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合集下载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①之理②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⑤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⑥,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释】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杀错了人。

过,误。

④当:判决。

⑤傅:通“附”,转嫁。

⑥听微决疑:审察不明显的细节和判决疑难案件。

【阅读提示】李离作为封建朝廷的司法官员,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毅然选择了以生命来谢罪的方式。

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虽然有其迂腐的一面,但是他以生命为代价,履行了“失刑则刑,失死则死”的法律规定,用生命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绚丽篇章。

同时他的严于责己、勇于担当的品格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所闻也()(2)辞不受令()(3)故使为理()(4)罪当死()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2)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3. 在面临君命与法律相抵触时,李离为什么要选择违抗君命来维护法律的尊严?郭氏之墟昔①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②国故城郭氏之墟③。

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也。

”桓公曰:“郭氏者曷为④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⑤。

”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

”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

”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

(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昔:从前。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王子猷见戴安道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

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

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

1、解释加点的词。

①人问其故.②兴尽而返.2、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译:3、试举例说出王子猷的性格特点。

4、给下列句子断句。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二)司马光逸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退.为家人讲() (2) 光持石击瓮破.之()(3) 同列语.之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4. 给下列句子断句。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三)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苏州 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2》

苏州 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2》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2016年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2》一周公吐哺周公乃践祚①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召公曰:“我之所以弗辟②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③,成王少,将以成周④,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及七年后,北面就臣位,恭慎如畏然。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注释】①践祚(zuò):引申为天子登上皇位。

②辟:通“避”,回避。

③蚤终:早逝。

“蚤”,通“早”。

④将以成周:完成稳定周朝的大业。

【阅读提示】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经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建立典章制度,使得天下大治。

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选文叙写周公因成王幼小,恐天下人反叛,代理国政。

当时有人散布谣言,说他对成王不利。

周公及时坦明心迹,勤于政事,礼贤下士,终天下大治,最后还政于成王。

选文不仅表现了周公治邦理国的卓越才能,而且表现了其心系天下、忠君爱国的博大胸怀。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无以告.我先王()(2)周公戒.伯禽日()(3)子之.鲁()(4)及.七年后()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

(2)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3. 下列句子中最能表现周公爱惜人才的一句是()A.周公乃践祚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B.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C.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D.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第二篇《韩康伯不畏天寒》(陆续更新)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第二篇《韩康伯不畏天寒》(陆续更新)

①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连词,表因果
②潭西南而望 连词,பைடு நூலகம்修饰
A.是
B.否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 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 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 下④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②其如土石何? 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代指韩康伯
A.是
B.否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 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 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 下④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4. 判断下面两个句子中“而”意思和用法是否一致?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 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 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 下④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3. 判断下面两个句子中“其”意思和用法是否一致?
①母问其故
②其如土石何?
1.下列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止得襦:同“只”
B.母殷夫人自成之:缝制
C.寻作复裈:寻得,寻找 D.母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寻:不久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 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 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 下④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中考语文复习练测课件 素养综合训练32 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中考语文复习练测课件 素养综合训练32 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 【注释】 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 ②虞君:虞国国君。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 国。④渠:壕沟。⑤攻不待冲降而成拔:攻 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冲降,古时兵 车。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食.不甘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越疆而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故守不待渠而固.
▪ 他于是把沉香木烧成木炭,前往市场卖 木炭,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 3.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 要有恒心和耐心。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位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进入海中打捞沉香木。累积了很多 年,才得到一车(沉香木),把它运回家。他到集市上去卖沉香木,因为沉香木价 格昂贵的原因,最终没有人来买。过了许多天,他还不能卖出去。他心中产生 疲劳厌烦的情绪,把这看成是一种苦恼。他看到别人卖木炭,时常能很快地将 木炭卖出去,就产生了一种想法:不如把沉香木烧成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 去了。他于是把沉香木烧成木炭,前往市场卖木炭,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木炭 的价钱。世界上的愚蠢的人也正是像这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世间愚人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 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
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 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 【注释】 ①知:主持,掌管。②唐打 猎:据传说唐氏世代善捕虎,故有“唐打猎” 之称。③皓然:须发皆白的样子。④姑:姑 且,暂且。⑤哂:讥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役至.谷口: 到。 (2)乃厚赠遣.之:让……走,打发。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 , 俄而与子期逐② , 三易马而三后③ . 襄主曰 :" 子之教我御 , 术未尽也 ." 对曰 :" 术已尽 , 用之则过也 . 凡御之所贵 , 马体安于车 , 人心调④于马 , 尔后能够追速致远 . 今君后则欲速臣 , 先则恐逮于臣 . 夫诱⑤道争远 , 非先则后也 .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 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因此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 , 特别指出 :" 凡御之所贵 , 马体安于车 , 人心调于马 , 尔后能够追速致远 ."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这样 , 要聚精会神 , 目注明确 .说明 :①赵襄主 : 赵襄子 . 御: 驾车 . 王子期 : 古时擅长驾车的人 . ②逐 : 追赶 , 这里指驾车赛马 . ③易 : 改换 . 后: 方向名词做动词 , 落伍 . ④调 : 谐调 . ⑤诱 : 指引 . ⑥此因此 : 这就是的原由 .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 术未尽也 ()3. 先则恐逮于臣 ()4. 夫诱道争远 ()二. 翻译1.术已尽 , 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 , 尔后能够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 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 你以为赵襄王落伍的原由是什么你同意王子期的见解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 老马识途管仲 , 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 , 春往而冬反 , 诱惑失道② . 管仲曰 :" 老马之智可用也 ." 乃放老马而随之 , 遂得道 . 行山中无水 , 隰朋曰 :" 蚁冬居山之阳 , 夏居山之阴 ,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 乃掘③地 , 遂得水 .导读 :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到的个性 , 人能擅长向大自然学习 , 则万物可为我所用 , 为人类造福 .说明 : ①管仲 , 隰(x ) 朋: 皆齐桓公时大臣 , 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 孤竹 : 古国名 . ②诱惑失道 : 迷路而找不到归程 . ③掘 : 挖.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 )2. 诱惑失道 ( )3. 遂得水 ( )二, 翻译1.管仲曰 :" 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 , 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 文中故事是成语 _____的来历 , 现比喻 ________________.原文 3. 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 , 而出溉汲 , 常一人居外① . 及其家穿井 , 告人曰 :" 吾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 :" 丁氏穿井得一人 ." 国人道之② , 闻之于宋君 .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丁氏对曰 :" 得一人之使③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 , 不若无闻也 .导读 : 传言不行轻信 , 要脚踏实地 . 特别 " 以谣传讹 " 更要不得 .说明 : ①常一人居外 : 常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 :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 ③得一人之使 : 意思是说 , 家里打了井 , 不用再派人到外面取水 , 节俭一个劳动力 , 等于多获取一个人使用 .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 )2. 国人道之 ( )3. 不若无闻也 ( )二, 辨析以下 " 得" 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 , 遂迷 , 不复得路 ( )3.今天有 , 明天去 , 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 翻译1.国人道之 , 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穿井得人 " 的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 4. 背道而驰今者臣来 , 见人于大行 , 方北面而持其驾① , 告臣曰 :" 我欲之②楚 ." 臣曰 :" 君之楚 , 将奚为北面 " 曰:" 吾马良 !" 臣曰 :" 马虽良 , 此非楚之路也 ." 曰:" 吾用③多 !" 臣曰 :" 用虽多 , 此非楚之路也 ." 曰 :" 吾御者④善 !" 此数者愈善 , 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 " 背道而驰 " 堪称无人不晓 , 假如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 , 所得结果也只能是分道扬镳 .说明 : ①持其驾 : 拿着缰绳 , 驾着他的车子 . ②之 : 动词 , 往, 到. ③用: 资用 , 即路费 . ④御者 : 驾车的仆夫 .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 ( )2. 将奚为北面 ( )3. 吾马良 ( )4. 此数者愈善 ( )二, 翻译1.马虽良 , 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 , 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 成语 ______出自本文 , 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5. 千里之马古之君人 , 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三年不可以得 . 涓人言于君曰 :" 恳求之 ." 君遣之 . 三月得千里马 ; 马已死 , 买其骨五百金 , 返以报君 . 君震怒曰 :" 所求者生马 , 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 !" 涓人对曰 :"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 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 . 马今至矣 !" 于是不可以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 "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 况生马乎 " 涓人的一句反问堪称直接点出其行为的真实意图. 而最后 " 不可以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 ", 堪称是在预料之中的事 .说明 : ①安事死马 : 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空费掉.③市:买.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君遣之 ( )2. 而捐五百金 ( )3. 于是不可以期年 ( )二, 辨析以下 " 以" 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 , 涓人为何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翻译1.所求者生马 , 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可以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6. 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书未发① , 威后问使者曰 :" 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 使者不说③ , 曰:" 臣奉使使威后 , 今不问王 , 而先问岁与民 , 岂先贱尔后尊贵者乎 " 威后曰 :" 否则 . 苟无岁 , 何以有民苟无民 ,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 : 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 使赵威后对齐使的辩驳更具阵容和说服力 , 要言不烦 .说明 : ①发:启封. ②恙: 灾祸,忧患. ③说: 通"悦", 快乐. ④本: 根本的, 重要的.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 否则 ( )3. 苟无岁 ( )二 ,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赵威后的言论表现了 ____思想 , 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 思想家有近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括有成语 ________, 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 形容_________________.原文 7. 齐欲伐魏齐欲伐魏 , 淳于髡谓齐王①曰 :" 韩子卢者 , 天下之疾犬也 ; 东郭逡者 , 国内之狡兔也 . 韩于卢逐东郭逡 , 环山者三② , 腾山者五 . 兔极于前 , 犬废于后 ; 犬兔俱罢 , 各死其处 . 田父见之 , 无劳倦之苦③ , 而擅其功 . 今齐魏久对持 , 以顿④其兵 , 弊⑤其众 , 臣恐强秦大楚承以后 , 有田父之功 ." 齐王惧 , 谢将休士也 .导读 :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 防止了一场战争 , 堪称大功一件 .说明 : ①淳于髡 (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医生. 齐王 : 齐宣王 , 战国时齐国国君 , 姓田 , 名辟疆 . ②环山者三 : 相当于 " 三环山 ", 意思是环绕着山追了三圈. ③无劳倦之苦 : 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 . ④顿 : 困倦 , 这里是 " 使困倦 " 的意思 . ⑤弊 : 疲惫 , 这里是 " 使疲惫 " 的意思 .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 ( )2. 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以后 ( )4. 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 , 而擅其功 ( )二,翻译:1.东郭逡者 , 国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山者三 , 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田父见之 , 无劳倦之苦 , 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寓言故事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照答案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 学了不多久, 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 换了三次马, 三次都落在了后边 . 襄主说 :" 你教我驾车 , 没把技术全教给我 ." 王子期回答说 :" 技术是全教给你了 , 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 . 凡是驾车赛马 , 最重要的是马套在车上舒坦安顺 ,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 , 以后才能够追上跑得快的, 抵达远方的目的地 . 此刻您落伍时想追上我, 当先时又怕被我追上 . 实质上赶立刻路 , 远途比赛 , 不在先就在后 , 而无论当先仍是落伍 , 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 , 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伍的原由 ."一,l. 向 2. 穷尽 3. 被 4. 发语词二 ,1. 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 ,( 但你 ) 在使用时出了错 . 2.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 , 以后才能够追上那跑得快的 , 抵达远方的目的地 . 3. 而无论当先仍是落伍 , 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 , 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 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 , 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 , 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 同意 .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相同的道理 .2.老马识途管仲 , 隰朋随从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 , 春季出发 , 冬季返回 , 迷了路找不到归程 . 管仲说 :" 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 于是松开老马 , 队伍跟在后边 , 终于找到了归程 . 走到山中 , 找不到水喝 , 隰朋说 :" 蚂蚁冬季居住在山的南面 , 夏季居住在山的北面 , 蚁窝上的土高一寸 , 下边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 ." 于是按此发掘 , 果真找到了水 .一,1. 通"返", 返回 2. 道路 3. 找到二,1. 管仲说 :" 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 2. 蚂蚁冬季住在山的南面 , 夏季住在山的北面 .三 , 老马识途有经验 , 能率领生手工作3.穿井得人宋国有个姓丁的 , 家中没有井 , 只能到外边去清洗 , 取水 , 常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 等到他家打了井 , 告诉人家说 :" 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 有人听到这句话 , 就传出去说 :" 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 , 以后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盘问 , 姓丁的人回答说 :" 我家打了一口井 , 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 , 其实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 像这样听到听说 , 还不如不听 .一,1. 等到 2. 说, 讲 3. 不如二,1. 获取 , 获取 2. 找到 3. 能够三,1.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 被宋君听到 . 2. 多获取一个人使用 , 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 , 以谣传讹4.背道而驰方才我来时 , 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 , 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 , 驾着车 , 告诉我说 :" 我想到楚国去 ." 我说 :" 您往楚国去 , 为何要朝北走呢 " 他说 :" 我的马好 !" 我说 :" 马固然好 ,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 :" 我的路费多 !" 我说 :" 路费固然多 , 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 他说 :" 我的车夫能干 !" 这些条件越好 , 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1. 想要 2. 何, 什么 3. 优秀 4. 越二 ,1. 马固然好 , 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 2. 这些条件越好 , 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 , 背道而驰行动和目的相反5千里之马古代有个国王 , 想用千金买千里马, 三年不可以够买到 . 有个宦官对国王说 :" 请让我去买马 ." 国王派他去了 . 三个月就获取了千里马 ; 但马已经死了 , 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 , 回来向国王报告 . 国王震怒说 :" 所要买的是活马 , 要死马干什么白白地花销了五百金 !" 宦官回答说 :" 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 , 况且活马呢天下人必然以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 , 千里马这就要到了 ." 由此不到一年 , 买到三匹千里马 .一 ,1. 派遗 , 派遗 2. 花销 , 此指白空费掉 3. 一年 , 周年二,1. 用 2. 以为 3. 由于 4. 用来三 ,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 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马今至矣 !四 ,1. 所要买的是活马 , 要死马干什么 2. 由此不到一年 , 买到三匹千里马 .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 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 威后问使者:" 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 " 齐国使者很不快乐 , 说:" 我受命问候威后 , 可您此刻不问候我们齐王 , 先问收成和百姓的状况 , 莫非有先低贱尔后尊贵的道理吗 " 威后回答道 :" 不是这样的 . 假如没有每年的收成 , 哪有百姓没有百姓 , 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咨询次要的呢"一,l. 问候 2. 这样 3. 假如二 , 排比 :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三, 民本孟子 , 主张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 ; 民事不行缓也 ; 救民于水火之中四 , 因小失大舍弃事物根本的 , 主要的部分 , 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本末倒置7.齐欲伐魏齐国要攻打魏国 , 淳于髡对齐王说 :" 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 ; 东郭逡是尽人皆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 . 韩子卢追赶东郭逡 , 环山追跑了三圈 , 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 兔子疲惫不堪地跑在前方 , 犬疲倦不堪地跟在后边 , 犬与兔都疲倦至极 , 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 农民看见了 , 没遭到任何劳碌之苦 , 就独得了利益 . 此刻齐国与魏国长久相对峙 , 以致使士兵困顿 , 百姓疲备 , 我担忧强盛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待在身后 , 坐收农民之利呀 ." 齐王惧怕了 , 驱散了将帅 , 让士兵回家歇息了 .一 ,l.快 2.分别3.怕,担忧4.辞去,驱散使(让)歇息 5.独得,占有二,1. 东郭逡是尽人皆知的狡猾的兔子 . 2. 环山追跑了三圈 , 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3. 农民看见了 , 没有任何劳碌之苦 , 就独得了利益 .三 , 鹬蚌相危 , 渔人得利不要因两方相争持 , 让第三者得了利四 , 寄寓了必定道理 , 对人们有必定警告作用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芒。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第一段文言文,回答1~4题。

(12分)近日始学读书,尽心观欧阳修、苏洵、曾巩、陈亮、陆游诸公文集。

每读一篇,心悸口呿①,自以为未尝识字。

然性不耐静,读末终帙②,已呼累马③,促诸年少出游,获逢佳山水,耽玩竟日。

归而自责顽钝如此当何所成乃以一婢④自监。

读书稍倦,令得呵责,或提其耳,或擦其鼻,须快醒乃止。

婢不如命者,罚治之。

习久,渐惯苦读,古人微意,或有一二悟解处,则叫号跳跃,如渴鹿之奔泉也!曹公曰:“老而好学惟吾与袁伯业⑤。

”当知读书亦是难事。

(节选自《答王以明》,作者袁宏道,有改动)【注释】①口呿(q ū):张开口合不拢,形然受到震惊。

②帙(zh ì):卷。

③累马:牵马,备马。

④婢:使女,女仆。

⑤袁伯业:袁绍的从兄袁遗,字伯业。

1.下面与文中“古人微意”一句中的“意”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B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C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D .卜者知其指意(《陈涉世家》) 2.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归 而 自 责 顽 钝 如 此 当 何 所 成 乃 以 一 婢 自 监4.文章结尾说“当知读书亦是难事”你认为作者须克服哪些难事?(4分)(二)阅读第二段文言文,回答5~8题。

(12分)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彼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然则,人岂有勇者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且告之曰(将要)B .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C .顾见猛虎(回头)D .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盖余之勤且艰若此B .能跳而越此/乃记之而去C .不然为怯/士卒多为用者D .其怯者犹未能也/其真不知马也7.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七年级02)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七年级02)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二)(一)蛛与蚕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①,黄口灿然②,固之自裹。

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③躯。

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④天子衮龙⑤百官绂绣⑥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⑦,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

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小说》)注释:①经纬:纺织品中直线为经,横线为纬。

此指所吐之丝。

②黄口灿然:即言蚕黄色的嘴金光灿灿。

③厥(jué):作代词用,意为“其”,“他(它)”。

④文章:带花纹的织品。

⑤衮龙:衮(gǔn),衮龙,古帝王之礼服。

⑥绂绣:绂(fú),绂秀,祭祀时穿的礼服。

⑦枵腹而营口:枵(xiāo),枵腹,空腹。

营,经营,此为“寻找”意;营口,即寻找食物糊口。

1.解释加点词:⑴蛛语蚕曰语:⑵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汤:⑶我固自杀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原句: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译句: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5处)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4.蚕答蛛的话运用了怎样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5.读了本选文,你必会想到唐代诗人李商隐关于春蚕的千古名句,该诗句是。

(二)刘羽冲偶得古兵书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

经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会有土寇会:⑵几为所擒为:⑶使试于一村使:⑷自谓可将十万将: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012-2021语文真题分析汇总--课外文言阅读(二)

2012-2021语文真题分析汇总--课外文言阅读(二)

2012-2021语文真题分类汇总文言文阅读课外部分(二)2012年(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

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大祖喜曰:“此言甚善。

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此言甚善.()(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

(3分)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1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

(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2013年(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闻公有一册历○1,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

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

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2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

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

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3书也。

【注】○1公: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

册历:记事簿。

○2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

○3漫:随便。

12.解释文中的加横线词(4分)(1)人初不知其故()(2)公诘其失船为何日()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文言文阅读(课外)2j(藩国名臣等篇)

文言文阅读(课外)2j(藩国名臣等篇)

文言文阅读(课外)2j六、【2018年中考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qián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联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作者:吴兢年代:唐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qián夹住;约束)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zuò本意是指福,赐福,也指帝位,还指保佑):福禄,福分。

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参考译文: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

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

如果君主贤明,而臣子却不匡正辅佐,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

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像隋炀帝,他为人非常暴虐,臣下不敢进言,这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国破家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

这个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所耻笑啊。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样的。

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课外拓展阅读提升(一)古镜【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②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①鉴;镜子。

②差:略微。

【参考译文】【甲】古人铸造镜子,镜子大镜面就平,镜子小镜面就凸。

凡是镜面洼就显得人脸大,镜面凸就显得人脸小。

镜面小的镜子不能全部照出来人的脸,所以让它稍微凸起,那么镜面虽小依然能全部照出来人的脸。

(古人)继续根据镜面的大小,调整镜面的凸洼程度,常常使人脸和镜面大小差不多。

这些工匠们的精巧和才智,后人造不出来了。

【乙】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

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

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

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

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

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

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虽然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

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1.下列给(乙)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二)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二)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二)(十六)螳螂捕蝉(《说苑》)[选文]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

(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

(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4)[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5)[务欲]一心想要。

(6)[前利]眼前的利益。

[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旦()子()延()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

字:句:()(2)如是者三旦。

字:句:()3、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 ]欲取蝉,而[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 ]欲啄螳螂,而[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填空。

(1)《螳螂捕蛇》写了和两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2)《螳螂捕蝉》写了、和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阅读提示]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十七)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之推《颜氏家训》)[选文]夫学者,所以求益(1)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2)长者,轻慢同列(3)。

人疾之(4)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释](1)[求益]求得长进。

(2)[凌忽]欺侮和轻视。

(3)[同列]同辈。

(4)[疾之]怨恨他。

[练习]1、下列各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二)(一)柳敬亭传(14分)黄宗羲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年十五,犷悍无赖①,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②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③见之,曰:“此子机变④,可使以其技鸣⑤。

”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精练琢磨,期月而诣莫生。

生曰:“子之说,能令人欢咍嗢噱⑦矣。

”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令人慷慨涕泣矣。

”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令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⑧间。

华堂旅会⑨,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妥于心称善也。

【注】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

②倾动:令人倾倒动容。

③莫后光:人名。

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

④机变:机敏灵活。

⑤鸣:扬声名。

⑥句:同“勾”,勾画。

⑦欢咍(hāi):欢快。

嗢(wā)噱(jué):大笑。

⑧缙绅:指官绅阶级。

⑨旅会:大聚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2)可使以.其技鸣( )(3)句性情,习.方俗( )而诣莫生( )(4)期月..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诵停顿。

(2分)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译文:(2) 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妥于心称善也。

译文:4.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说说柳敬亭最终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

(4分)答:(二)勤学(14分)(明)王守仁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1]。

诸生试观侪辈当中苟有虚而为盈[2],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当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3],内外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当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专题06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名校阅读试题精选

专题06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名校阅读试题精选

专题06 课外文言文阅读,【注释】①上述材料中的“意园”和“蓼花庄”都是作者虚构的。

②或________。

③焉:________,同“必有我师焉”中“焉”之义(《<论语〉十二章》)。

④克:________(结合语境推测)。

⑤息:________。

11.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戴名世为什么要多次虚构他的园林蓝图?小助手:关注园林特点....。

....,联系人物生平....,归纳园林背后作者的精神追求(三)(2023年3月江苏省无锡外国语学校中考调研语文试题)阅读回答问题。

①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

世奇幼颖异,嗜学,有文名。

登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十一年,帝遣词臣分谕诸藩。

世奇使山东、湖广、江西诸王府,所至却馈遗。

还,进左谕德。

父忧.归。

②久之还朝,进左庶子。

帝数召廷臣问御寇策。

世奇言:“闯、献二贼,除献易,除闯难。

人心畏献而附闯,非附闯也,苦兵也。

今欲收人心,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

”帝善其言,为下诏申饬。

时寇警日亟,每召对,诸大臣无能画一策。

世奇归邸,辄太息泣下,曰:“事不可为矣。

”③十七年三月,城陷。

世奇方早食,投箸起,问帝安在、东宫二王安在,或言帝已出城,或言崩,或又言东宫二王被执。

世奇曰:“嗟乎,吾不死安之!”其仆曰:“如太夫人何?”世奇曰:“正恐辱太夫人耳。

”将自经,二妾朱、李盛饰前。

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世奇曰:“有是哉!”二妾并自经.。

世奇端坐,引帛自力缢乃死。

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慷慨从容二义质焉。

世奇曰:“勉哉元升。

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①矣。

”④世奇修颐广颡,扬眉大耳,砥名行,居馆阁有声,好推奖后进。

为人廉,父死,苏州推官倪长圩以赎锾②三千助丧。

世奇辞曰:“苏饥,留此可用振.。

”座主周延儒再相,世奇同郡远嫌,除服不赴都。

及还朝,延儒已赐死,亲昵者率避去,世奇经纪其丧。

六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语文课外浅易文言文阅读2

六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语文课外浅易文言文阅读2

浅易文言文阅读(一)一、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fāng sì]中发.书/而对勘[kān]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shú]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练习:1、解释:(1) 以.二马三骡: (2) 询其曲折:(3) 或.与平日所闻不合: (4)发.书而对勘[kān]之:(5)无足..留意: (6) 诸.经注释:2、翻译:(1)或径行平原大野。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张溥与“七录斋”(张)溥(pǔ)/幼嗜(shì)学,所读书/必手钞,钞(chāo)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jūn),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2.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3.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

三、王冕僧寺夜读王冕(mǎn)者,诸暨①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xī]田③。

父怒,挞(tà) ④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hé]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⑦。

冕小儿,恬(tián)若不见。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一)朝三暮四宋有狙jū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kuì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 xùn⑥于己也。

先诳kuáng⑦之曰:“与若⑧芧xù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注释】①狙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乏。

⑥驯: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⑦诳:欺骗,瞒哄。

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⑩“朝三暮四”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狙亦得.公之心( ) (2)损.其家口( )(3)充.狙之欲( ) (4)与.若芧(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爱狙,养之成群B. 能解狙之意C.先逛之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4.你从狙“朝三暮四”而怒,“朝四暮三”而喜中得到什么启示?(二)老马识途管仲、隰xí朋①从于桓huán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rèn⑤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⑥师⑦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霜业。

②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

③阳:山之南、水之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九)
班级姓名时间
王翦伐楚
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

”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使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②。

李信大破楚军,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③,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④,大败李信。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

将军虽病,独⑤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

”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唯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⑥,王翦请美田宅甚众。

王翦既行,至关⑦,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

王怚⑧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

楚人数挑战,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

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

【注】①荆:即楚国。

②频阳:地名,今陕西富平。

③城父:地名,今安徽涡阳西北。

④顿舍:停宿。

⑤独:难道。

⑥霸上:地名,今西安市东。

⑦关:指武关,今陕西丹风东。

⑧怚:同“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至频阳谢.王翦曰谢:道歉
B.于是引兵而西.西:向西进发
C.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委:托付
D.楚师遂败走.走: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2分)例句: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下列各句中,与“王以问王翦”一句句式相同的是()(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B.宋何罪之有(《公输》)
C.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李信和蒙恬攻打楚国,一开始取得了胜利,但最后在楚军的反攻中大败而归。

B.当李信大败而归后,秦王亲自去向王翦道歉,并送王翦至霸上,体现了秦王知错能改的品质。

C.王翦最后答应了秦王要求他带兵的要求,同时请求秦王赏他很多良田大宅,这说明王翦是一个贪图荣华富贵的人。

D.王翦面对楚国以全国之军抵御的形势,采取了坚守阵地、以逸待劳的策略,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2分)
②楚人闻王翦益军而來,乃悉国中兵以御之。

(2分)
参考答案:
1.D;
2.A;
3.D;
4.C
5.翻译
①王翦出发后,到达武关,先后派了五批人回去讨要良田。

②楚人听说王翦增加了兵马前来,就把国内的军队全部调来抵御王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