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摇太阳》教案
小学音乐《摇太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章《春之声》,详细内容为歌曲《摇太阳》。
该歌曲以欢快的旋律,活泼的节奏,描绘了春天阳光明媚的景象,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摇太阳》的旋律和歌词,能正确、熟练地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
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和节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春天的图片和声音,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氛围,引导他们关注春天的美好。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旋律。
(3)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钢琴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歌曲展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摇太阳》2. 歌曲作者:佚名3. 歌曲旋律:以五线谱形式展示4. 歌曲节奏:以节奏谱形式展示5. 歌词:完整展示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摇太阳》。
2. 答案:学生将演唱的视频或音频文件提交给教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找其他春天的歌曲,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
2. 例题讲解:针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的详细讲解。
3. 作业设计:演唱歌曲《摇太阳》的作业布置。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小学音乐《大鹿》教案
小学音乐《大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详细内容为歌曲《大鹿》。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大鹿》的旋律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动物音乐形象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和节奏变化。
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及动物音乐形象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歌词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动物叫声的录音,让学生猜猜是哪些动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音乐形象。
2. 新课内容展示:向学生介绍歌曲《大鹿》,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 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旋律跳跃和节奏变化。
(2)分组练习,每组挑选一名学生领唱,其他学生跟唱。
(3)各组展示,互相评价,提出建议。
4. 歌曲实践:(1)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动物,用歌声模仿其叫声,进行创作。
(2)学生展示,互相评价,选出最佳创意。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大鹿》2. 歌曲旋律:五线谱及歌词3. 动物音乐形象:大鹿、小鸟、兔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歌声模仿你喜欢的动物,录制小视频。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将视频分享至班级群,互相欣赏、学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动物音乐形象的掌握,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动物音乐形象,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和节奏变化。
2. 教学过程:歌曲学习中的分组练习和展示。
3. 作业设计:用歌声模仿动物的制作视频作业。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学生对动物音乐形象的掌握和拓展创作。
小学音乐精品教案《校园的早晨》
小学音乐精品教案《校园的早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校园的早晨》。
主要内容包括:歌曲《校园的早晨》的学唱,认识音高、节奏,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校园生活氛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歌词,并能准确、熟练地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高、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变化,以及对歌曲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体验歌曲所传递的校园生活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早晨的场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校园早晨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注意音高、节奏的准确性。
(2)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学生跟唱,注意歌词的准确性。
3. 实践环节(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用画笔、彩纸创作一幅校园早晨的场景。
(2)创作过程中,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让学生边创作边感受歌曲的意境。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选取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引导学生模仿、练习。
(2)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同时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感受音乐与绘画的融合。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歌词。
2. 黑板右侧:歌曲的音高、节奏示意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并画出自己心中的校园早晨场景。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评价、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环节的参与度。
《童心是小鸟》小学音乐教案
《童心是小鸟》小学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章《歌声里的故事》,详细内容为《童心是小鸟》这首歌曲的学习与演唱。
该曲旋律优美,歌词寓意深刻,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故事,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童心是小鸟》的歌词和旋律,并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歌词中的寓意,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较大,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使他们能够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鸟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童心是小鸟》。
2. 歌曲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寓意。
b.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c. 分组练习,互相指导,共同提高。
d. 针对旋律跳跃的部分,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3. 节奏练习:a. 教师示范拍手节奏,学生模仿。
b. 学生自主创编节奏,与同学分享。
c. 结合歌曲,进行节奏练习。
4. 合唱练习:a. 分声部练习,让学生熟悉各自声部的旋律。
b. 合唱练习,注意音准、节奏和协作。
a.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童心是小鸟》2. 歌词:按照歌曲段落,分句展示歌词。
3. 旋律:用五线谱展示歌曲旋律。
4. 节奏:用符号表示歌曲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童心是小鸟》的歌词,并熟记。
b. 练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达到熟练程度。
c. 思考歌词中的寓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
2. 答案:a. 抄写歌词:略。
b. 练习旋律和节奏: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课堂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音乐教案《快乐的音乐会》
音乐教案《快乐的音乐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六单元《快乐的音乐会》。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歌曲《音乐会》、认识音阶中的音名唱名、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与音高,以及进行音乐欣赏和创作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音乐会》,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2. 使学生掌握音阶中的音名唱名,提高音乐识谱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高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音乐会》的学唱,音阶中音名唱名的认识。
难点:歌曲中的节奏与音高掌握,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乐教材、卡片、节奏棒、录音机。
学具:音乐书、笔、画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音乐会的有趣故事,引起学生对音乐会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快乐的音乐会》。
(5分钟)2. 歌曲学习:a. 播放歌曲《音乐会》,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与情感。
b. 分组讨论,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音名唱名。
c.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节奏与音高。
d. 学生自主练习唱歌曲,教师个别辅导。
(20分钟)3. 音乐实践活动:a. 分组进行音乐接龙游戏,巩固音名唱名的认识。
b. 用节奏棒敲击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c. 学生自由创作音乐小节,展示并评价。
(15分钟)4. 音乐欣赏:a. 欣赏一首与本节课歌曲风格相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b. 学生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10分钟)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名唱名和节奏音高的重要性。
b. 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音乐创作。
(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快乐的音乐会》2. 歌曲名:音乐会3. 音名唱名:C、D、E、F、G、A、B4. 重点节奏与音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以“快乐的音乐会”为主题的音乐小节。
2. 答案: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创作,要求包含音名唱名、节奏和音高。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完整版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完整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一课《校园的早晨》。
歌曲以生动活泼的旋律描绘了校园早晨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唱《校园的早晨》,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和歌词。
难点:歌曲中出现的生僻字和节奏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教学课件学具:乐谱、歌词卡片、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校园的早晨景色,让学生感受校园的美妙。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词的节奏和音准。
(3)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生僻字和节奏。
3. 练习与巩固(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举办小型歌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校园的早晨》板书设计:校园的早晨阳光明媚鸟儿欢唱同学们欢快的旋律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学习的歌曲《校园的早晨》。
2. 练习歌曲《校园的早晨》,加强节奏和音准的掌握。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校园的早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歌曲教学中,对于生僻字的讲解还需加强,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关于校园的早晨的歌曲,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一课《校园的早晨》。
歌曲以生动活泼的旋律描绘了校园早晨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
音乐课《小青蛙》教案
音乐课《小青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五章节,歌曲《小青蛙》。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小青蛙的可爱形象,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小青蛙》,掌握歌曲的曲调和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 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小青蛙》,掌握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动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歌曲《小青蛙》,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引导学生关注小青蛙这个可爱的动物。
2. 歌曲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解释歌曲中的意境,让学生体会小青蛙的可爱。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歌词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小青蛙的知识。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创作一首类似《小青蛙》的歌曲。
(2)各组表演自己创作的歌曲,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青蛙》歌词:小小青蛙真可爱,绿色衣服身上穿,捕蚊高手人人夸,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在行动。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小青蛙》,并讲解歌曲中的意境。
2.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小青蛙》,让学生了解了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培养了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歌曲学习中,部分学生对音高和节奏的把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人音版小学第三册音乐教案(活动设计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人音版小学第三册音乐教案(1)的活动设计。
该教案主要涵盖了小学三年级音乐的学习内容,是一份专业的音乐教案。
我们将逐一分析该教案的活动设计,包括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思考,以期给音乐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课程目标本教案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第三册所学的音乐知识。
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表达和音乐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如地表现音乐的内涵和情感。
二、教学方法本教案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听、唱、说、读、写、画等综合方法。
除此之外,还增加了游戏、表演等互动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互动合作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交与交流。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教学单元进行分类,分别来进行详细的探讨。
1.学习目标的设置在每一阶段的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并要对所选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理解。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进行细化和具体化,以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2.基础知识的讲解本教案针对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并通过唱、读、写、画等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浏览和掌握各种音乐基础知识,如唱歌技巧、乐谱格式和音乐记号等。
3.音乐鉴赏和音乐表达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龄儿童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专业的音乐鉴赏及评价,并通过唱、说、演等方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4.音乐练习和创作在进行音乐练习和创作时,教师应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并通过一些小游戏、合唱和音乐活动来鼓励学生互动合作并进行音乐练习。
通过与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可以编排和创作一些简单的音乐作品,这样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技巧。
5.反思和总结在结束教学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2024年音乐标准教案《小螺号》
2024年音乐标准教案《小螺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册第六单元《小螺号》,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歌曲《小螺号》,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内涵;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掌握歌曲的主题思想;学习歌曲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小螺号》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学习歌曲,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大自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节奏变化以及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的学习,以及歌曲主题思想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海边螺号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海浪声和螺号声,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学习:(1)学习歌曲《小螺号》的歌词,了解歌词内涵。
(2)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分析歌曲的结构。
(3)跟随老师演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旋律跳跃和节奏变化。
3. 歌曲演唱技巧指导:(1)气息控制:要求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气息。
(2)音准把握:指导学生准确演唱歌曲中的每个音。
(3)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情感,将情感融入演唱中。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相互评价,老师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小螺号》2. 歌曲旋律:简谱3. 歌曲节奏:重点标注4. 歌词:完整展示5. 主题思想:热爱生活,关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小螺号》,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演唱准确、情感表达充分、画面美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海洋主题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表达,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节奏变化以及情感表达。
2024年小学第三册音乐教学计划
2024年小学第三册音乐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音乐教学,使学生在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方面得到综合性的培养。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鉴赏的水平;2. 通过唱歌、演奏乐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集体合作意识;3.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4. 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加深对乐理的理解和运用;5. 训练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觉和掌握,提高他们的音乐节奏感;6.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本学期的音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 音乐欣赏主题:经典音乐欣赏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小夜曲》等;-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表达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主题:民族音乐欣赏内容:- 通过欣赏民族乐器演奏、民族歌曲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认知;- 学习基本的中国民族乐器的名称、演奏方式和特点。
2. 音乐表演主题:合唱内容:- 学习常见的合唱曲目,如《唱支山歌给党听》等;- 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集体合作意识和表现力。
主题:乐器演奏内容:- 了解一种乐器的基本知识,如钢琴、小提琴等;- 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进行基本的乐器演奏。
3. 音乐创作主题:简单旋律创作内容:- 学习简单的音乐创作技巧,如旋律编排;-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主题:舞蹈创作内容:- 学习一种简单的舞蹈形式,如广场舞;-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创作,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动感表达能力。
4. 乐理知识主题:音符和节奏内容:- 学习基本的音符名称、音高表示和节奏符号;- 进行音符和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掌握能力。
主题:音乐基本概念内容:-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乐速度、音乐音高等;- 分析音乐作品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
小学音乐《摇太阳》教案
小学音乐《摇太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章《春天的歌》,详细内容为《摇太阳》一课。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美好,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摇太阳》的歌曲旋律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控制。
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
2. 歌曲学习:(1)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摇太阳》的旋律。
(2)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节奏和音准。
(3)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演唱水平。
3. 例题讲解:(1)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
(2)讲解歌曲中的音准控制,如:高低音的转换、连音等。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演唱《摇太阳》。
(2)分组进行演唱比赛,提高学生的演唱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摇太阳》2. 歌曲旋律:用五线谱表示。
3. 歌词:用文字表示。
4. 节奏和音准:用符号表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摇太阳》的歌词。
(2)练习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2. 答案:(1)歌词: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春天的歌曲,进行欣赏。
(2)组织学生参加春天主题的音乐活动,如:合唱比赛、音乐剧等。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控制。
2. 例题讲解:节奏变化和音准控制的讲解。
3. 作业设计:节奏和音准的练习。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学生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及音乐素养的培养。
人音版小学第三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所采用的是《人音版小学第三册音乐教案(1)》中的第一课《音乐之神贝多芬》。
在这节课中,我们通过回顾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珍惜音乐,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但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我认为本次教学的亮点在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中我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贝多芬的名曲《命运交响曲》的片段,并且为学生解释了激动人心的旋律是如何形成的,并通过一些细节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贝多芬的音乐精神和严谨态度。
在学生们听到这首曲子后,他们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容,纷纷表示非常喜欢这首曲子,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和信心。
在我看来本次教学还有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加深了学生对贝多芬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向学生展示,而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新奇和有趣的。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贝多芬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这非常的鼓舞人心。
最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让我深感欣慰,我相信他们对贝多芬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然而,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课堂时间过于紧凑,没有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考虑更好地调配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和分享。
另外,在课件的准备和设计上,我应该更加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
本次教学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希望今后在教学中能够继续努力,做到更好。
《虫儿飞》音乐教案
《虫儿飞》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音乐之声》第三册第四章《夜曲》,详细内容为学习儿歌《虫儿飞》。
该曲调优美,歌词富有诗意,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虫儿飞》的旋律和歌词,能正确、流畅地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虫儿飞》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难点:歌曲中的音准控制、气息运用以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虫儿飞》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引入教学。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
(2)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学生跟唱。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歌曲演唱(10分钟)(1)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点评。
(2)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评价。
4. 实践环节(5分钟)(1)学生扮演小虫,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2)学生创作歌词,进行展示。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爱小生命。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虫儿飞》2. 歌曲旋律:五线谱展示3. 歌词:逐句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虫儿飞》,并创作一首关于大自然的歌词。
答案示例:(1)演唱《虫儿飞》(2)创作歌词:夜晚来临,星光闪烁,小鸟归巢,花儿闭合。
微风轻拂,虫儿飞舞,我们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2. 课后练习: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虫儿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虫儿飞》,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在实践环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了关于大自然的歌词,提高了他们的创作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歌曲的巩固练习,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喜洋洋》音乐教案
《喜洋洋》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章《儿童歌曲欣赏与分析》,具体内容为《喜洋洋》歌曲的欣赏与分析。
通过学习《喜洋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喜洋洋》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提高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演唱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旋律跳跃。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的掌握,以及歌曲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
2.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喜洋洋》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名称。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歌曲的旋律: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2)学习歌曲的节奏:教师引导学生拍手、跺脚感受节奏,并进行集体练习。
(3)学习歌曲的歌词: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词,注意歌词的发音和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如舞蹈、乐器伴奏等),进行《喜洋洋》的创意表演。
4. 例题讲解: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节奏变化、旋律跳跃,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体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喜洋洋》2. 歌曲旋律:五线谱3. 歌曲节奏:拍手、跺脚4. 歌词:逐句展示5. 难点提示:节奏变化、旋律跳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喜洋洋》歌曲,并进行创意表演。
2. 答案:学生提交演唱视频和表演照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类似的音乐作品,进行家庭作业布置,如:欣赏其他动物主题的歌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旋律跳跃。
小学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
小学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音乐之声》第三册第四章《美丽的早晨》,详细内容为歌曲《校园的早晨》的学习。
该歌曲以赞美校园早晨的美景为主题,歌词简洁、旋律优美,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歌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歌词和旋律,能熟练地演唱。
2.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歌词的记忆、旋律的把握以及歌唱技巧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校园早晨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1)教师播放《校园的早晨》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高。
(3)分句教唱,让学生逐句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 歌曲练习:(1)集体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2)个别展示:教师邀请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展示,给予鼓励和表扬。
4. 歌曲演绎:(1)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校园的早晨》。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歌唱时的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六、板书设计1. 《校园的早晨》2. 歌词:逐句列出歌词,标注重点节奏和音高。
3. 歌曲结构:标注歌曲的曲式结构,如:前奏、间奏、尾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校园的早晨》歌曲,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在课后练习歌曲,录制视频,下节课前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其他赞美校园的歌曲,进行欣赏和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第三册《快乐的音乐会》教案
快乐的音乐会教学设计快乐的音乐会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三册第七课的内容;一、设计说明: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新课标中对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我设计的这堂音乐课遵循了“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在听中辩,听中学,听中想,听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达到感受美、体验美这一效果;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快乐的音乐会曲调欢快活泼、琅琅上口;从歌词来说,歌词风趣幽默,拟人化强,整体比较贴近二年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在内容上隐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既有前一单元的乐理知识的深化应用,又有新鲜的象声词出现,只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和音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提升;2、学生分析:新课标中指出: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适合进行直观教学;教学中学生通过听、拍、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三、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体会歌曲快乐的情绪,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知识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了解表现胡琴、喇叭、小鼓的象声词;能力目标:能用恰当的动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并通过对歌词的二次创作,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①学会正确演唱歌曲;②能对歌词进行二次创作;教学难点:休止符及结束句的正确演唱;四、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听辩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交流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1、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领你们去一个地方做客,高兴吗你们看,这是哪出示图片还有谁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动物都聚集在这吗老师告诉你们,因为今天大森林里要举行音乐会啦我们也去看看,好吗师:咦,小鹿不让我们进,它说:“只有喜爱音乐,懂音乐的人才可以参加;除非你们回答出这个问题;”2、出示节奏,用多种方法拍读;XXXX︱XXXX︱XX OX︱X O︱︳用“走、跑”读;用“大”读;师:小鹿说你们读得很准确,你听它夸你们呢注意:师加入“得儿喂”读,寓意“夸奖”;师:咱们也夸夸自己吧引导学生加入“得儿喂”读;3、师:音乐会已经开始了,小动物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要表演自己拿手的乐器;同学们听听,都有什么乐器放胡琴、喇叭、鼓的音色师:谁听出来是什么乐器了怎么演奏的生:回答;师:同学们的小耳朵真灵敏,请你们好好地来欣赏这场音乐会吧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1、放录音快乐的音乐会;师:思考歌曲的情绪怎样师领用强弱拍击生聆听边强弱拍击;生回答:欢快、优美;2、可以感觉到这是一场快乐的音乐会吗出示课题3、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这首歌曲,并用动作模仿这些乐器的演奏,比一比,谁学得象;放录音4、学生边聆听边模仿动作;5、师:你们做的好极了这里老师要提个问题,考考你们的听力;在这首歌里,胡琴、喇叭、鼓的音色是怎样表现的师:胡琴发出什么声音生:回答二胡兹扭扭;师出示节奏,进行节奏念白;同样方法练习喇叭的音色;师:谁能为小鼓填上歌词探究学习6、师:老师告诉你们象这些能形象地表现乐器音色的词叫象声词;7、师:音乐会就要结束了,乐曲演奏进入了高潮,你们听这句,和第三段的最后一句一样吗放两个乐句,引导学生说出相同处与不同处,并试着唱一唱;8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并随音乐默唱;9出声填词演唱;三师生互动,愉悦情趣1、师:同学们唱得真好,程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欢迎吗出示课件,师生分乐句合作演唱;2、小动物们的演出这么精彩,我们也一起来参加他们的音乐会好吗唱、奏、演多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四探索创造,评价提高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表现乐器的歌曲吗那请你们思考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歌呢生:法国号、布娃娃弹琴等;2、师:歌中有表现乐器音色的象声词吗生:嗡巴巴、叮叮咚3、师:怎样演奏这两种乐器生模仿;4、师:今天老师为咱们班的乐队带来一为新成员,你们想认识它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师演奏镲;5、师:谁听出来了介绍镲它的音色应该用什么象声词更贴切生:讨论;咣——6、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分乐器创编歌词,进行汇报;7、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结束: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下课的时间又到了,让我们演奏着自己喜欢的乐器轻轻走出教室吧程杰。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三册《幸福的歌》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三册《幸福的歌》教案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音乐第三册《幸福的歌》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三册《幸福的歌》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
2.学习仿编歌词,并能合拍地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录音机、歌曲磁带。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创编歌词.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幼儿做身体音阶歌的律动。
进入教室。
老师:“今天这节音乐课秦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什么是幸福?你们能告诉我吗?幸福就是觉得开心、高兴的一种感觉。
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让他感到开心、幸福,自己也就很开心、幸福。
幸福就是让身边的人都开心。
(学生答)老师:“在生活中,同学们有什么感到特别幸福的事情吗?谁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学生自由说)老师:“同学们,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学生回答)老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听完后请告诉我这首。
歌里是怎样表达幸福的”?二、学习歌曲:1、初听音乐,问:谁来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内容,他们唱到了哪些动作?(拍拍手、跺跺脚)2、这些都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示的',对吗?3、揭示课题:“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唱这首儿童歌曲《幸福拍手歌》。
”4、请同学们听一遍这首歌。
要求:(可跟着歌曲的节拍随意做做动作,但是嘴巴不能发出声音)5、学生跟录音范唱轻声唱一唱。
6、老师弹伴奏,学生跟唱全曲。
要求:(1)学生听好前奏,听老师喊拍起唱(2)解释弱起,开始的这一拍要唱的弱一点。
重音在小节线的后面。
(3)这一遍歌唱中不做动作。
10、完整演唱歌曲三、创编歌词1、“同学们唱得真好,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自己幸福的情感与心情吗?”让我们自己当一回小小作词家,编一段歌词唱一唱好吗!(一段)2、自由讨论。
2024年音乐教案《小螺号》
2024年音乐教案《小螺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册第七章《海洋的歌》,详细内容包括《小螺号》这首歌的歌词学习、旋律掌握和节奏感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螺号》的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美好情感。
2. 培养学生准确地演唱《小螺号》的旋律,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学会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旋律的准确演唱和节奏的把握。
教学重点:歌词的记忆,旋律的感知和节奏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
学具:音乐课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海洋动画短片,引导学生感受海洋的美丽,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小螺号》。
2. 歌曲学习(1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表达的情感。
b. 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跟随演唱旋律。
c.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 歌曲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小组练习,相互纠正音准和节奏。
b. 教师选取一组进行示范,给予评价和指导。
4. 节奏感知(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节奏动作,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教师个别辅导。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词《小螺号》。
2. 黑板右侧:歌曲旋律简谱,标注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课后复习《小螺号》的歌词和旋律,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2. 答案:歌词和旋律准确无误,节奏表现自然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歌曲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学生在节奏表现方面还有待提高,教师应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收集其他海洋主题的歌曲,下节课与同学分享,共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歌曲旋律的准确演唱2. 歌曲节奏的感知和表现3.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辅导一、歌曲旋律的准确演唱(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音准训练。
《小螺号》音乐教案设计
《小螺号》音乐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音乐之声》第三册第四章《海洋的歌》,详细内容为《小螺号》一曲的学习。
本章以海洋为主题,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感受海洋的美丽与神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小螺号》的旋律和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变化的部分,以及高音区的演唱技巧。
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海洋的美丽和神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螺号》。
2. 新课内容学习:a. 播放《小螺号》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氛围。
b. 分组学习歌词,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歌词的节奏和韵律。
c. 教唱歌曲,针对歌曲中的难点部分进行讲解和示范。
d.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注意音准、音色的把握。
3.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演唱中的问题。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展示:a. 各小组轮流上台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小螺号》2. 歌词:以不同颜色标注节奏、韵律,突出教学重点。
3. 旋律:用五线谱展示歌曲旋律,标注难点部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小螺号》歌曲,并录制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学生分享海洋主题的歌曲,增进学生对海洋文化的了解。
b.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将所学歌曲《小螺号》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变化的部分,以及高音区的演唱技巧。
2. 教学过程:新课内容学习中的教唱歌曲环节,针对歌曲中的难点部分进行讲解和示范。
音乐小手小手教案
音乐小手小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科书第三册第五章《小手小手》,主要包括歌曲《小手小手》的学习和节奏练习。
教材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小手小手》的旋律、歌词和节奏,掌握简单的音乐符号,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小手小手》的旋律、歌词和节奏,能独立演唱并表演。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符号的认识。
教学重点:歌曲《小手小手》的旋律、歌词和节奏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科书、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们模仿小动物们跳舞,感受音乐的节奏。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小手小手》,让学生跟唱。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符号。
(3)分组练习,每组学生轮流演唱。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让学生分析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2)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自主练习歌曲《小手小手》。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小组合作(1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个节奏创作。
(2)各组展示,互相评价。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共同演唱《小手小手》。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小手小手》2. 歌曲旋律:五线谱3. 歌词:附在五线谱下方4. 节奏:用符号表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歌曲《小手小手》的歌词。
(2)用五线谱表示歌曲《小手小手》的旋律。
(3)创作一个简单的节奏,并演唱。
2. 答案:(1)歌词:略(2)五线谱:略(3)创作节奏: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搜集其他关于手的歌曲,进行比较学习。
(2)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乐器演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老师、妈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鲜花爱雨露》。
2.听赏歌曲《我爱米兰》。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鲜花爱雨露》。
2.通过聆听歌曲《我爱米兰》,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3.培养和营造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养成尊师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一)唱歌《鲜花爱雨露》1.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同时聆听歌曲《鲜花爱雨露》的范唱。
2.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歌词内容,然后复听一遍。
3.听赏后,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情绪及歌曲内容。
4.教师可结合鲜花、雨露等知识向学生讲解老师及学生的关系;教师可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涵。
5.听伴奏,轻声学唱歌曲(用“啦”模唱或直接哼唱歌词均可)。
6.为使学生始终对学唱产生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学唱的熟练程度而改变学唱的方式。
可以采用分小组、男女生接唱、单独演唱等形式。
7.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二)欣赏《我爱米兰》1.教师展示歌曲《我爱米兰》的图片或课件,导入歌曲欣赏。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注意歌曲表现的内容。
3.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和联想。
4.复听歌曲,学生可随歌曲哼唱,或根据歌曲情绪进行动作创编。
(三)综合复习1.教师将两首歌曲进行对比,请学生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为歌曲《鲜花爱雨露》创编动作表演(也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表演较好的同学集中,其他同学拍手或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小结。
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复习《我爱米兰》,感受音乐的情绪及色彩的关系。
2.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教学目标1.对音乐情绪的对比和颜色的对比有一定的认识。
2.能基本听辨日常生活及音乐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色特点。
3.培养音乐兴趣,激发音乐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请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或歌表演。
2.复习听赏歌曲《我爱米兰》,请学生边听边随录音哼唱。
3.从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为《我爱米兰》选配一种适当的颜色,表示歌曲的情绪。
(二)音乐活动“音的高低”’1.由教师或学生列举几个自然现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对比的事例。
2.教师播放高低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分辨。
注意让学生发现和归纳。
3.根据教科书第六、七页的插图创设音乐游戏或音乐故事,通过模拟各种人物、动物的声音表演各种角色。
本单元可设三个音乐小活动,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可以由教师启发或组织进行,也可以由学生分组自发分组创编进行。
三个音乐小活动的题目和游戏形式:①“小小配音演员”根据插图编故事并表演,可以简单化装,表演及配音的同学可分开,也可以边表演边配音。
②“我编你唱”唱、念童谣。
节奏不变,音高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创编,要求“叮”“当”必须一个高、一个低,就符合游戏规则。
③“看图、听音乐、找乐器”通过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和其他有关乐器的挂图(或课件),选择部分高低音高对比明显的乐器演奏片段,使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
课后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歌表演创作。
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我的好妈妈》(学生在幼儿园里已学过),导入本课教学。
2.启发学生谈谈对妈妈的了解或对妈妈的感情等:①如“妈妈的职业”、“妈妈的爱好”、“妈妈最喜欢的东西”、“妈妈的生日”等。
②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喜欢妈妈的微笑”、“最爱听妈妈讲故事”、“我为妈妈做家务”、“我帮妈妈捶背”等。
3.教师用将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小乌鸦爱妈妈》。
4.聆听歌曲范唱《小乌鸦爱妈妈》,可加入课件演示。
5.教师示范,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可分段、分小组进行)。
6.教师再次播放录音。
7.教师用听唱法教唱歌词。
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
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8.在学生能较完整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为歌曲创设歌表演(一个组表演一段歌词内容)。
要求动作美观、表达准确。
9.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歌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10.教师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曲。
11.回家将这首歌曲唱给妈妈听。
课后小结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表演。
2.听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背唱歌曲。
2.利用教科书的插图或课件,引入歌曲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3.教师启发学生谈对“摇篮曲”的初步感受和体验(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摇篮曲》音乐作背景音乐。
①什么是“摇篮曲”?②听赏歌曲时,感受到什么情绪?③是谁为谁唱“摇篮曲”?4.采用范唱或录音再次听赏歌曲。
5.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6.教师提示学生:①听赏这首歌曲后,你想到了什么?②听赏这首歌曲后,我们应该怎么做?7.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表演,可以分组或集体进行。
8.推选一位或几位同学,说说动作的创设意图。
9.歌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课后小结:第二单元我愿住在童话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红帽》教学目标1.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红帽》。
2.学唱歌曲《小红帽》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和《小动物的歌》。
(二)课题导入1.以童话故事《小红帽》导入课题:可采用看录像、听录音或教师讲故事、学生讲故事等形式。
2,教师可边讲故事边创设情境(在黑板上画简笔画或贴图片,亦可用实物投影等)。
(三)学唱歌曲1.出示课题听范唱(教师范唱)。
2.学唱歌曲。
①读歌词。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学生可采用全体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形式。
②学唱歌词。
步骤A.唱准确:听范唱→跟唱→全体跟琴唱。
B.以轻巧的声音唱出感情:先听、看范唱。
师生一起分析歌词:轻快→害怕→轻快(渐弱)。
C.有表情的演唱: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
D.全体背唱歌曲。
③完整地演唱歌曲。
3.跟着老师唱唱名。
全体跟老师学唱唱名,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手指唱名);师生接唱:音程跳度大的、稍难的小节老师唱,相对简单的小节学生唱;分组跟唱或接唱,个别跟唱或接唱等。
4.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步骤1:A. 学生根据歌词,小组自编动作。
B.教师到各组指导。
C. 学生分组表演。
步骤 2:A. 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想动作,个别展示。
B.教师请学生做动作,当时指导,全体学做。
C.全体表演。
(四)教师做本课小结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乐曲《龟兔赛跑》。
教学目标1.听辨和感受乌龟和兔子的音乐的不同,并用图式表现出来。
2.了解表现乌龟的音乐是由大管演奏的,兔子的音乐是由单簧管演奏的。
3.跟着音乐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听音乐片断谈感受进入课题请学生听由大管演奏的表现乌龟的音乐和由单簧管演奏的表现兔子的音乐。
①问题: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如果音乐表现的是两种小动物,他们会是谁?②介绍演奏乐器及其所表现的动物。
③提出问题:乌龟和兔子是哪部童话的主人公?(二)听赏童话故事音乐《龟兔赛跑》1.点课题并简介今天就来听一听《龟兔赛跑》的故事。
不同的是这是一部由管弦乐演奏的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
大管和单簧管就分别是一种管弦乐器。
2.完整的听赏童话故事音乐《龟兔赛跑》(看书上的图画)问题:可以用线条、颜色图画等分别表现乌龟和兔子的形象。
为什么爬得很慢的乌龟胜利了,而跑得很快的兔子却输了?3.分角色边听音乐边表演教师可准备一些森林的花草、树木小路小溪、终点路标等背景及一些小动物的头饰、小彩旗、玩具枪、花环等创设情境。
①学生模仿乌龟和兔子跑、爬的动作,选择模仿象的同学扮演这两个角色。
②老师和其余的学生一起分别扮演各种小动物:放枪的、挥旗的、助威的、给乌龟佩带花环的等等。
③师生共同简单串演。
④师生共同边听音乐边表演(根据时间,可以只表演比赛开始至乌龟胜利片断)。
(三)师生一起总结本课课后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配乐讲故事《森林小卫士》。
教学目标根据教科书的插图,听辨音乐情绪,配上相应的画面;配乐讲《森林小卫士》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看图片讲故事。
1.教师贴出书中的六幅图片。
2.请学生给图片排顺序,看图讲故事。
3.为这个故事取名字,将学生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二)为图片选择音乐。
1.听一段音乐,请学生根据乐曲的情绪,为其中的一首选择图片。
问题:为什么这样选择?2.再听两段音乐,学生听辨并选择图片。
(为什么?)3.教师再播放几首乐曲,请同学们根据音乐情绪选择图片。
(为什么?)可以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模仿图片上发生的事。
3.按故事发展顺序听音乐,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模仿人物的表演。
(三)配乐讲故事。
1.学生自由选择角色。
①选择模仿能力强的同学分别扮演主要角色:小狗、猎人。
②选择天鹅、小猴J兔、小羊、小熊、小老虎等小动物的扮演者。
③选择讲故事的小朋友。
可以全部由一个小朋友完整的讲,也可以由六个小朋友分别讲六幅画面的故事情节(这几位小朋友要互相商量,协调配合)。
④其余小朋友自由扮演森林里的背景。
2.以上四组小朋友分别研究讨论怎样表演,教师进行指导。
3.配乐故事《森林小卫士》开始(教师负责音响,并参及学生的表演)。
课后小结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大鹿》教学目标1.背唱歌曲《大鹿》。
2.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继续童话世界游今天我们继续到童话世界旅游今天的小主人公又是谁呢?2.听录音范唱歌曲《大鹿》学生为歌曲取名,教师出示课题《大鹿》(二)学唱歌曲1.学唱歌曲①领读歌词A.教师接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边读边在黑板上有层次的贴出歌词所描绘的画面。
或用幻灯、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等。
B.学生分角色读歌词,教师弹歌曲的旋律。
②学唱歌词A.听范唱→全体跟琴唱→教师指导再唱。
B.师生一起分析歌曲:悠闲→稍快→快速急切的→坚定的。
C.有表情的演唱: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
D.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E.全体背唱歌曲。
4.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①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②学生根据歌曲及动作素材,小组自选角色,自选内容,自编表演动作。
③教师到各组巡视指导学生的表演。
④学生展示表演:有角色(大兔子、猎人)扮演;有背景(蘑菇房子、大树、小草、小花等);有配唱、打击乐伴奏等等。
(三)教师小结课后小结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2.用歌声和表演,复习本单元所讲的童话故事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1.听歌曲:录音或看录像。
问题:你喜欢这首歌吗?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2.听歌曲:声像结合(歌曲VCD、听歌曲看动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