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 第二节课件PPT

合集下载

第3章第2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PPT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3章第2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PPT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一、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 (一)自然保护区的设立 1.我国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条件 (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区域以及已 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 恢复的同类自然 生态系统区域。 (2)珍稀、濒危 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3)具有 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 森林、草原和荒漠。
1.自然遗迹不是自然保护区。
()
2.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不在设为自然保护区。 ( )
3.野生生物类保护区全部以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
保护对象。
()
4.自然保护区内可以发展旅游业。
()
5.迁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
提示:1.× 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 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 地等各种保护地。
主要意义体现如下: 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黑龙江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
灾害。(思考:气候类型成因?) 4.山脉是地形的骨架,许多大的地形区都是以山脉为界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归纳总结某条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什么,或某地形区四周分别有什么山。例如天山是
(三)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以 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
(2)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如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农业就为灌溉农业。?
将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产和 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 (2)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如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农业就为灌溉农业。?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件(共58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件(共58张PPT)
1 .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领域
❖ 勘探矿产资源,调
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是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 中的重要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矿产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 人们只需要分析 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 遥感图像就可以
资源 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 划定蕴藏矿产的
术“发现”矿产
大致区域
生物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 或图像处理技术,
❖ 本示意图形象地表达了遥感的工作过 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遥感平台上的传 感器,使用光学仪器或电子仪器,接收地 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以图 像胶片或数据磁带的形式记录下来,传送 到地面接收站,经过技术处理后,进行解 译与分析,最终服务于资源勘探、动态监 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等。
[背景知识]
近地遥感
距地面高度在几 十米以内的遥感
用于城市遥感、 海面污染监测、 森林火灾监测
等中、高分辨
率的遥感活动
[方法技巧 ] 遥感探测与传感器运载工 具飞行高度的关系
❖ 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 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 大。一般说来,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 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 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反之 亦然。需要注意的是,遥感对地物的分 辨率除与飞行高度有关外,还与传感器 的性能有关。
❖例 4 1987 年 8 月,我国返回卫
星上搭载水稻种子,返回后经地
面种植,培育出的水稻穗多粒大。
亩产达 600 kg ,最高达 750
kg ,蛋白质含量增加 8 %一 20
% ,生长期平均缩短 10 天。水
稻的这种变异的来源是( ) D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精品课件3:2 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精品课件3:2 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问题4.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焦作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焦作市地理位置优越;煤炭资源丰富;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水资源充足。
问题4.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焦作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焦作市地理位置优越;煤炭资源丰富;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水资源充足。
焦作市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问题3.20世纪90年代北九州发展的方向有了怎样的改变?
答案:明确20世纪90年代北九州向高新技术、尖端环境科技、生态与循环经济方向发展。
备用工具&资料
问题2.分析20世纪60年代北九州实施转型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基础设施较完善;技术工人与劳动力充足;位置及交通条件好。根据以上优势条件, 政府调整政策,培训失业人员,设立工业园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转型。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1、资源型城市
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
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2、资源枯竭型城市
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 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型主导产业所依赖的资源趋于萎缩,资源型主导产业进入衰退期,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全面衰落的资源型城市)
阜新市:
辽宁省阜新市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后,首先依靠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 吸纳就业,然后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煤化工产业,推动城市转型。
二、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焦作市—“以煤兴市”
阅读教材图2.27,并结合文字材料和区域地理位置、自然因素、人文因素 思考下列问题:
1.焦作市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2.1956年建市之初、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分别处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哪 个阶段? 3.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重点发展的产业有哪些? 4.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焦作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条件。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4
1.工业区位因素
③环境因素 ◆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项目 环境 要求
污染 程度
工业区位选择要求
举例
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 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重的地区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置在城市 机械厂 边缘或近郊区
近市场 C.技术落后 D.政策不利
交通运榆导 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可帮助工厂节
向型
约运输成本,工厂多选择建在沿海
和沿江港口、铁路枢纽,以及高速
公路沿线等交通便捷的地方
部门举例 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 果罐头加工业等
肉类加工业、啤酒制造业等
宝钢利用上海的港口优势,从 澳大利亚、巴西进口铁矿石
11
1.工业区位因素
19
经典例题
下图为iPhone6硬件供应链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7
经典例题
第二节工业1区.位因素影及其响变化关键芯片、核心零部件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接近消费市场,考虑解决对大气、水源的污染问题
A.原料 B.科技 C.环境 已知当地最小风频的地区,工厂宜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钢铁厂、化工厂。
1.工业区位因素
◆环境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表现:环境因素往往是通过政府制定的环境保 护法规。环境质量标准等,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般而言,在环境质量 标准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工业用于环保达标、废弃物治理等投入相对较 高。因此,一些发达国家的污染工业,转移到环境质量标准相对较低的发 展中国家。
8
1.工业区位因素
与广东、浙江相比,重庆距海远,运输不便,B正确;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三章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三章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表 每冶炼1吨钢所需要的煤、铁矿石(单位:吨)
时期

铁矿石
1880~1930年
4
2
1930~1960年
2
1.8
1960~2008年
0.75
1.3
1.第Ⅰ阶段该钢铁企业选择的厂址应在__F__处(填写字母),请说明理由。
答案 此阶段冶炼1吨钢所需要的煤与铁矿石的比例是4∶2,钢铁厂应接 近煤矿产地;F处煤炭资源丰富,且位于河流与运河交汇处,水运便利。 2.第Ⅱ阶段厂址可能迁至__G___处(填写字母),请说明理由。 答案 此阶段冶炼1吨钢所需要的煤与铁矿石大致相当,G地处于铁路交 会处,交通运输便利,且铁矿丰富。
A.生产规模大
√B.产品质量高
C.产品价格低
D.产品多元化
解析 服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质量。由材料可知,宁波服装业历 史悠久,经验丰富,工人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高,选B。
探究点二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探究导引 某钢铁企业100多年来,厂址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下图中E、 F、G、H为该企业100多年中可能选择的厂址。
4.交通运输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 (1)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产品形态,降低了产品的运输成本, 从而使区位选择发生了很大变化。 (2) 保鲜 、包装、冷藏运输的发展,使得一些本需临近市场的工厂, 转而临近优质原料地。
思考
上海宝山钢铁厂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特大型项目。 过去,我国的大型钢铁企业都是建在矿山附近。宝山钢铁厂的建设说 明哪些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业园,该工业园应布局在
A.①处
√C.③处

B.②处 D.④处
解析 高科技工业园对交通、科技和环境的要求较高,图中③处位于城 区的外缘,临近湖泊,环境优美;邻近大学城,高技术人才较多;靠近 城市干道,交通便利。

湘教版高中 地理 必修2 第三章第2节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湘教版高中 地理 必修2 第三章第2节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阅读教材P82页
比较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差异:
位置
组织 形式
交通条件
主要职能
城市和地区 的物资集散 中心和综合 服务中心
商品 专业 种类 性能
商 便捷;对 区域核 商业街、 业 心位置 商业小 交通运输 中 要求高 区 心 商 业 网 点

突出
散布于 居民区 若干个 对交通运 输要求低 或广大 商店 乡村
时期 北 方
南 方
聚落形状
交通 方式
聚落分布 沿陆路干道附近
临水分布 沿铁路线、公路线 发展
举例 丝绸之路上的 城市、邯郸等
古 代
多呈团块状 陆路
多呈带状 水运
现代
铁路、公路兴文明古国是哪些? 世界古代的多数城市主要诞生在哪里?
上海位于长江河口地区,广州位于珠江河口地区, 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的汇合处,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 江的汇合处。但是,在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未能形成 大的城市呢?请想一想。 分析: 1、黄河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有的年份断流时间 很长,航运价值小。 2、河口处大量泥沙淤积,建港条件和海运能力极 差,且黄河下游历史上多次改道,泛滥成灾,因此入海 口未形成大的城市。
石家庄的形成与发展
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 庄,当初京广铁路修到正定县时,把 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 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 京广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 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后 来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现 人口已经超过100万。
填充图册P61
三、(1)位于石太、石德线与京广线的相交 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
为消费者 提供日常 购物服务

较差
请看中国商业中心
回答:

湘教版高中 地理 必修2 第三章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

湘教版高中 地理 必修2 第三章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
宝清:2500 青稞、马铃薯、小麦
热量
易种作物(熟制)
早熟玉米、特早熟水稻、向日葵
中晚熟水稻、玉米、花生、芝麻 水稻一年三熟、不宜喜凉作物 北京:4139
东北地区的水稻一年一熟而海南岛的一年三熟
热量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作 物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方法
资料3: 新疆的绿洲农业
水分
水分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动植物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输送 者。水分影响农业结构和耕作方式。
小麦
玉米 水稻 棉花 油菜
3~4.5
8~10 10~12 13~14 4~5
20~22
30~32 30~32 28 20~25
30~32
40~44 36~38 35 30~32
主要农作物对土壤条件的不同要求
作物 对土壤的要求
小麦 对土壤水肥条件要求高,适应较粘重、 紧密的土壤 玉米 要求土层疏松肥沃,对土壤通气性较为 敏感,根系强大,吸肥力大。 高粱 耐瘠,吸肥力强

生产技术(生物育种技术)
2 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
技术装备(机械化水平高)
3 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生产技术(节水技术)
二、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7:
以前,北方一到冬 季,每家每户都会
购买几十斤甚至上
百斤的大白菜存在 家里,如今再也没 有这种现象了,请 问是为什么?
交通
交通运输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条件。
政策
(三)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市场 政策
练习
影响下列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
荷兰的鲜花点缀世界许多大城市 中国北方大超市出现南方的水果 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PT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PT课件
生态脆弱区 1.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① 农牧 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 ② 沙漠 边缘等地区,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出现③ 土地退化 的各种表 现。 2.我国生态脆弱区具有④ 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的特点。
第1讲 描述第运二动章的基本资概源念、环境与区域发展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⑤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 的过渡地带。该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根本自然原因是对⑥ 降水变率 极为敏 感,土地极易受⑦ 风蚀和沙化 。 2.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在⑧ 人口增长 的压力下,人类对⑨ 土地资源 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人类不合理开发 和利用土地资源的主要表现是⑩ 过度开垦 和 过度放牧 ,以及不合理的开矿、 樵采、道路建设等。
第1讲 描述第运二动章的基本资概源念、环境与区域发展
6.在北方农牧交错带,人们过度开垦,向西、向北扩展,扩大耕地面积,使草原面积 减小。 ( ) 7.治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首先应树立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 务的观念,其次应运用综合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 ) 8.北方农牧交错带治理土地退化运用的综合措施主要是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 技术措施,不包括经济措施和社会措施。 ( ) 北方农牧交错带治理土地退化运用的综合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 施、经济措施、社会措施等。
第1讲 描述第运二动章的基本资概源念、环境与区域发展
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2 人教版
第1讲 描述第运二动章的基本资概源念、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本节内容以典型案例探究区域环境的治理,主要内容有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 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和综合治理。在学习时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土地退化问题和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 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综合治理措施。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课件: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课件: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
改变了“_________”的历史 第(1)题,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图中②地距离宅基地最近,方便农户安排农事活动。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任务驱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 “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 知道为什么吗?
1.概述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_自__然__因__素__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 产的_人__文__因__素__则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 2.主要变化因素
(1)三江平原中的三江指的是哪些河流?
【解析】第(1)题,气候条件主要从光照、降水、热量、气温日较差等方面回答。
提示: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
第5题,库尔勒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具备全年热量充足这一条件。
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区域上大力扩展是因为
()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_______农产品的需求。
答案: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湿热(主要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雨林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光热充足,大豆生长期降水丰富;古老的巴西高原,土地开阔平坦;土质较好。
改革开放自以来然,我国因农业素区位在选择的农巨大业变化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
(3)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提示:亚洲水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与人口稠密区的分布是一致的。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提示: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 对土地和粮食的需求压力;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全年热量充足
(1)建玻璃温室的目的主要是改善作物生长的什么条件?为此山东寿光冬季温室顶部坡面应朝哪个方向?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技术创新
产业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1.概况
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主导工业:⑨___________→综合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轻纺工业
2.变化过程
发展阶段
产业特点、地位
区位优势
工业化初期
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⑩_________基地
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⑪___________;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如今,农户们不仅不再靠天吃饭,节约下的劳动力还能外出打工,自谋一份创收的职业,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富裕。乡村振兴,盘活了土地,改善了环境,让刘家堡村的村民们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曾经的刘家堡村像涅槃的凤凰,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眼中。
刘家堡西红柿科技产业园推动了刘家堡城郊农业的发展壮大,项目完成后,预计年产量有450余万斤,每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年营业收入有2 600余万元。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可解决1 000余名农民的就业问题,培训家门口的农民直接成为农业产业工人,让产业园成为一个集西红柿培育、种植、销售,果蔬采摘,农业旅游于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点,成为太原市城郊农业发展的领头雁。
(2)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第三
2.作用:体现了⑤_______________的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
3.升级的原因
(1) 比较优势的变化和⑥_______________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政策主导
(2) 从全球来看,⑧___________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比例
西部地区
20 356.72
10.76
72 499.80
38.33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 第二节ppt课件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 第二节ppt课件

课堂综合演练
探究点一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分析及特点 【探究活动】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教材P47图3.11“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探究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 么关系? (2)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 的劳动力条件吗?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3.亚洲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不包括( )
A.小农经营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高
D.商品率高
解析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低。
答案 D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4.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品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B.种植的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 C.家庭经营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D.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 解析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种植 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 其基本特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 答案 A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2.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商品谷物农业为什么主要分布在北美洲、 澳大利亚等地,而亚洲、欧洲却分布较少? 提示 从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来看,北美洲、澳大 利亚等地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地广人稀,而亚洲和欧洲大 多数地区却是地狭人稠,这就限制了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和 发展。
A.①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
地域类型。
答案 A
课前预习新知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2节第1课时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 教学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2节第1课时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 教学课件

(1)比较汉江与渭河水文特征的不同点。 (2)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东线工程相比的利与弊。 (3)“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时应保护水源区的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你认 为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可能会对水源区水质产生负面影响?说明理由。
2.我国的资源调配工程 (1)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它规划了 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进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增加了水量,改善了水质 ①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出东平 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通过胶东输 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要点笔记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并不是解决资源短缺的唯一途径,解决资源短 缺的主要途径是开源节流。具体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寻找替 代资源和跨区域调配资源;防止浪费和污染等。
判断正误并纠错 (1)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密集,同时资源能源也丰富。( ) 答案 × 我国东部地区资源、能源明显不足。 (2)“南水北调”工程将湘江、长江、黄河与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 答案 × “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3)中线调水的水质要好于东线。( ) 答案 √ (4)“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 ) 答案 √ (5)“西气东输”工程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提供能源保障。( ) 答案 √
水源区水质 较差
较好
现有可用的配 好,有京杭大运河及 较好,有丹江口水
套设施条件 沿线湖泊可利用 库可利用
总评
最具有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大
西线工程
地形复杂,工程量 大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2. 全册 教学课件 PPT (全册)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2.  全册 教学课件 PPT  (全册)

国际 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世界人口迁移(二战前)

东南亚

迁出地: 欧洲 、非洲、亚洲(旧大陆) 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
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
迁入地: 美洲、大洋洲(新大陆)
空间分布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相关资料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为欧 洲向新大陆的人口迁移创造了条件。(1)欧洲人迁往美洲: 到达美洲的欧洲人,除了殖民主者外,还有以下几种人:一 种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在生计 无靠的情况下,飘洋过海,到美洲谋生;另一种是受政治和 宗教迫害,在欧洲无法立足的人。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 洲: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展开了残酷、野蛮的奴隶贸易。在400多 年的奴隶贸易中,估计从非洲运到美洲的黑人有1200万~3000 万(3)亚洲的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迁往东南亚、美洲。19 世纪末、20世纪初,有大批亚洲人在受帝国主义分子诱骗或为 了逃避本国统治者的压迫,来到东南亚、美洲的矿山和种植园 充当劳工,现在大量的华人、华侨就是这样来的。
地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世界
代表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欧洲和北美 亚非拉
现代型
由传统型向现代 型的转变阶段 由传统型向现代 型的转变阶段
3、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
力得目
而国前
放家我
宽是国
生否每
育应年
政该新
策因增
?为人
老口
龄仍
化高
、达
600

生 子 女 生 存 压

高中地理 必修二第三章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 必修二第三章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

材料3:政府采用补助的形式将工厂设在并不盈利的区位。就业
材料4: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在并不生产棉花的鞍山、
包头等重工业区布局一些棉纺织厂。 平衡职工性别构成 材料5:许多海外华人、华侨纷纷回乡投资建厂。 乡土情感
材料6:喜欢大海风光的投资者将企业建在近海滩处。个人偏好
材料7: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 工业惯性
第二节 工业区位
工业的概念
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 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小麦
面粉
面包
铁矿石
钢材
机械
2、工业的分类
采掘工业
①按生产对象分为:
加工工业
(铁矿工业) (钢铁工业、 食品工业)
重工业 生产资料 (钢铁工业、 机械工业)
②按产品性质分为:
轻工业 生活资料 (食品工业、 服装工业)
一、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联系实际思考: 同一种工业类型,它们Βιβλιοθήκη 主导因素一定相同吗? (1)普通家具厂
吉林伊春的家具厂 (2) 北京的石化工业
大庆的石化工业 (3)新疆的棉纺织工业
上海的棉纺织工业 (4)伊利集团呼和浩特乳品生产基地
北京的液态奶基地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 业的影响
原料指向型 市场指向型
C
5
25
40 5 15 10
一样,造成区位选择
D
15
35
10 10 15 15
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各 不相同。
E
20
20
10 30 10 10
讨论
如果同学们有一笔资金,想建设一个工厂,你们希望这个 工厂建设在什么样的地方呢?有没有这么一个完全符合你们的 建厂要求的地方呢?如果没有,那你们只能选择有利于控制建 厂成本的地区来建设厂区。

季高中地理第3章第2节流域的综合开发课件新人教必修3

季高中地理第3章第2节流域的综合开发课件新人教必修3

3.根据河流地势逐级降低的特点,分级修筑大坝,可最 大限度地利用水能,并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4.提示:水电在河流的枯水期往往电力不足,需要火电 或核电补充;而火电或核电检修时,又需要水电代替供电。三 类电厂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供电系统。
•重难疑点探究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向
环境 要素 水系
矿产
田纳西河 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 要素的影响
水系发达,支 流多,水量丰 航运发达 富
水量不稳定, 流量差异大
航运不便
矿产丰富,有 煤、铁、铜、 磷、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 、钢铁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 工业的发展
对流域开 发的影响
大部分可通航,通 过密西西比河可通 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修水库,建船闸促 航运
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
A.扩大耕地面积
B.修建水库
C.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D.矿山开采
(2)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
为( )
A.光化学污染
B.酸雨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物污染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毁林扩耕、伐木烧炭、矿山开采都能
(1)防洪
(2)航运 水坝修建后,河流水位保持平稳,对田纳西河航运产生的 积极影响主要有:①通航里程长;②联系范围广;③经济效益 高。
(5)旅游
(6)土地利用 在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达到合 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的目的: ①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草原面积; ③采取措施稳固河、湖岸线,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④对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进行恢复和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