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介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流师资、一流人才
都是科大最可宝贵的财富,是科大的“ 脊梁 ”! 创寰宇学府 育天下英才
近年来优秀人才培养与引进情况
(表中为累计数)
140 120 100
133
80
60 40 20 0
1998 2004 总数
61 30 11
院士
26 1 12 9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1
34 9 0 5
0 5
国家重点学科由4个 增至19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 基本覆盖学校所有理 工学科; 二级学科博士点93个; 硕士点109个; MBA、MPA、工程硕士 等专业学位点。
创寰宇学府 育天下英才
22 9
9
0 1981 1984 1986 1990 1993 1996 1998 2000 2004
人才培养
0.896 0.946
1.083 1.017 1.694 1.782
科研论文产出
数量型增长
质量型增长
创寰宇学府 育天下英才
1994-2003年间,被Science、Nature论文引用最多的单位
创寰宇学府 育天下英才
2003年学术论文情况
类 别
SCI
总篇数 人均
1087
篇数
0.957
人均 排名
1
利用STM获得的C60单分子图像
C60二维分子取向畴
创寰宇学府 育天下英才
纳米科技的基础研究
用金属钠在高压釜中还原四
氯化碳制成金刚石微粉发表于
Science(1998年,第281卷),
被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誉 为“将稻草变为黄金”; “纳米非氧化物的溶剂热合 成与鉴定”先后获2000年中科 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01年国 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
01太阳大气动力学
02行星际动力学
03磁层动力学
04空间等离子体理论及应用
10
(DDioi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③312高等数学A
④®447电动力学B或450空间物理基础
070820空间环境科学
01空间天气预报模式的研究及应用
5
①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
④④447电动力学B或450空间物理
07高分子成型物理与化学
08高分子溶液
09纳米咼分子材料
10髙分子纳米改性
11高分子辐射化学
12涂料辐射化学
13基础辐射化?
A厶rh、"・E仃4/[■宀
25
①①101政治理论
2®201英语
3@324物理化学
4®444高分子化学或445高分子物
理
070320可再生洁净能源
01生物质的结构和降解机理
02生物质能源化
5
axDioi政治理论
2®201英语
3@324物理化学
4®442有机化孑
070401天体物理
01活动星系核
02宇宙大尺度结构
03相对论天体物理
04吸积盘物理
10
JXDioi政治理论
2®201英语
3®313普通物理A
④④434量子力学或436电动力了A
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1大气物理和大气遥感
4®42 7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01数理规划的算法讨论
02评估理论
5
JXDioi政治理论
②②201英语
③③321数学分析
④@427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培养点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培养点自我评估报告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学科评议组: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审核通过并有权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
经过6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竞争优势,科研条件优越,队伍实力雄厚,研究经费充足,科研成果突出,已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博士研究生,是合肥研究院重要的学科领域之一。
现根据《通知》要求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估如下:一、学术队伍本专业主要以激光主动信息获取与遥感信息定量化需求为任务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现有在编研究员20人,副研究员(包括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16人,助研(包括工程师、实验师)9人。
具有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18人。
本专业现有学术带头人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9人,平均年龄48岁不到,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
他们不但具有宽广、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术造诣,而且思想作风正派,学术气氛活跃,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团结合作,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影响。
本专业学术带头人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较为合理,学术思想端正,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整体学术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前列。
二、科学研究本专业研究领域宽,经费强度大,科研水平高,成果突出,优势明显,在国内同一学科中居于先进行列,并在国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
在激光大气传输和大气气溶胶性质及其探测技术(如大气风场、气溶胶和重要气体成分等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大气遥感基础与技术应用、大气光学环境监测技术基础与应用等三个研究方向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一些优势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为:大气气溶胶探测:以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为牵引,发展大气气溶胶探测的激光雷达技术、地基光学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包括气溶胶粒子谱仪、太阳辐射计等,长期系统地探测大气边界层、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溶胶光学性质、微物理性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温室气体浓度和气象参数(温度、湿度、云等)的高分辨率垂直分布廓线,建立相应的高分辨时空分布数据库和统计特征模型,研究它们的时空分布结构、变化规律、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为气候变化与环境评估研究模式的建立奠定物理化学及动力学过程的基础。
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划与思考——以《环境监控与预警》为例
基金项目: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825,2013);江苏省科技期刊研究基金资助项目(JSRFSTP2017C07)。
作者简介:王湜,高级工程师,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监控与预警》编辑部,主要从事生态环境监测及科技期刊管理工作。
张涛,周立平,谭艳,朱滢,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监控与预警》编辑部。
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划与思考——以《环境监控与预警》为例王 湜,张 涛,周立平,谭 艳,朱 滢摘 要 根据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以《环境监控与预警》期刊“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为例,从期刊规划背景、存在问题、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探讨了以事业单位为主办单位的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划主要内容。
通过期刊发展形势与问题分析,提出了深化期刊运营机制改革,加强期刊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期刊学术引领作用和推进期刊媒体融合与数字出版的期刊发展任务,从而形成以期刊为阵地的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学术交流平台,助力环境监测行业科研创新发展。
关键词 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科技期刊;发展规划;措施建议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73-0035-04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期刊作为生态环境科技信息和科研成果的传播载体平台,在促进环境监测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1]。
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管理的“顶梁柱”和“生命线”,其内涵与外延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准、全,逐步向生态状况监测和环境风险预警延伸,生态环境监测的基础性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2-4]。
与此同时,我国科技期刊也正经历着出版行业产业化发展与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变革[5],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期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迫切要求重视期刊研究和制定期刊的长期发展规划。
致敬|环境工程领域院士全名单(26人)
致敬|环境工程领域院士全名单(26人)按照中国工程院官网信息整理(官网按照姓名拼音首字母和是否资深院士等排列)1、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学部(1)1 / 28郝吉明(1946.8.25- )大气污染防治专家。
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
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经过30年的系统研究,在酸雨控制规划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了主导作用。
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推动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的进程。
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发展了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我国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联防联控。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代表性著作有:《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应用》、《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等。
兼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 28(2)贺泓(1965.01.15-),大气污染防治(环境催化)专家。
河北省邯郸市人。
199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留学和工作11年。
回国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催化与非均相大气化学过程,目前重点致力于环境催化体系设计、技术研发及其在大气污染物催化净化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柴油车排放污染控制、室内空气净化和大气灰霾成因及控制方面的系列成果。
发表《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中文专著一部,英文专著两章节,学术论文380余篇(SCI论文338篇)。
获授权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40余项。
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评估报告 - 中国科学院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培养点自我评估报告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学科评议组: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审核通过并有权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
经过6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竞争优势,科研条件优越,队伍实力雄厚,研究经费充足,科研成果突出,已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博士研究生,是合肥研究院重要的学科领域之一。
现根据《通知》要求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估如下:一、学术队伍本专业主要以激光主动信息获取与遥感信息定量化需求为任务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现有在编研究员20人,副研究员(包括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16人,助研(包括工程师、实验师)9人。
具有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18人。
本专业现有学术带头人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9人,平均年龄48岁不到,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
他们不但具有宽广、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术造诣,而且思想作风正派,学术气氛活跃,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团结合作,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影响。
本专业学术带头人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较为合理,学术思想端正,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整体学术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前列。
二、科学研究本专业研究领域宽,经费强度大,科研水平高,成果突出,优势明显,在国内同一学科中居于先进行列,并在国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
在激光大气传输和大气气溶胶性质及其探测技术(如大气风场、气溶胶和重要气体成分等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大气遥感基础与技术应用、大气光学环境监测技术基础与应用等三个研究方向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一些优势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为:大气气溶胶探测:以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为牵引,发展大气气溶胶探测的激光雷达技术、地基光学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包括气溶胶粒子谱仪、太阳辐射计等,长期系统地探测大气边界层、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溶胶光学性质、微物理性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温室气体浓度和气象参数(温度、湿度、云等)的高分辨率垂直分布廓线,建立相应的高分辨时空分布数据库和统计特征模型,研究它们的时空分布结构、变化规律、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为气候变化与环境评估研究模式的建立奠定物理化学及动力学过程的基础。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介绍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介绍专业名称:环保设备工程(特设)门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学科:工学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主要课程:环保产业概论、识图与制图、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化工原理、水泵的运行与维护管理、设备保养与维修技术、电机原理及其运行与维护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及论文等。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系统的环境工程与环保机械设备设计与制造交叉学科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环境工程领域既能够从事环保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操纵与维护以及设备功能的改进和完善等方面工作,又能够从事环保设备的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具备环保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操纵与维护、设备功能的改进和完善、环保设备的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拓展课程学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实习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环保设备工程的基本知识;2.掌握环保设备工程的基本理论;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环保设备工程的相关信息;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6.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就业前景和方向: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不是很好,毕业生一般从事环保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操纵与维护以及设备功能的改进和完善等方面工作或者从事环保设备的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
专业点评:本专业为2011年新增专业。
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沈阳大学专业名称:环境工程门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学科:工学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测量学、水力学与水泵、水处理微生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
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问题
【 关键词】 环境监 测技 术 ; 现状; 问题; 措施
初 步形成 了具有 中国特 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环境监测分析方 法 、环境质量标准体 系和环境质量 报告制度现 已有各类方 法标准约 4 0 0 项, 多数 污染 因子 已有控制标准及监测方法标准 。目前 . 自动连续 监测技 术和遥感 检测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应用 : 正在开 展的有 机污染物 探 查研究 及重点 城市空气质量 日报和预报 . 重点 流域 自动监测水质周 报 和污染 源实 时监控等工作亦产生 了强烈的反响 . 极 大地提高了公众 测工作趋近成熟 , 借 鉴国外 的先进经验 . 结合我 国实际情况制 定了监测 的环境 意识 。 工作 的基本方针 , 我国的监测技术也在这一阶段得到 了快速地发展 2 . 我 国 环 境 监 测 技 术 的 问题 1 . 2我 国环 境 监 测 技 术 的现 状 2 . 1 环境监测 队伍薄弱 环境 监测是 一项 系统而复杂的科学技术活动 . 其直接 目的就是获 当前环境监测 队伍 的素 质与紧迫 的环境趋势 . 治理任务不 相符 . 取具有代表性 、 准确性 、 可比性 和完整性 的环境信 息 , 为科学的环境管 但 是由于受到环境监测 部门人员数量 的限制 .对环境人 才的引进 . 培 理工作 服务 环境监 测技术 是控 制污染 物排放 和新污染源产生 的重要 养 , 管理等缺 乏行之有效 的激励 与竞争机制 . 且进人 的把关 不严 . 影响 检查和监 测方式 , 并在环境保护过程 中发挥着重要 的技 术保障作用 人才队伍 的质量 有些监测部 门无法抵挡领导“ 开后门” 被动的接纳工 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环境 检测技术得 到了较快 的发展 , 具 作人员 , 或者一些 政策性 人员的安置 . 照顾等 . 也造成 “ 人 满才乏” 的现 体而言 . 我国环境监 测技 术的现状如下 : 象。 近年来 , 虽 然一些 大中专 院校环保专业 的学生面临着就业问题 . 但 1 . 2 . 1 监 测 手段 方 面 是大多二 级站 . 三级 站已经没有编制或者严重超员 . 为 了减 轻负担 . 只 环境监测 由单一分析发展到多种技术手段监测 . 环境监测 的最初 好采取保守方法 . 对人才拒之 门外 , 造成人员结构不合理 . 缺乏符合型 发展阶段 . 只能用单 一手段实 现对单一 目标 的监测 . 具有很 大的局 限 高级人才 另外 . 由于环境监测 的资金有限 . 先进仪 器设备 的购置滞 性. 往往不能对需要 监测 的 目标 实施实 时的监测 而经历三十多年 的 后 , 人 才发 展的环境不佳 , 留不住人才 , 缺乏竞争优势 。 发展 , 环境监测已经发展衍生出了物理检测手 段 、 生物监测手段 、 卫星 2 . 2环境 监测技术水平低 遥感监测手段等 . 实现了 由单一监测发展到多种监测技 术并存 环境 监测系统的监测能力较弱 .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监 测的需要 1 . 2 . 2 环境 监测机 构逐 步完善 虽然我 国的环境监 测技术 已经 日 趋 成熟 .但是 与国外 的同类 技术相 截至 2 0 1 1 年. 全国环保 系统已建立 2 5 8 7 个环 境监测站 . 形成 了 比, 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 在实际运用 的过程 中. 环 境监 测系统的监测能 由中国环境监测 总站 、 省级环 境监测站 、 地 市级环境监测 站和县级环 力还是 比较弱 的. 在某些极端环 境下或者个别数 据上 . 无法 实行准确 境监测站组成的 四级环境监测机构 . 建成3 1 个 省级辐射环境监测站 的测量 , 在有些条 件下, 不能完 全满足环境监测 的需 要。因此 , 我 国的 2 0 0 8 年. 新组建 的环境 保护部设立了环境监测 司 . 加强 了环境监测管 环境监测技术还要继续 进行攻 关和研 发 . 解决技术瓶颈 理 2 0 0 9年 中国环境 监测总站增加人员编制 9 0名 . 提高了 国家环境 2 _ 3环 境 地 区 发 展不 平 衡 监测能力 2 0 0 9年 2月成立了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 中心 . 为实现 当前 . 我国已有的环境 监测站 只具备对水 . 噪音 , 空气三个环境要 环境监测“ 天地一体化” 奠定了基础 素中的基础指标进 行监测 的能 力 .解决其他 环境问题 的能 力非常薄 1 . 2 - 3 环境监测信息发布体系初步建 立 弱 在发达地区 . 一些环境监 测部 门以朝 向现代化 的 目 标发展 . 甚至 已 但是 在落后地 区 . 有 些环境监测 部门还无 每年我 国的环境保护 部门和各级省 区市及部分 的城市环境保 护 经建立 国际水平 的实验室 : 的 主要管理部门都会定期的公布 当前环境的状况 . 作 出相应环境质量 法开展正常工作 环境监测 水平的地 区差异 , 严重制约了环境监测 的 的报告 . 使 公众能对环境 的现实状况有 所了解 . 提高对 环境监测状 况 整体水平发展与提高。 的认识 原 国家环保总局从 2 0 0 2年开始发布 1 1 3个环保重点城市 日 3 . 结束 语 报与预报 环境保护部 自 2 0 0 9年 7月份起对全 国主要水 系 1 0 0个 国 环境监测 能力水平在一 定程度上制 约着 环境保护 管理工作 的水 控水质 自动监测站的八项指标 ( 水温、 p H 、 浊度 、 溶解 氧 、 电导率 、 高锰 平 环境监测工作者应该抓住机 遇 . 提高 自身素质建设 , 加快推进 环 酸盐指数 、 氨氮和总有机碳 ) 的监测 结果进行网上实时发布 。2 0 1 0 年 境监测 的现代化进程, 逐步建立与国际实验室相接轨的 内部管理体 系, 1 1 月. 1 1 3 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投入运行 环境 保 提高监测数据处理能力和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分析能力, 为依法行 政 护部定期发布重点流域 、 重点城市环 境质量状况报 告 , 加大 了环境监 和监督管理提供更大的技术支持。l 测 信息公 开的力度 1 . 2 . 4 环境 自 动监测能力有 了较大的突破 【 参考 文献1 目前 . 全国有 近 7 O 个城市建立 了空气 自 动检测 系统 : 国家和地方 『 1 ] 但德忠.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NN[ J ] . 中国测试技术 . 2 0 0 5 ( 5 ) 在十大流域建设 了 5 O个水质 自动监测站 :在淮河流域 和部 分省事开 『 2 ] 席俊清等俄 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J l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 0 0 1 6 展的污染 源废水 和废气 在线 自动监测试点工作取得 了重要 成果 . 开展 『 3 ] 唐家昌. 环境监 测工作 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l J l l 环境科学导刊 , 2 0 0 9 ( S 1 ) . 了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 测信 息卫 星通讯 系统的建设 f 已在 3 1个省和 f 4 ] 马晓晓 , 方土, 王 中伟 , 张春娣. 我国环境监测现状 分析及发展对策 l J l l 环境科 是个水 质 自动监 测站开通) 技. 2 0 1 0 ( 2 2 ) 1 . 2 . 5建立 了环境监测技术体 系 『 5 ] 王心芳. 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整体水平[ J 1 . 中国环境监测, 2 0 0 4 . 2 0 ( 1 ) .
环境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21年版〕X 环境科学,平安科学1.环境科学2.中国环境科学3.环境科学学报4.环境化学5. 环境工程学报6.环境科学研究7.环境保护8.环境污染与防治9.环境工程10.农业环境保护〔改名为: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1.化工环保12.工业水处理13.海洋环境科学14.中国环境监测15.环境科学与技术16.水处理技术17.农村生态环境18.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1.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2.自然灾害学报23.水资源保护Last edited by njhechao on 2009-9-13 at 22:52 ]第四编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4.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6.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7.河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8.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9.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大学学报〕31.天津大学学报. 32.四川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3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35.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8.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9.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40.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4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3.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44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45.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4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7.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8.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49.西北工业大学学报50.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52.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5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4.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5.北京交通大学学报56.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7.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8.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9.应用科学学报60.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61.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62.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5.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7.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68.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9.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70.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71.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2.桂林工学院学报73.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77.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78.太原理工大学学报79.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80.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3.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4.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8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7.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8.河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9.自然杂志90.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1.河北工业大学学报92.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3.科技通报94.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97.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9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9.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100.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2.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104.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7.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8.浙江工业大学学报109.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10.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1.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12.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1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14.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15.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6.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118.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9.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20.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N 自然科学总论 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 中国科学基金3. 自然辩证法研究4.科学5.实验室研究与探索6. 系统工程学报7.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8. 系统工程9. 系统辩证学学报(改名为:系统科学学报)10.自然辩证法通讯11.实验技术与管理12. 中国科技史杂志13.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改名为:系统管理学报)14. 自然科学史研究15.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动物分类学报5.兽类学报 6. 动物学杂志7. 昆虫知识8.昆虫分类学报9.人类学学报10. 四川动物第七编工业技术TB1,2 工程根底科学 1.振开工程学报2. 工程图学学报3.工程力学TB3工程材料学1.复合材料学报 2.无机材料学报 3. 功能材料 4. 材料导报5. 材料研究学报6.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师7.材料工程.TB4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 1.中国粉体技术2.包装工程TB5声学工程 1.噪声与振动控制 2.应用声学TB6制冷工程 1.低温工程 2.制冷学报TB7真空技术 1.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真空TB9计量学 1.计量学报.金属矿山 5.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改名为:采矿与平安工程学报) 6.中国矿业7.矿冶工程8. 非金属矿9. 矿业研究与开发10. 矿业平安与环保11.工程爆破12. 矿山机械13. 化工矿物与加工14.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TD82煤矿开采1.煤炭学报2. 煤炭科学技术3.煤矿平安4. 煤田地质与勘探5. 选煤技术6.煤炭工程7.煤炭技术8. 中国煤炭9. 煤矿机械10..煤矿开采TE 石油,天然气 1. 石油勘探与开发2. 石油学报3. 天然气工业 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5. 石油化工 6. 石油实验地质7.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 石油钻采工艺9. 油田化学10. 新疆石油地质11.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改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12.石油机械13.钻采工艺14. 石油炼制与化工15.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6.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8. 油气13. 信号处理14. 红外与激光工程15半导体光电16. 激光与红外17. 红外技术18. 光电工程19. 电路与系统学报20.微电子学21. 激光技术22. 电子元件与材料23.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4.电信科学25.半导体技术26. 微波学报27.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8. 光通信技术29. 激光杂志30. 光通信研究31.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33.光电子技术34. 应用激光35.电子技术应用36. 数据采集与处理37.压电与声光38. 电视技术39.电讯技术40.应用光学41.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42.微纳电子技术43.电子显微学报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1. 软件学报2. 计算机学报3.计算机研究与开展 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5. 自动化学报6.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7.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8. 系统仿真学报9. 计算机工程10.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1.控制与决策12.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3.控制理论与应用14.计算机应用研究15.机器人16. 中文信息学报17.计算机应用18.信息与控制19. 计算机科学20.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1.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2.计算机仿真23.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4.遥感技术与应用25.传感器技术(改名为:传感器与微系统) 26.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7.测控技术28. 传感技术学报29.控制工程30.微电子学与计算机31.化工自动化及仪表TQ0 一般性问题 1.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 化工学报3. 高分子学报4. 化工进展5. 精细化工6. 现代化工7.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8. 膜科学与技术9.化工新型材料10. 应用化学11. 化学工程12. 化学反响工程与工艺13. 化学世界14.高分子通报15. 过程工程学报16. 精细石油化工17.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8. 离子交换与吸附TQ11/17根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 1.硅酸盐学报2. 硅酸盐通报3.电镀与环保4.水泥5.电镀与精饰6. 无机盐工业7.电镀与涂饰8.耐火材料9.中国陶瓷10. 陶瓷学报TQ2/35根本无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 1. 中国塑料 2. 塑料工业3. 工程塑料应用4.塑料5.塑料科技 6.橡胶工业7.热固性树脂8.现代塑料加工应用9.林产化学与工业10.合成树脂及塑料11.合成纤维工业12.聚氨酯工业13.弹性体TQ41/9其他化学工业 1. 燃料化学学报2.新型炭材料3. 煤炭转化4涂料工业5.日用化学工业6.中国胶粘剂TS〔除TS1,2〕轻工业,手工业(除纺织工业,食品工业) 1. 中国造纸学报2. 中国造纸3. 木材工业4. 林产工业5. 烟草科技 6.造纸科学与技术7. 中国皮革8.皮革科学与工程9. 纸和造纸10. 中华纸业11.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改名为: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12.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TS1 纺织工业,染整工业 1.纺织学报 2. 印染3. 棉纺织技术4. 丝绸 5. 印染助济6. 毛纺科技7.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8. 上海纺织科技9.纺织导报10. 产业用纺织品TS2 食品工业 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 中国油脂 5.中国粮油学报6. 食品科技7.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8. 中国乳品工业9. 食品工业10. 茶叶科学11. 食品与机械12.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3. 中国调味品14. 粮食与油脂15.粮食与饲料工业16.中国食品添加剂17.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改名为:粮油加工)18. 中国食品学报19.中国酿造20. 食品研究与开发TU 建筑科学1.岩土工程学报 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3. 建筑结构学报4. 岩土力学5. 土木工程学报6. 建筑结构7. 工业建筑8. 城市规划9.城市规划学刊10. 中国给水排水11.混凝土12. 空间结构13.建筑学报14. 给水排水15. 建筑材料学报16.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8.工程地质学报19. 世界地震工程20.暖通空调21. 建筑技术22.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3.工程勘察24. 建筑科学25.中国园林26.国外城市规划(改名为:国际城市规划)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施工技术29.规划师30.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31.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32.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33.新型建筑材料TV 水利工程1.水利学报 2. 水科学进展3. 泥沙研究4. 水力发电学报5. 水利水电技术6. 水电能源科学7. 水力发电8. 人民黄河9. 长江科学院院报10.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1.中国水利12.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3. 人民长江U(除U2,4,6)交通运输综合 1.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重庆交通学院学报(改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U2 铁路运输 1.铁道学报 2. 中国铁道科学3.铁道车辆4.铁道标准设计 5. 铁道工程学报6.铁道运输与经济7.铁道建筑8.铁道机车车辆9.机车电传动10. 中国铁路11.城市轨道交通研究U4 公路运输 1. 中国公路学报2. 汽车工程3.公路交通技术 4.公路 5.桥梁建筑6.汽车技术7. 中外公路8. 现代隧道技术9.世界桥梁10.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U6 水路运输 1.中国造船 2.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3. 中国航海4. 船舶力学5. 船舶工程6. 水运工程7. 中国港湾建设8.上海海事大学学报9. 航海技术V 航空,航天 1. 推进技术2. 航空学报3. 宇航学报4. 航空动力学报5.空气动力学学报 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7. 固体火箭技术8.中国空间科学技术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0. 飞行力学11. 宇航材料工艺12.中国惯性技术学报13. 航天控制14. 实验流体力学15.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6. 电光与控制17. 航空材料学报18. 中国航天X(除X9)环境科学, 1.环境科学 2.中国环境科学 3.环境科学学报 4.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改名为:环境工程学报) 5.环境科学研究 6.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7. 环境化学8. 自然灾害学报9.环境工程10. 环境保护11. 环境污染与防治12.工业水处理13. 环境科学与技术14. 自然资源学报15. 农村生态环境(改名为: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16.水处理技术17. 化工环保18.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 中国环境监测。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篇一:复习题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三同时”制度2. 自然保护区3. 污染源4. COD5. 年龄结构6. 水土流失7. 清洁生产8. 水俣病二、填空(1)人类环境具有、、、、和六大功能特性。
(2)美国、日本是型的能源结构,而印度、中国是型的能源结构所以美国,日本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印度、中国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
(3)按照污染源在空间分布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4)局地气流会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常见的局地气流有、、。
(5)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远期危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致”问题,即、、。
(6)在水质监测中常用主要的水质指标可分为、、 __三大类。
(7)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有、和_______ 、。
三、简答1.“水能是清洁能源,水能开发利用对环境没有危害”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剖析之。
2.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性问题?4. 简述氮肥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5. 请绘出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功能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7.简述能源危机的主要内容。
8.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9. 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度量指标。
10. 何为农田退水,简述其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四、论述1.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同时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试从C循环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及应对措施?2.2000年对我国18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表明,其中14个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和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3.你认为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对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请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4.我国目前酸雨污染面积占国土面积30%左右,并在一些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仅川、黔、两广四省区的农业和森林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8亿元。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 代替 GWKB 2-1999Pollution control standard for hazardous wastes incineration发布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日期:2001-11-12 实施日期:2002-01-01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对危险废物的污染控制,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集中连续型焚烧设施为基础,涵盖了危险废物焚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对具备热能回收条件的焚烧设施要考虑热能的综合利用。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中国科技大学负责起草。
本标准内容(包括实施时间)等同于1999年12月3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WKB2——1999),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代替GWKB2-1999。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从危险废物处理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的需要出发,规定了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场所的选址原则、焚烧基本技术性能指标、焚烧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焚烧残余物的处置原则和相应的环境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管理。
2 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HZB 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 15562.2-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234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HJ/T 20-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专业详解-环境工程(工学学士)
环境工程(工学学士)一、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水、气、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环境工程设计、环境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4)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5)熟悉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的信息;(7)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工程图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电工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环境微生物学、流体力学、清洁生产工艺、环境生态学基础、工程建筑概论。
2、专业课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废水物化控制工程、废水生化处理工程、噪声控制。
3、专业选修课文献检索、专业英语、城市给排水管网设计、环境工程设计基础、膜分离技术、建筑给排水、给水处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与法规、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给排水施工、环保设备、环境规划与管理、绿色化学、泵与泵站设计、环境工程新技术讲座等。
三、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专业认识实习、环境监测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废气净化系统课程设计、废水处理实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实习、废气净化系统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四、研究生专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五、与高中科目的相关程度语文C、数学C、英语B、物理B、化学A、生物C、计算机C、政治D、历史E、地理D、美术E、音乐E。
六、就业与薪酬1、就业范围国家环保部门、环保科研院所、大中专学校、市政公司、建筑公司、大中型企业、环保组织或机构等。
全国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大学概况
全国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大学概况全国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大学概况教育部门并没有公布权威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但是公布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结果,而环境生态工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的下属专业,具有参考意义。
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结果序号学校代码学校名称评选结果110003清华大学A+2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A+310247同济大学A+410001北京大学A510027北京师范大学A610284南京大学A710335浙江大学A810005北京工业大学A-910055南开大学A-1010056天津大学A-1110141大连理工大学A-1210248上海交通大学A-1310294河海大学A-14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1510561华南理工大学A-1610008北京科技大学B+1710246复旦大学B+1810251华东理工大学B+1910286东南大学B+2010384厦门大学B+2110422山东大学B+2210423中国海洋大学B+2310486武汉大学B+2410487华中科技大学B+2510491中国地质大学B+2610532湖南大学B+2710558中山大学B+2810610四川大学B+2910611重庆大学B+3010674昆明理工大学B+311070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B+3210010北京化工大学B3310019中国农业大学B3410108山西大学B3510151大连海事大学B3610183吉林大学B3710255东华大学B3810269华东师范大学B3910280上海大学B4010288南京理工大学B4110290中国矿业大学B4210299江苏大学B4310337浙江工业大学B4410497武汉理工大学B4510596桂林理工大学B4610732兰州交通大学B47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4810022北京林业大学B-4910079华北电力大学B-5010112太原理工大学B-5110270上海师范大学B-5210295江南大学B-53103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B-5410403南昌大学B-5510406南昌航空大学B-5610476河南师范大学B-5710533中南大学B-5810619西南科技大学B-5910698西安交通大学B-6010700西安理工大学B-6110710长安大学B-62107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B-6311414中国石油大学B-6410002中国人民大学C+6510016北京建筑大学C+6610058天津工业大学C+6710145东北大学C+6810291南京工业大学C+6910307南京农业大学C+7010332苏州科技大学C+7110359合肥工业大学C+7210361安徽理工大学C+7310427济南大学C+7410559暨南大学C+7510730兰州大学C+7611799重庆工商大学C+7711845广东工业大学C+7810004北京交通大学C7910011北京工商大学C8010082河北科技大学C8110252上海理工大学C8210292常州大学C8310298南京林业大学C8410353浙江工商大学C8510386福州大学C8610429青岛理工大学C8710459郑州大学C8810495武汉纺织大学C8910504华中农业大学C9010530湘潭大学C9110593广西大学C9210613西南交通大学C9311035沈阳大学C9410057天津科技大学C-9510126内蒙古大学C-9610150大连交通大学C-9710191吉林建筑大学C-9810216燕山大学C-9910240哈尔滨商业大学C-10010264上海海洋大学C-10110357安徽大学C-10210394福建师范大学C-10310426青岛科技大学C-1041053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C-10510564华南农业大学C-10610602广西师范大学C-10710635西南大学C-10810697西北大学C-10910708陕西科技大学C-11011065青岛大学C-11111078广州大学C-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简介本专业为各类学校、科研院所、环境生态保护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培养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基本理论,系统掌握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生态治理与恢复相关的基本技能,基本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独墅湖图书馆社科阅览室新到图书推荐
金星, 洪延姬, 杜红梅编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 吴青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 刘宏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主编李全林 东南大学出版社 辛志荣, 韩冬冰编著国石化出版社 中 主编李青山 机械工业出版社 蓝闽波等编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王国彪主编 科学出版社 王楠, 上官星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55
杜智敏, 何华妹编著华大学出版社 清
史宇宏, 史小虎,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TH126/105
智慧分享 价值创造
2009年08月
2009年8月新到图书推荐 苏州独墅湖图书馆 AutoCAD机械制图实用教 程.2009版 机械工程图学.2版 制造装备电气控制 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研究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 解.2版 电路分析基础 电力电子技术的MATLAB实 践 基于EDA的电子技术课程 设计 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 议论文集 纳电子学基础 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 计:基于Cadence PSD (OrCAd) 晶体管电路 高频电子线路 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半 导体器件及其基本应用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2版 运算放大器电路 变频驱动技术及应用 导波原理与方法 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制 造与可靠性技术 显示控制系统100问 分形理论及其在信号处理 中的应用 TMS320F2812原理及其C语 言程序开发 Fundamentals of digital singal processing.英文版 数字信号处理原理与实践 IPv6深入分析 TCP/IP协议深入分析 高速系统设计:抖动、噪 声与信号完整性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 业余无线电移动应用指南 BREW进阶与精通:3G移动 增值业务运营、定制与开 发 TH126/106(2009 ) TH126/107:2 TH-39/33 TK01/19 TK01/20 TM13/76:2 TM133/45 TN/40 TN01/86 TN015/24/1V ,TN015/24/2V TN04/11 TN702/92 TN710.2/5 TN710.2/6 TN710/134:P3 TN710/135:2 TN722.7/2 TN773/12 TN81/2 TN873/13 TN873/14 TN911.7/18 TN911.72/19
全国环境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最新)
全国环境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最新)全国环境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序号学校代码学校名称评选结果110003清华大学A+ 2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A+ 310247同济大学A+ 410001北京大学A 510027北京师范大学A 610284南京大学A 710335浙江大学A 810005北京工业大学A-910055南开大学A-1010056天津大学A-1110141大连理工大学A-1210248上海交通大学A-1310294河海大学A-14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1510561华南理工大学A-1610008北京科技大学B+ 1710246复旦大学B+ 1810251华东理工大学B+ 1910286东南大学B+ 2010384厦门大学B+ 2110422山东大学B+ 2210423中国海洋大学B+ 2310486武汉大学B+ 2410487华中科技大学B+ 2510491中国地质大学B+ 2610532湖南大学B+ 2710558中山大学B+ 2810610四川大学B+ 2910611重庆大学B+ 3010674昆明理工大学B+ 311070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B+ 3210010北京化工大学B3310019中国农业大学B 3410108山西大学B 3510151大连海事大学B 3610183吉林大学B 3710255东华大学B 3810269华东师范大学B 3910280上海大学B 4010288南京理工大学B 4110290中国矿业大学B 4210299江苏大学B 4310337浙江工业大学B 4410497武汉理工大学B 4510596桂林理工大学B 4610732兰州交通大学B 47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4810022北京林业大学B-4910079华北电力大学B-5010112太原理工大学B-5110270上海师范大学B-5210295江南大学B-53103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B-5410403南昌大学B-5510406南昌航空大学B-5610476河南师范大学B-5710533中南大学B-5810619西南科技大学B-5910698西安交通大学B-6010700西安理工大学B-6110710长安大学B-62107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B-6311414中国石油大学B-6410002中国人民大学C+ 6510016北京建筑大学C+ 6610058天津工业大学C+ 6710145东北大学C+ 6810291南京工业大学C+ 6910307南京农业大学C+ 7010332苏州科技大学C+ 7110359合肥工业大学C+ 7210361安徽理工大学C+7310427济南大学C+ 7410559暨南大学C+ 7510730兰州大学C+ 7611799重庆工商大学C+ 7711845广东工业大学C+ 7810004北京交通大学C 7910011北京工商大学C 8010082河北科技大学C 8110252上海理工大学C 8210292常州大学C 8310298南京林业大学C 8410353浙江工商大学C 8510386福州大学C 8610429青岛理工大学C 8710459郑州大学C 8810495武汉纺织大学C 8910504华中农业大学C 9010530湘潭大学C 9110593广西大学C 9210613西南交通大学C 9311035沈阳大学C 9410057天津科技大学C-9510126内蒙古大学C-9610150大连交通大学C-9710191吉林建筑大学C-9810216燕山大学C-9910240哈尔滨商业大学C-10010264上海海洋大学C-10110357安徽大学C-10210394福建师范大学C-10310426青岛科技大学C-1041053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C-10510564华南农业大学C-10610602广西师范大学C-10710635西南大学C-10810697西北大学C-10910708陕西科技大学C-11011065青岛大学C-11111078广州大学C-环境工程专业简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环境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一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 专业名称 环境科学、环境
彭荔红
石晓枫
刘花台
方秦华
3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研究内容:资源经济学、产业生态学、资源环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损害评估、污染控制经济学、公共政策的环境经济分析、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与政策等。
特色与意义: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监测,特别是其原位、在线、可视化检测及有机污染物的分布、迁移转化研究是目前国际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本研究方向突出新技术手段研发的基础和特色,深入研究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袁东星(*)
张勇(*)
弓振斌(*)
刘广山
黄晓佳
李权龙
吴水平
陈猛
马剑
2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研究内容:海洋生源要素、痕量金属、放射性核素、有机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发与应用,本方向研究与全球和区域性的气候变化、环境变迁紧密相关。
特色与意义:海岸带资源环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在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从根本上研究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彭本荣
朱小明
彭荔红
郁昂
4
环境社会学、环境政策与环境法
研究内容:环境社会学、环境政策、环境法研究及其应用。
特色与意义:环境社会学、环境政策、环境法。
曹文志(*)
陈能汪
黄金良
彭本荣
6
环境模型与信息系统
研究内容:环境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的应用、流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海洋管理信息系统等。
南京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大一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学导论》考试试卷(附答案)
①恢复目标
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系统趋于稳定的目的。
②修复方法与技术
a.围栏养护,轮草轮牧;
b.重建人工草地;
c.实施合理的牲畜育肥生产计划。
3、(1)大型水电站的利
①水电是一种经济、干净、可再生的能源,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②修建水库可改善用水的供应和管理,增加农田灌溉,生产电力及产生其他社会、经济效益。
4、试举例说明,为什么利用生态学原理或规律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时,其核心思想是整体观点?
5、如何理解粮食安全?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是什么?
三、论述题(36分,每题12分)
1、试述我国的人口政策的基本点是什么?
2、阐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和类型,举一例详细论述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目标和技术手段。
3、如何看待建设大型水电站的利与弊?
②地球化学方面
a.流入和流出水库的水在颜色和气味等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发生改变,而且水库中各层水的密度、温度、甚至溶解氧等都有所不同;
b.深层水的水温低,而且沉积库底的有机物不能充分氧化而处于厌氧状态,水体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强。
③生物方面
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④社会经济方面
a.居民搬迁后重新定居,会对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农村户口转城镇户口等)产生影响,如果计划不周,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排不当,还会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②森林采伐迹地。人为干扰造成,其退化状态因采伐的强度和频度而异。
③弃耕地。人为干扰形成,退化状态因弃耕时间而定。
④荒漠化地。自然或人为干扰形成。
⑤矿山废弃地。指被采矿活动破坏的、未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包括:a.废石堆废弃地;b.开采坑废弃地;c.尾矿废弃地;d.采石矿废弃地。
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科目大全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46 环境化学④872 环
境工程原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②204英语
二) ③603高等数学 ④880普通化学、837环境 微生物学选一
43
浙江工业大学
B
44
武汉理工大学
B
45
桂林理工大学
B
46
兰治理论
环境学院
08300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5700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或 302 数学
二
④814 水力学或 818 有机 101思想政治理论
环境科学与光电
083000 环境科学与工程
技术学院
085700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
201英语一(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江西 江西 河南
085700资源与环境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1环境科学 083002环境工程 (085700资源与环境)
0776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5700资源与环境)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② 204 英
语二) ③ 302 数学二 ④ 862 环境科学与工程基
湖北
安徽
湖南 广东 四川
环境与能源学院
能源与环境工程 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 学院
能源与环境学院 环境与生态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 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院
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院
建筑与环境学院
08300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5700 资源与环境)
环境监测课程思政化探讨
环境监测课程思政化探讨武宇鹏,王五洲,张婵,徐宏英,郑伟(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030024)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育人功能是高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课程共同肩负的职责,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课程思政化,对于全面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大有裨益。
专业课堂要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培育“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青年人才[2]。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课程要通过课程的思政化改革,与思政课程形成合力育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国家发展新要求。
一、提高教师思政水平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不断厚植弘扬师德风尚,做“四有”好老师,善于把自我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之中,善于通过社会价值的实现体现自我价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这需要在平时多反省自己,在“自我批评上”多下功夫,时时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己,不被外物诱惑,以身作则去引导学生。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有机融入教学中,活泼而不刻板,渗透而不灌输,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来感化学生。
其次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学生思想意识中存在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
作为教师,要头脑清醒,深刻认识到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道路,不能照搬别人的体制和经验[3]。
要坚持意识形态不动摇,对此要有深刻认识和主见,不被谣言所动摇和颠覆。
最后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开阔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提升教学能力。
经常变换讲课的方式与方法,不能照本宣科,单向灌输。
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注重教学气氛的营造。
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学与思结合起来、思与练结合起来,要善于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只有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才能培养出可担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注入新生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生物传感器还被用于测定焦化、炼油、化工等 企业中的酚,测定范围为0.1~20mgL-1,响应时间为
5~10分钟。此外,用微生物传感器测定NO3•、- CO2
、有机磷也有报导。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1. 压力传感器连续测定法基本装置
•显示窗
•CO2吸收剂 •压电传感 器•样品溶液
•电磁搅拌器
•2. 压力传感器测定的特点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二、微生物传感器测定法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生物敏感膜与物理
化学信号转换器及电子信号处理器相结合的 器件。
1,1,1- 三氯乙烷、多绿二苯并二噁英、多绿
二苯并呋喃等。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测定三氯乙烯的生物传感器: 敏感膜: 假单细胞细菌JI104固定在聚四氟乙
烯薄膜上而成。 换能器: 氯离子选择电极
•氯离子选择电 极
•微生物敏感 膜
•图 6-6:敏感膜附着在氯离子选择电极上组成的生物传感
-SH、-NH、-CN等基团的物质灵敏度较高 7. 含有O、N、S等强阴性元素的分子灵敏度
较高 8. –CH基团能提高灵敏度 9. 酯类的灵敏度几乎与碳原子数无关 10. 对醚类的灵敏度不高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图 6-4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2. 微生物传感器法测定BOD 的过程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微生物传感器
•空 气
•微电流测试 仪
•KOH溶 液•Pb阳 极•Pt阴极
•聚四氟乙烯膜 •微生物敏感膜 •尼龙网
•电磁搅拌器
§4、恶臭物质的气味传感器测定技术
恶臭是极其特殊的环境问题,人类可以直接感 知它的危害程度。
环境中的臭气成分多为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 物只有氨、硫化氢等。
被列为重点控制的恶臭物质,各个国家有所不 同,主要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
目前,我们国家列出了8种控制的恶臭物质,分 别是:
氨、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二、SO2微生物传感器测定技术
传感器由微生物敏感膜附着在氧电极上组 成。属安培型生物传感器。
敏感膜:亚细胞类脂质(一种含亚硫酸盐 氧化酶的肝微粒体)附着在醋酸纤维膜上而成。
测定对象:由SO2形成的酸雨、酸雾样品溶 液中的SO3= 。
测定原理:微粒体氧化SO3=消耗氧,氧电 极电流下降, SO3= 浓度小于3.4X10-4mol·L-1 时,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6X10-4mol·L-1。
特点:重现性好,准确度高,但寿命短,仅 能保存2天,供20次使用。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三、NOx的微生物传感器测定法
传感器组成:多孔气体渗透膜、固定化硝化 细菌,氧电极。
测定对象:溶液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测定原理:氧电极电流与硝化细菌耗氧之间 呈线性关系。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59mmol·L-1, 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1mmol·L-1。 由亚硝酸盐含量推知空气中NOx的浓度。 特点:选择性和抗干扰性相当高,因硝化细菌 以硝酸盐为唯一能源。挥发性物质如乙酸、乙 醇、胺类(乙二胺、丙胺、丁胺)或不挥发性物质 如葡萄糖、氨基酸、离子(K+、Na+)不干扰测定。
性极1低. SnO2对无气味或气味很小的分子敏感
2. 灵敏性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加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3. 灵敏度随不饱和度增加而增大 4. 醇类分子中,-OH的位置影响灵敏度 5. 支链增加,灵敏度下降 6. 含有-OH、 =C =O、-CHO、-COOH、
•离子计 •图 6-2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2 、BOD的传感器测定技术
一、压力传感器测定法
BOD为生化需氧量,一般规定,在 20℃温度条件下,培养5天所消耗的溶解氧
作为生化需氧量的数值,称为5日生化需氧 量,用BOD5来表示。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基本原理是:将生物敏感元件发生的特 异性反应及信号经由物理原件(转换器)
转变为光、电、声等易检测信号,从而间接 地获知待测物的有关信息。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1. 微生物传感器的组成和测试原理
•O2变化 •O2消耗
•电流测量
•氧电极 •透氧膜
•微生物 膜 •被测物质
器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测定时敏感膜与样品溶液中的三氯乙烯 作用生成CI- ,引起CI- 选择电极的电位发生 变化,记录 E ~ t曲线,将E ~ t曲线与标准 曲线对照,求出三氯乙烯的浓度。
条件最优时,响应时间小于10分钟。 线性范围 0.1~ 4mg∙L-1, 适合于测定工业 废水。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 新技术导论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5日星期五
•§ 1 离子型传感器
•离子型传感器的基本结构
•内充溶液 •内参比电 极
•内充溶液
•图 6-1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离子敏感膜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离子传感器
•参比电 极
•离子型传感器测定的依据是能斯特方程,即: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图 6-5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3. 其他污染物的微生传感器测定法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传感器
测定技术
地下水和土壤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的
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常见的持久性有机污
染物是绿化烃类,如:三氯乙烯、四氯乙烯 、
三甲胺、苯乙烯、二硫化碳。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一、 恶臭物质分子结构与气敏元件的敏
感特性
臭味传感器主要采用气敏材料制备,常 用Sn的O气2气敏敏材材料料为的S灵nO敏2度。与人恶们臭研分究子发的现结,构、 大小、所带化学基团的种类有着明显的类似 性,其结果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