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合集下载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①之理②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⑤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⑥,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释】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杀错了人。

过,误。

④当:判决。

⑤傅:通“附”,转嫁。

⑥听微决疑:审察不明显的细节和判决疑难案件。

【阅读提示】李离作为封建朝廷的司法官员,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毅然选择了以生命来谢罪的方式。

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虽然有其迂腐的一面,但是他以生命为代价,履行了“失刑则刑,失死则死”的法律规定,用生命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绚丽篇章。

同时他的严于责己、勇于担当的品格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所闻也()(2)辞不受令()(3)故使为理()(4)罪当死()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2)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3. 在面临君命与法律相抵触时,李离为什么要选择违抗君命来维护法律的尊严?郭氏之墟昔①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②国故城郭氏之墟③。

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也。

”桓公曰:“郭氏者曷为④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⑤。

”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

”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

”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

(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昔:从前。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一」(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2分)参考答案:1.(1)击鼓(1分)(2)战胜(1分)(共2分)2.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

共2分)4.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

2分)(九)河南实验区(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

(共10分)(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第二篇《韩康伯不畏天寒》(陆续更新)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第二篇《韩康伯不畏天寒》(陆续更新)

①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连词,表因果
②潭西南而望 连词,பைடு நூலகம்修饰
A.是
B.否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 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 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 下④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②其如土石何? 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代指韩康伯
A.是
B.否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 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 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 下④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4. 判断下面两个句子中“而”意思和用法是否一致?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 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 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 下④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3. 判断下面两个句子中“其”意思和用法是否一致?
①母问其故
②其如土石何?
1.下列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止得襦:同“只”
B.母殷夫人自成之:缝制
C.寻作复裈:寻得,寻找 D.母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寻:不久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 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 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 下④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阅读(二)【奉贤】(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商汤见伊尹昔者汤①将往见伊尹②,令彭氏之子御③。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④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⑤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汤:商朝建国君主。

②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

③御:驾车。

④贱人:普通百姓。

⑤下:使……下车。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非汝所知.也()(2)譬之良医善.药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3分)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__________________14.从文中看,“子不欲我见伊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5.从商汤去见伊尹的行动,可见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国君。

(3分)【虹口】(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迂公修屋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

篱败不修,瓦裂不葺。

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

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妻且号且诟①,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

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

旦日,延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

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注】①诟,责骂。

②适,指女子出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⑴篱败不修.修_____⑵妻且号.且诟号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旦日,延人治屋_____14.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的言行有:(4分)⑴_____⑵_____15.“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是_____(2分)【黄浦】(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郑板桥开仓济民郑板桥曾任范县令,案无留牍,爱民如子。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 , 俄而与子期逐② , 三易马而三后③ . 襄主曰 :" 子之教我御 , 术未尽也 ." 对曰 :" 术已尽 , 用之则过也 . 凡御之所贵 , 马体安于车 , 人心调④于马 , 尔后能够追速致远 . 今君后则欲速臣 , 先则恐逮于臣 . 夫诱⑤道争远 , 非先则后也 .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 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因此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 , 特别指出 :" 凡御之所贵 , 马体安于车 , 人心调于马 , 尔后能够追速致远 ."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这样 , 要聚精会神 , 目注明确 .说明 :①赵襄主 : 赵襄子 . 御: 驾车 . 王子期 : 古时擅长驾车的人 . ②逐 : 追赶 , 这里指驾车赛马 . ③易 : 改换 . 后: 方向名词做动词 , 落伍 . ④调 : 谐调 . ⑤诱 : 指引 . ⑥此因此 : 这就是的原由 .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 术未尽也 ()3. 先则恐逮于臣 ()4. 夫诱道争远 ()二. 翻译1.术已尽 , 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 , 尔后能够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 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 你以为赵襄王落伍的原由是什么你同意王子期的见解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 老马识途管仲 , 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 , 春往而冬反 , 诱惑失道② . 管仲曰 :" 老马之智可用也 ." 乃放老马而随之 , 遂得道 . 行山中无水 , 隰朋曰 :" 蚁冬居山之阳 , 夏居山之阴 ,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 乃掘③地 , 遂得水 .导读 :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到的个性 , 人能擅长向大自然学习 , 则万物可为我所用 , 为人类造福 .说明 : ①管仲 , 隰(x ) 朋: 皆齐桓公时大臣 , 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 孤竹 : 古国名 . ②诱惑失道 : 迷路而找不到归程 . ③掘 : 挖.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 )2. 诱惑失道 ( )3. 遂得水 ( )二, 翻译1.管仲曰 :" 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 , 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 文中故事是成语 _____的来历 , 现比喻 ________________.原文 3. 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 , 而出溉汲 , 常一人居外① . 及其家穿井 , 告人曰 :" 吾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 :" 丁氏穿井得一人 ." 国人道之② , 闻之于宋君 .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丁氏对曰 :" 得一人之使③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 , 不若无闻也 .导读 : 传言不行轻信 , 要脚踏实地 . 特别 " 以谣传讹 " 更要不得 .说明 : ①常一人居外 : 常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 :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 ③得一人之使 : 意思是说 , 家里打了井 , 不用再派人到外面取水 , 节俭一个劳动力 , 等于多获取一个人使用 .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 )2. 国人道之 ( )3. 不若无闻也 ( )二, 辨析以下 " 得" 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 , 遂迷 , 不复得路 ( )3.今天有 , 明天去 , 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 翻译1.国人道之 , 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穿井得人 " 的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 4. 背道而驰今者臣来 , 见人于大行 , 方北面而持其驾① , 告臣曰 :" 我欲之②楚 ." 臣曰 :" 君之楚 , 将奚为北面 " 曰:" 吾马良 !" 臣曰 :" 马虽良 , 此非楚之路也 ." 曰:" 吾用③多 !" 臣曰 :" 用虽多 , 此非楚之路也 ." 曰 :" 吾御者④善 !" 此数者愈善 , 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 " 背道而驰 " 堪称无人不晓 , 假如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 , 所得结果也只能是分道扬镳 .说明 : ①持其驾 : 拿着缰绳 , 驾着他的车子 . ②之 : 动词 , 往, 到. ③用: 资用 , 即路费 . ④御者 : 驾车的仆夫 .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 ( )2. 将奚为北面 ( )3. 吾马良 ( )4. 此数者愈善 ( )二, 翻译1.马虽良 , 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 , 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 成语 ______出自本文 , 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5. 千里之马古之君人 , 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三年不可以得 . 涓人言于君曰 :" 恳求之 ." 君遣之 . 三月得千里马 ; 马已死 , 买其骨五百金 , 返以报君 . 君震怒曰 :" 所求者生马 , 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 !" 涓人对曰 :"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 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 . 马今至矣 !" 于是不可以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 "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 况生马乎 " 涓人的一句反问堪称直接点出其行为的真实意图. 而最后 " 不可以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 ", 堪称是在预料之中的事 .说明 : ①安事死马 : 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空费掉.③市:买.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君遣之 ( )2. 而捐五百金 ( )3. 于是不可以期年 ( )二, 辨析以下 " 以" 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 , 涓人为何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翻译1.所求者生马 , 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可以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6. 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书未发① , 威后问使者曰 :" 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 使者不说③ , 曰:" 臣奉使使威后 , 今不问王 , 而先问岁与民 , 岂先贱尔后尊贵者乎 " 威后曰 :" 否则 . 苟无岁 , 何以有民苟无民 ,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 : 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 使赵威后对齐使的辩驳更具阵容和说服力 , 要言不烦 .说明 : ①发:启封. ②恙: 灾祸,忧患. ③说: 通"悦", 快乐. ④本: 根本的, 重要的.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 否则 ( )3. 苟无岁 ( )二 ,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赵威后的言论表现了 ____思想 , 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 思想家有近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括有成语 ________, 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 形容_________________.原文 7. 齐欲伐魏齐欲伐魏 , 淳于髡谓齐王①曰 :" 韩子卢者 , 天下之疾犬也 ; 东郭逡者 , 国内之狡兔也 . 韩于卢逐东郭逡 , 环山者三② , 腾山者五 . 兔极于前 , 犬废于后 ; 犬兔俱罢 , 各死其处 . 田父见之 , 无劳倦之苦③ , 而擅其功 . 今齐魏久对持 , 以顿④其兵 , 弊⑤其众 , 臣恐强秦大楚承以后 , 有田父之功 ." 齐王惧 , 谢将休士也 .导读 :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 防止了一场战争 , 堪称大功一件 .说明 : ①淳于髡 (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医生. 齐王 : 齐宣王 , 战国时齐国国君 , 姓田 , 名辟疆 . ②环山者三 : 相当于 " 三环山 ", 意思是环绕着山追了三圈. ③无劳倦之苦 : 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 . ④顿 : 困倦 , 这里是 " 使困倦 " 的意思 . ⑤弊 : 疲惫 , 这里是 " 使疲惫 " 的意思 .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 ( )2. 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以后 ( )4. 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 , 而擅其功 ( )二,翻译:1.东郭逡者 , 国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山者三 , 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田父见之 , 无劳倦之苦 , 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寓言故事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照答案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 学了不多久, 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 换了三次马, 三次都落在了后边 . 襄主说 :" 你教我驾车 , 没把技术全教给我 ." 王子期回答说 :" 技术是全教给你了 , 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 . 凡是驾车赛马 , 最重要的是马套在车上舒坦安顺 ,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 , 以后才能够追上跑得快的, 抵达远方的目的地 . 此刻您落伍时想追上我, 当先时又怕被我追上 . 实质上赶立刻路 , 远途比赛 , 不在先就在后 , 而无论当先仍是落伍 , 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 , 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伍的原由 ."一,l. 向 2. 穷尽 3. 被 4. 发语词二 ,1. 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 ,( 但你 ) 在使用时出了错 . 2.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 , 以后才能够追上那跑得快的 , 抵达远方的目的地 . 3. 而无论当先仍是落伍 , 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 , 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 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 , 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 , 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 同意 .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相同的道理 .2.老马识途管仲 , 隰朋随从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 , 春季出发 , 冬季返回 , 迷了路找不到归程 . 管仲说 :" 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 于是松开老马 , 队伍跟在后边 , 终于找到了归程 . 走到山中 , 找不到水喝 , 隰朋说 :" 蚂蚁冬季居住在山的南面 , 夏季居住在山的北面 , 蚁窝上的土高一寸 , 下边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 ." 于是按此发掘 , 果真找到了水 .一,1. 通"返", 返回 2. 道路 3. 找到二,1. 管仲说 :" 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 2. 蚂蚁冬季住在山的南面 , 夏季住在山的北面 .三 , 老马识途有经验 , 能率领生手工作3.穿井得人宋国有个姓丁的 , 家中没有井 , 只能到外边去清洗 , 取水 , 常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 等到他家打了井 , 告诉人家说 :" 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 有人听到这句话 , 就传出去说 :" 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 , 以后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盘问 , 姓丁的人回答说 :" 我家打了一口井 , 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 , 其实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 像这样听到听说 , 还不如不听 .一,1. 等到 2. 说, 讲 3. 不如二,1. 获取 , 获取 2. 找到 3. 能够三,1.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 被宋君听到 . 2. 多获取一个人使用 , 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 , 以谣传讹4.背道而驰方才我来时 , 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 , 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 , 驾着车 , 告诉我说 :" 我想到楚国去 ." 我说 :" 您往楚国去 , 为何要朝北走呢 " 他说 :" 我的马好 !" 我说 :" 马固然好 ,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 :" 我的路费多 !" 我说 :" 路费固然多 , 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 他说 :" 我的车夫能干 !" 这些条件越好 , 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1. 想要 2. 何, 什么 3. 优秀 4. 越二 ,1. 马固然好 , 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 2. 这些条件越好 , 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 , 背道而驰行动和目的相反5千里之马古代有个国王 , 想用千金买千里马, 三年不可以够买到 . 有个宦官对国王说 :" 请让我去买马 ." 国王派他去了 . 三个月就获取了千里马 ; 但马已经死了 , 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 , 回来向国王报告 . 国王震怒说 :" 所要买的是活马 , 要死马干什么白白地花销了五百金 !" 宦官回答说 :" 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 , 况且活马呢天下人必然以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 , 千里马这就要到了 ." 由此不到一年 , 买到三匹千里马 .一 ,1. 派遗 , 派遗 2. 花销 , 此指白空费掉 3. 一年 , 周年二,1. 用 2. 以为 3. 由于 4. 用来三 ,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 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马今至矣 !四 ,1. 所要买的是活马 , 要死马干什么 2. 由此不到一年 , 买到三匹千里马 .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 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 威后问使者:" 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 " 齐国使者很不快乐 , 说:" 我受命问候威后 , 可您此刻不问候我们齐王 , 先问收成和百姓的状况 , 莫非有先低贱尔后尊贵的道理吗 " 威后回答道 :" 不是这样的 . 假如没有每年的收成 , 哪有百姓没有百姓 , 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咨询次要的呢"一,l. 问候 2. 这样 3. 假如二 , 排比 :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三, 民本孟子 , 主张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 ; 民事不行缓也 ; 救民于水火之中四 , 因小失大舍弃事物根本的 , 主要的部分 , 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本末倒置7.齐欲伐魏齐国要攻打魏国 , 淳于髡对齐王说 :" 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 ; 东郭逡是尽人皆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 . 韩子卢追赶东郭逡 , 环山追跑了三圈 , 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 兔子疲惫不堪地跑在前方 , 犬疲倦不堪地跟在后边 , 犬与兔都疲倦至极 , 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 农民看见了 , 没遭到任何劳碌之苦 , 就独得了利益 . 此刻齐国与魏国长久相对峙 , 以致使士兵困顿 , 百姓疲备 , 我担忧强盛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待在身后 , 坐收农民之利呀 ." 齐王惧怕了 , 驱散了将帅 , 让士兵回家歇息了 .一 ,l.快 2.分别3.怕,担忧4.辞去,驱散使(让)歇息 5.独得,占有二,1. 东郭逡是尽人皆知的狡猾的兔子 . 2. 环山追跑了三圈 , 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3. 农民看见了 , 没有任何劳碌之苦 , 就独得了利益 .三 , 鹬蚌相危 , 渔人得利不要因两方相争持 , 让第三者得了利四 , 寄寓了必定道理 , 对人们有必定警告作用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芒。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第一段文言文,回答1~4题。

(12分)近日始学读书,尽心观欧阳修、苏洵、曾巩、陈亮、陆游诸公文集。

每读一篇,心悸口呿①,自以为未尝识字。

然性不耐静,读末终帙②,已呼累马③,促诸年少出游,获逢佳山水,耽玩竟日。

归而自责顽钝如此当何所成乃以一婢④自监。

读书稍倦,令得呵责,或提其耳,或擦其鼻,须快醒乃止。

婢不如命者,罚治之。

习久,渐惯苦读,古人微意,或有一二悟解处,则叫号跳跃,如渴鹿之奔泉也!曹公曰:“老而好学惟吾与袁伯业⑤。

”当知读书亦是难事。

(节选自《答王以明》,作者袁宏道,有改动)【注释】①口呿(q ū):张开口合不拢,形然受到震惊。

②帙(zh ì):卷。

③累马:牵马,备马。

④婢:使女,女仆。

⑤袁伯业:袁绍的从兄袁遗,字伯业。

1.下面与文中“古人微意”一句中的“意”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B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C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D .卜者知其指意(《陈涉世家》) 2.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归 而 自 责 顽 钝 如 此 当 何 所 成 乃 以 一 婢 自 监4.文章结尾说“当知读书亦是难事”你认为作者须克服哪些难事?(4分)(二)阅读第二段文言文,回答5~8题。

(12分)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彼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然则,人岂有勇者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且告之曰(将要)B .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C .顾见猛虎(回头)D .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盖余之勤且艰若此B .能跳而越此/乃记之而去C .不然为怯/士卒多为用者D .其怯者犹未能也/其真不知马也7.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1)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1)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2一、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12分)骂鸭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不骂。

某益.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注释】①邑:县城。

②茸生:柔密丛生的样子⑧良已:果真痊愈了④异史氏:作者自称。

⑤攘:偷窃。

11.依次对文中四个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领会终于更加实行B.能够去世好处实行C.得到终于更加做D.发现终于好处做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13.翁从“不骂”到“骂”,是因为某“”。

(2分)14.我们曾学过的《狼》也是异史氏作品,所以异史氏就是(人名)这篇故事,异史氏特地设计了雅量的“邻翁”责骂偷窃者并使之病癔的情节,其实是喻示了的道理。

(4分)二、閱讀下文,完成 10—13 題(12 分)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觉饥甚而不敢去.(2)果蔬皆不具.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七年级02)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七年级02)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二)(一)蛛与蚕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①,黄口灿然②,固之自裹。

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③躯。

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④天子衮龙⑤百官绂绣⑥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⑦,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

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小说》)注释:①经纬:纺织品中直线为经,横线为纬。

此指所吐之丝。

②黄口灿然:即言蚕黄色的嘴金光灿灿。

③厥(jué):作代词用,意为“其”,“他(它)”。

④文章:带花纹的织品。

⑤衮龙:衮(gǔn),衮龙,古帝王之礼服。

⑥绂绣:绂(fú),绂秀,祭祀时穿的礼服。

⑦枵腹而营口:枵(xiāo),枵腹,空腹。

营,经营,此为“寻找”意;营口,即寻找食物糊口。

1.解释加点词:⑴蛛语蚕曰语:⑵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汤:⑶我固自杀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原句: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译句: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5处)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4.蚕答蛛的话运用了怎样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5.读了本选文,你必会想到唐代诗人李商隐关于春蚕的千古名句,该诗句是。

(二)刘羽冲偶得古兵书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

经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会有土寇会:⑵几为所擒为:⑶使试于一村使:⑷自谓可将十万将: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始折旋疾徐()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椎鼓径进……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

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专项训练十 文言文阅读(二)

专项训练十 文言文阅读(二)

(2)持就.火炀之
就: 靠近
(3)半日方.散
方: 才
(4)必顶礼赞叹而去.
去: 离开
2.概括两文在主旨上的相同之处。(3 分)
答案:两篇文章都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3.简要说明两文在语言方面的不同之处。(3分)
答案:(示例)甲文语言准确、朴实、简洁;乙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显 得生动有情趣。
——李渔《芙蕖》 注:①迨:等到。②菡萏:荷花的花苞未开曰“菡萏”,已开曰“芙蕖”。③徂:到。④资:资财,此 处指获得的享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濯清涟而.不妖
而: 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2)陶后鲜.有闻
鲜: 少
(3)乃复.蒂下生蓬 (4)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 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 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①至菡萏②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③秋,此 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④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 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复: 又 已: 停止Fra bibliotek(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 丹的,应该当人很多了。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译文: 这样,我在花还未开的时候,便可先享受它.那无穷的情趣了。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二)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二)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二)(十六)螳螂捕蝉(《说苑》)[选文]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

(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

(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4)[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5)[务欲]一心想要。

(6)[前利]眼前的利益。

[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旦()子()延()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

字:句:()(2)如是者三旦。

字:句:()3、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 ]欲取蝉,而[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 ]欲啄螳螂,而[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填空。

(1)《螳螂捕蛇》写了和两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2)《螳螂捕蝉》写了、和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阅读提示]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十七)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之推《颜氏家训》)[选文]夫学者,所以求益(1)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2)长者,轻慢同列(3)。

人疾之(4)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释](1)[求益]求得长进。

(2)[凌忽]欺侮和轻视。

(3)[同列]同辈。

(4)[疾之]怨恨他。

[练习]1、下列各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二)(一)柳敬亭传(14分)黄宗羲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年十五,犷悍无赖①,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②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③见之,曰:“此子机变④,可使以其技鸣⑤。

”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精练琢磨,期月而诣莫生。

生曰:“子之说,能令人欢咍嗢噱⑦矣。

”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令人慷慨涕泣矣。

”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令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⑧间。

华堂旅会⑨,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妥于心称善也。

【注】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

②倾动:令人倾倒动容。

③莫后光:人名。

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

④机变:机敏灵活。

⑤鸣:扬声名。

⑥句:同“勾”,勾画。

⑦欢咍(hāi):欢快。

嗢(wā)噱(jué):大笑。

⑧缙绅:指官绅阶级。

⑨旅会:大聚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2)可使以.其技鸣( )(3)句性情,习.方俗( )而诣莫生( )(4)期月..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诵停顿。

(2分)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译文:(2) 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妥于心称善也。

译文:4.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说说柳敬亭最终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

(4分)答:(二)勤学(14分)(明)王守仁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1]。

诸生试观侪辈当中苟有虚而为盈[2],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当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3],内外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当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2019---2020学年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求学励志篇一)答案一、《为学之要》【参考译文】通过学习所知道的东西,在哪里都可以运用。

只是世人中读书的人,往往只能说到,不能做到,(所以)他们的忠孝没有人听说,仁义也(做得)不够;(如果)让他判断一个官司,一定不会弄清其中的事理;(如果)治理千户小县,一定不会管理好他的百姓;(如果)问他造屋的事情,一定不知道楣是横着放的而是坚着安的;(如果)问他耕田的事情,一定不知道稷种得早而泰种得迟;长啸歌吟、开玩笑,诵读吟咏、读辞赋,所做的事情已经很安闲,只能增加些迂阔荒诞,不合事理的才能,治理军国大事,毫无用处:所以被武人俗吏们共同讥笑嘲骂,确实是上述的原因吧!这是学习的人要求长进的原因啊。

(我)看见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慢同辈;(以至于)别人憎恨他就像憎恨仇敌一样,讨厌他就像对恶鸟一样。

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习。

古代的学者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修养,充实自己,弥补自身的不足;当今的学者学习却意在炫耀给别人看。

古代的学者是为了广利大众,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当今的学者是为了自己利益,修身养性以求得官职。

求学就如同种树,春天可以玩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获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恰似玩赏春花,修身利行,就好像收获果实。

1.(4分)(1)筹划、治理(2)讨厌,憎恨(3)损害(4)弥补2.(2分)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3.(4分)(1)(如果)让他判断一个官司,一定不会弄清其中的事理。

(“讼”“理”翻译正确1分,大意1分。

共2分)(2)古代的学者是为了广利大众,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

(“道”“利”翻译正确1分,大意1分。

共2分)4.(2分)①实用以利社会;②提高个人修养。

二、《为学》【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国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专题20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全国版)

专题20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全国版)

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专题20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真题精练一、(2022·昆明)文言文阅读。

王冕好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①诸暨:县名。

今属浙江省。

②牧:放牧。

③蹊:踩踏。

④或:有人。

⑤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⑥曷:为什么。

⑦听:听任。

⑧潜:悄悄地。

⑨执策:拿着书。

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意思。

1.窃.入学舍()A.偷、盗 B偷偷地,暗地里2.听已,辄.默记()A.就B.果断2.请选出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A.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牛踩坏了庄稼。

B.或者牵着牛来说牛踩坏了庄稼。

3.你认为王冕后来能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的原因是什么?二、(2022·永康市)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②乎?”平公曰:“安③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闲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④?”平公曰:“善哉!”[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②炳烛:点烛。

③安:怎么,哪里。

④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烛照明行走和黑暗中行走,究竟哪个更好呢?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师旷.曰________②臣闻.之________③如.日出之阳________④善哉..________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3.文中“盲臣安敢戏其君乎”中的“盲臣”指谁?请联系上下文和注释,说说他为什么是“盲臣”。

4.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写下来。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一)朝三暮四宋有狙jū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kuì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 xùn⑥于己也。

先诳kuáng⑦之曰:“与若⑧芧xù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注释】①狙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乏。

⑥驯: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⑦诳:欺骗,瞒哄。

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⑩“朝三暮四”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狙亦得.公之心( ) (2)损.其家口( )(3)充.狙之欲( ) (4)与.若芧(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爱狙,养之成群B. 能解狙之意C.先逛之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4.你从狙“朝三暮四”而怒,“朝四暮三”而喜中得到什么启示?(二)老马识途管仲、隰xí朋①从于桓huán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rèn⑤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⑥师⑦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霜业。

②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

③阳:山之南、水之北。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2)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2)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2)王著教帝学书太宗朝①,有王著学右军②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③。

帝听政④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⑤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⑥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⑦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注释】①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

②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③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④听政:处理政务。

⑤内侍:此指太监。

⑥遽:匆忙。

⑦规:勉励。

1、下面句中的“数”与“数遣内侍持书示著”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夫弈(下棋)之为数.,小数也 B.又数.刀毙之C.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D.复行数.十步2、下面句中的“益”,与“太宗益刻意临学”的“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以思,无益.,不如学也3、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又以问著,对如初。

翻译:4、从“王著教帝学书”一事看,王著是个的人。

5、文中说道,宋太宗后来“笔法精绝,超越前古”是得益于“著之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简述理由。

痴人应答一人远出,属其子曰:“有人问你令尊,可对以家父有事出外,请进拜茶。

”又以其呆恐忘也,书纸付之。

子置袖中,时时取看。

至第三日,无人来问,以纸无用,付之灯火。

第四日,忽有客至,问:“令尊呢?”觅袖中纸不得,因对曰:“没了。

”客惊曰:“几时没的?”答曰:“昨夜已烧过了。

”1、解释下列加点词属.其子曰属()2、从故事看,其子的“呆”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你认为借这个故事可以讽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

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寇准雅量初①,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②,谓其僚属③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及④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⑤,准严⑥供帐,大为具待⑦。

咏将去。

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⑧不可不得也。

‛准莫谕⑨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亡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初:当初。

②入相:当了宰相。

③僚属:下属的官。

④及:到了……的时候。

⑤罢还:免去官职归来。

罢,被免官,停职。

⑥严:这里作尊敬解。

⑦大为具待:盛情款待。

具,备办。

待,接待。

⑧《霍光传》:载于班固《汉书》。

《霍光传》中有“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之语。

霍光,西汉大臣,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异母之弟。

⑨莫谕:不明白。

谕,了解,明白。

【阅读指津】寇准,字平仲,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

寇准与张咏友情深厚,寇准出任宋真宗的宰相时,张咏任益州刺史。

寇准是“奇才”,但“学术不足”,他当了宰相仍虚心请教,值得称颂。

张咏示意他读一读《霍光传》,起初寇准不解其意,回到家里一翻书,读到“不学亡术”时,方恍然大悟:张咏这是在说我啊!于是欣然接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其僚属曰( ) (2)咏适.自成都罢还( )(3)准送之.郊( ) (4)咏徐.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2)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3.张咏示意寇准读一读《霍光传》的弦外之音是什么?4.本文表现了寇准的什么品质?(七)汉世老人汉世有人,年老无子。

家富,性俭吝啬。

恶衣蔬食①。

侵②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③从之求丐④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

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⑤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⑥勿他说,复相效⑦而来。

‛老人俄⑧死,田宅没官⑨,货财充于内帑⑩矣。

(选自《笑林》) 【注释】①恶衣蔬食:衣食粗劣。

②侵:接近。

③或人:有人。

④丐:施予,给予。

⑤寻:不久,过了一会儿。

⑥慎:千万,切切。

⑦效:仿效。

⑧俄:不久,一会儿(表示时间短暂)。

⑨没官:被动语态,此意为被官府没收。

⑩内帑(tǎng):旧时指国库。

【阅读指津】本文以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尤其是后半部分面对丐者的乞讨,老人“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随步辄减”,字字千钧,把每一步中老人的心理活动都囊括在内。

其点睛之笔是“闭目以授乞者”一句,“闭目”二字把老人痛苦难舍的真实心理写得活灵活现。

而且这一笔又与前面“随步辄减”遥相呼应,一气呵成,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最精彩的妙笔是“倾家赡君”四字,把一个富有而吝啬的伪君子写到了极处。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聚敛无厌( ) (2)或人从之求丐者( )(3)比至于外( ) (4)我倾家赡君(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2)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3.文中说老人“性俭啬”,请从文中找出一例。

4.根据文意,我们得知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八)于中丞捕盗于中丞成龙①按部②至高邮。

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③甚富,夜被穿窬④席卷而去。

刺史⑤无术。

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

又出示谕⑥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

乃阴嘱吏目:设⑦有城门中出入至再⑧者捉之。

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

公曰:‚此真盗也。

‛二人诡辩不已。

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⑨,皆奁中物也。

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于中丞成龙:即于成龙,清代名臣。

中丞,官名。

②按部:巡视。

③妆奁(lián):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借指嫁妆。

④窬(yú):从墙上爬过去。

⑤刺史:古代官名,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⑥谕:告诉。

⑦设:如果。

⑧再:两次。

⑨袭:量词,指成套的衣服。

【阅读指津】在我国古代文言小说中,写断案的占一定比例,《聊斋志异》即如此。

与前人的作品比,《聊斋志异》的这类作品写得更好,其原因之一是抓住了精彩的细节。

古今作案的人,在作案前后往往周密筹划以掩饰罪行,但总会有千虑之一失,这就是可以找到其罪证的某一个关键的细节。

破案者找到这个细节,就可以使真相大白。

这就是说,只有认真调查研究,善于从细节人手,才能审断无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适.巨绅家将嫁女( ) (2)刺史无术.( )(3)阖.城户口( ) (4)乃阴.嘱吏目(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 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2)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3 .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于成龙和盗贼的主要特点。

(九)齐王筑城齐王①一日临朝②,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③,今欲调丁壮④,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⑤,经大行⑥,接轩辕⑦,下武关⑧,逶迤⑨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⑩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⑪侵虞⑫之患,可以永逸⑬矣。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耳阶‛艾子⑭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⑮,望天而歌。

臣怪之,问其故。

答曰:‘大雪应候⑯,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

’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艾子杂说》) [注释】①齐王:齐威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

②临朝:指帝王到朝廷上处理政务。

③支备:调度战备。

支,调度、支付。

④丁壮:即壮丁,指壮年的男子。

⑤即墨: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

⑥大行:即太行山,主峰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南。

⑦轩辕:山名,在今河南省堰师县东南,接巩、登封二县界。

⑧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

⑨逶迤(wēi yí):斜行,曲折前进。

用以形容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⑩窥:指从缝隙或隐蔽处偷看,以窥伺可乘之机。

⑪征戍:旧称远征和守卫边疆。

⑫侵虞:侵犯。

⑬逸:安乐。

⑭艾子:《艾子杂说》的作者苏轼虚构的人物。

⑮踣(bó):跌倒,倒毙。

⑯应候:顺应时令。

【阅读指津】齐王看到筑大城防御敌国的好处,却没有想到筑城会给人民带来多大的危害。

所以艾子借雪中饿民的故事讽谏齐王,不要只看到将来的好处而不惜把人民都折磨死。

那样,所谓将来的好处便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顶多也不过是望梅止渴罢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岁.苦支备( ) (2)征戍侵虞之患.( )(3)今旦.大雪( ) (4)臣怪.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2)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3.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六)寇准雅量1.(1)对……说(2)恰逢(3)到,往(4)慢慢地2.(1)寇准是个奇才,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

(2)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

3.婉言劝告寇准刻苦研读,提高学问。

4.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等品质。

【译文】当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被封为丞相,就对他的同僚们说:“寇准是个奇才,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

”等到寇准出任陕西地方官,张咏也正好被罢官从成都还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

等张咏要离开的时候,寇准送他到市郊,并问他:“先生有什么话要教导寇准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你不可不读啊!”寇准不懂他的意思,回去后,把《霍光传》取出来阅读,读到“不学亡术”时,笑着说:“这是张公教导我啊。

”(七)汉世老人1. (1)满足(2)乞求,请求(3)等到(4)资助2. (1)天一亮就起床,天黑了才睡觉;他经营产业,聚敛钱财从不满足,自己却不舍得花钱。

(2)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别人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3.“自堂而出,随步辄减。

”或:“闭目以授乞者。

”4.通过讽刺汉世老人的吝啬,告诫人们钱财乃身外之物,不要为钱财所累(或不要过于看重钱财)。

【译文】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年纪大了却没有孩子。

家里非常有钱,但他生性吝啬。

衣食粗劣,(平时总是)天一亮就起床,天黑了才睡觉;他经营产业,聚敛钱财从不满足,自己却不舍得花钱。

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从厅堂往外面走,边走边往下扣减。

等到走出门后,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

一会儿又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免别人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

”老人不久便死了。

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财充入国库。

(八)于中丞捕盗1.(1)恰逢(2)办法(3)全(4)暗地里2.(1)夜里被盗贼穿墙打洞席卷一空。

(2)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

3.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

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

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4.于成龙: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

盗贼: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

【译文】中承于成龙巡视到高邮。

恰好有一个富绅家即将嫁女儿,嫁妆非常多,夜里被盗贼穿墙打洞席卷一空。

当地刺史束手无策。

于成龙命令关闭各个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公差头目把守,严格搜查行人的物品。

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细搜查,务必找到赃物。

于成龙暗地里叮嘱公差头目: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

过了中午抓获了两个人,全身之外,并无其他随行物品。

于成龙说:“他们是真正的盗喊。

”这两个人不停地诡辩。

于成龙命令脱掉两人的衣服搜查。

发现外衣里面套着两身女装,都是富绅家嫁妆的衣物。

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

(九)齐王筑城1. (1)每年(2)隐患,祸患(3)早晨(4)对……感到奇怪2. (1)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能不欢欣踊跃地参加呢?(2)老百姓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3.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译文】齐王一天上早朝,环顾对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军备费用。

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城。

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轩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即可与各强国隔绝。

使秦国不能觊觎我国的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得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现在让老百姓去修筑大城,虽会有些劳累,但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