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1
古诗词简短鉴赏
古诗词简短鉴赏
古诗词简短鉴赏如下: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鉴赏: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夜思乡的场景。
月光洒在床前,让人不禁想起远方的家乡。
诗人通过举头望月、低头思乡的动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
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辽阔和壮美。
而“欲穷千里目”则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更上一层楼”则暗示了只有不断努力、攀登更高峰,才能看得更远、更清晰。
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送别古诗词鉴赏_1
送别古诗词鉴赏送别古诗词鉴赏1《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慢慢消逝,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凉武昭王李嵩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幼时内迁,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合称“李杜”。
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
送别古诗词鉴赏2送别:王维朝代:唐朝【作品原文】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作品翻译】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漂浮。
【作品解释】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
之,往。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chuí)。
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但:只。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
一、二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也许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
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话,表露了对友人的关切、爱惜的深情厚意。
清代的古诗词诗歌鉴赏
清代的古诗词诗歌鉴赏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我在此整理了清代的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清代的古诗词鉴赏11河中石兽纪昀〔清代〕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一作:再转)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2临江仙·寒柳纳兰性德〔清代〕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这是一首借咏寒柳而抒伤悼之情的词作,纳兰在词中咏物写人,亦柳亦人,委婉含蓄、意境幽远,可谓是其咏物词中的佳作,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曾这样评价这首词:“余最爱其《临江仙·寒柳》云:‘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纳兰词亦以此篇为压卷。
”清代的古诗词鉴赏21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清代〕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古诗文诗词鉴赏(全)
古诗文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古诗词鉴赏(一)
古诗词鉴赏(一)双调殿前欢薛昂夫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
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
有丹青画不如。
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
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
木兰花宋祁(2004全国卷)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为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的“闹”字,你认为写的好不好?为什么?村行王禹偁(2004年成人卷)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2004天津卷)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的理解。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002年全国卷)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附录: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苦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附录:《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范仲淹《苏幕遮》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李重元《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江南逢春李龟年杜甫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王维(2004上海春考卷)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诗词鉴赏(一)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诗词鉴赏(一)一、(2020年浙江杭州)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甲)(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唐]李白[明]李攀龙杨花落尽子规啼,青枫飒飒雨凄凄,闻道龙标过五溪。
秋色遥看入楚迷。
我寄愁心与明月,谁向孤舟怜逐客,随风直到夜郎西。
白云相送大江西。
【知背景】甲诗略。
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1.【析场景】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乙诗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写法】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乙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0年湖南常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5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结合内容,比较这两首词情感的异同。
(4分)五、(2020年新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折,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
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六、(2020年浙江绍兴)古诗阅读(6分)月下演东坡语①(其一)[清]汪琬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②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高中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整理
高中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整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多多少少地知道一些诗歌吧,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共享的高中古诗词鉴赏,盼望对大家能有所关心。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6)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9)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0)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2)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行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02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_1
202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2023学校生必背古诗词鉴赏1韩翃《寒食》-学校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解释]1.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两日。
古人每逢这节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称“寒食”。
2.御柳:御苑中的杨柳。
3.“日暮”两句:据说汉时寒食禁火,朝廷特赐侯家蜡烛。
“传”,挨家传赐。
“五侯”,一说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
另一说指东汉桓帝时宦官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4.斜:读(xi),与“花”“家”押韵。
[简析]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状况。
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确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飘舞,落红很多的迷人春景。
其次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漂动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悟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擅长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示意,和中唐社会状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中华古诗词精选赏析
中华古诗词精选赏析古诗词鉴赏篇一《菊花》作者:元稹原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绝更无花。
《菊花》注释:1、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菊花》诗意: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望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竹篱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由于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由于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望到更好的花了。
中华古诗词精选赏析篇二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片始盛的桃花。
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遗憾,而恼怒,而失望。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遗憾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
古诗词鉴赏摘抄五首
古诗词鉴赏摘抄五首1.古诗词鉴赏摘抄篇一忆江南白居易〔唐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
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春来”,互文见义。
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
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
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
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
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
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
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
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
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
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
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
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
高考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诗,通过夜晚湛蓝的天空及明月给人以寂静、温馨的感受,使人感到亲切和怀念。
2.《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是李白打动读者的直抒胸臆,抒发自己豪迈洒脱、豁达的情感。
诗中抒发了诗人豪情壮志和无畏风险的奋斗精神,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3.《庐山谣》唐·白居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是反映百姓疾苦、维护公正的诗篇。
白居易秉承“从善如流,化敌为友”的原则,以此激励天子显赫的权力去改变现状,实现社会和谐。
4.《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主题是抒发诗人登高远眺,对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深深的领会,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5.《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主题是孤独、寂寞,表现出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唯一性和无助感,是一首心灵通透的诗篇。
6.《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主题是客观地反映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关系,诗人通过在朋友离别时生动形象地表现草的生长和改变,来引人思考自然与人之间通力合作的关系。
7.《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主题是表现出春天的景色,这春天,给人以愉快、活泼、充满生机的感觉。
这首诗辞就为了让我们在诗人的笔下感受到这样的春天的美好。
8.《清平调·村居》宋·辛弃疾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雨村八九家。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古诗词鉴赏--1
诗词鉴赏一、诗词基本常识诗古体诗:(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引”“曲”“吟”等体裁的近体诗绝句七绝、五绝律诗1、2−首联3、4−颔联5、6−颈联7、8−尾联3、4和5、6对仗1词小令中调长调2.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题目: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3.婉约: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
内容比较窄狭。
代表作家:李清照、柳永。
豪放: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
4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曲(元曲)1杂居的角色:2散曲:(1). 小令是一支单调的曲,简短精练,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
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
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议论,如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二、诗词曲的主要内容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2边塞诗 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
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3)行旅诗和闺怨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4)送别诗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5)田园诗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古诗词《鹿柴》鉴赏
古诗词《鹿柴》鉴赏1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释 (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
(2)但:只。
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4) 照:照耀(着)。
英文译文 Quiet valley did not see anyone, Can only hear the voice. The afterglow of the setting sun in the deep forest, As in the moss and pleasant scenery.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
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
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
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的经验,本来很平常。
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以诗的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
从诗的表现说,它别出新意,不蹈故常;从作品的接受者说,是那样新奇有趣,俨如身临其境,由此引起积极的情感活动。
前两句诗用直白的语言,略作点染,境界即出。
诗开头的“空山”,二字,是相对于无人而言,同时表明诗人的视野比较开阔,可以一视无碍;如果置身于隐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
从这两个字,也可以窥见山中的景物形势特点。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歌(1)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歌作者:任红斌张衡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2013年第01期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 “谁家玉笛暗飞声”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简析两首诗歌是怎样描写笛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析这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赏析这两首诗在表达艺术上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8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崔道融,江陵人(今湖北江陵县),唐末诗人。
5. 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简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中国经典古诗词鉴赏大全
中国经典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按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我在此整理了中国经典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国经典古诗词鉴赏11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
坐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孤独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精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清澈和游鱼的形神姿势。
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清澈透亮,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
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布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杰出的写作技巧。
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采纳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会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 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在投影仪或 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 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到更广泛的 领域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 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 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 示演示文稿。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叫演示文稿,其格 式后缀名为:ppt、pptx;或者也可以保存为: pdf、图片格式等
要联系作者当时的情况,刘禹锡,22岁中进士之后在朝 廷做官,不久,年轻气盛的他就和柳宗元等人一起因王叔 文改革集团的失败而被贬到南方。政治上虽遭遇挫折,但 他并未屈服。这首诗就写在他被贬途中。了解了这些,就 不难从这首诗中感到诗人浪漫的奇思和宽阔的胸襟了!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煞人。
小重山 岳飞 (02年春季上海卷) •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 答案:希望抗金 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 报国 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 老,阴归程。欲将心事付瑶 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蛩qió ng,蟋蟀) •词中所说的“心事”是指 什么?
二﹑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 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近试上张水部
四、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 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 的是什么感情? 回想一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知道了“人 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 推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表达了作者心地高洁, 凌越世俗的感情。
杜甫的古诗词大全鉴赏
杜甫的古诗词大全鉴赏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我在此整理了杜甫的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杜甫的古诗词鉴赏11、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一作:死意足)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十首)
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十首)1.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篇一登高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
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
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敕勒歌》原文及翻译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赏析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
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
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注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2雁儿落过得胜令·寻致争不致争朝代:元代作者:高克礼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
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海神庙见有他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
答案 (1)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2)①承前启后。
(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
)
②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中年女子")。
③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分:料,料想。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
答:
(3)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作用有何不同?
答:
答案 (1)A(诗歌结尾两句不是写景,而是诗人的心理感受)
(2)诗人感受到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 或吹笛人作客他乡之久、飘泊别家之远、形色憔悴之状),吹笛人的思乡之情,引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思(或引发了诗人共鸣)。
(意思对即可)
(3)杨诗中 "江空月寒露华白",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凄清的图景,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
凄楚的感情基调。
白诗中"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秋江月夜的寂静,烘托出琵琶声令人沉醉的动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