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行为理论概述.
《生产者行为理论》课件

。
生产者的收益函数
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
价格策略
收益函数描述了产品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 关系,它受到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生产者可以通过调整产品价格来最大化其 收益,这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
市场划分
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生产者可能会 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并为每个 细分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或服务。
市场定位策略
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合理定位 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特定客户群体的 需求,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营销策略
通过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方式,提 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从而获得 竞争优势。
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的关系
01
市场结构决定了生产者的竞争环境和 地位,不同的市场结构需要采取不同 的竞争策略。
05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未来发 展与挑战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者行 为理论将进一步与数字化技术融 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 动化。
可持续发展
面对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产者 行为理论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致力于实现绿色、低碳的生产 方式。
个性化生产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生产 者行为理论将向个性化生产方向 发展,满足消费者独特的消费需 求。
《生产者行为理论》ppt课件
目录
• 生产者行为理论概述 •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 生产者行为理论中的市场结构与竞争
策略
目录
•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政策与实践 •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生产者行为理论概述
生产者行为理论定义
4 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等产量线
• 等产量线来表示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可变投入的不同数 量组合的一条曲线。它描述厂商产出给定产量所用的不 同投入品组合。
劳动投入 资本 投入
1
2
3
4
5
1 2 3 4 5
20 40 55 65 75
40 60 75 85 90
55 75 90 100 105
65 85 100 110 115
二.生产函数
• 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因果数量 关系。 • 短期生产函数:短期内假定资本K投入不变,总产量(Q) 是劳动投入(L)的函数。即Q=f( K,L)=f(L) • 长期生产函数中所有的投入都是可变的。如Q =f(K,L) , • 如果假定资本是固定不变的,因而产量Q随L的变动而变 动,生产函数可记为:Q=f( K,L)=f(L) • Q=KL-0.5L2-0.32K2 • 若K不变,可以考察产量如何随劳动L的变化而变化。 • 令K=10 , 则 Q=f(L)=10L-0.5 L2-32 • 注意生产函数是在给定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成立的。因而, 生产函数可以更为准确地理解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特定 的投入品组合有效使用带来的最大的可能性产出”。随着 知识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函数会发生变化。
二. 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见教材) 三. 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四. 适度规模:尽可能保持规模收益递增,至 少应使规模收益不变,而不能使规模收益 递减。
§4-4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 两种可变投入的长期假定 • “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都可以变化”代表了经济分析长期 情况。“长期”和“短期”是经济分析方法中两个重要概 念。 • 短期和长期(Short term and long term) 表示经济主体 调节行为受限制程度不同的两类时间条件:短期表示受到 限制较小,因而调节时间较短,如厂商对于劳动,原料投 入数量的调节等属于短期问题;长期则指调节受到的限制 较大,因而需要调节时间较长,如通过固定资本投资来改 变企业最大产出能力。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长期”对应 的具体时间长度有显著差别。 • “长期”“短期”概念有广泛应用价值:石油价格波动, 2000年“五一”节放长假对旅游市场供求关系扰动影响, “康达尔”股价分析案例。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B~C
C>B
矛盾
3、等产量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O
L
K
Q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1、含义。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量而必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B
L2
K2
A
L1
K1
△K
△L
O
L
Q
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 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 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必 须等于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 投入量所导致的总产量 的减少量。即:
MRTSLK =1/3
MRTSLK = 2/3
MRTSLK = 1
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导致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等产量曲线的几种情况
(1)直角型等产量线。 技术不变,两种要素只能采用一种固定比例进行生产; 不能互相替代。
L
K
L1
K1
q3
q2
q1
B
C
二、厂商(企业)的本质
二、厂商(企业)的本质
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企业可使市场交易内部化。 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即企业有着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某些交易必须在市场上完成,因为交易成本更小。
不完全信息
不确定性
信息不对称
导致
交易成本
市场与企业的并存
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 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成本。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大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规模报酬递增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等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Producer Behavior Theory)是指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的理论框架。
生产者是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或个体。
生产者行为理论是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中的供给行为和市场交互中的决策过程。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假设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以下几点:1.生产者的目标是最大化利润。
这意味着生产者在决策过程中总是试图找到一种最佳的生产组合和销售策略,以达到最大化的利润水平。
2.生产者是理性的。
生产者根据市场条件、成本、收益和需求等因素做出决策,以最大化自身利益。
3.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
市场经济中的生产者之间通常存在竞争关系,他们在市场中争夺有限的资源和消费者。
4.生产者可以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来影响市场供给。
生产者可以通过增减产量和调整价格来适应市场需求和实现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模型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模型主要包括供给函数和成本函数。
供给函数描述了生产者根据不同价格水平提供的产品数量,成本函数描述了生产者生产产品所需的成本随产量变化的关系。
生产者根据供给函数和成本函数做出决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通常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情况下选择产量和价格水平。
通过这种方式,生产者可以平衡成本和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
影响生产者行为的因素生产者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生产成本、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竞争状况等。
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品的销售情况,生产者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量和价格水平。
2.生产成本:成本是生产者的重要考量因素,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资本成本等。
3.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者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4.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干预会对生产者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补贴政策、税收政策等。
5.竞争状况:市场的竞争状况也会对生产者的决策产生影响,激励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等。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解:
首先求解熟练工和非熟练工的边际产量函数:
MPS= Q/ S=300-0.4S MPU= Q/U=200-0.6U A: S=400,U=100时:
MPS=140,MPU=140,PS=10,PU=5 MPS/PS =14 < MPU/PU =28 故非正确决策
B:
MPS/PS=MPU/PU
PS·S+PUபைடு நூலகம்U=5000
Q = f ( L, K)
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曲线
•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能相互替代的 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
Q = f (L,K)
• 等产量曲线表明,技术水平一定,要素价格一定,则两种要素 的任一组合对产量无差异
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等产量线的特点
B2
• 即:K = M / PK-PL×L / PK
• 移动:货币成本M增加,等成本
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货币成本 M减少,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行 移动。
O A2 A A1
L
• 斜率:-PL / PK
三、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 如果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 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这个
MRTSLK = PL/PK = MPL/MPK
第三节 成本概述
一、生产函数与总成本曲线
• 从实物形态到价值形态。
• 总成本曲线 (例见书P82)
• 总成本曲线:一定时期内厂商在各
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 总
能达到的总成本点的轨迹。
成
• 总成本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 本
方倾斜的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梳理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梳理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以及个体、企业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所作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则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着重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的影响。
本文将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供需理论供需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用于解释市场上商品定价的原理。
根据供需理论,当市场上某一商品的需求增加时,其价格将上涨,供应量也会随之增加。
相反,需求下降时,价格将下降,供应量也会减少。
供需理论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决策,解释了市场定价的动态过程。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了个体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做出的选择和决策。
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边际效用、需求曲线和消费者剩余等。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一件商品时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受,需求曲线则是描述了商品价格和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剩余则是指一个消费者愿意为一件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了企业在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时所作的决策。
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生产函数、生产成本和利润最大化等。
生产函数是描述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函数,它描述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率。
生产成本则是企业进行生产所需的资源和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在给定的投入条件下,企业通过调整产出和成本来实现最大利润。
四、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了不同市场中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的特征。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上有大量的小企业,没有企业能够单独决定价格。
而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企业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影响市场。
其他市场结构则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五、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研究了市场无法有效运行时的情况,其中包括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非市场参与者产生的影响,可以是正向的(正外部性)或是负向的(负外部性)。
第二讲 生产者行为理论(一)

生产者行为理论(一)生产者行为理论知识回顾一、短期生产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2.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3.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二、长期生产1.等产量线2.等成本线3.生产的最优要素组合三、成本函数1.短期成本函数2.长期成本函数3.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的概述(一)生产函数的概念生产函数是生产过程中投入与其产出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即,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投入生产要素的某种组合与其所能产出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可以写为Y=f(K,L,A,…)其中,Y—产出;K—资本;L—劳动力;A—技术。
(二)生产函数的特性1.生产函数:y=f(x1,x2,…,222211212222212() n n n n n y y y x x x x x y x x y y y x x x x x x ⎡⎤∂∂∂⎢⎥∂∂∂∂∂⎢⎥∂⎢⎥=∂⎢⎥∂∂∂⎢⎥⎢⎥∂∂∂∂∂∂⎣⎦xn ),递增的凹函数/0i y x ∂∂>凹函数:H= 为负定对称阵2.规模报酬为了简便,常常假定只有资本和劳动力两种投入要素,那么生产函数变为),(L K f Y =规模报酬:又称规模收益,研究当要素量扩大相同倍数,产出量扩大的情况。
,固定规模收益:对所有t 0f(tx)=tf(x)都成立,生产函数是一阶齐次的。
规模收益递减:如果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各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对所有t>1都有f(tx)<tf(x)规模收益递增:如果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各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对所有t>1都有f(tx)>tf(x)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一般都会经过这样三个阶段的变化,即: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
3.边际技术替代率技术替代率(TRS)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n 种投入要素的情形中,技术的边际替代率是等产量面的斜率。
经济学原理生产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原理:生产者行为理论引言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而生产者是经济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生产者行为理论是经济学中关于生产者(公司或企业)如何制定决策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介绍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原理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关注生产者的决策过程,包括生产的数量、生产的方式以及为何生产的决策。
以下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原理:1. 利润最大化生产者通常追求利润最大化,即在给定的生产要素和市场条件下,通过制定最优决策来实现最大利润。
生产者会权衡成本和收益,选择最有效的生产方式和资源组合。
2. 边际分析生产者行为的决策是基于边际分析的。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生产者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决定是否增加产量。
3. 供给曲线生产者的决策和行为在市场上表现为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
供给曲线呈正斜率,即价格上升时,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的产品。
4.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从其生产决策中获得的额外收益。
生产者剩余可以通过计算实际收入与最低接受价格之间的差异来衡量。
生产者剩余可以是正的或负的,正的表示生产者获得了额外的利润。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生产者行为理论涉及一些核心概念,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生产者的行为和决策。
1.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者如何将输入转化为输出。
生产函数可以是简单的,只涉及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也可以是复杂的,涉及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
通常,生产函数是通过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组合来确定的。
2. 成本函数成本函数表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成本。
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与生产规模无关的,如租金和固定资产折旧。
变动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3.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衡量了生产者如何在使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产生最大产出。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本章要点:●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等成本线及最优的生产要素的组合(生产者均衡)●规模报酬●短期成本曲线●长期成本曲线为什么企业(平均)产量在减少,而厂商仍在扩大生产规模?为什么企业规模扩大后,有的企业产销量在减少?有的企业产销量在增加?而有的企业产销量虽然在增加,但利润却在下降?什么是规模经济,什么又是规模不经济?经济学中的成本与会计中的成本有何不同?●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具体划分为四类: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劳动L:是劳动者所提供的服务,它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资本K:资本品或投资品,如厂房、机器设备、动力燃料、原材料等。
土地N:指土地以及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如森林、江河湖泊、海洋和矿藏等。
企业家才能E: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生产函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即可表示为:Q = f(L,K,N,E),一般简化为:Q = f(L,K)。
短期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在此期间内,至少有一种投入的数量不变而其他投入的数量可以变动,即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的形式:假定资本投入量固定,劳动投入量可变,则劳动的总产量:与一定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劳动的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特征:1、TP、AP、MP曲线都经历了先增后减的过程,并且分别有极大值2、MP与TP之间的关系:MP>0,TP↑;MP=0,TP最大;MP<0,TP↓(MP曲线上最高点和0值点对应TP曲线的拐点和极值点)3、AP与TP曲线:AP曲线是TP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斜率的值的轨迹;在AP曲线的最高点,是TP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最大值4、AP与MP曲线:MP与AP之间关系:当MP>AP时,AP↑;当MP<AP时,AP↓;当MP=AP时,AP最高,MP曲线与AP曲线相交例:生产函数普遍使用的S形曲线方程为TP = aL3 + bL2 + cL (a<0, b>0)边际报酬(产出、产量)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若其他投入要素不变,连续不断增加某一变动投入要素,随着该投入要素的增加,开始时边际产量递增的,但是当投入要素增加到某一特定值之后,再增加投入这种要素,边际产量就会出现递减。
第4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n 成本低价格必然就低,降价最大的受益 者是广大消费者。从1993 年格兰仕进入 微波炉行业到现在的10 年之内,微波炉 的价格由每台3000 元以上降到每台 300 元左右,降掉了90%以上,这不能 不说是格兰仕的功劳,不能不说是格兰 仕对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巨大贡献。
第4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n 短期生产理论根据总产量曲线、 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之间的关系,将短期生产划分 为三个阶段,如图:
第4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的三阶段
Q
D
C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TPL
第三阶段
劳动的合理投 入阶段一般在
第二阶段
B
(L1—L2)。
因为在第一阶
B1
C1
段APL递增 (O—L1),
B2
D1
APL
而在第三阶段
第4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二节 生产的基本规律
一、短期生产函数
假定资本和其它要素固定不变,只变动劳动要素的数量,则生 产函数为 Q=f(L);这时可通过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 边际产量MP这三个概念来说明要素投入与产量的变动关系。
(1)总产量:使用一定量的某种要素 投入所获得的产量总和。即
TP=Q=f(L)=AP•L (2)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变动要素 投入所能生产的产量。即
第4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2020/11/26
第4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案例导入:格兰仕的贡献
n 面临着越来越广阔的市场,每个企业都 有两种战略选择:一是多产业、小规模, 低市场占有率;二是少产业,大规模, 高市场占有率。格兰仕选择的是后者。 格兰仕的微波炉,在国内已达到70%的 市场占有率;在国外已达到35%的市场 占有率。
第4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TPL (L, K) APL = L
3、劳动的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是增加一单位可 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MPL =
△TPL (L, K) △L
(二)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
劳动量L 0 1 2 3 4 5 6 7 8 总产量TP 0 6 13.5 21 28 34 38 38 37 0 6 7.5 7.5 7 6 4 0 -1 边际产量MP 0 6 6.75 7 7 6.8 6.3 5.4 4.6 平均产量AP
3、图形表现 开始:可变要素小于最佳配合比例。 随着投入量渐增,越来越接近最佳配 达到最佳配合比
短期生 产的基 本规律
合比例,边际产量呈递增趋势。
例后,再增加可变 要素投入,边际产 量呈递减趋势。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
第一,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 第三,并非一增加要素投入就会出现递减,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
在长期内,没有可变要素和不变投入要素之分,即所有投入 要素都是可变的。 微观经济学通常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考察短期生 产理论,以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考察长期生产理论 。
第一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一)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二)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 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 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一)概念: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 产量的产品,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图4-3 等产量曲线图
K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用于解释企业在市场上的行为。
这个理论主要关注企业的决策,包括决定生产什么产品,价格如何确定,以及如何分配生产要素等。
生产者行为理论通常与消费者行为理论配合使用,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在生产者行为理论中,企业被视为一个利润最大化的机构,因此所有的决策都是以实现最大利润为目标的。
企业利润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市场需求、成本、竞争对手等。
因此,企业需要仔细考虑这些因素,以制定出最优的决策。
首先,企业需要决定生产什么产品。
这个决策取决于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
如果市场需求高并且生产成本低,企业通常会选择生产这种产品。
如果市场需求较低或生产成本过高,企业将倾向于停止生产相关产品。
其次,企业需要决定如何定价。
价格通常是企业决策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企业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市场竞争、生产成本、产品的独特性等。
如果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价格战,它们可能会降低产品价格以争夺市场份额。
如果企业有独特的产品或品牌,它们可能会定价高,因为消费者认为高品质意味着高价格。
最后,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分配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原材料和资本等。
企业需要考虑如何最大化利润,因此需要在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取得平衡。
如果企业可以利用更多的资本以减少劳动力成本,那么他们通常会这样做。
如果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以满足生产,那么他们可能会增加雇佣成本更便宜的劳动力。
生产者行为理论对经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互动,在制定政策时也有了更好的理论基础。
理解企业的决策过程对于决策者、投资者和消费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当消费者对于样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价格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就会变成供给者。
此时,厂商要做的,是在整个市场,或针对于几个其他厂商的博弈当中,决定自己的产量和定价。
生产者行为研究的就是解释供给到底是、该如何决定?最终是为了求出供给函数。
与消费者行为理论的需求函数共同构建起“供需决定均衡价格”的经济学基石。
本节的关键词是供给、生产、技术、要素、成本和利润。
用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可以得出有关需求、利润和成本等。
但生产过程更复杂一些,它比根据消费者行为求需求函数多出来一步,就是利用这些有关生产要素的需求函数再去求供给函数。
因为厂商消费了投入要素之后,并不能直接获得“效用”,还要考虑成本和利润。
生产者行为和消费行为分析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可以做出如下总结:但只是一是帮助理解的关系,还是要看具体有关生产的特征。
本篇的结构如下:【生产与生产函数】1、对生产过程的假设跟消费者行为分析一样,在最终得到供给的函数关系前,需要对厂商的生产过程进行一系列抽象、假设,使其可以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函数分析。
(1)生产可行性(技术约束)生产可以被抽象为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投入各类生产要素的组合,获得对应的产出。
但是将投入和产出连接起来的是技术,一个生产过程可以有多种投入组合,但不一定每种都在技术上可行。
而且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由于取得技术必须付出代价,又由于技术的商业秘密性质,任何厂商都不可能掌握由简陋到先进的全部技术。
因此,厂商的生产计划必然受到技术可行性的限制,这被称为技术限制。
(2)生产集及其性质所有在技术上可行的生产计划集合被称为生产集。
与偏好一样,生产集有十个性质假定,用数学定理来抽象描述现实世界的假定(略过数学公式)。
事实上我认为这些假定有许多矛盾、与现实脱节的情况,不可拘泥:2、对生产过程的抽象(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各种表现形式生产函数衡量的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画出的图像也可能是多要素影响的。
生产者行为理论

厂商进行生产的基本条件——生产要素
• 劳动,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提供的劳务,包 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 土地,包括土地及地上下的各种自然资源,即不 仅包括土地,还包括其他一切资源,土地可以给 生产提供场所、原料和动力 • 资本,指资本品活投资品,即生产过程中使用的 各种生产设备 • 企业家才能,经营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 创新能力。
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 外在经济;指行业规模变化对行业内每一个企业 的影响。若行业规模扩大时企业产量或收益增加, 称外在经济。例如专业分工所带来的更对的市场 信息与技术信息 • 外在不经济:一个行业的规模过大可能使单个厂商 的行业环境恶化,称外在不经济。例如行业规模 过大使产品供给增加、唱片价格下降,导致销售 出现困难,还有原料上涨、交通是单个厂商的生 产成本提高。
规模报酬递增——内在经济
• 1、企业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只有在大规模生产中,大型 设备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设备生产效率 • 2、企业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在大规模生产中,专业化是分工可以 更加精细,这样可以提高人工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生产 效率 • 3、企业可以对源材料综合利用 • 4、企业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可以降低管理人员比例, 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 5企业可以再产品销售上形成垄断,由于市场容量有限,大规模厂商 必然战友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形成产品市场的垄断 • 6、企业可以减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因为所需生产要素数量较大, 不但是可以从工业上那里以较低的批发价格购买生产要素,还有可能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形成垄断
等斜线与扩展线
1、在变化了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的成本 2在变化了的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的产量 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 (一)在坐标图中,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用斜率相等、相互平行的一 组直线去与这些灯产量曲线相切,所得到的切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就够 成了等斜线 等斜线是两要素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二)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函数和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 果企业不断增加成本,则等成本线逐渐向右上方平移;如果企业不断 增加产量,则等产量曲线也会向右上方平移。 扩展线是在企业不断增加成本或不断提高敞亮,即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 过程中,只要将声场要素沿扩展线组合,总能保证既定产量条件下实 现成本最小,或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产量最大,实现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行为理论知识

生产者行为理论知识1. 概述生产者行为理论是一种用来解释和预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
它通过研究生产者在市场上做出选择和决策的依据,揭示了生产者为实现最大利润而采取的策略和行为模式。
本文将介绍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来优化生产者的决策和策略。
2.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2.1. 理性行为假设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生产者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来做出决策。
这意味着生产者会对可选的行为和策略进行评估,选择那些能够实现最大利润的行为。
2.2. 限制性假设生产者行为理论还包含了一些限制性假设,这些假设暗示了生产者在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限制和约束条件。
例如,生产者的资源是有限的,他们需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决策和策略选择。
2.3.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指出生产者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每个行为的边际效用,即每增加一单位资源或投入所获得的额外效益。
生产者会尽可能将资源分配到边际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上。
2.4. 边际成本理论与边际效用理论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理论。
生产者在做出决策时还会考虑每个行为的边际成本,即产生额外一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成本。
生产者会尽可能降低边际成本,以实现最大利润。
3. 生产者行为决策模型3.1. 生产者决策模型的基本要素生产者行为决策模型包括以下三个基本要素: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决策变量。
3.1.1. 目标函数目标函数是生产者追求的目标或利益,通常被定义为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会根据自身的目标函数来选择和决策。
3.1.2. 约束条件约束条件是生产者在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限制和约束条件。
这些约束条件可以包括资源的限制、市场需求的限制等。
3.1.3. 决策变量决策变量是生产者可以控制的变量,用来实现目标函数并满足约束条件。
例如,生产者可以调整产品价格、生产规模等决策变量。
3.2. 生产者决策模型的优化方法优化方法是用来求解生产者决策模型的方法。
微观经济学课件4-生产者行为理论

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另一 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相等时的状态。
PART 04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市场结构的类型与特征
市场结构的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市场
市场结构的类型与特征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市场
市场结构的特征
市场结构的类型与特征
生产者行为理论还可以帮助政府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例 如,政府可以通过分析政策实施前后的市场数据,评估政 策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微观经济学课件4-生 产者行为理论
https://
REPORTING
• 生产者行为理论概述 • 生产函数与技术效率 • 成本函数与成本最小化 •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 • 企业定价策略与市场供需均衡 •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实践应用
目录
PART 01
生产者行为理论概述
REPORTING
垄断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行为
企业的目标
01
追求利润最大化。
企业的策略
02
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消费者,并制定高于边际成
本的价格。
企业的行为影响
03
企业有一定的定价能力,但无法完全控制市场价格。
寡头市场中的企业行为
01
企业的目标
追求利润最大化。
02
企业的策略
通过合作或竞争影响市场价格和产量。合作时,通过协调产量以实现共
PART 03
成本函数与成本最小化
REPORTING
WENKU DESIG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ke-or-buy 问题
以生产汽车为例:
企业可以自己设立工厂生产不同的零部件——企业协 调; 企业也可以到市场上采购零部件然后自己组装——市 场协调;
两种协调方式的区别在哪里?何种情况下应该采 用企业协调?何种情况下采用市场协调?
1.交易成本理论
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某些经济活动在企 业内部协调的成本更低,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 扩大,其内部协调的成本就会越来越高,这时候 市场协调的成本相对就低了,企业会一直扩张到 其内部协调的边际成本刚好等于市场协调的边际 成本为止。
古典企业:
独资企业:是一种个人出资、个人所有、个人经营、个 人承担经营风险、个人享有全部经营剩余的一种企业形 式。 合伙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共同投资、共同 经营管理、共负经营盈亏的一种企业形式。
古典企业的特点
(1)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 (2)剩余索取权属于企业主; (3)企业和出资者是一个法律主体,不可分割。 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清偿的责任。
TPL Q f ( L, K )
__
(二)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AP)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 及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要 素与总产量之比。
TP APL L TP APK K
(三)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MP)是指在一定 技术条件下,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每增加一 个单位投入要素所引起总产量的变动量。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生产、信息费用和经济组织》)
三、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它要受到两种限制:市 场限制和技术限制。 市场限制:
企业购买投入品面临的市场条件和出售产品时面临的市 场条件。
技术限制: 技术是把投入变成产出的方法。当技术水平不变时,一 定量的生产要素所能实现的最大产出数量是既定的。
(二)长期生产函数
__
Q f ( L, K )
对长期和短期的区别主要依据:
是否有部分要素的投入是固定不能改变的。 注意:
现实中的长短期划分因不同行业或产品生产特 点而异。
第三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一)总产量 总产量(Total Product,TP)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 下,可变动投入要素与某一固定要素相结合所能生产的 最大产量。 由于劳动这一要素可变,故短期内的总产量实际上 是劳动的一个函数: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企业及其经济问题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短期中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第四节 长期中要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第五节 规模报酬 第六节 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
第一节 企业及其经济问题
一、企业的定义及其组织形式
企业又称厂商,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把各种生产要 素组织起来,经过转换,为消费者或其他企业提供产品 或劳务的独立经济实体。 从企业发展史看,至今出现过三种典型的企业组织 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现代企业。
——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
罗纳德· 科斯
由于提出了交易成本 理论及后来的科斯定 理,罗纳德· 科斯获得 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 学奖。
1937年《企业的性质》
交易成本由什么因素决 定呢?
威廉姆森发展了科斯 的交易成本理论, 因而荣获2009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 代表作:《市场和层 级制》和《资本主 义经济制度》 Oliver Williamson
其中,Q:产量;x1……xn:投入要素的数量;
一般地,在研究生产理论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考虑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 要素,则生产函数为:
Q f ( L, K )
其中:L为劳动;K为资本。
根据生产过程的时间长短不同分为两种类型的 生产函数:
(一)短期生产函数
__
Q f ( L, K ) 其中, K 表示短时间资本的投入数量是固定的。
2.Team Production Theory
有些工作需要几个人共同完成,并且无法将单个人的 贡献从共同的工作成果当中识别出来。 那么,应该按照什么标准确定他们的报酬呢? 设置一个监督者,由他来监督工作过程中每个成员的努 力程度,以此决定报酬。但是,谁来监督监督者呢?
将所有权授予监督者,他可以获取企业的剩余利润,激 励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现代企业的特点:
(1)产权明晰,出资者和经营者的权利、义务有公司 法规定; (2)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这保证了经营的专业性和 效率; (3)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在法人基础上相对统一; (4)建立有合理分工、相互制约和激励的法人治理机 构。
二、企业和市场
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有两大协调机制: 企业协调和市场协调。 企业协调是将各种活动纳入一个组织,由领导者的指令 来协调各种活动,其他人则依从指令行事。 市场协调是由个人或企业之间直接通过平等的协商来协 调各种活动进行生产。
古典企业的局限性:
(1)融资能力有限,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张。 (2)有时候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有资本 的人不一定都具有经营能力,有经营能力的人又 可能没有资本而无法创办企业。
现代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组成,股 东确定出资额并交付后,由公司出具股权证明,作为股 东在公司中应享有权益的凭证。公司不公开发行股票, 股东不得买卖股权。公司经营权交其中一个股东或聘请 专业经理人。 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公 开发行股票,股份可自由买卖,公司成立法人治理机构, 经营权交由董事会聘任的专业经理人,股东对债务承担 有限责任。
TP dTP MPL L dL TP dTP MPK K dK
(四)TP、AP、MP的关系
任一L时的MP就是TP在该点的 切线的斜率,而AP就是TP上改 点和原点连线的斜率。 A点之前TP上升速度在不断递 增,之后递减,说明在A点处, MP达到最大。在C点处,TP最 大,此处TP的切线斜率为零, 即MP=0,之后MP<0。 Q B C TP
第二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的投入要素与产出
生产的投入要素指生产过程中企业使用的一切生产要素。 根据所起的作用,将生产要素分为四大类要素: 1、土地 2、资本
3、劳动
4、企业家才能
二、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 的投入量与产出的最大数量之间的关系式。
Q f ( x1 , x2 , , x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