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补血穴位
十大补气穴位
十大补气穴位第一节脾腧穴第二节足三里穴第三节膻中穴第四节涌泉穴第五节关元穴第六节气海穴第七节太溪穴第八节百会穴第九节肺腧穴第十节悬钟穴•补气最简单的方法拍手是一种至刚至阳的养生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补气。
手是阳气的大本营,脚是阴气的大本营。
手穴共有39个,拍手可以震动阳气,推动全身气的运行。
•第一节最简单的补气法:清晨拍手第二节基本拍手补气法第三节高级拍手补气法第四节站桩补气法〔1〕第四节站桩补气法〔2〕十大补气食物“万物同源,天人一体”,人与动植物之间存在着物性相宜、物类同感的共同规律。
因此,我们的先人在最初发现某些食物的药性时,依据的就是“同气相求”的原则。
•第一节土豆•第二节山药•第三节红薯•第四节香菇•第五节牛肉•第六节泥鳅•第七节兔肉•第八节糯米•第九节韭菜•第十节蜂蜜人体有“四虚”一:体虚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1、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消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可经常交替选服。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2、血虚: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补气血的穴位保健调理身心平衡
补气血的穴位保健调理身心平衡人体的健康与平衡有赖于气血的充足流畅。
气血不足或不畅会影响身心健康,而穴位保健是一种常用的调理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补气血的穴位,帮助调理身心平衡。
一、太冲穴太冲穴是一处重要的补气血穴位,位于足太冲经的起点处,即足大趾的足背侧蒂骨突起以下凹陷处。
按揉或针灸太冲穴,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加体内气血的供应。
每天早晚各按揉5-10分钟,可有效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
二、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腿部内侧,当内踝上缘与距内踝尺寸的前一横指宽处之间,按揉或针灸三阴交穴可以提高脾胃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每天按揉3-5分钟,可以帮助补充气血,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三、三焦经上部穴位三焦经上部穴位有中渚、天突、气街等。
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调理气机,改善气血不畅的情况。
常按摩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疲劳,增加精力,提高注意力。
不妨在工作休息的间隙,轻揉这些穴位,以获得精力的补充。
四、踏实穴踏实穴位于肚脐下方两横指的凹陷处,也是一个重要的补气血穴位。
按揉或针灸踏实穴,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增加消化吸收能力,帮助养血生气。
每天早晚各按揉5-10分钟,可以改善气血不足的症状。
五、命门穴命门穴位于腰部,脐中下方4横指处。
按摩命门穴可以促进肾脏的功能,调理体内的水液代谢,帮助补益气血。
每天按摩命门穴,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增加体内气血的储备。
六、迎香穴迎香穴位于上颚骨突突起处,按揉迎香穴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提高肺部功能。
经常按摩迎香穴,可以清除心脑血管系统的疲劳物质,保持心脏的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通过按摩或针灸一些特定的穴位,可以帮助补充气血,调理身心平衡。
当然,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建议在进行穴位保健之前,先咨询专业医生或理疗师的建议,了解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以便选择适合的穴位和方法进行保健调理。
秉持科学、合理的态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女人补气养血穴位
女人补气养血穴位女人补气养血穴位1:手掌中央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效用: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能增加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镇定神经。
对调理月经,肤色都有一定功效。
此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2:肩窝所属经络:手少阳三焦经效用:用力按压肩窝处,不仅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能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
对面部痤疮、酒渣鼻、皮肤虚浮等症有较好疗效。
洗澡时利用热水柱按摩肩窝也是不错的方式。
3:小指尖端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效用: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心脏健康,胸闷,心慌,晕车,晕船时,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4:拇指尖端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效用: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
尤其是在秋季,经络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更是进行呼吸系统保健的最佳时机。
此外,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还能缓解咳嗽症状。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按摩此经脉,具有增加面部色泽的作用,对面色白,指甲苍白或暗紫效果较好,同时可起到改善情绪激动、消除疲劳,减少皱纹的作用。
5:曲肘外侧凹陷处所属经络:手太阳小肠经效用:按摩手肘外侧凹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促进营养吸收。
可改善枯暗无泽的肤色,使皮肤恢复润泽,对皮肤过敏和暗疮,湿疹有一定的作用。
女性患贫血症状者经常按摩此处更是好处良多。
女性中医养生方法1、食养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必须重视饮食调养。
首先要注意保持脾胃的健康和旺盛的食欲,既要饮食有节,又要重视脾胃疾病的治疗。
其二,要适当多吃富含“造血原料”的食品,特别是富含优质蛋白质、必需微量元素(尤其是铁元素)、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性食品,如豆制品、动物肝肾脏、动物血、鱼、虾、鸡肉、蛋类、大枣、红糖、黑木耳、桑葚、花生(带红皮生吃更好)、黑芝麻、胡桃仁以及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2、药养患者血虚表现比较严重或患有月经不调以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者,除重视慢性病的及时治疗和食养外,平时还应重视药补。
10大补气穴位、补气补血的穴位按摩
10大补气穴位、补气补血的穴位按摩第一节脾腧穴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脾腧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你们看,脾是脾脏,这说明这个穴位一定与脾脏有很大关系,一个与脾有很大关系的穴位为什么会跑到膀胱经上去了呢?如果我们弄懂了“腧”字的含义,也就明白了,“腧”通“输”,意思就是运送。
“脾腧”的意思就是将脾脏湿热之气向外输送入膀胱经。
膀胱经就像汽车的散热器,人体内的外散之热沿着它上行,冷降之液顺着它下行。
人感冒发热了,多喝水多排尿,就会好起来,其原因就是体内之热顺着膀胱经散了出去。
“脾腧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的。
下文我们要说脾有四怕,怕湿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脾脏中的湿热之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损,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损,气血就会虚弱。
所以,脾腧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
脾腧穴就像铁路线上的一个大枢纽,这个枢纽不通畅,整条铁路就会瘫痪,脾脏内的湿热之气运送不出去,时间一长,整个人都会出毛病。
那么,如何保证脾腧穴的功能正常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勤按摩、勤拔罐、勤艾灸。
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
早春和晚秋最好采用拔罐;夏末和冬季则用艾灸比较好。
夏冬两季进行艾灸不但可以温补脾气,还能祛湿。
如果平常在家不方便拔罐和艾灸,那就选择按摩的方法,不但简单易行,还能取得同样的疗效。
按摩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每天晚上的8点左右,因为这个时候运转了一天的“脾气”已经有些疲弱了,此时将废气排除,补充新气,一则可以缓解白天的劳累,二则可以为第二天蓄积力量。
利用指尖,强力按压背部脾腧穴3次,每次3~5秒钟,然后将手按放在脾胃部位,先自右向左平推30次,再自左向右平推30次。
注意:按摩时,手掌要紧贴皮肤,向下的压力不要过大。
第二节足三里穴中医认为,人体最多气多血的经络是胃经,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按摩什么穴位补气血
按摩什么穴位补气血按摩什么穴位补气血?气血不足带来的麻烦事不少,而气血不足是可以通过调理改善的,穴位按摩法是不可错过的一种方法。
那么按摩什么穴位补气血?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按摩什么穴位补气血1、按摩血海穴补气血此穴位是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并且此经络是血液积聚的重要点,是统管血液和各种与血液相关病状的基础。
2、按摩极泉穴补气血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对其进行按摩最好的方式便是弹捏,但是并不是对其弹捏的力度越用力效果就越好,力度需要柔和且连贯一些,并且每次弹的次数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决定,一般而言弹10次左右便可以了。
3、按摩天枢穴补气血天枢穴在腹部肚脐眼的位置,大约三个指头的位置,天枢穴是胃经上的一个关键穴位,经常对其进行按摩能很好的起到保持胃经和大肠经络相通的作用。
经常对天枢穴进行按摩,便能很好的起到刺激胃经内气血循环的目的,从而帮助体内的气血通过胃经向大肠经输送。
在对天枢穴进行按摩的时候,双手按压在穴位上,然后以打圈的方式对其进行按摩,每次按摩3分钟左右便足够,以此穴位有酸胀的感觉为佳。
4、按摩气海穴补气血气海穴就是人体元气的海洋,具有极高的补益元气的功能,中医经典上认为气海能够治疗脏气虚弱、真气不足等一切因气虚导致的疾病,所以补气首选气海。
气海是任脉上的穴位,位置很好找,在肚脐眼(神阙穴就是指肚脐眼)正下方1.5寸。
你把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并拢,从肚脐处向下量,四指并拢的宽度为3寸,一半就是1.5寸,或者如上图两指也是1.5寸。
气海是全身非常重要的强壮穴,用艾灸的方法最好。
可以用艾柱灸5~14壮,或者用艾条灸20~30分钟。
经常灸一灸气海,可以培元固本,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5、按摩膻中穴补气血膻中穴有上气海之称,主要的功能是调益肺气,能调一身之气,尤其对肺脏的保健功效很好。
用膻中配气海,一上一下,既能补元气,又能调肺气,气机调顺了,人体就不会产生淤滞,身体自然安然无恙。
穴位归类 各个经络的要穴 针灸穴位歌诀
穴位归类各个经络的要穴针灸穴位歌诀穴位归类1、补气穴:气海、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2、补血穴: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3、理气穴:膻中、内关、气海、太冲、行六、大陵。
4、通脉穴:太渊、内关、神门、心俞、厥阴俞、膈俞、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5、散瘀穴:①急性腰扭伤:委中(刺血)。
②胸中瘀血:足三里。
③胸肋扭伤:大包、阳陵泉。
④腕关节扭伤:阳池、大陵。
⑤肩臂扭伤:肩井、曲池。
⑥踝关节扭伤:丘墟、昆仑。
⑦膝关节扭伤:膝眼、阳陵泉。
6、止呕穴:内关、足三里、天枢、中脘、公孙、膻中、劳宫、三阴交。
7、发汗穴:合谷、复溜、大都。
8、止汗穴:后溪、合谷。
9、止咳穴:列缺、太渊、尺泽、孔最。
10、祛痰穴:丰隆、中脘、内关、列缺。
11、消食穴:足三里、公孙、中脘、天枢、合谷。
12、清热穴:大椎、曲池、合谷、血海、劳宫、少商、商阳、行间、大都。
13、祛寒穴:神阙、命门、中脘、阴陵泉、气海、关元、列缺、膻中。
14、壮阳穴:命门、肾俞、关元、气海、神阙。
15、降血压穴:血海、足三里、曲池、少海、太冲、涌泉。
16、醒脑穴:人中、百会、十宣、劳宫、涌泉。
17、安神穴:百会、神门、内关、心俞、三阴交、太溪、安眠。
18、通便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丰隆、支沟、阳陵泉、照海、大敦、内庭。
19、止泻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大横、曲泽、委中常用针灸穴位主治歌诀头面颈项部病症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补气血的穴位贴敷方法
补气血的穴位贴敷方法穴位是中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健康。
补气血的穴位贴敷方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穴位以及贴敷方法。
1. 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胃经上,距离脐中1.5寸。
补中补气血的效果显著,适用于气虚血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贴敷方法:用温热的贴膜或贴剂,粘贴在中脘穴处即可,每次贴敷30分钟左右。
2. 血海穴:血海穴位于足三里穴下方,距离胫骨前缘3寸。
补益气血、滋养脏腑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等症状。
贴敷方法:用温热的艾叶、灸条或贴剂,粘贴在血海穴处,每次贴敷30分钟左右。
3. 四白穴:四白穴位于手太阳经上,掌心与小指尖连线的中点。
具有补益气血、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气不足、失眠等症状。
贴敷方法:用艾叶、灸条或贴剂,粘贴在四白穴处,每次贴敷30分钟左右。
4. 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中点。
有温中补气、益肾固精的作用,适用于气虚血弱、腰腿酸软等症状。
贴敷方法:用温热的贴膜或贴剂,粘贴在关元穴处即可,每次贴敷30分钟左右。
5.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胃经上,距离胫骨前缘3寸。
有益气健脾的作用,适用于气虚血弱、消化不良等症状。
贴敷方法:用温热的贴膜或贴剂,粘贴在足三里穴处,每次贴敷30分钟左右。
补气血的穴位贴敷方法可以提供一种便捷、有效的调理方式,但在贴敷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温度适宜:贴敷时使用温热的贴膜或贴剂,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或伤害。
2. 皮肤清洁:在贴敷前,应将贴敷部位的皮肤清洁干净,以免影响贴敷效果。
3. 贴敷时间:每次贴敷的时间建议控制在30分钟左右,避免时间过长导致肌肤不适。
4. 穴位选择: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贴敷的穴位,可以咨询中医师或按摩师进行指导。
总之,补气血的穴位贴敷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中医调理方式,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促进健康。
在贴敷时需要注意温度适宜、皮肤清洁、贴敷时间以及穴位选择等方面的问题。
李志刚穴位养生方
10、便秘(各种类型):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
11、便秘(热型):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合谷、曲池、
12、便秘(气型):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中脘、太冲、
13、便秘(冷型):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神阙、关元、
12、打鼾:中脘、阴陵泉、天枢、丰隆、
13、耳聋、耳鸣: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太溪、涌泉、
14、牙痛:颊车、下关、合谷、内庭、二间、
15、口臭:劳宫、金津、玉液、内庭、
16、咽喉肿痛:天容、合谷、列缺、照海、谦泉、
17、颈椎病:大椎、天柱、后溪、大杼、
18、肩周炎:肩髓、肩前、肩贞、阳陵泉、条口、肩痛、
10、温补肾阳:肾俞、命门、关元、气海、
11、滋养肾阴:肾俞、三阴交、太溪、涌泉、
1、头痛:合谷、太冲、太阳、风池、阿是穴、
2、保养大脑:神门、太溪、足三里、手三里、水沟、神庭、承灵、
3、面瘫:阳白、四白、颊车、风池、翳风、地仓、合谷、颧骰、下关、
4、眼睛保健:四白、承泣、睛明、攒(足)、丝(足)空、
1、大补元气:气海、膻中、足三里
2、理气解郁:膻中、内关、合谷、太冲
3、补血养血:膈俞、肝俞、足三里、三阴交、
4、气血同补:气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
5、活血化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俞、血海、合谷、
6、滋养津液: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养老、
1、安心神:心俞、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2、清心热:大陵、劳宫、外关、行间、
14、便秘(虚型):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脾俞、气海、
灸世传奇:这几个穴位,帮助补充气血
本文由霸屏宝撰写
灸世传奇:这几个穴位,, 艾灸后迅速补充气血
一、印 堂 穴 印堂在两眉头的中间;有明目通鼻、宁心安 神的作用。
印堂是一个人精气神聚集的地方,灸后可以 快速地疏通气血,让面部恢复光泽;有延缓 衰老、驻颜回春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女性随时都然 开朗,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二、膻 中 穴 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我们的“出 气穴”,按摩艾灸膻中穴,天天都有好心情。
膻中归属任脉,临近乳房,是预防治疗乳腺 系统相关疾患必用的穴位,故为“妇科要穴” 之一。
三、隐白穴具有:调血统血,扶脾温脾,清 心宁神,温阳回厥的功用,是足太阴脾经的 井穴,隐白穴最善止血,是治疗月经过多、 崩漏的要穴,也叫女人穴。
四、八髎穴位于尾椎两侧,髎,孔隙也;五 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 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因而,八 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各位女性艾友,平时多用灸世传奇做做保健 灸,可起到预防衰老,促进健康的作用。对 于上述几个女人大穴,可以采用循环灸的方 法,每天选取3,4个穴位,每次艾灸20分钟。
补血穴位
十大补血穴位十大补血穴位,大多在脾经胃经肝经之上,都是多气多血之穴。
一、血海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
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
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二、天枢穴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穴,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三、关元穴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
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
”之说。
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
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四、足三里穴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
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婴儿灸身柱,促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预防感冒;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促生殖健康;三十岁以后灸足三里,促长寿;老年之时灸曲池,促耳聪明目” ---- 日本流传语。
天枢、髀关、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隐白,8大补血关键穴位
天枢、髀关、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隐白,8大补血关键穴位1、期门穴期门穴位于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处,是足太阴、足厥阴、阳维诸多经脉汇集之处,是补血要穴。
从期门穴的位置来看,它是肝经气血汇聚点,只要打开了期门穴,就相当于打通了肝经,可有效缓解气血亏虚的问题。
我们再从肝经的循行角度来看,期门穴的气血是非常不稳定的,它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肝经中的气血循行至期门穴时已接近尾声,气血一路循行给各个穴位点补充能量,到了期门穴时,气血已所剩无几。
因此,一旦肝经的气血不足,期门穴的气血就会更加不足。
为此,我建议人们,平时可多按摩期门穴,不但可保证肝经气血充足,还可还解肝气,换来一个好心情。
2、章门穴章门穴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是养血大穴之一。
由于章门穴是八会穴的脏会之处,是五脏气血的汇聚点,也是通往五脏的门户。
所以,经常刺激该穴位,可调节五脏的气血,使五脏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章门穴与期门穴一样,也属于募穴,属于足厥阴肝经,也是人体八大要穴之一,为脾经气血出入内脏的要地,经常按摩此穴位,可养肝血。
另外,脾脏功能不好的人,经常按摩该穴,可疏肝健脾。
3、天枢穴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2寸开外的地方是对称的两个穴位,补血要穴之一。
天枢穴与胃经及大肠经关系密切,经常刺激此穴,可使胃经及大肠经更加活跃,促进胃经内气血循行,帮助气血由胃经源源不断地输送向大肠经。
众所周知,胃是消化水谷精微的重要器官,胃经的气血充盈,可促进食物充分消化,就能为造血系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为补血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大肠经的气血充盈时,可保证机体的排泄功能正常发挥,将体内的废物及毒素排出体外,使人体免遭侵害。
按摩时,取双手拇指指腹按在左右两边的天枢穴处,先做向下按压的动作,然后进行按揉,顺时针、逆时针各揉200次。
4、髀关穴许多朋友特别是老年朋友,多年来一直受关节炎、风湿的折磨,我建议大家平时多按摩髀关穴,对缓解不适很有帮助。
这是因为,青車关穴是足阳明胃经由腹部进入下肢的第一个穴位,是小肠与股前之阳交会的地方,是调节下肢胃经的总穴,胃经多气多血,当气血流注到下肢的膝中时,能起到滋养、润滑的作用,对缓解膝盖疼痛帮助甚大,臀部和腿部肥胖的朋友,也可多按摩此穴,对减肥很有帮助。
大补气血的穴位
大补气血的穴位和方法神奇穴道彻底改变气血不足阴阳皆虚疾病病(养生必读)声明:请尊重原创者成果,可以转载但不可复制后发表!!本文章是作者多年临床治疗经验并花去一天心血,总结整理书写,刚发表便有数家删去图片另行发表怎样调理气血不足,阴阳皆虚的病人(看完一定让你受益匪浅)虚证指的是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
本病症虽繁,较复杂,但总不离五脏,而五脏之伤不外乎阴阳气血。
归纳来,有阴虚,阳虚,阴阳皆虚;有气虚,血虚,气血双虚。
虚劳之病,临床较为多见,只要使用辩证论治,整体治疗,善于掌握补益虚劳的穴位和补虚的方法及时机,确能收到较满意的理想效果。
根据五脏常见虚劳症候现归纳如下:气虚:主指肺气,脾气虚。
血虚:主指心血,肝血虚。
阳虚:主指,心阳,脾阳,肾阳虚。
阴虚:肺阴,脾阴,心阴,肾阴虚.以上四类病症临床多相互出现,例如:肺肾阴虚,心肝血虚,脾肾阳虚等在诊病时一定要细心判别。
1,气虚肺气虚:主证:气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则:补肺益气取穴:太渊肺输太溪;(太渊,肺输,合谷中府都是肺经补气要穴,太渊主补肺气兼滋肺阴,合谷补肺气兼理肠气,中府补肺气更擅长宽胸理肺气,肺输纯补肺气少兼理气。
太溪补肾气兼滋肾阴,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气根于肾。
)脾气虚:主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适,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黄。
治则:健脾益气取穴:足三里阴陵泉合谷;(足三里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长补益肠虚胃脾虚证,不宜大泄。
阴陵泉,擅长健脾治血证除湿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肿减肥也常用它。
合谷和气海功能相似善补全身之气。
)当然伴大便稀证可加灸脾输,因为脾输善长纯补脾脏。
血虚:心血虚:主证:心悸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治则:养血安神取穴:神门心俞三阴交(神门为心经原穴擅长安神可补可泄,补,可补心气,泄可清心火。
心俞多用来补心气补心血,不宜泄之。
三阴交脾经之穴但却是肝经肾经脾经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长养血,补血,活血而且可滋养治疗全身之阴证。
最补气的穴位
最补气的穴位对于女人来说,补气养血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那么要如何补气养血,才能够抗衰老呢?以下店铺为你推荐的补气的穴位,希望大家喜欢。
补气的穴位中医认为,人体内是自带“小药箱”的,所谓人体自带的小药箱,就是通过刺激穴位的方法,能激发其生理功能,起到类似药物的治疗作用。
这个人体小药箱是生命和免疫系统自有的,若能掌握开启它的方法,就可以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下面就为女性朋友介绍几个具有补气养血功效的穴位。
1、血海穴“血”代表红色血液,“海”可以理解为“大”的意思,所以血海穴就是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地,是生血和活血化瘀的要穴。
生活中很多朋友有气血瘀滞、气血不足的表现,这时就可以按摩血海穴。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
即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凹陷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按摩最好在每天上午9~11点,因为这个时间段是脾经经气最旺盛的时候,每侧按摩3分钟,力度以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对改善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非常有效。
2、天枢穴天枢穴可以促进排便,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原理。
其实,在我们的肚脐旁两寸处有一个神奇的穴位,我们刺激它,便会使得人体全身的气血都运转起来,这个穴位就是天枢穴。
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员“大将”,是升清降浊的枢纽,人体的气机上下沟通、升降浮沉,都会经过天枢穴。
如果我们经常按摩此穴,便可轻而易举地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气血充盈,则可保证人体的循环排泄机能正常,既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恼。
3、三阴交穴在人的身体上,有一个妇科疾病的“克星”,就是三阴交穴,它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是足三阴(肝、脾、肾)经的交汇之穴,可以联络足三阴经的气血。
此穴对妇科疾病甚有疗效,对女性有特殊的保护作用,能维持年轻,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白带异常、经前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治疗。
女人捏哪些腿部穴位能补血(专业文档)
女人捏哪些腿部穴位能补血(专业文档)女人捏哪些腿部穴位能补血1、血海穴在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上方大约3个手指的位置处便是血海穴所在的重要部位,此穴是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脾统血,所以脾经是人体血液积聚的重要部位,因此经常对血海穴进行按摩,便能极好的刺激脾经,对于补血益气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女性气血不足人群尤为适用。
其中,每天早上9点左右便是脾经相对活跃的阶段,所以此时段对血海穴进行按摩能更好的促进气血的生成,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等不良经期症状的女性产生不错的调节。
在对血海穴进行按摩时候,手部按压在穴位处,然后以顺时针结合逆时针的方式对其进行按捏,以穴位处有酸胀的感觉为宜,每次按摩保持在5至10分钟便可。
2、三阴交穴说到三阴交穴,此项可谓是女性的不老穴,经常对三阴交穴进行按摩,不仅能起到极好的补血的效果,同时对于延缓衰老、防治疾病也十分重要。
三阴交穴是足太阳脾经上的要穴,更是人体肝、脾、肾三经络交汇的重要部位,而其中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
因此,经常对三阴交穴进行适当的按摩不仅能有效的起到调节气血的作用,对于肝、脾、肾的保养也十分有利。
而女性只要气血充足,其中月经不调的症状便能迎刃而解,所以在日常一定要多对三阴交穴进行按摩。
在对三阴交穴进行按摩的时候,手部的力度可以稍微重一点,方能对三阴交穴起到极好的刺激,进而利于气血的顺利产生。
3、足三里穴在小腿的前外侧部位,有一个重要的补血养生穴位——足三里穴,此穴是胃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补气益穴、培补元气、滋养身心的养生功效,是一个极好的强壮身心的大穴。
经常对足三里穴进行按摩能对气血亏损的人起到极好的补益作用,其中因气虚血损而引起的头晕、乏力、胃动力不足等症状均有极好的调节。
所以女性在日常多按摩足三里穴,也能达到较好的补血、活血的效果。
按摩足三里穴的时候,揉动的速度不宜过快,另外还需保持一个均匀的呼吸,并配合按摩的方式进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体十大保健穴(多种流传汇总)
人体十大保健穴(多种流传汇总)1、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小腿得前外侧。
足三里就是足阳明胃经得穴位,有很强得补气作用,就是人体保健得要穴。
足三里配合相应得穴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它疏通经络,治疗下肢麻木、疼痛、水肿等局部病症,可以配合阳陵泉、绝骨等穴;它促进肠胃蠕动,治疗胃痛、腹胀、肠鸣、泄泻等各种各样得肠胃疾病,可以配合内关、中脘、上巨虚与下巨虚等穴。
配合合谷可以升提中气,配合神阙可以回阳救逆,配合三阴交可以气阴同补,配合血海可以气血同调.脾胃就是人得后天之本、营养得来源,经常揉按足三里可以补脾健胃,增强抗病能力,使您保持旺盛得精力,延年益寿,因此说“常常拍打足三里,胜过食用老母鸡”。
足三里也就是保健艾灸得常用部位,“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常灸足三里可以增强免疫功能、益寿强身,对肠胃、心血管系统等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发病后及早艾灸可以使瘫痪肢体迅速恢复功能.2、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得中间,与腕横纹外侧得外关相对。
内关就是手厥阴心包经得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得适用范围。
心包就是心脏得包膜,它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各种各样得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
经常揉按内关对于各种各样得心脑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都有很好得预防与治疗效果。
晕车常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这就是脾胃虚弱、胃气上逆得缘故,重按两个手腕内侧得内关可以有效防治晕车。
3、神阙:神阙就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就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得重要穴位。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脐为任脉经气得汇聚之处,奇经八脉得任、带、冲脉都从脐部循行而过,五脏六腑得心肺、脾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都与它发生着密切得联系。
补气血的穴位保健促进血液流通
补气血的穴位保健促进血液流通人体的气血循环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
气血不足会导致机体功能受损,出现各种症状和疾病。
而针灸按摩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补充和促进气血流通,从而改善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补气血的穴位,供大家参考。
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脚背外侧突出的骨头下方,当腓肠肌与胫骨前肌之间凹陷处。
按揉足三里穴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加身体的能量。
可以每天早晚各按揉5-10分钟。
二、手三里穴手三里穴位于手腕横纹中央,当食指和拇指相连的两侧,指压手三里穴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有滋补肝肾、健脾胃的作用。
可以每天进行按摩3-5分钟。
三、足太阴肝经足太阴肝经是身体的重要经络之一,通过按摩足太阴肝经上的穴位可以调养气血,改善肝脏功能。
按摩太阴肝经可以从足心的太冲穴开始,并按顺时针方向按摩整个足太阴肝经,并可继续通过按摩手太阴肺经来达到调节气血的目的。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按摩合谷穴有助于调和全身气血,增加身体的活力。
可以每天用力按揉合谷穴1-2分钟。
五、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通过按摩可以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焦虑等症状。
可以从脚背的行间穴开始,按照足厥阴肝经的路径按摩,再沿着胸胁,最后到达手厥阴心包经,通过按摩可以调养气血,保持身体的平衡。
六、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部位,是身体重要的补气血的穴位之一。
可以使用手指按摩或按压大椎穴,每天坚持按摩几分钟,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缓解颈肩酸痛等问题。
七、迎香穴迎香穴位于鼻唇沟的横纹中央,并略向内、上按摩,迎香穴可以改善血气不足引起的头晕、健忘等症状。
总结起来,通过按摩这些补气血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加身体的能量,改善身体机能。
但是在按摩过程中需要注意手法轻柔,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受伤。
此外,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节,如果有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补气血的中医针灸疗法
补气血的中医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其中,补气血的针灸疗法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补气血的中医针灸疗法。
一、针灸概述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核心疗法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和平衡人体机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学中,补气血是养生的基本理念之一,中医针灸疗法就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的运行,达到补益气血的效果。
二、补气的针灸疗法1. 足三里穴:足三里是经络穴位之一,在中医学中有补气的作用。
通过针刺足三里穴,可以激活气血运行,促进气血的生成和循环。
具体的操作是将针刺入足三里穴,刺入后进行适当的扭转,以产生刺激感。
这样的针灸疗法可以增强人体的气血功能,有助于补气养生。
2. 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中央,是中医学中补气血的重要穴位之一。
通过针灸关元穴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气血运行的效率。
具体的操作是将针刺入关元穴,适当扭转针头,产生刺激感。
关元穴的针灸疗法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气血养生的效果。
三、补血的针灸疗法1. 神门穴:神门穴位于手少阴心包经的起始点,是中医学中补血的重要穴位之一。
通过针灸神门穴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红蛋白的生成。
具体的操作是将针刺入神门穴,适当扭转针头,产生刺激感。
神门穴的针灸疗法可以提高人体的血液循环功能,达到补血养生的效果。
2. 归来穴:归来穴位于手太阴肺经的起始点,也是中医学中补血的重要穴位之一。
通过针灸归来穴可以调节肺脏的功能,增加氧气的摄取,提升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具体的操作是将针刺入归来穴,适当扭转针头,产生刺激感。
归来穴的针灸疗法可以促进氧气的吸收和血液氧含量的提高,达到补血养生的效果。
总结:中医针灸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循环。
补气血的针灸疗法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达到补益气血的效果。
气血不足者适合哪些穴位贴敷
气血不足者适合哪些穴位贴敷气血不足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等症状。
中医认为,气血不足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无法正常运行和供应全身所致。
在中医治疗气血不足的过程中,穴位贴敷是一种常用的辅助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本文将介绍气血不足者适合贴敷的穴位,供读者参考。
1. 足三里穴(ST36)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胫骨外侧突起的凹陷处。
这是一个重要的气血补益穴位,在中医学中被称为“百会之宗”。
贴敷足三里穴可调和脾胃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吸收能力,进而改善气血不足症状。
2. 关元穴(CV4)关元穴位于下腹部,正中脐下三寸处,是一个重要的气血之源。
贴敷关元穴可以温养肾气,补益脏腑功能,调节生理机能,增加气血的生成与循环。
3. 丹田穴(CV6)丹田穴位于下腹部,连线关元穴与气海穴的中点处。
贴敷丹田穴可以活化气血循环,调和脏腑功能,增强体内气血的供应和运行能力。
4. 气海穴(CV12)气海穴位于脐中上五寸,是一个重要的胃经穴位。
贴敷气海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问题,进而增加气血的生成与供应。
5. 冲脉穴(PC6)冲脉穴位于手腕横纹上三寸,与掌心中指和无名指之间的凹陷处。
贴敷冲脉穴可以调和心脏功能,增加心脏的收缩力,改善心悸、气短等症状,促进气血循环。
6. 神门穴(HT7)神门穴位于手腕横纹上一寸,掌心小指尖端与腕横纹连线的中点处。
贴敷神门穴可以平缓心脏,舒缓情绪,促进气血的运行与供应,改善气血不足的头晕、心悸等症状。
7. 太溪穴(KI3)太溪穴位于脚背凹陷处,当脚踝骨内侧的突起处。
贴敷太溪穴可以温养肾气,补益肾脏功能,改善下肢乏力、气短等与肾虚相关的症状,增加气血的生成和供应。
总结:以上介绍的穴位适用于气血不足的人群,但贴敷穴位的具体选择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症状进行。
在进行穴位贴敷时,可以选择适当的贴敷时间和方法,如使用温灸贴、艾灸贴或按压贴敷等。
中医调理女性补气血的经典经络疏通法
中医调理女性补气血的经典经络疏通法在中医的视角中,女性的补气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女性身体的特殊性使得其容易受到气血不足的困扰。
而经络疏通则是一种有效的调理方法,能够帮助女性补充气血,促进身体健康。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中医经典的经络疏通法。
一、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是一种经络疏通的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促进气血流通。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补气血的穴位及其按摩方法:1. 天池穴:位于手臂外侧上臂骨下方,按摩时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轻揉这个穴位,每天早晚各揉50下,可以缓解疲劳和补充气血。
2. 血海穴:位于小腿内侧,距脚踝骨突的距离等于四指宽度,将拇指指腹直接按在这个穴位上,以适度的力度向上按摩,每天早晚各揉50下,有助于补充血气。
3.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按摩时用拇指指腹可以轻揉或点按这个穴位,每天早晚各揉50下,有助于调理女性的气血平衡。
二、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热力传导作用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对于女性来说,艾灸可以起到保健身体、补充气血的作用。
下面是几个常用的补气血的艾灸穴位:1. 子宫穴:位于下腹部,使用艾条进行熏灸,每次熏灸20分钟,可以缓解经期不适、调理子宫功能,补益气血。
2.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距脚踝骨突上三横指宽度,使用艾条进行熏灸,每次熏灸20分钟,有助于补充女性的气血。
三、食疗调理在中医的理念中,食物对于调理女性的气血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食物补气血的方法:1. 红枣鸡蛋汤:取适量红枣加入水中煮沸,再放入一个煮熟的鸡蛋,煮5分钟即可。
每日早晨喝一碗,能够温补气血。
2. 黑豆红糖粥:将黑豆洗净后煮粥,最后加入适量的红糖调味。
每日早晚食用一碗,能够滋养补血。
3. 红糖姜茶:用适量的姜切片加水煮沸,再加入红糖调味。
每日饮用一杯,有助于调节女性的气血平衡。
总结中医调理女性补气血的经典经络疏通法有穴位按摩法、艾灸疗法和食疗调理。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效果,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调理。
人体十大补血穴位,经络通,全身通
人体十大补血穴位,经络通,全身通
1、血海
归经:足太阴脾经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作用:运化脾血,引血归经
2、三阴交
位置:在小腿内侧,足踝骨的最高点上3寸处
作用:调和气血,补肾养肝
3、足三里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中指)
作用:补益气血、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祛病延年
4、关元
归经:任脉
位置:在下腹部,肚脐直下3寸
作用:补摄下焦血气,扶助机体元阴元阳
5、天枢
位置:在肚脐左右2寸的地方
作用: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
6、隐白
位置:在足大趾的内侧,趾甲旁边0.1寸的位置
作用:调经统血、健脾回阳
7、髀关
位置: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作用:理气和胃、健脾除湿、固化脾土
8、下关
位置:在面部,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
9、期门
归经:足厥阴肝经
位置:该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作用:健脾疏肝、理气活血
10、章门
位置:该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作用: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补血穴位
胡维勤《胖补气,瘦补血》书中十大补血穴位
十大补血穴位,大多在脾经胃经肝经之上,都是多气多血之穴。
一、血海穴
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
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
痛经
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二、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穴,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三、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
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
”之说。
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
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
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婴儿灸身柱,促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预防感冒;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促生殖健康;三十岁以后灸足三里,促长寿;老年之时灸曲池,促耳聪明目”---- 日本流传语。
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
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穴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此穴用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
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
理气和胃,治疗胃痛。
多按此穴,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胆经和胃经交会穴。
功效: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
按摩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软。
(按摩时配合颊车穴、肾腧。
)
胃火导致的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
(按摩时配合颊车穴、支沟、胃腧。
)
九、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
功效: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十、章门穴(见上图)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
功能:疏肝健脾;调节五脏气血,使五脏之间相互协调。
脾脏不好的人此穴有疼痛感。
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