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附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十篇含答案)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十篇含答案)

一程氏爱鸟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注释】 1 .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2. 鷇:初生的小鸟。

3. 忮: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4、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5.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2分)二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

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大祖喜曰:“此言甚善。

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此言甚善.()(2)信.能尽忠于我也()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

(用原文词语回答)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是怎样的?三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

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2.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3.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 )2.而捐五百金( )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4.沛公至咸阳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注释: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2.以何为丞相(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二,翻译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原文5.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1、___对___年幼却聪明过人。

他的祖父___是魏郡太守。

有一次,正月日食,京城看不到,___听到这个消息后向皇宫报告。

太后问他这次日食持续多久,___想不出来怎么回答。

这时,七岁的___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之后就像月初一样呢?”___大吃一惊,立刻回答了太后的问题。

太后对___十分惊奇和喜爱。

2、神童庄有恭___是广东人,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

他家住在离___很近的地方。

一天,他在附近放风筝,不小心风筝飞到了将军署的院子里。

___直接走进去要取回风筝。

守卫们觉得他神秘莫测,就问他:“你是谁?为什么来这里?”___老实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将军问他:“你读过书吗?能对诗吗?”___回答:“能,这是小事,有什么难的?”将军听了以为他很厉害,就让他对一幅画作品进行评论。

画里有一座房子,但是屋里没有人声,没有龙的吟声,没有虎的啸声,没有花的香味,也没有鸟的叫声。

将军觉得这很好笑,就让___来评论一下。

___说:“只需要看这里面的一局棋,我就可以对它进行评论了。

”他说:“这是一局残棋,只剩下半局了,车没有轮子,马没有鞍子,炮没有烟火,兵没有粮食。

将军要小心,小心。

”3、___聪慧___十几岁的时候,就背诵了《诗经》、《论语》和数十万言的辞赋,写作能力非常出色。

___看了他的文章,问他:“你找人帮你写这篇文章了吗?”___跪下回答:“我自己写的,言出之后就成了文章,没有什么难的。

”当时,邺城有一位叫做笔立的人,他的书法也非常出色。

___非常赞赏___和笔立的才华。

4、鲍子难客___家族有一千个客人。

有一次,有人送来了鱼和雁,___看到后说:“上天对我们人类真是太好了!它们生长五谷,还有鱼和鸟,都是为了我们人类而存在的。

”客人们都赞同。

不过,___的儿子年纪只有十二岁,也在场。

他说:“我不同意你们的说法。

上天创造了万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

这些生物之间并没有贵贱之分,它们只是相似而已。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二、范文正正直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悴:忧;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⑥而:你;⑦俾:使;⑧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文言知识说“辞”;“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二、指“告别”;木兰诗:“言词”、“文词”;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为文辞只要通顺就可以了;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游②方③以④成立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②内文正怀中3、这件事说明范仲淹三王安国直言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加政事,闲日因新闻记者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注释①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②参加政事:职官名称,相当于副宰相;③晏元献:即晏殊,字元献;④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⑤馆职:职官名称,负责书籍编校;⑥放郑声:排斥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臣;”郑声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被当时人认为不正派的音乐;文化常识“王荆公”及其他;王荆公即北宋着名政治家王安石,因为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这种把人的姓名与封号连用的称谓在古人中十分多见;如唐朝的大书法家颜真卿鲁国公,故世称颜鲁公;又,北宋宰相丁谓,封晋国公,世称丁晋国公或丁晋公;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尔②遽③正色2、翻译:①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②况自为之乎③不若远佞人也四海瑞清廉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家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注释①都御史: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②刚峰海公:即海瑞,字汝贤,号刚峰;③宦囊:做官的俸禄;④金:银子;⑤葛布一端:麻布两丈;文化常识“户部”及其他;明、清时期,中央设六部;上文所说的“户部”是负责税收、钱粮及户籍的部门;又,上文所说“王司寇凤洲”即王凤洲,他是“刑事部”负责人,刑部主管司法、监狱等;“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及科举考试;“兵部”主管军事;“礼部”主管外交事务及祭典等;“工部”主管建筑、河道等;各部的负责人称尚书;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卒婚②宦③惟④而已2、翻译: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3、选择:“不立党”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不结伙;②不建立党派;③没有朋友;4、理解: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句子回答;五吕蒙正不记人过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注释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②朝士:朝中官僚;③参政:此指做参知政事;④罢朝:结束朝会;文化常识“参知政事”及其他;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历代中央行政负责人的名称多有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行政长官叫“相”或“国相”;秦朝,汉朝叫“丞相”;唐朝称“中书令”;宋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叫“参知政事”;明、清时代叫“内阁大学士”,以上仅是简要的说法,并不全面;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过②是③佯④遽⑤犹⑥复2、翻译:悔不穷问六梁鸿尚节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毕,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乃寻访烧者,问所失财物,悉推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因为执勤不解;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还其豕,鸿不受;注释①梁鸿:东汉人;②毕:此指读书结束;③上林苑:古宫名园,在河南洛阳市东;④耆老:老人;耆,老;文言知识说“尚”;“尚”解作“尚且”、“还”,这是古今相同的;上文“梁鸿家贫而尚节”中的“尚”,指“推崇”,句意为梁鸿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节操;所谓“尚文”、“尚武”,即指重视文、重视武;“尚”还指“”夸耀、“自负”,如“君子不尚其功”,意为有道德的人不自己夸耀功劳;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豕②他③恒④让2、翻译:①曾误遗火②悉推豕偿之③愿以身居作④称鸿长者答案:一王安石待客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二范文正正直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他③放在范仲淹怀里内,同“纳”;3.之当以之还汝;4.不自私,不贪利,为人正直;三王安国直言1.①同“耳”,罢了②立刻③表情严肃2.①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②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③还不如远离花言巧语的人④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四海瑞清廉1.①死②做官③只有④罢了2.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3.①4.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五吕蒙正不记人过1.①过失②这③假装④立刻⑤还是⑥再2.懊悔没有彻底追问;3.①吕蒙正②朝士③这件事④同列⑤朝士的姓名;六梁鸿尚节1.①猪②别的③常、一般的④批评2.①只等候元军到达湖州城②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3.①指代“我”②同“现”③拜见④指代“我”;4.假的,伪态;先一日出城迎拜北军矣;一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果品蔬菜类的菜都没有准备,萧氏心里就有些责怪王安石了;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很娇生惯养,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十分羞愧地回去了;二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游乐;适逢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三王安国性格正直,嫉恶如仇;王荆公一开始职务为副宰相,闲暇的时候因为阅读晏元献公描写爱情的词而笑着说:“做宰相的怎能作这种小志气的词” 平甫回答:“晏元献公也只是偶尔因为得意之事而这样,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当时吕惠卿作为馆职也坐在一旁,立刻说到:“为政的人连不正派的言词都要排斥,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平甫表情严肃地说:“排斥不正经言词,还不如远离小人;” 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四都御史海瑞,在官舍死了;跟他一起在南京做官的同乡的人,只有在户部做事的苏怀民一人;苏怀民检查清点他做官的俸禄,竹箱子里有八两银子,麻布两丈,几件旧衣服罢了;这样的都御史又有几个王凤洲评价他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结伙;”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生平;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五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错;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来参政啊”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与他同行的人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们;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行的人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所有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六梁鸿虽然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礼节,广泛阅读书本,没有不通晓的事情;并且他不死记硬背章句;读完书,就到上林苑放猪,曾经不小心留下火种,蔓延到别人的房屋;梁鸿就寻访被烧到的人家,问他损失的财物,用自己全部的猪作赔偿还给房屋主人;但房屋主人还认为得到的补偿很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富,愿意让自己留下做事;”主人同意了;梁鸿于是勤奋做工,从早到晚从不松懈;邻家老人们见梁鸿不是一般人,于是就一同责备批评那家主人,并且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因此,主人开始敬佩梁鸿,把猪还给他,梁鸿没有接受;。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1.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逐走】竞跑,赛跑。

逐,追赶。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足】够。

【北】向北。

【大泽】大湖。

【道】中途,半路【弃】遗弃。

【邓林】桃林。

【夸父追日(成语)】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

2.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①,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②!天帝使我长百兽③,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④。

子以我为不信⑤,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⑥?”虎以为然⑦,故遂与之行⑧。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⑨,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 注释] ①求——搜求,寻找。

②无敢——不敢。

③长(zhǎng)—首领。

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④逆—违反。

命—命令,志。

⑤不信——不老实,说话。

⑥走——跑,逃走。

⑦然——对的。

⑧遂——于是,就。

⑨畏——害怕。

揠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坠--落。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是吾剑之所从坠是()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一)陆清献公陆稼书先生宰嘉定,日坐堂上课子读书,夫人在后堂纺绩。

民有事控县者,即出票交原告,唤被告,如抗出差。

其听讼也,以理喻,以情恕,如家人父子调停家事,渐成无讼之风。

有兄弟争讼不休,公谓之曰:“弟兄不睦,伦常大变,予为.斯民父母,皆予教训无方之过也。

”遂自跪烈日中,讼者感泣,自此式好无尤。

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

公曰:“汝且出堂视之,较寿筵何如?”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

相传稼书先生殁后,为嘉定县城隍,县民数百人直至平湖接公上任。

时先生夫人尚在,谓.县人曰:“公在县时不肯费民一钱,今远道见迎,恐非公意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予为.斯民父母()(2)谓.县人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3、“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陆稼书4、陆稼书在当嘉定县令时,断案的特点是(用原文回答);他“贫不能备寿筵”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1、(1)做,当(2)说,对……说2、陆稼书生日时,穷得不能自己备办寿筵,夫人取笑他3、比喻受民爱戴4、以理喻,以情恕公在县时不肯费民一钱(二)王翱翱镇守辽东还朝,馈贻.一无所受者。

某太监于同事久,持明珠数颗馈之,公固辞,某曰:“公于他人之馈皆不受,我之馈亦不受,吾有死而已。

”公不得已受之。

乃自缀于衣领间,坐卧自随,虽其妻不知也。

居数年,太监死,其犹子①以贫不敢见公,使人召之,曰:“何不买第宅?”曰:“贫不能也。

”公曰:“第买之。

”其人讶,不肯买,公乃解其珠出于衣间与之,可值千金,第尚有余云。

诏营第于盐山,有司承媚,于外多列屋若干,公悉拆去.之,曰:“非诏旨也。

”每朝退,于公卿前孑然独行,不与人言。

时马昂为兵部尚书,崔恭为吏部侍郎,公直以名呼之。

[注释①犹子:养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馈贻.一无所受者()(2)公悉拆去.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8篇)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8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 )(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 止.( )(2)遂.烹彘也 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 走.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 ( )③而身.为宋国笑 身. ( )④冀.复得兔 冀. (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语文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翻译)

语文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翻译)

语文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翻译)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日:“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

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

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翩翩然南。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课外文言文篇一(一)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征求不已② 惟欲清净25.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2分)2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2分)(二)古镜(宋)沈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①鉴:镜子。

②原:推究。

③差: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题精选88篇(附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题精选88篇(附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含答案)

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

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

”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

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1.下列对文中画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一)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③谄:奉承拍马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③多言有益乎()④时夜而鸣()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②不合其耳也(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1)会有土寇()几为所擒()古人岂欺我哉()惟此六字()1、解释下列加线字;(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例句:自鲁之齐(到,往。

动词)A、乌封人跪而食之(他,代管仲。

代词)B、如子之言(的,助词)C、我且贤之用(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D、辍耕之垄上(到,往。

动词))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尤:格外,十分。

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⑤或:有时。

⑥已:止,停止。

⑦蒇(chǎn):完成。

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1、解释加点的斜体字2、翻译句子。

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

②咨嗟:叹息。

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租牛待赎吴门董个亭①封翁,其家世积善,为乡人所称。

尝以岁歉②,见农夫无力卒岁,以耕牛售诸屠肆,乃倡义邀绅士集费,于城外辟一园,如所售之价,买牛而牧之。

春作时,听本人取赎。

每岁活牛无算。

其子(国华)后成进士、入翰林、转御史,为郡守监司。

次子(国琛)亦登贤书③,人皆谓封翁应得此善报也。

(选自清梁恭辰《北东园笔录》,有删节)【注】①董个亭:人名,号封翁。

②歉:收成锐减,歉收。

③贤书:贤能之书,即举荐贤能的名录,后借指考试中式的名榜。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尝以岁歉( )(2)人皆谓封翁应得此善报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家世积善,为乡人所称。

3.董个亭在“农夫无力卒岁”时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回答);在“春作时”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原文回答)。

这样做的结果是“___________”(原文回答)。

从中可以看出董个亭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1.因为得到2.他们家世代积德行善,被乡人称颂。

3.邀绅士集费,于城外辟一园,如所售之价,买牛而牧之听本人取赎每岁活牛无算善良(为百姓着想、为百姓解忧)有智慧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

结合语境,推断词义。

①句意:曾经因为年成不好(歉收)。

以:因为。

②句意:人们都说这是封翁应该得到的善报。

得:得到。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

翻译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重点词语“其(代词,他们)、世(世代)、积善(积德行善)、为(被)、称(称颂、称赞)”要准确理解。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空:根据“尝以岁歉,见农夫无力卒岁,以耕牛售诸屠肆,乃倡义邀绅士集费,于城外辟一园,如所售之价,买牛而牧之”可知,在“农夫无力卒岁”时,董个亭见农夫无法饲养耕牛,于是倡议邀请乡绅聚集资金,在城外开辟园地,依照农夫卖耕牛的价格,将牛买下放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附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1.寇准读书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②,大为具③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供帐:隆重设宴。

③具:准办酒食。

④《霍光传》:载于《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译文】当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丞相,就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材,只可惜他处世方法不足。

”等到寇准出任陕的职位时,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款待张咏。

张咏要走的时候,寇准送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的呢?”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看啊。

”寇准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

笑着说:“这是张公在说我啊!”1.解释(1)闻(2)谓(3)适(4)谕2.翻译(1)何以教准?(2)此张公谓我矣。

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参考答案】1.(1)听说,听到(2)对……说(3)恰好(4)明白2. (1)(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的呢?(2)这是张公在说我啊!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

2.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

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

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

菜肴都没准备。

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

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

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

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

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1)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2)意为公必盛馔(3)又久之,方命坐(4)惟啖胡饼中间少许2、翻译句子(1)觉饥甚而不敢去(2)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4、这篇文言文中可以看出王安石什么品质【参考答案】1、(1)第二天(2)食物(3)才(4)吃2、(1)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

(2)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3、胡饼的四傍。

4、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作风简朴,不铺张浪费。

3. 王安国直言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

王荆公初为参知政事,闲日因阅读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

”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注释】1.亮:耿直 2.嫉:憎恨 3.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 4.参知政事:官职名称,相当于副宰相 5.晏元献:晏殊,字元献 6.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 7.馆职:官职名称,负责书籍编校 8.放郑声:排斥郑声。

【译文】王安国性格正直,嫉恶如仇。

王荆公一开始职务为副宰相,闲暇的时候因为阅读晏元献公描写爱情的词而笑着说:“做宰相的怎能作这种小(志气)的词?”平甫回答:“晏元献公也只是偶尔因为得意之事而这样做罢了,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种层次上面吗!”当时吕惠卿作为馆职也坐在一旁,立刻说到:“为政的人一定要先排斥郑国的音乐,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平甫表情严肃地说:“排斥郑国的音乐,还不如远离小人。

”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

1、解释:①尔②遽③正色2、翻译:①不若远佞人也②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参考答案】1.①同“耳”,罢了②立刻③表情严肃2.①还不如远离花言巧语的人②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

4. 古镜(宋)沈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①鉴:镜子。

②原:推究。

③差:略微。

【译文】[甲]古人铸造镜子,镜子大镜面就平,镜子小镜面就凸。

凡是镜面洼就显得人脸大,镜面凸就显得人脸小。

镜面小的镜子不能全部照出来人的脸,所以让它稍微凸起,那么镜面虽小依然能全部照出来人的脸。

(古人)继续根据镜面的大小,调整镜面的凸洼程度,常常使人脸和镜面大小差不多。

这些工匠们的精巧和才智,后人造不出来了。

[乙]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

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

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

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

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

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

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虽然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

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1.下列画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收人而今小令初下,群臣进谏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3.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

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用一个词语概括)(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

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 B2.)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

3.(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精湛(高超)(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5. 牧童指瑕苏轼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①以百数。

有戴嵩②斗牛图一轴③,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④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⑤入两股间,今乃掉⑥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据《苏东坡文集》改写)【注释】①宝:珍藏。

②戴嵩:唐朝着名画家③轴:装裱好的画轴。

④拊掌:拍手。

⑤搐(chù):收缩,此指“夹”。

⑥掉(尾):摆动尾巴。

【译文】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几百件。

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尤其喜爱,用美玉做轴,用锦布做囊把它卷起来带在身边。

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的是斗牛。

牛在斗角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后腿中间,如今却画成牛摇摆着尾巴斗角,真是荒谬啊!”杜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纺织的事应该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

”1、解释:(1)曝:;(2)乃:;(3)谬:。

2、翻译:(1)牛斗力在角,尾夹入两股间:(2)杜某笑而然之:3.读此文后,你有何收获?【参考答案】1、解释:(1)晒;(2)竟然;(3)错误,荒谬。

2、翻译:(1)牛在斗角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后腿中间。

(2)杜某笑了笑,认为牧童说得对。

3.从杜某角度的收获:要乐于接受正确意见;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认真仔细,依据事实;从牧童角度的收获:了解一样事物,必须多相处,多观察。

从众人角度:实践出真识6. 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盍④改之乎?不然,迨⑤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还:同“旋”,掉转身。

②故:特意。

③厌:满足④盍:何不⑤迨:等到【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没有掌握方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因此而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没有超过自己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虚度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

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1.解释;(1)信(2)说(3)逾(4)虽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3.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应该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