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介绍

鹤城,是商州城的古雅称谓,形象切贴,它座落于丹江之北,背靠金风山,面对龟山,形如鹤翔,故有“龟山鹤城”之称。因大自然的钟情,赐于古城诸多的厚爱。四山怀抱,碧流环绕,东沐“龙山晓日”,西披“熊耳晚霞”十分秀丽。

州城城池,几经变迁。《康熙续修商志》载:元代安西路判官督义兵万户寡骨里拓对城池进行修葺。南北宽2里半,东西长5里城墙高2丈5尺,系土围墙,辟门3座,东曰“觐阳门”,西曰,“靖羌门”,南曰“镇远门:。西南另设水门一座,取名“靖顺门”,城门之上各修城楼。明初,县治俱废。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吏目督工,以青砖砌封城墙外层。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抚治商洛道通砌以砖。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知、州增高城墙5尺;使墙高3丈。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添修南北敌台、垛楼4座。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增修城垣,移置南坛。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再修城门和水门。明末砖墙一座,周围5里3分,墙高2丈2尺,女墙5尺,共高2丈7尺,底宽2丈;顶宽1丈2尺;有垛口1660个、墩台17座、角楼4座、腰铺(供士兵休息的房子)21间。东西北三面城壕俱深2丈,南临州河(丹江)无壕。清顺治二年(公元1575年)春,抚洽商洛道又建谯楼。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东门洞砖倒坏,门楼倾圯。知州罗文思捐俸修葺,南门、西门亦予修理。并增刻匾联,东名“雄顾武关”,南名“晴江飞鹤”,西名“高瞻秦岭”。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知州王履亨捐薪俸300缗,通费940余缗再次修葺城垣;并重修城上东南角魁星楼。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知州以东关建牌楼3楹。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知州增修角楼4座,并修补城垣城楼。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再修南门及水门楼,并建栅门两座。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商县县长闰兴恒修复西城门,更名“安靖门”。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四月,第四行政督察专员章烈和西荆公路警备司令谢辅三主持开辟北门,与西荆公路相通。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冬,商县县长李连成派民工1068名,自带食粮工具,加修城垛140座,每垛长2公尺,高1公尺,宽5公寸。每垛修枪眼2孔,枪眼高2公寸,宽2.5公寸,垛与垛相隔5公寸。城池的修复先后经过汉、元、明、清、民国5个朝代和30多名州、县官吏25次筹资补建,均修葺一新。建国前夕,因战乱灾荒,城墙城门楼已支离破碎。1954年秋瀑发洪水,南街一农民牛某从水门以西开挖城墙引洪灌地,魁星楼下城墙内壁被群众挖洞避雨或堆放柴草。1966年至1980年期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从北向西、由东至南大规模的拆除城墙、城楼和城门,今存西

南角古城墙残迹730余米,已列入商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昔日州城是商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工商业、手工业市场逐步形成。尤其是西(安)荆(紫关)公路通车后,商州旅客日增,州城集市贸易慢慢地取代了曾经繁荣昌盛的龙驹寨镇。平汉铁路拆除后,西荆公路就成为西北沟通豫、鄂、湘的主动脉,商县地处秦豫鄂三省边睡,为西荆公路全线之枢纽。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县城商号发展到300余家。明、清时期,州城的饮食文化技艺精湛,名菜百余种;邮政事业的初兴方便了市民。城内十字口西侧有邮政代办所一处,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代办所被省提升为三级邮局,兼管洛南、山阳两县的邮政代办所和风凰嘴、黑龙口、夜村、保安4个信柜;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商县高等小学堂”在东背街拌界园创立,1910年成立了“商州女子初等小学堂”,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商县高等小学堂”改名“商县官立高等小学校”,为商县第一所公立高等小学(即今商州市城关小学的前身)。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创办“商山书院”,院址在城北大云寺(上寺坡),后移至东城以内(今城关中学),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以商山书院为校舍开办了“商州中学堂”,并在东背街架设天桥沟通南北,为陕西省创办最早的中学堂(即今陕西省商州中学之前身)。“商州中学堂”是在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的支持下,由于右任先生亲自创办起来的一所商州最高学府,先后向国内选送高等学生30余名,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数名,当时,名扬三秦,誉满中华。州城昔日的文化戏剧、民间艺术亦为活跃,逢年过节,分外热闹。

建国后,商州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向前推进。,大体经历了六十年代的徘徊,七十年代的启动,八十年的奠基,九十年代的腾飞四个阶段。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城市规划建设新阶段。如今,商州城市如同秦岭山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建国初仅有0.5平方公里面积,3500多人的旧县城,一举扩大到24平方公里,是古商州城的40多倍,人口增加到12万。驻有中、省、地、市机关;厂矿、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300多个。以十里北新街为主轴的5街、18路、19条巷,编织了方格网状的总体框架。城市房屋建筑总面积260万平方米,是解放初期9.24万平方米的29倍。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建国初的州城只有东西正街和南街、十字口这几条简陋的道路,卵石路面、峡窄不平。八十年代后,特别是1992年,商州市委、市政府依托老城建新城,要把商州建成一座既具有带动和幅射功能,又

具有招商引资诱惑力的山区现代化城市,摆开15项重点市政工程,首先把东起龙山,西至构峪口,横穿城区7.3公里的312国道改线,与环绕老城的丹江北岸防护堤合拢,既减轻了市内北新街人车混流的不安全现象,又避免了城市环境污染。接着,用两年多时间斩断南秦岭,拓宽工农路,使丹南丹北融为一城。从北新街至丹江桥头长达1040米,宽34米的南北主干道,是三块板式水泥结构,为商洛地区目前最宽,质量最好的城市道路;横贯州城东西的沥青路面主干道北新街是1974年在原北门外长坪公路过境段的基础上逐步拓建的,东起东店子,西至构峪桥,全长6776米,宽28米,总面积189728平方米。在此期间,又对团结路、文卫路、商中路、金凤路、和平路、迎宾路、东环路、东新路、军民路、商洛路、南门路、新洛路和中心街、正街、南街,背街及土巷子、箭道巷、安居巷等全部进行了拓建治理,现在的市区,道路宽坦,整齐美观。丹江桥;南秦桥、构峪桥、刘湾桥、黄沙桥、童河桥等大小21座桥梁涵洞连接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在市内和郊区已开通公交车线路7条,营运里程250多公里,45台大小轿车全天运行,出租车、港田车遍布州城,正建中的西(安)合(肥)铁路即将绕城东去,交通十分便捷。

供水排水畅通无阻。州城依山傍水,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且水质良好。五十年代后,水泵抽水、自流引水;水塔压水、机械取水逐步取代了过去的井水、泉水和肩挑背驮的饮水方式。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县政府把自来水厂的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1976年5月建成“商县自来水厂”,1979年10月改称“商县自来水公司”。1986年进行二期给水工程扩建,1995年5月又建起了商州市第二自来水厂,使日供水能力由1万吨增加到2.5万吨,供水人口扩大到10万人。后又铺设雨污合流排水主管道5个系统,长达36公里,各种下水井630个,使州城日产工业废水1.6万吨和生活污水2700吨畅通排出。不论晴天雨天,州城空气清新,地面洁净,人心舒畅。房地产开发蓬勃兴起。商州城内第一个居民住宅区是1984。年城建开发公司在北新街西段北侧建设的,20幢商品楼总面积29815平方米。紧接着又开辟了3号、3号、4号、5号共6个居民住宅区,总面积3.7万平方米。1998年,在新区内征地60亩,建设了“桂园新村”住宅小区,总面积规划10万平方米。到1999年底,第一期工程4.3万平方米的8幢楼房竣工;并已出售80%。同时,房地产管理所和城建总公司将陆续开发商品住宅楼9幢,州城人民再不为住房发愁了。

绿满鹤城百草香。从七十年代开始,重视绿化城周四山,现已形成高

山松柏盖顶,浅山刺槐戴帽,半山果树缠腰,山下树荫笼罩的绿化体系。州城内大街小巷、道路两旁,国槐、刺柏、法桐、女祯、五角枫等风景树绿荫成带,整齐美观。公园、广场、机关庭院草坪、绿篱、假山喷泉,红绿相映。1995年市政普查结果,城区绿化总面积23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0公顷、附属绿地15公顷、居住绿地2公顷、生产绿地170公顷、防护绿地38公顷、园林绿地52公顷、道路绿化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42平方米,绿化复盖率达10.2%。同时,栽植乔木260691株,花卉盆景105万盆,建立苗圃地39.5亩,专业花木盆景园3处,年售花卉盆景5万多盆,城市绿化正在登上新的台阶。

燃气代替了烟熏火燎。八十年代州城建起了第一个液化气供配站,1990年建起了城建液化气供配站,1995年后,城区发展燃气供应点lO多处,80%的市民用上煤气。1999年又成立了“商州市燃气管道供应开发公司”,划拨用地42亩,总投资3000万元,正在城南筹建管道供气系统。一期工程计划2003年完成,扩大用户1.5万户,二期工程从2004年开始,实施天然气管道供应,用户将扩大到3万户。

电力事业迅速发展,城区市政公用路灯不断扩大。1958年,地区水电局在丹惠渠上安装48千瓦水轮发电机1台,首次向地委、行署,县委、县人委供电。1959年7月1日,商洛火力发电厂在城东动店子建成投产,发电量1520千瓦,供应城区机关、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照明和生产。1969年,商洛氮肥厂因生产需要,安装了一台3000千瓦机组发电。1972年5月,国营八七七厂扩建的洛(南)商(县)110千伏高压输电专线投入运行。接着,用二龙山水库库水建立了小型水力发电站,不久与西北大网并网使用,城区还建立了大型变电站。从此,商州人告别了煤油灯,并逐步在城区安装路灯照明。现在,城区各条大街小巷,道路两旁和公共场所共安装各种类型路灯769盏,路灯线路总长35公里,亮灯率95%以上。1994年以来,先后将北新街、中心街、工农路、金泉路、南门路等路段的水泥灯杆更换为钢管双、单臂路灯。1996年,在工农路南端矗起了一座34米高的“飞碟式”两层双环24火高杆灯,使州城又添新风景。近两年开展的城市“明亮工程”,又在各条主干道上、大街两旁,吸引外资安装立杆式灯箱广告牌157处、落地式护栏灯箱广告牌1000余米、楼顶射灯和霓虹灯式广告屏幕lO多处,形成高低四级明亮系统。夜幕降临,满城辉煌,每条街都是一道风景线。高达14层的商洛供电局办公大楼,以“鹤立鸡群”之势成为新商州一景。

改造旧城辟新区。1992年,市政府决定在城南开辟138.6公顷的

招商新区,现在建成面积1平方公里,进驻市民万人,引进建设项目42个,投入资金2亿多元。新区内道路宽畅,楼厦林立,绿树红花,成为丹江之滨的“景中之景”。尤为壮观的是1996年,在宽坦的金泉大道东段两侧雕塑落成唐代李白、韩愈、白居易等来商的著名诗人8尊塑像,屹立在青松翠柏之中,令游人叹为观止,因而此路又称“名人街”。

各行各业兴旺发达。商业、金融、工业、交通、邮政、电信、新闻、文教、卫生、文艺、体育等各条战线一派生机。商贸大厦、供销商城、农机商场、生资商楼、综合大楼等10大商业市场,百货具全,琳琅满目;12个大型农贸市场,划行归市,买卖兴隆,沿街商业网点星罗棋布,门庭若市。大型宾馆、饭店合理布局州城,诸如商洛宾馆、乾元宾馆、商州宾馆、城信大厦等20多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办公大楼耸立四街,服务网点遍及全城。牡丹卡、金穗卡、龙卡、长城卡方便顾客;市区已形成以市办工业为主的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工业体系。拥有冶金、煤碳、电力、建筑、机械、轻纺、医药、文化用品、森工、食品加工等11个门类的60多家企业;以312国道和318省道为主线的对外交通和市公交车司为主体的市内交通畅通无阻,电信大楼和邮政大楼雄伟壮观,磁卡电话亭排立两街。州城文化、教育、卫生繁花盛开,商洛师范学院、行政干部培训学院、陕西省商州学、城关中学、城关小学、商师附小和技工学校、商洛卫校等大专和高级、初级学校30多处,在校师生2万余人;商洛医院、商洛中医院、商洛卫校附属医院、商州市医院等达到国家甲、乙级医疗水平。以商洛、商州市药材公司为主的国企和个体医药经营门店数十家;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全国射击运动健将周丹红等优秀人物;市内有商洛影剧院、市影剧院、商洛礼堂、市电影院及歌舞厅、俱乐部、夜总会、游乐园等几十家文化娱乐场所,莲湖公园和中心公园,是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今朝鹤城换新颜,展望明日花似锦。随着城市的崛起和“要把商州建成西安后花园”的总体规划,地、市领导为适应地改市的新形势,已将商州城市建设列为重中之重,加快建设速度。商洛地委、行署按照大气魄、大构想、大规模、大政策、大变化的要求和高起点、高标准、高超前的标准,组织力量开始建设跨世纪的10大城建工程,计划到2002年完成商州商城、过境路南移、城市供水、管道供气、丹江大桥、丹江河堤治理、城区环山绿化、商州高新技术园区、江滨大道、仙娥湖旅游开发以及江滨广

场、中心广场的建设任务,古老的鹤城将以更加雄伟秀丽的新貌屹立于丹江之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