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练习答案共15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二课 克己复礼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二课 克己复礼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曾经留下了尧舜相禅,人民在“圣王”统治之下沐浴德治教化的美好传说。

虽然这一时期的历史今天无稽可考,但是,这一时期的礼乐政教与民俗,为中国古代文化之“礼乐文化”奠定了基础。

后来周公正是顺承了这一传统,进一步“制礼作乐”,一方面为社会生活确立典章制度,另一方面为日常行为制定了基本规范,从而使中华文化沿着“人文化成”的道路大大前进了一步。

春秋时期,历史上出现一个礼崩乐坏、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兄弟阋于墙的时代,周公的一套礼乐制度由于并不为贵族集团所遵守,就只能徒具其表而缺乏实质内容,难以真正体现礼乐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孔子为了实现安顺和乐的社会理想,注重从人伦关系出发,力图恢复社会正常的礼乐规范与伦常秩序。

为此,孔子十分注重维护君主的权威,鲜明地突出了君主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还对居上者提出了“恭、宽、信、敏、惠”(即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用人不器”等德性上的要求。

与此同时,孔子也对处于与居上者相对关系的居下者的德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事君以忠”“事君,能致其身”等。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悌)”“夫和妻顺”“朋友忠信”等立身处世原则。

孔子提出的这些立身处世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1.字音字形(1)八佾.(yì)舞于庭 (2)觚.(ɡū)不觚 (3)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4)三年之丧.(sān ɡ) (5)钻.(zuān )燧改火 (6)期.(jī)可已矣 (7)旧谷既没.(mò),新谷既升 (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xiǎn )矣2.重要词语(1)克.己复.礼为仁:克,约束;复,回归,恢复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赞许 (3)请问其目.: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 (4)郁郁乎...文哉:文采丰富的样子 (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 (6)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空缺,指留着不表示意见或不作处理 (7)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信,诚然、果真;虽,即使;诸,“之乎”二字的合音(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孝,孝顺父母;弟,敬爱兄长;鲜,少(9)曾是..以为孝乎:曾,乃、竟然;是,这 (10)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太,甚 (11)期.可已.矣:期,时间周而复始,一周年;已,结束 (12)食旨.不甘:美味,滋味甘美的食物3.通假字(1)周监.于二代:通“鉴”,借鉴 (2)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通“稀”,少 (3)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通“措”,放置4.“而”字的用法(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2)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3)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连接修饰语和谓语中心语 (4)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连词,表示顺承关系(6)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示假设关系5.词类活用(1)觚不觚.:名词活用作动词,像觚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词活用作动词,行君道,行臣道,行父道,行子道6.特殊句式(1)甚矣吾衰也:主谓倒装(2)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主谓倒装(3)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宾语前置(4)有是哉,子之迂也:主谓倒装(5)野哉,由也:主谓倒装(6)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7)曾是以为孝乎:介词宾语前置7.文化常识(1)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高二语文2020-2021学年下学期语文版选修《论语》之《克己复礼》专题提升答案

高二语文2020-2021学年下学期语文版选修《论语》之《克己复礼》专题提升答案

第二课克己复礼一、知识小档案“礼”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则是祭祀祖先和尊敬。

“禮”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

大概礼之起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为各种仪制。

”【理解】★★★礼是用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简言之,礼是基本的行为习惯。

唐时,将《礼》分成《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将“春秋三传”列入“七经”之中,作为科举考试内容,称“九经”。

南宋朱熹又将“三礼”合并,从《礼记》中抽出、两章,加上《论语》《孟子》称“四书”。

★★★主要掌握:礼治主张、礼仁关系、孝悌之情。

礼乐崩坏(“无道”,要恢复“周礼”)礼的规范(秩序,孝悌,感恩)复礼办法(克己,正名)二、必须掌握的实词解释1.重点实词解释。

(1)回虽不敏..:愚钝。

(2)五世希.不失矣:通“稀”。

少。

(3)子将奚.先:什么(4)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空缺,指留着不表示意见或不作处理。

(5)于女.安乎:通“汝”,你。

(5)钻燧取火,期.可已矣:时间周而复始,一周年。

(6)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赞许(7)请问其目.: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

(8)孝弟..也者:孝,孝顺父母;弟,通“悌”,顺从和敬爱兄长。

(9)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孝,孝顺父母;弟,敬爱兄长;鲜,少。

(10)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君,名词做动词,像个君主;信,诚然、果真;虽,即使;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2.通假字(1)周监.于二代:通“鉴”,借鉴。

(2)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通“稀”,少。

(3)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通“措”,放置。

3.成语积累(1)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克,克制。

(2)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3)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高中语文《克己复礼》课时2课堂作业 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高中语文《克己复礼》课时2课堂作业 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克己复礼》课堂作业(二)一、巩固训练1.选出以下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请问其.目B.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2.选出以下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A.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B.齐景公问政于.孔子C.君子于.其言,无所苟罢了矣D.周监于.二代3.选出以下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子曰:“必也正名乎!”【那必然得有合法的名义吧!】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即便有粮食,我能吃取得吗?】C.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服丧三年,我已经期待很长了。

】D.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呀乐呀,莫非钟鼓能开口说话吗?】4.选出以下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践行仁德,完全靠自己,莫非还要靠他人吗?】B.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若是由大臣来执行国君的命令,三代的希望就可不能落空。

】C.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君子关于他所不明白的情形,老是尽力去探求得知。

】D.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顺父母,照顾弟弟,那莫非不是践行仁道的关键?】二、阅读明白得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那么言不顺;言不顺,那么事不成;事不成,那么礼乐不兴;礼乐不兴,那么刑罚不中;刑罚不中,那么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罢了矣。

” (13.3)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那么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那么为之!”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高中语文 专题二 克己复礼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

高中语文 专题二 克己复礼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

二克己复礼(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B.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D.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解析A项中“监”通“鉴”,借鉴;C项中“错”通“措”,放置;D项中“希”通“稀”,少。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有事,弟子..服其劳C.有酒食,先.生.馔D.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解析D项“然后”古今同义。

A项以为:此处为“让……做”,今义为“认为”。

B项弟子:此处为“为人弟、为人子的年轻人”,今义指“学生”。

C项先生:此处为“年长者”,今义指“老师”。

答案 D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有是哉,子之.迂也A.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B.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C.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D.临之.以庄,则敬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结构助词,的;A、D两项均为代词;C项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A.是社稷之臣也B.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C.曾是以为孝乎D.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解析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判断句;B项为主谓倒装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答案 A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郁郁乎文.哉 文:文采 B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不议:无可非议 C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错:错误 D .有酒食,先生..馔 先生:老师 解析 A 项中“文”,完美;C 项中“错”通“措”,放置;D 项中“先生”,年长者。

答案 B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投诸.渤海之尾 B.⎩⎪⎨⎪⎧是.可忍也是.谁之过与 C.⎩⎪⎨⎪⎧八佾舞于.庭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 D.⎩⎪⎨⎪⎧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钟鼓云.乎哉 解析 A 项“诸”,之乎/之于;B 项“是”,均为代词,这;C 项“于”,在/对于;D 项“云”,助词,用在重复的同一词语的后面/说。

《论语》阅读题之克己复礼专题练习

《论语》阅读题之克己复礼专题练习

《论语》阅读题之克己复礼专题练习1.“礼”“仁”概念与产生原理(12.1)1.1.“礼”的概念(1)概念——①克己——约束自己(回到自己的等级)②复礼——回到自己等级的礼(使自身一切视听言动都符合礼制)即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2)特点:尊卑贵贱——等级性,差别性(3)孔子的“礼”:建立在仁的基础上,讲制度、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

(2.8)(17.21)1.2.“仁”的概念(1)孔子的“仁”①概念——礼指导之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仁爱。

②特点——有等级,有差别(2)“克己复礼为仁”的解读①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

②“仁”决定、支配“礼”。

③礼——外在形式;仁——内核2.“礼”的来源与代表人物(3.14)(7.5)1.“礼”的来源(1)“周礼”的来源——夏商(2)孔子对周礼的态度:郁郁(丰富多彩),文(完美)——“述而不作”:非复古,非革命,积累进化(传承基础上创新)。

2.“礼”的代表人物与孔子的态度(1)“礼”(周文化)的代表人物——周公(2)“梦见周公”的象征义——盛世有望的征兆,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向往西周礼乐社会的政治理想)。

(3)“吾衰”与“不梦”的并举的作用——个人命运与世道盛衰的联系。

(4)“不梦”的两种解读①志衰不梦——复兴东周、恢复旧礼无望②志在身衰——年老心余(“猛志固常在”),力不足(“时不利兮”)。

3.“名不正”的表现与目的(3.1)(6.25)(16.2)1.非礼违礼(3.1)(1)礼有上下等级——八佾(天子),季氏(四佾):袒护天子权位吗?(2)违礼的原因——①礼本于仁(人心),违礼因为“不仁”;②忍心(狠心),破坏人群相处之常道。

(3)孔子“维礼”的目的——不为上者之权位计,为人道计。

2.名不副(符)实(6.25)觚不觚3.权力下替(16.2)(1)权力下替的不正常现象——天子,诸侯,大夫,陪臣(2)“礼乐征伐”的解读①“礼乐”——代表对内的权力②“征伐”——代表对外的权力③“礼乐征伐”——对内对外的各种政令(3)孔子的结论:礼乐征伐——天子(天下有道),诸侯(十世),大夫(五世),陪臣(三世)4.“正名”的概念、意义与方法(13.3)(12.11)1.“正名”的概念(13.3)正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的规定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专题一 二 克己复礼 Word版含答案

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专题一 二 克己复礼 Word版含答案

话题链接——主张礼治天下归仁1.教材赏悟“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一切非礼的视听言行都必须加以克制,这就算有了仁德。

礼,指周礼,其实就是孔子认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

“克己复礼”是孔子主张道德上达到的自由自主的境界。

孔子注重自身修养,严于律己。

我们从“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来。

“克己复礼为仁”里面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克己”,即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孔子经常用“君子”的标准对照自己,力求完善。

因为“君子”在孔子的心目中是“仁”与“礼”的化身,“仁”即君子的“质”,“礼”即君子的“文”,文质彬彬的君子就是一种理想的人格。

2.名句赏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孝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左传》◆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左传》◆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谷梁传》◆唯宽可以宽人,唯厚可以载物。

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德必报,怨不仇。

——赵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旧唐书》◆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许衡◆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

——培根◆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歌德◆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

——洛克3.典例赏析礼之所起《礼论》原文: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一第二课克己复礼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一第二课克己复礼含答案

第二课克己复礼“同学们好"“老师好”,放学铃声响起,记者在漯河市十五中校门口看到:16名老师和学生,分两排站立,每当有师生途经此处时,便90度鞠躬问好,而受礼后的师生,也会鞠躬还礼。

90度鞠躬施礼,让人感受到礼仪之邦的儒雅之风,但每天上学、放学,师生组队迎送,全校上千名学生,一天下来,需要鞠多少次躬?需要还多少次礼?作为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让学生懂得文明对于立身处世的重要,让传统美德回归。

至于“见面礼”,我们更期望简洁、明快,大可不必搞形式主义的“克己复礼"。

[课标要求] 1.背诵12.1、3。

1、16。

2、13.3章。

2.掌握“敏”、“希"、“奚"、“阙如”、 “鲜”、“期"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归”、 “目”、“事"、“诸"、“弟”、“女”在文 中的用法和意义。

3.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克己复礼;郁郁乎文 哉;是可忍孰不可忍;名正言顺;犯上作乱。

4.熟读课文,品味文段的语体和语气,关注特殊句式 的表达作用。

5.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

[发展要求] 1.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

2.了解孔子所主张的克己复礼、君臣关系与宋儒所 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 死”等主张的联系与区别. [说明]些句子翻译可以参阅杨伯峻的《论语译注》。

每一章的基本观点可以尝试用简短的词句加以概括。

错误!1.有子名字叫有若(字子若),比孔子小43岁。

《史记》说“有若状似孔子”,所以后来孔子去世,弟子思慕,就立有若为师,像对待孔子一般侍奉.2.宰我以宰为氏,讳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宰我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孔丛子·记义》中记载,宰我出使楚国,楚昭王要送一辆华丽的车子给孔子。

宰我说孔子对奢侈华丽的东西以及娱心乱性的音乐,都不会接受的,替孔子拒绝了楚昭王的礼物。

孔子得知之后,对宰我的做法表示称赞.在春秋时期,由于诸侯之间进行的争霸战争导致周代的礼乐崩颓,所以,一心要恢复礼乐制度的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说法,意思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一切非礼的视听言行都必须加以克制,这就算有了仁德。

课时达标·克己复礼 二

课时达标·克己复礼 二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达标·达标巩固区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盖十世希不失矣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D.弟子服其劳【解析】选D。

A.“监”通“鉴”,借鉴;B.“希”通“稀”,少;C.“错”通“措”,放置。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归.仁焉归:归顺B.是.可忍也是:这C.君子务.本务:致力,从事D.其为仁之本.与本:根本【解析】选A。

归:赞许。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郁郁乎.文哉B.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D.女安,则.为之言不顺,则.事不成【解析】选D。

D.都是连词,那,那么。

A.表反问,吗/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动词,就是,称为/动词,实践;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方法技巧】推断常见文言虚词“三看”(1)“一译二代”看语境。

一译,即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二代,即将其代入另一文句中,看是否成立,若不成立,不能讲通,则说明虚词意义不同。

(2)前后搭配看语法。

若两句中的虚词词义相同,那么接下来就要看它们之间词性的区别了。

分析词性和用法,主要是从前后搭配的词语的属性来进行分析。

这实际上与上面的辨析词义是相关联的思维过程,即词义相同辨词性,语法功能看搭配。

(3)删换替代看变化。

若两句中的虚词词义相同,且都是连词,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对这个连词连接前后所表示的关系进行辨析,以区别不同。

需要按照“删、换、替”的顺序做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删”,定连词;二“换”,定并列选择;三“替”,定其他关系。

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判断句)B.是以为孝(省略句)C.甚矣吾衰也(主谓倒装句)D.子将奚先(宾语前置句)【解析】选B。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克己复礼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记》.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克己复礼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记》.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二克己复礼活页规范训练语文版选修《史记》(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B.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D.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解析A项中“监”通“鉴”,借鉴;C项中“错”通“措”,放置;D项中“希”通“稀”,少。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有事,弟子..服其劳C.有酒食,先生..馔D.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解析D项“然后”古今同义。

A项以为:此处为“让……做”,今义为“认为”。

B项弟子:此处为“为人弟、为人子的年轻人”,今义指“学生”。

C项先生:此处为“年长者”,今义指“老师”。

答案 D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有是哉,子之.迂也A.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B.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C.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D.临之.以庄,则敬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结构助词,的;A、D两项均为代词;C项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A.是社稷之臣也B.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C.曾是以为孝乎D.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解析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判断句;B项为主谓倒装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答案 A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郁郁乎文.哉文:文采B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不议:无可非议 C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错:错误 D .有酒食,先生..馔 先生:老师 解析 A 项中“文”,完美;C 项中“错”通“措”,放置;D 项中“先生”,年长者。

答案 B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投诸.渤海之尾 B.⎩⎪⎨⎪⎧是.可忍也是.谁之过与 C.⎩⎪⎨⎪⎧八佾舞于.庭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 D.⎩⎪⎨⎪⎧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钟鼓云.乎哉 解析 A 项“诸”,之乎/之于;B 项“是”,均为代词,这;C 项“于”,在/对于;D 项“云”,助词,用在重复的同一词语的后面/说。

《克己复礼》同步练习(20200722173738)

《克己复礼》同步练习(20200722173738)

《克己复礼》同步练习一、指出下列各组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周监于二代( )通( )__________盖十世希不失矣( )通( )__________民无所错手足( )通( )__________其为仁之本与( )通( )__________于女安乎( )通( )__________盖阙如也( )通( )__________孝弟也者( )通( )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古今异义词一日克己复礼( ) 先生馔( )是以为孝乎( ) 弟子服其劳(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1、请事斯语矣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2、子将奚先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3、觚不觚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4、君君,臣臣,父父,子子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5、君不君,臣不臣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6、必也正名乎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7、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8、衣夫锦,于女安乎____活用为____,________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天下归仁焉( ) 请事斯语矣(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 ) 无所苟而已矣(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 ) 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五、指出下列各句属什么特殊句式⑴奚其正? ____________⑵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____________⑶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_⑷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____________⑸未之有也____________⑹有是哉,子之迂也! ____________⑺甚矣吾衰也____________⑻曾是以为孝乎____________⑼然后免于父母之怀____________⑽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____________⑾野哉,由也! ____________⑿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____________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____________六、根据语义写出出自本篇的成语1、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复习克己复礼

复习克己复礼

复习克己复礼·达标巩固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周监于二代B.盖十世希不失矣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D.弟子服其劳【解析】选D。

A.“监”通“鉴”,借鉴;B.“希”通“稀”,少;C.“错”通“措”,放置。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归.仁焉归:归顺B.是.可忍也是:这C.君子务.本务:致力,从事D.其为仁之本.与本:根本【解析】选A。

归:赞许。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郁郁乎.文哉B.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D.女安,则.为之言不顺,则.事不成【解析】选D。

D.都是连词,那,那么。

A.表反问,吗/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动词,就是,称为/动词,实践;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方法技巧】推断常见文言虚词“三看”(1)“一译二代”看语境。

一译,即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二代,即将其代入另一文句中,看是否成立,若不成立,不能讲通,则说明虚词意义不同。

(2)前后搭配看语法。

若两句中的虚词词义相同,那么接下来就要看它们之间词性的区别了。

分析词性和用法,主要是从前后搭配的词语的属性来进行分析。

这实际上与上面的辨析词义是相关联的思维过程,即词义相同辨词性,语法功能看搭配。

(3)删换替代看变化。

若两句中的虚词词义相同,且都是连词,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对这个连词连接前后所表示的关系进行辨析,以区别不同。

需要按照“删、换、替”的顺序做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删”,定连词;二“换”,定并列选择;三“替”,定其他关系。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子将奚先B.甚矣吾衰也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D.有是哉,子之迂也【解析】选A。

A项为宾语前置句,B、C、D三项均为主谓倒装句。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非礼.勿视B.食夫稻,衣.夫锦C.食旨不甘.D.请事.斯语矣【解析】选C。

《克己复礼》答案

《克己复礼》答案
礼”是指什么?请简要 解释。 答案:(1)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 的礼节仪式。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一谈孔子的思想体系中 “仁”和“礼”的关系。 答案:仁是礼的内核,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 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带着仁爱之心去执 行这些规范;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仁是礼 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仁爱, 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仁与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恰成辩证统一关 系。
9.(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 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 答案:没有真正理解。齐景公其实只关心自我, 只关心自己的生活,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 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答案:A.对于给我们生命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 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 B.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在家中实行 了孝悌,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 事情;再把孝悌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 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 家和社会的安定。
14.(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 想? 答案:(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 任何两点即可。)
(1)富民、取信于民(2)正己、教民(为政以 德)(3)讲究礼、等级制度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 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 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 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 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 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11.(1)有若认为实践“仁”的根本是什么?(1 分) 答案:孝悌。 (2)结合第二段文字,简要分析孔子对“孝”的 主张。(3分) 答案:(1)孝要有实际行动:如为长辈做事,请长 辈享用食物(2)孝要发自内心再表现在外,如 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态度。

《克己复礼》练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克己复礼》练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论语>选读》课课练02 克己复礼【教师答案版】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郁郁乎文哉B.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1.D【A 表反问,吗/助词,然,什么的样子;B 动词,就是,称为/动词,实践;C 连词,虽然/连词,即使;D 连词,如果】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克(克服)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回归)B.郁郁乎文(完美)哉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空缺,不作处理)也C.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稀奇)矣有酒食,先生馔(吃喝)D.食旨(美食)不甘钻燧改火,期(期限)可已矣2.B【A 克:约束,归:称许;C 鲜:少;D 期:一年】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③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④予之不仁也!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3.B【①句末反问语气助词,②句中表停顿语气助词;③助词,表判断,④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有是哉,子之迂也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③予之不仁也④夫君子之居丧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4.A【①②结构助词,的,③④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请问其目B.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5.C【与句末“与”配合表示测度语气,大概,恐怕;其余为第三人称,代人或物】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A.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B.齐景公问政于孔子C.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D.周监于二代6.C【“于”在C 与例句中均为介词,对,对于;A 从,B 向,D 从】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子曰:“必也正名乎!”【那一定得有正当的名义吧!】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课后练习解析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课后练习解析
君子既有内在的道德修养,又能明辨是非.能鉴别什么是非呢?答:贵贱和 长幼都有上下等级的差别,贫富轻重都能有所分别,并各安其分
第一段,从社会作用的角度讲礼。认为礼的作用在于控制人私欲膨胀,调节 社会财富分配的矛盾,既能“养人之欲”,又能维持等级差别(“贵贱有等, 长幼有差”)。
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 还是走兽。现在的人如果不讲求礼,虽能说话,不是 和禽兽有同样的心吗?只有禽兽没有礼可言,所以 才会父子共妻。所以才有圣人产生礼仪来教诲人 们,使人们有了礼,知道用礼把自己同禽兽区别开来。
第二段,从人兽区别的角度讲礼。认为二者 的本质区别不在于语言而在于礼,礼是人与 兽相区别的标志。
礼的精神在于克制自己而尊重别人。虽然是微贱 之辈,犹有可尊重的人,更不要说富贵的人们了。 唯是,富贵的人懂得爱好礼,才不至于骄傲而淫侈; 贫贱的人懂得礼,则其居心也不至于卑怯而无所措 其手足。
第三段,从处理人我关系的角度讲礼。 认为礼的特点是自卑以尊人,礼可使 人尊重他人而约束自己。
探究: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吗?
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 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明 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 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
礼是从哪里产生的呢?答案是:人类生来就有欲望,欲望达不到不可能放弃 追求;追求没有限度和界限的时候,就不可能没有争夺.互相争夺就引起混 乱,乱起来就没有出路.古代圣贤憎恶这种混乱局面,所以制定礼义来区分人 的等级界限,用来适度满足人们的欲望和追求.使人的欲望不超过物质供应 的限度,物质供应不是无限度地满足人的欲望,这两方面互相制约并有所增 长,这就是礼产生的原因。
二、克己复礼教学要求
1.背诵12.1、3.1、16.2、13.3。 2.掌握“敏”、“希”、“阙如”、“奚”、“鲜”、 “期”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归”、“目”、“事”、 “诸”、“弟”、“女”等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 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 乱。 4.熟读课文,品味文段的语体和语气关注特殊句式的表 达作用。 5.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 6.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 7.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说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 儒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等主张的区别。

2021年高中语文 第2课克己复礼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

2021年高中语文 第2课克己复礼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

2021年高中语文第2课克己复礼活页规范训练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1.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B.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D.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解析A项中“监”通“鉴”,借鉴;C项中“错”通“措”,放置;D项中“希”通“稀”,少。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有事,弟子..服其劳C.有酒食,先生..馔D.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解析D项“然后”古今同义。

A项以为:此处为“让……做”,今义为“认为”。

B项弟子:此处为“为人弟、为人子的年轻人”,今义指“学生”。

C项先生:此处为“年长者”,今义指“老师”。

答案D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有是哉,子之.迂也A.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B.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C.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D.临之.以庄,则敬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结构助词,的;A、D两项均为代词;C项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B4.下列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A.是社稷之臣也B.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C.曾是以为孝乎D.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解析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判断句;B项为主谓倒装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答案A.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郁郁乎文.哉文:文采B.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不议:无可非议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错:错误D .有酒食,先生..馔 先生:老师 解析 A 项中“文”,完美;C 项中“错”通“措”,放置;D 项中“先生”,年长者。

答案 B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投诸.渤海之尾 B ⎩⎨⎧是.可忍也是.谁之过与 C ⎩⎨⎧八佾舞于.庭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 D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钟鼓云.乎哉 解析 A 项“诸”,之乎/之于;B 项“是”,均为代词,这;C 项“于”,在/对于;D 项“云”,助词,用在重复的同一词语的后面/说。

[精]克己复礼导学案答案

[精]克己复礼导学案答案

1 •通“鉴”,借鉴2 4•通“悌”,敬爱兄长;通“欤” (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名作动,像个觚 3•名作动,穿 5 •名作动,按照……做 •通“稀”,少 ,句末语气词 •名作动, •意动,觉得甜蜜 •名作动,定名分;(五)说出下列各句中的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通“措”,放置 •通“汝”,你像君王,像臣子,像父亲,像儿 1 句末语气词 2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字,… •…的样子3那么 4 . 罢了 /句末语气词 5 •向6 如果7 .前置宾语 8 .结构助词,的9 结构助词, 位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10.助词,用在表重复的词语后面,表强调 (六)特殊句式(写出句式名称) 1.判断句 4.宾语前置句 2 •状语后置句 5 •宾语前置句 •主谓倒装句•宾语二、合作探究 (一) 1、什么是礼? 以和夫妇《礼记•礼运》所载:“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 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主要指周礼)2、孔子为什么要推崇礼?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降而为“自诸候出”,再降则“政在大夫”,三降则“陪臣执国命” ,“臣弑其君者其父者有之”,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完全乱了套。

3、为什么要推崇周礼?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

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 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 仪制”)。

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

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 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 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

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

至厅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 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 治服务的专利品了。

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克己复礼》导学案答案新知学习自主学习 )解释加点的实词:1. 赞许 2 •不符合 3 •按照……做 宀¥• 完美 5 . 厉害、严重6 .这、 这个/什么7 . 纠正8 .少 9. 吃喝10 •读j 1, 一周年 11.一旦 12 . 政治清明/ 百姓、平民13 .重臣, 隔了一层的臣 14 .时期、为期 /太、甚(二)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1、 古义:子弟、年轻人;今义:学生、徒弟2、 古义:年长者;今义:老师、医生、丈夫3、 古义:把 当作;今义:认为(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如果说 / 11(二)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12.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孝悌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我们的生命是父母 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因此一个人如果连 父母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爱的根本。
4、① 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 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为什么? ②孔子在材料中所提的君臣父子的关系和“君叫 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否一致?
1、没有理解。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吾”,只 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孔子要求君臣各司其职, 各安其分,君主更要做到。 2、不一致。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 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把君 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
• (乙)《二十四孝图》上有一个“埋儿奉母”的 故事。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 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 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 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 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 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 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幸好挖出 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 克己复礼为仁 • 礼是准则,仁是品行。仁是礼的内在核心,礼是
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孔子认为,仁的品行就是 “克己复礼”。
• 在材料中,孔子还强调一个人优良的“品行”要 靠自身努力实践(为仁由己),人要不断地约束 自己(克己)去回归礼(复礼),从而明确“归 仁”的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
• 6、①在上述孔子所言中摘录一个能表现孔子主 要观点的成语
• 上述故事的做法是否符合孔子的“孝道观”? 请简要分析。(3分)
• 这是关于“孝”的问题,孔子认为,孝悌就是 仁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基础。郭巨的孝举是“愚 孝”。杀儿之举,有违人性,看似大孝,实则残 忍。一则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 观念,二则有违老母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 不复梦见周公。”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①请从上述文字中写出一个成语。(1分)② 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简要分析。(3 分)
• 犯上作乱
• 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 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 发自内心,表现在心中,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 敬爱和悦的容色。
本章从社会作用的角度讲礼。 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为了满足 欲望,就会发生争夺混乱,统治者为了避免 这种局面,于是就制定了礼来加以约束。制 定礼不但是为了用来调节与满足人们的物质 欲望(“养”),更是为了用来确立社会等 级制度(“别”)。它规定的各种道德规范 和礼节仪式等等都有利于等级制度的确立与 巩固,所以它是治国的根本,是“人道之 极”,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因此统治者 必须重视实行礼。
• 5、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3)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 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12.1) ①以上章节中最能体现孔子“仁”“礼”观点的话是哪 一句? ②依据上述话语,你认为孔子是怎样看待“仁” 和“礼”的?请简要评价。
提问:“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 周公!”这个倒装句有何作用,蕴涵着 孔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解读三)
主谓倒装,强调了程度之“甚”和时间之 “久”,反映了孔子在年老体衰和四处碰 壁后,对礼制失落的悲凉心情,体现了孔 子对西周礼制的无限思慕。
【文言练习四】
1、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 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 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 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 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 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故礼者,养也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 其别。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 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译文:
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 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 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 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古代的圣王厌 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 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 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不得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 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 就是礼的起源。所以礼这种东西,是调养人们欲望的。 君子已经得到了礼的调养,又喜爱礼的区别。什么叫做 区别?回答说:就是高贵的和卑贱的有不同的等级,年 长的和年幼的有一定的差别,贫穷的和富裕的、权轻势 微的和权重势大的都各有相宜的规定。
• ②什么叫“正名”?孔子为何把正名作为“为 政”之先?
• ①名正言顺
②正名:纠正各种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 首先,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孔子认为需要接受 传统规范的礼来制约;
• 其次,“正名”是孔子礼治的起点和前提, “名正”可以达到“言顺”“事成”“兴礼 乐”“中刑法”社会成员各安其分。
• 7、(甲)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 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 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 仁之本与!”
【课文解读二】 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 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 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 和行为,回归于礼,其基础是“仁”。而“明天 理,灭人欲”是无视人的存在,极端化了,是无 “仁”可言的。
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不但对臣下 提出要求,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即“君使臣以 礼,臣事君以忠”;而宋儒的说法把君臣关系片 面化,只讲臣下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这种 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
• 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1.2) ①这段文字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 “本”“道”分别是什么意思? ②实行“仁”为何要以孝悌为根本?淡谈你的认识
• “道”是仁道,做人的正确原则;“本”是根本, 孝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