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五年级全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单元1:观察世界
- 观察的意义: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和特点。
单元2:物体的特性
- 物体的特性:物体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质量、硬度等特点,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性。
单元3: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特性: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它们有不同的形态和性质。
-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的形式,如热能、光能、机械能等。
单元4:生物与环境
- 生物的特征:生物可以有呼吸、运动、生长、繁殖等特征,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特点。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单元5:生物的营养需求
- 生物的营养:生物需要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生长和发展所需
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 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
质在维持生物健康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单元6: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的步骤:科学实验包括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整理数据和得出结论等步骤。
- 安全实验: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防止发生意外。
单元7:科学探究
- 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和总结等过程,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科学问题。
---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总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对科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复习和回顾。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五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一、生物1. 植物植物植物- 光合作用原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
- 植物的繁殖:通过种子繁殖、利用根茎和侧枝繁殖、利用叶片繁殖等方式进行。
-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根据环境的不同,适应各种气候、土壤和光照条件。
2. 动物动物动物- 动物的结构与运动:动物有不同的骨骼和肌肉结构,使其能够进行各种运动。
- 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根据其体内结构和生活性等特点进行分类。
- 动物的生活性:动物根据其食性、活动时间等性进行生活。
二、物理1. 能量与力能量与力能量与力- 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动能和势能,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方向。
- 机械工作:机械工作是通过力使物体发生位移的过程。
2. 声音和光声音和光声音和光-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通过介质传播。
- 光的传播:光能够直线传播,也能被反射、折射和吸收。
- 颜色与光:可见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
三、地理1. 地球与宇宙地球与宇宙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其中地壳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
- 月亮和星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星星是遥远的太阳系中的太阳和行星。
- 季节和气候: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导致季节的变化,气候受地球自转和倾斜度的影响。
2. 自然资源和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 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人类要合理利用资源。
- 环境保护:保护环境是保护地球资源和人类生活的重要责任,要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
四、化学1. 物质和变化物质和变化物质和变化- 物质的三态: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会引起物质的转变。
- 物质的混合与分离:物质可以通过混合和分离来改变其性质和形态。
- 酸和碱:酸和碱是化学物质,酸性溶液会酸性反应,碱性溶液会碱性反应。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小学五年级的科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自然科学的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五年级科学课程中的知识点:1.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生长、开花、结果和衰老。
- 植物的光合作用,如何通过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
- 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它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
2.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动物的分类,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 动物的特征和适应性,例如羽毛、鳞片、皮肤等。
3.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如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4.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
5. 能量的转换和利用:- 能量的不同形式,如热能、光能、电能和机械能。
- 能量转换的过程,例如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6. 地球和宇宙:-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 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7. 气象学基础:- 天气现象,如雨、雪、风和雷电。
- 气象学中的基本术语,如气压、湿度和温度。
8. 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观察、实验和推理的重要性。
- 如何设计科学实验,以及如何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9.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和污染。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个人和社区如何贡献于可持续发展。
10.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的。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详细版本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详细版本以下是五年级《科学》知识点的归纳详细版本:1. 科学实验与观察- 实验设计与记录:学习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实验设计、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 观察与推理:培养观察力,学会通过观察和推理来获得科学结论。
- 实验安全:了解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2. 物质与材料- 物质的分类: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 材料的性质:学习对材料进行简单的性质测试,如颜色、硬度和导电性等。
- 材料的用途:了解常见材料的用途,如金属、纸张和塑料等。
3. 植物和动物- 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学习植物的各部分结构和生长过程,如根、茎和叶等。
-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如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等。
- 植物和动物的关系:学习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关系,如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等。
4. 地球与天体- 地球的结构和特点: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如大气层和陆地形态等。
- 天体运动和季节变化:学习地球和其他天体的运动规律,并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
- 环境和资源保护: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的资源。
5. 健康与生活- 身体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 健康生活方式:学习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等。
- 疾病预防和应急处理: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课程的核心知识点。
通过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了解自然和科学现象,以及培养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
请注意,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教材和学校课程的要求进行深入学习和巩固。
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主要包括植物和动物、物质和能源、天文和地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下面是一个大致的科学知识点的总结,以供参考。
一、植物和动物1. 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
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开花与结果、自然与人工的繁殖方法。
3. 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养分。
4.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
5.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生命活动的周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
6. 动植物相互关系:种子的传播、植食动物与食肉动物的关系、共生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物质和能源1. 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变化。
2.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常见的物质变化。
3. 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制备和性质。
4. 热与温度:热传递的方式、热的扩散与传导、温度的测量。
5. 能源与能量转化:常见的能源形式、物体的平衡和力的平衡、能量转化与守恒。
三、天文和地球1. 太阳系:太阳与行星的关系、行星的运动、月亮的运动和月相。
2. 星座和星系:星座的观测、星座的定位、星系的特点。
3.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大陆板块的移动、山脉和地壳变动。
4. 地球的行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倾斜与季节、昼夜的变化、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气象现象:气温和气候、天气预报和气象仪器、气象状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以上是大致的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不同的教材可能会有所不同,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相关的学习和复习。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必考复习资料科学
五年级必考复习资料科学五年级必考复习资料科学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的内容广泛而深奥。
作为五年级学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五年级必考的科学知识点,帮助大家有效地复习。
第一部分:物质与能量物质和能量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要素,它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和铁;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例如果汁和空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对我们理解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能量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它包括热能、光能、声能等。
能量的转化是物质变化和运动的基础。
例如,当我们吃食物时,食物中的化学能被转化为我们身体的运动能和热能。
了解能量的转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
第二部分:生物和环境生物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生物是指地球上的各种生命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包括食物链、生态系统等。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模型,它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例如森林、湖泊和海洋等。
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
第三部分:地球与天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地球由多个大陆和海洋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是地球大气层和太阳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了解地球的结构和气候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
天体是指太阳系中的星球和其他天体,例如太阳、月亮和行星等。
它们之间存在着引力和运动的关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提供了地球上的光和热。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对地球的潮汐和天气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天文现象和预测天气变化。
结语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二、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
2、绿豆芽在黑暗的环境中会长得细长,茎是白色的;在有阳光的环境中会长得粗壮,茎是绿色的,并且叶子会展开。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候鸟会根据季节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五、生态瓶1、制作生态瓶时,要考虑放入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要让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
2、减少水和增加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瓶的平衡。
六、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减少了。
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七、维护生态平衡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比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单元光一、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2、光源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
二、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中午太阳在南边,影子较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影子较长。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第一章:我们的身体1.1 身体结构- 人体由头、躯干、四肢组成- 头部的主要器官有眼、耳、鼻和口- 脊柱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 骨骼的作用是保护内部器官,使身体保持形态- 肌肉的作用是使身体产生运动,保持体型1.2 身体的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是人的五种感觉- 探究眼的结构和视觉- 探究耳的结构和听觉- 探究鼻的结构和嗅觉- 探究舌头的结构和味觉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2.1 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和非生物有哪些区别- 植物和动物的不同之处- 动物的运动方式- 植物的按需生长特点2.2 生物的繁殖- 植物繁殖的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动物繁殖的方式:卵生、胎生、产卵第三章:力3.1 力的引入- 什么是力- 力在生活中的应用3.2 浮力与密度- 什么是浮力- 浮力的应用- 什么是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3.3 摩擦力- 什么是摩擦力- 摩擦力的应用第四章:食物4.1 饮食结构- 营养物质的作用- 食物的分类- 食物的消化吸收4.2 植物的制作食物- 光合作用的过程- 从植物到食物4.3 动物的摄取食物- 动物的消化器官- 消化器官的功能第五章:天文和地理5.1 地球的旋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公转- 四季的变化5.2 空气、水和天气- 空气存在的意义- 水存在的意义- 大气对地球的保护和影响5.3 地球的分层- 地球的组成- 地球的分层结构第六章:科学实验6.1 科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实验后的处理和探究6.2 探究水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启示。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以下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
一、生命与健康
1. 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躯干、四肢、五官等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2. 不同器官的保护:头部戴安全帽、眼睛佩戴护目镜、身体穿安全带等。
3. 各种感官的功能: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尝、皮肤触感等。
4. 健康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卫生等。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了解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2. 物质的溶解:溶解的条件、可溶性和不溶性物质。
3.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加热后物质由固态到液态,降温后由液态到固态。
4. 物质的沸腾和凝结:加热后物质由液态到气态,冷却后由气态到液态。
三、生物的分类
1. 动物的分类:鸟类、鱼类、昆虫等不同种类的动物。
2. 植物的分类:耐寒植物、耐旱植物、一年生植物等不同种类的植物。
3. 生物的特征与习性:动物口有翅膀、鱼有鳞片、植物有根茎等。
四、京剧
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知道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了解其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大基本表演手法。
3. 京剧脸谱的意义:不同颜色、图案的脸谱代表不同性格、身份的角色特征。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
继续提问。
五年级科学必背考点
五年级科学必背考点一、光。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例如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影子的形成(光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黑暗区域)、日食(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和月食(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等现象都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
-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规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3. 光的折射。
-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例如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
- 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
可以把平行光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
生活中的放大镜、老花镜都是凸透镜。
-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
近视镜是凹透镜。
二、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一天)。
-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
2. 地球的公转。
- 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公转周期是一年。
- 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保持不变。
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产生了四季变化。
- 在北半球,春分(3月21日左右)和秋分(9月23日左右)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夏至(6月22日左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12月22日左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五年级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1. 生物学
- 基本植物结构:根、茎、叶
- 基本动物结构:头、躯干、四肢
- 植物生长的条件:水、养分、光线
- 动物生长的条件:食物、水、适宜生活环境
2. 物理学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
- 光的传播:光通过直线传播,可以被反射和折射
- 电的基本概念: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电物体之间相互作用
3. 化学
- 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
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只改变物质的形态而不改变其组成,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的组成- 溶液的制备与分离: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可以通过蒸发、过滤等方法分离
4. 地理学
- 世界地图的基本要素:大陆、海洋、河流、山脉等
- 气候带的划分: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
候带
- 中国的地理特征:中国拥有广阔的陆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5. 天文学
- 星座的观察:通过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可以识别出不同的星
座
-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导致昼夜
交替和季节变化
- 月亮的变化:月亮围绕地球公转,同时自转,导致月相的变化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新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第五单元水循环一.基础知识1.水的蒸发是由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且蒸发速度缓慢,只发生在液体表面.2.水蒸发时需要吸热,蒸发后会导致周围温度下降.3.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蒸发面积的大小与通风条件有关.4.沸腾: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水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的汽化,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5.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再上升,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点,就是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6.“水变干了”科学的说法为水蒸发了.烧水时,我们常常说“水烧开了”,科学的说法是水沸腾了.7.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8.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通常为0℃)9.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水蒸气),液体(水),固态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冰融化成水、水蒸气要吸热,水变成水蒸气要吸收热量;水结冰、水蒸气结冰、水蒸气凝结成水要放出热量.水蒸气遇(气态)吸冷热放吸遇热热冷放吸热热水冰(液态)遇冷放热(固态)水的三态变化10.水的液态、固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水的三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12.在空中喷洒制冷剂,使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增大,形成雨,这就是人工降雨.13.水受热会吸热,遇冷会放热.二.简答题1. 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蒸发沸腾相同点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不同点发生温度任何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剧烈程度缓慢剧烈温度变化降低保持不变3.云的形成:水吸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从地面进入大气,上升到高空中,高空中气温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漂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4.雾的形成:夜里,由于没有太阳的照射,大地散热比较快.到了凌晨,靠近地面的温度比较低,这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比较多,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漂浮在低空就形成了雾.5.水和冰的形成:水蒸气遇冷(0℃以上)就会凝结成液态的水;水蒸气遇冷(0℃以下)就会凝结成为固态的冰.6.露和霜的形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0℃以上的地面上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霜是水蒸气在0℃以下的地面上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7.雨和雪的形成: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当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大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在降落的过程中,低空温度在0℃以上时,落下的是雨;当低空温度在0℃以下时,落下的是雪.8.水的循环:江河湖海里的水会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水蒸气在高空遇冷会凝结成为液态的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形成云,云四处飘动,变成雨或雪降落下来.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有的又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有的流入江河湖海,有的渗进地下,成为地下水.江河湖海中的水日夜不停地循环.水在液态、固态、气态之间的循环永不停息. 三.生活链接:1.农民在收割后,把谷子放在通风的操场的太阳底下摊开来晒,然后隔段时间去翻翻谷子,这里面运用了哪些科学知识?答:“通风”是增大空气的流通程度;“太阳底下”是升高温度;“摊开”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2.夏天,室内外温度差不多,但是打开门窗就会感觉凉快,这是为什么?答:[因为打开窗户,风速加快,促进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水蒸发吸收了身上的热量.]3.夏天从冰箱里取出速冻饺子,发现袋子上会有一层“白粉或小冰晶”,将饺子放在盆中,盆的外壁会“冒汗”,请解释上述现象.答:[冰箱中温度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为小冰晶附在袋子上,所以出现了白粉;而把饺子导入盆中时,使盆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盆壁上凝结成为小水滴]4.冬天在室外,人们会呼出“白汽”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棒,也会看到“白气”,这些“白气”是什么?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5.当饭熟的时候,打开锅盖会有许多小水珠掉下来,它们是怎么来的?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为液态的小水滴]6.生活中的凝结现象:a.云雾、雨雪、霜露的形成,与凝结有关.b.生活中看到的密集的小水珠(锅盖上、茶杯盖上、浴室屋顶上的小水珠).c.所有的“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珠.7.寒冷的冬天晒在院子里的衣服很快就会结冰,但是冰并没有化成水,衣服却干了,这是怎么回事?答:[这是因为冰受热吸热后直接变成了水蒸气的缘故]8.请解释俗语“下雪不冷,化雪冷”答:[下雪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水变成冰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向外放出热量,因此下雪不冷;化雪时,是冰雪要融化成水、水蒸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吸热后周围的温度降低,因此下雪会冷.]9.人们可以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做哪些事情?答:[冰吸收热量后可以变成水,水吸收热量后变成水蒸气,冰吸收热量也能直接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放出热量变成水,水放出热量变成冰,水蒸气放出更多热量后也能直接变成冰.①利用水可以结成冰,冰在0℃C以下,可以用来保存食品、药品;②蒸汽机是利用水可以变为水蒸气,用蒸气作为动力;③蒸馏水是利用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来净化水.]10.请解释“瑞雪兆丰年”答:[冬日,大雪盖在农作物上,可以保护农作物不受冻.春日天气渐暖,雪融化变成水,滋润农作物,使农作物丰收]四.实验题实验一:实验名称探究水蒸发吸热的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温度计,纱布,水实验方案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纱布,记录温度.2.给温度计液泡上的纱布蘸些水,挂在铁架台上.3.每隔两分钟,观察水在蒸发时的温度变化.实验现象水在蒸发时,温度会不断下降.实验结论蒸发要吸收热量,导致温度下降.实验二:实验名称水的沸腾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钟表实验方案1.组装实验器材:在铁架台下面的铁圈上垫石棉网,放上半杯水,下面放好酒精灯.在上面的铁圈上挂一只温度计,使温度计的液泡浸入水中.2.未加热前,先记录温度计示数.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实验现象水温在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会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再升高.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实验三:实验名称水的凝结实验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两块玻璃片,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热水实验方案1.将其中一块玻璃片均匀加热.2.在两个杯子中倒入同样多热水,一个盖上加热过的热玻璃片,一个盖上冷玻璃片.实验现象冷玻璃片上出现小水滴,热玻璃片上没有小水滴. 实验结论水蒸气在遇冷的条件下可以凝结成液态的水.实验四:实验名称测定水的冰点实验实验器材大烧杯、试管、温度计、冰块、食盐实验步骤1.在大烧杯内放入冰块,倒入适量浓食盐水.2.把装有约一半水的试管放入大烧杯中.3.仔细观察试管内水的变化,每隔一两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和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现象、结论试管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 水结冰时温度为0℃.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1.在研究木材时,可以将木块放在火上烧,发现木材易燃烧;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木块上有花纹(年轮);用小刀刻木材,发现木材有软硬;放在水中,发现木材有浮力.2.如木头、竹子、煤、石油、天然气等是非人工合成的天然材料.3.如玻璃、塑料、陶瓷、金属、人造纤维、人造革等是人工合成的人造材料.4.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的方法,造出的纸被称为“蔡侯纸”.5.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6.我国的原始陶器制作始于约7000年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文化的国家,最早出口陶瓷的国家,素有“瓷国”的美誉.7.所有的导线都用金属制成是因为金属容易导电,用铁制成铁锅,是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用锤子砸金属,金属会变形,说明金属有延展性.8.导电性最强,导热性最好的是金属,陶瓷不易燃烧.9.很多输电设备使用陶瓷,作为绝缘材料,是利用陶瓷不导电的特性;地下管道用陶瓷,是利用陶瓷耐腐蚀的特性,应用于航天飞机,作为隔热材料,是利用陶瓷导热性差的特性.10.为什么说“秸秆碗”是绿色、环保的餐具?(这种餐具使用后,入土是肥料,入水为鱼饲料,弃之路旁就化为乌有)11.“限塑令”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12.材料分为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可再生材料与不可再生材料.第三单元秋冬星空1、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2、仙后座是秋季中一个耀眼的星座,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或“W”形.好像一个美丽的王后坐在宝座上.3、大熊星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4、观察南天星空时,我们的上边是北,下边是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5、观察北天星空时,我们的上边是南,下边是北,左边是西,右边是东.6、冬季上半夜在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猎户座.猎户座主要由七颗亮星组成,猎户座像一个猎人,在猎人的两个肩膀左脚右腿部位,有四颗亮星组成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其中右腿的那颗星又白又亮;中间横着的三颗星为猎户的腰带. 这七颗亮星是识别猎户座的明显标志.7、从猎户座猎人腰部的三颗星向东南方向看去全天最亮的星就是天狼星.天狼星是大犬座α星,视星等为-1.45等,距离我们只有8.6光年.8、北斗七星一年中的位置变化规律,是逆时针旋转的.北极星属于小熊座;勺子星属于大熊座.北斗七星季节变化位置变化: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9、不同时刻看到不同星座是地球的自转引起的.不同季节看到不同星座是地球的公转形成的.10、利用仙后座或者大熊星座中的北斗七星,可以在晴朗的夜晚,寻找到北极星,确定方向.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你从固体,液体,气体三个方面各举一个实例.(1)敲击音叉听到嗡嗡声,固体振动发声.(2)气球放气发出噗噗声,气流振动发声.(3)用杯子向水槽中倒水,听到水声,液体振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人们为控制声音的大小采用了哪些方法?(1)增大振动或利用扩音器增大声音.(2)采用减少或停止物体的振动来减少声音.3、探究声音可以在哪些介质中传播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细绳实验过程:1.把闹钟放到空气中.2.把耳朵贴到桌面上,轻轻的挠桌腿.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到水槽里.实验现象:都能听到声音.实验结论: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播声音.4、把闹钟放在玻璃钟罩里,开始能听到声音.用抽气机往外不停地抽空气,声音越来越小.空气抽没了,声音听不到了.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5、物体振动发声时,形成了声音的波浪,一圈一圈地向周围扩散,并逐渐消失.声波和水波的传播方向不一样,水波向水平方向传播,而声波向四面八方传播.6、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等组成.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7、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8、怎样保护我们的听力?一是尽量避开噪声;二是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三是听到巨大的响声要张口;四是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五是不要让污水进入外耳道.9、声音的大小与用力大小有关,用力大,振动幅度大,声音大,用力小,振动幅度小,声音小.10、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振频快,音调高,振频慢,音调低.1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间,振动频率在20000赫兹以上的的声波叫超声波;振动频率在20赫兹以下的的声波叫次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声波.12、超声波的用途:医院用超声波探测病灶,潜水艇用超声波导航.13、次声波的用途:用于军事领域,定向导航.14、污水、废气、垃圾、噪声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15、噪音的来源有哪些?(1)交通运输噪音(2)工业生产噪音(3)建筑施工噪音(4)社会生活噪音16、噪音有哪些危害?(1)损害听力.(2)损害人的心血管系统(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4)影响睡眠.17、如何消除噪音污染?(1)改进设备和工艺流程,消除噪音源.(2)将噪音源与生活区分开. (3)采用吸音与隔音系统来降低噪音.(4)植树造林.18、在学校里,要减少噪音,你是怎样从我做起的?(1)轻声关门(2)阅览室里不大声喧哗(3)楼道里放轻脚步第一单元地球内部有什么1、通过钻探,可以探索到地球内部有煤、石油、天然气、矿产、水、矿物等物质.2、科学家是利用地震波、磁力、钻探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进行探索的.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用仪器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推知地下物质特状态,和分布情况了.3、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蛋黄相当于地球的地核.4、地球内部结构特点结构名称位置组成厚度备注地壳外部岩石5—70千米厚度不一,陆地厚,海洋薄地幔中间硅、铁、镍2900千米温度在1000—3000摄氏度,压力大,过热状态下的特殊固态物质.地核内部(核心部分)铁、镍半径3400千米密度大,温度约在4700摄氏度.5、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的结果,也是地球运动的外在表现.6、模拟火山的成因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三角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实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2.往洞里倒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溢出来了.实验结论:岩石受热形成岩浆,在薄弱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提示:番茄酱代表的是岩浆,土豆泥代表的是地壳.6、火山主要有三种类型: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7、火山的成因: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融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8、火山给人类带来的灾难:1.烧毁森林、房屋2.覆盖农田城市3.造成人员伤亡4.污染空气9、火山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益处:1.火山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2.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3.可以改造地形,形成风景优美的旅游景点 4.火山蕴含了丰富的地热资源.10、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造成24.2万人死亡.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11、地震的成因: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震动,这就是地震. 12、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来不及逃出时,应该选择到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以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地震前常发生一些异常的现象,如地下水位的突然改变,动物惊慌不安等.13、自然界的卵石的形成: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滚落到上游河道中,在水流的搬运的过程中受到水流冲刷和相互摩擦形成的.14、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实验过程:1.用燃烧钳夹紧岩石,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2.加热岩石后马上放入水中,反复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往下掉碎屑.实验结论:岩石在温度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15、位于地球表面或接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16、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17、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铜、铁等属于金属矿产.石墨、石英、硫黄等属于非金属矿产.18、飞机,轮船,汽车,自行车,钢精锅,钢精勺、叉、刀,钢笔的原材料都来源于铁矿石 .19、杀虫剂、消毒剂、燃料、染料、医药、合成材料的原材料都来源于煤.20、人类对矿产的开采方法:采取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像石油这样液体性质的矿产,采取管道开采.21、煤是怎样形成的:很早很早以前,地球上的植物被埋入地下,由于巨大压力和适宜温度的作用,逐渐变为煤.22、我们可以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新能源.23、如何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利用《矿产资源保护法》;禁止不合理开采.24、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25、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在这里发现了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个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26、京杭大运河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州区北关,全长1794千米,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27、自然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火山地震活动.28、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有利的方面:植树种草,兴修水利,整平土地.不利方面:乱开荒山,过度放牧,毁林开荒.26、提出保护地表的合理化建议:1.停止毁林开荒.2.恢复天然草场.3.不能过量抽取地下4.植树造林.。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五年级科学是学生扎实科学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
科学复习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必要途径。
以下是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生物科学1、动植物分类五年级的生物学主要是从动植物的分类开始,涉及到了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以及哺乳类等分类,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特征来归类。
2、植物生长与变化在生长与变化方面,学生将学习植物的不同阶段,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植物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下其发育的规律。
同时也要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基本知识。
二、物理科学1、声音的传播与变化声音的传播一般指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并掌握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相关知识。
再者,对于声音音调、音量、音质的变化,需要学习相应的知识。
2、电流的传输和电器的使用对于物理科学的学习,电学部分是难点。
学生应该学习电流的传输、电器的使用,如灯泡、电铃等,了解电学的基本规律,同时学习电能的节约与利用。
三、化学科学1、物质的分类与性质该部分需要学生了解各种物质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基本物质的分类和区分。
除此之外,还应该了解物质的结构和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2、溶液和酸碱反应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需要了解溶液及其性质、饱和溶液、酸碱反应等基本知识,并且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五年级科学学习涉及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学三方面。
每个方面都包含许多知识和技能点。
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不断积累知识,并能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学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究,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一、生物
1. 植物
- 不同部位的功能:根、茎、叶
- 植物的繁殖方式:种子、孢子、花粉传播
- 植物的需求: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
2. 动物
- 不同种类的结构特点: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爬行动物- 动物的生存适应:捕食、捕猎、迁徙、伪装
-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爬行动物
二、物质与能量
1. 物质的变化
- 固体、液体、气体的相互转化
- 物质的溶解:溶质、溶剂、溶液
- 物质的混合:悬浮液、溶液、合金
2. 能量的传播及转化
- 不同形式的能量:光能、热能、声能
- 能源的利用方式:化石燃料、水力发电、太阳能
- 能源的保护:合理使用能源、减少资源浪费
三、地球与环境
1. 地球的形貌和结构
- 地球的形状和旋转
- 地球的内部结构:核、地幔、地壳
- 地质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
2. 环境保护
- 自然资源的保护:水资源、土壤资源、森林资源
- 环境污染与防治: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垃圾产生、节约用水
四、科学实验
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 观察、提问、假设、实验、记录、分析、结论
- 实验中的控制变量和因变量
- 安全注意事项:佩戴眼镜、穿实验服、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
2. 常见的科学实验
- 植物的生长实验:阳光、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物质的变化实验:固体的溶解、气体的扩散等
- 研究使用科学工具:显微镜、温度计、天平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科学五年级复习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复习知识点科学是探索自然界和宇宙的奥秘,五年级的科学课程通常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复习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构成,以及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二、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结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性。
- 植物的繁殖:种子和孢子的繁殖方式。
三、动物的分类与适应-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 动物的适应:不同动物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
四、物质与能量-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能量的转换:化学能、热能、电能等能量形式的转换。
五、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 太阳系:太阳系的构成,包括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和彗星。
- 天文现象:日食、月食、流星雨等。
六、力与运动- 力的基本概念:推力、拉力、重力和摩擦力。
-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和方向。
-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
七、环境与资源- 自然资源:水、土壤、矿产等。
- 环境保护:污染的类型和防治措施。
- 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八、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
- 实验:实验设计、变量控制和数据记录。
- 推理:如何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逻辑推理。
结语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复习,五年级的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科学不仅仅是记忆事实,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五年级科学综合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综合复习资料本资料旨在为五年级的学生提供科学综合复所需的资料。
通过这份复资料,学生可以巩固科学知识,了解复范围和重点,并达到巩固科学知识的目标。
第一章: 物质与能量第二章: 植物生长与繁殖第三章: 动物生长与繁殖第四章: 生态与环境保护第五章: 地球与宇宙第六章: 科学实验与观察每个章节包含了以下内容:第一章: 物质与能量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热能与工具的利用光的传播和折射声音和声音的传播第二章: 植物生长与繁殖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的发芽和植物的繁殖植物的分类和结构第三章: 动物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法和过程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第四章: 生态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第五章: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和特征天体运动和季节变化太阳系和宇宙的奥秘第六章: 科学实验与观察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科学观察和数据记录科学推理和问题解决这一段可以明确列出学生在复过程中的目标和期望,例如掌握重要的科学概念,理解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等。
在进行科学综合复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和技巧:使用综合复资料:通过使用综合复资料来进行章节温,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回顾所学内容并强化记忆。
做题巩固知识:解答练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做题来加深对各个章节的理解,并且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与实验或观察活动:通过亲自参与实验或观察活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科学原理,培养科学实践能力。
在复科学时,这些实验或观察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研究内容。
此外,我们还可以推荐一些研究资源供参考,例如:书籍:一些经典的科学教材可以提供全面的知识点和案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网站:一些有关科学的教育网站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研究资源,包括课件、视频、实验指导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生动地研究科学知识。
视频:科学相关的教育视频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像和讲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提供了一种有趣的研究方式。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人教版《科学》五上册复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3、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4、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6、(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7、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8、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9、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
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去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13、世界上第一个天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872年3月1日)作为第一座国家公园由XXX建立。
14、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物质。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物质的性质有颜色、形状、重量、质地等。
物质还可以发生各种变化,如溶解、燃烧、蒸发等。
这些变化是由外界的因素引起的。
2. 能量及其转化能量是物质出现变化时所伴随的,使物质发生变化的能力。
常见的能量形式有光能、热能、机械能等。
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如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人的肌肉能转化为机械能等。
二、生活中的力和简单机械1. 力和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大小和方向。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速度改变等效果。
2. 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由少数几个部件组成,能够改变力的作用方式的装置。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滑轮等。
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三、生物与生态环境1. 动物与植物动物是地球上的生物之一,它们在形态、习性和生活方式上有很大差异。
动物可以根据食物类型分为肉食动物、植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植物是地球上的另一大类生物,它们能够光合作用,制造自己的食物。
植物的结构和形态各异,如树木、草类植物等。
2. 生态环境与保护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的场所,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
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注意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四、天文地理1. 星球与宇宙星球包括地球和其他行星,它们都绕太阳运动。
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
宇宙是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存在的总称,它包括星系、星云、恒星等。
2. 地理与地球地理是研究地球的科学。
地球是一个由大气、水和陆地等组成的星球。
地球上有大洋、大陆、山脉、河流等各种地貌。
五、大自然中的科学1. 风与天气风是空气在地球上的运动,是由气压差引起的。
风可以在地球上吹起沙尘、形成风暴等天气变化。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地球上的气候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第二单元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
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
6、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
7、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如(锑)(铋)、(镓)。
9、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10、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1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
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12、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3、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4、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5、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
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
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确地知道时间。
2、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几个字、看()行字,跑()米路等。
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3、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4、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
5、(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位置的变化而计时的。
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7、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8、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
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9、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0、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11、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我们通过重物的重量、拉开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
12、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
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
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第四单元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4、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6、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7、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
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8、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
9、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10、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1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12、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
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即(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
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13、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
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14、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最热,南北两半球阳光是斜射的,所以春秋季气温适宜。
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
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
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17、地球的运动: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地轴)且倾向于北方,大约(24)小时为一周期,可以用(傅科摆)来证明,产生了(昼夜交替)、(北极星不动)等现象。
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太阳)转,(一年)为一周期,可以用(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来证明,产生了(四季)、(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18、在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日照冬短夏长)、(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等。
19、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问题解答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是浮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大小、轻重无关。
如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
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
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