,教师选择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要统计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通过复习,使同学们能系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增强数据描述和分析等应用能力。
二、知识梳理1.出示问题:(1)在统计时,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2)统计活动中,描述和分析的数据的方法有哪些?(3)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4)你能举例说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吗?让学生围绕上面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汇报上诉问题。
三、应用练习A B C D E 出勤率是( )。
5.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分米。
6.一个布袋里装有6个红球,4个蓝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再加( )个蓝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2。
7.一组数据15、25、30、18、22、27、19、21的中位数是( ) 8.若23 X=14Y ,则X :Y=( ):( )。
如果Y=24,则X=( )。
9.有100个图形按 ……的顺序排列,排列在倒数第3个的是( ),其中一共有( )个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表格)
(1)如果想要只读出一个“零”,读出的 0 就要写在万级或个级
的中间。
(2)如果要一个“零”也不读出来,那么就应该把 0 放在万级或
个级的末尾。
3.汇报写数结果。(课件展示)
(1)(答案不唯一)7077700 7770700 7700770
(2)7007770 7707700 7777000
⊙课堂总结
9 数为 2003.4÷10=2226。
解答 2003.4÷1-110=2226 2.课件出示例 2。
9
将 3.14,π , ,3.142,3.1415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小数的大小比较。此题中 π 的值应写出小 数点后第五位上的数字才能比较,排列如下: 3.14=3.14000 π =3.14159… 3.14=3.14141… 3.142=3.14200 3.1415=3.14150
(强调:在小学阶段,通常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一般根据要求,把小数保留到哪一位,就把这一位后面的尾数按照 “四舍五入”法省略,中间用“≈”连接。引导学生注意改写后的 单位)
⊙典型例题解析 1.课件出示例 1。 (1)27046=2×( )+7×( )+4×( )+6×( ) (2)88008 中的三个“8”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这 个数中的两个“0”各起到什么作用? 分析 本题中的两道题考查的都是有关数位的知识。数位指一 个数中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占的位置不同,所 表示的数值也不同。 (1)2 在万位,表示 2 个万;7 在千位,表示 7 个千;0 在百位起 占位作用;4 在十位,表示 4 个十;6 在个位,表示 6 个一。 (2)88008 中的“8”从左往右,依次在万位,表示 8 个万;在千 位,表示 8 个千;在个位,表示 8 个一。两个 0 都起到占位作用。 解答 (1)10000 1000 10 1 (2)从左往右,数字“8”依次是在万位,表示 8 个万;在千位, 表示 8 个千;在个位,表示 8 个一。这个数中的两个 0 都起到占位
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归纳策略(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归纳策略(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归纳推理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归纳推理的概念及特点。
2. 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枚举法、猜想-证明法。
3. 归纳推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推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学生运用归纳推理解决问题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归纳推理的概念、特点及基本方法,并通过例题展示归纳推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3. 活动一: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归纳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活动二: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归纳推理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归纳推理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归纳策略2. 板书提纲:- 归纳推理的概念及特点- 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 归纳推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归纳推理找出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归纳推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撰写小论文。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归纳推理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归纳推理解决问题。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情况,以及对归纳推理的兴趣。
3.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以提高学生对归纳推理的应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总复习求阴影部分面积|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总复习求阴影部分面积|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72页的总复习,求阴影部分面积。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求封闭图形面积的方法,学会运用分割、添补、移补等技巧,求解复杂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封闭图形面积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割、添补、移补等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如何运用分割、添补、移补等技巧求解复杂图形的面积。
2. 重点:掌握求封闭图形面积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分割、添补、移补等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形内有阴影部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求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求封闭图形面积的基本方法,如分割、添补、移补等。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各种方法的运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几个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求解。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及时进行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求封闭图形面积的方法:1. 分割法:将复杂图形分割成简单图形,分别求解后再相加。
2. 添补法:在图形中添加或补充简单的图形,使其变为已知图形,然后求解。
3. 移补法:将图形中的一部分移出或补充,使其变为已知图形,然后求解。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求解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面积。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是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详细讲解每个例题的解题步骤,不仅让学生知道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更要让他们理解每一步背后的数学原理。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作者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统计1、观察讨论(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较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
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初步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课时一、梳理知识1、加法出示算式25+836+759+243+550+1639+4047+5062+4(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4)练习(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2、减法(1)明确要求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2)小组合作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3)展示交流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46-982-565-797-6062-4058-30二、巩固练习1、教科书第79页第1、2题2、想一想,各种图形表示什么?△+○+□=40△=()△+○+□+□=46○=()△+○+○+□=70□=()3、P78T2三、四、作业课堂作业本第48页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篇三教学内容:有关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探索规律》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探索规律》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数的规律、图形规律、运算规律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运算、图形的认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规律,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
2.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规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等,发现规律。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索规律,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数学知识,你们能回忆一下,都有哪些规律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例如:出示一些数的排列,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规律;出示一些图形的排列,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 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优秀教案
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97页第一个红点“比和比例”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1.复习比和比例的概念,熟练掌握解比例、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
2.应用比例的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通过比例的练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中,通过转化、数形结合等方法,自主构建知识,形成知识技能,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理比和比例、熟练掌握求比值及图上(实际)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教会学生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整理有关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的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正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对“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课前,大家自主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我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大家都是用什么方式进行整理的。
2.小组内交流。
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交流要求:(1)向你的同位说说你整理了哪些内容。
(2)把你遗漏的地方补充完整。
(3)向小组内整理好的同学学习整理的方法。
3.班内交流:针对每种方式整理出来的内容,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1)如何求比值、化简比?学生结合整理的知识进行交流,引导得出: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
化简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不为0的数,使比的前项和后项变成互质数。
想一想: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区别?预设:①意义不同。
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化简比: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与后项成互质数)②结果不同。
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通常是分数表示,也可以是小数,整数.化简比的最后结果仍然是一个比,不能把他写成整数或小数的形式,但能写成分数的形式.③读法不同。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解决问题|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问题的定义和分类:回顾什么是问题,问题的不同类型以及如何提出问题。
2. 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习如何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信息,确定需要解决的目标。
3. 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举、假设、推理等。
4. 解决问题的步骤: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检查结果。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清晰地理解问题的定义和分类,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 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找到问题的关键信息。
3. 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4. 按照正确的步骤解决问题,能够自我检查和修正错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问题解决案例、图表、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会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情景引入今天的复习,让学生们思考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回顾问题定义和分类:我会简要回顾问题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们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问题。
3. 分析问题的方法:我会讲解如何分析问题,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演示。
4. 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会介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5. 解决问题的步骤:我会详细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演练。
6. 练习和讨论: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解答并进行讨论,分享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问题的定义和分类2. 分析问题的方法3. 解决问题的策略4. 解决问题的步骤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列举出三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并说明它们的区别。
2. 请描述一下你是如何分析一个问题的,举例说明。
3. 请选择一个你遇到过的问题,运用不同的策略尝试解决,并写出解题过程和结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惠生活.会生活|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惠生活. 会生活|西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惠生活. 会生活|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进行的是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总复习,主要涉及教材中的第五章《惠生活. 会生活》。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如购物、烹饪、旅行等方面的计算。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本学期学过的知识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巩固和掌握本学期学过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巩固和掌握生活中的数学计算方法,难点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等教学工具,以及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以一个购物场景为例,让同学们思考如何计算购买商品的总价,找零等问题。
2. 知识点回顾:然后我将带领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本学期学过的相关知识点,如加减法、乘除法等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将给同学们一些随堂练习题目,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然后,我将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和提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
2.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实际的计算题目,并尝试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同学们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
对于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尝试阅读一些数学故事书籍,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习,主要针对《惠生活. 会生活》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线与角》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线与角》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线与角》的内容包括对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以及对角的概念和分类。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部分内容对于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线与角有了初步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理解不深,对一些角的大小比较和分类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特点。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并能对角进行分类。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和区别,角的概念和分类。
2.难点: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理解和运用,对角的大小比较和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通过引导、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PPT,内容包括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和区别,角的概念和分类。
2.准备一些线段、射线、直线的模型和角的大小比较工具。
3.准备一些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线与角,如自行车的轮子、房间的角落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线与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讲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特点,以及角的概念和分类。
通过PPT和模型,直观地展示各种线和角,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线段、射线、直线的画法和角的大小比较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及时批改,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线与角的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总复习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总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常见的量。
2. 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3.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分析、事件的独立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2. 教学难点:式的化简与方程的求解、图形的变换与位置、数据的分析与事件的独立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挂图、教学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回顾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课堂讲解:讲解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等知识点。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常见的量。
2. 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3.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分析、事件的独立性。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2. 提高题:式的化简与方程的求解、图形的变换与位置、数据的分析与事件的独立性。
3. 拓展题: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与难点,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整理和复习)及反思教学目标:1、较系统的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和小数加、减、乘、除法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方法,合理,灵活地进行简算;会解方程会解比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及对象,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改写。
3、掌握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的方法;能用数对,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画出简单的统计图表,能根据图表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物的可能性,能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问题。
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查漏补缺。
数的认识(3课时)数与代数数的运算(4课时)式与方程(2课时)比和比例(2课时)图形的认识和测量(4课时)数与图形图形的运动(1课时)图形与位置(1课时)整理和复习(27课时)统计表(1课时)统计图(1课时)统计与概率平均数(1课时)可能性(1课时)数学思考(3课时)综合与实践(4课时)1、数与代数(11课时)第1课时数的认识(1)教学内容:数的认识(1)教学目标: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自然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
2、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提问:1、谁能说一说小学六年中,我们都学过哪些数?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这些数的例子吗?说明每个数的具体含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理解其背后的数学意义,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规则。
1. 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代表的数学含义,如加法表示数量的累加,乘法表示数量的重复累加等。
2. 四则运算的法则: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以及如何在不同运算之间进行转换。
3.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运用四则运算规则进行求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和数学意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涉及多层次运算的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四则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简要回顾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和数学意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四则运算规则,加深理解。
4.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分享解决方案和思考过程。
板书设计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则运算的法则: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实际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讨论与分享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选一道实际问题,用四则运算进行求解,并写下解题过程。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常见的量(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P48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结合具体情景感受不同的单位,能够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意识到单位即数量中的“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引导学生整理和反思的复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常见的量”的复习,不断向学生渗透反思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结合具体情景感受不同的单位,能够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意识到单位即数量中的“量”。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教具准备:课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识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反馈课前对“常见的量”的整理情况1、师:昨天老师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整理了我们知道的计量单位,现在请你们拿出你们的学习成果,四人小组合作整理出一份代表你们小组最高水平的作品来。
2、整理好的小组把自己组的作品到前面的展台前进行展示。
3、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常见的量”的知识补充完善,并让学生了解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1000 10 10 10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100 10000 100 100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00 1000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升→毫升1 1000 100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100 12 30 24 60 60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10 10人民币:元→角→分二、做游戏,感悟计量单位的大小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这是数1,它后面藏着一个名称,请仔细观察我的动作,或者是语言,猜猜后面藏的单位是什么?教师先示范,学生当小老师1毫米、 1厘米、1分米、1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所占的空间两袋馒头约重1千克,成人心跳75次约1分钟,地球自转一周约是1天┅┅师:在游戏中,我们对这些计量单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3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3篇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篇一一、代数初步知识。
教学指导本单元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小学阶段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掌握这一阶段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规律,对于全面复习和巩固知识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此,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课时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81页上的“做一做”练习十六第7~12题。
(二)四则运算的法则【继续演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2.思考:怎样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3.练习:先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再计算,并进行验算.4325+379 47.5-7.65 18.4×7584× 587.1÷0.57 ÷二、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三、随堂练习.1.根据43×78=33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43×0.78=0.43×7.8=33.54÷0.78=3354÷0.43=2.在○里填上“>”“<”或“=”.3.思考:7.6÷0.25的商与7.6×4的积相等吗?为什么?四、布置作业.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五、板书设计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精选10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精选10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1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化简比。
复习难点:正确计算分数除法。
复习过程: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1)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习第2题。
(4)P53练习十三第2题。
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比的意义(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2)以3∶2为例,让学生分别说出比号前项和后项。
3∶2=1.5∶∶∶∶前比后比项号项?值(3)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还是整数。
而比所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如3∶2,虽然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仍读作3比2。
特别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4)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2、比的基本性质(1)复习概念及化简方法①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②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对整数比进行化简?③不是整数的比应该怎样化简?(2)学生做P52整理和复习第3题(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三、课堂练习1、练习十三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正误的理由)2、做练习十四的第2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数与代数2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数与代数2 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苏教版教案内容: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设计这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复习了数与代数2章节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式与方程的解法,包括代数法、图解法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能够理解和运用式与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和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问题解决实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
2. 讲解与演示:我将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并给出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与讨论:我将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4. 巩固与拓展:我将给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将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并尝试用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策略解决。
2. 请选择一道练习题,运用代数法或图解法解决,并写出解题步骤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方面有一定的掌握,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应用。
在课后,我建议学生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练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练习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法则,能正确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四则运算的法则,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的概念: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2. 四则运算的法则: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它们的运用。
3. 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四则运算的法则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难点:理解和运用四则运算的法则,特别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练习题。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授:详细讲解四则运算的法则,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巩固知识。
4.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练习2. 内容:四则运算的概念、法则、应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题,巩固四则运算的知识。
2. 实践作业: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法则,能够正确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四则运算的法则,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本教案共计约500字,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安排,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新版 (1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新版 (1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运算: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认识与运算,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货币的计量。
3.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变换。
4.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概率的意义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与运算,量的计量,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统计与概率。
2. 教学难点: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图形的变换,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整理知识体系。
3. 合作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同学分享,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巩固,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正比例与反比例|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正比例与反比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口算。
2.能够通过实例识别正比例与反比例,并能画出它们的图像。
3.运用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例尺、速度、密度等。
二、教学内容1.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
2.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图像。
3.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1.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及其运用。
2.通过实例识别正比例与反比例。
四、教学难点1.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解题方法。
2.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混合运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
2.组织学生进行口算、识别实例并画图等活动。
3.实时提取学生的疑问解答和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1. 自我介绍老师向学生们自我介绍,交代当天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和重点。
2. 导入新知老师向学生介绍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并通过口算向学生举一些简单实例说明。
3. 讲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图像老师用实例向学生讲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图像,并提供应用实例让学生体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理解。
4. 学生练习老师给学生相应的练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实时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5. 进行讲解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老师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
6. 学生巩固老师提供一些混合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和体验所学知识。
七、教学成果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能够掌握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图像以及运用方法,更好地应用正比例与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应用和理解这门知识。
八、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讲解生动、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但是针对一些学生遇到的问题,应当有一些补充说明,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同时可以给学生更多练习的机会来检测学生掌握的程度,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教学要求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学内容:教材第57—59页整数、小数的意义、数位顺序和读写方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自然数、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2、使学生巩固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
在以后近两个月的数学课里,我们将进行数学总复习。
通过总复习,使我们进一步牢固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为到初中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总复习分七节内容安排,第一节是整数和小数。
今天这节课,首先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求大家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的相关概念,提高整数、小数的读写能力。
二、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1、整理整数的概念。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里包括哪些数?(板书)谁来说一说,怎样的数是自然数?(板书:0,1,2,3……)你能举几个自然数的例子吗?(板书学生举例的数)数物体时什么情况下要用。
表示?提问:你还看出按顺序排列的自然数里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说一说)小结自然数在数物体时表示的意义,说明自然数是整数,并说明以后还要学习比0小的整数。
2、学生练习。
做“练—练”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整数,圈出自然数,然后指名学生口答。
第2题指名学生口答。
3、整理小数的概念。
(1)提问:第1题里3.26和0.4是什么数?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第3题里小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2)自学教材。
什么是小数呢,小数可以怎样分类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57页上小数的意义和分类这一部分内容。
提问:什么样的数是小数?(板书:小数)它与整数有什么联系?(把整数“1”平均分后得到的)小数可以分成哪几类?(板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有什么区别?你能举出循环小数的例子吗?它是哪一类小数?(板书:循环小数)你知道无限小数还包括怎样的小数吗?(板书:无限不循环小数)你能举一个认识过的无限不循环小数的例子吗?(板书:π=3.1415926……)追问:循环小数是什么小数?三、复习数位顺序和读写方法1、复习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
出示小数2034.518。
指名学生说一说小数点左边和右边依次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
提问:计数单位“一”所占的位置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十”和“十分之一”呢?说明: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提问:谁再说一说上面这个数里小数点左边和右边依次各是哪些数位?2、整理数位顺序表。
请同学们按照数位顺序,填写教材第58页上的数位顺序表,并分清整数部分的数级。
同时用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
集体订正,顺次看一看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
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几?我们学习的整数和小数都是几进制的数?整数部分的数每几位一级,每一级上有哪些数级?小数点开始从左往右有哪些数级?说明:整数可以从高位起,按数级一级一级地读数、写数。
3、复习读写方法。
提问:整数要怎样读数?怎样写数?小数要怎样读怎样写?4、学生练习。
(1)读出下面的数。
4003 40034003 3043000000指出:读整数时,每四位一级,每级按个级上的数读,并读出级名“万”或“亿”。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五百三千五百万三千五百十二亿三千五百万(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后指出:写整数也是每四位一级,每一级都按个级上的写法写,注意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3)做“练—练”第4、5题。
第4题指名学生读数。
第5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四、综合练习1、做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2、做练习十一第2、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小黑板出示。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知识要点。
六、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5题。
(二)小数性质和数的改写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小数性质和数的改写、“练一练”,练习十一第6~10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改写成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或把小数化简。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或根据要求截取一个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口算。
指名口算练习十一第6题。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数的改写。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
二、复习小数的性质1、复习小数的性质。
(1)提问:小数的性质是什么?(板书小数的性质)谁能举例说明小数的性质?学习小数的性质有什么应用?(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写出各数,然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
(3)做练习十一第7题。
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追问:为什么20末尾的0不能去掉?0.020里小数点后面的。
去掉,会改变小数大小吗?为什么?2、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提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板书:小数点右移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左移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观察每组数的排列,然后指名口答。
追问:如果把一个数扩大或者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怎样移动小数点?(3)做“练—练”第3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依次写出各题得数,然后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4)做练习十一第8题。
小黑板出示。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三、复习数的改写1、复习数的改写。
(1)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把第(1)、(2)题做在课本上。
提问第(1)题的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怎样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为什么要这样改写?提问第(2)题的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怎样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指出: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相应地添上“万”或“亿”作单位,也就是先把一个数缩小一万倍或一亿倍,再写上“万”或“亿”作单位,这样原数的大小不变。
有时,根据需要往往要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写近似数一般是看保留位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人的方法求出近似数,并注意近似数要用约等号。
(2)把3.24956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是多少?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要求说明怎样想的。
强调保留三位小数时要写出末尾的0,以表示精确度。
2、做练习十一第10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小黑板出示第10题,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板书。
注意讲清第(3)题怎样想的。
追问:0.5万就是多少?0.6万呢?0.38亿呢?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谁来说说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怎样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怎样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9题。
(三)数的整除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数的整除和“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1~18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整除里的一些概念,理解和认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应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2、使学生正确掌握分解质因数和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或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按照方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一第11题,指名学生口算。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意义,今天复习数的整除。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特性的认识,掌握好数的整除的意义及其中的一些概念,认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二、复习约数和倍数1、提问:什么是数的整除?(板书:整除)如果a能被b整除,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当a能被b整除,也就是b整除a时,还可以怎样说?2、做“练一练”第l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是整除的式子。
指名口答,口答时强调倍数和约数的依存关系。
并要求说明其余三个式子为什么不是整除。
3、学生练习。
(1)从小到大写出9的五个倍数。
(2)写出18所有的约数。
学生先写在练习本上,再指名口答。
提问: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怎样找一个数的约数比较方便?(一对一对找)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找出18所有约数的?三、复习质数和合数1、提问:按照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分类,除0以外的自然数可以怎样分?怎样的数是质数?怎样的数是合数?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口答。
(1)说出比10小的质数和合数。
(2)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3)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78 5l 23 57 91 903、提问:你能把90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吗?(板书)这里每个因数又叫做90的什么数?追问:一个数的质因数一定要是怎样的数?(要是它的因数,又要是质数。
把90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什么?谁来完整地说一说,什么是分解质因数?4、做“练—练”第3题。
先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再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结合提问为什么有些约数不是30的质因数。
四、复习公约数和公倍数1、学生练习。
(1)写出18和24所有的公约数,指出其中的最大公约数。
(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五个公倍数,指出其中的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