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高校办学模式内涵与现状探析
新疆煤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探析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为了保证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我院在教学中采用“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改革考核方法及加强学生管理等措施确保人才培养。
通过多年的实践,充分利用企业办学优势、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就业面。
【关键词】煤炭深加工与利用;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0 引言“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今后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
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质性效果并不明显,形式化、口号化比较多。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发展平台;企业动力不足;合作缺乏稳定性、持久性,难以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合作表面化,没有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产生实质性影响[1]。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永恒命题,如何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在“校企一体化”机制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校企共同体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及特点所谓“校企一体”就是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相关产业及企业三者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建设;工学结合则是企业实践与课堂学习的结合,即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办学形式。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典型的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同时在课程体系方面构建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模块教学体系,在素质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职业资格技能方面实习“双证”制,在教师培养方面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在就业方面实行“订单式”培养等特点。
2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2.1 课程体系建设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在课程目标设计上,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注重学习内容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在课程实施方面,注重工学结合,校企一体(校企合作),进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
高校内涵式发展引言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指高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
教育教学1. 课程改革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对课程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项目式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支持。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
引进国际化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 实践教学高校内涵式发展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资源的建设,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 评价体系改革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科学研究1. 学术研究导向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将科学研究作为核心任务。
加强学术研究导向,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
2. 学术交流与合作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内外优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 研究平台建设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建立一流的研究平台。
投入资金和资源,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研设施,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4. 创新成果转化高校内涵式发展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服务1. 社会需求导向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将社会需求作为服务的导向。
通过调查研究和社会咨询等方式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纳入教学和科研的内容中。
2. 社区合作与服务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积极参与社区合作与服务。
探析煤化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新型技术研究
探析煤化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新型技术研究1. 引言1.1 煤化工技术的定义煤化工技术是指利用煤炭作为主要原料,在化学工业领域进行加工、转化和利用的技术。
煤是一种丰富的能源资源,具有广泛的用途,而煤化工技术则是将煤炭转化为化工产品、燃料和能源的关键过程。
通过煤化工技术,可以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降低对传统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依赖。
煤化工技术的核心在于对煤炭的裂解、气化、液化等过程的研究和应用,以实现高值化、洁化和利用。
通过煤化工技术,可以生产出燃料油、煤制气、合成气等产品,用于供热、发电、化工生产等领域。
煤化工技术也可以实现煤炭资源的深度转化,降低煤炭的灰份、硫份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促进环境友好型煤炭利用。
煤化工技术是将煤炭资源转化为化工产品和能源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煤化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1.2 煤化工技术的重要性煤是一种丰富的资源,而煤化工技术可以将煤资源转化为各种有机化学品和燃料,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多样化利用。
通过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可以减少对传统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提高能源安全性。
煤化工技术可以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和转型。
传统的煤炭开采主要用于能源供应,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资源的日益紧缺,传统的煤炭开采面临更多的挑战。
通过煤化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煤炭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延长煤炭产业链条,提高煤炭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煤化工技术的发展还可以促进环境保护。
传统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而煤化工技术可以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煤化工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其对资源利用、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字数:241】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析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新型技术研究,深入分析煤化工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对煤化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高职院校《煤化学》课程改革调研分析——基于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
重 要
一
的将课程 内容设计 了七大部分 , 知 识 目标 设计 了了1 8 项, 能 力 目标 设 计 了 7 项, 素 质
目标 设计 了9 项。 在 每 一 小 部 分 知 识或 目标
后面设置非常重要 、 重要 、 一般、 不需要 四
煤的外表 特征和生成
摘 要: 《 煤化 学》 是煤 化工专业 十分重要 的一 门专业基 础课 程 ,为 了适 应 高职教 育 理念 , 促进课 程改 革 。 本文就煤化 学课程 的情况对一 些 企业和兄 弟院校进行 调研 , 结合 我 系实训 条件进 行 了一 些分析 , 并提 出课 程 改革 的一 些建 议 ,为该 门课 程教 学标准 的指定提供 依据 。 关键 词 : 高职 院校 课程改 革 《 煤化 学》 中图分类号 : G 7 l 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9 7 9 5 ( 2 0 1 4 ) O i ( b ) -O 2 0 8 — 0 2
于 全 面 提 高 高 等 职业 教 育教 学 质 量 的 若 干 手 能 力 , 以 使 其 更 加 符 合 企 业 对 高 素 质 高 分 反 映 出 当 今新 技 术 、 新材料 、 新 工 艺 和 新
我 们 对 一 些 相 关 方 法 的 应 用 。 意见》 中 指 出高 等 职 业 教 育 院 校 “ 要 针 对 高 技 能 化 工 型 人 才 的 需 求 ,
 ̄ /
煤的一般性质
煤 的工业 分 析 和元素 分析  ̄ /
煤 的有 机 质结构
煤的工 艺指标
煤 的分类 及煤 质评价 v /
煤炭的 综合利用
 ̄ /
般
 ̄ /
改革教育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赢得未来——由煤炭高等教育校长论坛引发的思考
一
了会员单 位和各位 校长 的高度重 视 一 些教育 部领导 和 院士 、 专家 以及 煤炭 行业 企业 家等 也 经 常参 加论 坛 . 们对 教育 的深 刻理 解 与认识 他
为 高 校 教 学 打 开 了 一 扇 扇 窗 口 每 次 论 坛 都 有
才 培养模 式是 教学改 革 的新指 向和新 诉求 ,人 才培 养模 式 是 上位结 构 . 于并涵 盖 了教学改 革 , 高 教学改 革是 为人 才培 养模式 服务 的 . 否则教 学 改革就 失去 了方 向 . 易导 容
酮究a索 l E E CH& E P ORE l S AR l R X L
忧, 以及 对 煤 炭 々业 人 才 培 养 与 输 送 机 制 的关 心 同时 也
看 到 .煤炭 高等 学校 为加快 煤炭 专业 人才 培养 所做 出 的 不懈 努力 .大部 分原煤 炭高 校基 本保 持 了煤 炭 专业 的招
生 和规 模 . 且 与 19 而 9 8年 相 比 . 办 煤 炭 专 业 的高 等 学 校 开 数 量 有 所 增 加 .尽 管 一 些 学 校 改 变 了名 称 . 他 们 为 煤 炭 . 但 行 业 服 务 的 实 质 没 有 改 变
管 理之外 .其 余全 部 实行 中央 和地方 共 建 . 并
且 以 地 方 为 主 中 国煤 炭 教 育 协 会 在 征 得 广 大 煤 炭 高 校 领 导 同 意 的 基 础 上 . 定 以校 长 论 坛 决 的形 式 继 续 保 持 学 校 问 的 联 系 . 中 国 煤 炭 教 由
校长 、 家 会 聚一 堂 . 同研 究 和探 讨 煤 炭 高 专 共 等教育 的改革 与发展大计 中国煤炭工业 协会 副会长赵岸 青 同志到会并 发表重要 讲话 煤炭 高校 校长 论坛 自 19 9 9年 首次 举 办 以
煤炭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
煤炭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一、前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其行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煤炭行业面临着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压力,同时也需要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在这一背景下,煤炭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二、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煤炭行业的人才培养应从教育体系入手。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加强煤炭相关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践培训除了正规的教育体系,实践培训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通过技术交流、在岗学习、脱产培训等形式,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才引进同时,煤炭企业也应注重人才引进,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企业带来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三、创新能力提升技术研发煤炭行业的创新能力提升,离不开技术的研发。
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建立企业研发中心,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
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煤炭企业应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
煤炭企业应塑造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创新潜能,培育创新型人才。
四、结语煤炭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通过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实践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及加大技术研发、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力度,推动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为左右。
后续内容将围绕人才培养和创新的实践案例、国内外发展趋势、政策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五、实践案例分析人才培养案例以某煤炭企业为例,该公司与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培养煤炭类专业人才。
企业提供实践基地,高校提供理论指导,学生可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全国煤炭行业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申报工作
全国煤炭行业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申报工作一、引言为了推动煤炭行业的持续发展,提高煤炭高等教育水平,加强煤炭行业人才培养战略研究,我们组织了这次全国煤炭行业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申报工作。
本次申报课题涵盖了煤炭行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职业培训、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安全生产与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旨在深入探讨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申报课题1.煤炭行业人才培养战略研究:该课题将深入研究煤炭行业的人才需求与供给状况,探讨人才培养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出优化人才结构和提升人才素质的有效措施。
2.煤炭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优化研究:该课题将分析当前煤炭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煤炭行业的发展需求。
3.煤炭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研究:该课题将研究如何提升煤炭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质量,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煤炭行业职业培训模式创新研究:该课题将深入研究当前的煤炭行业职业培训模式,探讨如何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为煤炭行业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5.煤炭行业绿色发展与能源转型研究:该课题将研究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探讨如何实现清洁生产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6.煤炭行业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研究:该课题将深入研究煤炭行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探讨如何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7.煤炭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该课题将研究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煤炭企业人才,为煤炭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8.煤炭行业安全生产与风险管理研究:该课题将深入研究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和风险管理,探讨如何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发生率,保障煤炭行业的稳定发展。
9.煤炭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该课题将研究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办学模式改革
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近年来,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日益增加的挑战和变革。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要求,高校办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交叉等方面,详细讨论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与效益校企合作作为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践的教育机会和培训平台。
同时,校企合作也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培养和引进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和创业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和机会。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组织创业实践活动以及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学科交叉的发展与创新学科交叉是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的人才。
因此,高校应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平台和机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通过学科交叉,能够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总结起来,高校办学模式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学科交叉都是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些改革举措,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校办学模式改革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煤炭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
1 循环经济 的概念 和特 点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融合 为一体 , 即要求物质和能量在生产过程 中通过循环
往复 多次 重复 利用 , 达 到对 自然 资源 的最 小消 耗 , 对 环境 污染 的程 度达 到最 小 化 的 目的 , 并 要 求 经 济活 动排 放到 自然 界 的废 物 同 自然 界 同化 , 排 放 总量 不
超过 自然 界的 自净能力 J 。循环经 济是一种低投 入, 高效率 , 少污染 的生产经营方式 , 有别于传统 的
资源 投入一 生 产一 废弃 的线 性 生 产 模 式 , 循 环 经 济
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 的生产管理模式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 循环经 济的理念和方法已经在 国内诸多高排放 、 高污染行 业 中付诸实践 , 并且取得了显著 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炭业循环经济的构建与完善提供 了具体的参考模式。
关键词 煤 炭业 循 环 经济 综 合利 用
煤 炭是 我 国最 主要 的能 源 供 给 产 品 , 煤 炭 开 采
及 加工 业 已经成 为众 多地 区 的支柱 产业 之 一 。近年
手, 优化生产管理流程 , 变传统线状为环状 闭路循环
的生 产模式 , 逐步 提 高 煤 炭 产业 的经 济 、 社会 、 环境
的生产经营理念 , 其根本特点在于 : ① 以资源的高效 利用和循环为主要 目标 ; ②以减量化 , 再利用 , 资源 化为主要原则 ; ③ 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利用 为主要特征 ; ④ 自然生态系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利
阶段煤炭产业改造升级带来新的契机。煤炭企业管 理者需要从提高产业集 中度和开采加工技术水平人
生态破坏逐渐达到不容忽视 的地步 ; 煤炭加工产业
山西煤炭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可编辑)
山西煤炭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山西煤炭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英文题目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Developing Situ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hanxi Coal Industry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告》院(系):商学院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论文(设计)题目山西煤炭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题目来源及意义题目来源:煤炭作为当今社会工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全球各国对煤炭业的开发与利用都相当重视。
尤其是我国煤炭大省??山西煤炭业的发展和现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意义:当今全球能源紧缺,作为能源消耗和产出大国的中国近些年来主要使用的能源仍是煤炭。
山西省作为我国的煤炭大省,在能源开采和使用方面仍存在技术含量低、使用率差等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不良因素。
因此,对山西煤炭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成为了目前的首要任务。
与此同时,山西煤炭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煤炭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国务院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安全生产整治、煤炭经营秩序整顿、采煤方法改革等一系列工作,为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山西煤炭的需求以及山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此,本文在描述山西煤炭业现存问题的同时着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论文题目研究领域状况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指出: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具有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要努力建设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
崔庆云在《对山西煤炭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思考》中提出: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山西煤炭业发展意义重大,在《关于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中郭文奇指出:多年以来,山西煤炭资源开采消耗、损失浪费严重,勘探程度低,经济可采储量少,后备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破坏严重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山西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煤矿实景教学培训基地为例
[收稿时间]2021-11-15[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创新机制研究”(J2020390)。
[作者简介]原艳红(1965—),女,山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煤矿电气自动化。
[摘要]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习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与阳泉煤业集团进行校企合作,共建煤矿实景教学培训基地的情况,详细地阐述了煤矿井下实训教学项目的构建、实施、拓展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通过实训基地学习,使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在校内就能提前适应煤矿井下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工匠精神,同时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参加工作后服务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实训教学;职业技能[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06-0138-042023年3University Education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山西矿业学院阳泉煤炭专科班。
1986年更名为阳泉煤炭专科学校。
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
多年来,学院为煤炭系统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
但是,部分毕业生在刚进入煤矿企业时,存在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有的甚至都不认识相应的生产设备,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适应工作。
为此,学院各专业适当调整了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了实习实训教学的力度。
但是,在煤矿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在实际中存在一定困难,煤矿企业方面常常要考虑煤矿安全、生产进度等因素,一般也不愿意接收实训学生,即使同意让学生前往煤矿实习,也多为走马观花似的参观,时间很短,没能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谈不上实际操作训练了。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煤炭技工类职业院校办学环境分析
为煤炭 企业 和社 会培 养后备技 术人 才 的重 任 。煤 炭 职业 院校必须 加强 对 国 家和 行业 环 境 的 整体 了解 , 才能 获得必要 的信息来 把握 现状并 预见未 来。煤 炭
职业 院校办学 环境 主 要可 以分 为三 个层 次 : 总体 环 境、 行业 环境 和竞争环 境 。
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陕
西
煤
炭
20 0 8焦
村 和家庭 经济 困难 的职业 学 校 学生 。所 有 这些 , 为 职业 院校的发 展创造 了良好 的发展 空间 。
之首 。全省 职业培训 院校 毕业生 就业率 连续 5年达 9 % 以上 。职业培 训 教 育 的培 养 层 主要 为 中 、 6 高级
高 中毕业 , 正是接受 职业教 育 的时候 。 目前 , 处于 正
技术和能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 。西安是陕西乃至全 国的制造业 生产 基地 , 西安 高 新技 术 开 发 区和 西 安 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 国家级开发区 , 近年来 的发展 全 国领先 , 区内许 多 项 目在 国 内 和 国际上 处 于 领 园 先水 平 。作为依 赖 于经 济 发 展 的职 业 教育 , 仅 要 不 盯着 全 国的大市 场 , 要瞄准 陕西 和西安 , 更 抓住 身边
业教育就低迷。这种影响对 于经济发展 的主要行
业, 如能源业 、 机械 行业 、 电子行 业 、 筑业 的影响尤 建 其 明显 。经 济 的繁荣 , 们收 入的提 高 , 为子女教 人 也 育、 为职业教 育 的发展提 供 了经 费上 的保 障。 根据 “ 陕西省 国 民经 济 和社会 发 展第 十一 五 发 展规 划纲要 ” 陕 西省 将 做大 做强 装 备制 造 业 、 新 , 高
煤炭企业特色产学教育探索与
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适应行 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升企业核心 竞争力。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煤炭企业特色产 学教育模式,为行业培养更多优 秀人才。
研究问题
如何结合煤炭企业特点,构建有 效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如何确 保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
02
煤炭企业特色产学教育的现状 与挑战
重点
确定产学教育合作模式,如共建实训基 地、共同开发课程等;
实践案例与效果
案例一
某煤炭企业与当地高校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基地内设 有模拟矿井、矿用设备操作区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 境。合作以来,学生实践技能得到明显提升,企业也获得了 稳定的人才供给。
案例二
某煤炭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同开发煤炭开采、安全等方面的 课程。课程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受到学生和企业的高度评价。合作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大幅 提升,企业也获得了满意的人才资源。
03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
煤炭企业特色产学教育注重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通过合作培养
、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为企业输送符合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01
02
03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有 限,难以满足学生实践需 求,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部分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 层次,缺乏深度合作和资 源共享,未能充分发挥产 学合作的优势。
3
提高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实施特色产学教育,有助于提升煤炭企业的 人才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煤炭高等教育》杂志
《煤炭高等教育》杂志煤炭高等教育Meitan Higher Education基本信息主办单位: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出版周期:双月ISSN:1004-8154CN:32-1365/G4出版地:江苏省徐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创刊时间:1983出版信息专辑名称:工程科技I;社会科学II专题名称:高等教育;矿业工程出版文献量:6421 篇总下载次数:692382 次总被引次数:17094 次评价信息(2016版)复合影响因子:0.215(2016版)综合影响因子:0.134《煤炭高等教育》期刊简介:本刊是教育部主管、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主办的教育科研研究学术刊物,1992年公开发行。
刊物致力于从中国实际出发,介绍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和探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问题,为繁荣教育科技研究、推动高等教育方式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论文发表绿色通道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1、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安排等相关咨询联系董老师Q/微信993383282或Q1366273999;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来稿我方可提供“中国知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提供修改建议,达到文字复制比符合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4、本站初审周期为2-5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5、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6、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偏远地区煤炭高校勤工助学企业化建设探索——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勤工助学企业化建设为例
业 单位数量少 、 规模/ 、 益差 , J效 、 能够给大学 生提供的 兼职岗位 非常有 纷繁复杂 , 要使之持续健康发 展, 很好地实现 解困和 育人 功能 , 必须 要 限,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 的兼职需求。辽宁工程 技术大学地处辽宁阜新 , 创建科学有效的组织模式 , 选择能吃苦 、 能战斗 、 聚力强的执 行团队 , 凝 阜新市地处辽宁西北部 , 地理位置偏僻 , 为煤炭资源 枯竭型 城市 , 全市 这样 , 才能既有统领全局的 。 , 纲 也有坚 强有力的 。 , 目。 纲举 目张, 从
和专业设置影响 . 面临很大困难 , 如果仅仅依靠学校投入大笔 勤工助学 组织资源 , 提高工作效率 , 有效推进工作。
二 、 工助 学 企 业 化 建 设 的理 念 和 途 径 勤 资金 , 以单纯的福利资助的方式运作 , 往往会导致勤工助 学工作部门处 多年来 , 国煤炭高校一直传承 着煤炭人艰 苦朴素 , 畏艰难 , 我 不 顽 于‘ 亏损。 状态 , 难以维持发展 , 甚至会逐渐淡 出。勤工助学建设要想得 到持续健康发展 , 就必须走企业 化建设之路 , 立市场运 行机制 , 建 推行 强奋斗的精神 。 偏远煤炭高校应积极 引导勤工助学 工作者发 扬这种 高 利用好学校特有 的优势 , 摸清勤工助学市场化运作 的客观 规 企业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 , 实现由‘ 输血’ 造血。 到。 的转变。辽宁 尚的精神 ,
1 创 新 组 织模 式 , 、 选择 强 有 力 的执 行 团 队 , 勤 工 助 学 健 康 发 展 的 是
原 动 力
1 学校 所 在 地 经 济发 展 落 后 , 、 社会 兼职 岗位 短 缺
偏远地区煤炭高校所处的城 市经济发展 一般都 很落后 , 内企事 市
科研课题论文: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构建
157024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构建0 引言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内容,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
课程建设反映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反映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内涵,也反映了专业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能满足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需要[1]。
1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1.1 以时间教学体系为主线,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1.2 以煤矿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把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贯穿于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1.3 细化培养目标,将具体的目标落实到教学模块的细分单元,增加目标的具体操作性,作为教育单元的培训体系要积极推进目标的落实,把握好课程的主干知识,遵循相关教学准则,合理配置教辅资源,加强课外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大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试,督促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质量。
1.4 优化各教学模块的知识结构,梳理清晰知识的衔接脉络,剔除多余重复的相似知识,补充新鲜的知识。
适当增加课外实习环节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意识,增强学生的问题分析、研究能力。
1.5 要引导学生在不同教学单元模块之间相互融合,结合多种学习模式的优点,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2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构建依靠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煤炭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和骨干教师成立开发建设组。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按照采掘工作面的生产工艺过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适应采掘工作面技术管理岗位和区队技术岗位的能力培养[2]。
见表1。
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分析
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内涵式发展已成为继续促进高等教育进步的重要理念。
因此,本文聚焦于分析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
首先,内涵式发展指高等教育之内部机制和形势发展得更加健全,从而达到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同时也提高整体水平。
其次,内涵式发展要求我们实施改革,提升高等教育的内涵,增强高等教育的社会性和维护高校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确保高等教育的开放性,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吸引更多对高等教育有兴趣的人才投入其中。
另外,内涵式发展还要求我们加强对高等教育机构的监管,避免形成壁垒,确保高校的公平性和市场化尤其重要。
最后,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要着力加强高等教育的素质,以面向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以及应对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视野和新技术来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总之,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
只有将内涵式发展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更加融合、全面发展和更加优质化。
因此,应当积极研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完善政策性文件,加强监督检查,提高投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建设,合理划分学科范畴,实施素质教育,以期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 1 -。
能源领域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能源领域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困境及对策探析作者:张瑛媛王丽媛李永峰来源:《大学教育》2024年第07期[摘要]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四链”)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解决人才供需不平衡问题。
能源领域高校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布局中承担着特殊使命,针对产教深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其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加强顶层设计、着重打好人才培养联动组合拳、扎实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建设,从硬支撑、软实力、新生态三个层面统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切实将自身特色优势转化为服务能源强国建设的效能。
[关键词]能源领域;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7-0029-04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以下简称“四链”)的有机衔接,是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要路径。
能源领域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和拔尖创新人才引培的重要主体[1],如何用好自身优势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方面发挥引擎和辐射作用,是其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如何推动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在能源领域高校落地生根,推动产教融合发展,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探讨能源领域高校产教融合发展路径。
一、能源领域高校推进产教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一)产教融合不同主体管理体制存在差异在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皆是重要的建设主体,但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目标导向与内生驱动力,可能导致“四链”融合在实际发展中遇到阻碍。
1.职能目标存在差异科研机构以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为主要职能。
高校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高校办学模式内涵与现状探析(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3)摘要:办学模式是一所高校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办学形式的综合,是一所高校有别于其他高校的明显特征。
文章在分析煤炭高校办学模式内涵和要素的基础上,探讨了煤炭高校办学模式的现状,以期对其他高校改革与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煤炭高校办学模式探析在我国煤炭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煤炭高校作为独立的教育机构一经产生,与其密切相关并反映这一现象的概念“办学模式”问题就应运而生了。
本文就什么是煤炭高校“办学模式”,其内涵是什么,现状如何等进行探讨,以帮助煤炭高校更清晰地认识其办学模式,更准确地把握其办学模式现状与办学方向。
一、煤炭高校办学模式内涵办学模式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概念。
但由于不同的学者对“办学模式”研究的逻辑起点不同,其对办学模式的理解也不一样。
罗平教授认为:“办学模式主要是指培养培训的根本方式、途径、教学活动的总体格局和安排”①;赵庆典教授认为:“一般而言,办学模式是指举办、管理或经营学校的体制和机制的样式或范式”①;董泽芳教授认为,高校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与一定办学理念支配下形成的,包括办学目标、投资方式、办学方式、教育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内的具有某些典型特征的理论模型或操作式样”②;学者易海华认为:“所谓‘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逐步构建起来的具有范例性质的办学形式”③;冯善长、吴广志教授认为:“所谓‘办学模式’,是指办学的样式、类型或者说办学形式,是一个涉及多种变量的概念”④;潘懋元、邬大光教授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说,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以一定办学思想为指导,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规范化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
它是有关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与高等学校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和关系”⑤。
上述六种观点从不同层面表述了对办学模式的认识,其中第一种观点属于微观层面,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第二、三、四、五种观点则从中观层面阐述了办学模式的内容范畴;第六种观点从宏观层面概述了办学模式的应然状态。
根据上述专家对“办学模式”的理解,结合煤炭高校的办学实际,我们认为,煤炭高校的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以一定办学思想为指导,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带有行业特色与典型特征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
它包括办学目标、投资方式、办学方式、教育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等方面的内容。
二、煤炭高校办学模式构成要素从对煤炭高校办学模式的内涵分析,我们认为煤炭高校办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在宏观层面涉及煤炭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政策取向、教育体制与教育结构;在中观层面涉及各煤炭高校上级主管部门对煤炭高校办学的有关要求和政策;在微观层面涉及每一所煤炭高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等。
它主要由四大要素构成:1.目标要素。
煤炭高校办学目标是办学治校者关于学校应为谁而办、怎样管理以及把煤炭高校办成什么样高校等问题。
这是煤炭高校办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煤炭高校形成自身独特办学模式的基础。
2.结构要素。
煤炭高校办学模式中的结构,一是指煤炭高校办学在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包括办学定位、层次定位、科类定位、形式定位等;二是指煤炭高校自身有关办学的各种结构,诸如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师结构、职员结构、生源结构、组织管理结构等的综合。
这是煤炭高校形成自身独特办学模式的前提。
3.体制要素。
包括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宏观管理体制以及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等。
在办学模式发展的体制制约因素中,也包括到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外部环境要素。
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是煤炭高校形成自身独特办学模式的关键。
4.机制要素。
“机制”主要指两大层面:一是指宏观调控机制,即国家对煤炭高校进行调控的方法与手段;二是指煤炭高校自我调适机制,即煤炭高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互动方式。
任何一所煤炭高校的办学模式实际上都是由多种具体模式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而不是由某一种机制要素决定其采用哪一种办学模式。
在上述煤炭高校办学模式构成要素中,不同的构成要素或要素间不同的排列次序与空间配置,具有不同的功能,同时适应不同的条件与需求。
上述四大要素在煤炭高校办学模式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其中,目标要素反映煤炭高校办学的指向性和目的性;结构要素反映不同煤炭高校的性质、层次与类型;体制要素反映煤炭高校投资办学与管理方面的制度特征;机制要素反映煤炭高校运行的条件与动力及不同的机制。
四者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缺一不可。
三、煤炭高校办学模式现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主要有公立办学模式、民营办学模式、混合办学模式(如教育集团、大学城、独立学院、公立民营等办学模式)等3种办学模式。
我国煤炭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以公立高校办学模式为主、混合办学模式为辅(主要是独立学院)。
具体表现如下:1.坚持公立高校办学模式。
煤炭高校公立办学模式涵盖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举办的公立高校。
它们的共同点是举办者都是政府;不同之处是举办者有的是教育部、有的是各省、市(自治区)政府,但作为举办者都是在《高等教育法》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约束下依法办学。
目前,全国15所煤炭高校均是公立高校,其中,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太原理工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中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河北工程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山东工商学院、华北科技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办学体制,属省属高校。
同时,除华北科技学院、山东工商学院外,其他13所煤炭高校都已具备专科、本科、研究生多层次办学资格。
2.挖掘资源举办独立学院。
1998年,独立学院首先在江浙一带沿海发达城市出现。
独立学院采用有别于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但又优于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新机制、新模式办学赢得了举办方和合作方的青睐。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煤炭高校审时度势,在坚持公立高校办学模式的同时,辅以混合办学模式发展道路,积极挖掘资源举办独立学院,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15所煤炭高校中,有9所煤炭高校与投资方合作举办了10个独立学院,他们是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徐海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银川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信息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冀唐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
其中,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排名第22位)、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排名第40位)和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排名第73位)进入2009年全国独立学院前100强①,深受考生及其家长的青睐。
3.坚持服务煤炭工业的办学方向。
煤炭高校因煤而设,因煤而兴。
煤炭工业是煤炭高校得以形成的基础,是促进煤炭高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煤炭高校百年发展历程证明,煤炭工业发展好了,煤炭高校发展就快;煤炭工业不景气,煤炭高校发展就要受影响。
上世纪90年代,煤炭工业曾一度低迷,一段时间内,对是否还要坚持服务煤炭工业的办学方向,在一些煤炭高校的干部和教职工中存在着模糊认识,极大地影响了煤炭高校的发展。
我国作为煤炭储量和生产大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都将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耗中占有重要比例,煤炭工业的发展,对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煤炭高校在努力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同时,更要坚持自己的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服务煤炭的办学思想不但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
作为煤炭高校,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始终不渝坚持服务煤炭工业办学方向,不仅对煤炭高校发展意义重大,而且是保证煤炭高校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基本前提。
4.坚持地矿强校办学指导思想。
煤炭高校诞生一百余年来,始终以服务煤炭工业振兴为己任,在涉煤学科领域具有较强优势。
特别是1998年管理体制调整后,煤炭高校按照“强化特色优势学科、加强传统骨干学科、支持新兴交叉学科”的指导思想,培优扶强,不断加大对传统优势、特色学科的支持力度,煤炭高校地矿强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得到进一步增强。
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十一五”期间,河南理工大学投入传统优势学科建设经费达1.8亿元。
在河南理工大学64个本科专业中,虽然涉煤专业仅20个,但这些专业都是学校骨干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在已获准建设的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中,涉煤专业有7个;48个硕士授权点中,有32个服务于煤炭工业;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有10个服务于煤炭工业。
河南理工大学已获得的16个省部级创新团队、创新平台均服务于煤炭工业;18个省级重点学科中,服务煤炭工业的有12个,并先后建成“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矿山空间信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国级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国家安全生产总局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直接服务煤炭工业发展的高水准实验及工程中心,服务煤炭工业发展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90%以上的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都与煤炭科技相关,已成为国家煤炭工业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
5.坚持内涵发展办学模式。
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重点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的历史时期,煤炭高校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发展策略,狠抓内涵建设。
主要表现在:一是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完善教育培养体系、强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等途径,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以重心下移、激发院(系)办学活力为目标,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院(系)成为具有财务管理权、内部机构设置与调整权、人事聘任与管理权、人员经费分配自主权的办学实体,扩大了院(系)办学自主权,大大增强了院(系)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三是以激发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为目标,扎实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教学科研第一线倾斜,向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倾斜的分配政策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了办学活力;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狠抓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博士、硕士点数量及学科门类迅速增长,办学实力稳步提高,等等,一系列适应煤炭高校内涵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已经建立,为实现煤炭高校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6.坚持中外合作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